大学生消费习惯与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消费习惯与心理分析
如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习惯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的消费习惯
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习惯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习惯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

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

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外面的某个事物被他们感知并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时,他们会如醉如痴地紧紧追随。

因此,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着感觉走。

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

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
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

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习惯,就叫做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

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

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大流去购买。

“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

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

“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

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

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消费的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习惯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习惯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

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
提高。

二、消费习惯的心理
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与大学生
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习惯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

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现为不同的消费习惯。

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独特消费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

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习惯上,就是:追求新奇、强调“美感”、追逐时尚。

三、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

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

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

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玩物丧志。

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个性消费,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习惯也迥然不同。

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消除不良消费,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

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

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

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习惯,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倡导消费文明,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
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习惯。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习惯,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习惯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

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同时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

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

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

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而且学校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

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是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

而学生辅导老师,更应该与学生紧密联系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

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习惯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

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

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

在勤工助学方面,应该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的原则,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予以资助。

同时,也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

在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积极的消费氛围,从意识形态上起到宣传带动作用,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习惯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习惯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