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 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

苏州方言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苏州方言有20个声母,其中部分声母有特殊的发音方式,如浊音 声母和边音声母。
韵母系统
苏州方言有43个韵母,其中部分韵母的发音方式和普通话有所不 同,如入声韵母和部分鼻音韵母。
声调系统
苏州方言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中入声调比较独特,是短促的发 音。
苏州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苏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要点一
现状
苏州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 和普通话的冲击,使用人数逐渐减少,传承受到威胁 。
要点二
问题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年轻人对苏州方言 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降低,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断 层。
苏州方言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措施
建立和完善苏州方言的保护政策,加强法律 法规的保护和执行力度,保障方言使用者的 权益。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语音识 别、人工智能等,开展苏州方 言的数字化保护和研究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海外吴语研 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 ,推动苏州方言研究的国际化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方言使用人群
苏州方言的使用人群较广,包括苏州市的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语言。
苏州方言的使用变化趋势
方言使用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外来人口的涌入, 苏州方言的使用逐渐受到普通话和其他 方言的影响,使用率有所下降。
VS
年轻人使用情况
年轻一代对苏州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能熟练使用或只会听 不会说。
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苏州方言教学,培养年轻 一代对苏州方言的认识和兴趣。
建立苏州方言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

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很显然从这点来看通泰和淮官还是差别很大,而事实来看,通泰更接近吴语,笔者曾经有太仓朋友经过江阴,误把江阴话当泰州话的经历,并表示听不出二者区别。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有明显差别。

江苏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中原官话方言区。

江淮官话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

吴语区同属太湖片,细分苏州小片、毗陵小片。

中原官话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淮官话的历史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地区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包括江苏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高邮)、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除海门、启东、通州部分)以及连云港和宿迁两市部分地区;安徽省合肥、安庆(小部分)、芜湖(除繁昌和芜湖县全部、南陵部分地区)、六安、滁州、马鞍山(除博望区)、池州(除部分地区)、淮南(东部上窑、洛河地区)、蚌埠怀远县(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地区);江西省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湖北省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总人口7000多万。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

江淮官话洪巢片,在语言学上是指淮语以中国五大淡水湖(五湖)之洪泽湖和巢湖为两端的大片区域,包括今江苏江淮之间地区:扬州、淮安、盐城等;江苏沿江西部地区:南京(溧水南及高淳除外)、镇江(丹阳除外)、常州市金坛西部;安徽省中部地区:合肥、滁州、六安南部等;安徽南部沿江诸市:马鞍山、芜湖的部分城镇地区等。

洪巢片四面分别与中原官话(北)、淮语通泰片(东)、吴语太湖片(东南)、吴语宣州片(南)、赣语怀岳片(西南)、淮语黄孝片(西)等方言接壤,在方言交接地区与各方言互相影响,呈现出丰富的过渡特征。

以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话为例,以扬州市区(老城区)方言为标准。

把根留住——浅谈苏州方言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方式

把根留住——浅谈苏州方言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方式
时代经 贸 2 1 0 0年 4 月 中旬刊 忘第1 6 6 期
把 根 留 住 — — 浅 谈 苏 州 方 言 的 语 言 特 色 和 表 现 方 式
周丽敏
( 州 卫生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江苏 苏
【 摘Biblioteka 苏州2 50 ) 10 2
要 】我国众多方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信 息。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予关注和传承。本文就苏州方言的语 言特
色和表现方式作 一探讨。 【 关键词】苏州方言;语言特色 ;表现方式;保护传承


引 言
苏州 是一 座 具有 2 0 多年 的 历史 文化 名城 ,建 城 悠久 , 50 英才 辈 出,经济繁 荣 ,文化 茂盛 。 自泰 伯、仲雍 以来 ,吴 中文 物之 盛、历史不衰 ,这是世 界城市 中罕 见的奇迹 。苏州具 有三 古之 美 ( 古城 、古镇、古典 园林 )、山水林壑之 美 ( 太湖 、水 乡、水巷 )和人 文之美 ( 史遗存丰盛 ) 而 苏州方言之 美 , 历 也是吴文化 的一大 亮点 ,其 语言特色和表 现方式 在我 国众 多方 言中独树一帜 。 二 、 苏 州 方 言 的历 史追 溯 苏州 话 具有 同苏 州城 一 样 的古 老历 史 ,源 远流 长 ,根 生 叶茂 。 它 的 产 生 可 以追 溯 到 春 秋 战 国 时代 。 泰 伯 奔 吴 带 来 中 原 地 区 的华夏 语 , 同吴 地 百越 民族 相 融合 ,产 生 了关 于他 们 的 用 语 , 又 经 过 两 千 多 年 无 数 的 变 异 和 融 合 , 才 形 成 了今 天 的 吴语 体 系 。苏州 话历 来被 称 为 “ 吴侬 软 语 ” ,是吴 方言 的代 表 ,其最 大的特点 ,就 是 “ 软”、 “ ”、 “ ”、 “ ”、 柔 甜 温 “ ” 。 这 种 方 言 孕 育 了 三 朵 艺 术 之 花 — — 昆 曲 、 评 弹 、 苏 糯 剧 ,这 种 方 言 造 就 了苏 州 人 儒 雅 、 内敛 、淡定 的气质 ,这种方 言又蕴涵 了苏州城2 0 多年的 50 历 史 文 化 ,其 语 言 魅 力 非 其 他 方 言 可 比 。 因 此 ,苏 州 话 成 为 全 国最 有 影 响 的 方 言之 一 。 长 期 以 来 , 由 于 苏 州 在 长 江 中 下 游 地 区 的 重 要 地 位 和 影 响 ,苏州话 一直是吴语 的代表 。昆 曲、评弹 ,以及 明清 以来 大 量 白话文 学作品 中都有 苏州话 的丰富 、生动 记录和 写照 。如 明 朝 ,长洲 ( 苏 州 )大文 豪 冯梦 龙所 作 的 《 言》 ( 世 明 今 三 喻 言,警世通 言,醒世恒 言) 中运用 的语言 ,是在 口语 基础上提 炼 加 工 的通 俗 白话 ,保 留 了 丰 富 、 生 动 的吴 方 言 口语 词 汇 ;清 朝张南庄 的 《 何典》是 一部用吴方 言写 的借 鬼说事 的社会讽刺 小说 ,作者使 白话文方 言更 加 口语化 ;还有光绪 十八年 ( 8 2 19 年 )江苏松江府 ( 今属上海 市 )人 韩邦庆创 作出版 的长篇小说 《 上 花 列 传 》 , 写 的 是 清 末 上 海 十 里 洋 场 中 的 妓 院 生 活 ,是 海 最著名的吴语 小说 ,也是 中国第一 部方言小 说,全书 由文 言和 苏 白写成 ,大量对 白都用 苏州话 ,可 以说对话 皆用苏 州方言是 语 言表达及临场应变 的能力 。 2 4 4 检 查与评估 :由学生 自评 、小组互评 、教 师评价共 .. 同评估 。在整个教 学实施过程 中 ,以学生 自主学 习为主 ,不再 像是 传统的教 学中老师单方 面的讲授 。学生在 教师的 引导下 , 能够独 立学习 、查 阅资料 、进 行实践 。并通过 小组合作 的形式 使 学 生 能够 相 互 受 到 启 发 ,共 同 进 步 。通 过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课 程 设 计 ,为 学 生 的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奠 定 基础 。 3 基于工作 过程 的课程体 系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 基 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系 打破 了传统 学科领域 课程体 系开 发模式 ,给学生提供 与他们 以往 完全不 同的学 习体验 ,实现 了 职业教育 的教学过程 与工作过程 的融合 ,最大 限度 地培养 学生 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3 1学 生 学 习能 力 的提 高 . 在上述 真实学 习情 境开展之 前,学生 必须从教材 、 网络 中 收集有关 导游相关材料 ,对信 息进行筛选 、研究和 理解 ,并思 考如何用所 学知识 向来 自不 同文化 背景 的人做 出解释 ,这 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 专业的认识,提 高 了他们的语言表达 能力 。 3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 的提高 . 由于每个学生事先有分工,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信和团队协作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是一种流行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它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发音、单字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话的语言规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首先,苏州话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加清晰、飘逸,发音的特点包括易于产生滑音、歌唱式发音以及清脆的发声。

其次,它的词汇比普通话丰富许多,词义灵活多变,甚至有些词虽然经常听到,却没有普通话的等价词。

此外,它的句子结构也不同于普通话,它采用的反问句结构显得更加简洁、鲜明,结构更加复杂,语法使用也更加刁钻丰富,可以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苏州话的语法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它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精致。

此外,苏州话的语法还有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它采用了强调式,以不同句式、语法来表达,从而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在当今社会,苏州话正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研究也更加深入,无论是从文字角度来研究苏州话的语法,还是从发音研究,都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苏州话的语法特点,从而使苏州话的语言规则更加清晰化,使语法规则的应用更加灵活实用。

苏州话是一种拥有独特语言特点的语言,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都与传统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以反问句结构表达则使其
更加简洁、鲜明,深受广大江苏籍话民的喜爱。

因此,要想深入了解苏州话的语言规则,就需要对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使用。

南通话语言特点研究

南通话语言特点研究

南通话语言特点研究-大学语文论文南通话语言特点研究张湘摘要:南通地处江北,是吴语与通泰方言的交壤处。

在南通那个不大的地址,存在着四个不同的方言小片,南通话作为其中之一,在专门大程度上保留了古南通话的一些特点。

本文从语音、辞汇、语法三个角度,探讨南通话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南通话语音辞汇语法南通作为江苏省的地级市,有四个方言小片,别离是如皋话、通东话、启海话、南通话。

此刻的南通市区和通州区西片的居民所讲的话,被称为南通话。

这一地域在唐五代时慢慢形成,其古代居民由部份流放的犯人和大规模迁移的流民所组成,因此,南通话在专门大程度上与其他三个方言小片的话有专门大不同。

由于笔者不熟悉其他三种话,因此仅将南通话与一般话进行简要对照。

一、语音方面南通话的声母有20个,韵母有53个,声调有7个。

一字多音,表多义。

南通话中存在大量一字多音的字,这些字往往表示不同的意思,即别义异读现象。

例如徐益修在《音说》中举出的“他的大侯,拿了大钱,跑到大生桥上……”。

这句话中的“大”有三个读音。

第一个“大”读“tu”第三声,表示“第一个”的意思,和南通话里“头”的意思差不多。

第二个“大”读“ta”第一声,表示“大”的意思。

第三个“大”读“ta”第四声,是表示一个专出名词的,“大生”在南通话中,是一个菩萨的名字。

那个地址的“大”表示三个不同的意思。

入声字大量存在。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是指读音短促,一发即收的字。

这种字在南通话中大量存在。

例如“吃”“石”“脚”“叶”这几个字在一般话中别离是一二三四声,可是在《广韵》中,它们都在入声字里,别离属于“迄”韵、“昔”韵、“药”韵、“叶”韵。

一样在查找《广韵》时,依照一般话读音找不到的,按南通话读音来找,读入声的都能够在入声中找到。

存在韵尾脱落现象。

与一般话相较,南通话中有许多读音都比一般话读音要“简单”。

例如“来”一般话的读音是“lai”第二声,而南通话的读音那么是“la”第二声;“缺”一般话读音是“que”第四声,而南通话读音是“qu”入声。

牛文江苏北沿江地区东部(通泰地区)的方言属性甄别

牛文江苏北沿江地区东部(通泰地区)的方言属性甄别

牛文江苏北沿江地区东部(通泰地区)的方言属性甄别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本身就没有贵贱,同时方言在人群流动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论坛内某些网友关于方言的互撕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甚至,拿自己并不熟悉的江北地区方言作引子,胡乱扣帽子,只是为了贬低对手,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本贴只是想给一些网友做下科普,以正视听。

江北沿江东部(通泰地区)主要有以下方言:1、启海话(崇明话、沙地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旧属上海小片,原上海小片与苏嘉湖小片单列,后学术上将上海与苏嘉合并,湖州单列为苕溪小片) ,分布启东市大部、海门市大部(南部)、通州区南部和东北部、如东县东南部小部、崇川区小部(南部南通开发区),在江北无可互通之其他方言。

哪怕距离再远,该方言内部统一度都相当高,仅是个别词习惯用法受周边方言影响;以人口计,是吴语特大方言,但该方言区无大中心城市,故影响力不如苏州、无锡等方言;与典型江南吴语可交流。

2、通东话(江北话、老土话):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分布于启东市东北部、海门市北部、通州区东部,是除北部如海外,南通地区的最早移民,由于南通成陆前长期隔绝于海上沙洲,较江南吴语保留更多古方言词汇及读音,但成陆后不可避免受,方言内部东西略有差异,越往东越口音越古老。

通东话同时受江淮官话影响,与江南典型吴语不可交流。

3、金沙话: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分布于通州区城区及周边,可与南通话互通,流通范围及人数少,为通东话与南通话之间的过渡方言,但几乎与通东话不可互通。

4、如东话(掘港话):属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小片,分布于如东县中东部,可与泰如方言互通,为泰如方言受通东话影响的方言,较传统泰如话有更多韵母及声调。

5、南通话:属江淮官话通泰片南通小片,分布于南通崇川区大部、港闸区全部、通州区中西部,可与金沙话互通,但与通泰片其他方言皆无法互通;该方言是吴语淮话的过渡方言;南通话东西部有明显差异可互通,西北部受泰如方言影响、东部边缘受金沙话影响。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 研究论文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 研究论文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范文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一、选题背景方言是一种地区性的语言变体,反映了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语言上的特殊表达方式和习惯。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部,属于苏南方言区。

在全国范围内,苏南方言以其特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了解连云港方言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本次调研将主要围绕连云港方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连云港方言的发音特点和声调系统;2. 探讨连云港方言中常用词汇的特点和变化;3. 分析连云港方言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4. 探索连云港方言的使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5. 提出相应保护和传承连云港方言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连云港当地的老年人和方言使用者,收集方言实例和调查问卷;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方言学的研究材料和参考资料,了解方言的历史和演变;3. 录音记实: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连云港方言的真实表达和使用情况。

四、调研结果1. 语音特点和声调系统:连云港方言在语音方面与苏南方言相似,具有舌尖音、明清音和儿化等特点;声调方面,连云港方言较为平调,多数单音节词汇的声调为阴平和阳平。

2. 常用词汇特点和变化:连云港方言的词汇受到周边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逐渐消失,而一些普通话中的借词逐渐进入方言中。

3. 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连云港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保守,与苏南方言的共同特点有所保持,但随着现代化的影响,一些语法规则在使用中呈现出变异和混杂的现象。

4. 方言使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由于连云港方言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中,年轻一代的使用者逐渐减少,方言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受到了限制。

5. 保护和传承对策和建议:加强方言教育和方言文化的传承,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的努力,使连云港方言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五、结论连云港方言作为苏南方言的一种重要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阜宁方言调查研究

阜宁方言调查研究

阜宁方言调查研究
阜宁方言是江苏省苏州方言的一种变体,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通市阜宁县一带。

在该地区,阜宁方言是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与普通话、南通话并存。

阜宁方言的语音系统与苏州方言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是声母系统。

阜宁方言中的“j、q、x”与普通话和南通话相同,而苏州方言中则分别为“z、c、s”。

其次是韵母系统。

阜宁方言不仅保留了苏州方言中的“搭、抖、豆、头”等特殊韵母,还有自己独特的韵母“糊、古、杆、扶”等。

此外,阜宁方言中还有较为明显的儿化音现象,例如“儿子”读作“孶子”,“儿童”读作“孶董”。

在词汇方面,阜宁方言也有其特殊之处。

例如,“小心眼”在阜宁方言中称作“小肚子”,“蚊子”称作“蚊蛾子”,“耳朵”称作“耳垛子”等。

此外,阜宁方言中对于同一意思的词汇,常常有多种不同的称呼,例如“锤子”还可称作“锤筛子”、“锤摆子”等。

阜宁方言也有其独特的语法特点。

在阜宁方言中,动词一般放在句子的末尾,而主语和宾语则根据需要在动词前后移动。

例如,“我要去买鞋”在阜宁方言中说成“我去买鞋要”,“他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则说成“他喜欢看电视吃饭的时候”。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苏晓青;许井岗【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6【摘要】同言线表示语言(方言)现象的分布,是语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方言分布的格局往往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总体而言,一个方言地区主要的同言线通常会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走向,形成同言线束.邳州是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以往的研究认为邳州方言可以分为邳南和邳北两片,即邳州方言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差异.语言地理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邳州境内20个语言条目的同言线可以分别汇合成四条同言线束,这些同言线束的走势有些与古老行政区划布局大体一致,有些与山川走向大体一致,反映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对语言的影响.就邳州来说,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今天方言格局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共时的角度看,邳州方言现存的四条同言线束反映着现实语言的实际差异;从历时的角度看,四条同言线束却极可能是不同时间层次方言格局积淀的反映,有些层次相对较早,有些层次相对较晚.愈晚出现者则距离眼前的现实就会愈近,当地人感觉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此.【总页数】9页(P31-39)【作者】苏晓青;许井岗【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K90【相关文献】1.藏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 [J], 陈荣泽2.方言背景对英语辅音音位习得的影响——以江苏吴方言为例 [J], 方小兵3.一部全面解释性质的汉语地理语言学著作——《汉语方言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关系》评论 [J], 李馨; 彭泽润4.藏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 [J],5.江苏方言和彝语方言的双及物结构地理类型格局——对地理类型过渡带的微观考察 [J], 柳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南通方言研究概况

浅论南通方言研究概况

浅论南通方言研究概况摘要: 南通方言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较早地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通方言研究大致情况和重要成果,并强调了利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研究南通方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通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方法南通处在南北的交汇点上,其内部方言复杂多样,甚至其内部不同方言区的人难以沟通,外地人则更有不知所云之感。

针对南通方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南通方言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清末学者孙锦标的《南通方言疏证》和《通俗常言疏证》。

《南通方言疏证》“计四卷五十类,大致以‘人事’、‘自然’、‘生物’为序;释义主要针对《光绪通州志·方言》辨正、溯源、订补;注音包括直音、读若、反切三类;引证广泛,例证丰富”[1];而《通俗常言疏证》则“受明清以来俗语研究学风的影响,把一般性俗语溯源研究与南通方言俗语辑录结合起来,对5595条俗语词进行了立体性的疏证考释。

其篇幅和疏证特点堪与《通俗编》媲美”[2]。

这两部著作对南通方言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但基本上是采用的传统语言学的方法。

在现代语言学时期,该地区方言的研究主要是对代表点(一般是城关)的方言进行描写和分析,一般详于语音和词汇的描写和比较,而略于语法。

较早的研究有《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3],该书是在当时全国方言普查的背景下编写的,以江苏省和上海市的方言的为研究对象,其中也包括了南通地区的方言。

该书除了《序》、《目录》和《引言》之外,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的分区”;第二部分“字音对照表”;第三部分“常用词对照表”。

《引言》交代了三件事:(1)这一次方言普查的七十四个调查点(包括南通市的七个点)和使用的调查表;(2)本书的内容;(3)本书使用的语音符号。

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叙述,又分成(上)(下)两部分。

(上)“各区语音特点”分区叙述四个方言区的语音特点,其中启东、海门属于第二区,南通市区(崇川、港闸作一点记)、通州、如皋、如东、海安属于第三区。

浅谈江苏方言的儿化和儿尾

浅谈江苏方言的儿化和儿尾

浅谈江苏方言的儿化和儿尾儿化、儿尾在江苏的各个区域都有分布,但是分布的范围和丰富程度却大不相同。

江苏各方言中儿化、儿尾分布现状的形成跟历代移民和方言接触有着很大的关系。

标签:儿化儿尾儿化韵方言学界曾把是否有名词后缀“儿”作为区分北方汉语和南方汉语的重要条件。

[1]“儿”发展为词缀,是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多音节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词缀“儿”的产生不但涉及到汉语词汇的发展格局,而且促使不少汉语方言产生了儿化现象,在语音学及音系学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江苏是中国沿海地区南北交汇的重要省份,人文底蕴深厚,方言资源丰富且复杂。

江苏省四大类型的方言,分别是洪巢片江淮官话、通泰片江淮官话、吴语和北方话。

其中吴语分布在江苏东南部,毗邻上海、浙江的区域,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江苏省的北方话分布在江苏的最北端,以徐州、赣榆为代表;洪巢片江淮官话分布在江苏省的西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以南京、扬州、淮安为代表;通泰片江淮方言分布在江苏省的中部偏东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北,以南通、泰州为代表。

[2]本文以儿化和儿尾为切入点,考察江苏省内四大类型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态势。

一、儿化儿化现象在洪巢片江淮官话、通泰片江淮官话和北方话中都有分布,在江苏省的吴语中没有儿化的分布。

就洪巢片江淮官话而言,只有长江以南的南京方言有儿化,长江以北的扬州方言、淮安方言、盐城方言等没有儿化;就通泰片江淮官话而言,地理位置处于核心区域的如皋方言、姜堰方言等具有丰富的儿化现象,处于边缘位置的南通方言、泰州方言、兴化方言、大丰方言则没有儿化现象;而属于北方话的徐州方言、赣榆方言都有儿化现象。

(一)南京方言的儿化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南京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是江苏省的权威方言之一。

南京方言的儿化,是和北方话一致的重要特征。

下面将介绍南京方言儿化的具体情形及其发展态势。

南京方言的儿化韵比北京话要简单得多,即南京方言的大部分韵母儿化后变成[?r][i?r][u?r][y?r]。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一、本文概述《苏北方言语音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苏北方言语音特性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苏北方言的语音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地区方言的独特魅力和语言价值。

苏北方言,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

它不仅是当地人民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研究汉语语音演变、方言分区以及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窗口。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语言学方法,对苏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揭示其内在的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综合运用田野调查、语音实验、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苏北方言的语音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大量的方言语音材料;借助语音实验设备,对收集到的语音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测量;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苏北方言的音系结构、语音演变、方言内部差异以及语音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苏北方言语音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论文结构上,本文将从引言开始,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接着,对苏北方言的音系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然后,探讨苏北方言的语音演变规律和方言内部差异;分析语音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旨在通过对苏北方言语音的深入探索和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价值,为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贡献新的力量。

二、苏北方言的历史演变苏北方言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历史演变过程丰富多彩,深受历史、地理、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在先秦时期,苏北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当时的语言形态已初具规模。

随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中原汉语开始向四周扩散,苏北地区作为帝国的边缘地带,开始接受中原汉语的影响。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苏北方言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演变。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士民南迁,他们带来的中原汉语与当地的土著语言相互融合,形成了初步的苏北方言。

江苏方言关系研究概况

江苏方言关系研究概况
吴方 张 家 港 、 江 阴 、 宜 言区 兴、常州、金坛、溧 阳、丹阳、靖江、海 门、启东、通州 、高 淳
苏州 片
常州 片
苏州、吴江、昆山、太 仓 、 常 熟 、 无 锡 、锡 山 、 吴县(今吴中)的全部和 海门 、启东 、通州的启海 话部分
张家港 、江阴、宜兴、常 州、武进 、金坛、溧阳、 丹 阳 、 高 淳 的 全 部 和靖 江(大部分) 、溧水(南 部) ,以及海门 、启东 、 通州三地的通东话部分
图集》2012)[5]。笔者对这五部专著的相关内容进行
江苏跨江临海,处于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两种汉语 了梳理,具体情况如表 1、表 2 所示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苏方言语音相似关系的计量研究”(15YJC74014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长 三角地区汉语方言语音相似关系计量研究”(18YYB014)
《地图集》(2012) 分区分类
南京、江宁 、六合、江浦(今浦 口)、溧水、句容
南京,六合,江浦(今浦口),溧水(靠 北的大部),句容
洪巢 片
连云港、灌云、灌南、沭阳、泗 阳、泗洪、淮安、涟水、淮阴 、 淮阴县 、洪泽、盱眙、金湖、盐 城、响水、滨海、阜宁、射阳、 建湖、扬州、宝应、高邮、江 都、仪征、靖江(临江的少数地 区)、镇江、扬中
淮河下游,介于东经 116° 21´ ~ 121° 56´、北纬 省总人数的 18% ;其余各地为江淮官话,使用人数接
30° 45´ ~ 35° 08´ 之间,跨江滨海,长江横穿东西 近全省总人数的 57%。吴语使用人数接近全省总人数
425 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718 公里,海岸线蜿 的 25%。无论是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还是吴语,都
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有 96 个县(市、 总汇》(以下简称《总汇》)[3]、《江苏省志 • 方言志》(以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

连云港方言调研报告
连云港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连云港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商贸活动,也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

因此,连云港方言也是一门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语言。

首先,连云港方言与江苏其他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上。

具体而言,连云港方言中有一些音节在发音上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比如,连云港方言中的“j”音在普通话中往往发作“zh”。

另外,连云港方言中的声调也有所不同。

连云港方言的声调往往较为平缓,与江苏其他方言的声调有一定区别。

其次,连云港方言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习语。

这些词汇和习语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比如,连云港方言中的“儿戏”指的是儿童玩耍的活动,与其他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

另外,连云港方言中还有一些和渔业相关的词汇,如“船家”、“网子”等。

这些词汇反映了连云港作为一个港口城
市的特点。

最后,连云港方言在当地的人们中仍然有一定的使用。

尽管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普通话在连云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仍然有一些老年人和乡村地区的居民会使用连云港方言进行交流。

这也反映了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传承和重要性。

总之,连云港方言作为江苏省的一个独特方言,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特色。

通过对连云港方言的调研,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
地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特点,加深对连云港这座城市的认识。

同时,对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方言的使用可能会逐渐减少,但我们应该尽力去保留和传承这一重要的语言遗产。

江苏北部地区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

江苏北部地区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

江苏北部地区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
苏晓青;许井岗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2)003
【摘要】文章以苏北地区的650多个方言点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苏北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方言分区等问题,并对苏北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明清行政区划格局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根据苏北地区97个语音、词汇、民俗等条目的特征分布绘制出同言线并叠加在一起,可以得到8条同言线束,通过同言线束图及其所包含条目的数量的比较可以看出,同言线束具有一定的幅度;自西南向东北的是同言线束的基本走向;东海、泗洪两地过渡特征明显;语音、词汇条目对同言线束的贡献不均.以语音条目为主要依据,辅以词汇、民俗条目把苏北方言分为江淮官话区和中原官话两区,四个小片,两个点群.苏北方言民俗特征分区与明清行政区划的一致性表明行政区划格局对方言分区有一定的影响,而差异性应该是语言(方言)之间的接触、演变和扩散造成的.
【总页数】12页(P74-85)
【作者】苏晓青;许井岗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1
【相关文献】
1.从语言特征分布图到方言分区图——以沂南方言为例 [J], 项梦冰;
2.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和内部分区 [J], 苏晓青; 许井岗; 张春秀
3.陕西方言内部分区概说 [J], 杨春霖
4.湖北中部地区方言分区的商榷——兼谈方言分区的语感问题 [J], 王群生
5.云南寻甸县汉语方言分区研究——以各乡镇方言声调为分区标准 [J], 蔡梦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溧水方言地理学研究

江苏溧水方言地理学研究
一般认为 ,官话阳调类的清声母包括送气和不 108
送气的是由古代的浊声母演变而来 。但在历史记 录里 ,很难找到说明这种演变过程如何发生的具体 资料 。我们在江苏溧水和通州境内官话与吴语的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mons)教授绘制 ,方言材料主要由史皓元 、石汝杰和笔者本
〔7〕鲁国尧 :《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 》, (日
人调查所得 。此外程序 、李小方 、高云峰 、周建国 、徐立 、陈 本 ) ∞
语计数研究 , 1988年 30期 。
琨 、陈婷婷 、支洁等参加了本项目的工作 ,谨致谢忱 !
〔8〕钱乃荣 :《当代吴语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92
中古时期阳调类的声母为?送气浊音演变到今天官话阳调类的送气清音其间经历了先产生送气成分后丢失浊音浊流成分的发展阶段溧水中心地区两种方言特色兼具清音送气带浊流的音读形式是这些历史发展阶段的活的例证
语言学研究 [ SOC AI L SC IENCES NI NANJ NI G No. 10 O ct. 2006
3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美国 Henry Luce Foundation U.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语言学研究
二 、溧水话“病 ”的过渡性变体
关于“病 ”,如表 1所示 ,溧水有的点具有典型
的吴语发音 :浊音 (实际上是不送气带浊流的 [ p…]
或 [ b ( …) ] ) 。有的点是送气带浊流 ,我们记作 [ p

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官话是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汉语语言。

官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方言,其中包括江苏省北部的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这两种
方言之间的界限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导致了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探索。

因此,本
研究将探讨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问题。

二、选题意义
江苏省北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官话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对于了解这一地区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演变有着关键
性意义。

同时,对于语言学学术研究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方言分布和
语音变化的认识。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问题,即沿着淮河或其他地理形态来划分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界限。

同时,本
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和口语材料的收集,通过对比两种方言的语音特征,以及社会语
言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来探究分界的合理性和合理性可能的变化。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本研究预期通过对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问题的深入探讨,真实反映两种方言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加准确地划分出它们的分界线。

同时,本研究的
实践调查和口语材料的收集方法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更重要的是,
本研究将为官话方言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其中7个方言片可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点,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

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本省三大方言区分布如下:江淮方言区。

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

本区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

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

大丰县有吴语区移民。

洪泽县有徐州移民。

句容市有河南、湖北移民。

吴方言区。

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

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

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

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

昆山有江淮方言岛。

北方方言区。

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

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

赣榆、沛县有山东移民。

江苏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探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地方文化认同最鲜活的体现。

研究方言的空间分布和地区差异,是文化地理学上重要的一个方面。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濒南黄海。

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是面积很小的几个省份之一,但是境跨吴方言、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三个方言区,在汉语地区算是方言复杂的省份。

吴、江淮、北三足鼎立,南北交汇,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是江苏方言地理分布的主要特征。

1、江苏方言的分布现状1.1概述自西向东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今在洪泽湖以东为废黄河,其南数公里为苏北灌溉总渠)两条大河,把江苏省境大体分为三块,现在这三块正好各有一个自己的方言。

长江以南绝大多数是吴方言,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是江淮方言,淮河以北约一百公里以外则是北方方言[4],但这只是大体的划分,因为这三大方言区都有一些渗过天堑的桥头堡,牢牢地进入对方的地盘[5]。

如吴方言和江淮方言基本上划江而治,然而长江天堑并没有把这两大方言截然分开,大体以扬中为中心,于东,吴方言越江至靖江、海门、启东;于西,江淮方言在江南伸展出很大一块地区,南京、镇江、句容、江宁、丹徒的方言皆与吴方言迥异。

1.2 三大方言的分布现状及内部分区江苏省是吴方言、江淮方言的主要分布区。

吴方言,又称吴语或吴侬软语,使用人口约占全省的1/4,主要分布在镇江以东的江南以及江北南通的部分地区,其按内部差异又可分为苏州、常州、高淳三片(方言地理学上则分属更大范围的太湖、宣州两片)。

江淮方言,又称江淮语或下江官话,是本省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接近60%强,省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镇江、淮安均属江淮方言。

江苏江淮方言内部因为地跨江南,江淮,淮北,差异十分明显,在本文中,笔者综合多方因素,将其分为南京、淮扬、通泰、海泗四个小片。

北方方言,即华北官话,在本省仅局限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淮北徐海地区,人口约占全省的17%。

2、吴方言2.1吴方言在江苏的核心分布区是苏南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三市在江南,吴语和江淮方言大体在丹阳分界。

丹阳以东,进入吴语太湖片,丹阳以西的镇江则是江淮方言淮扬片,吴语与江淮方言的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临界线上的县区依次为丹阳、金坛----丹徒----句容--溧水,而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之间的重要分水岭茅山山脉也横亘于这几个县市之间,因此也可以说茅山是这两种方言的分界线。

茅山以西,虽然高淳也有吴语分布,但周围被江淮方言包围,吴语方言并不强势;茅山以东,常州、无锡、苏州三大吴语城市依次排开,连成一片,东南延伸至上海浙江。

而在江北,吴方言只零星的分布在南通以东的启海通州一带,以及与江阴隔江相望的靖江,影响十分有限。

因此,吴方言在江苏的核心分布区是苏南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三市。

2.2 吴方言区域在江苏影响举足轻重论人口,吴语区在江苏并不强势,远不如江淮方言,但是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得吴语区域在当代江苏的地位和影响都不同一般。

2.21 历史上苏南吴语区作为江南鱼米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富庶昌盛之地在唐宋以前,我国的经济中心长期停留在北方黄河流域,但是历史上的数次大规模民族融合,使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再加上众多历史地理原因的促就,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并超越北方。

从唐代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中央财赋倚赖东南,近代工商业发展,以苏南为代表的江南吴语区的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本区历史上也是全国重要的文化、人才出产中心。

在文学、史学、艺术独领风骚的名人大家比比皆是。

此外本区状元、进士全国最多,尤其清代,全国114位状元中,苏州就占25人,苏州府和常州府共出产一甲进士64人,占全国的56.7%。

2 江苏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探2.22 当代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区域基本上都在吴语区内众所周知,江苏金三角“苏锡常”代表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多年来,江苏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苏州、无锡均为吴语城市,而省会南京只屈居第三。

2003年,苏锡常三市的面积仅占全省的14.4%,人口占全省的19.3%,却创造出了占全省44.45%的地区生产总值,75%的外贸总额,42.0%的财政收入和50.1%的实际外商投资额。

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苏南吴语区的对外辐射能力也比较强,来自本省苏中苏北以及安徽江西的大量劳动力流入本区,经济和人员的大规模流动无形中也增强了吴语的影响力。

2.23 经典苏南模式的孕育和重生使吴语区声名远播80,90年代,曾被已故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冠以“模式”称谓的苏南集体经济奇迹便是发轫于苏锡常通等吴语地区。

费先生所称之“苏南模式”,实际上是指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的农村经济现象,其大行其道的西界是常武地区,和吴语西界在江苏的分布完全吻合。

然而在90年代中期经典苏南模式却一度陷入了困境,及时地反省和调整,终于又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苏南吴语区先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富裕了农民,后因境外资本蜂涌而入刷新了城市,以苏州、昆山为代表的苏南明星城市外向型经济熠熠生辉,经典苏南模式的再造和重生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24 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也是吴语方言区在中国,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而在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经济的快速成长更是和作为龙头的上海密不可分。

苏锡常通和新时代吴文化代表城市的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他们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某种程度上也壮大了吴语区的影响。

综上,我们认为,吴语对江苏经济文化的影响巨大,包括苏南在内的苏沪浙吴语地区在全国也是极有影响,吴语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进入汉语通语:如垃圾、蹩脚、瘪三、尴尬等。

3 江淮方言3.1 江淮方言以淮东运河为中心,依次向南北东西延伸江淮方言在江苏的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但是内部差异很大,同在一个方言区的人们,彼此并不能很顺利的通话。

在本文中,笔者将其分为四个小片:南京、淮扬、通泰、海泗。

3.1.1南京小片是指今通行在南京市六城区、五郊区,一郊县溧水(北部),以及邻近南京的句容、仪征西等地的方言,本片方言易懂,是最接近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3.1.2淮扬小片是江淮方言的核心分布区,北起淮河附近的淮安、盐城,沿运河南下,达扬州、镇江(市区),本区方言的相似性较高,各地基本可以用方言交流,其中扬州方言为本小片的代表方言;3.1.3通泰小片偏居江淮方言东南部,西起三泰,东达南通,由于本片成陆较晚,在古代又是交通闭塞之地,对外交往有限,不像南京、扬州等地作为通邑大都,战争频仍,语言变化较快,所以方言保留了较多古代方言的特点[12],在江淮方言中最接近吴语、也最为复杂难懂;3.1.4 海泗小片即取古代海州、泗洲的首字,海泗方言的分布区域和古代这两个行政单位大体吻合,具体说来,海泗小片东北起连云港,向西南绵延至东海、灌云灌南、沭阳、泗阳、泗洪,到达盱眙的淮河沿岸。

本区位于淮河以北,很多发音有些异化于一般的江淮方言,严格说来,是江淮方言向北方方言的过渡区。

3.2 南北过渡的江淮方言由上文可见,江淮方言在江苏绵延成片,地跨江南、江淮、淮北。

但是总体说来,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处于承南起北的位置,于是在很多地理现象上都体现出典型南北过渡性,下面举例说明。

3.21 自然地理的南北过渡性秦岭---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上天然的南北分界线,而江苏江淮方言所处的区域恰好位于这条分界线的附近,最南方的南京南通大约在北纬32度,最北端的连云港北纬35度不到,处于中纬度南端。

气候上位于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1月最低气温除了东北端的连云港以外,大都在0—2度之间,降水量由东南的1100毫米向西北的800毫米递减,6月下旬,除了淮北地区外,均有梅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