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201205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越快、节律可不规整
肺活量小
“三小” 潮气量小
肺容积小
功能
呼吸道免疫功能
呼吸功能差,
•特异和非特异功 能都差
易感染
• 储备能力小, • 代偿差, • 易缺氧, • CO2潴留
肺泡数量少
“三少”呼吸道粘膜表面sIgA少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易感染
后 果
易阻塞
易并发肺气肿及不张
胸廓
呈桶状 肋骨呈水平位,与脊柱几成直角, 膈肌位置高 胸腔小,肺相对较大
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越快、节律可不规整
呼吸频率和节律: ⑴ 新生儿:40~50次/分;
6-12个月:30-40次/分; 1-3岁:25~30次/分;
病情重,死亡率高
第净化空气
上呼吸道:
环状软骨
下呼吸道:
通气 换气
上呼吸道
粘膜柔嫩 管腔短小 血管丰富
易感染 易蔓延 易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窒息
大门
后门 暗室
上呼吸道
鼻窦炎 结膜炎 中耳炎
鼻窦管 鼻泪管 咽鼓管
下呼吸道
管腔狭窄、粘膜柔嫩 血管丰富、肺弹力组织差
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
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
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
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
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
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
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
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
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
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气道分支+ ++ +++ +++ +++粘液腺+ + ++ ++软骨+ + ++ ++肺泡+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板层小体+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磷脂酰甘油+ ++SP-A + +++SP-B + ++ +++SP-C + ++ +++肺泡毛细血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
胎儿肺部发育特点ppt课件
➢第一次吸气可以吸入20~25 mL 的空气,低体重 儿平均为12.3 mL,随后的呼气不能使等量气体排 出,残留的气体就建立了新生儿肺的功能残气量。 ➢与足月正常儿相比,低体重儿的胸壁非常柔软, 可能不利于首次呼吸的建立,又因肺泡气体交换 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吸气无力,常有肺膨胀 不全的情况。
15
生后呼吸维持和肺液清除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对新生儿生后呼吸的 维持是不可缺少的。它使肺泡气液面的表面张 力降低,使肺的膨胀压不随肺泡半径的缩小而 增大,从而维持了呼吸的稳定性。
➢如果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 合征,又名肺透明膜病,多发生在低体重早产儿。
16
➢低体重儿肺扩张能力有限,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 加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足,肺泡表面的张力增 加,呼气末肺泡萎陷→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酸 中毒→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萎缩肺泡 表面液体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形成膜)→肺透明膜。
12
从胎龄12周开始至36周 , 宫内胎儿呼吸渐趋规 则,虽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这是肺准备性发育 内容之一,能促使胎儿呼吸肌的正常发育,为 吸的建立
➢胎儿自骨产道娩出时,受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生后突然的气血变化、环境温度变化、光照、疼 痛、接生时的触觉等刺激,作为信号传至延髓呼 吸中枢,产生神经冲动,触发首次呼吸。 ➢正常新生儿生后数秒钟内建立呼吸,到生后1 min,呼吸应稳定。
胎儿肺部发育特点
1
胎肺发育的过程
胚胎孕3W时 ( 头臀径约3mm),出现气管憩室; 孕4W时在前肠的食道部与气管憩室间出现一 纵行浅沟,此沟逐渐加深形成的喉气管憩室,即 为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原基,也可称为呼吸 憩室(见图1)。
2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1.体积较小:在出生时,儿童肺的体积相对成人肺而言较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容积逐渐增大,直到成年后达到成人肺的大小。
2.肺组织细薄:儿童肺的组织结构相对成人肺来说更薄,肺泡和肺血管之间的距离短,这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
3.支气管树较小:儿童的支气管树相对较小,支气管的直径也较窄。
这使得儿童肺的通气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支气管痉挛等问题的影响。
4.血供丰富:儿童肺的血供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儿童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并且儿童肺的肺血管较多,血液循环更快。
5.免疫功能不完善:儿童的免疫系统较成人来说相对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儿童呼吸道黏膜薄弱,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总之,儿童肺在解剖上与成人肺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儿童的呼吸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解剖
免疫系统 发育:婴 儿期免疫 系统发育 不完全, 容易发生 呼吸道感 染
呼吸中枢 发育:婴 儿期呼吸 中枢发育 不完全, 容易出现 呼吸节律 紊乱
肺表面活 性物质: 婴儿期肺 表面活性 物质分泌 不足,容 易出现肺 泡塌陷
01
02
03
04
05
06
4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2
症状多样:小儿哮喘的症状多样,包括咳嗽、喘息、胸闷等
03
过敏因素:小儿哮喘的发病与过敏因素密切相关,如尘螨、花粉等
04
治疗困难:小儿哮喘的治疗相对困难,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并注意避免过敏原
肺炎
发病率高: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症状多样:小儿肺炎的症状多样, 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并发症多:小儿肺炎容易引发多种 并发症,如肺气肿、肺不张等
咽部:小儿咽部较窄, 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气管:小儿气管较短, 易发生气管异物
支气管:小儿支气管较 细,易发生支气管炎和
肺炎
肺泡:小儿肺泡数量较少,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
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廓:小儿胸廓较软, 呼吸肌力量较弱,易发
生呼吸困难
肺泡结构
01
肺泡数量多:小儿的肺泡数量比成人 02
肺泡表面积大:小儿的肺泡表面积比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解 剖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目录
01. 小儿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 02. 小儿呼吸系统的功能特点 03.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 04.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
1
小儿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呼吸道结构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 40摄氏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不等。可出 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 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年长儿再诉 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 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 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 有继发细菌感染。
精品课件
治疗
❖ 1. 一般治疗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 泌物易于咳出。
❖ 2. 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 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类,如有支 原体感染,则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 对症治疗 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 。1 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沐舒 坦等,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高渗盐水雾化吸 入有助于排痰。2止喘; 对喘憋严重着,可雾化吸入 全乐宁等或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给药。喘息严重者 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
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
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
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
精品课件
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良好环境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 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 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 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特点
导致肺通气量小的 原因之一
➢肺通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肋间肌和膈肌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
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腹式呼 吸
胸式呼 吸
➢ 儿童呼吸运动的发育特点:
胸廓比较狭窄,呼吸肌也比较弱,胸廓扩 展的幅度小,使呼吸深度受到制约,呼吸 表浅。
➢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肺容量是指肺所能够容纳的气体量。
➢ 儿童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发育特点:
(1)肺泡数量少,肺容量和肺活量都比较小; (2)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相对较大; (3)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肺泡数量会逐渐增多,肺容量也逐渐增大,肺活 量不断上升,呼吸频率也就逐渐减慢; (4)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 (5)7岁儿童的肺活量约1000~1400mL,11岁能达到2000mL左右。12岁以 前男女童肺活量的差异不大,13岁以后,男女童肺活量的差异开始显著。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 和发育特点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特点
➢肺
呈圆锥形,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肺组织呈海绵状,富有弹性。
肺的结构:
约有3~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m平方米
儿童肺的发育特点:
(1)在6~7岁时,肺泡的数量少,肺泡壁弹 性小,肺的弹力组织发育比较差; (2)10岁以前,肺泡数目的增加。 (3)10~12岁肺泡体积增长明显加快; (4)进入青春期后,肺的横径和纵径先后增 大,肺泡的体积扩大。
小结
➢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 场所。
➢ 儿童肺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 儿童呼吸运动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 儿童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上呼吸系统:上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鼻窦、及其贯穿的颅咽管,解剖上有许多特点:
1.口腔:小儿口腔的容积小,且形状较狭窄,颚部发育不全,舌前膨隆低,舌和上颚较为紧缩,舌咽静脉瘤发育不完全,唇口缩小。
2.鼻咽:小儿鼻咽较粗,容易梗阻,前庭和咽部蒂有明显的鼻骨发育不全,形成由环状骨到玻璃体原有的中隔缺损,在内壁有许多腺体,容易暴露于外界的病原体,有时会造成咽炎的发生。
3.鼻窦:小儿鼻窦较小,骨缝较为细狭,而且未发育完全,口头骨的发育也比成人晚,容易造成咽炎的发生。
中呼吸系统:中呼吸系统由气管、肺及其附属结构组成,解剖上具有以下特点:
1.气管:小儿气管较短、细,发育不全,而且胸膜不完整,这与成人不同,容易受感染,出现气管炎。
2.肺:小儿肺比成人较小,肺泡的发育也比成人晚,胸腔内压力也较成人低,容易受到毒物的损害,肺炎容易发生。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28页】
发绀
吸气时胸廓凹陷
特殊的呼吸形式
异常呼吸音
杵状指(趾)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 月龄,呼吸≥50次/分;-5岁,呼吸≥40次/分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
发绀 是血氧下降的重要表现,末梢性发绀指血流缓慢、动静 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部位(如舌、 黏膜)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
10.6-13.3 4.67-6.00
22-24 -4-+2
SaO2(%)
90-97
95-97
96-98
当动脉血氧分压<60mmHg(8.0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6.67kPa),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5%时为呼吸衰竭
㈢胸部影像学
胸部X线片仍为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CT,特别是高分辨 CT 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小儿呼 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大为提高 数字化胸部X线照射技术可迅速获得、传送并阅读放射片
⒉咽与咽鼓管 咽鼓管短、宽、直,水平位——中耳炎 扁桃体——扁桃体炎
⒊喉部 内有声带——声音嘶哑 呈漏斗形、狭窄、富于血 管——吸气性呼吸困难
部位 鼻 鼻窦 咽鼓管 咽
喉
上呼吸道
特点
临床表现
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运丰富、无鼻毛 易感染、堵塞
鼻窦口相对较大
急性鼻炎可累及
婴幼儿宽、直、短,水平位
淋巴组织丰富 咽扁桃体:6个月前发育 腭扁桃体:1岁增大,4-10岁高峰,14-15岁 逐渐退化
⑵呼吸类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治疗原则
在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 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 制感染等。
护理要点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 儿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湿润
,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
谢谢聆听
02
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特 点
小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等情况。
04
03
01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预防措施
根据小儿呼吸系统特点,家长 和医护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诊断方法
在诊断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 充分考虑其解剖生理特点,选 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01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喉炎、扁桃体炎等,多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 咳嗽、流涕等症状。
02
支气管炎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 的炎症,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03
支气管哮喘
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或 咳嗽为主要表现。
疾病发生机制
01
02
03
免疫功能低下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痰液检查 等手段,了解感染情况 及病原体的种类。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和 评估病情。
治疗方法
A
对症治疗
针对患儿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解热镇痛药、 止咳药等。
抗感染治疗
针对感染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 理特点
目录
• 引言 •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点 •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 结论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儿童肺的解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肺的体积:儿童肺的体积相对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肺的体积非常小,随着呼吸运动的发育和肺泡数量的增加,肺容积逐渐增大。
2. 肺泡数量:儿童的肺泡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生长发育,肺泡数量逐渐增加。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3. 肺间质:儿童的肺间质相对较为丰富,其中包含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
这些间质组织对于维持肺的形态和弹性起到重要作用。
4.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儿童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相对较细,气道直径较小。
这使得儿童在呼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气道狭窄和阻塞的影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气道疾病。
5. 肺血管:儿童的肺血管相对较为丰富,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分支较为复杂。
这有助于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以支持肺部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肺的解剖特点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
了解儿童肺的解剖特点对于理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炎
心肌炎
风湿热
急性 肾炎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
•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护理评估】
(四)治疗要点
1. 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并发症 2.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环境 3. 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 4.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5. 酌情选用抗生素
如链球菌感染,使用青霉素10~14天
呼吸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肺 炎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思考: 与成人相比,小儿呼吸系统有 什么特点? 有何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解剖特点
• 上呼吸道
• 胸廓与纵膈:桶状,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高,呼吸肌发
育差;纵膈移位
右支气管
左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
呼吸困难
上 呼
鼻窦炎
吸
道
中耳炎
气管异物
呼吸道阻塞
下 呼
吸
道
肺部感染
扁桃体炎
淋巴结反应
声音嘶哑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 生理特点
▪ 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节律不齐,☆年龄越小越快 ▪ 呼吸型随年龄变化:腹膈式 胸腹式
呼吸困难
• 鼻与鼻窦: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
结膜炎
鼻窦口大
鼻窦炎
小管 障碍;阻碍
细穿孔
泪腺的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解剖特点
• 上呼吸道
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一、呼吸系统小儿呼吸系统在解剖结构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首先,婴儿的支气管较细,气道抵抗较大,容易产生喉喘和哮喘。
其次,在胸腔内,小儿的肺组织比成人的肺组织更松散,肺泡数量也较少,肺容积相对较小。
此外,小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而气体交换效率较低,导致呼吸动力学差异明显。
二、心血管系统小儿心血管系统也存在着一些特点。
首先,小儿的心脏相对成人来说较大,并且心脏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左室壁较厚,右室相对较小等。
此外,小儿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心脏的代偿能力也较差。
小儿的心律较不稳定,心率较快,但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
三、消化系统小儿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成人也有所不同。
首先,婴儿的食道较短且较直,胃容量较小,胃酸分泌相对较低,胃肠蠕动较慢,消化酶的分泌也不足。
其次,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腹泻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四、肾脏和泌尿系统小儿的肾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其特殊之处。
首先,小儿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对较低,滤过率较成人为低。
其次,小儿排尿能力较差,尿液浓度调节能力也不如成人,因此小儿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此外,小儿的尿液酸碱平衡也不如成人稳定。
五、免疫系统小儿的免疫系统在生理上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抗体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弱。
其次,小儿的免疫应答对各种刺激更为敏感,易受感染。
此外,小儿接种疫苗的效果也与成人略有差异。
综上所述,小儿在解剖和生理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的存在与小儿的生长发育状态有关,也与其免疫和代谢系统的发育程度有关。
了解这些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对于儿科医生和家长合理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判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
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
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
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
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
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
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
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
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
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道分支+ ++ +++ +++ +++粘液腺+ + ++ ++软骨+ + ++ ++肺泡+ ++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 板层小体+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 磷脂酰甘油+ ++SP-A + +++SP-B + ++ +++SP-C + ++ +++肺泡毛细血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
在假腺样期如果肺泡分化发育障碍,会导致导管期肺发育低下(pulmonary hypoplasia),其特点为近足月或足月儿肺重量占体重1%以下,肺泡数量显著减少,上皮细胞呈立方状,肺泡隔增宽。
一般此种组织学特点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新生儿肺,尤其在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成熟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在导管期和囊泡期相当与胎儿24-26周时由于支气管分支已经达到20级以上,伴随肺泡结构出现,同时有丰富毛细血管在肺泡隔出现,加上肺表面活性物质开始合成,使在此阶段出生的早产儿具备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此阶段以前出生的早产儿一般不可能存活。
(二) 对子宫外呼吸的适应出生后的呼吸适应有以下几个特征性功能变化。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大量合成分泌。
出生后第一次呼吸以及随后的几次呼吸,可以使肺泡扩张充气,在数分钟内可以达到平静呼吸,通气量保证机体氧和二氧化碳代谢需要。
早产不成熟肺的肺泡内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因表面张力高而萎陷,出现吸气困难(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见下述)。
2 由分泌肺液转换为气体交换和吸收肺泡内液体。
胎肺内液系上皮细胞Cl-泵作用下富含Cl-、K+、H+离子的液体,为胎肺发育所必须。
在妊娠后期,胎肺液分泌放缓,特别当产程发动后,肺泡上皮细胞由分泌富含Cl-的液体转化为吸收Na+为主的液体,并以钠离子通道功能作为肺液吸收的主要途径。
3 建立肺循环。
出生后随着通气开始,由于肺泡扩张、吸入气体中氧和一氧化氮(NO),或内源性舒张血管因素,可以弥散并作用于肺阻力性小血管的平滑肌,使血管松弛,血管阻力随之下降,右心房压力下降,卵圆孔关闭。
肺内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和肺动脉压力下降,可以使动脉导管关闭。
最终结束胎儿循环,建立分离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随着循环氧分压的提高,肺部血管阻力继续下降,血管肌层发育使肺血流在低阻力条件下维持,肺循环血流量保证左心回流量和心搏输出量。
表1-2 生长期肺体积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胎龄30周足月儿成人相对出生时变化(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体积(mL) 25 150-200 5 23肺重(g) 20-25 50 800 16肺泡数量(百万) 5-10 25-50 300 6-12肺泡表面积(m2) 0.3 3-4 75-100 23表面积/体重(m2/kg) 0.3 1.0 3肺泡直径(μ) 32 150 300 20气道分支(级) 24 23-24 22-24 1气管长 (mm) 26 184 7主支气管长 (mm) 26 254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出生后的肺和呼吸系统发育1.出生后至2岁左右,肺泡结构和肺血管以不同的速度和程度发育。
肺泡隔变薄,肺泡隔中的双层毛细血管融合为单层,肺泡内有新的肺泡隔不断出现,使原有肺泡在数量上增加,但同时肺内血管增长更快,肺中小动脉血管可以出现平滑肌的中层结构。
在婴儿早期以上改变更明显。
2.在2-10岁阶段,气道、肺泡和血管发育基本上成比例同步生长,此阶段肺泡容积增加为主,且肺泡和肺血管生长速度和身体发育速度相适应。
此阶段会对青春期甚至成年的肺与呼吸系统功能起决定影响,特别在个体所处环境、活动程度(体育锻炼、营养)和大气条件(海拔高度)影响,会使肺在适应性,疾病损害发生、发展和代偿机能上表现出差异(表1-2)。
第二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小儿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关系非常密切。
声门、气管、主支气管分叉、肺门、肺界、肺叶及膈肌的体表投影随年龄和身体(尤胸廓)的发育而变化。
一、上呼吸道(一)鼻腔新生儿及小婴儿面部颅骨、上颌骨逐渐发育及出牙,至4岁左右下鼻道形成。
鼻粘膜血管丰富,易感染并充血肿胀,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呼吸困难。
婴儿期由于鼻粘膜下缺乏海绵样组织,故少见鼻出血。
婴幼儿鼻窦不发达,出生时上颌窦和筛窦很小,额窦及蝶窦未发育,至2-3岁出现并与鼻腔相通,6岁左右增大,12-13岁才发育完善。
因此,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见鼻窦炎。
幼儿鼻泪管短,开口部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内眦,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以经此途径影响到眼结膜。
鼻孔小,当呼吸加快时和费力呼吸时,可以出现鼻翼扇动和强呼气音。
足月儿出生时鼻腔粘膜血管分泌大量一氧化氮(NO),可以随呼吸进入肺泡,再随呼出气排出。
与吸入氧气一样,吸入上呼吸道产生的NO为机体适应大气环境、帮助肺血管扩张、降低肺血管阻力,具有特殊生理作用。
(二)咽喉部婴儿鼻咽部较狭小且垂直。
扁桃体在新生儿时处于腭弓间,腺窝和血管不发达,至1岁时随全身淋巴组织发育而增大,4-10岁为迅速发育期,13-15岁逐渐退化。
二、气道气管在新生儿约2-3 cm长,至成人可以增加3倍以上,气管分叉在胸椎3-4节之间,不同于成人。
右主支气管较直,与气管夹角小,左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较大,因此异物易落入右支气管。
小婴儿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弱,可以因为气道插管后出现局部发育障碍,导致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化征。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少,平滑肌在3岁以后才发育,故气道炎症时以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为主,易使呼气时出现小气道关闭,致呼气不畅和气陷,严重影响气体交换。
在新生儿及早产儿,肺泡数量比较少,不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而气道作为气体传导部分,管腔容量相对比肺泡容量大,因此解剖死腔较大(0.4-0.5,成人为0.3),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以补偿代谢需要。
在早产儿,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开始自主呼吸后,或气道插管机械通气下,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导管过度扩张,使细支气管粘膜与粘膜下层分离,易出现气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或者因气道分泌物增加,非常容易出现阻塞通气管道,产生呼吸困难。
三、肺肺泡结构从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表现为数量增加、直径变大、上皮细胞分化成熟等特点(表8-1-2)。
肺泡内表面积按照体重,在足月儿至成人期没有显著增加,主要变化在数量和直径的增加。
在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如果出生后经机械通气和高氧治疗,可以造成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发育障碍,即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
婴幼儿反复肺炎、营养不足等,也会导致肺结构发育上的停滞和异常。
肺泡隔间的Kohn氏孔在2岁以后出现,起肺泡侧支通气作用。
肺结构的基本功能单位-肺小叶-在2岁前仍保留为原始的单房囊(acinar)形态,6岁时发育接近成人,7-12岁发育完善。
作为气血交换的屏障,肺泡隔由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两面为气体、中间为血流的气体交换滤膜结构特点。
大部分通过声门进入气道的灰尘和病原体可以达到肺泡水平,大部分进入循环的病原体、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过氧化自由基等,会到达肺毛细血管,并可能在肺部停留。
因此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损伤后,导致肺泡隔的屏障作用下降或丧失,成为肺部常见疾病病理生理的主要发生机制。
II型细胞具有转化为I型细胞的潜在能力,往往在受损伤肺的I型细胞被破坏后,依靠II型细胞增殖和修复创面,许多II型细胞在失去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后,出现融合、变扁平,逐渐覆盖损伤部分,为创伤的修复作用,此时完全成为I型细胞。
四、胸腔与呼吸肌新生婴儿胸廓呈圆形,随年龄增长而变为椭圆形,肋骨软骨部分较多,肋间肌薄弱,主要依赖膈肌呼吸,容易因腹胀使横膈膜上抬,限制胸廓运动,影响呼吸。
在气道阻力增加或肺扩张困难时,费力呼吸使胸腔内负压借胸膜牵引,致使柔软的胸廓壁向内凹陷。
婴儿肋骨与脊柱垂直,缺乏向上扩张胸廓的活动余地,使胸廓扩张代偿的能力局限,因此婴幼儿比较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