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专题一 读懂小说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微专题一 含答案
微专题一散文化小说的读法与答法[专题微语]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作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新样式,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选入了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师陀的小说《说书人》。
它也受到江苏高考命题专家的重视,他们曾把师陀的《邮差先生》、沈从文的《会明》、阿城的《溜索》这类散文化小说选入高考试卷中,即便2017年高考卷选的是一篇外国小说,也是一篇散文味相当浓的小说。
那么,这类文体应该如何阅读,又应该如何解答这种文本的试题呢?本专题试图解决上面的问题。
一、认识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是指以小说体裁和散文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散文化的一种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
散文化小说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这是这类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
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是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拟的特征。
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能自由地发挥作者的思想。
其文体特征有以下几点:(1)淡化情节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作者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让叙述者的情感,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
这些小说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情节又与结构不可分割。
这类小说找不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式的结构模式,自然也编织不出引人入胜的故事.(2)虚化人物传统小说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而散文化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3)营造意境在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
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小说基本阅读法(如何读懂)(2)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一:如何读懂小说——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一轮)模块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第一节抓住三要素读懂小说课件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 到松林里。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
境,就是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
想行为的烘托作用。
第四步: 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 多方联 的。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 系,获 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 取主旨 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陈良廷译,有删改)
【解构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自然流畅,主要情节:峡谷滑雪、客栈小憩。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小说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乔治和尼克两个主人公。娴熟的滑雪 动作,优美的滑雪姿势,过瘾的滑雪感受,说明尼克和乔治对滑雪的热爱和享受。 语言描写方面运用大量对话,来表现主人公强烈的滑雪愿望和分别时的依依不 舍之情。通过这些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热爱滑雪的形象特点,以及二人的 深厚友情。
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 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 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 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 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 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 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 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 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 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趴在桌上。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小说2014-12-09 21:01:小说类文本阅读序列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课内小说阅读知识概述目标:通过课本的复习,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小说鉴赏中的基本知识,为课本外的拓展阅读打好基础。
过程:一、回忆课本中的六篇小说,归纳小说及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说概念;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首先,在外表形态上,它是散文体的,不同于富于跳跃性、节奏感、音乐性的诗歌和对话体的戏剧文学;其次,内容是叙事的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这与散文不同,散文不一定有故事,更不一定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也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而一般是对真人真事的叙写。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主要知识点及相互关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色。
讲清楚各要素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成功解读小说的理论基础。
1.情节知识: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情节,《祝福》的情节2.人物知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分析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高中语文基础学习之如何读懂小说(含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学习之如何读懂小说(含答案)一、关于小说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通常为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概括性地表现社会生活和矛盾。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小说的分类(1)按体制分:有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等。
(2)按语言形式分: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3)按篇幅分:有长篇、中篇、短篇、微型。
(4)按表现内容分:科幻、公案、传奇、武侠等。
3.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但其实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后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通常习惯把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称为“小说四要素”。
4.小说的热点话题小说题材多样,有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有淳朴真挚爱情、伟大母爱的展现,有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揭露,有对市侩和小资产阶级的讽刺。
二、怎么去阅读一篇小说一、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一般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划分。
二、关注描写,认识人物:通过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
三、分析环境,思考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现象的原因,我们需要理解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发掘环境深刻的思想意义。
四、多方联系,获取主旨:小说的主旨蕴藏在人物、情节、环境描写中,所以需要联系这三者,还需要关注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例文引路】(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天嚣赵长天①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②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③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专题一微课堂——四步法读懂小说
[学生用书P132]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元多义性、复杂模糊性,但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的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小说的主题需要读者通过情节、环境、人物等感悟出来。
因此,解答小说的阅读题,要先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了解高考小说选文特点,然后运用“四步法”读懂小说,本课就主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1.小说内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2.小说三要素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⑴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⑶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了解高考小说选文特点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
小说作品评价
作品主题评价
分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否深刻、新颖,是 否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人物形象评价
评价作品中角色的塑造是否生动、立体,是 否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艺术手法评价
评价作品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否恰当、独特 ,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
语言表达评价
评价作品的文字表达是否流畅、优美,是否 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THANK YOU
详细描述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 的提高。
04
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比较
小说与散文比较
形式不同
小说通常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而散文则没有固定的结构,
小说类型与流派
总结词
介绍小说常见的类型和流派,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详细描述
小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同时 ,小说也可以根据题材、风格和手法等分为不同的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等。每种类型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说阅读技巧
小说写作实践
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技巧训练
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收集生活中的点 滴细节,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写作练习等方式,提 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
创作流程规划
修改与完善
制定写作计划、设定写作目标,合理安排 时间,确保作品的质量和进度。
在完成稿后,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使 作品更加精炼、完美。
的变化。
角色关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小说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小说是以故事为核心的虚构性文学作品,是通过叙述来再现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以达到审美和思想表达的目的。
2.小说的特点包括:虚构性(有一定程度的创作性)、叙述性(通过叙述来表达情节和人物形象)、故事性(以故事为基础构建情节)。
二、小说的分类1.根据题材:如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军事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
2.根据内容:如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恐怖小说、冒险小说等。
3.根据形式: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三、小说的结构1.故事的起承转合结构:包括故事的开始(起)、故事的发展(承)、故事的转折(转)、故事的高潮(合)和故事的结局(结)。
2.小说的时空结构:包括故事的时间(如叙事的时间顺序、回溯和闪回等)和故事的空间(如叙事的地点设置和空间描写等)。
四、小说的人物塑造1.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推动力,次要人物则是主要人物的衬托和补充。
2.人物的形象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
3.人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叙述人物的成长、转变、冲突和反思等来展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五、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主题是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思想倾向。
通过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来把握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意义是通过主题所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和启示。
通过思考小说中的人物行为,对社会、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进行思考。
六、小说的语言特点1.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虚构性(以故事作为基础)、叙述性(通过叙述来展现情节)、形象性(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直观性(通过描写来呈现场景)。
2.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对比、象征、暗示等。
高考复习之读懂小说的课件
探究环境描写
总结词
探究环境描写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要技巧 之一,能够帮助考生理解故事背景及社会 环境。
详细描述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应关注故事发生的社 会背景、自然环境和时代特征等。通过探 究环境描写,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发 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想要 表达的社会观点和文化内涵等。
03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解析
理清情节结构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备技巧之一,能够帮助考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及逻辑关系。
详细描述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应关注故事的情节结构,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情节的 高潮、转折点以及如何呈现故事的中心思想等。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故事的逻辑关系和线索的贯穿,以更好 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复习之读懂小说的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高考小说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解析 • 小说阅读备考策略及注意事项 • 高考小说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0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小说定义与特征
小说是一种叙述虚构故事的文学体 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叙述故事情节、描绘环境等手段,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
VS
小说具有虚构性、叙事性和文学性 等特点,常常以人物形象、情节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 感。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与诗歌不同,小说以叙述故事为主,不强调韵律和节奏感,诗歌则以抒发情感为主,通过意象和象征 等手段表达内心感受。
与戏剧不同,小说没有舞台表演的形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更自由地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形象。
04
小说阅读备考策略及注意事项
备考策略
精读课本教材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PPT精品课件
《 文 学 类 文 本阅读 ——小 说》 课 件 ( 5 1张PP T)
2. 答题模式——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 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1. 命题方式 ①小说塑造某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②小说塑造某物象,有何意义? ③小说又写到了某某,请分析其作用。
《 文 学 类 文 本阅读 ——小 说》 课 件 ( 5 1张PP T)
2.
解题基本思路
A. 从关系角度看 ①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对比、衬托、突出其他人物 形象特点。 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 的发展。 ③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揭示、突出主题。
2.
小说人物形象“5分析”
①从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
②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
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③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④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⑤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得出
人物性格。
《 文 学 类 文 本阅读 ——小 说》 课 件 ( 5 1张PP T)
《 文 学 类 文 本阅读 ——小 说》 课 件 ( 5 1张PP T)
答题模式——结构上 A. 位于开头: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④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pptx
16
课前读什么
高考考什么
@《创新设计》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①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 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 果蛋糕呢。”
②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 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9
课前读什么
高考考什么
@《创新设计》
5.品味作品的语言 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 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 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 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 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 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小 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般地说,叙述要简 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
11
课前读什么
高考考什么
@《创新设计》
6.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技巧”指文学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 方式、修辞手法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 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 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 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 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 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
一轮复习课件1: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专题一 读懂小说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 “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 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 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 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 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 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
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儿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
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
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
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
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
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
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
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两抓”: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
在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小说进行 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 点和评价。
批判性思维在小说阅读中的应用
分析文本
对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结 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 写作技巧和手法,理解文本的内
在逻辑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品
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 题、价值、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标准。
《百年孤独》鉴赏
总结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详细描述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的一部魔幻现实主 义小说,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它以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 为主线,通过描绘家族成员的命运和传奇故事,深刻反映 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词
情节离奇诡异,充满想象力
详细描述
《百年孤独》的情节离奇诡异,充满想象力。马尔克斯运 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虚构相互交织,展现出 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
总结词
语言优美流畅,诗意盎然
详细描述
《百年孤独》的语言优美流畅,诗意盎然。马尔克斯运用 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意象,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05
小说创作实践
创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01
02
03
观察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 节,积累丰富的素材,为 小说创作提供灵感。
文献资料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 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增 强作品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小说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小说经历了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传奇和教会故事,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短篇小说,再到18世纪长篇小说的兴 起,以及现代小说的多样化发展。
详细描述
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传奇和教会故 事,这些故事通常以叙述为主,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短篇小说逐渐受到重视,其 特点是精炼、紧凑,强调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 18世纪长篇小说的兴起,使得小说的篇幅和结构更加 复杂,能够深入挖掘人性和社会问题。现代小说则更加 多样化,出现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 义、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高考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总启课读懂文章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
第四步(任务驱动4):把握主旨意图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 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 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以 直接议论、抒情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 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12/10/2021
12/10/2021
[这样准答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不仅直接表达了 “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也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充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 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 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2/10/2021
[信息采集] 结合[这样快读文]可知,A项与第①段“我”在伦敦被炸伤对 应,B项与第⑨段“我”说电话感受对应,C项与⑱⑲段“她” 被炸死对应,D项与小说的主题对应。
12/10/2021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 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 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 项,“直接表达了‘我’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误,因为此时“我” 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还没有显露出来,只能说明两人通话的舒畅,所 以“直接表达”“喜爱之情”不恰当。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 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 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C
现代文阅读之——读懂小说
现代文阅读之——读懂小说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里面有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志趣追求,人的奋斗,人的尊严,人的畅想,人的智慧……所以不同时期的小说,即使写的是同一个题材,往往也能反映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读小说,其实就是在走进不同的世界,收获更深和更广的体会。
一般人读小说,首重情节。
我们所说的“这本小说好看”和“这本小说不好看”,往往都是指的情节是否精彩。
所以有些世界名著艺术性很高,但有人觉得不好看。
因为情节性不强,或者不够戏剧化。
有些通俗小说格调不高,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因为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但一般人爱上一部小说,往往是因为里面的人物。
想一想,你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小说,是不是至少有着一两个让你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角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越丰满,越能引发共鸣,也就越令人难以忘怀。
很多成年人读《水浒传》忘不了林冲,因为林冲明明拥有着美满的家庭、受人尊重的职业、友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一直顾全大局逆来顺受,但最终还是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这让他们想到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容易。
也有很多人忘不了鲁智深,因为他看起来风风火火,实则粗中有细,每一步都不违本心,从潇潇洒洒到大彻大悟,是令人佩服的、具有大智慧的人。
大多数小朋友更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他看起来那么有本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是西行取经的中坚力量。
当然,等到小朋友长大了,再读《西游记》,可能会发现一切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总的来说,读者会在自己喜欢的人物身上看到人品、看到追求、看到命运……这些东西勾起了读者平时沉淀的生活体验与认识,也唤醒了读者的情感。
所以读者会因为喜欢他们而喜欢一部作品,甚至忍不住一读再读。
这一点情节是很难做到的,越是曲折离奇的情节,越是容易在多读几遍之后变得索然无味。
很多年后,我们如果再读某部喜欢的小说,也许会发现自己对某个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情节已经很熟悉,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呀?因为环境。
人的所有故事,都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
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 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 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 “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 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 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 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儿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 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 肚子啊。”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 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 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 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 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 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 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 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
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
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用10分钟 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 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 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 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 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 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水浒传》中林冲 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 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 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 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 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 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 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 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 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 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 (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 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 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读懂小说
——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掌握小说阅读要领
1.基本概念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
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
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
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
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
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
“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
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
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
小说的阅读,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
品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
揭示的主题思想。第二,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
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
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
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
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 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 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 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 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文 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2.阅读要领 阅读小说,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 创作的核心任务。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设臵和 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 主体,而情节则应该看作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环境则是人物和情 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不 要把这三要素割裂和孤立起来看待,而应该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的活生 生的整体。这样,你就会真正地感觉到小说中情节和环境的任何一笔描 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
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
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
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
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
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
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
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术。第三,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
达主题服务的。
二、把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要点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
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
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
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小说中,作者
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
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 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 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两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 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 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答案
2.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奶奶。她是一位勤劳、刚强、慈爱、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
3.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案 小说通过奶奶挖野菜致残后怕给家人添麻烦而饿死这一情节,
塑造了奶奶这位勤劳、刚强、慈爱、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集中 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弘扬了善与爱的主 题,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性和小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
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பைடு நூலகம்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
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