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C.Elton, 1927); 生态位与资源利用谱等同(May, 1934); 生态位相同的种不能共存(G.F.Gause, 1934)。
生态位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生态位不同于生境,但受生境的影响; 种间竞争影响生态位; 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位的多样性越高
6.3.2 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a和d分别是两个种均出现或均不出现的样方数,b和c是 仅出现一个种的样方数; 种
+ 种 B + a b a+b
2×2列关联表
A
-
c
a+c
d
b+d
c+d
n
两个种如果是正关联,则样方应为a和d型,若为负关 联,则为b和c型;若无关联,则各型出现几率相等。
计算
计算公式
V值在-1和+1之间。计算结果还要进行方差检验,以
划分标准:根据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图6-4)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地面之上,25cm以下; 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地下芽植物(或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 一年生植物:无休眠芽或更新芽,而是以种子过冬,
中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教材表6-4,自学) 中国植被一书按生活型的分类(教材P127-128,自学)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丹 麦人Raunkiaer提出。A>B>C≥D<E。 A的频度范围是1%-20%,B的范围是 21%-40%,C的范围是41%-60%,D 的范围是61%-80%,E的范围是81% -100%。该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 布比较均一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 植 种类占大多数,B、C和D级频度的种类 物 种 较少,E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 类 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 的比例也较高,符合一般群落中低频度 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的事实。 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E级比例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大;如 若B、C、D级的比例增高,说明群落中 物种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预示 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水中植物的成层结构比较复杂(图6-8)
动物的分层现象
陆地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并受微气候条件影响(书表6-7) 水生动物的分层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有关,并随季节变化。
Ab-包辛茜草;Ak-阿科庵比;Eb-逼迫叶嘉赐树;Ek-罗费拉木;Ep-里诺堇 菜木;Er-苦叶夹竹桃;Es-聚花柿;Ip-非洲铁青木;Od-土葛椅;Om-里诺 堇菜木;Op-昆氏辣番荔枝;Os-雕纹柿;Te-嘉赐树;Y-巴林蔷薇
高度:测量植物物体体长的指标。某种植物 高度与最高种的高度比为高度比。 重量: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 种总重量的百分比为相对重量。 体积:生物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森林经营中, 木材生产量等于树高、胸高断面面积和形数 三者的乘积。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 圆柱体体积之比。
(3)层片(synusia)
概念:由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的种类组成并 具有一定小环境的群落结构单元。 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且相互间存在一定 的联系; 层片中的群落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且群落环境是由层片小 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其时空变化形 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表示方法,尚不统一
以盖度,所占空间或重量表示 以多度,体积或所占据的空间、利用和影响环境的特性等表示; 以盖度和密度表示
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
综合优势比(SDR: summed dominance ratio)
一定的外貌与结构
与环境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有对环境大致相同的要求。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共生
共生现象
(2)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
外形首先决定群落的类型
•
•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群落均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种类成分及数量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能与优势种共存,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稀见种(rare species)
本身数量稀少或处于衰退中,因而出现频率很低的植物种
6.2.2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种间关联
(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丰富度(abundance),又译为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 体数目。
图6-1 群落沿环境梯度的分布
图6-2 植物种沿环境梯度的分布
A、B、C为优势种
6.2 群落的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间关联
6.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对于群落的研究要涉及所有的生物成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只 涉及某一类生物种群的集合,即当研究对象是植物时,称为植物 群落,是动物时称为动物群落。 以植物为例,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群落成 员型:
确定关联系数的显著性。 群落的关联性可用星系图表示。
本氏针茅、百里香群落主要物种间关系星系图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物种的编号;线上的数字表示相关系数(距离系 数或信息系数);单、双、三线表示相关程度的不同显著等级。
图6-3 群落中各种相互关系类型的可能出现频率
6.3 群落的结构
结构要素
外貌与季相 垂直结构
图中虚线分隔的斜带代表雨林的林冠到地被的光照和水分条件
右上:光照强,水分充足 中间:光照和水分中等 左下:光照弱,水分不足
热带雨林中叶子的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 古代以叶子的大小进行气候预测(表6-1,书中表6-5)
叶面积指数
单面总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以LAI表示; 叶面积指数与光能利用率成正比关系(表6-2,书表6-6)
•
形成群落环境
群落对环境必然有改造作用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适应,相互竞争
•
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命本身是不断运动,演化和进化的
•
一定的分布范围
不同群落总是分布在特定的生境中
•
边界特征
明显的边界少见,大多情况下存在过渡带
(3)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像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 发育阶段,该演替过程类似于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缺陷:有机体是具有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而群落有的是 独立的,有的又有很强的依附性(图6-1)
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内直接点数个体数目,适用于大个体;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个体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与表示方法见书P119表6-1。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样地内某物种的个体数占全 部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某一物 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 (density ratio)。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可 分为分盖度(种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和总盖度。群 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称为相对 盖度(relative coverage)。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 的盖度比称为盖度比。
水平结构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6.3.1 结构要素 生活型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层片 同资源种团 生态位
(1)生活型
具有相同形态反应和适应形式的种群类型
按照生活型对植物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丹麦生态学家饶 基耶尔(C.Raunkiaer)建立的生活型系统的生物类型分类法:
6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影响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因素
6.1 生物群落的概念
定义
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1)定义
生物群落(biocoenosis)
在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 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包括形态结构 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也可简述为: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即为生物群落。 是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反应所形成的
(4)同资源种团
概念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 团。 同资源种团中的物种在群落中均为等价种,可以对其进行 物种竞争和群落结构的研究; 同资源种团是群落的亚结构单位,对同资源种团的研究比 进行形态和营养级划分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意义
(5)生态位
生态位有多种表述:
综合两种以上因素的数量指标 虽有二、三、四、五因素等四类,但常用二因素,即SDR2;
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五项指标中任意 取两项指标求平均值再乘以100%: 如[(密度比+盖度比)/2 ] × 100%
(3)种间关联
种间关联: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关联:两个种能经常生活在一起,出现的次数比期望值高; 负关联:两个种互相排斥,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
个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 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自然界 也没有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任何两个群落。(图6-2)
现实的自然群落可能处于个体论到机体论的连续谱中 的任何一点。
C、D、E为三个群丛;A、B为比群丛更高一级的群丛属; 其余为C、D、E内的群丛变型
关联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s)
表示关联性的数值:-1到+1 关联系数的计算
列表:计算前先列出2×2列关联表; 计算
不同关联性出现的频率(图6-3)
必然的正关联:主要出现在寄生物种和单一宿主之间; 必然的负关联:仅出现在少数竞争排斥的物种之间; 无关联:即物种间无相互作用,出现频率最高。
6.3.3 群落的垂直结构
概念
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利用环境资 源的能力; 植物成层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光的利用率有关
温带夏绿阔叶林的地上成层现象明显 寒温带针叶林的成层结构简单
植物的分层现象
热带森林的成层结构最为复杂(图6-7)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建群种(edificator 或 constructive 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为优势种; 群落不同层次中均有优势种,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叫建群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个体数量与作用次于优势种,但仍能起一定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图6-5 最佳叶子大小模型
图6-6 最佳叶子大小模型预测的叶子大小与光照和水分的关系
表6-1 不同条件下森林叶子的平均长度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是群落的一个 重要指标,与群落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一般定义为:
总叶面积(单位计算) LAI 单位土地面积
表6-2 主要植被类型的叶面积指数与光能利用效率
外貌(physiognomy)
群落主要是根据外貌进行区别的;
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群落等; 又如针叶林群落,阔叶林群落等。
群落的外貌是由群落优势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所决定的;
如针叶林是指针叶林为主的森林。
群落的外貌一般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
季相(又称为群落的时间格局)
群落的外貌随着季节性的变化称为群落的季相; 植物的季相主要体现在枝叶和花果的周期性改变; 动物的季相主要体现在迁涉、休眠(冬眠、夏眠)、食物储 藏等。
图6-4 Raunkiaer生活型图解
(2)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叶片大小及性质
叶片大小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图6-5)
大叶片在光照时叶温高,蒸腾量大;阴蔽时叶温降低速度快; 光合收益与叶片大小的关系则呈现峰值,叶片太大,光合收益反 而降低(呼吸作用的限制)。
最佳叶片大小与光照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图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