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隧道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及稳定性评价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 8 No 1 13 . 0
Ap . 2 2 r 01
・1 79 ・
・
桥 梁
・隧 道
・
文章编号 :0 9 6 2 2 1 )0 0 7 — 3 10 -8 5(0 2 1 — 19 0
进行一致性检验 , 尼= .0 5< . , 明确定 的指标 权重是合 c 0002 0 1说
t ( < 0 ou 8) (0 9 ≤1
理 的。
1 8  ̄u < 0 , ( 0 9 ) < ,( = 2U) ( <8 ) <0, 0 u <7 ) (f 0 ; 『
关键 词 : 隧道运营期 ,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 , 属函数 , 隶 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 46 U 5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 言
隧道在运营期不可避免地遭到地 质恶化 、 环境 荷载 、 腐蚀 、 疲 劳等因素的影响 , 而 导致 隧道结 构损伤 和失 稳 , 可 能造成 隧 从 并 道崩塌等事故 的发生 。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 ( 简称 T H 定 义为 “ S M) 利用现场 的无损 传感技术 , 过隧道系统的特征分析 , 通 检测 隧道 支护 系统损伤 , 分 析发生损伤 的地 点、 度和原 因 , 程 并对 隧道整 体 的健康 状态做 出 评价” 。与桥梁等 一般 建 ( 筑物不 同, S M 的监测 范 围从 支 构) TH 护结构 扩展 到了隧道 围岩 , 并且 由于隧道支护结 构和地 质条件极
2 裂纹监测 。 )
拱
顶
裂 纹
内 部 位 移
杆
轴
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
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一、隧道结构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结构监测主要包括隧道内部和外部结构的监测。
内部结构监测包括隧道衬砌、支撑系统、排水系统等的监测,外部结构监测包括隧道的地表沉降、裂缝、地表水位变化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结构监测可以采用人工检查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工检查主要包括隧道内部巡查和外部观察,自动监测主要包括安装传感器、监测仪器、摄像头等进行实时监测。
3. 监测频率隧道结构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周进行一次人工检查,并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
4. 责任单位隧道结构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隧道设备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设备监测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安全设施、消防设备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设备监测可以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检查可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进行维修保养。
3. 监测频率隧道设备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天进行一次远程监控,每月进行一次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责任单位隧道设备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三、隧道环境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火灾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安装监测仪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隧道环境的安全。
3. 监测频率隧道环境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天进行一次实时监测,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处理。
4. 责任单位隧道环境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隧道管理方应根据隧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同时,隧道监测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和设备,隧道管理方应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营运期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研究
营运期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研究
李讯;何川;汪波;吴成刚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08(0)S1
【摘要】隧道在营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材料性能退化、地震、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主体结构各部分可能在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这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修,轻则影响行车安全和缩短隧道的使用寿命,重则导致隧道突然破坏和坍塌。
建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TSHMS),通过对结构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对营运期间隧道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对结构的安全性状况进行评估,得出结构的安全度用以指导营运,同时给出实时的安全预警以合理配置养护资源,降低成本,及时高效保证隧道营运期间结构的安全。
【总页数】6页(P289-294)
【关键词】隧道长期监测;营运期安全;评价系统
【作者】李讯;何川;汪波;吴成刚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
【相关文献】
1.隧道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及稳定性评价 [J], 王新胜;陈玉;候亚彬
2.电力隧道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J], 闵红;王道生;王志刚;宋
喆;张圣甫
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公路隧道营运健康安全非线性评价 [J], 孙江涛
4.基于自动化监测的隧道结构健康实时评价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J], 段创峰;
5.隧道结构安全健康监测及定检工作研究 [J], 王尧;经启臣;王敏;王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沪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总结
京沪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总结王洪义赵国超程安文(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三工区七局)摘要:目前铁路隧道的设计理念是:安全、环保,尽可能少的破坏原始地貌,隧道一般遵循“早进晚出”,所以隧道的进口和出口埋深都比较浅。
为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质量可靠,监控量测是施工中重要的一个工作。
本文阐述了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金牛山隧道监控量测的施测方法,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综合分析监控量测,从而及时调整隧道的支护方案,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监控量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全站仪、电子水准仪、非接触测量1 工程概况金牛山隧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隧道长为1905m,隧道内为3‰和12‰的上坡。
隧道开挖半径为7.48m、净空高为11.91m,处于丘陵缓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围岩大部分为Ⅳ、Ⅴ类弱风化围岩。
隧道进口的最小埋深只有2.1m,由于隧道的进口和出口埋深较浅,所以在进口和出口45m 施工范围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在隧道中部跨京福高速公路段,埋深只有9.28m,车流量大。
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对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的洞内和地表进行加密监控量测。
2 监控量测的目的由于金牛山隧道埋深很浅,为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量测工作非常必要。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用现场量测的数据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检测,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
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
通过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3 监控量测的项目(1)洞内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量测(4)地表下沉量测4 量测断面间距和量测频率(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间距如下表(3)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如下表5 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情况5.1、洞内监控量测的实施5.1.1监测点的布置根据相关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隧道有以下三种开挖方式,根据开挖方式的不同,有三种测点布置方式,其示意图如下:为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性态作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获得完整数据,同时又使各项数据间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因此,地表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点及水平净空收敛点均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1)2 项目特点 (2)3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 (4)3.1工作依据 (4)3.2工作程序 (4)3.3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 (5)3.3.1 隧道变形监测 (5)3.3.2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 (17)4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 (18)4.1监测成果 (18)4.2本次监测结果分析 (18)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 (18)4.2.2 沉降分析 (20)4.2.3 断面变形分析 (22)附表1 隧道左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26)附表2 隧道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1)附表3 收费站处主线道路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6)附表4 右线加油站立柱沉降监测成果表 (38)附表5 右线加油站油泵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6 右线加油站围墙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7 收费站地下通道沉降监测成果表 (40)附表8 左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0)附表9 右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5)附录1 长江隧道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0)附录2 长江隧道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1)1 项目概况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该隧道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盾构方案,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
隧道由浦口引道段、明挖暗埋段、浦口盾构工作井、盾构段、梅子洲盾构工作井、梅子洲明挖暗埋段、梅子洲引道段组成,隧道全长3837m(见图1-1)。
引道段采用“U”型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盾构段结构为圆形混凝土管片拼装衬砌结构,圆形隧道内径为13.3m,管片厚度为0.6m,结构外径为14.5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
运营公路隧道纵向稳定性的长期监测研究
条件 的影响 , 总体上需要较长 的时间才 能趋 于稳定 , 且对环境 变化较为敏感 。
关键词 : 营公 路隧道 , 向稳定 , 降, 运 纵 沉 渗漏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U4 6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O 引言
引起 隧道 纵 向 变 形 的 因 素 众 多 , 有 隧 道 施 工 期 的 , 有 运 既 又
20世 0 好
b 隧道运 营 1 年 (90 ~18 年 ) ) 3 17 年 93 的纵 向沉降曲线
2中 B 点) 曲率半径较 小 约为 3 0 , 50 0m。从 8 0I 左右 至 2号 5 I T
井隧 道下 卧层为松 软 的淤泥质 粉质 黏土 , 性 变化剧 烈 , 质条 土 地 件 复 杂 。 而且 经 调查 2号 井 以 东第 7 0环 隧道 上 方 覆 土 原 为 1 5m,
。 一 19 年 一 20 年 一 2 o 年 98 02 06 20 年  ̄ 2o 年 00 o4
一
Hale Waihona Puke 里程/ m 图 2 圆 形 隧 道 右 侧 纵 向变 形 曲线
不同程度永久性 的不 均匀沉降 , 特别是 软弱复杂 地层 中施 工 的隧 道沉降值较大 。如图 1 所示为该越江隧道竣 工时的沉降 曲线。隧
逝 一
、 蕈
1 运 营 圆形隧 道纵 向变 形 的长期 监测
1 1 竣 工及 运 营初期 的 隧道 结构 纵 向变形 .
隧道 的纵 向变形 , 其是 差异 变形是 隧道 地质 条件 、 工条 尤 施 件、 使用 条件以及其他各种 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 因此 隧道沉 降与 隧道的历史变形是 密切相关 的。一般 在隧道 竣工 时, 往往 会产 生
隧道质量检测的方案及措施
隧道质量检测的方案及措施1.1质量检测的目的隧道进行检测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公路隧道工程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大部分都是在施工过程埋下的质量隐患,如初支脱空、衬砌开裂、渗漏水和界限受侵等,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测,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做及时处理,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2) 检测数据让隧道施工方及设计方可以及时了解隧道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判定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检验设计施工质量;(3) 检测数据让业主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质量程度和安全状态,掌握主体工程部分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确保隧道工程按照设计要求顺利完成;(4) 检测结果是处理工程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它可以防止工程承包方提供虚假的资料和数据隐瞒工程安全和质量真相,并为业主进行设计、施工变更预案编制时提供确凿的证据;(5) 对于新型隧道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复杂隧道结构,通过系统的荷载试验,可以了解和掌握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态,验证结构计算图式,并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为充实和发展隧道结构的计算理论和施工工艺累积科学资料。
1.2质量检测的内容施工过程中隧道安全质量检测项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中相关要求进行,本项目我司检测项目及参数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锚杆(锚杆长度、锚杆砂浆饱满度、锚杆拔力)、钢架(钢架数量、安装间距)、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衬砌背部密实状况)等,本项目检测工作重要侧重点如下:1、锚杆检测(1)锚杆长度及锚杆砂浆饱满度检测;(3)锚杆拉拔力测试。
2、喷射混凝土支护检测(1)喷层厚度;(2)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3、混凝土衬砌(1)衬砌厚度;(2)衬砌背部密实状况。
1.3工作方法及手段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和声波测试技术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检测,特别是在建设施工中进行实时质量监控,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排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苍岭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及运营期监控量测方案研究
隧道 位 于 浙 东 中 低 山 丘 陵 区 , 大 海 拔 高 程 最 1 7 地 形 自然 坡 度 4 。 0 , 部 山体 陡峭 , 被 6m, 0 5 ~6 。局 植 发育 。隧道 穿越 的围岩 类别有 Ⅱ、 、 、 四种 类别 ; Ⅲ Ⅳ V 围岩 主要为熔 结凝 灰 岩 、 岗斑 岩 、 细斑 岩 等 , 质 花 霏 岩 坚硬 、 脆 。对苍 岭 隧道影 响较 大 的断层 主要 有 4条 。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 4 5 4 2 U 5 文 献 标 识 码 : U 5 .8 ; 4 6 A
1 工 程 概 况
苍岭 隧道 位 于浙江 省 台 ( ) ( ) 速 公 路上 , 州 缙 云 高
设 计 为双线 平行 分 离式 山岭公 期 间监 控 量 测 及 实 施
1 0个
1 0个
每 孔 测点 4点
每断 面 5个 测 点
K8 6 9 +OO段 以及 K 0 0 5~K 0 +13段 可 能 有 10+ 5 11 6
传感
1 。个
每 孔 测 点 4点
低岩 爆活 动 。有鉴 于 苍 岭 隧 道 复 杂 的地 质 条 件 , 苍 对
岭 隧道进 行全 面 、 统 的监控 量测 是很 有必 要 的 。 系
唐 志 成 ,何 川 ,汪 波
( 南交通大学 地下工程 系 , 都 西 成 603 ) 10 1
摘要: 文章 以在 建 的苍 岭 隧道 为依托 , 对 隧道 中复 杂 的地 质 条件 和 隧道 建 成 后 的 主体 结 构 形 式 , 立 针 建
了隧道 施 工及运 营期 间的一体 化 长期监 控 量测 网络 。 并通过 这一 网络 实现 了对 长期监 控 元件 的数 据采
隧道质量检测个人工作总结
隧道质量检测个人工作总结
隧道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隧道工程涉及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道路设施的完善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隧道质量检测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段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隧道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隧道工程不仅关乎道路的畅通,更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隧道质量检测,在工程建设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日后的隐患和事故发生,保障隧道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我意识到隧道质量检测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在工作中,我时刻保持警惕和专注,全神贯注地对隧道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测和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有时候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疏忽而遗漏一些细节,或者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隧道质量检测工作。
最后,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隧道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能够为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质量检测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我的工作成果。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隧道质量检测工作,我不仅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也深刻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之处。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隧道质量检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抱歉,我目前无法继续为您撰写文本。
16 作业指导书运营期隧道技术状况评价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检查
文件编号:作业指导书(运营期隧道技术状况评价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检查)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分发号:持有者部门:作业指导书运营期隧道技术状况评价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检查目录1开展项目 (3)2依据文件 (3)3主要仪器设备 (3)4操作规程 (5)5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6)6安全注意事项 (7)7监测资料的提交 (8)8测量不确定度 (8)9原始记录表格 (9)作业指导书运营期隧道技术状况评价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检查1.开展项目1.1洞口检查1.2洞门检查1.3衬砌检查1.4路面检查1.5检修道检查1.6排水系统检查1.7吊顶检查1.8内装检查2.依据文件(1)《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0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2004);(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相关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
3.主要仪器设备表3.1 主标准、配套设备3.2主要技术要求公路隧道既是道路工程构造物又是地下工程结构,如果隧道内出现严重渗漏水、衬砌开裂或设施故障等情况,就会妨碍交通,进而使整个交通线完全处于中断状态,给公路交通造成恶劣影响,为保证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养护管理。
根据《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03)的要求:定期检查是按照规定周期对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应系统掌握结构基本技术情况,评定结构物功能状态,为制定养护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定期检查记录表如附表,原始记录表格所示。
定期检查内容如表3.2。
表3.2 定期检查内容及判定4.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观测:一般应在汛期前与汛期后和春融期进行。
汛期后重点观测主体结构技术状况;地震后重点观测山体位移高程变化;春融期重点观测隧洞内渗、漏水情况等;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03)要求:检查周期宜1次/年,高速公路隧道应不少于1次/年。
运营期公路隧道局部二衬质量检测及评估
2 2 砂 浆锚 杆 .单根 长3 5 m( o . 5×i O m
2 5 c m厚C2 5 喷 射混凝 土
摘
要 :对 于 在运 营期 隧道 中 发现 的质 量 问题 ,需 对 现 有 隧道 病 害 、 衬砌 施工 质量 进 行 检测 ,在 检测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评价 ,才能 抓 住 问题 的 关键 。文 中对 一 运 营 期 隧道 从 既 有 裂 缝 、衬 砌 的厚 度及 钢 筋 数量 以及 衬 砌 强 度 等 几 个 方 面 对
中6 — 2 o ×2 0 c m ( 2 层 )
C 2 5 防 水钢 筋混凝 土 .厚5 ( ) c m I 1 6 . T - 字钢 ,纵 距I ) _ 5 m;中6 - 2 O×
育 ,地 下 水 类 型 为 岩 溶 水 ,水 量较 丰 富 ,且 存 在 地 形 偏 压 , 易 使 结 构 受 力 不 均 匀 ,二 衬 施 作之 后 ,在 围 岩 自重 应 力 、 流 变 压 力 及 外 水 压 力 、 地 形 偏压 等 综 合 作 用 下 ,导 致 结 构 在 受 力 薄 弱 位 置 出 现 裂 缝 ; 另 外 , 由于 中 风 化 灰 岩 遇 水 易溶 蚀 , 可 导 致 地 基 承 载 力 出现 不均 匀 分 布 , 而 引起 衬 砌 结 构 出现 不
2 . 检 测 结 果
一
、
工 程概 况
某 运 营 期 公 路 隧 道 为 分离 式长 隧道 。 隧 道左 线 起 讫 桩 号 为Z K8 + 8 3 0 - Z K1 0 + 9 3 5, 全 长 为 2 , 1 0 5 m , 最 大 埋 深 2 2 9 . 8 m ;隧 道 右线 起 讫 桩 号 为YK 8 + 8 8 0 ~ Y K1 0 + 8 8 5,长 2 , 0 0 5 m ,最 大 埋 深 2 3 5 . 6 m 。其 中存 在 质 量 问 题 的 区段 的地 质及没计参数见表 1 、表2 。
隧道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隧道运行情况汇报材料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运行数据和实际情况,我对隧道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报,具体内容如下:一、隧道整体运行情况。
隧道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各项设备正常运转,无故障发生。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隧道内部空气质量良好,通风系统运行良好,保障了隧道内部的空气流通和人员安全。
同时,隧道的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等设施也正常运行,保障了隧道的正常通行和安全。
二、交通流量情况。
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隧道的交通流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隧道的通行能力良好,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
同时,我们也对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疏导措施,保障了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三、安全管理情况。
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们加强了对隧道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做好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保障了隧道设施的安全可靠。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隧道的安全监控和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部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隧道的安全运行。
四、环境保护情况。
隧道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加强了对隧道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保障了隧道周边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隧道排放物的监测和处理工作,保障了隧道周边环境的清洁和无污染。
五、未来工作计划。
根据目前隧道的运行情况,我们将继续加强隧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保障隧道周边环境的清洁和无污染。
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隧道的交通管理工作,保障隧道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以上就是对隧道运行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
国内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统计及伤亡状况评价
结论
通过对区域公路交通事故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可以 发现两类交通事故存在一些共性,如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车辆失控等。然而, 由于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环境,它们的事故特征和原因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针 对这些特征和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知识水平; 2、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信号配置,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3、事故的主要特征和原因
区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包括:事故多发于交叉路口、驾驶员不遵守交 通规则、车辆失控等。其主要原因包括: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不保持安全距离等。此外,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 信号缺失等因素也是导致区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
1、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由于隧道内环境相对封闭,一旦发生 火灾,烟雾难以扩散,火势难以控制,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事故原因多样化。包括车辆故障、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超载、非法运 输危险品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
3、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大多数隧道火灾事故都发生在交通流 量较大、车流密度较高的隧道内,尤其是在节假日或夜间。
四、对策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减少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及 人员伤亡:
1、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特别需要加 强对于违规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让驾驶员认识到 这些行为的危害性。
2、完善公路隧道交通管理措施,如设置合理的限速标志、完善照明设施、 增设安全通道等。此外,可以在公路隧道内安装监控设备,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高等级公路,通常具有全封闭、多车道、 立交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大、车速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造 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结构检测报告
目录1. 隧道概况 (3)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4)3.检测主要依据 (4)4.隧道土建检测工作概述 (4)4.1隧道土建结构检测的内容 (4)5.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5.1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5.2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流程 (7)5.3隧道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8)5.4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8)5.5相关说明 (10)6.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与养护建议 (11)6.1总体评价 (11)6.2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建议 (13)附录一: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表 (14)附录二:隧道病害明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结构检测报告1. 隧道概况月湖泉隧道位于晋济高速,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
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
洞门形式主要采用削竹式,洞门墙材料采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明洞段采用双层土工布夹防水板及粘土隔水层防水,洞内复合式衬砌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
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
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见表1-1。
柏沟隧道上行入口柏沟隧道下行出口月湖泉隧道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表1-1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游人出行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老龄化”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
由于隧道隐患带来的交通事故,往往是一些恶性事故,因而对隧道进行定期检修、寿命及承载能力的预测研究自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正常运营,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隧道进行检测和评定,并对存在病害的隧道进行及时养护和维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检测主要依据(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5)《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JTG D70-2004);(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7)晋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供的提有关隧道的设计、施工、竣工等技术资料以及其它相关标准、方法、规程、规范等。
运营环境下公路隧道初支与二衬承受荷载长期监测研究
运营环境下公路隧道初支与二衬承受荷载长期监测研究摘要:当前,国内大部分隧道的设计、施工理念以新奥法为主,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其中的二次衬砌,必然要承受部分荷载。
二次衬砌受力的大小,对二次衬砌结构的参数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设计中普遍采用的工程类比法具有一定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在隧道支护结构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荷载的分担比例。
研究结论对优化隧道二衬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隧道工程;运营监测;二次衬砌;分担比10前言1在公路隧道运营过程中,随着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蠕变及劣化、锚杆和钢架锈蚀,初期支护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二次衬砌必然要承受相当部分荷载,而其受力的大小,对二次衬砌结构的参数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隧道结构具体受力分析中,工程经验一直起主导作用[[1]]。
陈梅初、赵占厂等[[2]][[3]]根据现场量测及结构分析等对围岩压力、衬砌内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得出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区间、初支二衬压力分布的初步规律。
仇文革等[[4]]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初期支护在复合衬砌结构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在隧道长期监测方面,田鹏[[5]]等人从多种环境,如软岩、破碎围岩区进行了二衬受力特征长期监测和分析。
刘泉声等[[6]]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了部分初支、二衬接触压力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地区某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监测,对围岩与初支间及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实测值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公路隧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研究隧道位于我国东部的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南段和长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西段延伸部分,以及两者的复合部位,周边江汉平原沉降带、长阳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带,构造较为复杂。
隧道全长约10km,最大埋深670 m。
本隧道项目设置了健康长期监测系统,压力传感器为振弦式边界压力计进行量测,压力计量程2.0Mpa,分辨率≤0.05%F·S。
浅谈如何做好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工作r——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为例
浅谈如何做好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工作r——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为例李杰【摘要】本文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为例,依据公路养护规范,对隧道的病害进行检测,分析病害原因,为制定养护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期刊名称】《四川水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17-19,255)【关键词】隧道工程;定期检查;高速公路【作者】李杰【作者单位】中铁二局三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近20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与数量日益扩大,伴随汽车超载、超重、事故等现象,大量运营期隧道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加之部分地区溶岩地质发育,地下水丰富等因素,使得部分隧道不同程度出现渗水和衬砌开裂等诸多病害,导致其使用性能不断下降,进而威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服务水平。
本文结合云南某高速公路检查经验,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根据《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规范中表4.4.5的要求。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查主要是对隧道土建结构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含洞口、洞门、衬砌、路面、检修道、排水系统等。
方法主要以目测或量测为主,辅助必要的检查工具和设备,检查时应尽量靠近结构,对发现的病害进行有效标识并记录、拍照存档。
隧道土建结构检查内容主要有:(一)外观状况检查外观状况是指通过目视观察所及的结构表面情况。
简单检查工具(皮尺、钢卷尺、铁锤、手电筒、放大镜和粉笔等)检查。
公路隧道一般呈马蹄形断面,边墙(拱脚)部位为薄弱构造。
在外部围岩压力作用下,往往首先出现变形、裂缝、渗水,错台等病害。
在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
(二)结构变形检查结构变形检查主要检查隧道净空变化,由于运营期隧道车流量大,净空变化的测量一般是在隧道检修道处架设激光断面仪,通过快速扫描一圈,结合业主提供的施工期第三方检测报告和交工验收报告数据来判断净空有无变化,如偏差较大,则应在该路段加密布置,以求数据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公路隧道运营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公路隧道运营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4-15T05:12:23.7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2期作者:韩京利[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
隧道病害常常给隧道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潜在安全隐患。
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253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
隧道病害常常给隧道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潜在安全隐患。
文章结合目前隧道出现的病害情况,分析了隧道病害产生的机理与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治的方法,以期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路隧道;运营期;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引言近年来,我过公路隧道建设不断加快,运营公路隧道的里程迅猛增加,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增加,运营隧道出现了衬砌裂缝、渗漏水、仰拱上浮、排水系统堵塞等各种病害,影响了隧道的结构安全、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增加了养护维修的难度和费用。
文章在这里总结了运营隧道常见病害的类型和表征,分析了其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工程施工控制建议。
1运营隧道病害基本特点由于我国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的公路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可能差异性较大。
同时,公路隧道在运营期间,影响隧道病害出现的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多种不利作用随机组合,这就导致隧道病害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选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公路运营隧道主要病害及成因2.1隧道渗漏水隧道渗漏水的水源一般来自河流湖泊、溶洞、地层中的裂隙水等,按照发生的位置可分为拱顶渗漏水和边墙渗漏水2大类。
同时,根据流量大小,隧道拱顶渗漏水可划分为渗水、滴水、线状滴水等,隧道边墙渗漏水主要分为渗水、淌水。
公路隧道运营期间发生隧道渗漏水主要原因在于隧道防水层失效、接缝防水失效等原因。
其中,公路隧道的防水层失效除了防水材料本身质量存在问题外,还可能是因为结构变形较大(超过了防水材料延展性)、防水层破损、防水层与初期支护混凝土的结合不密实等;公路隧道接缝防水失效的原因主要在于弹性密封膏施工效果差或中埋式止水带和防水层之间难以形成封闭的防水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1)2 项目特点 (2)3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 (4)3.1工作依据 (4)3.2工作程序 (4)3.3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 (5)3.3.1 隧道变形监测 (5)3.3.2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 (17)4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 (18)4.1监测成果 (18)4.2本次监测结果分析 (18)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 (18)4.2.2 沉降分析 (20)4.2.3 断面变形分析 (22)附表1 隧道左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26)附表2 隧道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1)附表3 收费站处主线道路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6)附表4 右线加油站立柱沉降监测成果表 (38)附表5 右线加油站油泵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6 右线加油站围墙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7 收费站地下通道沉降监测成果表 (40)附表8 左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0)附表9 右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5)附录1 长江隧道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0)附录2 长江隧道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1)1 项目概况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该隧道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盾构方案,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
隧道由浦口引道段、明挖暗埋段、浦口盾构工作井、盾构段、梅子洲盾构工作井、梅子洲明挖暗埋段、梅子洲引道段组成,隧道全长3837m(见图1-1)。
引道段采用“U”型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盾构段结构为圆形混凝土管片拼装衬砌结构,圆形隧道内径为13.3m,管片厚度为0.6m,结构外径为14.5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
钱七虎院士曾说:南京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长江流域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超大型盾构隧道中所经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隧”。
由于南京长江隧道为过江通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工程运营环境极其复杂。
不仅周围地层土性变化频繁、埋置深度差异性大、行车荷载多变,而且隧道顶部河床水文情势复杂、泓槽不断游荡、周围渗流不清。
日本曾发生过运营期间的隧道上浮、偏移、裂渗等事件。
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的状态会受到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不确定定因素影响,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检测,尤其试运营期,一则及时建立初始数据库,二则监测其运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根据现有资料,国内类似隧道的管养经验很少。
南京长江隧道公司对此高度重视,认为有必要对隧道运营期特别是缺陷责任期内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同时对隧道结构进检测,建立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的基础数据库文件。
图1-1 隧道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2 隧道横断面效果图2 项目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地下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轨道交通网。
随着地下工程的建设,一些岩土工程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早期建设的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隧道纵向差异沉降问题,甚者相对差异沉降值达十几厘米。
国外也有类似报道,如日本某地铁隧道差异沉降值达1米。
此类隧道的特点为软土和浅埋。
通过对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地质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施工中揭露出的诸多难题的分析,认为南京长江隧道在运营期出现纵向的差异变形的几率非常高。
南京长江隧道特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点:⑴隧道周边水压大。
隧道埋深最大位于江底60米处,地层透水性极强,所有水头压力均直接作用在隧道上,给隧道的防水层带来很大的挑战。
⑵隧道埋深小。
江中长150m的冲槽地段,江底盾构隧道上方覆土厚度不足1倍洞径(约10.79m,仅为开挖直径的0.72倍),且地质为粉细沙层;盾构机始发和接收段,盾构隧道洞口段上方覆土厚度仅5.5m(约0.37倍开挖直径),在同类隧道中埋深最浅。
⑶赋存地质环境很差。
隧道在江底穿越淤泥、粉细沙、砾砂、卵石和风化岩层,透水系数是粘土层的千倍以上。
分析上述特点,由于局部地段隧道埋深很小且所处地层软弱,长江水位的变化、泥砂的流动以及往复的交通流等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有较大的扰动,同时考虑到隧道结构为纵向刚度相对较小的管状结构物,隧道结构在纵向上的差异变形将比较突出,且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增长,隧道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也将暴露出来(见图2-1~图2-4)。
从上述观点出发,进行隧道运营期的检测监测,特别是隧道建设通车后缺陷期内的检测监测非常有必要。
其中主要的监测项目如下:⑴隧道差异沉降监测;⑵隧道横向差异位移监测;⑶隧道扭转变形监测;⑷隧道断面变形监测。
同时,从建立隧道结构健康数据库的要求出发,需要对隧道防排水系统、衬砌裂缝、隧道静空断面进行检测,搜集隧道零状态下数据。
图2-1 隧道纵向差异沉降示意隧道中心线图2-2 隧道横向差异位移示意扭转角度图2-3 隧道扭转变形示意 图2-4 隧道断面变形示意3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3.1 工作依据⑴《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⑵《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⑶《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⑷《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⑸《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⑹《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2008)⑺《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⑻《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⑼《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⑽ 相关施工技术及设计资料。
3.2 工作程序本服务工作的程序如下图3-1所示:图3-1监测检测实施程序图3.3 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3.3.1 隧道变形监测3.3.1.1 监测内容南京长江隧道缺陷期内将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监测:⑴沉降;⑵横向差异位移监测;⑶扭转变形监测;⑷断面变形监测;⑸变形缝间差异位移观测。
3.3.1.2 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与变形缝的协调,变形缝的设置如下:⑴梅子洲岸边段,共15节,两节之间设变形逢;⑵浦口岸边段,共14节,两节之间设变形缝;⑶中间箱涵与管片基本一一对应,边箱涵、防撞侧石变形缝纵向间距不大于40m;⑷盾构段东西隧道各设变形缝25条(隧道两段与工作井连接处按相隔1、2、4、8环的要求各设置1道。
隧道下卧层软硬厚度变化较大处设置变形逢,隧道纵向大约500m 设置1道变形逢。
)。
综合以上内容,监测断面采用均匀布设,方法如下:⑴将测量不同变形的测点(除变形缝位移测点外)布置在同一断面内。
⑵梅子洲岸边段和浦口岸边段尽可能保证每一节上有一个监测断面,该监测断面内布置扭转变形测点,并利用此段测点与盾构段内沉降测点与隧道外水准基准标连成附合水准测量线路。
⑶盾构段40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该监测断面内设有沉降观测测点(顶、底)、扭转变形测点、断面变形测点。
⑷变形缝相对位移监测断面间距约40米,以实际变形缝位置为准。
⑸在工作井处,为加强观测,在出井口和入井口分别设一个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实际新布设断面布设见表3-1。
监测断面布设后设置标志,并通过全站仪测量断面坐标。
表3-1 监测断面布设一览表3.3.1.3 沉降监测⑴测点布设①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同时方便测量,圆形断面段(盾构段)、矩形断面段和U 型断面设测线1条,位于隧道内侧的防撞石上(图3-2、图3-3和图3-4)。
②在靠近出口的适当位置(初步考虑工作井内电瓶车吊装口或盾构段道路结构上吊装孔(检查孔))设置转点,使圆形断面段测点与矩形断面段测点形成测线,并与基准点形成测量回路(附合水准测量回路,见图3-5)。
③工作井与隧道接合增加布设测点,见图3-6。
图3-2 沉降测点布置示意图(圆形断面,单线)测钉测钉图3-3 沉降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图(矩形断面,双线)测钉测钉图3-4 沉降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图(U形断面,双线)工作井工作井水准点水准点测线(顶底)图3-5 测线纵向布置示意图工作井工作井增加布点圆形断面圆形断面矩形断面图3-6 增加布设测点示意图图3-7 现场布点及测量⑵监测频率与精度①隧道沉降监测的周期为每季度1次;②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Ⅱ等要求实施。
⑶监测仪器隧道底部测点(B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测量(图3-8)。
图3-8 自动安平水准仪Topcon AT-G2自动安平水准仪望远镜全密封的防水结构特别适合在隧道环境中使用,其镜筒内密封干燥的氮气可以有效防止雾气或水珠凝结;仪器在360度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水平微动使照准目标的速度大大提高。
见表3-2。
表3-2 投入使用的水准仪参数标准名称型号规格精度mm/km 自动安平精度放大倍数水准仪AT-G2 ±0.7±0.3 32X隧道顶部测点(A点)采用全站仪和单棱镜(或微型棱镜)进行测量。
图3-9 拓普康GPT-7501全站仪(a)单棱镜(b)微型棱镜图3-10 棱镜Topcon GPT-7501全站仪采用WinCE操作系统,彩色触摸屏,TopSURV测量软件,无棱镜距1200m。
具有双光学系统,模式一为无棱镜模式下的窄光束测量,模式二为有棱镜模式下的宽光束测量;即使在热闪烁条件下,长距离测距时该光束仍很稳定,可提供精密测量。
表3-3 投入使用的全站仪参数标准名称型号规格精度/″补偿方式最小对数全站仪GPT-7501 1双轴补偿0.5″/1″⑷监测方法①从隧道的一端基准点开始至另一端基准点返回,构成附合水准测量线路,沿途测设各沉降测点的高程。
②底部测线通过水准仪测量;顶部测线通过全站仪测量(顶部安设单棱镜或微型棱镜)。
③两端基准标采用Ⅰ等水准精度纳入城市Ⅰ等水准网同步观察整体平差。
3.3.1.4 横向差异位移监测⑴测点布设测点布置在内侧防撞侧石上,见图3-11。
图3-11 水平差异位移监测测点示意图⑵监测频率与精度监测频率每季一次。
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Ⅱ等要求实施。
⑶监测仪器精密全站仪进行观测。
⑷监测方法采用观测点设站法进行测量。
将仪器架在位移点上,通过测得测站上两端固定目标的夹角变化,就可以计算测站点的位移量。
3.3.1.5 扭转变形监测⑴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在隧道两侧防撞石上,见图3-12~图3-15。
图3-12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圆形断面,单线)图3-13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矩形断面,双线)图3-14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U形断面,双线)工作井工作井水准点水准点测线(防撞石)图3-15 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⑵ 监测频率与精度 监测频率每季度1次;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Ⅱ等要求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