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教材第2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不断丰富对空间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重点难点】1.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新课讲授】1.投影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课堂作业】1.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
(精品)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策略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导案
课前课中反思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2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ຫໍສະໝຸດ 课。1、堂堂网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二、学习新课。
1、堂堂网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P14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总序第9个教案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
时
共3课时,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3篇
班级活动计划方案1. 引言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为我们的班级制定一个全面的活动计划方案,以确保每个学期都有具有意义且有趣的活动。
2. 活动目标和目的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班级的交流、合作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力。
本次活动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安排3.1 活动一:班级联谊会时间: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地点:学校室内或户外场地我们将组织一场班级联谊会,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和交流。
活动内容包括座谈会、互动游戏和团队建设活动。
这将为新入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个融入班级的机会,同时也是老生们交流感情和分享心得的平台。
3.2 活动二:班级篮球比赛时间:每学期中期地点:学校体育馆班级篮球比赛将是一个有竞争性和团队合作的活动。
学生将组成自己的队伍,并通过篮球比赛展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这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体育精神,并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
3.3 活动三:社区志愿者活动时间:每学期末地点:当地社区作为一个班级,我们将组织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们将参与社区清理、义务劳动或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使学生们学会关心他人,并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4 活动四:班级文化沙龙时间:每学期末地点:学校教室或多功能厅班级文化沙龙是一个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我们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诗歌等才艺。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才艺的培养和分享,也能增加班级的文化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4. 活动筹备和执行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安排场地、联系人员、统筹资源和活动宣传等工作。
每个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执行将由相应的小组成员负责,确保活动流程的精确和人员的安全。
5. 预算和资源为了支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制定合理的预算,并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申请赞助或筹集捐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 观察物体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描述和归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物体的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物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3.能够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进行组织和归纳。
三、教学内容1.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3.比较和分类不同物体的特征。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激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内容呈现(20分钟)1.介绍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用手触摸、眼睛看、用尺量等。
2.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第三步:小组活动(3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描述和比较手中的物体。
2.每组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组织,并向全班汇报。
第四步:操练与检查(20分钟)1.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物体继续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1.课后布置观察物体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用文字描述或画图,突出物体的特征。
2.鼓励学生家长陪伴,帮助孩子完成观察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方法和技巧–描述特征–比较和分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和描写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物体的描述能力还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孟娜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观察物体》练习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入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
让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细致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1.利用问题回顾,再现新知.回顾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2。
通过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多种练习方式,巩固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观察图画,感受数学的美和趣味性。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观察物体,你们都学会了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怎样来观察物体。
(出示课件)1.独立回顾、整理提醒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用文字描述,也可举例说明。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二课时对称图形学情分析:例2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只是所观察的物体有所变化,由实物变成了立体图形。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初步渗透三视图的知识。
所观察的几何体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平面围成的几何体进行观察,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种是几何体中有平面也有曲面,如圆柱体;三是对曲面围成的几何体进行观察,如球。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的编排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1、引导观察图形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印象是不同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特征描述也是不同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判断是否准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物体形状的把握、对物体结构的描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2。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不同角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观察物体的认识和体会。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那么你们知道观察物体有哪些方法吗?(二)探究新知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你们分组讨论,观察下面这些物体,分别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1)展示实物:一个红色的球、一个黄色的正方体、一个蓝色的圆柱体。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记录观察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观察物体规律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观察心得。
(四)拓展延伸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吗?3.设计一个观察物体的小活动,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下节课分享观察成果。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观察家里的物品,分别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2.画出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并标出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你的学习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绿色的球,你们能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吗?生:它是一个圆的,不大也不小,颜色是绿色。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细节特征,如表面的纹理、边缘的平滑度等。
师:请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圆柱体,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边缘呢?生:它的表面很光滑,边缘也很整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 观察物体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的三个角度: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认识物体。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细致,对一些细节的观察可能会忽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认识物体的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物体,并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物体的特征,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来记录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不同角度,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猜测物体的名称。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猜测。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确定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观察物体(二)》,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三维物体,理解物体的不同视角,并能够描述和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视图。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视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观察物体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物体的视图会有所变化。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视图,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模型或实物物体。
2. 学具:学生自带的观察物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 新授:通过PPT展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视图。
随后,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观察角度的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与分享: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讨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不同视图。
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时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视图。
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视图。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在家中找一个物体,从至少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视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
2.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特点,如棱角,圆角,软硬,等等。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
2. 让学生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熟悉物体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
2. 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特点,如棱角,圆角,软硬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物体,如椅子、桌子、盒子、书等;
2.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彩色笔和白板等教具;
3. 教学软件准备:准备教学软件,用于教学展示。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问学生有没有见过什么物体,学生回答;
2. 提出任务:出示物体,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物体,让学生分析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
3. 活动:在小组中让学生叙述物体,用彩色笔将物体的特点画在白板上,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
4. 总结:组长总结小组的发现,并在白板上画出物体的特点;
5.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反馈,补充讲解有关物体的知识;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记住本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把观察物体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也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可以说本课时的教学是十分成功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相机一台。
学生4人一组围桌而坐。
学具:教材、玩具警车每组一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位老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出示老师的背面照)。
请几个同学猜一猜。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李老师),老师向大家挥挥手,说同学们。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老师,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老师的样子也就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老师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
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一)本位观察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你们最喜欢的警车玩具,你们喜欢吗?现在请每一组的小组长来拿警车。
让警车的车头对着黑板放好。
师:现在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坐得最好。
2、好,现在请你轻轻地告诉警车里的警察叔叔,你坐在警车的哪个位置?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观察物体》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69页例2及例3.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p69页例2、例3展开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具、教具:课件立体积木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立体图形形状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对现实空间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园。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请大家说一说。
大家说的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继续来认识、学习和立体图形有关的知识。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一)教学例21、小组合作探究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小结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物体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观察到的形状特点。
(2)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形状的变化规律。
(3)动手操作教师发放一些简单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进一步感知几何体的特征。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课程:数学年级:四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 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 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实物模型。
2.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物体,如长方体或正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
2. 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稍微复杂的物体,如圆柱体或圆锥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
2. 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时的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时的方法和技巧,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下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分组练习的设计1. 教师在设计分组练习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同时,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投影仪等。
学具:观察物体用的放大镜、纸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2. 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3. 示例: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 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二)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
教学难点:1。
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
2、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昨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三幅图片1是38页的做一做、2是40页练习一、3是40页练习二)今天我们将两个物体进行组合,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中的奥秘和乐趣。
二、新授新课活动一:观察球体和圆柱体1、师:(分别出示两个物体)你知道这个物体叫什么名字吗?生:一个是球体,一个是圆柱体。
2、、观察球体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球体,你看到了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分别从上、下、左、右去看,无论怎样看,这个球都是圆形的.生2:我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我们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师:是的,同学们,球体无论从哪个位置上观察,给我们的视图感觉都是圆形的.(设计一道题总结出:球体从不同位置上观察,我们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
3、观察圆柱体(1)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观察时注意: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视线都必须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
(师演示给学生看)(2)师:任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
(3)学生自由观察(4)学生汇报。
生1:我看到了圆柱体的上面,它是圆形的。
生2:我看到了圆柱体的侧面,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法学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探究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4、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5、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
1、出示P39做一做图,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作业布置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学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学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课堂教学反思】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
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
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1、球体、圆柱;2、球体、正方体;3、球体、长方体;4、圆柱、圆柱;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
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
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