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呼吸衰竭教案(内科学 五年制 第七版 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最新资料推荐------------------------------------------------------呼吸衰竭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 2 学时专业年级临床医学 2009 级教材版本《内科学》第七版教学日期 2019-9 授课题目呼吸衰竭授课方式理论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变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特点和意义。
二、掌握呼吸衰竭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三、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
主要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学时分配一、病因 1、气道阻塞性病变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疾病 4、胸廓和胸膜病变 5、神经肌肉疾病二、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Ⅰ 型呼吸衰竭Ⅱ 型呼吸衰竭 2、按照发病急缓分类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3、按照发病机制分类通气性呼吸衰竭换气性呼吸衰竭三、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第一节急性呼吸衰竭一、病因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1/ 19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表现 5 分钟 10 分钟1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三、诊断 1、动脉血气分析 2、肺功能检测 3、胸部影像学检查四、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 3、增加通气量、改善 CO2 潴留 4、病因治疗 5、一般支持疗法第二节慢性呼吸衰竭一、病因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精神神经症状 3、循环系统表现三、诊断四、治疗 1、氧疗 2、机械通气 3、抗感染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第三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与处理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1 0 分钟重点难点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对呼吸衰竭的预防意识。
教学重点:1. 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的运用。
2. 临床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临床案例3. 教学模型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有哪些常见病因?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45分钟)1. 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定义: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 病因:感染、损伤、药物、中毒、先天性疾病等。
-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紫绀、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2.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治疗原发病、支持治疗等。
三、讲师演示(10分钟)1. 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2. 演示呼吸衰竭的急救操作,如吸氧、呼吸支持等。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临床案例,分析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 模拟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操作,如吸氧、呼吸支持等。
五、总结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呼吸衰竭的防治要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1.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结合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呼吸衰竭(第7版)
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上述病因, 肺功能突然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原有慢性呼吸疾病基础上,肺功能逐渐受损加重 急性加重: 慢性呼吸衰竭基础上(感染 气道阻塞等原因) 急性加重(短期内PaO2明显↓PaCO2明显↑)
分 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通气性呼衰: 换气性呼衰: 泵衰竭:神经肌肉病变引起---通气功能障碍 Ⅱ型 肺衰竭:呼吸器官病变引起 肺组织 肺血管病变---换气功能障碍 I型 气道阻塞病变---通气功能障碍 Ⅱ型
2.适应症:
效果好——中枢抑制通气不足; 权衡应用——支气管肺疾患,呼吸肌疲劳; 无效——换气功能障碍,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炎。
治 疗
机械通气 :人工辅助通气装置(呼吸机) 维持肺泡通气量 改善肺内气体交换 减轻呼吸功 神清,轻中度呼衰——无创鼻面罩; 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人工气道; 需长期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三、精神神经症状
缺氧 急性:错乱、狂躁、抽搐、昏迷; 慢性:智力、定向障碍。 二氧化碳潴留 兴奋、失眠、烦躁 → 抑制(淡漠、昏睡、昏迷); pH代偿:PaCO2>100mmHg,可保持日常生活; pH<7.3(急性),精神症状明显。
临 床 表 现
四、血液循环系统
PaO2↓+PaCO2↑→HR ↑ 、 CO↑ 、 Bp↑ 、肺动脉压↑; PaCO2↑:皮肤温暖多汗、头痛; PaO2↓↓:酸中毒→心肌损害→Bp↓、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治 疗
清除分泌物
解痉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咳痰 吸引、纤支镜 祛痰药物
建立通畅的气道
支气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
通畅气道
治 疗
昏迷—仰卧位 头后仰 托下颌将口打开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痰粘稠者—可用祛痰药 痰干结—雾化吸入,适当补液、使痰稀释 咳痰无力—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严重者可用纤支镜吸痰 支气管痉挛---支气管扩张药物
呼吸衰竭医学教案
(1) 肺泡通气不足
PAO2, PACO2与肺泡通气量曲线: 随肺泡通气量下降, PACO2 PAO2
150mmHg
肺泡 O2,CO2 分压
肺泡通气量(L血流比例(V/Q) 失调
在肺组织,要维持正常O2 、CO2交换,肺泡通气和 血流灌注比例(V/Q) 必须协调
呼吸衰竭
一、概念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
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
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PaO2﹤60 mmHg)伴/不伴高 碳酸血症(PaCO2﹥50 mmHg) ,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
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人体的影响
1 中枢神经系统 2 循环系统 3 呼吸系统 4 肝、造血系统 5 酸碱平衡电解质
病因 1、气道阻塞性病变
COPD,哮喘,肺肿瘤等致气道阻塞,引起肺通气不足或 伴V/Q比例失调。
肺癌--大气道阻塞
COPD-- 小气道阻塞
2.肺组织病
肺炎、尘肺、 严重肺结核、肺气肿、弥
低氧血症的程度
PaO2
SaO2
轻度:>50mmHg >80%
中度:30-50mmHg 60-80%
重度:<30mmHg <60%
发绀 无
有 显著
单纯性酸碱失衡的预计代偿公式
原发失衡 原发变化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酸 代碱 呼酸
[HCO3-]↓ PaCO2↓ PCO2=1.5×[HCO3-]+8±2 [HCO3-]↑ PaCO2↑ △PCO2=0.9×△[HCO3-]±5
明确诊断有赖于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教学课件
01
介绍呼吸衰竭的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方法
02
03
结合案例分析,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呼 吸衰竭的理论知识
04
讲解呼吸衰竭的定 义、病因、病理生
理机制
强调呼吸衰竭的预 防措施和康复治疗
案例分析
01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 02
问题设置:根据病例提出相
的临床病例
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03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对病例进 04
呼吸衰竭教学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呼 吸 衰 竭 概 述
02. 呼 吸 衰 竭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03. 呼 吸 衰 竭 的 预 防
04. 呼 吸 衰 竭 的 教 学 方 法
呼衰竭概述
呼吸衰竭的定义
01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
呼吸功能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 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 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 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03 发绀:皮肤、黏膜出
现青紫色
04 精神症状:嗜睡、昏
迷、意识模糊
05 循环系统症状:心悸、 06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呕吐、食欲不振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 疗
诊断方法
1
2
3
4
临床症状:呼吸困 难、紫绀、呼吸急
促等
实验室检查:血气 分析、肺功能检查
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 症状、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X线、 CT等
治疗方案
1
氧疗: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 和度,改善呼吸功能
2
机械通气:通过呼吸机辅助 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3
呼吸衰竭教案
讨论
5min
讲授
5 min
讲授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3)弥散障碍: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的气体分子通过肺泡-肺毛细血管壁的过程称为弥散。弥散过程受肺泡-肺毛细血管膜的厚度、弥散面积、弥散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散系数和气体与血液流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如间质纤维化、肺间质水肿等可导致弥散障碍。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当弥散面积减少1/3以上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四)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皮肤红润、温暖多汗,与二氧化碳医学教育网原创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五)其他——器官、系统损害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蛋白尿、红细胞尿、尿素氮升高。若治疗及时,随着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上述症状可消失。
3、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出现记忆、思维、定向力、性格等精神紊乱症状;情绪低落、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2)氧疗的方法氧疗的方法有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养。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时,其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病人进食、咳痰。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病人的呼吸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粘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L/min。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面罩主要包括简单面罩、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里(Venturi)面罩,其优点为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要调节,对鼻粘膜刺激小,缺点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进食及咳嗽,部分病人不能耐受。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授课名称
授课时间
学时
内科学呼吸衰竭医学课件课件
内科学呼吸衰竭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呼吸衰竭的治疗和预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和康复•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处理•呼吸衰竭的病例分享与讨论01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障碍等。
定义由急性病变引起,如严重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需立即抢救。
急性呼吸衰竭由慢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引起,病程较长,病情逐渐进展,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慢性呼吸衰竭分类病理生理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造成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严重时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低钾、低钠等。
02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外源性病因包括创伤、手术、药物或毒物等。
内源性病因包括神经肌肉病变、肺泡-毛细血管病变等。
病因肺通气不足由于呼吸道狭窄、阻塞或肺泡萎陷等原因,导致肺通气不足。
肺换气功能障碍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顺应性降低或弥漫性病变等原因,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血氧含量降低,引起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血浆HCO3-浓度增加,引起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病理变化03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如气短、胸闷、哮喘和呼吸困难等。
呼吸困难由于缺氧导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紫绀如躁动、意识模糊、昏迷等。
精神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等。
其他症状血气分析静息状态下,PaO₂<60mmHg,PaCO₂>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B.肺泡通气量约4L/min
C.肺血流量约5L/min D.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以引起CO2潴留 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形成动静脉分流 答案:D
二、病理
低氧、高碳酸结果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 (1)肺性脑病 (2)心室颤动
(3)呼吸抑制
(4)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
(5)酸碱失衡
三、临床表现★★★
(1)血液(车)过少(由于毛细血管破坏)-V/Q比值↑:见于肺栓 塞(血少)
(2)通气(人)过少(气道结构破坏) -V/Q比值↓:见于肺炎气
体交换受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A.肺泡通气量减少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内分流 E.氧耗量增加 答案:B
六、治疗★★★
2.氧疗:原则与CO2的多少有关
(1)吸氧浓度: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
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
降低吸氧浓度。Ⅰ型呼衰可用较高浓度(>35%),而Ⅱ 型则需低浓度给氧
(2)吸氧装置。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21+4×氧流量(L/min)
一、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 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 氧伴或不伴有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 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呼吸空气条件下,若PaO2
<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
内科学
内科学(第7版)
主编 王庸晋 宋国华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章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教学查房教案
呼吸衰竭教学查房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3. 掌握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3.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
2.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加深对呼吸衰竭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呼吸衰竭的诊治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呼吸衰竭的学习。
2. 理论讲解:讲解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3.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加深对呼吸衰竭的认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呼吸衰竭的诊治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回顾:回顾本次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呼吸衰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呼吸衰竭七版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胸壁损伤 弹性阻力增 加
(一)通气功能障碍 感染、损伤压迫、抑
1.限制制性通气障碍:
原因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不能收缩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障碍 机制 呼吸动力
重症肌无力
(一)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障碍: 原因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不能收缩
胸廓及胸膜疾患 肺组织变硬
未完全动 脉化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病因
肺A动脉炎、肺血管 收缩、栓塞 、破坏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制
肺泡通气正常 部分肺泡血流↓
•
↑
V
•
Q
死腔样通气
血流增多 低氧血流
病因 及发 病机 制 血流不 足
• 3.解剖分流增加
原因与机制
支气管血管扩张 动-静脉短路开放 肺实变肺不张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完全未动 脉化
典型病例
(12345)本患为病者什人引么酸吸初起会碱氧步血出平时诊气现衡应断异右紊注有常心乱意哪的肥属什些机大哪么?制的一有佂类为哪象型什些?么?为什么?
男性患者,63岁。20年来咳嗽、咳痰,冬季气喘、心悸,近日加重而急诊入院。次日气喘加重,严重呼 吸困难,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颜面、口唇重度紫绀,呻吟不止。白班医生曾给予氨茶碱、地塞米松、 可拉明等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夜间值班医生查房后,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三小时后病情仍无改 善,且更加烦躁,大声喧哗,不配合治疗,值班医生感到束手无策,后请示上级医生,口头吩咐给予肌肉 注射苯巴比妥,病人安静入眠。第二天清晨发现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复苏未成功。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弥散速度=
气体分压差×弥散系数×弥散膜面积 弥散膜厚度
呼吸衰竭治疗教案讲稿
呼吸衰竭治疗教案讲稿一、引言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本教案将介绍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此类情况。
二、背景知识1. 呼吸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异常导致无法维持正常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的状况。
- 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
2. 呼吸衰竭的分类- 氧合衰竭(Type I):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轻度增高。
- 通气衰竭(Type II):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增高。
三、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1. 氧疗- 为患者提供高浓度氧气以改善氧合情况。
- 常用的氧疗设备包括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
2. 药物治疗- 具体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因和病情定制,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 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呼吸机辅助治疗- 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可以提供呼吸支持。
- 呼吸机的设置和调整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4. 病因治疗- 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菌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
5. 康复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肺部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
四、教学要点1. 呼吸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2.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3. 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氧疗、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病因治疗和康复护理。
4. 注意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
五、总结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呼吸衰竭的分类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
以上为呼吸衰竭治疗教案讲稿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呼吸衰竭的课程设计
呼吸衰竭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处理,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树立正确的医疗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
2.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呼吸衰竭的预防和护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呼吸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病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处理。
3.讨论法:分组讨论呼吸衰竭的预防和护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进行呼吸衰竭相关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内科学》、《危重病医学》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呼吸衰竭诊断与治疗》、《氧疗与呼吸支持》等。
3.多媒体资料:呼吸衰竭的病例图片、视频等。
4.实验设备: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考试:进行呼吸衰竭相关知识的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病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病例,评估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将为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呼吸衰竭教案
治疗:氧疗,机械通气,抗感染,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教学引入答案为:1,初步诊断:COPD 急性加重期 合并肺部感染 2 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2,诊断依据:患者病史为咳,痰,喘 15 年,咳嗽加剧,痰呈黄色,不易咳出两天。
教学单元教案
课程
内科学
任课教师
202x-202x 学年 第一学期
授课题目 呼吸衰竭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
2
学时 学时
与时数 理实一பைடு நூலகம்化: 学时
授课班级 2x 级临床 x 班
执行时间 202x 年 10 月 12 日
1.让学生懂得呼吸衰竭地概念
教 2.让学生知道急,慢性呼吸衰竭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学 3.让学生懂得呼吸衰竭地分类,急,慢性呼吸衰竭地病因 目 4.让学生知道呼吸衰竭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标
Commented [4]: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多为年老体弱,反复 住院治疗,较多使用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或切开以与机械 通气等治疗,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地病人,容易发生院内 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
并结合血气分析与意识障碍,可诊断为 2 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3,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2.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增加通气,减
不眠,白昼嗜睡。体检:T38℃,P116 次/分,R32 次/分,BP150/85mmHg,神志恍惚, 发绀,皮肤温暖。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底湿啰音。实验室检 查:WBC14.5×109/L,动脉血 PaO243mmHg,PaCO270mmHg。 ▲ 思考:1.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2.如何治疗? 教学内容: 一,概述 【概念】 指各种原因引起地肺通气与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 持足够地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与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与相 应临床表现地综合症。 【分型】 按血气分析: I 型呼衰:(缺氧)PaO2<60mmHg, PaCO2 降低或正常—换气功能障碍 Ⅱ型呼衰:(缺氧,CO2 潴留)PaO2<60mmHg, PaCO2>50mmHg—肺泡通气不足 按发生过程:急性,慢性 按发病机制:泵衰竭,肺衰竭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组织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肺血管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三、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各种原因致肺通气、换气障碍→缺氧和/或CO2潴留→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标准及分型:动脉血氧分压(PO2)<60mmHg动脉血CO2分压(PCO2)>50mmHgI型有缺氧,无CO2潴留:II型有缺氧和CO2潴留。
根据起病可分急性、慢性(病因和治疗多不同)。
二、病因:参与呼吸运动任一环节障碍都会导致的呼吸衰竭,主要有: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如COPD、哮喘。
2、肺组织病变:肺炎、肺水肿。
3、肺栓塞;4、胸廓和胸膜病变;气胸。
5、神经中枢、传导或呼吸肌病变:重症肌无力。
重点介绍慢性呼吸衰竭一、病因:主要是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所致,也有胸廓肌肉等病变者。
→→→→→→→三、表现:1、呼吸困难:多数有主观感觉呼吸费力,同时在频率、节律、幅度方面变化。
2、紫绀:主要与还原Hb含量、肤色、血循环情况有关。
3、精神、神经症状:CO2潴留是先兴奋后抑制;缺氧多为智力和定向障碍。
肺性脑病:表现多种多样,精神症状、嗜睡、昏睡、最后昏迷。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2 页诱因: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高浓度给氧、使用镇静剂不当。
机制:酸中毒和CO2潴留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其它有缺氧、脑动脉硬化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CO2潴留和缺氧混合作用表现不一。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后期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6、原发病表现。
四、诊断:动脉血气分析是最好检查措施。
五、治疗:(一)通畅气道:关键措施。
具体方法依病人而异,包括清除分泌物(抽吸)、鼓励咳嗽排痰、药物化痰、物理刺激排痰(拍背)、体位引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纤支镜吸痰(严重者)等。
必要时气管插管。
(二)氧疗:II型呼吸衰竭宜低浓度持续给氧:I型呼吸衰竭可提高给氧浓度。
对于II型如已插管行机械通气则给氧浓度不在此限。
(三)增加有效肺泡通气:是促使CO2排出的最好方法。
具体方法有:1、呼吸兴奋剂:利——促醒:刺激呼吸增加通气量。
掌握指征弊——增加通气同时增加氧耗。
适用于昏睡、昏迷或呼吸中枢抑制时。
2、机械通气:最有效的是有创通气,但需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目前对合适病人可用无创通气。
(四)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主要针对缺氧和CO2潴留进行治疗,只有当酸中毒明显时才补碱。
(五)合并症的防治。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3 页慢性呼吸衰竭【病因】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支气管-肺疾病引起,如COPD、严重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肺尘埃沉着症等。
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脊髓侧索硬化症等,亦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呼吸衰竭大致相似。
但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一)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成浅快呼吸。
若并发CO2潴留,PaCO2升高过快或显著升高以致发生CO2麻醉时,患者可由呼吸过速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二)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CO2潴留时,随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
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
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此时应与合并脑部病变作鉴别。
(三)循环系统表现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多数患者有心率加快;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
【诊断】慢性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参见急性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还常见于另一种情况,即吸氧治疗后,PaO2>60mmHg,但PaCO2仍高于正常水平。
【治疗】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等治疗原则,与急性呼吸衰竭基本一致。
(一)氧疗COPD 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CO2储留,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
CO2潴留是通气功能不良的结果。
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
若吸人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2上升,严重时陷入CO2麻醉状态。
(二)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选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
在COPD 急性加重早期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防止呼吸功能不全加重,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后期气管插管率,改善预后。
(三)抗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是感染,一些非感染因素诱发的呼吸衰竭也容易继发感染。
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可以参考相关章节。
(四)呼吸兴奋剂的应用需要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服用呼吸兴奋剂阿米三嗪(almitrine) 50-100mg,2次/日。
该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
(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山东大学教案纸第4 页慢性呼吸衰竭常有CO2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多为慢性过程,机体常常以增加碱储备来代偿,以维持pH于相对正常水平。
当以机械通气等方法较为迅速地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时,原已增加的碱储备会使pH升高,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故在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同时,应当注意同时纠正潜在的代谢性碱中毒,通常给予患者盐酸精氨酸和补充氯化钾。
慢性呼吸衰竭的其他治疗方面与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 有类同之处,不再复述。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5 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概念:ARDS是在多种原发病和诱因作用下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病因不同,ARDS患病率也明显不同。
严重感染时ALI/ARDS患病率可高达25%-50%,大量输血可达40%,多发性创伤达到11%-25%,而严重误吸时,ARDS患病率也可达9%-26%。
⏹同时存在两个或三个危险因素时,ALI/ARDS患病率进一步升高。
⏹危险因素持续作用时间越长,ALI/ARDS的患病率越高,危险因素持续24、48及72h时,ARDS患病率分别为76%、85%和93%。
三、发病机制SIRS是机体在严重损伤下,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广泛性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
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结果。
SIRS失控导致MODS的发生也与机体内源性抗炎反应的状况有关。
因此,有学者提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的概念。
四、病理病理学特征:①病变部位不均一②.病变过程不均一③病因相关的病理改变多样性分期:①渗出期 24-96h②增生期 3-7d ③纤维化期 7-10d五、病理生理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
①肺容积减少:肺总量、肺活量、潮气量、功能残气量↓,严重者,参与通气的肺泡仅占1/3②肺顺应性降低②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④肺循环改变⑤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六、临床特征ALI/ARDS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12-48h内发病;②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③肺部体征无特异性,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④早期病变以间质性为主,胸部X线片常无明显改变。
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肺内实变,表现为双肺野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⑤无心功能不全证据。
七、诊断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诊断标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PaO2/FiO2≤300mmHg(不管PEEP水平);③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等间质性或肺泡性水肿、浸山东大学教案纸第6 页润影;④PCWP≤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ARDS:PaO2/FiO2≤200mmHg,其它项目均与ALI相同, 但其临床表现比ALI严重。
八、鉴别诊断主要与心源性肺水肿相鉴别九、治疗(一)原发病治疗全身性感染、创伤、休克、烧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是导致ALI/ARDS的常见病因。
严重感染患者有25%-50%发生ALI/ARDS,而且在感染、创伤等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肺往往也是最早发生衰竭的器官。
目前认为,感染、创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ARDS 的根本病因。
控制原发病,遏制其诱导的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是预防和治疗ALI/ARDS的必要措施。
(二)呼吸支持治疗1.氧疗❖ALI/ARDS患者吸氧治疗的目的是改善低氧血症,使动脉氧分压(PaO2)达到60-80mmHg。
可根据低氧血症改善的程度和治疗反应调整氧疗方式,首先使用鼻导管,当需要较高的吸氧浓度时,可采用氧气面罩。
❖ARDS患者往往低氧血症严重,大多数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常规的氧疗常常难以奏效,机械通气仍然是最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
2.无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NIV)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NIV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却存在很多争议。
⏹预计病情能够短期缓解的早期ALI/ARDS患者或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ALI/ARDS患者早山东大学教案纸第7 页期可首先试用无创机械通气。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LI/ARDS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反应。
神志不清、休克、气道自洁能力障碍的ALI/ARDS患者不宜应用无创机械通气。
3.有创机械通气(1)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ARDS患者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PHC)缺点:①脑血管扩张及外周血管扩张,近期发生脑血管意外、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禁忌使用;②清醒患者不能耐受,要使用镇静剂,肌松剂。
优点:防止气压伤有关PHC中PaCO2及pH的标准,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一般认为pH不应低于7.20,PaCO2不应高于80mmHg。
❖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①防止肺泡萎缩,增加功能残气量和气体交换面积,改善肺泡通气。
②消除肺泡反复开放与萎缩产生了剪切力,防止气压伤。
③减少肺泡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泡顺应性。
根据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2cmH2O来确定PEEP❖气道平台压不应超过30-35cmH2O(3)肺复张策略⏹肺保护性通气仍存在大量肺泡萎陷。
因此多数学者提出“肺复张策略”⏹肺复张是指在限定时间内通过维持高于潮气量的压力或容量使尽可能多的肺单位实现最大的生理膨胀以实现所有肺单位的复张⏹肺开放策略的主要内容✓开放萎陷肺泡——肺复张手法✓使已开放的肺泡尽量维持于开放状态——适当PEEP维持肺泡开放⏹常用的肺复张手法包括控制性肺膨胀、PEEP递增法及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手法的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复张手法的压力和时间设定、ARDS病因、ARDS病程等(4)其他⏹半卧位若无禁忌证,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应采用30-45度半卧位,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