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

合集下载

莫扎特安魂曲解析

莫扎特安魂曲解析

莫扎特安魂曲解析莫扎特的安魂曲,全名为《尊荣大安魂曲(Requiem Mass in D minor, K. 626)》,是他生前最后的作品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乐曲创作于莫扎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完成这部作品,只完成了乐曲的前两个节奏。

莫扎特的安魂曲由莫扎特的学生弗兰茨·克塞勒(Franz Xaver Süssmayr)在莫扎特去世后完成。

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一部音乐上极具震撼力和情感表达力的作品。

这部沉郁而庄严的乐曲以拉丁文的宗教词汇描绘了一个传统的安魂弥撒的结构,包括九个部分:序曲(Introitus)、哀歌(Kyrie)、断罪(Dies Irae)、东方大驾光临(Tuba Mirum)、灵魂之余(Rex Tremendae)、哀歌(Recordare)、末日审判(Confutatis)、安魂(Lacrimosa)、拯救归于恩典(Domine Jesu)和圣洗(Sanctus)。

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以其丰富的和声色彩和精湛的曲调展示了他的天才作曲才华。

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典雅的旋律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乐坛的经典之一。

乐曲中充满了痛苦、悔恨、愤怒以及渴望得到永恒宽恕的复杂情感。

莫扎特的安魂曲被认为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是莫扎特生前最伟大的遗产,也是一部启示了无限灵感的作品。

这部乐曲的悲壮和宗教意义超越了莫扎特个人的生命,成为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莫扎特的安魂曲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它深深触动了人们的灵魂。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和死亡的矛盾,以及对于死亡的永恒追寻。

它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类存在的无常和脆弱。

无论是对于音乐家、音乐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听众来说,莫扎特的安魂曲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莫扎特

莫扎特

听莫扎特音乐的感受姓名:郭帅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汉三班学号:08050307 选修班号:6班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 - 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

他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

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的音乐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 还是钢琴作品、室内乐、舞曲、宗教音乐等各个方面, 都意味着和谐与完美。

莫扎特的音乐非常之多,《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是较早期的优秀代表,此后的《唐璜》、《女人心》、《魔笛》则象征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最具代表性。

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 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的剥削、屈辱和贫困的痛苦以及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安魂曲》是莫扎特人生的写照,曲中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

《安魂曲》是莫扎特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被人们称为是“ 莫扎特为自己而作的挽歌” 。

莫扎特的作品总体风格是积极乐观、欢乐的,尽管他的许多作品是在苦涩的逆境中完成的。

对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往往更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是莫扎特音乐能流传后世经久不衰的原因。

莫扎特的生活并不是只有欢乐和阳光的,只是他并没有用悲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挫折。

相反,他以一种乐观、平静的态度面对世间的悲苦,他在创作音乐的时候,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极力地用音乐发现美,带着微笑用音符去填补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和烦恼,所以有人称他是“微笑中的眼泪”。

周广仁说过“莫扎特的这种积极、乐观与贝多芬有着明显的不同。

贝多芬的音乐似乎每一页都是与命运斗争的历史,是不断抗争不停呐喊的力量。

他总是凭着英勇顽强给人鼓舞,给人信心,是强烈的斗争后的一种胜利,也包括战胜他自己。

莫扎特也在与自己斗争。

阿巴多·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inDMinor(KV626)

阿巴多·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inDMinor(KV626)

阿巴多·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inDMinor(KV626)1791年,在莫扎特生命之光即将熄灭之时,其绝笔之作《安魂曲》以高度艺术性和深刻性的音乐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安魂曲”始于天主教告慰逝者的弥撒仪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弥撒曲,随着“安魂弥撒”的发展,其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宗教中悼念亡灵,而是逐渐拓展为悼念逝者、安抚后人甚至作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而存在的音乐形式,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借用“安魂弥撒”这种宗教音乐范式来表达个人生死观的作品。

(中文字幕)一直以来关于《安魂曲》与莫扎特夭亡的关系流传着众多说法,1791年贫病交加的莫扎特受到一位神秘人重金委约创作一部《安魂曲》,特殊的音乐主题和来访者的神秘感令莫扎特对这部作品格外重视,甚至预感到自己的生命之旅即将结束。

《安魂曲》倾注了莫扎特全部的心血,他甚至认为这是写给自己的《安魂曲》。

面对命运既定的生死之数,病榻上的莫扎特无力抵抗,在第九曲《泪经》刚动笔之时溘然长逝,今天我们听到的通行的版本系由由莫扎特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的草稿整理完成。

《安魂曲》全曲共十二首分曲:1.进台经;垂怜经;2.继叙咏:震怒之日;3.继叙咏:号角响起;4.继叙咏:最威严的王;5.继叙咏:至慈耶稣求你垂怜;6.继叙咏:永远在烈火之中受煎熬;7.继叙咏:泪经;8.奉献经:我主耶稣;9.奉献经:牺牲;10.圣哉经;11.降福经;12.羔羊经—领主颂2012年琉森音乐节阿巴多指挥莫扎特《安魂曲》演奏解读:(琉森音乐节原叫卢塞恩音乐节,2009年2月28日瑞士官方正式将“卢塞恩”更名为“琉森”,取其“翠绿的森林”之意。

卢塞恩(琉森)音乐节是欧洲主要的音乐节之一,举办地位于瑞士中部城市卢塞。

)1 Introitus(垂怜经):Requiem(进堂咏)---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2 Kyrie(求主垂怜)---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安魂曲

从 C D I到 C DⅣ是 莫 扎 特 作 品 的 汇
集 ,包 括 D小 调 安 魂 曲和 几 部 交 响
CHI A N
... .
. . . . .
AV P H LE I
— — —
...
.. ..


——



.....
..









2o O6 -4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作 的 卷 帙 浩 瀚 的 音 乐 作 品 ,基 本 上 没 有 给 人 留 下 痛 苦 的迹 象 , 多给 人 以纯 美 的 欢 乐 。人 们 曾 给 这
位 天 才 一 幅 生 动 的 描 绘 一 一 “ 天 的 面 ,炎 夏 之 春
乐 团 , 与 卡 拉 场 的 柏 林 爱 乐 乐 团 可
“普 罗 ” 引 进 出 版 的 这 款 D D有 几 大 看 点 , 一 是 选 材 V 上 取 用 了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白 勺
成 功 的 演 绎 ; 与 世 界 著 名 录 音 公 司 、尤 其 是 D c 公 司 有 过 长 期 的 e ca 合 作 , 并 为 世 人 留 下 了 2 O多 张 i. 5 X 秀 的 录 音 唱 片 他 一 生 获 奖 无 数 。
还因 自1 6 9 2年 以 来 共 获 得 的 3 2项 格 莱 美 奖 创 下 了 该 著 名 奖 项 的 获 奖 记 录 以 莎 土 比 亚 的 剧 情 内 容 为 题
作 品 ,迄 今 出 版 的 影 像 软 件 少 有 此 公 之 作 ; 二 是 此 作 在 普 氏 创 作 道 路 上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义 ; 三 是 该 影 碟 由 索 尔 蒂

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作品赏析

莫扎特的“安魂曲”2009年10月08日星期四上午 10:16为什么莫扎特的音乐总是让我们忘乎所以地起舞?总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流泪?为什么历经二百多年的时光沉积,他的歌唱一般的音乐旋律依然魔力不减,并且还生发出了许多令人惊奇的“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是不是因为莫扎特的有如神助的抒情音乐唱出了我们内心的多样“表情”呢?是不是因为莫扎特的单纯透明的即兴音乐触动了我们生命的自然“韵律”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我们听到他的《安魂曲》(K626),听到其中的绝唱《洒泪经》(Lacrimosa,音乐家只写到这个乐章开始的几个小节就永远地停止了他生命的歌唱),那种百感交集的情思就会直抵我们的心房。

因为感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都会喜欢莫扎特,我们都会需要莫扎特,当然只要我们的心还在跳动。

今年是这位音乐天才诞辰250周年。

从年初开始,莫扎特的音乐旋律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奏响了。

无比喜欢莫扎特的乐迷们可以大饱耳福了。

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奥地利人已经自豪地将2006年命名为“莫扎特年”,其他国家也积极响应,摆下了流水席式的莫扎特音乐盛宴。

据称,仅仅是奥地利就有300余场的莫扎特作品音乐会贯穿全年。

如果再加上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捷克、瑞典、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地的纪念演出音乐会,莫扎特的音乐快板真是奏响了一种全球化的心灵乐章。

这些不同版本的纪念演出活动,无疑要让莫扎特的音乐能量得到N倍数的释放。

真是很有可能,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都会散发出一种莫扎特小夜曲的牛奶巧克力味道。

奥地利电视台在1月8日晚上播出的文献记录片《寻找莫扎特》,可以算是拉开了“莫扎特年”的序幕。

在如此隆重纪念莫扎特的时候,如果能够最终确认他的遗骨,当然是值得人们高兴的事情。

最后负责调查取证的科学家们刨了人家的“祖坟”,也还是无法确定莫扎特的遗骨。

其实在我看来能否找到莫扎特的遗骨并不要紧,因为莫扎特已经在他的600多首作品中留下了他生命的风骨。

安魂曲读后感生死的交界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

安魂曲读后感生死的交界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

安魂曲读后感生死的交界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生死的交界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安魂曲(Requiem)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读后感又是如何呢?生死,这个永恒的话题,让我在读完安魂曲后,思绪万千。

这部作品以宏伟的音乐构筑了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从中,我对生死的交界渐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安魂曲是由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部宗教音乐作品,它以庄重悲壮的气势展示了安魂弥撒的场景,带领聆听者思考生死的含义。

从开篇的悠扬的合唱声开始,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圣的领域。

乐章中所呈现的交响乐曲与唱诗珍妮特*贝克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庄重的氛围,令人如痴如醉。

音乐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人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安魂曲作为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更是在我心中勾起了对生死的无限思考。

音乐中的旋律时而悲伤,时而庄重,让人感受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当我闭上眼睛聆听时,能够感受到从生到死的轮回,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音符飞扬,在耳边盘旋,让我陷入对自我的反思,对生命的思考。

生死的交界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忽略了这个事实。

每当听到安魂曲中那悠扬的旋律,我会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生死的必然。

这个时刻,既是恐惧的,也是神圣的。

安魂曲带给我对于生死交界的思考,也教会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生命的脆弱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意义?是否珍惜了所拥有的一切?生命短暂而美好,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并用心对待。

人们常常在追逐物质欲望中迷失,却很少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读完安魂曲后,我对生死的交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它让我明白,生命的短暂使得每一刻都显得更加珍贵。

我们应当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感恩拥有的一切,并从中汲取力量去迎接生死的交界。

总而言之,安魂曲是一部让人陶醉的音乐作品,这其中蕴含的生死思考也令人深思。

生死是人生最神圣的时刻,安魂曲的旋律让我们能够用心思考、珍惜生命。

观莫扎特有感

观莫扎特有感

观莫扎特有感莫扎特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巨匠之一,他创作的音乐是受到广泛赞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财富。

在听过莫扎特的音乐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创作精神和艺术魅力。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他的音乐非常富有感情和内涵,给人带来无尽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我特别喜欢莫扎特的歌剧,尤其是《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这两部作品都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讲述了爱情和情感的故事。

在这些歌剧中,莫扎特有很多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他将音乐和剧情结合得非常完美,让人们不断地陶醉在音乐的世界中。

此外,莫扎特还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和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些作品中,莫扎特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技巧和表现手法,将各种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展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莫扎特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对音乐的教育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的父亲毕业于萨尔茨堡大学,曾经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莫扎特的音乐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莫扎特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注重音乐的教育和培养。

他曾经担任过音乐教师,并且创作了一系列教育性质的音乐作品,为儿童和成年人提供了非常有用的音乐教育资源。

莫扎特的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它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灵魂。

我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听过《安魂曲》,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也是他的绝唱。

这部作品充满了悲伤和哀思的气息,但是在音乐的掌控下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对于人生的探索和追求,是莫扎特对于艺术与生命深刻理解的体现。

总之,莫扎特的音乐创作非常优秀,代表了古典音乐的最高峰之一,他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深刻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也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感动。

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莫扎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音乐也将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发扬光大,成为音乐史上永恒的经典。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作为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我对音乐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们充满着敬仰和好奇。

无疑,莫扎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曾经在书本和音乐会上对莫扎特进行了解,但直到最近,我有幸欣赏到他的一场音乐会现场录像,才真正领略到他音乐的魅力和深度。

当我第一次进入音乐厅,我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崇高而庄严的殿堂。

悠扬的音乐在厅内弥漫,乐器的声音和谐地融入一体,给人一种神圣而又庄重的感觉。

我的目光被一个华丽的舞台吸引住,上面摆满了各类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器等等。

而指挥台上站着一位身穿西装,充满魅力的指挥家,随着他的手势,整个乐队开始奏响。

音乐会开始了,第一首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小夜曲》。

我深深地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幻想的世界。

音乐家们的演奏技巧非常出色,每一个音符都如同被打磨过,完美无瑕。

莫扎特的音乐凝聚着他对生活和人类情感的理解,他的音乐潜移默化地触动着人的心灵。

接下来演奏的是莫扎特的交响曲《第四十号交响曲》。

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感和激情,交响乐团的演奏奋发有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

每当乐团奏出高潮部分时,我心中的激动无法言表。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是美,更是力量的体现。

音乐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在音乐会的最后,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

这是一部宗教性质的合唱作品,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祈祷。

当歌唱起来时,整个音乐厅仿佛被洗礼过一样,充满了祥和的气息。

合唱团的声音仿佛天使在耳边低语,让人心醉神迷。

我不禁闭上了眼睛,沉浸在这美妙而无边的音乐中。

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给人带来灵感和慰藉。

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音乐充满了激情、深刻和力量。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生和人类情感的理解,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共鸣。

他的音乐令人陶醉,仿佛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纯粹的世界,远离现实的种种困扰。

观看这场莫扎特音乐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到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才华。

听到大地安魂曲的感想

听到大地安魂曲的感想

听到大地安魂曲的感想站在一个高点上,通过新颖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开启人们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力的客观对待和对人类大爱的价值观追求,让遭受过灾难的人或者承受过生离死别的人能够从音乐方面获得精神支撑。

——关峡关峡的《大地安魂曲》始于2008年赴汶川灾区后,他目睹这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大苦难和伤痛,心中产生了对人生和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而这次创作也促成了中国第一部安魂曲的诞生。

完成于2009年4月的《大地安魂曲》于当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在北京首演,演出一开始,指挥即向全场表示,“这是一场不需要掌声的音乐会”,当乐章在羌笛声、管风琴和中国钟强烈的鸣响中结束时,观众及演员全体起立,全场肃立敛容,为逝者默哀一分钟 (2010)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应邀参加第五届莫斯科世界交响乐团音乐节,音乐节中由普拉松指挥乐团演奏的《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无声乐版)“清澈透明,层次丰富和清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这部作品建立起了国际名望。

今年5月11日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由首席指挥米歇尔·普拉松执棒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再次奏响了《大地安魂曲》,以此纪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

在演出之前,还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小型仪式,由古典音乐领域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之一——维京唱片(Virgin Classics)录制发行的《大地安魂曲》举行了全球首发式,据了解该唱片公司发行由中国乐团录制的中国作曲家作品尚属首次,就在这“首次”的背后亦有五年来既是创作者又是院团管理者——关峡的思考和深意。

它从圣坛走入民间在诸多音乐表现形式中,交响音乐中的安魂曲是对逝者最深切的告慰,也是表达对人生、道德等哲理式思维最好的载体。

关峡说:“之所以采用安魂曲的形式,是考虑到这种曲式的外在形式便于探及到生命与死亡的哲学问题。

”但西方的大部分古典安魂曲其内涵是在宣扬人所不可感知的神性,这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关峡谈到,“在我看来,西方更为关注生与死这一人类的终极问题,他们对此永远是有着孩子般的热情去探讨和思考,‘安魂曲’载体便是依托传统宗教礼仪,而核心则是对‘人的心灵’的深切告慰,对逝者的深情缅怀,主体对象是耶稣。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五篇]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五篇]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五篇]第一篇: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

他死在35岁那年,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只有他的音乐,没有一丝伤感,充满阳光、欢乐。

莫扎特,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在面应死亡的时候他有着怎样的心情,由于对这个传奇人物的崇敬与对其英年早逝的遗憾之情。

促使我去发掘与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而《安魂曲》这一部最后的作品是最能够解答我所有问题的。

《安魂曲》开始使用低沉而缓慢的吹奏,伴随着阵阵平静和谐乐,把人们代进了庄严肃穆的教堂中,静静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安魂弥撒”。

当引曲过后,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把人们的心,灵魂,感情,代入一片宁静,严肃。

伴随着接之而来的,源源不绝的,唱诗班多次重复的合唱,另人如身临其境,共祝祷词。

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

《震怒之日》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须知莫扎特是以何等恐惧与怅惘的心情来谱写这段他害怕的音乐的,在作曲家眼中最后审判之日就是灰飞烟灭的人生终点。

《号角声起》给人以一线希望。

而《落泪之日》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段《落泪之日》才是莫扎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

黑暗笼罩了整部《安魂曲》,一句渐强的“阿门”似乎预示着众神对这个净化过的灵魂的认可与接纳。

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种压抑而收敛的哀痛情绪中,其间不断的对死亡的反思之感更增加了曲段的深度。

听完莫扎特的《安眠曲》,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会跟随着作品在这个世间永远长存,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你仿佛曾与他相识,听着他在你面前述说他的故事,和他在死亡面前有着怎样的感受。

世界名曲欣赏听后感

世界名曲欣赏听后感

世界名曲欣赏听后感时光荏苒,半年的学习时间匆匆而过,当初本着一颗好奇心选修了世界名曲欣赏这门课程,也正是这样,在王娟老师兢兢业业的悉心教导下我也初步对世界名曲欣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认识了许多音乐大家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正如王老师说过的,在这半年的学习结束后培养出对世界名曲的兴趣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学习中,王老师先后为我们介绍了莫扎特、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几位音乐巨匠,同时也播放了他们的一些传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我们每节课程都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但是,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也不是每一位音乐大家的作品都能让我产生共鸣,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的作品,虽然在课上老师提供的音乐并不是很多,但是《小夜曲》《军队进行曲》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让我印象很好的还有莫扎特以及他的经典代表作《安魂曲》。

在学习中,王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协奏曲作品,可能还是鉴赏能力不够的原因吧,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各位大师的普通音乐作品。

在最后一节欣赏课上,我们欣赏了一些我国的代表作品,听着这些平时熟悉但是又对名字很陌生的作品,大家都是很活跃,感觉也了解到了一些平时所匮乏是知识。

以下我就来说说我这一年来对世界名曲欣赏这门课程的认识和体会吧。

我觉得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达到王老师所说的培养我们音乐兴趣和鉴赏能力的目的之外,我也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级优秀作品。

其实我感觉每一位音乐家的作品还可以再多欣赏一些,特别是像《小夜曲》和那些欢快的协奏曲一类的曲子老师可以都选择一些,因为我和我的好几个同学都感觉这类作品能够让大家感到很满足,像是《安魂曲》一类的作品,虽然很知名,但是好像不是很受大家的欢迎。

其实,在王老师的精心挑选下,大多数的音乐作品还是很能够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不得不说这些作品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与感人之处。

在有两次课中我们欣赏了《天鹅湖》和《猫》这两门著名的舞台音乐剧,让我的印象很深刻的是《猫》,因为很早就知道他曾经来中国公演过一次,只是没太在意也没看过直播,那节课上我就被那些形形色色的猫的形象给深深的吸引了,虽然中间有一段因为时间原因没有看成,但是还是感觉很过瘾的,所以,我觉得王老师可以多增加些这种经典的剧目的欣赏课,这样更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世界音乐的热爱,毕竟大家现在都喜欢听流行歌曲,这种世界名曲以音乐会的形式表达出来可能会更加容易被大家接受。

莫扎特《安魂曲》赏析

莫扎特《安魂曲》赏析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结业论文题目:莫扎特《安魂曲》赏析学号:姓名:年级:学院:系别: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莫扎特《安魂曲》赏析摘要说到安魂曲,人们首先就想到莫扎特的《安魂曲》,在欧洲音乐鉴赏课上倾听了这首乐曲后,我被震撼了。

不禁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作品,以及想说我听了这首乐曲后的一点心得,和上了一学期欧洲音乐鉴赏课后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安魂曲;莫扎特;鉴赏;心得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真挚动人的无以复加的境地。

莫扎特医生即使到穷极潦倒之时,他的音乐中也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如阳光般的欢乐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气息。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合唱团及圣马丁乐团的演绎并非这部作品最著名的版本(比如伯恩斯坦几年亡妻的版本及卡拉扬金版),但这个版本自有一股清新和顺的气质,和莫扎特的气质很是接近,因此欣赏起来只有灵魂的升华感,而没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悲伤感。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安魂曲》这部作品的分析《安魂曲》的分析《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的弦乐伴奏与暗淡的情绪象征了永恒的安息,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

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灰暗的d小调,莫扎特生前并不常用d小调,只有在《唐璜》中频繁使用,《唐璜》所涉及的主题同样是死亡、超自然的神力等等,莫扎特在《安魂曲》中一开头就使用这个对他来说比较罕见的奇特调性,当时他的困苦心情可见一斑。

黑暗笼罩了整部《安魂曲》,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在配器中甚至很少使用高音木管乐器,在弦乐沉重节奏的伴衬下,巴松吹奏出主题旋律,接着另外一个主题相隔五度出现在巴赛管1上,当时这种中音单簧管发明不久,莫扎特在他晚年经常使用这种新乐器,比较出名的例子是在歌剧《魔笛》中的使用。

接着,合唱四部相继演唱起阴暗的安魂曲主题,直到“以永恒的光”处情绪才有了改变,独唱女高音开始演唱“都应称颂你”,但没有进行几句合唱团就进入了,接替独唱女高音的旋律继续发展下去,男低音声部唱起了“请赐永恒安息”的主题,女低音声部与之形成对位关系,在持续了几小节之后,合唱的另外两个高音声部渐次加入。

莫扎特读后感范文

莫扎特读后感范文

莫扎特读后感范文篇一:读《莫扎特乐著》有感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这个传奇的名字永远烙印在欧洲音乐史上。

其三岁能将大键琴弹奏地出神入化,五岁半小时自学世界名曲,无不表达了他过人的天赋。

他的死,成了神秘的传说。

相传当他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委托:写作安魂曲,莫扎特自以为是地狱使者传来讯息,告诉他死期将至。

在心理,生理的双重打击下,《安魂曲》尚未完成竟爆体而亡。

从此,莫扎特的死,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传说。

悲愤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他的死,只能说是天妒英才,而一代音乐之神逝世后竟连尊严都被践踏。

细雨霏霏的日子,莫扎特被送到专安葬穷人的公共墓地草草掩埋,甚至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音乐之神的死无疑是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损失,他死后,只留下一首首曲子在诗人心中刻上他的名字——音乐之神莫扎特。

缺乏的是,全书细致地表达了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列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将一个完全的,真实的莫扎特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对其中的人物并没有过多的评价,单一表达为主。

但将这厚厚的一本书看完,我久久无法释怀。

我曾经认为这本书是枯燥无味的,前几所写的乐理令人心烦,而后,每一章的创作经历、故事、灵感都动人心弦。

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是属于莫扎特的奇迹,可即使再绚烂的奇迹,在现实面前,却渺小到微缺乏道,尘归尘,土归土,许是他的消逝太过匆促,他的早逝使多少音乐热衷者所惋惜。

莫扎特是一个传奇,他用生命为世人创下了一部部音乐巨作,甚至于死前的最后一刻,完成了他呕心沥血的巨作——《魔笛》。

他的音乐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而属于他的音乐是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无尽的努力使“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这个传奇的名字在18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音乐之神,更有人称他为,音乐——上帝。

有一种圣洁,叫音乐,有一种神圣,叫莫扎特。

音乐,是通往天堂唯一的路。

篇二:读《莫扎特》有感《莫扎特》这本书使我感到坚持和勤奋的所得,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百感交集。

初识哈农库特——听古乐版莫扎特《安魂曲》有感

初识哈农库特——听古乐版莫扎特《安魂曲》有感

初识哈农库特——听古乐版莫扎特《安魂曲》有感
扫雪人
【期刊名称】《现代音响技术》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豹眼,谢顶,他的眼神犀利指挥手法轻盈,在音乐的处理上变化微妙而感觉又是古风醇醇,这是我第一次听尼古拉斯·哈农库特时留下的印象.那还是在数年前的上海国际音像制品展览会上,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唱片销售清单里一张很奇怪的唱片引起了我的注意:TELDEC唱片公司出品,哈农库特指挥维也纳音乐家乐团和合唱团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
【总页数】1页(P95)
【作者】扫雪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温天里听切利毕达奇指挥的《莫扎特安魂曲》 [J], 于宁
2.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卡尔·伯姆版莫扎特《安魂曲》DVD [J], 谢彤
3.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的创作特点--以《安魂曲》第三乐章第六首为例 [J], 向敏敏
4.古乐先驱哈农库特去世 [J], ;
5.应在自己土地上寻根——在巴黎听莫扎特《安魂曲》杂感 [J], 刘靖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_初二作文

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_初二作文
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我所能看见的妇女水中的妇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它装在琴箱里带回我所能看见的洁净的妇女河流上的妇女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
我所能看见的妇女
水中的妇女
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 Nhomakorabea芦花的骨头
把它装在琴箱里带回
我所能看见的
洁净的妇女,河流
上的妇女
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
当我没有希望
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
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洗涤心灵的音乐——莫扎特K626《安魂曲》

洗涤心灵的音乐——莫扎特K626《安魂曲》

洗涤心灵的音乐——莫扎特K626《安魂曲》
李明月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15)4
【摘要】莫扎特K626《安魂曲》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读懂了这部作品,才能正确评价和理解这位时代的音乐巨星.从《安魂曲》的乐曲结构、演唱织体等方面,都能感受到莫扎特这部作品的创新之处,它不同于以往的宗教音乐,摆脱了以往宗教音乐的束缚,改变了宗教音乐模式.这种创新和改变使管弦乐队实现了交响化,突出了人声部分与戏剧形成对比,丰富了合唱音乐的表现力.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李明月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试论莫扎特《安魂曲》的音乐结构与中心主题 [J], 王何钊
2.莫扎特《安魂曲》——Kyrie、Lacrimose合唱音乐简析 [J], 谢佳彤
3.莫扎特K626号《安魂曲》的人文精神探寻 [J], 汤鲜
4.论莫扎特《安魂曲》表现的“死”观和《安魂曲》的悲剧性对于西方音乐的普遍意义 [J], 白君汉
5.基于《孤独》与《莫扎特安魂曲》谈舞蹈与音乐协作的两种类型 [J], 董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孩子的告别与快乐的悲哀——莫扎特《安魂曲》

孩子的告别与快乐的悲哀——莫扎特《安魂曲》

孩子的告别与快乐的悲哀——莫扎特《安魂曲》
程笑雨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2016(000)023
【摘要】<正>'我要为自己写一部安魂曲。

'当时的莫扎特大概就是这样想的吧,一如既往,像孩子一样的一个灵感。

谁知不久,一份安魂曲的委托真的巧合般地找上了他。

'如此上帝真的是要召唤我而去了吗?'他真的因为一种复杂的激动流出了眼泪,当然他的内心也突然因恐惧产生了一丝犹豫,'我要为自己写一部安魂曲。

'一部百年来令无数人震撼的作品便由此诞生了。

但不管怎样,莫扎特是不急于写这部作品的,甚至下意识地逃避它,他毕竟是个快乐惯了的人,而且死亡的压迫终究太沉重了。

一个
【总页数】1页(P47-)
【作者】程笑雨
【作者单位】北京师大二附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洗涤心灵的音乐——莫扎特K626《安魂曲》
2.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的创作特点--以《安魂曲》第三乐章第六首为例
3.莫扎特《安魂曲》的生死观及悲剧性特点
4.基于《孤独》与《莫扎特安魂曲》谈舞蹈与音乐协作的两种类型
5.莫扎特的宿命--《安魂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相关推荐莫扎特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扎特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莫扎特观后感1有些人是AMADEUS,上帝的宠儿,好像不用费劲,就有一般人羡慕至极的才华。

我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却嫉妒那些不费劲就有才华的人,是不费劲啊,莫扎特一碰钢琴,就不费力分分钟弹出杰作,有些人从小被逼着学钢琴吭哧吭哧的考级最后混了个小学音乐老师,这些人可能也压根没有雄心抱负往音乐发展对莫扎特不羡慕嫉妒恨,问题是有些想走向音乐道路吭哧吭哧努力了十年半载还不及莫扎特十分之一的人,我相信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莫扎特咬牙切齿。

这种情感太正常了,这种又爱又恨的情感,这种欲得而不得的情感,就像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却不见其效的人看到吃很多零食很多甜品依然苗条的瘦子,就像尝试了各种护肤品皮肤依旧有各种痘痘雀斑黑头黑眼圈的人看到平时根本不做任何保养皮肤却光滑细腻的人,就像咬着笔杆挤牙膏也写不出字的人看到分分钟码出文章的人,就像在生活中挣扎来挣扎去当房奴当卡奴的人看到拼爹刷脸靠关系就过得比他好的人。

似乎很悲哀,这么跟别人比较,有些人轻轻松松就拥有你没有的东西。

但是有一个词叫公平,有一个词叫代价。

我相信能量守恒。

比如在这个影片里,萨列里嫉妒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但莫扎特没有萨列里殷实的生活;莫扎特生前得不到重用没有享受非凡的荣耀,死后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萨列里前半生他的作品受捧,后半生里却被世人满满遗忘。

我相信能量守恒,相信上帝给每个人的幸福值都是一样的。

这么一写太鸡汤了,也不为自己是平庸之人而感到悲伤了。

但尽管如此,我依然对上帝没有指定我为天才这件事而感到遗憾。

想到将自己死在历史里,留不下一点伟大的痕迹诸如音乐电影艺术品著作等,心里掠过淡淡的忧伤。

身为平庸之人,我只能多生几个孩子,留下DNA。

莫扎特观后感2当他死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伪装都是虚假的承诺。

莫扎特K626号《安魂曲》的人文精神探寻

莫扎特K626号《安魂曲》的人文精神探寻

作者: 汤鲜
作者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北方音乐
页码: 41-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莫扎特 安魂曲 人文主义精神
摘要:莫扎特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幸的。

生活的窘迫和无奈占据了他短暂的一生,但是他的人生也格外充实,一生都在紧张的创作,谱写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尽管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欣赏他的作品确实能够感觉他的乐观,开朗的态度,《安魂曲》是他临终所写的一部作品,真挚动人,给我们一种祥和,温暖的感觉,仿佛被国的光芒照耀着,莫扎特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一心想要向往美好的人文主义,一生都在奋斗中,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而这部《安魂曲》能很好的阐述莫扎特的人文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
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

他死在35岁那年,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只有他的音乐,没有一丝伤感,充满阳光、欢乐。

莫扎特,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
故事,在面应死亡的时候他有着怎样的心情,由于对这个传奇人物的崇敬与对其英年早逝的遗憾之情。

促使我去发掘与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而《安魂曲》
这一部最后的作品是最能够解答我所有问题的。

《安魂曲》开始使用低沉而缓慢的吹奏,伴随着阵阵平静和谐乐,把人
们代进了庄严肃穆的教堂中,静静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安魂弥撒”。

当引曲
过后,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把人们的心,灵魂,感情,代入一片宁静,严肃。

伴随着接之而来的,源源不绝的,唱诗班多次重复的合唱,另人如身临其境,共祝祷词。

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

《震怒之日》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须知莫扎特是以何等恐惧与怅惘的心情来谱写这段他害怕的音乐的,在作曲家眼中最后审判之日就是
灰飞烟灭的人生终点。

《号角声起》给人以一线希望。

而《落泪之日》是
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
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
段《落泪之日》才是莫扎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

黑暗笼罩了整部《安
魂曲》,一句渐强的“阿门”似乎预示着众神对这个净化过的灵魂的认可与接纳。

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种压抑而收敛的哀痛情绪中,其间不断的对死亡的反思之感更增加了曲段的深度。

听完莫扎特的《安眠曲》,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会跟随着作品在这个世间永远长存,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你仿佛曾与他相识,听着他在你面前述说他的故事,和他在死亡面前有着怎样的感受。

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他心存不
甘。

“死与自然不胜惊惧”表现了他永恒安息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

即使现在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仍应向这个伟大的音乐家致敬,他所留给我们的音乐不知在深夜洗涤和慰藉着多少人的心灵。

音乐的力量总是巨大的,像一个朋友,倾听着彼此的故事,搀扶着彼此走出一次又一次的困境。

谢谢音乐所带来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