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鲫疱疹病毒病在静海地区流行及诊治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编辑刘柱军
防治
病害2019.5
天津市静海区的池塘养殖面积约3.5万亩,大多数乡镇都有面积不等的池塘养殖水面,随着天津市“菜篮子”工程的发展,区域内老旧池塘多进行了规划修整,养殖户基本掌握了
鲤鱼、鲫鱼、花白鲢、草鱼、南美白对虾等的养殖技术。鱼虾混养已成为我区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然而,近两年来传统养殖品种鲤鱼、鲫鱼的病害发生明显呈上升态势,已引起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笔者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对静海区域内养殖鲤鱼、鲫鱼发生病害引发重大损失的案例做了调查和分析后发现,鲤鲫疱疹病毒是引发2018年某些养殖户损失惨重的元凶。
静海地区自2016年开始发现鲫鱼鳃出血病例,呈散发状、零星池塘有发病,并未呈大规模流行。2018年开始出现鲫鱼和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同时暴发,并呈流行状态。发病的池塘一般面积为50~300亩,水深1.3~1.7米,淤泥20~50厘米,均为土池。水源大部分引自流经静海的独流减河。养殖模式为鱼虾混养。具体亩放养密度为鲫鱼1000~1200尾、鲤鱼500~800尾、花鲢30~40尾、白鲢100~200尾、南美白对虾1万~3万尾。
一、发病情况
水温18℃左右,一般鲫鱼首先发病,最早的池塘清明前后开始出现零星死亡,以一龄异育银鲫为死亡主体。日均死亡量100~1000尾/亩,死亡鲫鱼均体表正常,只在胸鳍基部点状出血。病鱼放入清水中鳃盖部有大量血液流出。剖检发现肝肾充血,部分病鱼有黄色腹水,鱼鳔出血点明显。患病鱼无力、无食欲、呈无方向感地游动,或在水中漂游。鱼体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和水泡,鳍条充血、鳃出血并产生大量黏液,鱼眼凹陷,有些鱼表现神经症状,较强的刺激能引起较激烈的反应。
鲤鱼发病迟于鲫鱼。一般鲤鱼发病前未有明显症状。均吃食正常,甚至出现抢食现象。大部分发病池发病前均发生浮头现象,经增氧后浮头消失。但1~2天即可发现少量死鱼,并有大量鲤鱼在白天浮于水面,初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均为黑背黑头,头、各鳍、背部出现白色黏液、漫游,一般两天后表现出CYHV-3的典型症状,双眼、鼻部凹陷,死亡量增大,50亩池塘最多时达
到日均1500尾,剖检脾肾肿大、苍白、肠道内有点状或面状出血,无脓液、鳃部黏液增多,鳃丝肿大,呈暗红色。发病3天后死亡达到高峰。
二、池塘水质
发生鲫鱼疱疹病的池塘水质大部分较清瘦,多以绿藻门的栅藻、衣藻、球藻为主,以裸藻、硅藻为辅,小部分原虫,pH 8.2~8.6,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不高。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的池塘水质以中等偏上肥度为主,以隐藻、裸藻、绿藻为主,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0~15厘米,水体发黏,氨氮0.5~1.0毫克/升,亚硝酸盐0.15~0.25毫克/升。
三、流行情况分析
1.患CYHV-2病鱼的苗种大部分来自江苏(盐城、射阳、连云港等地),均称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由于江苏2018年鲫鱼苗种8~10元/千克,价格较上年低1倍左右,养殖户纷纷自江苏进苗,只有小部分养殖户投放本地培育的春片);鲤鱼CYHV-3发病的苗种多来自天津各区(宝坻、宁河、武清)及河北唐山,尤其是鲤鱼CYHV-3病在静海地区往年从未发现过。
2.各地池塘条件不同、位置不同,但鲫鲤的疱疹病毒病发作时间基本一致,即4月初至6月初,6月末即无死亡病例,鲤鱼发病要比鲫鱼发病平均晚10天左右。
3.鲤鱼、鲫鱼发病后虽然每天都有死亡,但对正常摄食的鱼类影响很小,基本开机后除漫游不上台的鱼,其他大部分鱼还能正常摄食。
4.鲤鱼发病池塘发病前大都进行过处理,如杀虫、消毒、进水、冲水、肥水、净水等,一般在处理过之后两天开始出现病症。鲫鱼的发病塘几乎未进行过水处理,发病比较突然。
5.发病鱼的鳃部变化明显,或出血或黏液增多,而寄生虫很少,烂鳃症状明显,尤其是鲤鱼。前期鲫鱼出现漫游之后即开始出现鳃出血现象,出血后的鲫鱼鳃丝变淡,严重的全部重要器官出血。而鲤鱼发病初期未有明显变化,仅仅鳃部、头部黏液增多,无溃烂,部分鱼有异物附
44
DOI:10.14184/ki.issn1004-843x.2019.05.023
栏目编辑刘柱军
防治
病害2019.5
着。死亡2~3天出现报道中的“骷髅头”现象。身体的头部、背部、躯干四周黏液大量增多,部分鱼伴有出血现象。烂鳃情况加重,但无“开天窗”现象。
6.外泼药物对此病基本无效。无论是刺激性大的氯制剂、醛制剂、苯扎溴铵,还是刺激性小的溴、碘制剂,即便是标识为中草药成分的药物如大黄、五黄等都会加大死亡量,只是死亡量多少的问题,单纯内服抗生素治疗也基本无效。
7.同池塘混养的其他鱼类基本正常,鲢鱼、鳙鱼、草鱼等无发病症状。
四、发病特点
1.发病水温条件对该病毒的影响极大。20~28℃是流行旺期,鲫鱼疱疹病发作水温要低于鲤鱼(18~30℃是鲫鱼发病水温、20~28℃是鲤鱼发病水温),超过或低于此温度即使鱼带病毒也不发病。
2.水质条件是此病发作的重要诱因,水质变差或进行水处理造成水质的变化使得鱼类产生应激,抵抗力下降,鱼类发病。
3.发病后外泼消毒药物、内服抗生素均无效,并可引起鱼新的应激而加大死亡量。
4.鲫鱼鳃出血前期可做准确判断,鲤鱼的急性烂鳃前期和细菌性烂鳃现象较难区分,待出现“骷髅头”现象时死亡量已经很大。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和解剖病变部位进行初步诊断。
5.此病具有专一性,仅感染鲫鱼和鲤鱼,不感染其他鱼类。
6.发病鲫鱼和鲤鱼均不是同一池塘,同一池塘的鲫鱼和鲤鱼未同时发病。
五、治疗措施
1.针对疱疹病毒主要引起鳃丝出血、崩解、鳃部病变,从而使鱼窒息死亡的现象,泼洒有机酸解毒剂和鳃部调理剂,降低水体黏度,中和毒素并减少鳃部黏液,开动增氧机,以片剂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进行解毒增氧,增加水体溶解氧,减轻漫游现象,为治疗争取时间。
2.部分养殖户尝试各种方法治疗,如外泼中草药制剂(大黄、五黄、甘草、金银花等)加碘制剂、戊二醛、二氧化氯等,甚至购买中草药煮沸后泼洒;内服抗生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效果均不明显。即使泼洒刺激性较小的制剂如溴制
剂、碘制剂都会造成鲫、鲤死亡量大增。死亡鲫鱼最严重的是位于杨成庄乡双窑村300亩池塘、董庄窠村260亩池塘和120亩池塘,3月初投放鲫鱼苗种(100~120克/尾)后4月开始持续死鱼,至6月鲫鱼全军覆没。发病较迟的池塘和积极治疗的池塘死亡量也在300~500尾/亩。鲤鱼因为发病晚,养殖户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未造成大面积死亡,仅个别池塘损失较大。死亡鲤鱼的数量一般为50~200尾/亩(规格200克/尾)。
利用未发病鱼仍可正常摄食的有利条件,以提高鱼类自身免疫力为主,内服添加免疫球蛋白、多糖、V K 、V C 、大黄、碘等进行治疗,减少出血。后期添加恩诺沙星控制细菌感染,以7天为1个疗程,隔3天再投喂1个疗程预防继发性感染。治疗前3天要整天投喂。
3.用过的渔网、渔具要进行曝晒,死鱼要进行填埋处理,发病期不排水、不注入新水,以防止其他鱼池被传染,同时减少投喂量,约为平时投喂量的一半左右(有报道称,病毒的传播以鳃及身体的黏液为主,减少投喂可减少鱼体接触的机会)。
六、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后,鲤鱼CYHV-3得到明显缓解。日死亡量下降到3~5尾,治疗10天后基本无死鱼。但鲫鱼的CYHV-2则效果不理想,日死亡量未有明显减少。养殖后期由于前期损失较大、养殖户积极主动进行预防,除调节水质、稳定水质外,水温下降后更积极地进行内服预防。养殖后期未出现疱疹病毒病流行情况。
鲫鱼的疱疹病毒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减少死亡量。笔者初步认为这可能和CYHV-2病毒侵入鲫鱼的鳃、肾、脾的速度较快、鱼体产生免疫应答时间过长有关,从笔者的经验和各地的反馈信息看,目前并未找到有效对付CYHV-2的方法,因此除积极进行预防工作外,加强苗种的检疫、切断CYHV-2的传播途径显得十分重要。水生动物检疫部门要加强对来自南方省份鲫鱼苗种主产地的检疫工作,养殖户也不要贪便宜去疫区进苗,如果不得不从疫区进苗,最好首先送检疫部门进行检疫,确保苗种的安全。如果在养殖后期发病,建议养殖户尽快出鱼以减少损失。
天津市静海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朱贻月吴淑梅
邮编30160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