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物理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训练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训练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Word版含答案
(a)
(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 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 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 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 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图5
(1)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 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B.橡皮筋恰好恢复原长 C.小车恰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超过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2) 实 验 操 作 中 需 平 衡 小 车 受 到 的 摩 擦 力 , 最 根 本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 A.防止出现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的情况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D.防止纸带上点迹不清晰
第1讲 力学实验
1.(2016·全国卷Ⅰ,22)某同学用图1(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 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 频率有20 Hz、30 Hz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a)
(b) 图1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 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应用 2016
卷ⅡT22: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及数据处理
卷ⅢT23:探究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的关系
【备考策略】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 (2)熟悉课本上的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 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开展了本次物理创新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一个新型实验装置,探索物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与装置1.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装置,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源;- 金属棒:作为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磁场发生器:产生均匀磁场;- 电流表:测量感应电流;-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数据;- 电脑: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原理图,将电源、金属棒、磁场发生器、电流表、数据采集系统和电脑连接起来,确保各部分连接正确、牢固。

2. 调节实验参数:-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调节磁场发生器的磁场强度,使其达到预定值;- 调节金属棒与磁场发生器的距离,确保实验过程中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

3. 进行实验:- 在金属棒运动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感应电流的变化;- 改变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感应电流与时间、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流与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金属棒运动速度增加、磁场强度增大时,感应电流也随之增大。

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6.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6.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

第2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1.(2016·江苏单科,12B)(1)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他以0.6c(c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越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B.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C.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D.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2)杨氏干涉实验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一束单色光投射在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上,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发出的光波满足干涉的必要条件,则两列光的________相同。

如图1所示,在这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果放置光屏,在________(选填“A”、“B”或“C”)点会出现暗条纹。

图1(3)在上述杨氏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的波长λ=5.89×10-7m,双缝间的距离d =1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2 m。

求第1个亮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

解析(1)飞船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的长度不变,仍为30 m,由l=l01-(v c)2<l0可知,地球上的观察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A错,B对;由光速不变原理可知,C、D错误。

(2)从两狭缝发出的光,它们的频率相同,是干涉光,在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区域中,振动相互抵消,会出现暗条纹,即在C点出现暗条纹。

(3)相邻亮条纹的中心间距Δx=l dλ由题意知,亮条纹的数目n=10解得L =nlλd ,代入数据得L =1.178×10-2 m 。

答案 (1)B (2)频率 C (3)1.178×10-2 m2.(2015·江苏单科,12B)(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________。

A .波速变大B .波速不变C .频率变高D .频率不变(2)用2×106 Hz 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 250 m/s 和1 500 m/s ,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__倍。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Word版含答案

章末质量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地理位置均无关,C正确。

答案 C2.在建筑工地上经常通过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关于重物的上升和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重物向上加速运动时,才会出现超重现象B.重物向上运动时,就会出现超重现象C.出现失重现象时,重物的重力减小D.无论超重、还是失重,重物的重力都不会变化解析重物向下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向上,会出现超重现象,选项A错误;当重物的加速度向上时,就会出现超重现象,与重物的运动方向无关,选项B错误;重物的重力不会随加速度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D3.“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据图1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t 0时刻的加速度约为( )图1A.83gB.53gC.85g D.g解析 由题图可知:t 0时刻绳子拉力F 为8F 05,最终静止时绳子拉力为3F 05=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8F 05-3F 05=ma ,所以a =53g 。

答案 B4.(2016·广东四校联考)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使飞行器恰沿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经一段时间后,将动力的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2A.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32gB.减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12mg C.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D.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g解析 对飞行器加速和减速飞行时,分别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几何关系可得,飞行器加速时,F合=mg =ma 1,a 1=g ,F=3mg ,故C 错误,D 正确;飞行器减速时,F 合′=12mg =ma 2,a 2=12g ,F ′=32mg ,故A 、B 均错误。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

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小题巧做拿满分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必备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强、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

要想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不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掌握下列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技巧。

技法1直接判断法【技法阐释】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

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的试题等。

【典例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概念,但没能测出G的数值,G 的数值是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故A错误;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第谷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故C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正确。

答案 D【点评】 物理学史是考试内容之一,熟记牛顿、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的成就,直接作出判断。

技法2 筛选排除法【技法阐释】 筛选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3.1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3.1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第1讲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1.(2016·江苏单科,3)一金属容器置于绝缘板上,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容器中,容器内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所示。

容器内表面为等势面,A、B为容器内表面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小球表面的电势比容器内表面的低C.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该处内表面垂直D.将检验电荷从A点沿不同路径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不同解析由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大小可知,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A项错误;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B项错误;容器的内表面为一等势面,内表面处各点场强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C项对;容器内表面为等势面,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D项错误。

答案 C2.(2015·江苏单科,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解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相互摩擦,塑料梳子会带上电荷吸引纸屑,选项A 属于静电现象;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由于静电感应,金属小球在靠近带电小球一端时会感应出与带电小球异号的电荷,两者相互吸引,选项B属于静电现象;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现象,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不属于静电现象;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由于摩擦生电,当手碰到金属把手时瞬时产生较大电流,人有被电击的感觉,选项D属于静电现象。

答案 C3.(多选)(2015·江苏单科,8)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2所示。

c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d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图2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C.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D.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解析由题图知,a点处的电场线比b点处的电场线密集,c点处电场线比d点处电场线密集,所以A、C正确;过a点画等势线,与b点所在电场线的交点与b点位置比较知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故B错误;同理分析可得d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故D正确。

创新设计浙江鸭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41分练320170208132

创新设计浙江鸭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41分练320170208132

计算题41分练(3)19.(9分)如图1甲所示,将一个小铁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的木板上向上滑动,设它沿木板向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x 。

若木板倾角不同时对应的最大位移x 与木板倾角α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g 取10 m/s 2。

求:(结果如果是根号,可以保留)图1(1)小铁块初速度的大小v 0以及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α=60°时,小铁块达到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小铁块速度将变为多大。

解析 (1)由图乙可知,当α=90°时,x =1.25 m由v 20=2gx 得v 0=5 m/s当α=30°时,有a =g sin 30°+μg cos 30° v 20=2ax解得:μ=33。

(2)当α=60°时,有:a ′=g sin 60°+μg cos 60°=2033 m/s 2 沿斜面向上的运动位移为:x ′=v 202a ′=583 m 设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为v ,由功能关系:2μmgx ′cos 60°=12mv 20-12mv 2 代入数据解得:v =522 m/s 。

答案 (1)5 m/s 33 (2)522m/s 20.(12分)游客对过山车的兴趣在于感受到力的变化,这既能让游客感到刺激,但又不会受伤,设计者通过计算“受力因子”来衡量作用于游客身上的力,“受力因子”等于座椅施加给游客的力除以游客自身的重力,可以利用传感器直接显示数值。

如图2所示为过山车简化原理图:左边部分是装有弹射系统的弹射区,中间部分是作为娱乐主体的回旋区,右边部分是轨道末端的制动区。

某位质量m =60 kg 游客坐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在轨道A 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7,在轨道B 处时“受力因子”显示为0.5,在轨道C 处时的“受力因子”显示为0.6。

已知大回环轨道半径R =10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图2(1)该游客在C 处时是超重还是失重?(2)求该游客从A 处运动到B 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3)在设计时能否将弹射区和制动区的位置互换?试用文字定性分析说明。

创新性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创新性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科学精神。
THANK YOU
汇报人:XX
运用大数据分析,如学习行为分析、 教学效果评估等,优化教学策略。
注重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设计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创新性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效 果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创新性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可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设计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方案的学 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自信心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创新性教学方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 知识。
物理教学需要 与现代科技相 结合,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率
创新性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的理 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 法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探索和尝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 虚拟现实等,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互联网技术,如网络课程、在 线辅导等,拓展教学空间。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选择题模拟小卷(八)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选择题模拟小卷(八)Word版含答案

选择题模拟小卷(八)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1所示是人们短途出行、购物的简便双轮小车,若小车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不计货物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货物对杆A 、B 的压力大小之比F A ∶F B 为( )图1A .1∶ 3 B.3∶1 C .2∶1 D .1∶2解析 以货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利用力的合成法可得tan 30°=F B ′F 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B =F B ′,F A =F A ′,解得F A ∶F B =3∶1,选项B 正确。

答案 B15.如图2所示,图(a)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接到U 1=220 V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与阻值为R 1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图(b)中阻值为R 2的电阻直接接到电压为U 1=220 V 的交流电源上,结果发现R 1与R 2消耗的电功率恰好相等,则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图2A.R1∶R2B.R2∶R1 C.R2∶R1 D.R1∶R2解析对图(a),U1U2=n1n2,P R1=U22R1,对图(b),P R2=U21R2,根据题意有P R1=P R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n1n2=R2R1。

答案 C16.(2016·福建省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如图3所示,线圈abcd固定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

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时,该磁场对ab边的安培力大小恒定。

下列描述B随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图3答案 B17.如图4所示,一倾斜的圆筒绕固定轴OO1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圆筒的半径r=1.5 m。

筒壁内有一小物体与圆筒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小物体与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转动轴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选择题模拟小卷(六) 含答案.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选择题模拟小卷(六) 含答案.doc

选择题模拟小卷(六)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6-江苏单科,4)一自耦变压器如图1所示,环形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将其接在方间作为原线圈。

通过滑动触头取该线圈的一部分,接在c、d 间作为副线圈,在a、b间输入电压为换的交变电流时,c、d间的输出电压为S,在将滑动触头从M点顺时针转到N点的过程中()A.U»Ui,S 降低 B. UAUi,S 升高C. UWU\,跖降低D. U2<Ux,S升高解析由甘=?, 〃1>〃2知U2<U\;滑动触头从M点顺时针旋转至N点过程,〃2减小,则U2降低,C项正确。

答案c15.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5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 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Is末离出发点最远B.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图2C.物体所受外力前Is内做的功和后3 s内做的功相同D.第1 s内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5 W 解析3 s末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物体在3 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A、B 错误;物体前1 s内动能增加,后3 s内动能减小,根据动能定理,外力所做功不同,选项C错误;第1 s内外力做功为JF=(|X5X22-|X5X12) J = 7.5 J,功w率为P=罕=7.5W,选项D正确。

答案D16.一质量为M、带有挂钩的球形物体套在倾角为。

的细杆上,并能沿杆匀速下滑。

若在挂钩上再吊一质量为所的物体,让它们沿细杆下滑,如图3所示。

则球形物体()图3A.仍匀速下滑B.沿细杆加速下滑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解析不挂物体时,球形物体受力情况如图,由于球形物体斥\ F,匀速下滑,所以有A/gsin 3=]uMgcos 0,即〃 = tan。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5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5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考纲要求选修3-5由选考变为必考,这部分内容可能在高考题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选择题由5个选项变为4个选项。

复习时重点掌握氢原子能级结构和能级公式;光电效应规律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子核的衰变及半衰期;结合能和核能的计算等。

氢原子能级 光电效应[规 律 方 法]1.玻尔理论的基本内容能级假设:氢原子E n =E 1n 2,n 为量子数跃迁假设:hν=E 末-E 初轨道量子化假设:氢原子r n =n 2r 1,n 为量子数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图象表示图1(1)E k =hν-W 0(2)用图象表示光电效应方程(如图1所示)①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0②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值W 0=E③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3.解决氢原子能级跃迁问题的技巧(1)原子跃迁时,所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2)原子电离时,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某一能级能量的绝对值。

(3)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不同,它们的核外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射光子的种类N=C2n=n(n-1)2。

[精典题组]1.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2所示,氢原子吸收以下能量可以从基态跃迁到n=2能级的是()图2A.10.2 eVB.3.4 eVC.1.89 eVD.1.51 eV解析由玻尔的跃迁理论知,从基态跃迁到n=2能级需吸收的能量为两个能级的差,ΔE=-3.4 eV-(-13.6 eV)=10.2 eV,故选A。

答案 A2.(多选)[2014·山东理综,39(1)]氢原子能级如图3,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3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解析由玻尔的能级跃迁公式E m-E n=hν=h cλ得:E3-E2=hcλ1,E2-E1=hcλ2,又λ1=656 nm,结合能级图上的能级值解得λ2=122 nm<656 nm,故A、B均错,D对;根据C23=3可知,一群处于n=3能级氢原子向低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故C对。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物理(选考部分,B版)仿真模拟卷2.doc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物理(选考部分,B版)仿真模拟卷2.doc

仿真模拟卷(二)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本卷计算中,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 m/s 2。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式中不属于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是( )A .加速度a =Δv ΔtB .电流I =URC .电场强度E =F qD .磁感应强度B =FIL解析 加速度a 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公式a =ΔvΔt 属于比值定义法,A 错误;电流I =UR 是欧姆定律,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不是比值定义法,B 正确;电场强度等于电场力与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即E =Fq 用的是比值定义法;磁感应强度公式B =FIL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D 错误。

答案 B2.对于体育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跑完800 m 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B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 ,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C .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 ,指的是时刻D .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作质点 解析 运动员跑完800 m 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 ,选项A 正确;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 m ,指的是抛出点和落地点水平距离大小,选项B 错误;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 ,指的是时间,选项C 错误;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看作质点,选项D 错误。

答案 A3.如图所示,小铁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 做直线运动,当它经过磁铁附近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A.Od B.Oc C.Ob D.Oa解析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合力方向是指向磁体的方向,两者不共线,球在做曲线运动,说明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共线,且运动轨迹偏向合力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物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Word文档1-9课时Word版含答案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物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Word文档1-9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时间和位移(b/b)1.(2016·平湖月考)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内,卫星可以被看做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答案 B2.(2016·宁波学考模拟)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所示)。

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D.这样做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比赛的同学有利答案 B知识点二速度和加速度(c/c)3.(2016·浙江杭州二中月考)如图2所示,图a中的“4 km”是里程标志,图b中的“80”是要求车速不超过80 km/h。

关于这两个标志所指的物理量,表述正确的是()图2A.4 km是指位移B.4 km是指路程C.80 km/h是指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D.80 km/h是指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大小解析标志中4 km是指路程,80 km/h是限制的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故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4.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解析由a=ΔvΔt知,速度改变量Δv很大,加速度不一定很大,选项A错误;沿直线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选项B正确;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但它的速度有时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炮弹发射的瞬间,炮弹的加速度很大,但速度较小,选项D错误。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6.1热学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6.1热学

第1讲热学1.(2016·江苏单科,12A)(1)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气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

A.压强变小B.压强不变C.一直是饱和汽D.变为未饱和汽(2)如图1甲所示,在斯特林循环的p-V图象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

B→C的过程中,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A和状态D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状态A对应的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

甲乙图1(3)如图甲所示,在A→B和D→A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分别为4 J和20 J,在B→C和C→D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分别为20 J和12 J。

求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界所做的功。

解析(1)停止加热后,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此过程中锅内水蒸气仍是饱和汽,由p-t关系知,p减小。

故A、C项正确。

(2)从B→C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故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不变;因T A<T D,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A状态对应的是①。

(3)完成一次循环气体内能不变ΔU=0,吸收的热量Q=(20+12-4-20) J=8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W=-8 J,气体对外做功为8 J。

答案(1)AC(2)不变①(3)8 J2.(2015·江苏单科,12A)(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起到保质作用。

《创新设计》2017江苏高考物理二轮课件:专题6.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

《创新设计》2017江苏高考物理二轮课件:专题6.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

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 ________ 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
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较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_(选填“容 易”或“不容易”)发生衍射。
聚焦高考真题 突破热点考向
(3) 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如图 2 所示,光线射在一 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 P 点。已知光线 的入射角为30°,OA=5 cm,AB=20 cm,BP=12 cm,求该 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n。
聚焦高考真题 突破热点考向
2.(2015· 江苏单科, 12B)(1) 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 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
声波相比________。
A.波速变大 C.频率变高 B.波速不变 D.频率不变
(2)用2×106 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 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 250 m/s和1 500 m/s,则该超声波在结
图3
(2) 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 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
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
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以上操作 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
聚焦高考真题 突破热点考向
(3)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
知,要使 Δx 增大,可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l, C 错误;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d,B 对;换用波长更长,即频率 更低的单色光, D 错; 改变光源到单缝的距离不会改变 Δx, A 错。 (2)见答案。 (3)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 γ,由折射定律 sin i=nsin γ 2d c l1 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 l1= ,传播速度 v= ,传播时间 t1=v n cos γ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

第3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研究学考·明确要求]知识点一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基础梳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v2-v20=2ax,此式是矢量式,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选定正方向,并注意各量的符号。

若v0方向为正方向,则:(1)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a取正值;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a取负值。

(2)位移x>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当v0=0时,v2=2ax。

3.公式特点:不涉及时间。

思考(1)用你已经学过的公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v2-v20=2ax。

(2)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

如果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子弹的加速度是a ,枪筒长为x 。

试分析求解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3)如果你是机场跑道设计师,若已知飞机的加速度为a ,起飞速度为v ,你应该如何来设计飞机跑道的长度?答案 (1)我们把速度公式v =v 0+at ,变为t =v -v 0a ,代入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可得v 2-v 20=2ax 。

(2)v =v 0+at ① x =v 0t +12at 2②由①②两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t ,得:v 2-v 20=2ax v =2ax +v 20(3)①飞机跑道应为较宽阔的直线跑道; ②由速度位移关系式v2-v 20=2ax得,飞机跑道的最小长度为x =v 2-v 202a =v 22a 。

即 学 即 练]1.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18大黄蜂”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 ,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s B .40 m/s C .20 m/s D .10 m/s解析 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由v 2-v 20=2ax ,得v 20=v 2-2ax ,所以v 0=40 m/s 。

物理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做法

物理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做法

物理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做法物理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做法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

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对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都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侧重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呢?大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

但传统的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操作,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对重要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化解学习中的难点,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实验思想的精髓,对拓展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又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设计演示实验应结合实际,使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设计联系实际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有亲切感,并自觉地参与其中。

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其留心观察生活,活学活用,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问题:要提起桌上质量较大的砝码,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一根线易断。

但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因两线夹角较大)。

此结果一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定会认真听课、主动去学。

然后教师可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两人合提一桶水,手臂间夹角大些省力还是小些省力?教室里的日光灯管为什么用两根绳直着吊起,而不是斜着吊?在讲三角形支架的受力分解问题时,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单手叉腰,另一个同学用力向下拉其叉腰的手,然后交换来做。

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定能轻松作答。

其实能这样设计的新课很多,仅以高中第一册前三章为例就有: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等。

2设计演示实验,应着重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化解学习难点物理中的很多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创新性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创新性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案例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思 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式教学法
设计创新性实验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 规律。
02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创 新性物理教学正是顺应这一改革需求的重要实践。
0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性物理教学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性物理教学的意义
A
转变教学方式
创新性物理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 式、项目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积极探究,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的转变。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 导、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和讨论 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案例二:电路实验的案例式教学
教学目标
通过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路实验案例,如串联、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验证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
C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物理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教学内容
创新性物理教学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 活、科技发展等紧密结合,引入跨学科、 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方法】 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技巧
④λ ,μ 为实数,若λ a=μ b,则a与b共线.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
【解题导引】(1)利用单位向量与向量相等的概念求解.
(2)利用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相等的概念逐一判断. 【规范解答】(1)选D.由
a 表示与a同向的单位向量, |a|
b 表示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故只要a与b同向即可,观察 |b|
可知D满足题意.
【解析】选C.A,B显然正确;对于C,如图,
A,B,C,D四点满足条件,但 AB CD,所以C不正确;对于D,
由a+b=0,得b=-a,由共线向量定理知,a与b共线,所以D 正确.


考向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应用
【典例2】(1)(2014·全国卷Ⅰ)设D,E,F分别为△ABC 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则 EB FC =(
答案:2
考向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
【典例1】(1)设a,b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
a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 |b|
(
)
A.|a|=|b|且a∥b
B.a=-b
C.a∥b
D.a=2b
(2)已知下列结论: ①若a∥b,b∥c,则a∥c;
②非零向量a与b同向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AB DC;
对于④,当λ=μ=0时,a与b可为任意向量,不一定共线,
所以④不正确. 答案:②③
【母题变式】1.本例(2)①中,若b≠0,该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若b≠0,又a∥b,b∥c,
所以a∥c显然成立,故该结论正确.
2.若本例(2)④中的实数λ ,μ 满足λ 2+μ 2≠0,该结论是
否正确? 【解析】由λ2+μ2≠0知实数λ,μ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所以| AC |=| DB |.
由对角线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 四边形ABCD是矩形. 答案:矩形
感悟考题
试一试
3.(2016·潍坊模拟)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
则 BC BA 2BP, A.PA PB 0 C.PB PC 0
第四章 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的引入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知识梳理】 1.向量的有关概念
大小 又有_____ 方向 的量叫向量,常 (1)向量的定义:既有_____,
用a或 AB 表示.
(2)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即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
长度 _____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或| AB |.
单位向量.
(2)求解时易忽视两向量是同向还是反向,是共线还是 相等.
【规律方法】把握向量有关概念的关键点 (1)定义:方向和长度.
(2)非零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长度没有限制.
(3)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 (4)单位向量:方向没有限制,但长度都是一个单位长度.
(5)零向量:方向没有限制,长度是0,规定零向量与任何
定义
运算律 设λ ,μ 是实 数. λ ( μ a) (1)________= (λ μ )a (2)(λ +μ )a= λ a+ μ a ________ (3)λ (a+b)= λ a+ λ b ________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 ,使 b= λ a ______.
A.AD 1 B. AD 2 1 C. BC 2 D.BC

)
(真题溯源:本题源自A版必修4P92A组T12)
(2)(2015·北京高考)在△ABC中,点M,N满足 AM 2MC,
则x= BN NC ,若 MN xAB yAC ,
因为OA=OD, 所以∠ADO=∠DAO=30°, 由此可得∠CAD=∠ADO=30°,所以AC∥DO.
所以四边形ACDO为平行四边形,
1 1 所以 AD AO AC AB AC a b. 2 2
5.(2016·日照模拟)如图,在△ABC中,点O是BC的中点. 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不同的两点M,N,若
若a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 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
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加固训练】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
)
①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②向量a与向量b平行,则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向量 AB与向量 CD 共线,则A,B,C,D四点共线;
2.(必修4P92习题2.2B组T5改编)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若| AB AD |=| AB AD |,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
.
【解析】如图,因为 AB AD AC, AB AD DB,
④如果a=b,b=c,那么a=c.
A.1
B.2
C.3
D.0
【解析】选A.①不正确,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
向量不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也不是向量;②不正确,若 a与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
两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③不正确,共线向量所
在的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平行;④正确,因为a=b,b=c, 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a与c方向相同,大小相等,故a=c.
(3)几个特殊向量
特点
名称
长度(模)
方向
零向量
单位向量 相等向量 相反向量 平行向量
0 1 __
相等 相等 _____
任意 _____
任意 相同 _____ 相反 _____ 相同或相反 ___________
2.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
定义
法则(或几何意义)
运算律 (1)交换律: b+ a a+b=____ (2)结合律:(a+ a+(b+c) b)+c=________
向量的终点.
(2)在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中易忽视“a≠0”,否则λ 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有无数个.
【小题快练】
链接教材 练一练 1.(必修4P78习题2.1A组T5改编)已知△ABC,设D是BC边
的中点,用 AB 与 AC 表示向量 AD ,则 AD =
【特别提醒】
1.三个常用的结论 (1)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共线.
(2)平行向量与起点无关.
(3)若存在非零实数λ ,使得 AB AC 或 AB BC ,则A,B,C三点共线. 或 AC BC
2.两个注意点 (1)作两个向量的差时,要注意向量的方向是指向被减
,y=
.
【解题导引】(1)结合图形和三角形法则求解. (2)结合图形利用向量线性运算的法则求解.
【规范解答】(1)选A.如图所示,
EB FC (EC BC) (FB BC) EC FB 1 1 1 AC AB (AC AB) AD. 2 2 2 1 1 (2)由 AM 2MC, BN NC 得 CM AC,CN BC 3 2 1 1 1 所以 MN CN CM (AC AB) AC (AC AB), 2 2 3 1 1 1 1 所以 x ,y . AB AC. 2 6 2 6 1 1 答案: 2 6
2.(2016·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向量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
A.向量 AB 的相反向量是 BA
B.模长为1的向量是单位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C.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CD,则 AB CD
D.若向量a与b满足关系a+b=0,则a与b共线
向量共线.
【变式训练】设a0为单位向量,下述命题中: ①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 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 ③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 假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 C.2 ) D.3
【解析】选D.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
|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
径,点C,D是半圆弧AB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则 AB a, AC b, AD =
(
)
1 A. a b 2 1 C.a b 2
1 B. a b 2 1 D.a b 2
【解析】选A.连接CD,OD, 因为点C,D是半圆弧AB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1 BD ,可得CD∥AB,∠CAD=∠DAB= 〓90°=30°, 所以 AC 3
(2)对于①,当b=0时,条件满足但结论不成立;
对于②,因为向量a与b都是非零向量,所以该命题是正 确的;
时,即AB∥DC,且 对于③,四边形是大前提,当 AB DC
AB=D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 AB DC ,所以③正确;
.
1 【解析】如图, AD AB BD AB BC 2 1 1 1 = AB (AC AB) AB AC. 2 2 2 1 若λ≠0,μ=0,则λa=0·b=0.
因为λ≠0,所以a=0, 又0与任何向量共线,所以结论正确. (ⅱ)同理,若λ=0,μ≠0,结论也正确;
(ⅲ)若λ≠0,μ≠0,由λa=μb得a= b,由共线向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