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合集下载

土壤调查与制图PPT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PPT课件

评分法(参数法):
评价因素与评价标准比较,得出单项评价结 果,用指数表示; 各个指数相乘,得到最终结果 美国Stories创造: Cs = A*B*C*D*E*F Cs:生产力指数;A:剖面发育指数;B:母 质指数;C:土壤深度(厚度)指数;D:土 色和排水指数;E:pH及盐基饱和度指数;F: A1层的发育指数。 把指数乘积分级——I、II、III……
• 土地经营管理的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济效 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参评因素的抉择 是决定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
• 大农业利用方向 方式:农耕地、经果园地、林地、牧地
• 非农土地利用方向 方式:城镇用地、废弃土地、旅游地、 内陆水域、海涂
评价的考虑因素
• 适宜程度 • 生产能力(或潜力)大小 • 经济效益高低(改良前后效益增长) • ……
• 土地资源的生产性

多用性---因地制宜、最佳利用

可更新性---更新难易及效益
土地资源的自然及经济属性 是评价的理论依据
• 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潜能 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 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土地利 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 土壤及其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力及 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 编制土壤评价等级图,如地力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评价:
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 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 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 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 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
• 评价土地质量,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必须考虑科学技术水平,必须综合鉴定土 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持和耕作方法、土地平均产量
优点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和评价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第一章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1.土壤概查: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范围(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种或变种。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属、土种。

(4)小比例尺:<1:20万亚类、土属。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为土质初育土和石质初育土 亚纲。
• 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 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 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 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 每一个土类均要求:①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 或其组合,如黑钙土它不仅具有腐殖质表层, 而且具有CaCO3积累的心土层。②具有一定的 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③具有一定的成 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④具有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引 言

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
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
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 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
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因此,在土壤调 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 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研究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才 开始。当时,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的帮助下开展了土壤调查,引进了当时美国土 壤分类——C.F.Marbut分类,建立了2000多个 土系,并出版了《中国之土壤》,对我国近代 土壤分类有启蒙作用。
• 2.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 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 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 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现将 各级分类单元的划分依据分述如下:
• 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是土壤重 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共性的归纳和概 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 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如 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铁 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 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把具有 这一特性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和黄壤等)归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土纲。我 国共分12个土纲。

chapt-04-2土壤类型

chapt-04-2土壤类型
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土壤开始发生盐渍时地下水的含盐量称为临界矿化度。
4、母质
不含盐母质须具备一定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才 能发育盐土,含盐母质盐渍土发育不一定要同时具备上述 三个条件。
5、植被

耐盐或耐碱植物。干旱地区的深根性植物或盐生植物能从 土层深处及地下水中吸收水分和盐分,将盐分累积于植物 体中,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分解,盐分便回归土壤,逐 渐积累于地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盐作用。还有不少生物 能在其体内合成生物碱,有的还能将盐分分泌出体外,如 生长在荒漠地区的胡杨、龟裂土表的兰藻等。
犁底层:层状或鳞片状结构,质 地稍粘,颜色较上层暗。耕作 层和犁底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 40厘米。 心土层:沿根孔和结构体的表面 有锈纹和锈斑出现,并有褐色 略显光泽的胶膜,有时有少量 石灰结核。 底土层:灰色或蓝灰色为主,具 有大量的锈纹、锈斑,在接近 地下水位处,有时有大量石灰 结核聚积或形成石灰磐,此层 结构性差。
胶体高度分散,并淋溶下移,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硬
结,通透性和耕性极差。土壤呈强碱性反应。
六、利用与改良

改良盐土的目的:将根系层盐分减少到一定限度。盐土区 往往旱涝盐相伴发生,必须抗旱、治涝、洗盐相结合,因 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如平整土地、排水、灌溉、种稻、 种植绿肥和耕作施肥等措施来改良

改良碱土的目的:以交换性钙取代交换性钠来减低ESP
等植物对荒漠土形成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灰漠土——灌木荒漠类型,覆盖度10%左右,灰漠土区的 水热条件和植被均反映出向荒漠草原过渡的特点。

灰棕漠土——耐旱、深根、肉质的灌木和半灌木类型,盖
度5-10%。

棕漠土——半灌木-灌木荒漠,覆盖度极低,一般小于5%。

(完整版)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完整版)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第四章 土壤类型(课堂PPT)

第四章 土壤类型(课堂PPT)
盐基和二氧化硅淋失作用十分强烈。 2 铁铝层的厚度在30厘米以上。
15
第四章
中 国 土 壤 系 统 分 类 中 14 个 土 纲 检 索 简 表
16
第四章
(二)形态特征
1 腐殖质层 2 铁铝层 3 母质层
17
第四章
五 分类
(一)砖红壤 1 砖红壤 2 红色砖红壤 3 黄色砖红壤
(二)砖红壤性红壤
1 砖红壤性红壤 2 黄色砖红壤性红壤
18
第四章
(三)红壤 1 红壤 2 黄红壤 3 褐红壤 4 紫红壤
(四)黄壤 1 黄壤 2 表潜黄壤
19
第四章
主要富铝土在我国的分布
砖红壤:北纬22°以南的雷州半岛、海南 岛、台湾、云南的南部;
砖红壤性红壤:北纬22°至 25°,包括滇 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 南部及台湾的中南部;
富铝土分布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成土母质为 各种酸性和基性岩,并以富铝风化壳为主。
12
第四章
三 成土过程
富铝土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 程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 (一)富铝化过程 特点: ① 硅酸盐、铝硅酸盐原生矿物强烈分解, 产生以高岭石为主的次生粘土矿物和铁、 铝氧化物。脱盐基-脱硅-富铁铝 ② 不同热量带的富铝化程度不一样。
教学重点
1. 掌握富铝土和淋溶土的形成条件、主导成 土过程。
2. 了解富铝土和淋溶土的诊断特性及在世界 的分布。
3. 掌握富铝土和淋溶土在中国的分布。
6
富铝土
本纲土壤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 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 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 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土壤类型PPT课件

-土壤类型PPT课件

.
4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 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 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 用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杜鹃、杜香、越桔和各种藓类;局部有暗
针叶林,主要树种是云杉和冷杉;目前是
国家. 主要林区。
11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 代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
.
27
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 盐的河流冲积物,受地下潜水作用,经 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 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
上图为潮土剖面
潮土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光热条件, 兴建水利(排灌体系),建设稳产高 产田(吨粮田);发展商品粮生产; 基本农田保护。
.
28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 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 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 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 分布呈表聚型。
.
16
上图为棕钙土剖面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下,弱腐殖质 积累过程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呈碱性, 有机质积累很少。
土地利用:植被为临近干草原的荒漠 草原和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两个 亚地带;农业利用方向以牧为主,有 少量灌溉农业。

土壤的种类课件ppt

土壤的种类课件ppt

棕壤主要分布在西欧 地区,适宜种植小麦 、大麦等作物。
美洲地区

美洲土壤类型以红壤、棕色石 灰土、火山岩土为主,还包括 冰碛土等。
红壤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 等国,适宜种植大豆、玉米等 作物。
棕色石灰土主要分布在墨西哥 、美国等国,适宜种植棉花、 花生等作物。
非洲地区
非洲土壤类型以热带稀树草原土、热带荒漠土为主,还包括红壤、黑色石灰土等。 热带稀树草原土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适宜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
增加有机质
01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改善土壤质地
02
通过合理的耕作和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
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调节酸碱度
03
通过施用酸性或碱性肥料,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使之适应作
物生长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保护
保护土壤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是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
碱性土壤
pH值大于7的土壤,适合种植一些 喜碱植物。
02
CATALOGUE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组成
01
02
03
矿物质
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构成土壤骨架的基础,主 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有机质
土壤中含有的动植物残骸 ,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有重要影响。
水和空气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对植 物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有 重要作用。
土壤的性质
土壤质地
指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 小和比例,对土壤的保水 性、通气性和肥力有重要 影响。
土壤结构
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 方式,对土壤的通气性、 保水性和抗侵蚀能力有重 要影响。

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鉴别15页PPT

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鉴别15页PPT
及野外鉴别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土壤的种类》课件

《土壤的种类》课件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 活动和土壤理化性质等都有重要影响 。
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一些农药和肥料 的分解和有效性。
土壤的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 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砂土的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旱 ;黏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性差,容易积 水;壤土则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综 合性能。
04
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植物对土壤的需求
01
02
03
04
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重 要因素,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
分。
养分
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矿 物质和营养素,促进植物的生
长。
空气
土壤中的空气为植物根系提供 氧气,有利于植物呼吸。
土壤质地
适宜的土壤质地为植物根系提 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火山灰土
总结词
富含火山灰、养分丰富、良好的通透 性
详细描述
火山灰土是一种富含火山灰的土壤, 养分丰富且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这种 土壤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 ,适合种植多种作物。
03
土壤的特性
土壤的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 ,通常用pH值来表示。
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一些微量元素的 有效性,例如酸性土壤中铁、锰、锌 等元素易被植物吸收,而碱性土壤中 这些元素的有效性降低。
要的作用。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础。
土壤的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矿物质
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 占土壤体积的95%以上 ,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
化作用。
有机质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该该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将过去惯用的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性给予定量化,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征,用其来划分鉴定土壤,并以检索形式列出了各级分类单元之间的关系,给鉴别划分土壤提供确切的标准,便于使用。

(一)分类思想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也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

如松软表层有8条定义,每条定义都是为了将过去称为湿草原土、黑钙土、票钙土的一类草原土壤归集到软土纲中(软土纲是根据松软表层来鉴别分类的),这类草原土壤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一暗色松软的高盐基饱和度的腐殖质表层,即松软表层。

但美国的土壤学家认为,成土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土壤性质也不见得与现代的环境成土条件完全相符(比如古土壤遗迹),如以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来分类土壤必然会存在着不确定性,而只有以看得见测得出的土壤性状为分类标准,才会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起共同鉴别确认的标准。

因此,尽管在建立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考虑到了它们的发生学意义,但在实际鉴别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以及用它们划分土壤分类单元时,则不以发生学理论为依据,而以土壤性状本身为依据。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另一指导思想是,分类标准必须定量化,以求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有共同的比较基础。

(二)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所谓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999年发表的《土壤系统分类·第二版》中共定义了8个诊断表土层(epipedon)和20个诊断表下层(diagnostic subsurface horizons)。

诊断表土层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的A层,它可能也包括了发生学意义上的B层,或可能是埋藏了的B层。

诊断表下层也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的B层,它可能包括了发生学意义上的A层。

诊断层是土壤剖面中,在土壤性质上有定量说明的一段土层,从而有别于传统的只有定性说明的发生学土层,它用于高级分类。

如淀积粘化层(Argillic horizon)的规定,当上覆淋溶层的粘粒含量<15%时,淀积粘化层的粘粒至少比上覆淋溶层的粘粘含量多3%;当上覆淋溶层的粘粒含量为15%~40%时,它至少为覆淋溶层粘粒含量的1.2倍;并规定当剖面有岩性不连续(沉积间断)时,只要在土壤结构体面上发现粘粒淀积现象(包括大形态或微形态观察),就可定义为淀积粘化层。

再如钙积层,规定其碳酸盐的含量至少比C层高5%,并且该层的厚度≥15cm。

诊断特征是指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如土壤水分状况的级别,不但规定了是在土壤剖面中间层段(控制层段)的水分状况,而且规定了在这个层段中<1500kPa的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情况。

(三)分类系统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6等级的多级土壤分类系统。

从最高分类等级到最低分类等级依次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

前四级为高级分类单元,后两级为低级分类单元。

各分类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划分依据为:1.土纲:土纲反映成土过程,依据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

这些诊断层或诊断特征是一系列在种类和程度上不同的主导成土过程所产生的。

1999年发表的《土壤系统分类·第二版》中共有12个土纲。

2.亚纲:亚纲反映控制现代成土过程的成土因素,一般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划分。

3.土类:土类综合反映在成上条件(包括古成土条件)作用下,成土过程的组合作用结果,根据诊断层的种类、排列和发育程度以及其它诊断特征划分。

二、前苏联土壤分类前苏联现代土壤分类有两个主要学派:一是地理发生学派,一是历史发生学派。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发生学原则做基础,以发生学土类作为最基本的分类单元,他们的差别在于土类以下各级分类中如何组合或归集各个土类。

划分土类的标准是:(1)有相同的水热状况特征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2)具有相同的生态条件和植物类型;(3)具有作为确定土壤发育过程的土壤发生层次的相同的土壤剖面类型;(4)由水热状况及有效的植物营养元素浓度所决定的土壤自然肥力也大致相同。

(一)地理发生学派伊万诺娃1976年发表的“苏联土壤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代表了前苏联地理发生学派的思想,实际上它也是作为前苏联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在国家土壤调查中得到了普道的应用。

该分类仍以土壤发生学为基础,考虑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包括土壤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矿物特征,土壤水分、空气、热状况及土壤生物特性等。

共分土类、亚类、土属、亚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组和土相等分类单元。

另外,还有相性亚型。

土类之上为生物气候组或省。

这个分类系统在最高一级分类中,首先将前苏联的全部土壤类型分别归入九个主要的生物气候组或省:即(1)极地带冰沼和极地土省;(2)北方带冻结泰加林土省;(3)北方带泰加林土省;(4)亚北方带棕色森林土省;(5)亚北方带草原土省;(6)亚北方带半荒漠或荒漠土省;(7)亚北方带和热带半荒漠灰钙土省;(8)亚热带半干旱褐土省;(9)亚热带湿润土省。

然后在每个生物气候省中,按自型土、半水成土、水成土和冲积土的顺序,归纳各种有关土类。

土类的命名一般用A层的颜色与“土”(zem指土地)相结合而成,如Chernozem(黑钙土)和Krasnozem(红壤);也有些名称示明主要土壤特征,如柱状碱土(Solonetz)和盐土(Solonchak);还用了少数来自民间名称,如灰壤(Podzol)等。

亚类是土类范围内的土壤分类单元。

在土壤形成的主要或附加过程上,有质的差异,包括土类之间的过渡阶段。

亚类中保持和增进土壤生产力的措施比较一致。

划分亚类时,要考虑与亚地带或自然条件的相性更替有关的土壤过程和性状。

所用名称反映地区位置,和在苏联境内从北到南温度差异而采用北方、南方、温暖或寒冷,以及采用形容过渡性的土壤性状如淋溶的(Leaching)和生草灰化的(sod podzolic)等。

在亚类一级,对于大陆东西分布面积较大的土类,如潜育冰沼土、灰化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等,还根据由气候大陆性的加强所决定的,综合水热状况划分土壤相性及相应的相性亚类。

土属是亚类范围内的土壤分类单元。

它的发生特征取决于地方条件的综合影响,主要是成土母质的岩石学和化学性质、地下水化学组成,和前期风化与成土过程中的残遗特征等。

土属对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重大关系。

土种是土属范围内的分类单元,按主要成土过程发育的程度(如灰化程度、腐殖化的深度和程度等)而划分。

土种为土壤改良进行土壤详测所必需。

分类系统中土种续分为亚种、变种、土组、土相。

关于耕种土壤的分类和自然土壤的分类,同置于一个统一分类系统之中。

其中受耕种影响较大的,如灌溉荒漠和半荒漠土、灌溉草甸荒漠土、灌溉冲积性半荒漠和荒漠土、灌溉灰钙土、灌溉草甸灰钙土、灌溉冲积性灰钙土型半荒漠土等,都列为独立的土类;受耕种影响较小的,则在土种一级反映。

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体系清楚地揭示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按地理条件将土壤在空间上全部控制起来,使土壤分类与土壤分区相结合,比较好地处理了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的问题。

但由于它将土壤地带性概念绝对化和过分注重成土条件在分类中的作用,没有定量化的分类标准,在实际鉴别分类土壤时,土壤学家们常因对于土壤的发生认识不同,对同一土壤产生不同的分类。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也出现了诊断土壤分类的动向,但这种转变还仅仅是开始。

(二)历史发生学派历史发生学分类,又称进化发展学分类,以土壤的历史发生发展的联系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

土壤这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有其发生发展规律;从母质形成土壤,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

包括由水成土壤,到半水成土壤,以至变为自成型土壤,要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

把整个土壤分类看成是统一的系列或是平行演化的系列,逐步演化发育成各不同阶段发育的土壤类型。

威廉士(V.R. Williams)所极力主张的土壤统一形成学说,就是把每一种土壤类型与性状,看作土壤形成的长链中的一个阶段,或是一个环节。

B.B.Polynov(1933)认为随着风化壳的改变,土壤形成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以风化壳中矿物质部分的变化为基础,从地球化学和风化壳的演变中进行土壤的历史发生学分类。

他分土壤为淋溶系列和湖泊—沼泽—盐土系列两部分。

前者包括全部地带性土壤,后者包括非地带性土壤。

柯夫达(V.A. Kovda)继承发展了一系列苏联地球化学观点的土壤学家们的学术观点,1973年在其所着《土壤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拟定一种“世界土壤分类系统”,代表前苏联历史发生学派的观点。

他以生物地球化学为基础,阐明成土过程中有机质与矿物质的循环与平衡,其中包括成土物质的风化、淋溶、迁移与累积,有机质合成分解和生物性元素的累积与迁移,以及水分平衡、能量储存与释放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