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教育学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孔子所处春秋时期,在春秋之前,在当时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去读书,获得教育的权利的,“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不官则无所授书”,教育、学术皆由“官府”世守,那时候的教育是“有类”的。

到了春秋时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下层平民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无论学生是怎样的身份、地位、民族都愿意去教他们,所以在孔子三千学生之中,来自当时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身份的人,绝大多数出身贫贱。

孔子对自己弟子的教育方法不是那种一味的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只管老师我说。

孔子对每一位弟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弟子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去接受教育,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要求学生达到“愤”和“悱”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施以“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所以他的弟子当中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七十二贤士。

他的这些思想在《侍坐》当中得以体现。

美学思想:孔子的学说中最重要的就是“仁”,所以的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为中心,孔子强调善与美相联系。

他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甚至是善的同义词,如“里仁为美”(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善的、好的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帮助和赞成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和不赞同别人做坏事)等。

这里所谓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出美育思想的人,孔子的美学思想以“诗”为基础,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在《侍坐》篇中可以看出他关注的是具体社会中的人。

文质彬彬,是孔子典型的美学思想,它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如下:
1、美是具有道德内涵的,道德是孔子美学的核心。

在孔子看来,美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根本,也是一切美的源泉。

2、强调人格美和行为美两个方面。

人格美是指人内在的美好品质;行为美是指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形态。

3、提倡中庸之道。

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中庸之道是调和各种审美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人格美和行为美实现的关键。

此外,孔子认为美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同时,孔子也强调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孔孟美学思想

孔孟美学思想

孔孟美学思想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美德依旧流传下来,不过现在更多的被称为“礼貌”。

其实,在这悠久历史中,还有许多关于孔孟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孟的美学思想吧!孔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仁”和“中庸”。

他将“仁”解释为“爱人”,而“中庸”则指处事做人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孔子的“仁”,是一种亲和力、凝聚力,只有做到了“仁”,才能让天下之人信服。

在孔子看来,只要把“仁”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治理国家。

孔子提出的这种“仁”,并不是像现代社会上一些“空谈仁义”的人一样的,这里的“仁”是建立在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基础之上的,是有利于人们发展的。

一直以来,“仁”与“中庸”便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在古时候,孔子认为,人应该先考虑别人,再去考虑自己。

由此可见,孔子的“仁”便是“中庸”的前提,而“中庸”又是人际关系相处的基本准则。

例如,两个同桌上课的同学,其中一个生病了,另一个不但没有热心地帮助她,反而选择了离开。

我们也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就说明,如果两人关系恶劣,一个人对另一个总是喋喋不休的教导,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这就是说,如果你在劝告别人的时候,方法不对或者用词不当,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甚至会招致对方的怨恨,从而引起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我们在劝人的时候,一定要恰到好处,并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这就好比做饭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只有每一步都完美无瑕,才能做出一份香喷喷的饭菜。

而最后,这份饭菜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最为完美的。

虽然,古时候的孔子已经去世了,但是他所倡导的这种理念,依旧为今天的我们所称赞,并且仍在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现在,在我们身边还是存在着这种情况,比如有些老师经常强调孩子要听话,但是当孩子真正做错事情的时候,却不予纠正,而是选择了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

我们平时谈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美学思想,其实,在孔子那里,它们是不分的,而是真、善、美合一。

这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孔子的真善美合一说,集中体现在他的礼乐观之中。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而言之就是礼乐美学。

从美学角度研究礼乐,它的核心是美与善的关系。

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基本美学原则。

这一原则成为儒家美学的核心,全面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典美学。

一孔子礼乐思想源远流长。

据《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史记》等史书记载,中国的礼乐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

上古乐舞都为原始巫术活动。

乐舞是在祭祀活动中举行的,其目的是娱神,期求神灵赐福,以使五谷丰登,家畜成群。

这里依约可见礼的因素,也依约见出审美的因素。

礼乐的形成应是在夏商周三代,其中周代最为重要。

礼乐的形成应以区别于巫术为标志。

巫术以娱神为主要功能;礼乐则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功能。

前者主要为宗教(原始的宗教),后者主要为人文。

《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可见在商代,神先于礼,重于礼。

周代则有所不同。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礼显然重于神。

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士虞礼、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等等,《周礼》将其概括成“吉、凶、军、宾、嘉”五礼。

五礼将原始宗教扩大到社会人文。

宗教重神,人文重德。

《尚书·蔡仲之命》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皇天无私,惟德是依。

”这一思想成为周代意识形态的基础。

周礼与周乐都筑基于其上。

周代礼乐的完成主要是周公的贡献。

孔子顶礼膜拜的人物就是周公。

孔子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他所要复的礼即为周礼。

周礼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美学思想的定义
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

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

其意义为
(1)为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就是约束自己的作为,使其符合周礼的规范。
(2)“仁”是孔子的人生境界。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孔子美学的核心
2、美与成人
孔子十分看重审美和艺术在人们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 的努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孔子以他的道德价值取向原则,重新选择了美和艺术,“删 诗”“正乐”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使他成为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重视审美和艺术,倡导美育的思想家。 孔子视“仁”为君子必备的品质和自觉的实践,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志士仁人,无 求生以重视仁义,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
采用了周“仁”来解释礼的策略,创建了一个以“仁”为主的“仁”“礼”结合 的“仁学”思想体系。
“仁者,爱人。”
“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仁学的两个范畴“孝”与“悌”
孔子讲仁注重推己及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强调人的社会性和 亲合关系,强调源于民 族情感的社会伦理合群 体规范对于个体存在的 无限制上行,把个人消 融在欲社会群体的无矛 盾的和谐统一之中。
孔子作为中国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一方面主张道德人格艺术化,另一方面主张审美 情感伦理化,诗要温柔敦厚,乐要广博易良,合于礼,归于人,“仁而不仁,如礼 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乐以忘忧
孔子美学思想主要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仁学的核 心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包括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和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这就 是仁的方式和境界,他与物质财富的多寡无关“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后来孟子继承发扬孔子“乐道”思想,“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 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苟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苟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的美学思想: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

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城”、“返璞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孔子的美学思想:“尽善尽美”是孔子美学思想的重要标准,它强调美和善的高度统一。

孔子肯定审美和艺术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又有规定性,那就是美的标准一定要包含道德的因素,美的追求必须与善的目的相一致。

当代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思想资源,有其现实基础和积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儒家美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

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美丑观。

《庄子》一书中,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艺术问题和美学问题的篇章,对于美的问题,庄子也没有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是,庄子往往用许多具体生动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阐明他的哲学思想表明他关于美的见解。

墨子的美学思想: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旗帜鲜明地提出 "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一般认为墨子是否定艺术,不言审美的.本文认为墨子在倡导艺术的社会功利维度的同时,也兼容了审美维度.他的美以"用"和"质"为内涵,体现了当时思想家的社会责任感.从墨子"非乐"的背景、实质,及其"美"的涵义两方面论述墨子的美学思想.苟子的美学思想:荀子美学以儒学为基础,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认为审美活动"化性起伪",对人的生成和造就起着关键作用。

他认为"虚一而静"是一种理想的审美心态,其中体现了外在感觉与心灵的贯通,有一种涵咏万物的生命精神。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摘要:孔子的美学思想独特,它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这个融合就是“仁”,它是一种中和之温情,不是极端之激情,也不是静观之清冷,它天然的就是真善美的合一。

这种合一既高扬了美,又压抑了美。

当今时代的中国人要批判的继承这种中和之真善美的合一。

关键词: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真善美的合一;中和之温情一、道德之美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世间事物,皆有其美。

艺术有其感性之美,如形色音声等;义理有其理性之美,如数学逻辑等。

孔子儒家之美在其道德之美,道德之美既不是纯粹感性之美,亦不是纯粹理性之美,实为二者之融融。

美之为美,盖因其诚有可美之处,但必是因人而美方可。

可美之处诚能感人,此为美之实,故人之情意感发必待流诸于物事而后方能成其美;人之情意固能因物而发,此为美之感,故美之实也必待感发情意后方能成其美。

美之为美,一方面在于物事之条理之美或表象之美;另一方面在于主体人选择不同,侧重不同。

择纯粹条理之美者为西方纯粹理性哲学家,择纯粹表象之美者为西方纯粹艺术家,择纯粹条理之美与纯粹表象之美者为西方情感意志派哲学家或美学家(所关注对象在纯粹表象,所表现方式仍为纯粹理性),择条理美与表象美之融融而不能确切称其为何者,为中国之道德家——儒家。

道德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之融融,条理与表象之融融,用另外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对于多数人的正面情感——爱。

此种爱不是什么感性的纯粹或理性的纯粹,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分,它既是此又是彼,它是一种中和的融融,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与大,用孔子的语言可以表述为“仁者,爱人”。

孔子强调的这种对他人的爱,因是超越自身以外对大多数人的爱,所以具有超越个体感性束缚的社会意义,因而也就具有了普遍理性意义。

但孔子的“仁者,爱人”又是建立在自然血缘基础上的,因而又向个体自我进行了收束与回靠。

如《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即是这种根植于“孝悌”血缘亲情,然后按照他人与自己关系的远近,“推己及人”,由此生发开去的自然情感,它表现出爱的次第,即有鲜明的个人感性色彩与情感意义。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第一篇: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美学思想的定义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

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

孔子的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第二篇:孔子美学思想研究论文孔子的美学思想概而言之就是礼乐美学。

从美学角度研究礼乐,它的核心是美与善的关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欢迎阅读!摘要: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誉满全球,其美学思想更是其思想的精髓之一。

一定意义上讲,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美学家之一,他在美学上的贡献体现在诗教、乐教或艺术教育等论述之中。

在孔子之前,虽然有关于美的论述,但大多是只言片语的言论,没有形成系统的美学思想。

而孔子之美学思想则较为系统完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他的“仁学”思想体系出发,对先前的美学思想做了高度的概括,并向前发展了它,以前所未有的形态,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论美;感美;审美;用美;美学思想一、孔子论美(一)孔子认为美要符合“仁”。

所谓“里仁为美”(《论语99里仁》)就是讲的这种美。

里仁,代表村里的生活非常文雅温馨,孔子认为这就是“美”。

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的美学以“仁学”为基础。

孔子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99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人的内心的里面没有“仁”的精神作主宰,只去讲究外在的礼节,此时,再去追求什么音乐之美,便没有意义了。

所以孔子强调,“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99阳货》)即“美”并不是只看外表的玉帛或形式的华丽,也不是只从表面听些钟鼓声,就以为美,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美,而是内心里先被“仁”感动。

(完整word)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完整word)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摘要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

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

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孔子“年少好礼”,酷爱音乐,当时的鲁国文化比较发达,较完整地保留着周代的乐舞,“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以自己对艺术实践的亲身体验和对诗歌、音乐、舞蹈等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解读《论语》出发,归纳出了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以仁学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等几方面。

一、中和之美孔子的“中和"美学观是对美的本质问题辩证的阐释,自然界相互联系又矛盾对立,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孔子的中和思想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并进行着有机的调节,积极的变通,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思想。

中和思想适当地把握了度的界限,是认识的辩证性、全面性的体现,充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世界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存在两极又存在中立。

“中和"的实现能使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事物和谐统一起来,相互融合在一个集体中. 中和思想体现在美学之中表现为中和之美。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篇》)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了妄人。

郑声淫,侯人殆。

(《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关雎》描写了男女之间朴素的爱情,孔子认为,情感不仅要能表达精神上的纯洁和崇高,更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受到理智的制约。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孔子对自然美谈论的比较少,从他对自然美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美学思想中著名的比德观。

他对社会美谈论的是最多的,包含人格美、和谐美等等。

从其艺术美观中,我们可以得出其美学思想是在注重美与善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善的方面。

〔一〕自然美观君子比德观在中国美学史上,自然界很早就进入了审美领域。

孔子对自然美谈得较少。

《论语》中有以下几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那么之。

〔《论语泰伯》〕。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孔子把奔流不息的水比作不以人的客观意志改变的时间的流逝,暗指人生的短暂,把耐寒的松柏比作顽强不屈的人格,把阔大的天比作尧的伟大功绩和良好品行,把灵动的水比作智者的敏捷,把高大稳固的山比作仁者的宽厚、稳健,把处于中心位置的北辰比作德政。

孔子的自然审美观三是天人合一的审美特征。

天人关系从哲学看论及客观之天与主观之天的关系,亦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主张天人合一无疑是强调主客观、主客体的统一。

审美主体所进行的对象并非是山、水本身,而是一种人化的山水,是一种作为审美客体来对待的山水,山水只有人化成审美客体,对知者、仁者来说才有审美意义,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具体关系上,孔子受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自然美观就是建立在这种哲学理论根底上的。

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切的、融洽的,而不是对立的;审美主体与自然是融合的,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彼此疏离的。

他们都对自然本身的固有属性如色彩、形状等不重视,欣赏自然美就是欣赏的人自身修养,体验、把握人的生命律动。

孔子的比德观在本质上即人的自由与解放。

因此,他的自然美,最后的落脚点在人身上。

〔二〕社会美仁学思想从孔子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得知他对社会美的论述是最多的。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由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所衍生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

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仁是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孔子音乐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查《说文解字》,仁的本义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

儒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是自然人,二人以上就成为社会人。

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

仁的基本含义有三种:一是仁德;二是仁者;三是等同于。

孔子仁的思想要义是爱人。

《论语颜渊》篇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这里的爱是爱惜、爱护之意,为广义之爱,即大爱。

孔子曾称赞曾点时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这也是孔子关于仁的一种政治理想,更是一种审美境界。

《论语》中记载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仁。

仁是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即爱人的品德)的自觉。

礼是人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

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这才符合孔子仁的要求。

在孔夫子看来仁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属性。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旧有的社会体制正在解体,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

孔子希望以仁的文化理念来教育人民,通过群体的努力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

而仁的实质正是治民的一种手段。

在大道不行上德不再,礼制崩溃、乐制破坏的情况下,孔子提出并推广仁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孔子的艺术审美标准孔子曾讲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孔子是以仁的实现为礼乐的实现前提的[1],然而仁并不是礼的附庸而是礼乐的核心。

孔子认识到在面临着社会形态变更转型的历史时期要想企图建立起来新的社会秩序礼乐,就必须首先提倡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一种亲仁之爱的情感基础,孔子把仁的观念注入到了礼的内涵之中创造性的提出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祈望用这样一种博爱的精神来教育人们从而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3]。

关于圣人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于圣人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于圣人孔子的美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如果你想知道这位圣人的美学思想是怎样的,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孔子美学的思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

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历史评价宋元评孔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宋元时期,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以官僚地主阶级为支柱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宋元时期的哲学运动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中世纪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逻辑发展的曲折。

从以前儒教、佛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而建立起来的理学唯心主义。

孔子学说是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在宋元时期作为至圣先师也被塑造得更加完美与高大,无论是皇家朝廷,还是学林名流,对孔子都极力颂扬,对孔子的学说也极力阐发光大。

明代评孔继宋元之后,明代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心学极盛。

与之同时,还出现了与之对立的所学。

呈现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

三者对孔子及其学说亦各自有其阐发和评述。

清代评价在清朝时代,孔学由盛而衰。

论孔者依时代之不同而歧见纷呈,其要者有:1.治统、道统合一论;2.朱学即孔学论; 以孔学批评理学;3.以孔、孟之学批评君主专制;4.“经学即理学”论;5.“六经皆史”论;6.“中体西用”说;7.“孔子改制”说;8.以夷变夏论; 孔子尊君论; 儒学汗漫说。

孔子的美学思想再认识-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孔子的美学思想再认识-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孔子的美学思想再认识-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美学思想具有很深的美学造诣,基本可以概括为美善统一思维中和之美和以仁学为中心的美学思想。

孔子第一次区分了善和美,并且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了。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关于美的探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铸造民族灵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于仁之上的美孔子的真善美的思想是构建在仁的思想之上的,仁学思想也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孔子对美得论述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可以看到的是孔子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他的美的观点是建立在夫君等等的伦理纲常之上的,是建立在仁这个道德情感基础之上的。

孔子以善来诠释美的,称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他又规定了美是中和之美,是圆润的美,没有矛盾冲突,和谐之美,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不是昂扬澎湃的美,之所以,就是因为这种音乐容易让人失去这种中正和平之美,让人起了邪念,动了贪,是不好的音乐,容易引发人走上不归路。

《关雎》之所以美,在于让人产生内心平和的感觉,乐而不,哀而不伤。

孔子的仁不仅仅是善美的合一,而且还是真的合一。

表现在不仅仅就是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还关照其他的人。

所以这种构建与仁之上的真善美具有统一性,这种真善美都是统一于中和之情的,都是发于合乎真理的,不是澎湃的,不是一时迸发,是以学院关系为基础的,合乎中理的美,不是纯粹的自我。

人的原始性逐渐被社会化。

这样,人性慢慢具有了理性和感性双重交融,表现出了仁.二、尽善尽美一方面:孔子认为美善是同义的,美善是不分的。

在《论语》中有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谈孔子“ 仁” 之美学思想

谈孔子“ 仁” 之美学思想

谈孔子“仁”之美学思想孔子认为人的美好本质即是“仁”, 人可以“杀身以成仁”, 可以“泛爱众而亲仁”, 可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由此, 人性的自觉意识与观念萌生, 孔子的仁美思想产生,“仁”之美学思想成为孔子思想之中基础而又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孔子的仁美思想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性自觉泛爱之美《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以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孔子的真正思想。

在《论语》中“仁”的思想被提到的次数不下百次, 可以看出, 在孔子的观念中“仁”的重要性, 孔子一再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叭倩》) 就是说, 没有“仁”的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 其它的外在即便再好, 也是没有意义的,内心情感的真实胜于外在的讲求, 正如私以为“有之于内, 必发之于外”。

氏族血缘是孔子仁学的现实社会渊源, 孝梯是这种渊源的直接表现。

孔子曾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 这是从孝梯方面解释仁的含义, 人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懂得亲情, 有敬爱父母与兄弟之情和这种心理意识, 这正是后世人道观念的源始。

我们可以发现“仁”的思想中含蕴的是一种人性的自觉意识, 渗透着一种巨大的人文关怀, 如“君子笃于亲, 则民兴于仁”( 《论语泰伯》)、“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等仁道理想, 这种带有深厚情感的博大的人文精神, 对历代知识分子的文学创作、处世为人、精神探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们始终关注民族、社会、国家的兴衰命运,同情深处水火之中的苦难百姓, 表达伤时感世、立志救民的政治理想, 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创作的一个重大主题。

在我们华夏历史上, 流传至今的“大仁之极, 而大勇生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都可以在孔子的“仁”之思想中寻到根源, 这种自觉的人际关怀, 甚而上升到国家、民族、社会层面, 表现为对大众的深厚同情, 对苦难的深刻感受, 进而积淀成博爱的人道精神, 反对残暴、压迫与剥削的道德悲悯。

孔子的美学思想-精品

孔子的美学思想-精品

其意义为
(1)为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就是约束自己的作为,使其符合周礼的规范。
(2)“仁”是孔子的人生境界。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孔子美学的核心
2、美与成人
孔子十分看重审美和艺术在人们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 的努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孔子以他的道德价值取向原则,重新选择了美和艺术,“删 诗”“正乐”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使他成为中国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殷因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也。”
采用了周“仁”来解释礼的策略,创建了一个以“仁”为主的“仁”“礼”结合 的“仁学”思想体系。
“仁者,爱人。”
“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仁学的两个范畴“孝”与“悌”
孔子讲仁注重推己及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后来孟子继承发扬孔子“乐道”思想,“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 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荀子也以“乐道”为君子最大特征,“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美善统一
孔子仁学思想体现在审美评价方面, 即以仁贯艺,以德贯勇,以礼约人, 进而提出文字统一,美善统一,情理 统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礼及如
也年饥间“ 或则日华子
乐三五
。,馑,千 知日长侍路
“,年六对“夫”可;加乘子尔;乎坐、
赤以,十曰求子 使由之之路,‘尔。曾
,俟可,:,哂 有也以国率则不,子皙

第一讲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教育]

第一讲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教育]

第一讲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概述:孔子主“仁”重“礼”,崇“乐”尚“中和之美”。

孔子“思无邪”、“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兴观群怨”等文艺观念,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中庸的内涵:符合“礼”,执其两端。

本节另一重点《礼记·乐记》。

第一部分: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论语》节录: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致于离经叛道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孔子的美学思想要点

美学思想的定义
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

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的美学思想》课件

《孔子的美学思想》课件

尽善尽美,思无邪
要点一
总结词
孔子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同时要符 合道德规范。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约束,是孔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艺术作品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还要符合 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主张艺术作品要表 达出善的观念,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同时,他也强调艺 术作品要真实、自然,不矫揉造作,保持一种天真无邪的 状态。这一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艺术作品的高度要求和期 望,也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中强调道德和责任的一面。
倡导个性化发展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尊重 个性差异,这为未来美育 中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思路。
强化情感教育
孔子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和 表达,未来美育应注重情 感教育,培养人们的情感 表达和沟通能力。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孔子的美学思想》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孔子简介 • 孔子的美学思想 • 孔子的美学思想在当代的影响 • 孔子的美学思想与现代生活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 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美育与道德的统一
孔子认为美育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行 为准则,同时道德修养也能够促进审 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与道德的统一
01
审美与道德的相互影响
孔子认为审美和道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

论孔子的人格美育思想

论孔子的人格美育思想

论孔子的人格美育思想孔子一生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殷周奴隶制礼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渐渐萌芽的社会大乱时代。

孔子认为社会大乱的根源在于道德失范。

因而,为实现其以“礼”治天下的政治理想,他把教化全社会、培养完善的人格美作为自己终生“克己复礼”神圣使命,并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人格美育思想体系。

一、孔子人格美育思想的内容孔子作为儒家美育思想的奠基人,终生以“克己复礼”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人格美育思想体系,即美善统一,把“仁者爱人”作为人格美育的最高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诗,是认知美育的基本内容;礼,是行为美育的基本准则;乐,是情感美育的重要手段。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意思是: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

陈亢曾向孔子之子伯鱼问道:“子亦有异闻乎?”伯鱼答道:“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季氏)孔子两次单独教育伯鱼,是从诗开始,进而是礼。

《论语》中未曾提及第三次,假设伯鱼有第三次遇见孔子独立的情景,孔子可能会说,“学乐乎?不学乐,无以成。

”由此看出,诗(认知美育)礼(行为美育)乐(情感美育)是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三者达成统一,人才算是完人,这也是孔子人格美育的最高境界。

(一)诗,是认知美育的基本内容《诗》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认知美育上。

如孔子所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可以兴,从教学目的来说,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亦是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观,是孔子借助《诗》培养学生的观察以至分析能力;可以群,是通过交友,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意识;可以怨,怨是不平之鸣,包括怨怼、讥讽、批评,归结于训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思想的定义
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

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