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考古(西北大学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明考古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概况:北宋建国(960年)~明亡(1644年)。包括:宋、辽、金、(西夏)、元、

明。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辽:90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271年称“元”~1368年;明:1368年~1644年;西夏:1032年~1226年。

(一)、历史

1.宋:局部统一。边界战乱频繁。宋经济有大发展。商品经济崭露头角,城市转为商业中心。薄葬,随葬品少,纸明器成为主流。瓷器成为主要日用品。出现桌、椅等。瓷器偏向高大发展,装饰局限于上部。时代风格缺乏大气,趋向精巧;瓷器注重釉色效果、美感。

2.辽:初,游牧民族。后,南部农业,北部牧业。因俗而治。契丹人随葬,马具、金属兵器,厚葬,金银器、瓷器。

3.金:向外扩张,统治区域多为汉人。桦树皮器物。碑刻。

4.元:民族分治。始终保持本祖特色。城址:大都;上都,保存较好。墓葬主要为汉人墓,无确认的蒙古族墓葬。蒙古族,野葬,用毛毡裹尸,弃于野。

以上四个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茶马、绢马贸易。先进与后进文化间交流。宗教影响,佛教、道教。

(二)、特点:

1.小商品经济、民营手工业发达。瓷器、铜镜,民间制造用于商品交换,铭文上刻有商标、广告等。

2.文献多:府、县志;绘画、图;笔记、小说;游记。

3.地面建筑遗留众多。

4.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器物造型、装饰发生大的变化。

5.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关系复杂,相互间影响。

二、简史:

1.1949年以前:1920年,宋钜鹿故城发现,瓷器、漆器、木器。30年代,陈万里,南方瓷窑,浙江为重,越窑、龙泉窑。30年代,营造学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古建调查,元大都、明南京。地面调查为主。抗战时期,四川宋墓,发掘。法国传教士闵宣化,内蒙东部,辽城址、陵墓。日.鸟居龙藏,辽遗迹。日本占领时期,东北、内蒙多次辽、金、元调查发掘,辽庆陵、建平辽墓、赤峰瓦缸窑、辽上京;金上京、完颜希尹墓、完颜娄室墓;元上都、百灵庙景教寺院与墓葬。黑城子城址(西夏~元)。

俄.科兹洛夫、英.斯坦因、西北考察团;埋藏品丰富,纸文书、元代纸钞、西夏文材料。2.1949年以后:

(1)、墓葬:宋墓,河南白沙宋墓、合肥包拯墓、江苏杨氏族墓、福州南宋墓,小型为主。

辽墓:内蒙东部、辽宁。赤峰辽驸马增卫国王墓;库伦旗料壁画墓;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衣冠、木质棺床小帐、铜丝网络;清河义门辽墓;奈曼器陈国公主墓。金、元墓:主要为河北、山西、河南汉人墓,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壁画:开芳宴、廿四孝、忠烈贞节。明墓:多,重心集中在诸侯王、帝陵(定陵)、鲁王陵、蜀王陵等。中小型主要为辽墓,大型主要为明诸侯王墓。

(2)、遗址:集中于50、60年代。辽中京、辽上京,部分发掘;地面调查,钻探,局部发掘。60年代后,金中都、辽南京(今北京附近)。北宋东京城。元大都,1964年~1974年,钻探、试掘,已可复原。中小型城址集中于内蒙、新疆,以元代为多,如内蒙元丰州故城;元集宁路,大量元青花瓷窖藏,商品集散地,中原与草原之中转。元应昌路,内蒙克什克腾旗。黑城子,亦集乃路,内蒙额济纳旗。村落较少,辽宁绥中县城后村,金;辽宁新民县前当铺村,元;仅此二处,未全面发掘。长城,金界壕、明长城。长城学会,专门从事长城的调查研究。金界壕集中在东北与内蒙。

(3)、手工业遗址:矿冶:煤、铁、铜。河南鹤壁市北宋煤矿。冶铸:河北、安徽、福建。

瓷窑:20余省市。窑口:这件龙泉窑;江西景德镇、吉州窑,福建建窑、德化窑、泉州窑(出口);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磁州窑,内蒙赤峰瓦缸窑。青花瓷之起源。瓷器出口。官窑与民窑之关系。铸镜、铸钱。

(4)、佛教考古:世俗化、平民化,信徒增加。教义、哲学开始衰落。塔基发掘。地面遗存调查,山西繁峙金岩山寺。

(5)、中外关系: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沉船、其他国家相关。泉州港。遗迹、墓葬。景教东传。外文墓志、碑。

第二章、城址

第一节、概述

1.城市考古的特点:

(1)、中原、南方大部分城址沿用至今,历代改建、扩建、重建,很难看到原有面目,压在

现在城市之下。

(2)、地方志编纂流行,尤以明代为重,遍及所有府、县,风土人物,城市布局,城市图,

有助于复原。

复原法:充分利用文献资料,以现存建筑以及为已知点,利用可以肯定的古街道,可基本复原城市布局,钻探、试掘进行验证。

2.都城规划布局变化:

(1)、里坊制向街巷式转变。封闭→开放。巨大变革。转折点。自开封始延续至后代。元大都极典型。晚唐五代已有萌芽,地方城市如扬州、苏州,已由夜市,突破里坊制与宵禁,城外还出现自由市集,如汴州、洛阳,称“草市”。五代后周,定都汴梁,改州城为都城,开始临街设店。北宋正式取消里坊制与宵禁。按行业成街,酒楼、茶肆、邸店沿街兴建。自发形成的街市。里坊制消失。

(2)、重城式布局。宫城位置变化,位于城市中心,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布局。汴梁,三重城圈。突出宫城地位。

(3)、中轴线对称布局。以主干道为中轴线建筑对称分布于两侧。突出宫城地位,与皇权的加强相对应。

(4)、建筑风格。重视秀丽绚烂的园林山水,注重装饰装修,趋向精致精巧。由宏伟向秀丽转变。小巧。

(5)、辽上京、金上京、元上都。不合与主流。辽、金分南、北城。辽北宫城,南汉城。晋西北宫殿,其余平民与工商业。元上都,离宫,元初统治中心,不久即迁都大都,后为重要政治中心,不求对称,建筑分布随意,离宫色彩浓重。三座均为早期都城。3.地方城市:

(1)方形十字街式:“田”字形,汉唐以来较流行,平面方形或近方形,城内开直通城门的十字大街,城墙四面各一城门;主要见于中原和北方,最主要流派。山西大同;北京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