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
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
计,构成空间深度,并突 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 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 形效果。同时还使感性的 艺术设计问题得以概念化、 逻辑化与科学化。
•
平面构成突破 了几何图案的平面 空间特征,增强了 画面的运动感和空 间深度,在平面上 产生了一种空间起
4、80年代初由香港传入中国高等设计学教育。
伏的视觉效果。
• 三、平面构成的分类
(1)自然形态的构成 自然形态的构成就是 以自然本体形象为基础的 构成形式。这种构成方法
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 分割、组合、排列,重新 构成一个新图形。
(2)抽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的构成 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 为基础的构成,即以
点、线、面等构成元
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它也是一个造型概念,是
现代造型设计的专用语。
二、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
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
第一,强调客 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把自然界的复杂性 用最简单的点、线、 面进行分解、组合、
变化,反映出客观
实在所具有的运动
规律。
•
第二,它是一种高强
造型基体构成 三大构成(平、色、立)视觉训练是通向现 代设计的必经之路,是打开造型基础之门的一把 金钥匙。
平 面 构 成
第一章 平 面 构 成 概论
• 一、构成的概念
•
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 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包 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
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
素,进行各种形态的
多种组合。其构成方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ppt课件
ppt课件
6
二、点的性质和作用:
ppt课件
14
二、线的分类和特征:
在造型中,线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它 的重要性格主要表现在长度。而长度是按 点的移动量来决定的。
除了移动量而外,点的移动速度也支配 着线的性格。
例如:速度的大小,决定线的流畅程度,能表现出线 的力量强弱。加速、减速或速度的不规则变化,以及移动 方向的变化,都会有各自性格的产生。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 温暖感觉。
ppt课件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 洒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ppt课件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 的实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ppt课件
21
粗细变化的线(图例)
ppt课件
22
3、疏密变化的线
• 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 行平行排列,线距大 的部分看起来空灵; 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 现出厚实感。
• 这样的构成,可以体 现出平面的纵深感, 并能表现平面的明暗 调子,是较为常见的 透视空间表现技法。
ppt课件
23
4、不规则的线
• 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 种类非常的多,不同 的工具、不同的手法 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 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 线条。
三大构成之平面构成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相对对称指在一条中轴线或一个中心点的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形、色大致相同,并在“量感” 上趋于一致的装饰元素,这是一种等量而不等形的对称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②对称的构成形式。从组织结构上,可以将对称分为镜面对称、逆对称、旋转对称、平移对称、 扩大或缩小对称五种形式。 a.镜面对称。镜面对称是一种轴对称形式,包含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两种构成方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对称形式是以一条中轴线为对称轴,以中轴线为界,用一面镜子照过去,实物与镜子中的影 像完全相同,二者形成镜面对称形式。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b.逆对称。逆对称是点对称形式。是将单位纹样以一个点为圆心,旋转180°所形成的对称形式, 如下图所示。
c.旋转对称。旋转对称也是点对称形式。是将单位纹样以一个点为圆心,以向内集中或向外发射的 形式,旋转任意相同角度(除了180°),反复排列所形成的对称形式,如下图所示。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b.平方根矩形。平方根矩形的用途比较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矩形、矩形、矩形。矩形以它的 长边对折后,将会得到两个小的矩形,由于它保持了与原矩形相同的比例,因此,在一些对折使 用的书籍、报纸、笔记本中,经常会用到这个比例;矩形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矩形则包含了一 个正方形和两个倒边的黄金矩形。平方根矩形的作图方法如下。如下图所示,取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E点便为矩形长边上的端点, 连接ABEF即为矩形。再取矩形的对角线BF,以B为圆心,BF为半径画弧,与B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G,G点便为矩形长边上的端点,连接ABGH即为矩形。接着取矩形的对角线BH,以B为圆心,BH 为半径画弧,与BG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M点便为矩形长边上的端点,连接ABMI即为矩形。以 此类推可得矩形,矩形等。
三大构成1
三大构成什么是构成 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 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统 称,也称为三大构成。
它是对造型艺术、 视觉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形态、色彩、立 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程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 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 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为纯粹构成研究。
构成艺术已发展成为涉及院校重要的基 础课程。
三大构成的组成1 2 3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 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 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 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色彩构成 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 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 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 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
立体构成 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 学科。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 间形态的创造规律。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 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构成艺术艺术表现手法发展过程: 从传统的写实——抽象的表现《狄安娜行猎》《拾穗者》 米勒第一部分:《平面构成》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艺术表现发展过程: 立体主义——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 义——1919年包豪斯学院成立——美国构成主 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欧洲现代主义1.1立体主义:1.1.1立体主义含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PPT
作业
• 1.点构成 2.线构成 3.点线面结合 • 工具:白卡纸、中性笔、勾线笔、水粉黑色颜料、
水粉笔
平面构成的形式
• 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概念、要求和方法 • 群化构成的应用 符号、标识 • 重复与近似构成 重复概念、分类、近似概念、特点、分类 • 渐变与发射 渐变概念、特点、构成形式
一:群化的特点
发射是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射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变 动形成的。
发射的前提,是确定发射中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发射中心。
发射骨格与自然现象
许多植物的生长方式,如树木与花卉等等,常具有发射结 构。所谓发光体都具有发射骨骼。自然界的中心发射现象, 只要留心观察,是艰容易寻找的。
一、发射骨格种类
1.离心式--由发射 中心向四周发射。
色彩沉稳 棱角分明的群化形象给人细致 严谨的感受 变化丰富 弯曲柔和的群化形象给人亲切 友善的感受 形象特点可辨性强的群化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触动,留下深刻的影像
五:群化的构成形式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
由于群化形式的特殊性,在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 多以标志的形态出现,是企业CI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复构成
骨骼
• 骨骼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编 排方式。
骨骼的作用:1.等位基本形的位置 2.分割画面空间
• 骨骼的分类:1.规律性骨骼 2.非规律性骨骼 3.有作用的骨骼 4.无作用的骨骼
整齐的骨骼,会给人一种秩序感
特异的骨骼,在韵律中产生冲突,行成强烈对比
变规律性骨骼,同比例中少做变化,行成韵律
(二)、基本形的渐变
一切基本形的视觉元素,均可渐变。
1.方向渐变--基本形具有方向性时,可作基本形排 列的方向渐变。
2.位置渐变--在作用性骨格中,按秩序发生位移。超出 骨格外的部分可以被切除。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一骨骼的概念,性质,作用..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
..骨骼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
..骨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骨骼单位靠骨骼线界定。
..骨骼线的移动和变化产生新的骨骼。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二骨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
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放射骨格。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二骨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重复骨格..重复骨骼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态;且正方形骨骼单位所承纳的基本形状是最多的。
..重复骨骼是所有骨骼中最基本的一种。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重复骨格欣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渐变骨骼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划分单位面积的水平、垂直线所组成的网格。
..渐变骨骼一般可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博那基数列、调合数列来划分的。
..渐变骨骼的变化不能太大,相互变化的形与形之间,只允许一定量的变化,而且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变化过大,失去了形与形之间的联系而变成突变。
..渐变骨骼在平面构成中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欣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放射骨格..放射骨骼是由一个发射中心点向外发射或者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运行的骨格。
..放射骨格也可用渐变骨格的原理进行。
..放射骨骼由中心点有渐变变化的发射能给人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1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线,描绘形象。
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色彩构成是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它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构成表现能力。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是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诸方面。
它的形成要素,仍然是形式美诸法则,如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创造意境。
三大构成包括:The plane constitution 平面构成the color constitution 色彩构成three-dimensional constitutes 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的定义: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色彩构成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学科。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概述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实践体系.1.平面构成①概念:在二维平面空间内把视觉元素(点、线、面)用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②目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形象;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二、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1.平面构成的形象①形象的分类:有机形-具象形;无机形-抽象形;偶然形-不能复制形②形象的元素:形象、色彩、机理③形象的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视幻空间、矛盾空间、多视点空间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定义①点:定义-造型的基础,视觉形态最小的单位,几何学规定点只有位置形状-圆形、方形、角形②线:定义-点的轨迹,只有长度、方向形状-直线、曲线、折线③面:线的轨迹,有长宽、位置、形状④体:定义-面的转折、围合形状-几何体(方体、球体、锥体、不规则形体)点线面体的性质①点的性质:张力、凝聚视线、视觉中心②线的性质:直线-平稳向上延伸曲线-膨胀、柔软、运动折线-运动、焦躁、不安③面的性质:直线形-平静、力量、男性化曲线形-柔软、典雅、女性化④体的性质:几何体-秩序、规律、严谨自由体-随意、轻松点线面体的错觉①点的错觉:环境影响②线的错觉:环境影响③面的错觉:环境影响④体的错觉:明暗不同,大小不同;边线不同,重量不同;背景不同,体积不同;表现不同,质感不同.点线面体设计中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包装、装潢、CI设计等.三、点线面的构成1.秩序构成-秩序是规律性2.自由构成-主次疏密、呼应四、重复构成①定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反复排列特点:形象的连续性.(秩序美、机械美)②重复骨格纳入基本形的框架格式③重复基本形基本形象单位:具象-变形;抽象-几何形简约、单纯、不能繁琐1.基本形:骨格线分割1/2;1/3;1/42.基本形:点、线、面结合3.基本形:黑白面积不能平均4.基本形:排列可以转换方向5.基本形:排列产生新的形象五、群化构成1.定义:重复构成的特殊表现形区别于上下左右连续排列的形式,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群化图形:标志、商标、标识(符号图形设计)2.形式:①对称式:上下;左右;逆向②平移式: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斜线③旋转式④发射式⑤平衡式⑥扩大式(渐变)3.基本形设计要求①简练、醒目②紧凑、严密③完整、美观④平衡、稳定4.形成群化条件①两种元素相同②两种元素相似③两种元素方向一致④两种元素变成一个图形六、渐变构成①定义:类似基本形成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阶段性调和秩序.形式美法则:1.重复和群化;2.节奏和韵律.②形式:1.基本形渐变A、形象渐变;B、大小渐变;C、位置渐变;D、方向渐变;E、色彩渐变2.骨格渐变A、单元(单纯性)渐变B、多元(复合性)渐变①直线和直线交叉;②直线和曲线交叉;③曲线和曲线交叉视觉效果:产生透视感、层次感、幻觉感、立体感七、发射构成①定义基本型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如光源闪烁,向外或向内发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②发射构成要素:1.发射点:发射中心;2.发射线:发射方向.③形式:1.离心式;2.向心式;3.同心式;4.移心式;5.多心式对比构成1.定义:对比就是差别,变化丰富,差别大-强烈对比;差别小-调和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差别就是对比.对比构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形式:①形象对比-具象(概括、变形);抽象;②空间对比;③位置对比;④大小对比;⑤方向对比;⑥明暗对比;⑦疏密对比;⑧曲直对比.3.对比构成要素①统筹安排,主体要突出;②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构成形象;③形象有主次、有层次、有聚散,不能平均④整体避免琐碎特异构成自然界美的形式规律:秩序美(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打破秩序美.定义:打破规律的特殊形态,使基本形式的骨格突然变化,形成与同一形态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形象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形式:①基本型特异:形象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大小特异.②骨格特异/线群特异情感特征:视觉刺激、个性、丰富、趣味、引导视线、引起注意、传递信息八、形象变异构成定义:把具体形态经艺术加工使造型简洁,特征突出,形象典型,抽象变形后增加趣味性和审美性.形式:①抽象法;②变形法;③切割法(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④格位放大法;⑤空间割取与形象适叠法。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1)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三节 对比与协调
一 对比 对比关系体现形式 方与圆 长与短 前与后 新与旧 隐与现 干与湿 …………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三节 对比与协调
一 对比 对比特点 对比让人感觉—————— 在设计中非常多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三节 对比与协调
二 协调 概念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认为的,是一个动作。有意识的 合理配合。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三节 对比与协调
二 协调 调和特点 调和是——————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一 节奏 概念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是 时间术语,这个用语在构成设计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 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即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的排列,形成一种律 动形式。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念,历史,特点,分类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特点
一 特点 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 的规律性。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念,历史,特点,分类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特点
二 解释 以知觉为基础。(从简单到复杂) 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 程。(从复杂到简单)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念,历史,特点,分类 第四节 平面构成的分类
一 分类 自然形态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念,历史,特点,分类 第四节 平面构成的分类
一 分类 抽象形态 有规律组合 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整齐划一 无规律组合 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增强 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
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第一节 对称与平衡
二 适度 概念 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些特定标 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三大构成(课堂PPT)
•
发射的前提,是确定发射中心。虽然中心有时有几个或更多,或是
移出画面之外等等。中心,是方向变化的根据,方向变化应有一定的规
律,而中心的编排是规律的主要部分。
(二)、种类:
1 离心式发射 3 同心式发射
2 向心式发射
4 多心式
四、特异构成
• (一)、概念: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 复和渐变骨架基本形中一种特异变化,在规 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有意地出现 数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骨格单位,以突破规 律的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程度太慢,会变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
渐变的含义非常广泛,除形象之渐变外,还可有排列秩序之渐变。
渐变从形象上讲,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面的渐变;从排列上讲,
有位置、方向、骨骼单位等等渐变。形状的渐变可由某一形状开始,逐
渐地转变为另一形状,或由某一形象渐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形象。
(二)面的特性
1.可辨性 即可辨认性,面在具有可辨性后,就
称之为形或形象。依据其外轮廓的形态, 可以分为规范的抽象形、具有习惯性的具 象形以及偶然妙得的偶然形。
2.大与小 大小面形组织在一起时,会有空间感、
律动感、节奏感。大的面形在前为主要形 象,小的面形往后为次要形象。
3.虚与实 虚实的面与面的转折或延续,都会形成体和
(二)空间分类
• 1、自然的空间
• 自然空间是现实中的真实空间。在平面设计中即使其形象是抽象化的, 但因形与形、形与空间的关系是合乎现实逻辑的,故亦可以表现出自然 的空间。
• 2、暧昧的空间
• 所谓暧昧的空间,即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空间,属于非真实的空间。一般 暧昧的空间中总是有两个以上的视点。由于视点的变动,形象的空间关 系-一或凹或凸,就会交替发生变化。视此为凸,反之亦然。(马赛克)
1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
图1-16 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效果
图1-17 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平面构成具有明显的数学美和秩序美 平面构成的训练过程是一种偏于理 性的、逻辑的活动,利用的是抽象的造型 形态,因此它所创造的画面形式具有数学 的美、秩序的美(图1-18)。
图1-18 秩序美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分类
一、自然形态构成 自然形态是以自然物象本身为基础的构成形式,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 部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自然形与人为形通称为现实形 态,是具象的(图1-19、图1-20)。
图1-4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1-3 按照形式美法则分割、组合构成的新形态
图1-5 简洁概括地表现生活中丰富多样的形象
图1-6 抽象形态元素的构成训练
图1-7 点、线、面有节奏、有规律的构成
图1-8 点、线、面有秩序的构成
图1-9 李西斯基的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图1-10 1923年包豪斯展览招贴画
肌理的不同光感效果
图1-27 水色法制作的融合流淌效果
图1-28 干笔法制作的皴擦效果
图1-29 滴色法制作的绚烂背景
图1-30 刮擦法制作的发射状肌理
图1-31 电脑模仿的压印肌理效果
图1-32 电脑模拟的木刻肌理
图1-33 墙面涂鸦肌理
图1-34 何菲毕业创作肌理效果的招贴
平面构成的工具与材料
(2) 平面构成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分解、组合,通过视觉 语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使人产生紧张、 平静、松弛、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不同的视觉和心 理反应(图1-13)。
图1-12 理性地有意识地创造图形
图1-13 平静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通过有规律和非规律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形。
平面构成也是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来源于1919年,前苏联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伊顿最早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康定斯基(点、线、面)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特点:特点: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解释:以知觉为基础。
(从简单到复杂)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从复杂到简单)平面构成的分类分类:自然形态:抽象形态有规律组合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近深感,整齐划一无规律组合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增强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
对称与平衡对称概念: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对齐最容易得到对齐,并且最简单.种类: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平衡概念: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撑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平衡与对称关系: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平衡特点:平衡在视觉上显得比对称更加的活泼.比例与适度比例概念: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者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比例种类:黄金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分割比例——最美的分割比1:1.618)适度概念: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PPT
——平面构成
构成概述
构成起源:1.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
构成概念:构成就是把造型的基本视觉要素按 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 态的过程。构成是一种造型观念,它是以基 础造型活动为内容,体现了创造性行为,它 包括平面、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的内 容,通常称为三大构成。
• 构成是理解结构为主导去认识万千事物
重复构成的形式
• 1、基本形重复构成
基本形:构成图案的最基本单位。
在设计中连续不断的使用同一元素,
一个圆点、一个方块或一条线段等, 成为重复基本形。可使设计产生绝对
都可以作为基本形。
和谐统一的效果。大的基本形重复,
还可以在基本形内加以适当变化。 产生整体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
注意:基本形的设计宜简忌繁。
基础上只做少量微妙的变化。可以进行位置、大 小、形状的变化,也可以做画面的重复组合。 重复骨骼的基本形近似:是指相同性质的复数存在的方式和对基
本形范围的固定。
作业:重复构成 1.用任意点、线、面组成基本形10组(草稿即可),选其中最满意的做为重复构成的基本形。 要求:重复骨骼基本形重复构成,基本形造型美观,骨骼宽度为2厘米,四个方格成一个图形。
一起而构成群化。
二:群化的方法 1:对称
2:平衡
3.平移 4.反映
5.旋转 6.扩大
7.错位 8.回旋
三:群化的要求
1.基本形的相同或近似 2.基本形具有方向的共同性 3.群化后的形象应比较容易形成一个习惯形 4.群化后的形象应完美 平稳
四:群化的感情特征
群化形式的本身就给人以力量 友好 亲善的感受,依据形象的形状再给人一 不同的心里感受。
本形的重复,产生形态肌理的效果。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1模板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
本章内容:•平面构成及相关概念•平面构成的用途及意义•平面构成与包豪斯1.1什么是平面构成课时:0.5课时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2 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案例课时:1课时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设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3平面构成与包豪斯课时:0.5课时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
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
三大构成PPT课件
•
4)自由的密集
13
7.肌理
•
1)印——拓
•
2)丰富的笔触
•
3)染——扎染 腊染
•
4)喷绘
•
5)刻刮
•
6)利用纹理
•
7) 电脑艺术效果——虑镜
14
8.打散
• 8.打散——分解后重新组合
方法
1)规则分割 2)不规分割 3)个性分割
15
五.构成中形式美的常用法则
• 1协调
• 2平衡
• 3对比
• 4对称
• C. 色相:黄色调、兰色调、红色调等
22
四.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 1.体现情感变化 • 2.体现冷暖变化 • 3.体现软硬变化 • 4.体现前后变化 • 5.体现大小变化 • 6.体现兴奋与沉稳 • 7.体现华丽与朴素 • 8.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 9 . 色彩的强与弱
• 10. 体现轻重
23
五。色彩的视觉,知觉性
3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 1.概念元素——点、线、面是构成中的
• 三大要素
•
1)。点——是线的集合,是线的端点,
是线的转折处,是面的微缩
•
2)。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是面的转
折处,是面与面相交处
•
3)。面——是线移动的轨迹,是点和线
的放大
4
2.构成中的关系元素—
• 1)框架
• 2)骨骼
• 3)空间(1)利用平行方向的改变(2)利用间隔疏密
•
(3)利用阴影 (4)利用重叠
•
(5)利用大小(6)利用形象的弯曲变化
•
(7)利用肌理变化(8)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
1、三大构成基本原理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 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构成”是一种 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 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三大构成包括: The plane constitution 平面构成 the color constitution 色彩构成 three-dimensional constitutes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 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 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 色彩构成是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它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构成 表现能力。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 式的造型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 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 体来说就 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 理规律。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 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 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 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 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 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 上 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 言的表达。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定义: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 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 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 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平面 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 之间的界线,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 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 的幻觉空间。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 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 学、美学,是艺术与科 学相结合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
本章内容:•平面构成及相关概念•平面构成的用途及意义•平面构成与包豪斯1.1什么是平面构成课时:0.5课时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2 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案例课时:1课时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设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1.3平面构成与包豪斯课时:0.5课时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
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
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2育口号。
开创并设计了整套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通过改革将新的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的艺术视觉感知度达到了理性的水平。
包豪斯学院也以崭新的教育方法和一流的教授群体为世人所敬佩。
如:康定斯基、伊顿、克利费宁格、蒙克、莫霍利等一流艺术家都在此校任教,他们也是其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者和实践者。
其中的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在包豪斯学院开设了基础课程,他的《设计与形态》和《色彩艺术》著作开拓了构成艺术的理论体系。
包豪斯学院最终确立了20世纪的艺术设计理念,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包豪斯学院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研究既有严格的理论体系,也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教学里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的精华,打破了旧有的艺术教学模式,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色彩的形式想象力进行理性分析和实验,使学生超越旧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培养了崭新的、敏锐的视觉认知能力。
由于战争,“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说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现代艺术设计诞生的摇篮。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就是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中逐渐成熟的。
虽然它们当时还没有形成较规范的体系,但是它们对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设计实践的开展功不可没。
20世纪中叶,日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引进三大构成教育体系,日本的艺术设计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把它变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充实整理。
三大构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经由香港开始被引入,逐渐成为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共用的艺术基础教学课程。
3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平面构成最基本的的三个要素点线面的相关概念。
本章内容:•点的相关概念及运用•线的相关概念及运用•面的相关概念及运用平面构成最基本的三大元素:点、线、面。
这三大元素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现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它们不同运用与组合,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空间视觉形象,决定着平面构成设计的美感。
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点、线和面的性质与表现力,是创作设计新美形态的根本。
2.1点在几何学中的概念是不占面积的,由于视觉表达的需要,在造型艺术领域是与之相悖的,点的形状可以是正圆,也可以呈现为其它形状。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从造型设计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
印刷网版就是以不同大小和疏密的网点所组成的图像。
45像素图点彩画2.1.1点的形态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而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是以形象存在的。
也就是说:无论点有多小,它都会有自己的形象。
(例如:◆ ◥ ● ▲ ♠ ◈ ……)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某个形象被人们视为“点”,是依赖于它与周围环境的比例或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
62.1.2点的作用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
能够产生聚集视线的作用(单点位置很重要)在近距离空间放置两点或数点,由于互相之间的张力,观察者会产生一种线和形的感觉当大小不同时,大的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很多点的接近,产生面的感觉类似形的大小容易产生深度感72.1.3点的性格• 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 • 点有一种生动感,使人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 点还能造成一种节奏感,类似音乐中的节拍,锣鼓中的鼓点 • 大点:简洁、单纯、缺少层次 • 小点:丰富、琐碎、零落 • 方点:次序感、滞留感 •圆点:运动感、柔顺、完美2.2线点的运动轨迹通常被定意为线。
同样在视觉表达方面,线也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形。
他具有分割、处理面与面之间关系的功能。
在几何学定义中,线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讲,线既具有长度,也可以有宽度和厚度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
2.2.1线的形态直线:垂直线水平线 斜线曲线:几何曲线 自由曲线2.2.2线的作用1.线的疏密产生空间感2.线的紧密排列产生面感3.曲折线和曲线具有凹凸感4.断开的线产生点的感觉5.线的重叠产生网纹892.2.3线的性格• 直线:平静、力量,具有男性的情感特征 水平线:平稳、快速、静寂垂直线:下落、上升、端庄、肃穆 折线:动荡、焦躁不安 斜线:飞跃、下滑粗线:强劲、笨拙、迟钝、有力 细线:秀气、敏锐、柔弱、锐利• 曲线:弹性、韵律,具有女性的情感特征几何曲线:规范、典雅、柔软、单板 自由曲线:自由、轻快、随意、软弱 封闭的线:工整、冷淡弧线:大的弧线有力有弹性;小的弧线柔弱杂乱2.2.4线的构成方式• 1、面化的线: 将线条进行密集、等距离的排列,使线条明显地趋向于面的视觉效果。
• 再将这些由不同的线形成的面,经过适当的组合,考虑个部分的大小、疏密、节奏等因素,形成优美的画面。
10• 2、粗细变化的线: 将粗细不同的线进行基本等距的排列,这时,较粗的线条明显给人以靠近、实在的感觉;而细线则表现出远而虚的形态。
• 所以,粗细线的排列变化也能塑造一种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 3、疏密变化的线: 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行平行排列,线距大的部分看起来空灵;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现出厚实感。
• 这样的构成,可以体现出平面的纵深感,并能表现平面的明暗调子,是较为常见的透视空间表现技法。
• 4、不规则的线: 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线条。
• 表现物体质感、空间感和体感的素描作品就是用各种线条反复琢磨、描绘出的。
2.3面面是线连续移动轨迹。
⑴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⑵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⑶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⑷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
•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
•点扩大成面,密集也成面;线转移成面,加宽也成面。
点,线,面之间无绝对的界限,它们的界限是相对的。
2.3.1面的形态11规则面:圆形,正方形最典型(简洁,明了,安定和次序)不规则面:外形较复杂,无规律可循(轻松,生动)2.3.2面的性格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扁圆形面:圆满并富于变化,于整齐中体现自由方形面:具有严谨规范感,易于呆板角形面:具有刺激感、鲜明、醒目自由形面:可以通过各个曲面的变化,在心理上可以产生典雅、柔软和更具人情味,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其多变性也可表现一种散漫、无序、复杂的情感内涵.2.3.2面的构成方式•1、几何形的面:将一些几何形状的面作自由组合,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寻找一些自然界的物体,如:动物、人、植物等形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立体的形象、繁复的形象作单纯平面的剪影形式的概括。
大胆地屏弃了形象的刻画,用高度概括简化的手法,表达了形象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1213•• 3、人造形的面:将人们创造出来的各种物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 使复杂的形象变得黑白分明、整齐统一,节省了观者无目的性的视觉移动,达到了把准确的意念和信息迅速传达给观者的效果。
•• 4、偶然形的面:用自由喷洒、点滴、火烧等方法来制作一些预料不到的、偶然间形成的面。
• 偶然形的面充满自然的魅力,具有浪漫、抒情、丰富、强烈、奔放的特性。
•作业:点线面的综合构成要求:1、纸张尺寸20X20cm.2、元素齐全3、构图美观。
4、画面边框可做处理。
14第三章-基本型的创造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学会创造新的基本型。
本章内容:•基本型的概念和分类•基本型的产生•基本型的排列组合方式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形成的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
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
基本形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3.1基本型的分类1.几何形:它是抽象的,单纯的,一般是运用工具描绘2.有机形:指有机的形态。
如有动物,生物细胞等3.偶然形:指我们意识不到,偶然形成的形态。
如白云,碎玻璃等4.人为形: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人为创造的形态。
如建筑,汽车,器物等5.自然形:指大自然中固有的可间形态。
如树木,山石156 自然单形的创造3.1基本型的产生1、加法:形+形= 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例:正方形+三角形几何形+有机形例:正方形+鸡蛋形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不规则形例:杯子------长方形+圆环锁头------正方形+圆环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台灯------三角形+球形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几何形-有机形几何形-不规则形3、加减法综合1173.2基本型的组合1 分离:形与形不接触,存在一定的空间2 相切:一个形的边缘与另一个形的边缘正好接触• 3 重叠:一个形覆盖在另一个形上,产生前后,上下的空间关系184.透叠:形与形透明相交5.联合: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