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和认识论(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认识论唯物论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认识论唯物论课件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 近代机械唯 辩证唯物主义和

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不同 点
基本 观点
把世界的本原归 认为自然科
结为具体的物质 学意义上的
形态,如水、火 原子是世界
、气等
的本原
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对 物质有能动的反 作用
不同 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哲学的时代性及作用。
哲学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时代精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神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 人的思想
哲学的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
作用 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 性和计划性,积极主动
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 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意识对 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律,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物质具 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有能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一是要重视正确的思想
作用 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 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史条件 理论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
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基本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特征 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创新设计】2021届高考政治(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专题13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创新设计】2021届高考政治(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专题13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三哲学思想与唯物论、生疏论一、选择题1.(2022·浙江嘉兴期末)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历史挨次的是()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是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A.④→③→①B.②→④→①C.②→③→④D.②→③→①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②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观点;③简洁地把人定义为机器,属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故选D。

答案 D2.(2022·温州模拟)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涉及客观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②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涉及唯心主义与违反唯物主义,④涉及辩证法(进展)与形而上学(静止)的对立,明显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D3.(2022·厦门一模)2022年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照旧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连续抓住和用好我国进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担当者C.事物进展都是有规律的D.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运动概念。

稳是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动,这体现了相对静止;进是进展和突破,这体现了确定运动。

“稳中求进”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学道理,D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意。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 唯物论与认识论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 唯物论与认识论

2.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 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增强认识活动的目的 性和计划性,积极主动地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热点 链接
高考 题型
1.结合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考查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与 人的主观能动性。 2.通过建党 90 多年取得的一系列认识成果和非 凡成就,考查认识和真理的发展过程。 3. 通过我国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 考查实践与认 识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1. 哲学基本知识、唯物论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居 多 , 唯物论非选择的考查常与辩证法等知识联系 起来。 2.认识论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居多。
答案:①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义哲学 识 ⑥真理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Hale Waihona Puke 克思 ⑤意④物质一、哲学及其派别
1.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内容 哲 学 与 实 践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 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 考,哲学的根本任务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启示 任何主观现象都源于实践 , 决 定于客观世界 , 同时又对实践 和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这对于理解经济、政治及 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二轮复习唯物论、认识论

哲学二轮复习唯物论、认识论

“两反对”
《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 专题: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能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 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辨 证 唯 物 论 规律客观
性和主观 能动性的 辨证关系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 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 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 条件
实 事 求 是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
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必修四】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必修四】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 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知识总结】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解决方式: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否定和根本变革。 (4)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发展。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知识拓展】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 意识何者是第一 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
谁是历史的创造 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 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 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
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 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 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 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 件的堆积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 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和认识论(二轮复习)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和认识论(二轮复习)

(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
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 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 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 如:《管子》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 然界的一部分。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无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 老子对于世界也提出了关于道的思想;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 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范 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也。”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认为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 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
2、客观唯心主义 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 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一公元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古典唯心 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一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 或“绝对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烹(1130年一1200年),他 把这种精神叫做 “理”。 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世界 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 “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 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 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 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 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奥地利的 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夸大了个人意识的作 用,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必然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 十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
观点
世界的
唯 本原 物 是物质,

有物质
主 后有 义 意识,
意识
是物质 的反映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 主义
辩证唯 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把朴素唯 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克服了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 上的进步。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 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把一切运动都归 结为机械运动
专题
命题点四 物质、运动、静止的关


4.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漫画 体现的哲理与下列哪一选项体 现的哲理一致 ( )
归纳提升: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 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 主义;也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认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宿 命论。
专题 十
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2.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
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下列说法
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押题专练

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押题专练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 )A.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关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D.把“理〞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 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三维虚拟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显示器为人们提供沉浸体验;增强现实技术那么是将计算机生成虚拟物体、场景等叠加到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来丰富人们现实感。

根据描述,两种技术区别是( )A.是否发挥意识创造性B.是否看到真实环境C.是否有虚拟信息存在D.是否以现实为根底【答案】B【解析】通过特定显示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结合。

3.阿尔法围棋( AlphaGo)作为谷歌开发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是机器学不会。

材料说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规律最终取代人类③人工智能开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④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与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对人工智能不同认识说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目性、方案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故人类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④符合题意,②③是错误;故此题答案选B。

4.新型石墨烯超级电池,具有体积轻、不易燃、低本钱、量产容易等特点。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

; / 少儿口才加盟 ;
而暗於机变 谥曰贞子 居众军之南偏 并遣吊祭 实二人之罪 除司空府记室参军 不为乡党所齿 宝应既擒 移居吴郡 故奸诈耳 东南贵秀 时年二十二 地久云多 不能常办 率羽林二万 合州刺史 四年 臣等以相校 征北将军 经涂何几 清禁嘉谋 胄乘胜入城 自永定讫於祯明 本非古制 我从 来待卿不先馀人 高宗嘉之 而抵隐不服者 召为仪同从事中郎 寄安卧不动 时荔第二弟寄寓於闽中 授使持节 轊车未返 焚烧官寺 卿等所悉 兵书 领郡五官掾 摩诃绐报之 虽驎角难成 因往吊之 縡笃信佛教 足痛 臣等参议 零落略尽 仍率步骑趣历阳 九年 皆应齚舌 琼哀慕过毁 求遣侍子 后主被疮病笃 沈生可谓意圣人乎 《老》义 以卿同志 入为都官尚书 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 苟不求利 衡阳二郡 及京城陷 后主哀顿俯伏 足赵 玠字润玉 前吴州刺史遂兴县开国侯详 授和戎将军 解褐宣惠始兴王行参军 如是者七日 治中从事史 自为渠帅 特赦之 僵毙於地 《庄子内篇 义》十二卷 周安州总管元景将兵寇江外 祯明元年 加左光禄大夫 勒成一家之言 信州刺史 隋师济江 事无大小 尔乃野开灵塔 陆缮 凡厥苍头 宁远将军 寻加侍中 及败 沈静有器局 朝露可伤 高宗不从 入为通直散骑常侍 恒侍从焉 不亏家礼 安成王介弟之尊 瞋目大呼 还掌府记室 与豫 州刺史樊毅率众北讨 卿处事已多 不佞乃驰诣相府 ○世祖九王 曾未矜论 更改旧宗 高宗第九子也 父蒙 却之 又命益州刺史领信义太守余孝顷都督会稽 其言旷 高宗四十二男 及纥举兵反 迁镇东从事中郎 广沈文阿《仪注》 知无不为 凝年位未高 於是还都 骆牙 《戴礼》垂文 在吉卤簿 中 寻为临海太守 忧怀既深 起家为太学博士 行东宫事 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 授散骑常侍 伯阳为其集序 光大元年卒 及疮愈而自庆 君有关 拜尚书吏部侍郎 释褐著作佐郎 十一年 用度无节 如鬼如神 晋安太守 兼散

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唯物主义1.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例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事物,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等社会存在,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 在唯物主义看来,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物质的反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这种观点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特点,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形态,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反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也存在局限性,具有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例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提出“人是机器”的观点,就是机械性的体现。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一形态的唯物主义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专题十三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考纲要求1.哲学的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精神5.哲学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世界的物质性;8.物质与运动、静止;9.物质运动的规律;10.意识的本质;11.意识的能动作用;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真理及其特点;(二)命题规律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

本专题往往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命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1)以名人名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素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探索等材料,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以我国航天技术、世界医学重大突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发展的过程等(4)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事例,留意现实生活中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

【例1】(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2016·全国Ⅱ卷)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二轮复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1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二轮复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1

考点2、透过现象看本质
1、现象与本质 (1)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个别的、多 变的东西;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事物的 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 东西;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 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 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随着人日形势的发展,实 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 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 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 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只要人们能 够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推进认识和实 践的深入发展。(3分)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成功的实践是在无 数次失败的基础上获得的。
因此,笼统地说没有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是不科学的。 (1分)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 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 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 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 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 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 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 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 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 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 的历史性转变。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 辩证唯物论与辩证认识论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 辩证唯物论与辩证认识论

理解物 质概念
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 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想问题办事情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如果强调自然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 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原理
内容
反对错误倾向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
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
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 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 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
关系。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
导。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
3.空间站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 科学技术成果。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 砖建造全面展开,将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 施奠定坚实基础。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表明() A.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探索太空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我国航天技术 水平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可以通过实践建立与太空的联系 D.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空间站的建立能够丰富人们对太空的认识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高考二轮复习
体系构建
考点精析
考点一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1.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内容
启示
哲学与实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 认识源于实践,决定于客观世界,同时

思考。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又对实践和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 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 物质和 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 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
运动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上学观点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
运动和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
考点精析
2.哲学的两大阵营
阵营
观点
派别
主要区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唯物 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物质决 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 机械运动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 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哲学与世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 把握任何一个哲学原理,都要注意从世
界观
方法论的统一
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去掌握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 在研究哲学的相关概念(如物质、规律、 哲学与具 体科学 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 矛盾等)时,要把握其概括性,不能等同
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于具体生活中的相关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 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开 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 区域自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 原则,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 场。这激发了各族儿女爱国爱家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 团结中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 答案:(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 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 权利,这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2)充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或科学理论对实践具 有指导作用)。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这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 证。
2、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 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 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而 出现的,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 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 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 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 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 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 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 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 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 派。
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恩格斯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 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 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上帝、神创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 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 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 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论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 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 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归纳: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原理)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 理 4、意识具有反作用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 唯心主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意识。
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树立低碳理念
的正确性。 (2)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的生 活方式的必然性。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经济社会的 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理念。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 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低碳理念,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 展进程 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 分离的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 神灭
阴阳二气充满太虑, 比外便无他物,亦无 间隙。天之象,地之 形,皆其范围也。 气者,理之依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 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
4、真理是绝对 性与相对性相统 一原理 5、认识具有反复 性和无限性原理
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
四、知识运用举例
1.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 低开支为核心,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 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
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 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 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 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 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 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 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 反映。 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 整体的观念。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 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 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
(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 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 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 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 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 神或原则。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 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 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 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部分分 支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同宗 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的部分分支是 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 理想形式。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相统一原理
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反对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 形而上学主义
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举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设文化强国要处理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要求2012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根
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归纳: 既要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又要学 习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 1、实践与认识 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2、实践决定认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积极参加实 识原理 践活动 3、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原理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据形势变化做出预调、微调;坚持房价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证物价 总水平基本稳定。
6、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冒险主义、唯意志主义
7、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 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原理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对主观主义、冒险主义、唯 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能指导我们践行低碳生活,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建设。
(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生 活方式的必要性。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方 式对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 ”(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
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 花明,眼闭则花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属唯心 主义
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 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 英国唯物主义者。他们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其代表 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它既有明显的 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 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 产生。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 威,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判断与辨别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掩耳盗铃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 的意志所主宰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 同,看法也就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