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学总论(一)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一)影像诊断学总论1.数字化X线成像: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2.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13.CT血管造影: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人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放射诊断学题集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B、天然对比C、造影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钥B、泛影葡胺C、欧乃派克
3、
A、
B、
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物质密度高,
物质密度低,
)。
X线量多,显白影X线量少,显黑影X线量少,显黑影X线量多,显白影( )
观察肺W HU , L HU
2、 正常正位胸片上显示的叶间胸膜是 ,侧位显示 及
3、 肺门主要结构为 ,左肺门比右肺门1-2cm。
4、 右肺门主要结构包括 , , , 左肺门主要结构包括 ,。
5、 肺纹理的特点:, , ,
6、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 ,不要当成病变。
7、正常纵隔胸骨柄层面(五个血管层)包括 、、
C、肌肉组织
吸收
吸收
吸收
吸收
C、物质密度高,
物质密度低,
CT值为负值可能为
D、
4、
A、
5、
A、
脂肪B、气体
数字X线成像特点是
数字化图像,清晰度、
( )
分辨率高,对比好。
D、血液
B、曝光宽容度大:
C、
X线剂量低:D、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
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A、以正常组织标准B、以病变组织标准C、以水为标准D、以平扫为标准
A、支气管异物B、支气管肿瘤C、支气管哮喘D、支气管炎
3、关于肺叶间裂的描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水平裂在正侧位上均能显示B、水平裂在正位上可能显示C、水平裂在
侧位上可能显示D、斜裂在侧位上可能显示
4、关于肺渗出性病变的描述错误是()。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3、造影检查
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 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 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 物质称为造影剂(contrast media)
内容继续...
造影剂
1.高密度造影剂 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 (1)钡剂:医用硫酸钡粉末。 (2)碘剂:分有片剂、水剂、油剂。 水剂分为有机碘制剂、无机碘制剂两类。 ①无机碘制剂:碘化钠
内容继续...
3、X线成像设备
为适应影像诊断学专业的发展,近30多 年来,除通用型X线机以外,又开发了 适用于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系统、乳 腺、介入放射、儿科、手术室等专用的 X线机。
部分内容结束
C
型 臂 数 字 减 影
光 机
X
牙科X线机
成乳 像腺 机线
X
二、X 线 图 像 特 点
表1. 比 重 及 吸 收 比 例
概述内容...
第一章 总论
近百年来,我国的放射--影像学走 过了曲折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改革开放 20余年来进展迅速,由原来的X线学 (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 像诊断学。
内容继续...
第一篇 总论
近20年来,由于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简称USG)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X线电 算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 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简称MRI)、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
内容继续...
造影剂
②有机碘制剂: 分为经肾、经肾排泄两类。 根据造影剂制剂性质分为离子型和非离 子型两种。
内容继续...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1总论
①具有磁性的原子核 ②外界静磁场 ③适当频率的电磁波
(一)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 正电,而中子不带电,且原子核一直处 于自旋之中。
人体内具有磁性的原子核有:
氢(1H)、碳的同位素(13 C)、氟 (19 F)、磷(31 P)、钠(23 Na)、 14N氮、39K钾、17 O氧等。
5.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优 于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 接近DSA和CT的水平。
6、无骨伪影
7、无需对比剂可进行心脏和血管成 像,MRA 、MRCP、 MRU等
开放式 磁体磁共振 成像系统
短磁体140cm
联机设计MRA+DSA+
第二节 基础知识
一、磁共振的形成 磁共振现象是指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处在 外界静磁场中,并用一个适当频率的射 频电磁波来激励这些原子核,从而使原 子核产生共振,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的 过程。
综合型(0.3T—2.0T) 开放式(OPEN以低场为主) 专业型(神经、心脏、骨关节、乳腺等)
超高场机型(3.0T以上) 超高速型(扫描成像速度极快、亚秒级,具有
MR实时成像及多种功能)
现状与发展
1984年Schorher和Carr等首先在临床上应 用MR造影剂Gd-DTPA。
1986年Hasse等开始应用快速MRI技术。 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超快速成像技术 如EPI、螺旋MRI和MRI透视技术(MR fluoroscopy,也称MR实时成像real-time MRI、或动态MR扫描技术 dynamic MR) 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 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 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 例如:区分较高信号的心内膜、中等信 号的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 膜以及低信号的心包。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
56
单层与多层螺旋CT的不同
探测器阵列不同 数据采集通道不同 X射线束不同 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 图象重建的算法不同
.
57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快速
更多相期扫描;减少运动伪影
薄层 大范围
层厚融合:提高信噪比
薄层再重建:减少容积效应得 到更佳的2D/3D/内窥镜图像
多脏器联扫;2D/3D/内窥镜 应用范围更大
.
58
多层螺旋CT带来的诊断模式转变
显示方式的转变:单纯横断面影像→实时 显示的重组图像
信息的融合:PET / CT 工作流程改善:在不同类型产品和/或同一
类型、不同型号产品应用了统一的操作界 面,从而易化培训与操作
计算机辅助检测(CAD)
.
59
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不同灰度的小方块(像素), 按矩阵排列构成
有机碘: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 碘水与碘油
低密度(阴性)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 化碳等;
.
40
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
直接法;口服(食管及胃肠道钡餐) 灌注;钡灌肠、逆行肾盂造影及子宫输
卵管造影 穿刺注入:心血管造影及脊髓造影
间接引入
生理性,蓄积性,排泄性
.
41
造影剂反应:必须十分重视,注意防止!!
CT三维重建,CT仿真内窥镜等;
.
52
… …平板CT
螺旋CT的发展历程 2005年双源CT
2003年,64层CT机
2001年,16层CT机
2000年,8层CT机
1998年,四层CT机
1992年,双层CT机
1988年,螺旋CT机
1985年,滑环技术
影像诊断学总论
2, 自然对比: 利用人体组织和器官本身密度 差异来形成对比鲜明的影像者
骨骼: 密度最高------白色 软组织和体液: 密度次高-------灰白色 脂肪组织: 密度次低---------灰黑色 含气组织: 密度最低--------黑色
结合临床: 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
查及相关科室的资料
X线诊断结果有:
肯定性结果: 骨折、脱位
否定性结果: 排除法
可能性诊断
德国SIEMENS CF-1000mA数字成像多功能数字遥控X线机
PHILIPHS DR胸片机
多槽式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东芝Ultimax型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
SIEMENS MAMMOMAT NOVA3000乳腺钼靶X线机
直接引入法: 钡餐(胃肠造影)、逆行输尿 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ERCP等
间接引入法:
吸收性: 淋巴管造影
排泄性: 静脉肾盂造影(ivp),
口服、静脉胆道造影
X线诊断的原则
1,密度的概念: 白色=高密度 黑色=低密度
2,重叠图像(平面图像)
3,原则: 认识正常: 正常,正常变异
分析异常: 病理基础(基本病变)
3,可作出量化分析: 测出CT值大小
CT的检查技术
1,平扫: 颅脑(脑血管疾病、意外、脑 外伤、 先天性畸形)
脊柱(椎间盘疾病)
2,增强扫描: 如肝脏出现肿块作增强扫描,可 见大部分(正常组织)供血由门脉系统,少部 分由肝动脉(肿瘤部分)
病灶先于其他部分出现高密度则为肿瘤,
如海绵状血管瘤等。
X线的产生
灯丝通电----钨丝温度伸高----自由电 子群脱离灯丝----加入高电压 自由电子高 速直线运行----碰撞阳极靶面----进入能量 转换----放射能0.1%、热能99.9%
医学影像学问答题
医学影像学问答题第1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答案:X线之所以能够使人体组织结构成像,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①X线的基本性质,即X 线的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②人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2.简述传统X线检查的优势和限度。
答案:传统X线检查的优势是:①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②能够整体显示较大范围的组织结构;③X 线辐射剂量相对较低;④检查费用也较为低廉。
限度为:①摄片条件要求严格:②图像的密度分辨力较低,也就是密度差别小的两种组织不能形成灰度对比;③组织结构影像相互重叠,对病变显示有一定影响;④图像灰度无法调节;⑤X线胶片的利用和管理也有诸多不便。
3.简述数字化X线成像的优点。
答案:数字化X线成像的优点是:①摄片条件的宽容度大,可最大限度降低X线辐射剂量;②提高了图像质量,可使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同时达到清晰显示的效果:③具有测量、边缘锐化、减影等多种图像处理功能;④图像的数字化信息既可经转换打印成照片或在监视屏上视读,也可存储在光盘、硬盘中,还可通过PACS进行传输。
4.简述X线对比剂类型、应用和引入方法。
答案:X线对比剂类型及应用:①医用硫酸钡,仅用于食管和胃肠道造影检查;②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又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主要用于血管造影、血管内介入治疗、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窦道和瘘管及T型管造影等。
X线对比剂引入途径:①直接引入法:口服,如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灌注,如钡剂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穿刺,如血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造影等;②间接引入法:经静脉注入行排泄性尿路造影。
5.简述X线检查时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案: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①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眼罩、脖套和三角裤等,作为屏蔽物,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②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适当扩大检查室的空间,减少散射线的辐射:③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2013年医学系影像总论(一)
我院从1990年开始,开展介入放射学,发展 迅速,肿瘤及周围血管介入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介入手术达2000多台。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介入手术室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战场侦察兵
眼睛:通过检查发现病变 双手:介入治疗可以部分替代外
科大夫的双手。
1.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2)某些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如主 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子宫肌瘤等);
(3)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疾病或病人(如 中晚期肝癌等),经介入治疗后为二期手 术创造条件;
2.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4)临床应用证实,介入治疗优于或等同于 其它治疗方法,(如布加氏综合征、动脉 硬化闭塞症);
(5)某些急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 肺栓塞、支气管扩张咯血、化脓性胆管炎 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1.如何学习和运用影像诊断学
(3)熟悉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检查方 法所获取图像的正常所见和异常表现,这 是进行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
(4)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有利 于理解诊断报告,评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
1.如何学习和运用影像诊断学
申请影像学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 和检查方法,是临床医师获得正确诊断的 首要环节。
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的 组织结构;
2.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 异,穿透人体后,剩余的X线量有差别;
3. 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 显像过程,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 异的X线影像。
人体组织结构的自然 对比
人体组织结构自然存在的密度上的差异叫做自 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高密 度的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软骨、肌肉、 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 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 突内的气体。
医学影像诊断学
影断一总论:X线原理(特性【电离,荧光,感光】,x,γ波长)CT值(各组织常见值)CT后处理的应用各显像的应用(椎管选核磁,颅内血管畸形治疗,诊断分别选什么)二中枢神经系统: 核磁功能成像(扩散加权,灌注加权)外伤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脑肿瘤【病例分析】(星形细胞,脑膜瘤)做疾病诊断,描述(大小形态),CT密度MRI信号,鉴别诊断注意:各特点(颅咽管,脑转移瘤)炎症,代谢性疾病椎管内病灶【硬脑膜动静脉瘘】脑卒中,脑梗死(仔细看)三头颈部头:鼻烟(鼻咽癌(成人),鼻烟腺样体肿大(儿童),鼻烟纤维瘤(青少年))颈部:甲状腺(必考)淋巴结(必考)外伤:上颌骨,眼眶,眼球(框内侧壁为何容易骨折)腮腺(混合瘤)四呼吸系统正常解剖(必考)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必考】,肺血吸虫病,肺肿瘤(中间,周围),良性肿瘤【错构瘤】肺水肿,肺梗死【必考】,纵膈病变,膈肌病变,胸膜病变【必考】五循环系统核磁不涉及主要是X线先天性心脏病位置异常(房间隔,室间隔,法洛氏四联症,各缩写)常见后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疾病(缩窄性心包炎【主要征象】)六消化系统检查方法的选择【胆道梗阻】MRCP新型诊断技术肝癌(影像特点,大小,【小肝癌定义】)胰腺炎(急慢性),胰腺癌食道癌【贲门失迟缓证】胃溃疡【必考】与十二指肠溃疡(鉴别诊断)胃溃疡良恶性鉴别P169胆囊(急性)临床表现七泌尿系统正常解剖(大小)常见肾脏发育畸形前列腺前后内侧叶(检查方法)肾多发囊肿和多囊肾的鉴别【必考】注意知识点(229页)注意肾多发,肾脏本身疾病。
多囊肾,合并有肝脏病灶九骨脊系统9基本病变+1软组织基本病变骨质增生硬化,脊柱结核骨结核,骨细胞瘤,骨肿瘤290 291 29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必考】佝偻病(骨质软化)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肠穿孔,肠梗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病例分析,7,7,6分神经系统一个,呼吸系统一个,【必考】消化系统,泌尿,骨关节。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篇总论 概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1、放射诊断学:1895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3、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1955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7、介入放射学:1976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多种后 处理软件的开发,使得CT的应用领域在不 断地扩大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前,CT检查的应用范围几乎函概了全身各 个系统
特别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消化管除外)、泌尿系统骨、 关节系统病变的检出和诊断都具有突出的优 越性
X线图像的特点
3、图像放大、失真和伴影 X线投射束呈锥形 投射中心区只有放大,无失真和变形 投射边缘部位,有放大,又有失真和变形
X线图像的特点
4、数字化优势 普通X线图像是模拟灰度图像,图像上的影像灰
度和对比度与摄片参数、冲洗条件密切相关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通过
第一章 总论
X线的发现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被用于人体疾 病检查,由此而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1896年,X线即已应用于医学领域。伦琴夫 人成为第一个接受X线照射并得到手部X线 照片的人
影像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和核素γ-闪烁显像(γscintigraphy)
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X线图像的特点
1、灰度图像 X线图像由自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
属于灰度成像 这种灰度成像是通过密度及其变化来反映
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X线图像的特点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是指人体组织单位体积物质 的质量
X线图像上的密度指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程度 两者间关系: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X线的特性
物理效应
穿透性 荧光效应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透视检查的基础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感光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
电离
生物细胞受抑制、 效应
损伤、坏死
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形成X线影响的三个必备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后剩余X线量 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为不可见的, 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黑白对比、 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量差,目前已较少应用。
位于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分支的小动脉瘤
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方法:经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入 造影剂(股动脉或肱动脉) 优点:密度、对比分辨率高。
对比剂应用剂量少。
临床应用: • 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 断。 • 介入治疗。 • 肿瘤的经血管化疗栓塞。
右肺上、中、下叶动脉狭窄
256排螺旋CT 320排螺旋CT
……
CT发展简史
一、CT基本摄影
CT摄影
获取层面数字化信息—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获取CT灰阶图像
(一)体素和像素
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 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的 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与体素相对应,一幅CT图像是由 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伦琴夫人的手部X线片
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厚度的差别是影像对比的 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 CR) :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
放射学总论
油脂类碘剂:碘化油,用于支气管造影、子 宫输卵管造影等,也可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
有机碘 离子型对比剂:复方泛影葡胺,可引 水剂: 起不良反应,目前应用不多。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等,适用于 血管造影。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 ②低密度造影剂:又称阴性对比节,含空气、氧 气及二氧化碳等。由于CT检查的开展已很少采 用。
• 造影剂及其种类: • ①高密度造影剂:又称阳性对比剂,含钡剂、 碘制剂等。
钡剂(医用硫酸钡粉 末):主要用于食管及 胃肠道检查。
优点:对比良好,性质稳定,无不良反 应。 缺点:疑有胃肠道穿孔或肠梗阻的病人, 禁服钡剂。
碘剂:用于心脏、 大血管、泌尿道、 胆道、椎管等造 影。
无机碘剂:碘化钠。现已很少用。
第二节பைடு நூலகம்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 计算断层摄影(Computedomography),简称CT ,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应用到医学领域的 重大突破,它使传统的X线诊断技术进入了计算机 处理、电视图像显示的新时代。因此CT发明者 ounsfield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 1971年第一台CT制成,仅应用于颅脑检查,效果 良好。1974年制成全身CT,检查扩大到胸、腹、 脊柱及四肢。 • CT显示横断图像,避免重叠;密度分辨率高, 图像清晰;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无痛苦、 无危险。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
• 2.消化系统造影检查 • ①食管造影 • ②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 • ③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 • ④小肠双对比灌肠造影 • ⑤结肠双对比造影 • 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 ⑦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数字胃肠机(透视)
五、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谢谢!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X线图象特点
• 关于放大与伴影及失真:靶片距离,球管 焦点,投照距离,投照中心点,照射野的 选择。
• 关于普通X线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后者 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 黑白灰阶图象,其灰度与X线穿透路径组织的密度与
厚度直接相关:白影感光少---组织致密和/或厚度大, 黑影感光多---组织疏松和/或厚度薄。 • 人体组织密度可分为:骨骼、钙化---白影;软组织、 体液---灰白影;脂肪组织灰黑影;空气---黑影。 • 病灶密度的判断:与灶周正常组织比较
• 为X线穿透路径所有组织的重叠影像。Biblioteka 总结:密度和/或形态的异常改变
通常是影像诊断中最重要的异常表现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四节 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
一、准备工作
• 仔细审核影像检查申请单: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资料;检查目的与要求等;既往影像 学检查资料
• 认真审核影像学图像:影像一般资料信息,检查 技术与方法,图像质量及伪影。
reformation,MPV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MRP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CPR显示胰管扩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一。
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 X线在人体内的透过率从大到小,其正确排列为( )A。
气体. 液体及软组织。
脂肪。
骨B. 骨。
脂肪. 液体及软组织。
气体C. 脂肪. 气体. 液体及软组织。
骨D。
骨. 液体及软组织. 脂肪 . 气体E。
气体。
脂肪 . 液体及软组织。
骨2。
X 线成像因素是()A. 密度和厚度B。
T 1 弛豫时间C.T 2 弛豫时间D. 流空效应E。
部分容积效应3。
指出与X 线诊断和治疗无关的特性( )A. 穿透性B. 衍射作用C. 荧光效应D. 摄影效应E。
电离效应4。
装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不能进行下列哪种检查( )A。
MRI B.CT C.X 线平片D。
SPECT E.PE5. 下列哪项不是CT 扫描的适应证()A。
眼部外伤B。
眼眶内异物C。
眼的先天性疾病D。
近视眼E. 眼球及眶内肿物6. 下列造影不用碘剂的是( )A。
动脉造影B. 静脉造影C. 逆行肾盂造影D。
脊髓造影E. 胃肠道常用的双对比造影7. 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子核是()A。
1H 氢B。
19F 氟C. 钠(23Na) D. 磷(31P)E. 其它8.MRI 成像参数有()A.T 2 B。
T 1 C. 流速D. 质子密度E。
以上全对9. 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影像的是( )A.CTB. 荧光摄影C.MRID.DSAE.CR10。
PACS 中文意思是()A.X 线成像设备B. 数字荧光成像设备C. 存储和传输图像的设备D。
直接数字化X 线摄影设备E。
将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设备11。
目前运用于永久保存医学影像的存储元件应选()A。
磁盘B。
硬盘C. 磁带D。
光盘E。
记忆片12。
MR 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A. 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B。
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C。
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D. 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E. 增加了水的比重13. 关于MRI 检查安全性论述,错误的是(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X线成像
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主要内容,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 一种检查方法。
概念:它是利用X线透过人体后,使 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 (电视)或X线胶片上形成影像,从 而了解人体大体解剖与生理功能, 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9.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therapy)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医学影像学是使人体内部结构与器官形 成某种影像,据各自影像特点与性质了 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以达 到诊断的目的。由于成像原理及方法不 同,因此各有优势与不足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 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 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 为人工对比,或造影检查。
用作造影的物质称对比剂或造影剂。
检查方法:
(1)普通检查:透视、照相 (2)特殊检查:软线摄影(乳腺)、X
线减影技术、体层容积成像. (3)造影检查
影像诊断的作用:
1.疾病的诊断 2.疾病的治疗
3.疾病的预防
影像诊断的可用性:
1.用于各系统疾病的诊断 2.观察治疗效果 3.用于体检和普查
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1.某些早期病变难以显示(如大叶性肺 炎的充血期和骨髓炎的早期等) 2.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3.外因干扰,如片子质量、投照条件、
二、医学影像学 (Medical.Imageology)是在X线诊 断学基础上,将物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医 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现代 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影像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担 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任;在医疗、 教学、科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内外 的学术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6、边缘:良性病变边缘较规整,恶性则毛糙; 7、密度:如骨质疏松,软化表现为密度减低,肺实变为
密度增高 8、功能变化:溃疡的“激惹征”,胃癌时局部蠕动消失
等; 9、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如纵隔、肺门移位,粘膜纠
集等; 10、动态变化:如肺炎短期内消散,结核消散较慢;
投照条件
顺序阅片
全面观察部位分布源自数目多发转移瘤左下肺血管瘤
形态
形态
病灶大小
器官结构大小改变
(右上肺) 大叶性肺炎
(左侧)全肺不张
(右侧)广泛胸 膜增厚、粘连
边缘
右上肺鳞癌
总论
放射诊断学总论(一)
Case 1(?)
Case 2(?)
一、自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的100多年,医学影像 学(medical imaging)已达到了一个非常辉 煌的地步,如果说伦琴的X线发现是人类对客 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对CT的发现则是第 二次飞跃,他使我们能在活体状态下对人的 内部器官的研究成为可能并逐步走向对人体 微观结构的认知。现代影像学囊括和运用了 了所有现代的高精尖技术的内涵和精髓,使 医学影像学的方法丰富多彩、诊断水平不断 提高、临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涵盖的领 域越来越广;
腹部平片 (腹腔脏 器之间缺 乏自然对 比)
直接引入法:口服法
直接引入法:灌注法
直接引入法: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法:口服胆囊造影
间接引入法:静脉胆道造影
间接引入法:静脉肾盂造影
二、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由简到繁 合理使用 减少负担 以利诊断
三、 X线诊断原 则与步骤
诊断原则
全面观察 具体分析 结合临床 作出诊断
诊断步骤(一)
四观察:查对条件、顺序阅片、全面观察、发现病变
十分析:
1、部位:如肺结核好发于肺尖,骨结核在干骺端等; 2、分布:如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分布均匀; 3、数目:转移瘤、粟粒性肺结核等多发病灶; 4、形态:如肺癌的分叶、毛刺等; 5、大小:测量病灶大小,患处肿大、缩小等;
诊断步骤(二)
tomography,PET)
•5. r- 闪烁成像(r-scintigraphy)
•6. 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7.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
•8.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IR)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探讨: 1、X线是怎样产生的(工程技术课内容)? 2、影像是怎样形成的(工程技术课内容) ? 3、怎样对这些影像进行判断、分析 和诊断(本节课重点讨论的内容 )?
第一节 概述 一、X线图像的特点
X线图像的特点之一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 厚度组织结构后,各层结构相互叠加在一起的 影像。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eology)
1.X线诊断(X-ray diagnosis) 2.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 4.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G.MRI-人体解剖形态学特征
核素-侧重于功能状态与代谢为主。
由此可见一种成像技术不可能适用于所 有器官与疾病检查,也不可能或不能完 全替代另一种检查技术,应互相补充, 扬长避短,相互印证。
学习影像医学的目的
一、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 二、掌握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 价值与限度,便于正确选用,帮助 作出诊断; 三、了解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特 点; 四、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 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
X线图像的特点之二
X线图像是由黑影、白影和不同灰度的 灰影所组成。
(复习)物质密度与影像黑白的关系
物质厚度与影像黑白的关系
自然对比
人体组织结构自然存在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根据密度不同,人体组织结构大致分为: 高密度:骨骼、钙化灶 中等密度:软骨、软组织与液体等 低密度:脂肪组织、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