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
计算机网络应用 万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万兆以太网在前面讲到的千兆以太网通常用作将小区用户汇聚到网络的交换中心,或者将汇聚层设备连接到骨干层。
虽然以太网多链路聚合技术已完成标准化且多厂商互通指日可待,可以将多个千兆链路捆绑使用,但是考虑光纤资源以及波长资源,链路捆绑等因素,它一般只用在POP点内或者短距离应用环境。
为了解决由带宽及传输距离而导致以太网技术不适用于用在城域网骨干/汇聚层的问题,随后由IEEE 802.3委员会成立的IEEE 802.3ae工作组制定了IEEE 802.3ae 10Gbps(10000Mbps)以太网标准,从而解决了该问题。
万兆以太网能够应用到核心层之间,以及核心层与汇聚层之间的链路上,目前包括华为3Com、Cisco、Avaya、Enterasys、Foundry和Riverstone公司在内的多家厂商已经推出多款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成就了今天以太网技术的全新局面。
万兆以太网同样保留了IEEE 802.3的大部分格式,但它只支持全双工工作模式、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制定了新的光物理媒体相关子层(PMD)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万兆以太网包括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和IEEE 802.3ak万兆以太网标准两种技术标准。
1.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是基于光纤设计的,它定义了在光纤上传输10Gbps以太网的标准,传输距离从300米到40公里,它将物理层分为局域网物理层(LAN PHY)和广域网物理层(WAN PHY)两个层次,其体系结构如图5-10所示。
10GBASE-R10GBASE-W10GBASE-X图5-10 IEEE 802.ae定义的LAN和WAN物理层结构其中,局域网物理层是指与标准以太网的连接,其速率为10Gbps;广域网物理层是指与SDH/SONET的连接,其速率为9.58464Bbps。
每种PHY分别可以使用10Gbase-S(850nm 短波)、10Gbase-L(1310nm长波)、10Gbase-E(1550nm长波)3种规格,其最大传输距离分别为300m、10km、40km。
万兆以太网实现技术及对传输线缆的技术要求

到目前为此,以太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大阶段:以太网(Ethernet),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和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现在又将进入了下一代以太网——万兆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时代。
万兆以太网以更大的数据传输速率使用户以更快的速率访问内部的局域网或Internet它有望成为最简单、最快速以及最高性价比的骨干网络技术。
IEEE在1999年已经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小组负责10G以太网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有效的传输距离、传输介质以及数据传输速度等。
最终在2002年的6月13日,万兆以太网标准(802.3ae)正式成立,以下是该标准研究的相关日程表:万兆以太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首先,最直接的便是让以太网络价值模型延伸到10G网络水平,使其能够成为局域网络或城域网络的骨干。
其次,作为千兆以太网络的汇聚体,可以提供基于以太网络的所有服务,并且能够将LAN、MAN、WAN无缝结合,成为当前流行的SONET OC-192c 及SDH VC-4-64c技术的有力竞争对手。
和10Mbps、100Mbps及100Mbps以太网一样,10000M以太网仍然采用IEEE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帧格式和帧长度,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应用上都保持了高度的兼容性,但是万兆以太网仍有不同于其他以太网的地方:✧仅支持全双工链路(非CSMA/CD);✧仅支持光纤线路(802.3ae)新的线路编码(64b/66b)以下是万兆以太网各层的图示说明:在万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中,但前仅支持光纤传输,适合万兆以太网传输的光纤类型按照工作彼长以其传播可能的模式分为多模光纤(MMF:Multi ModeFiber)与单模光纤(SMF:Single ModeFiber)两种。
纤芯直径可以为62.5um、50um、9um不等,不同的光线类型及芯径大小具有不同的传输距离,下表是IEEE 802.3ae标准中支持万兆以太网传输的光纤类型及相应传输距离:科技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万兆以太网以后的网络发展趋势将是多样的。
万兆以太网技术的介绍

以太网的发展以太网(Ethernet)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的定义:以太网是当前广泛使用,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
以太网有标准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之分。
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
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兆以太网,它在保持帧格式、MAC(介质存取控制)机制和MTU(最大传送单元)质量的前提下,其速率比10Base -T的以太网增加了10倍。
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使得10Base-T以太网现有的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在快速以太网上使用。
快速以太网是基于扩充的IEEE802.3标准。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
1982年12月IEEE802.3标准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技术标准的起步,同时也标志着符合国际标准、具有高度互通性的以太网产品的面世。
IEEE802.3标准规定以太网是以10Mbps的速度运行,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简称为CSMA/MD)介质存取控制(简称为MAC)协议在共享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技术。
1990年,为了提高网络带宽,一种能同时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以太网设备出现了,这就是以太网交换机,它标志着以太网从共享时代进入了交换时代。
1993年,全双工以太网的出现,又改变了以太网半双工的工作模式,不仅使以太网的传输速度又翻了一翻,彻底解决了多个端口的信道竞争。
1995年3月,IEEE802.3u规范的通过,标志着以100Mbps的速度运行的快速以太网时代的来临。
以太网和POS线速转发指标计算说明

路由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接口线速转发性能,下面对这个指标予以说明:1、以太网接口线速转发指标IP短报文通常以40字节计算,而以太帧最短长度为64字节,即便是40字节甚至更短的IP报文,封装到以太帧后,也会填充至64字节。
所以对于以太帧,我们以64字节为短包标准计算。
根据Ethernet的CSMA/CD的工作原理,报文在发送之前,要先侦听一段时间(IPG Inter-Packet Gap空闲帧,8Byte,96bit-time),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线路空闲,则可以发送;以太网帧结构为8个字节的前导码,其中7个字节为AA(其二进制形式为01010101)用于与接收端同步,因为电平一高一低,很容易取得同步;第8个字节为AB(帧定界符),用于定界,标明从现在开始后面的内容真正的是以太网帧了。
以太网帧结构示意图如下:综上所述,一个最短以太帧其实际长度为:(12+7+1+64)×8=84×8=672bit/Packet那么单端口的吞吐量又是如何来的呢?以GE(1000Mbps,1000 Mega Bits Per Second)接口为例:单口吞吐量=1000M/〔(64+7+1+12)×8〕=1488095pps,即1.488Mpps10BASE-T接口线速转发14,880pps,(可参见RFC2544的计算值)100BASE-TX接口线速转发148,809pps1000BASE-T/S/LX接口线速转发1,488,095pps10GBAS-X/R接口线速转发14,880,952pps万兆以太网标准内容包括10GBASE-X、10GBASE-R和10GBASE-W三种类型。
10GBASE-X使用一种特紧凑包装,含有1个较简单的WDM器件、4个接收器和4个在1300nm波长附近以大约25nm为间隔工作的激光器,每一对发送器/接收器在3.125Gbps速度(数据流速度为2.5Gbps)下工作。
_3.11.3 ________10GB Ethernet

随着互联网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千 兆以太网技术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增长 影响到网络的各个部分, 包括骨干网、 城域网和接入 网,万兆以太网技术也被催生。 万兆以太网是用户以10Gb/s的访问速度进入企业内 部网,并能以更宽的主干通道访问Internet。10Gb/s的以 太网由IEEE802.3 HSSG(High Speed Study Group)小组专 门研究的标准IEEE802.3ae规定, 在历经1999年的组织 成型,2000年的草案成型及互操作性测试,终于在2002 年6月完成标准制定。
万兆以太网(10GE)
在宽带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中, 万兆或万兆捆 绑这样的宽带需求在城域网中的汇聚层及骨干层 有相当多的市场需求。 由于10G以太网又支持与 SONET/SDH基础架构的无缝连接能力, 这使得 10G 以太网方案将在新兴的宽带广域网市场取得 发展。可以设想, 10G以太网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将可在同一城市中任意两座大楼间实现互连,通 过光纤实现10G以太网连接, 用户将得到前所未 有的高速传输速率。
万兆以太网(10GE)
随着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界限越来越 模糊,网络的统一成了大势所趋。在不需要大 量网管的情况下,如何简单、经济地将各个网 络连接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10G以太网可 望解决这种问题。 10G以太网巨大的带宽使之可以成为园区骨 干网或企业数据中心的首选,更使城域网和广 域网的面貌焕然一新。长距离LAN物理层和兼 容SONET 的WAN物理层的定义,赋予以太网 在广域网中前所未有的强大形象。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
局域网物理层 LAN PHY。局域网物理层的数据 率是 10.000 Gb/s。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带宽计算一、计算公式说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 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
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万兆以太网方案

万兆以太网方案简介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和组织中。
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和带宽需求的提高,传统的千兆以太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网络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万兆以太网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万兆以太网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案。
什么是万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也称为10G以太网,是在以太网技术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
它提供了每秒10亿位(10Gbps)的传输速度,比传统的千兆以太网快了十倍。
万兆以太网可以通过通用的RJ-45接口进行连接,因此可以在现有的网络设施上进行升级,而无需更换现有的网络设备。
万兆以太网的优势更高的带宽千兆以太网提供的1Gbps带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网络的高带宽需求。
万兆以太网提供了10Gbps的传输速度,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带宽,可以满足现代应用对高带宽的需求,如高清视频传输、虚拟化环境等。
更低的延迟万兆以太网的传输速度更快,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
这对于需要实时数据传输的应用非常重要,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
低延迟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网络性能。
更大的扩展性万兆以太网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流。
这对于大型企业或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满足高负载网络环境下的需求。
万兆以太网的扩展性还能够支持未来的网络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网络规划。
实施万兆以太网的方案网络设备的升级要实施万兆以太网,首先需要升级现有的网络设备。
这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设备。
新的万兆以太网设备需要支持10Gbps的传输速度,并提供兼容的接口,如SFP+或10GBASE-T。
网络电缆的升级为了支持万兆以太网的传输速度,网络电缆也需要进行升级。
传统的千兆以太网使用的是Cat 5e或Cat 6电缆,而万兆以太网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电缆,如Cat 6a或Cat 7。
这些高级别电缆可以提供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网络拓扑的优化相较于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对网络拓扑的要求更高。
万兆以太网技术

802.3ae不支持自协商
6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应用
在校园网的应用
7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应用
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8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应用
10GE直接作为城域网骨干
9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应用
10GE与城域网骨干的连接
10
万兆以太网的特点
优点突出
简单易用
升级容易
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价格 弱QOS
802.3ak基于铜线的万兆以太网…
….
2
万兆以太网标准构成
3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物理层
LAN
PHY
速率10G
10GBASE-X 波分技术(WDM)
10GBASE-R 传统以太
WAN
PHY
使用SDH/SONET,速率9.58464G
10GBASE-W
4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规格
11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3Com公司网址: 华为3Com技术论坛网址:
万兆以太网技术
ISSUE 1.0
华为3Com培训中心
华为3Com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以太网发展历程
以太网技术 提出(1973年) 10Mbps DIX以太网标准 (1980年) 802.3(1983年) 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 (1995年) 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 (1998年)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 (2002年)
包含以下规格:
10GBase-S(850nm短波) 传输距离为300m
10GBase-L(1310nm长波) 传输距离为10km
10GE---超长距离的万兆以太网

10GE---超长距离的万兆以太⽹万兆以太⽹本词条由审核。
以太⽹标准是⼀个古⽼⽽⼜充满活⼒的标准。
⾃从1982年以太⽹协议被IEEE采纳成为标准以后,已经历了20年的风风⾬⾬。
在这20年中,作为标准战胜了、等技术,成为局域⽹事实标准。
以太⽹技术当前在局域⽹范围市场占有率超过90%。
中⽂名万兆以太⽹太⽹标准是⼀个古⽼⽽⼜充满活⼒的标准太⽹技术作为局域标准战胜了经历了20年的风风⾬⾬⽬录1. 12. 23. 31. 42. 53. 61. 7简介在这20年中,以太⽹由最初10Base5 10M粗缆总线发展为10Base2 10M细缆,其后是⼀个短暂的后退:1Base5的1兆以太⽹,随后发展成为⼤家熟悉的星形的10BaseT。
随着对要求的提⾼以及器件能⼒的增强出现了快速以太⽹:传输的100BaseTX、三类线传输的100BaseT4和的100BaseFX。
随着带宽的进⼀步提⾼,接⼝:包括短波长光传输1000Base-SX、长波长光传输1000Base-LX以及五类线传输1000BaseT。
2002年7⽉18⽇IEEE通过了802.3ae:10Gbit/s以太⽹⼜称万兆以太⽹。
万兆以太⽹并⾮将千兆以太⽹的速率简单地提⾼到10倍,这⾥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要解决。
[1]在中,是⼀个⾥程碑,确⽴了以太⽹技术在桌⾯的统治地位。
千兆以太⽹以及随后出现的万兆以太⽹标准是两个⽐较重要的标准,以太⽹技术通过这两个标准从桌⾯的技术延伸到校园⽹以及的汇聚和⾻⼲。
以太⽹从10Mb/s到10Gb/s的演进证明了以太⽹是:1)可扩展的(从10Mb/s到10Gb/s)。
2)灵活的(多种媒体、全/半双⼯、共享/交换)。
3)易于安装。
4)稳健性好。
[1]成⽴背景以太⽹主要在中占绝对优势。
但是在很长的⼀段时间中,⼈们普遍认为以太⽹不能⽤于,相关资料特别是以及⾻⼲层。
主要原因在于以太⽹⽤作城域⽹⾻⼲太低(10M以及100M快速以太⽹的时代),传输距离过短。
10GE技术介绍

2010年10月13日
10个GE技术探讨 个 技术探讨
万兆位ETHERNET 万兆位ETHERNET
万兆位以太网目前只采用全双工光纤的传 输模式技术,所以不适应应用于低速的、半 输模式技术,所以不适应应用于低速的、 双工的状态;目前它只适应光纤物理介质, 双工的状态;目前它只适应光纤物理介质, 对于同轴电缆和铜线电缆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对于同轴电缆和铜线电缆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它定义了两种类型的PHY,即局域网PHY和广 它定义了两种类型的PHY,即局域网PHY和广 PHY PHY 域网PHY。 域网PHY。 PHY
PHY (physical sublayer) 物理子层
2010年10月13日
前一页 后一页
10个GE技术探讨 个 技术探讨
10GE物理层的结构 10GE物理层的结构
“Ethernet” Upper Layers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10GE传输距离与波长 10GE传输距离与波长
2010年10月13日
前一页 后一页
10个GE技术探讨 个 技术探讨
10GE传输距离与波长 10GE传输距离与波长
10GBase-EW 10GBase-ER 10GBase-LW 10GBase-LR 10GBase-LX4 10GBase-SW 10GBase-SR
XGMII or XAUI XGMII or XAUI XGMII or XAUI
WWDM LAN PHY (8B/10B) WWDM PMD 1310 nm
Serial LAN PHY (64B/66B)
Serial WAN PHY (64B/66B + WIS)
万兆以太网的核心技术及应用

吕
接 l 雕务 相
机 幢 车栩( 售) 检 来自用 j )拄 测 站
口
验 雌
J 一
各种 检j
l
直 直 凰
技献 接
目{
自适 应智 能 型 H B和 D i 1M U U l k8口 0 H B n
( 网卡:我们选择 D ik 110 M C 适 应网卡。 5 ) l 010 P I自 n
可 靠 性 、安 全 性 、可 容 性 都 有 很 大 的影 响 ,从 机 务 段 的
实际情况以及传输距离 、 性能价格 比方面考虑 , 一是选择了 超5 类非屏蔽双绞线 ,其传输率为 10 p , 0 Mb s 传输距离为 10 0 m,可以满足检修车间的网络互联 ;二是选择传输率为
1M b s 0 p 的粗缆 ,作 为检 修车 间 到 其他 部 门 的连 接 线 。 () 线器 :对 网络 进行 集 中管 理 的重要 工具 ,其 实质 4集 是一 个 中继器 , 由于检 修 网络涉及 到多种 网线 , 考虑到 其速 度 的匹配 、 扩展性 以及 H B的级联 问题 , 可 U 我们 采用 T i #n k
n w feds e i l Ke wo d :0 gga i h m e . y r s 1 i b tEte t DW DM SONET, XAU1i tra e ne c f
l引言
维护 相对 简单 , 因此 成为 当今 应用 最为普 及 的局域 网组 网技
以太网自 17 年诞生到现在的大规模应用已经有 2 年 术 。以太 网的传输速 率也从 最初 的 2 9 Mb 93 8 .4 P s发展到
路 局 六 里 坪 电力机 务段 实 际运行 。随 着机务 段 检修 业 务 实 践 系 统将进 一 步得 到完 善 。
万兆以太网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工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很多工业仿真、三维制图、立体建模等信息化技术,但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园区网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提供更快更新的网络平台。
万兆以太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章作者阐述了万兆以太网络的技术要点,分析了万兆以太网络的特点,展望了万兆以太网技术在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城域网上的应用,并总结得出万兆以太网络是未来局域网的发展方向,并且它的出现催生、促进了相关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以太网性能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万兆以太网园区网随着大型装配制造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设计、生产、管理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新型工业在研发、试制、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三维建模、立体仿真、工程制造管理等信息化手段促进了装配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信息化技术的实现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提供更快更新的网络运行平台[1],因此就孕育出了以太网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千兆以太网已经普遍应用于校园网、企业网和公用数据网中,而更高速的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制定已经完成,并且其制造厂商已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设备,其符合当今网络使用的基本设计准则,必将被广泛应用。
一、万兆以太网(10ge)标准技术要点(一)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特点(二)接口方式万兆以太网作为新一代宽带技术,在接口类型及应用上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局域网phy(局域网接口)、城域网phy(城域网接口)及广域网phy(广域网接口)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解决方案。
万兆以太网在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不同的应用上提供了多样化的接口类型。
在局域网方面,针对数据中心或服务器群组的需要,可以提供多模光纤长达300m的支持距离,或针对大楼与大楼间园区网的需要提供单模光纤长达10km的支持距离。
在城域网方面,可以提供1550nm波长单模光纤长达40km的支持距离。
在广域网方面,更可以提供广域网,支持长达70~100km的连接。
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

万兆以太网标准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在IEEE 802.3ae中定义了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和支持光模块,如下图所示(左)。
在以太网标准中,光模块被正式定义为一种物理媒体依赖接口(PMD)。
右图显示了PMD、PHY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在交换路由器板卡上的逻辑设计。
万兆以太网MAC(右图)在服务接口(向PHY)以 10Gb/s的速率运行,在MAC PHY层之间适应速率,通过调试Inter-Packet Gaps (IPG)以适应LAN PHY和WAN PHY的略有不懂的数据速率。
速率适应机制在IEEE 802.3ae中叫做Open Loop Control。
Stack Diagram of 10GE PHYS & PMDs Typical Switch Card Layout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为:连续LAN PHY连续物理层由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译码/解码)配置和serializer/deserializer (SerDes)组成。
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配置是执行包描绘的块状编码配置。
SerDes为连续光模块或PMD,在传送器上将16- 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644 Mb/s)排序到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并将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去序列化到16-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644Mb/s)。
连续WAN PHY连续WAN PHY由WAN接口子层(WIS)、64b/66b多媒体数据信号编解码器配置(与上文描述一样)、和SerDes组成,SerDes也与上文描述一样,除了连续数据流的速度为9.95Gb/s(OC-192),每个16-bit并行数据路径为622Mb/s。
WIS为SONET framing和X7+ X6 + 1 scrambling专门设计。
与SONET OC-192速度结合,连续WAN PHY使万兆以太网能在现有SONET OC-192设施和10Gb/s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光学网络上无中断运行。
万兆以太网的标准是

万兆以太网的标准是
万兆以太网是指网络中传输速率达到10Gbps的以太网。
它是目前最先进的以太网标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环境。
万兆以太网的标准化工作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进行,其标准为IEEE 802.3ae。
万兆以太网的标准化工作始于2002年,当时IEEE发布了802.3ae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包括光纤传输介质、MAC(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帧格式等。
与此同时,IEEE还发布了相关的光纤以太网标准,用于支持万兆以太网的光纤传输。
在万兆以太网的标准化过程中,IEEE考虑了多种因素,如成本、功耗、传输距离、兼容性等。
最终确定的标准旨在提供高速、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万兆以太网的标准还包括了一系列的物理介质接口(PHY)规范,以支持不同的传输介质和连接方式。
这些规范涵盖了铜缆、光纤、无线等多种传输介质,使得万兆以太网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万兆以太网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IEEE发布了多个扩展标准,如IEEE 802.3an用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双绞线传输、IEEE 802.3bj 用于支持高速串行连接等。
这些扩展标准为万兆以太网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万兆以太网的标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不仅代表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也反映了对于高速、高效、可靠网络连接的不断追求。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万兆以太网的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
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 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ieee针对万兆以太网定义的协议标准是

ieee针对万兆以太网定义的协议标准是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ieee针对万兆以太网定义的协议标准是篇一:万兆以太网规范5.5.1万兆以太网规范5.5.1万兆以太网规范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xx年的ieee802.3ae,20xx年的ieee802.3ak,20xx年的ieee802.3an、ieee802.3aq和20xx年的ieee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
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multimode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选购与测试谈万兆以太网产品方案新编

选购与测试:谈万兆以太网产品方案随着IP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市场迫切需要一种具备简单、可靠和经济等特点的新技术来提供更高带宽,同时能应用到局域、城域和广域范围。
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技术就是万兆以太网(10GE )技术。
由于以太网具有合理的价格、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相对简单和容易的安装、管理和维护,以太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
以太网技术已被证明是主流的网络技术,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标准篇:光纤铜线双管齐下万兆以太网是以太网世界的最新技术,它不仅速度比千兆以太网提高了十倍,在应用范围上也得到了更多的扩展。
万兆以太网不仅适合所有传统局域网的应用场合,更能延伸到传统以太网技术受到限制的城域网和广域网范围。
万兆以太网能和DWDM传输网无缝兼容,将以太网通信延伸到没有距离限制的全球范围。
在万兆以太网标准化过程中,IE EE和10GEA(万兆以太网联盟)是两个最重要的组织。
IEEE 是负责制定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机构,已在2002年6月发布了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
10GEA则是由业界领先的设备厂商组成的行业技术联盟,致力于万兆以太网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以及推动万兆以太网在全球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IEEE 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万兆以太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兼容标准中定义的最小和最大以太网帧长度;仅支持全双工方式;使用点对点链路和结构化布线组建星形物理结构的局域网;支持链路汇聚协议;在MAC/PLS服务接口上实现10Gbps的速度;定义两种PHY(物理层规范),即局域网PHY和广域网PHY;定义将MAC/PLS的数据传送速率对应到广域网 PHY数据传送速率的适配机制;定义支持特定物理介质相关接口(PMD)的物理层规范,包括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以及相应传送距离;支持ISO/IEC 11801第二版中定义的光纤介质类型等等。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范万兆以太网的物理(PHY)层规范和所支持的光学部件部分在中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
以太网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5年的历史,由于它成本低、可靠性高、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因此大受人们欢迎。
今天,以太网几乎承担了Internet上所有的通信任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速度的提高,万兆(10G)以太网技术开始列入业界的议事日程。
拟议中的万兆以太网标准与早期的以太网标准之间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万兆以太网只用光纤,并且只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
这就是说,万兆以太网将不再使用冲撞检测协议。
万兆以太网不会使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变成明日黄花。
它依旧是以太网标准,现有的各种以太网标准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未来的新标准中。
万兆标准开发特别工作组正在努力使万兆以太网能够与其他网络技术实现互通。
此外,该工作组还在向新标准添加一些特别的技术,使以太网数据包能够在SONET中顺利通行。
万兆以太网标准计划在2002年中期开始采用。
由于在当前的网络通信中,分组交换数据量已经超过语音通信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业界希望新的万兆以太网标准能够将原来主要用于语音通信的网络和数据网络融合为一体。
本期“万兆以太网主题报道”全面介绍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制订情况、标准核心内容、市场应用等,为读者全面展示网络发展的核心方向和它的市场前景,包括以下几篇文章: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D10
标准制订流程D11
万兆以太网市场蓄势待发D12
10G技术的更高应用D12
10G遭遇障碍D13
以太网发展小史D13
在国际标准组织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下,以太网是第二层协议。
万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MAC)、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以及IEEE 802.3最小和最大帧尺寸。
正如1000Base-X和1000Base-T(千兆以太网)都属于以太网一样,从速度和连接距离上来说,万兆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自然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但是,因为它是一种只适用于全双工模式,并且只能使用光纤的技术,所以它不需要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
除此之外,万兆以太网与原来的以太网模型完全相同。
在以太网中,PHY表示以太网的物理层设备,它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一层。
PHY通过连接介质(光纤或铜线)与MAC层相连,而MAC 层对应的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
在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中,PHY(第一层)进一步划分为物理介质层(PMD)和物理编码子层(PCS)。
例如,光纤收发机属于PMD,PCS由编码器和一个并串转换器或复用功能组成。
802.3ae规范定义了两种PHY类型:局域网PHY和广域网PHY。
广域网PHY在局域网PHY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扩展特性集。
这些PHY惟一的区别在PCS上。
同时,PMD也有多种类型(请参见图1)。
芯片接口(XAUI)
在万兆以太网特别工作组的诸多创新中,有一个被称做XAUI(读作“Zowie”)的接口。
其中的“AUI”部分指的是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Ethernet 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
“X”代表罗马数字10,它意味着每秒万兆(10Gbps)。
XAUI被设计成一个接口扩展器,它扩展的接口就是XGMII(与介质无关的万兆接口)。
XGMII是一个74位信号宽度的接口(发送与接收用的数据路径各占32位),可用于把以太网MAC层与物理层(PHY)相连。
在大多数典型的以太网MAC和PHY相连的、芯片对芯片的应用中,XAUI可用来代替或者扩展XGMII。
XAUI是一种从1000Base-X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直接发展而来的低针数、自发时钟串行总线。
XAUI接口的速度为1000Base-X 的2.5倍。
通过调整4根串行线,这种4bit的XAUI接口可以支持万兆以太网10倍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吞吐量。
XAUI使用与1000Base-X同样的8B/10B传输编码,并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线等常用介质提供高质量的完整数据。
XAUI还包括其他一些优势:由于采用自发时钟,所以产生的电磁干扰(EMI)极小;具有强大的多位总线变形补偿能力;可实现更远距离的芯片对芯片的传输;具备较强的错误检测和故障隔离功能;功耗低,能够将XAUI
输入/输出集成到CMOS中等。
许多零部件厂商都已经宣布在自己的独立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甚至FPGA(可编程门阵列)中提供XAUI接口能力。
万兆以太网的XAUI技术与其他主要的工业标准是相同或相当的,如InfinaBand、万兆光纤通道以及通用的铜线和光纤主干互连等,这一点可以确保万兆互连技术能够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中,以低廉的的成本提供出色的产品。
XAUI的具体应用目标包括:从MAC到物理层芯片之间的互连,以及从MAC到光纤收发器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
XAUI是标准草案建议中万兆可插式光纤模块(XGP)的接口。
将XAUI解决方案与XGP 集成为一体后,万兆以太网的多个端口便可以实现MAC与光纤模块之间的互连。
这种连接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只需要通过印刷线路的铜导线便可实现MAC与光纤模块之间的连接。
相关物理介质层(PMD)
IEEE 802.3ae 特别工作组已经开发了一个标准草案,它所提供的物理层可以支持光纤传输介质。
其连接距离如右表所示。
为了达到特定的距离,特别工作组共选择了4个PMD。
其中,特别工作组选择了1310纳米串联PMD来实现2公里和10公里单模式光纤(SMF)的连接;选择1550纳米的串联方案来实现(或者超越)40公里的SMF目标。
对40公里PMD的支持说明,千兆以太网已经能够成功地应用在城域网和局域网的远距离通信中。
特别工作组还选用串行850纳米收发器,在多模光纤上使用850纳米的PMD实现65米的传输目标。
另外,特别工作组选择了两种宽波分复用(WWDM)的PMD,其中一种是1310纳米的单模光纤,用于10公里范围的应用;另一种1310纳米PMD用于在已安装的多模光纤上实现300米的传输目标。
物理层(PHY)
局域网物理层和广域网物理层将在共同的PMD上工作,因此,它们支持的距离也相同。
这些物理层的惟一区别在于物理编码子层(PCS)各有不同。
万兆局域网物理层的用途是以10倍的带宽来支持现有的千兆以太网应用,这也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LAN PHY将被用于纯光纤交换网络环境中,并且可以扩展到广域网的范围。
然而,为了能与现有的广域网兼容,万兆以太网WAN PHY将会支持现有的和未来将要安装的SONET/SDH(同步光纤网络/同步数字层)电路交换话音接入设备。
广域网物理层(WAN PHY)与局域网物理层(LAN PHY)的区别在于广域网接口子层(WIS)包含一个简化的SONET/SDH 帧编制器。
因为SONET OC-192/SDH STM-64的运行速率只有万兆以太网的百分之几,所以要想实施一个能够与局域网物理层以10Gbps和谐工作的MAC也较为简单;同样,也可以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实施能够与广域网物理层配合工作的MAC,其有效速率大约为9.29Gbps。
为了降低广域网物理层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工作组没有实现物理层与SONET/SDH波动、分层时钟,以及某些光纤规格兼容。
从根本上来说,广域网物理层是使用通用以太网PMD实现的高性价比连接。
它可以向SONET/SDH基础设施提供访问能力,使基于包的IP/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附加至SONET/SDH和时分复用(TDM)基础设施上。
在广域网传输主干网上,这一特性使得以太网可以将SONET/SDH作为其第一传输层。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以太网仍然是一种异步连接。
与任何以太网一样,万兆以太网的计时和同步工作在每个字符的数据位流中进行,但是接收端的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重新计时和同步。
相比之下,同步协议,包括SONET/SDH在内,要求所有设备共享同一系统时钟,其目的是避免在传送和接收设备之间出现时间错乱。
因为如果发生时间错乱,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错误会增多,特别对于那些需要及时传输数据的网络来说,时间错乱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广域网物理层将诸如交换机或路由器这样的数据设备连入
SONET/SDH或光纤网络中。
这样便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以上网络中的以太网进行扩展。
因此,两台路由器在工作时就好像它们是通过以太网链路直接连在一起的。
由于在它们之间不需要网桥或存储转发缓存设备,所以,不同服务中所有的IP流量管理系统都是在连接两台路由器的扩展万兆以太网链路中运行的。
为简化扩展万兆以太网链路的管理工作,广域网物理层可以提供多种SONET/SDH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员能够像查看SONET/SDH链路一样,查看以太广域网物理层的信息。
网络管理员还可以利用SONET/SDH管理功能,在整个网络中进行性能监测和错误隔离操作,操作对象包括万兆以太网广域网链路。
SONET/SDH管理信息是由广域网接口子层(WIS)提供的,WIS的工作范围介于局域网物理层的64B/66B PCS和串行PMD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