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琵琶行导学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优秀教案

琵琶行优秀教案

《琵琶行》导学案课前链接1.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2.作者生平入仕以前(772—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800—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

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臣,连续上书论事,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

《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2.初步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描述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领会由琵琶女的遭受引出的诗人对出身的感触。

3.理清全文脉络,剖析本诗的构造特点。

教课重难点1.品尝诗句“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须曾认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绘音乐的高明技术。

有关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暮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期间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穷,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念书期间特别勤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访大诗人顾况,深得赏识。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与元稹踊跃倡议“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重申解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许多揭穿现实黑暗,反应劳动人民难过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平常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期间。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周流浪,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频频上书针砭弊端。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应了劳动人民的难过生活,揭穿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因为冒犯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医生,次年因为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季。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识自己天涯堕落的不幸。

3.对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导言《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白居易。

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美女王昭君的遭遇和从贵族到平民的降格生活,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阶级固化。

本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以及与当时社会的相关性。

二、创作背景1. 唐朝政治和社会环境唐朝的变法时期终于结束,武后掌权,唐朝进入了一个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社会上的阶级固化和贫富分化也日益严重。

白居易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琵琶行》的。

2. 白居易的创作背景白居易生于唐代中期,家境优越,曾经担任过左补阙、侍御史等官职,但后来因为与权臣李輔国之间的矛盾而被贬谪。

贬谪期间,白居易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且就是在此期间完成了《琵琶行》。

三、文学价值1. 表现主题深刻《琵琶行》以王昭君的遭遇为主线,反映了唐代官场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愚昧,描写了平民百姓的艰辛生活。

通过深刻而真实地描写这些问题,诗歌表现出了深刻的主题。

2. 擅长抒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大量运用抒情手法,通过描写王昭君与其丈夫的离别、她在流亡中的艰难遭遇和寂寞的心理,凸显了个人情感的强烈和共情效果,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3. 作品受欢迎《琵琶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唐代文学评论家刘义在其《广论》中就赞誉这首诗歌为“凄婉哀怨,张狂有力”,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四、与当时社会的相关性1. 政治隐喻《琵琶行》通过对王昭君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唐代官场上的腐败和贪污。

王昭君的遭遇成为了腐败和封建礼教的象征,从而通过诗歌反映了唐代当时社会的问题。

2. 阶级反叛《琵琶行》通过对主人公的平民化描写,反映了唐朝社会阶级固化和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王昭君由贵族女子变为平民百姓,使得反对封建礼教和阶级固化的压力和声音渗透到了文学创作中。

五、结语《琵琶行》是唐朝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唐代当时社会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2.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3.重点字词的读音4.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安排课时】1课时预习案(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教材助读】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3、解题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引:李贺《李凭箜篌引》)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预习自测】(一)注音1、湓()浦口2、铮()铮然3、商贾()4、悯()然5、转徙()6、迁谪()7、荻()花8、幽咽()9、虾()蟆() 10、红绡() 11、钿()头 12、银篦()13、春江花朝() 14、呕()哑()嘲()哳()15. 霓裳() 16.转轴() 17.慢捻()(二)【整体感知】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诗四首: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琵琶行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47::琵琶行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知识链接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一.预习部分(一)注音1、湓()浦口2、铮()铮然3、商贾() 4、悯())然5、转徙()6、迁谪()7、荻()花 8、幽咽()9、虾()蟆() 10、红绡() 11、钿()头 12、银篦()13、春江花朝() 14、呕()哑()嘲()哳()15. 霓裳() 16.转轴() 17.慢捻()(二)重要词语注释〔1〕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2〕明年秋。

明年:()〔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5〕遂命酒。

遂:()〔6〕使快弹数取。

快:()〔7〕曲罢悯然。

悯然:()。

〔8〕感斯人言。

斯:()〔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始:()〔10〕因为长句。

因为:()〔11〕歌以赠之。

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

凡:()言:()〔13〕命曰《琵琶行》。

命:()〔14〕循声暗问。

暗:()〔15〕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重:()〔26〕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思:()〔17〕低眉信手。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琵琶行》导学案新部编版

《琵琶行》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 二〕r——《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感情,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感情。

2、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展示目标:三、自主学习:1、白居易,字_______ ,号______ ,—诗人。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____ ,。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等。

2、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

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3、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

订正字音,注意节奏、重音及感情。

(2)给画线字注音。

迸_()咽()浔()荻()浸()捡()皇()管弦()生()破霓裳()()(3)小组内交流朗读情况并推荐一人参加比赛。

4)小组间展开朗读比赛,并互相点评。

四、合作探究:1、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不会的字词请圈划出来2、小组合作,解决圈出的疑难字词。

3、教师出示难点句子,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五、达标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寻声暗.问.弹者谁(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声停欲.语.迟()低眉信.手.续续弹()银瓶乍.破水浆迸()2、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信手(x in) 浔阳(x tn) 掩抑(ydn)浸湿(j i n)B 、管弦(xi印) 邀请(y a o) 添酒(ti a n)诉说(s u)c 、霓裳(ch dig ) 弹琴( td n)冷涩(se )凝聚(m ^g)D 、迸发(bdig) 琵琶 ( p d)画舫(f出g)布帛( b o)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郁闷谪居凄凉伦落B、霓裳恬然=F=P壬)追朔短暂拨弦憔悴凋零阑干D、间关c、船舫平仄4、A、B、C、D、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行学生版导学案

琵琶行学生版导学案
暮去朝来颜色故:
明年秋: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以上起敛容:第Leabharlann 课时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尝试翻译序言。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4、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第三课时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①明年秋②委身为贾人妇事实③曲罢悯然④今漂沦憔悴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⑦恬然自安⑧因为长句⑨暮去朝来颜色故⑩曲终收拨当心画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⑦C.①③⑧⑨D.④⑤⑨⑩
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欣赏诗中对音乐的描写,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音乐。

4、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句,感受其艺术效果。

(2)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1)体会诗歌中音乐描写的技巧和手法。

(2)理解诗人通过琵琶女的遭遇所抒发的个人感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四、诵读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五、诗歌赏析1、小序的作用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诗歌的结构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共同的主旨上。

3、音乐描写(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几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粗重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轻柔的小弦声比作私语,将大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

琵琶行 导学案

琵琶行 导学案

使用时间:第三周编制人:张丽平审核人:班级:姓名:小组:教师评价:《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的】1.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其中的名句;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重点与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知人论世】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五六岁:开始学诗,八九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格律诗了。

11岁:离家躲避战乱于越中,之后南北奔走,颠沛流离,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于“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贫困的生活使他接近了人民,迈上了创作上的现实主义道路。

17-18岁:涉足长安,以诗文谒见当时有名的名士顾况:“《古今诗话》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29岁:中进士级第。

32岁:以拔萃登科。

35岁:以四等入选由皇帝主持的特科考试,升为翰林大学士。

所以诗人自豪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38岁:因每每上书直谏,统治者怀忌在心,宪宗暗喻崔群“使求自便”,诗人不得已请求外调,做了三年京兆尹户曹参军。

41岁再度入朝,做了闲散的左赞善大夫。

43岁:元和十年六月,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时被平炉节度使李师道派去的刺客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也被刺伤。

白居易时为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出于义愤率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言诗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说他在母亲赏花坠井死后做赏花诗和新井诗,有伤明教。

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正如诗人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46岁:被除为忠州刺史(四川忠县),为力排“天教抛掷在深山”的郁闷心情,他在那里种花养性。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琵琶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琵琶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 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1. 给下列难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b.转徙于江湖间译文:c.使快弹数曲译文: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3.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并序) 学生用教学内容

琵琶行(并序) 学生用教学内容

琵琶行(并序)学生用《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白居易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解题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艺术,训练朗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

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预习:1.对照注释,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2.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一、文学常识(1)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欣赏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自主预习1.背诵诗歌2.文体常识《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诗人描写了那几个有代表性的乐段?每一个乐段的旋律和感情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

第一个乐段珠落玉盘,急切愉快;第二个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个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一、教学过程(一)、导语(导)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整体感知,自主思考(思)1、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①、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②、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A、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B、侧面烘托: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C、演奏完毕,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尾,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技巧,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课题:《琵琶行》(1)编号:36 编制:张学林课型:新授课审核:___________使用者__________ 班级______【学习目标导学】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的韵律。

3、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重、难点导学】1、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清写作思路。

【学法指导导学】有感情的诵读,边读边体会。

【自研自探导学】一、走近作者—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二、了解写作背景《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1.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六幺.()银篦.()裂帛.()幽咽.()浔.阳()慢捻.()荻.花()悯.然()舫.船()虾蟆..()..陵()呕哑嘲哳..()阑.干()琴弦.()红绡.()钿.头()2.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③,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

3.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古今异义因为古义:今义:向前古义:今义:老大古义:今义:颜色古义:今义:明年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6.文学常识①作者简介白居易,字,号,唐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运动的倡导者。

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著有《》。

②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③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探究思考】理解感悟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内容(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段,内容(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品味鉴赏1.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4.你怎么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训练落实】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2.下列句中的“寻”字,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D.三年将寻师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背诵全诗,牢记名句。

3.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目标1【探究思考】理解感悟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本文的主旨句是。

作者与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品味鉴赏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主质疑】【训练落实】基础测评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②年长色.衰()③使快.弹数曲()④曲罢悯然..()⑤今夜闻君琵琶语.()⑥弦弦掩抑声声思.(.)⑦却.坐促弦弦转急( ) ⑧秋月春风等闲..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接洽莽撞奉陪挤身B.社稷皈依冒然睿智C.诓骗荒诞赈灾渎职D.雕琢熨帖市刽端详3.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拿过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

D.岳麓书院,薪尽火传的前年庭院。

拓展提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

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

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

D.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

3.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附加:拓展提高一、阅读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句是通感,通过人的感觉突出白妞声音的甜润舒畅,美妙无比的特点。

B、“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一句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的唱腔轻快曲折、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的特点。

C、“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句也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稍作停顿之后忽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D、“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这一句主要写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合相和的声音,以“百鸟乱鸣”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特点。

此句中的“花坞春晓”是通感,“百鸟乱鸣”是以声音写声音,属于一般的比喻。

2、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两段主要从正面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部过程。

B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来描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C每一处通感都创造了一种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借此体会声音的美妙。

D这两段文字与描写黑妞的演唱相比一详一略,主次分明。

3、从演唱过程看,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 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

(提示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3.这首诗和课本上白居易的《琵琶行》,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5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