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和鸡的低蛋白质日粮-霍启光

合集下载

理想氨基酸模型周龄饲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几种代谢指标的影响

理想氨基酸模型周龄饲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几种代谢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蔡辉益等译,1994,家禽营养需要(NRC,1994),中国农业出版社2. 陈强、齐广海,1996,肉用仔鸡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饲料, 22:6-93. 陈正玲,2001,不同方法确定肉鸭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比较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刁其玉,霍启光,齐广海,1999,家禽日粮的氨基酸模型,中国饲料,3:16-185. 刁其玉,霍启光,齐广海,2000,氨基酸模型确定后肉仔鸡日粮中的最佳蛋白质供给,中国畜牧杂志,V ol 36卷,3:25-276. 高文禹译自《Feedstuffs》,2001,对肉鸡实行氨基酸周龄饲喂可提高肉鸡性能并增加利润,国外畜牧学·猪与禽,01:8-10,7. 高文禹译自《Feedstuffs》,2001,对肉鸡实行氨基酸周龄饲喂可提高肉鸡性能并增加利润(续),国外畜牧学·猪与禽,02:8-128. 管武太,1997,理想氨基酸模型提高猪生产性能的机理,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9. 呙于明,1997,家禽营养与饲料,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0. S.K.Baidoo,2001,顾宪红摘译,猪禽营养对环境的影响,国外畜牧科技,V ol.28.1:6-911. 韩瑞丽,2002,减少养禽业中氮、磷排泄及污染的营养措施,中国禽业导刊,V ol. 19,1:25-2712. 叶应妩等,1985,临床实验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4013. 胡坚等,1994,动物饲养学实验指导,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4. 霍启光,2004,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饲料广角,(2004)1:43-5015. 吉昌华等,1994,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与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5716. 季培元,1983,家禽解剖生理学,国立编译馆主编出版17. 蒋谷人,1986,临床生化检验诊断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8. 李海等,2002,吐鲁番鸡血液生理生化常值的测定,家畜生态,V ol.2,3.2:30-3119. 林映才等,1995,氨基酸平衡饲粮饲喂肉仔鸡效果,中国饲料,21:11-1420. 卢宗藩等,家畜及实验动物生理生化参数[M],北京农业出版社21. 罗兰等,1994,日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对不同性别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V ol.30,2:8-1022. 罗绪刚,1986,瘦肉型猪营养需要的研究——长白Χ北京黑F1代商品瘦肉型猪日粮蛋白质与赖氨酸适宜水平的进一步探讨及其氮沉积规律的测定,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 马英,1997,按理想氨基酸比例配合肉仔鸡日粮的研究,饲料研究,4:5-724. 马玉龙,1997,利用可消化氨基酸理想模型配制肉鸡日粮的建议,中国家禽,9:35-3725. 王菱主编,1991,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上卷),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6526. 王文君,1998,平衡猪氨基酸营养——减少氮排除的有效途径,饲料工业,V ol.19,8:4-627. 杨宁等,1993,现代养鸡生产,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8. 杨全明,1994,环境温度对肉用仔鸡尿酸排泄及氮代谢影响的研究,畜牧兽医学报,25(2):109-11529. 杨胜,1993,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3130. 杨胜,1994,氨基酸平衡营养饲料配方的最新进展,饲料与畜牧,4:9-1631. 张玉生等,动物生理学,1994,北京农业出版社32. 周勤宣,1996,中外养禽新技术全集,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33. 朱文渊译自《Feedstuffs》,1998,利用理想氨基酸概念来配合家禽日粮,1:10-1134. [日]真岛英信,1987,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90-49135. Abebe and Morris, 1990a, Note on the effects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on responses to dietary lysineby chicks, Br.Poultry Sci.,31:255-26036. Abebe and Morris, 1990b, Effects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on responses to dietary tryptophan bychicks, Br.Poultry Sci.,31:267-27237. Almquist, 1952,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of chickens and turkeys.A review, Poultry Sci.,31:966-98138. ARC,1981,The nutrient requirement of pigs,Common wealth Agriculture Bureau39. Austic,R.E., 1994, Proc.Maryland Nutr.Conf,114-13040. Baker, 1995, Ideal protein in broilers,Poultry digest.,November,pp:8-1441. Baker,1997, Ideal amino acid profile for swine and poult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eedformulation,Pages 1-24 in:Biokyowa Technical Review.No.9., Biokyowa Press,St.Louis,MO42. Baker and C..M.Parsons, 2002, jIdeal ratio(Relative to lysine)of tryptophan,threonine ,isoleucine,andvaline for chicks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weeks posthatch,Poultry Sci.,81:485-49443. Baker and Han, 1994, Ideal amino acid profile for chick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weeksposthatching,Poultry Sci.,73:1441-144744. Baker.,C.M.Parsons,C.M.Fernandez,S.Aoyagiand and Y.Han, 1993, Proc.Arkansas Nutr.Conf,22-3245. Baker et al,1996,Maintance requirement for valine and efficiency of its use above maintenance foraccretion of whole-body valine and protein in young chicks,J.Nutr.,126:1844-185146. Ball, 1986, Proline as an essencial amino acid for the young pig, Br.J.Nutr.,55:659-66847. Bartov,1979,Nutrition factors affect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arcass fat in chickens, Fed.Proc,38:2627-263948. Boisen et al,1991,Studies on ideal protein requirement of pigs from 20-95 kg live weight,Page229 in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tein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Herning,Denmark.49. Bougon,M.,and P.Joly,1990,Intérêt de formuler les aliments destines aux pondeuses en acidesamines digestibles,VIIIth European Poultry Conference,Barcelona,p.306-31450. Bregendahl, 2002, Effect of low-prote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broiler chicks,Poultry Sci.,81:1156-116751. Bryan I.Fancher and Jensen, 1989,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of three to six-week-old broilers ofvarying dietary protein contents with supplementa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 requirements,Poultry Sci.,68:113-12352. Bryan I.Fancher and Jensen, 1989,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influenceupon female broiler performance during the grower period,Poultry Sci.,68:897-90853. Chung and Baker, 1992a, Ideal amino acid pattern for 10-kilogram pigs,J.Anim.Sci.,70:3102-311154. Corzo et al, 2003, Lysine needs of summer-reared male broilers from six to eight weeks of age,Poultry Sci.,82:1602-160755. Deschepper and Groote, 1995,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essential and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on the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omposition of male broiler chickens,Bri.Poultry Sci.,36:229-24556. D.J.Bell and B.M.Freeman,1971,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the domestic fowl,V ol.1,AcademicPress.London .New York57. Dutch Bureau of Livestock Feeding, 1996, Schutte,J.B.(ed.),CVB report,No.1858. Edwards et al,1999,Maintance lysine requirement and efficiency of using lysine for accretion ofwhole-body lysine and protein in young chicks,Poultry Sci,78:1412-141759. Edwards et al,1999,Maintance sulfur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of young chicks and efficiency of usefor accretion of whole-body sulfur amino acid and protein,Poultry Sci,78:1418-142360. Easter and Baker, 1980, Lysine and protein levels in corn-soybean meal diets for growing-finishingswine,J.Anim.Sci.,50:46761. E.T.Moran et al, 1992, Reducing dietary crude protein for broilers while satisfying amino acidrequirements by least-cost formulation:live performance,litter composition,and yield of fast-food carcass cuts at six weeks,Poultry Sci.,71:1687-169462. Emmert and Baker, 1997, Use of the ideal protein concept for precision formulation of amino acidlevels in broiler diets,J.Appl.Poult.Res.6:462-47063. Firman,J.D and S.D Boling,1997,Proc.Amino Acid Symposia,Athens,GA.,P1-664. Grau, 1948, Effect of protein level on the lysine requirement of the chick,J.Nutrition,36:99-10865. John D.Summers,2001,Metabolic disorders of poultry,66. Han and Baker,1994,Digestible lysine requirement of male and female broiler chicks during theperiod three to six-weeks posthatching,73:1739-174567. Han, Parsons and Baker, 1992, amino acid fortification of a low-protein corn and soybean meal dietfor chicks,Poultry Sci.,71:1168-117868. Huran,1984, Low protein diets suggested for growing broiler, Feedstuffs,May 21,pp:15-1669. Hurwitz et al, 1998,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the lysine and arginine requirement ofgrowing chickens, Poultry Sci.,77:689-69670. Kerr and Easter, 1995, Effect on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nursery to finisher pigs fedreduced crude protein,amino acid-supplemented diets,J.Anim.Sci.,73:433-44071. K.G.Sterling et al, 2003,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s fed various levels of dietary lysine and crudeprotein, Poultry Sci., 82:1939-194772. Kidd and Kerr,1996, Threonine and broiler nutrition,Arkansas Nutrition Conference,pp:203-22873. Kirchgessner et al, 1995, Influence of proline supply on N retention in young growing pigs(InGerman)J.Anim.Physiol.Anim.Nutr.73:57-65.,74. Lesson and Caston,1996, Response of laying hens to diets varying in crude protein or availablephosphorus,J.Appl.Poultry Res.,5:289-29675. Lipstein,B., S.Bornstein,and I.Bartov,1975,The replacement of some of the soybean meals by thefirst-limiting amino acid in practical broiler diets.3.Effects of protein concerntrations and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s in broiler finisher diets on fat deposition in the carcass, Br.Poult.Sci, 16:627-635 76. Mack et al,1999,Ideal amino acid profile and dietary lysine specification for broiler chickens of 20 to40 days of age,Brit.J.Poultry Sci.,40:257-26577. Maruyama,1978,Growth and muscle protein turnover in the chick, Biochemical Journal ,176:573-58278. Milan Hrubý et al,1998,Ideal digestible amino acid profile of broiler starter and growth diets,PoultrySci,77:10179. Milan Hrubý,Korin Leske Craig Coon,2001,Digestible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for 10-21 and 32-43day-old broilers,Poultry Technology Seminar Collection,Amercian Soybean Association80. Millward et al,1976,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and breakdown in relation tomuscle mass,Biochemical Journal ,156:185-18881. Morris, 1987, Effects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on responses to dietary lysine by chicks,Br.PoultrySci.,28:185-19582. Morris, 1992,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concentr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growing chicks to methionine,Br.Poultry Sci.,33:795-80383. Muramastsu,1987,Influence of dietary protein intake on whole-body protien turnover inchicks,Brit.J.Poultry Sci,28:471-48284. M.Goliomvtis et al, 2003, Growth curves for body weight and major component parts,feedconsumption,and mortality of male broiler chickens raised to maturity, Poultry Sci., 82:1061-1068 85. Nahm and Carlson, 1998, The possible minimum chicken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ng the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cost efficiency. A review,AJAS 11:755-76886. National Reserch Council,1994,National Acad.Press,Washington.DC87. Parsons,C.M., 1990a,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in feedstuffs and digestible amino acid requirementsfor poultry, Biokyowa Technical Report,St.Louis, MO., Biokyowa,Inc.88. Parsons,C.M., 1991, Amino acid digestibilities for poultry:Feed-stuff evaluation and requirements,Pages 1-15 in: Biokyowa Technical Review.No.1, Biokyowa Press,St.Louis,MO89. Pinchasov and Jensen, 1990, Broiler chick response to low protein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syntheticamino acid,Poultry Sci.,69:1950-195590. Pope and Emmert, 2001, Week-feeding supports maximum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s fromforty-three to seventy-one days of age, Poultry Sci.,80:345-35291. Pope and Emmert, 2002,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 using a Week-feeding approach with dietsswitched every other day from forty-two to sixty-three days of age, Poultry Sci.,81:466-47192. Rhone Poulenc Animal Nutrition, 1993, Rhodimet Nutrition Guide,2nd ed., Feed ingredientsformulation in digestible amino acids, Anthony, France93. Robert A.Swick, 2000, Considerations in using protein meals for poultry, Poultry Technology SeminarCollection,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94. Rosebrough,1983,Effect of protein level and supplemental lysine on growth and ures cyc enzymeactivity in the pig growth,Growth 47:34895. Rostagno H.S.,et al,1995,Diet formulation for broilers based on total versus digestible amino acids,J.Appl.Poultry Res,4:293-29996. Saleh,Waldroup et al,1995, Evaluatingtime of changing starter and grower diets on live performance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male broilers, Poultry Sci.,74(Suppl.1):14.(Abstr.)97. Saleh,Waldroup et al,1996a, Effect of changing time of feeding starter ,grower and finisher diets onbroiler performance.2.Birds grown to 1 kg, Poultry Sci.,75(Suppl.1):142.(Abstr.)98. Saleh,Waldroup et al,1996b, Effect of changing time of feeding starter ,grower and finisher diets onbroiler performance.2.Birds grown to 2.2 kg, Poultry Sci.,75(Suppl.1):12.(Abstr.)99. Schcenherr, 1992, Ideal protein formulation of diets for growing-finishing pigs housed in a hotenvironment,J.Anim.Sci.,70(Suppl.1):242(Abstr.)100. Scheideler,1989, Restricted feeding programs for broilers,Carolina Poultry Nutrition Conference,December 6-7,pp:24-34101. Scott, M. L. et al, 1982, Nutrition of the chickens. 8rd ed.102. Sibbald,1986,The T. M.E. system of fee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eed composition data and bibliography,Tech.Bull,1986-4E,Agriculture Canada, Ottawa. Canada103. Skinner and Waldroup,1991, Short-term nutrient restriction for lower feed cost does not affect performance,Feedstuffs,September,2,pp:22-27104. Sklan,2002,Interactions between dietary crude protein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 intake on performance in broilers,Poultry Sci,43:442-449105. Southern,B. G. et al, 1992,Phenylalanine flooding dose procedure is effective in measuring intestinal and liver protein synthesis in sheep, J.Nutri., 122:2398-2407106. Summers and Lesson,1985,Broiler carcass composition as affected by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Can.J.Anim.Sci,65:717-723107. Summers,J.D., 1989, Interaction of sulphur and calcium in Canola meal diets,10th Project Report#90-16Part B, Canola Council of Canada108. Summers,J.D., 1992, Sulphur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f soybean and canola meal diets,Canadian J.of Ani.Sci.,72:127-133109. T.Pope et al, 2004,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excretion of broilers using a week-feeding approach from twenty-one to sixty-three days of age,Poultry Sci.83:676-682Tuitoek et al ,1993, Digestible ideal amino acid pattern for practical 110.diets,J.Anim.Sci.,71(Suppl.1):167(Abstr.)111. Walstrom,R.C et al,1985,Efficiency of supplemental tryptophan threonine isoleucine and methionine for weaning pigs fed a low-protein, lysine supplemented, corn-sunflower meal diet, J.Anim. Sci.60:720-722112. Wang and Fuller,1989, The optimum dietary amino acid pattern for growing pigs.1.Experiments by amino acid deletion,Br.J.Nutr.,62:77-89113. Warren and Emmert, 2000, Efficacy of Week-feeding in supporting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s during the starter and finisher phases ,Poultry Sci.,79:764-770114. Wakins,Waldroup et al,1993, Effect of dietary amino acid level and time of change from starter to grower diets on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grown to 45 days of age ,Poultry Sci.,72(Suppl.1):197.(Abstr) 115. William A. Dudley-Cash,2001,Customizing amino acid requirements,Poultry Technology Seminar Collection,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116. William A. Dudley-Cash,2000,Phase digestive amino acid values in feed formulation,Feedstuffs,6:12-14,38117. Zhirong Jiang,1998,Use of true ideal amino acid in feed formulation,Rhone Poulenc Animal Nutrition7 附录附录一不同氨基酸模型及周龄饲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原始数据表附表1.1 体重(公斤)10.0340.1600.3330.621 1.046 1.429 2.014 2.4211 0.0300.1690.3560.659 1.140 1.431 2.021 2.1501 0.0310.1730.3800.700 1.146 1.481 1.863 2.2381 0.0360.1670.3810.666 1.115 1.431 1.881 2.2691 0.0340.1600.3760.656 1.131 1.431 1.838 2.1501 0.0300.1690.3810.706 1.184 1.479 1.969 2.4131 0.0310.1730.3830.693 1.167 1.553 2.036 2.3431 0.0360.1670.3710.636 1.124 1.483 1.936 2.39320.0340.1560.3330.606 1.053 1.350 1.838 2.1882 0.0340.1600.3440.663 1.084 1.434 1.788 2.1752 0.0340.1690.3580.688 1.071 1.400 1.906 2.2882 0.0410.1730.3630.694 1.090 1.456 1.921 2.0372 0.0340.1560.3380.650 1.078 1.448 1.881 2.3312 0.0340.1600.3560.629 1.103 1.463 1.913 2.3432 0.0340.1690.3500.663 1.121 1.484 2.000 2.3502 0.0410.1730.3650.700 1.140 1.518 1.938 2.30030.0330.1500.3130.594 1.021 1.300 1.781 2.0133 0.0360.1660.3440.606 1.065 1.388 1.775 2.2633 0.0410.1690.3750.675 1.140 1.444 2.138 2.4633 0.0380.1570.3500.674 1.065 1.363 1.819 2.0383 0.0330.1500.3580.631 1.181 1.579 2.079 2.4293 0.0360.1660.3640.669 1.109 1.400 1.875 2.2063 0.0410.1690.3840.684 1.128 1.431 1.881 2.2813 0.0380.1570.3790.650 1.174 1.539 2.064 2.436。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1研究与推广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1.1低蛋白质日粮与环境保护在中国,猪禽年产粪5-8亿t,粪水60亿t。

每头成年猪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人的13倍。

如此大量需氧腐败有机物不经处理进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水中氧含量下降,硝酸根离子增加,并随畜禽粪便排出大量金属元素、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甲醇等)。

表1 猪氮、磷的摄入量、排出风和存留量*猪摄入氮和磷的60%~80%由粪尿中排出(表1)。

粪氮主要来源为未消化氮、微生物氮和内源氮(脱落上皮,消化道分泌物),饲用消化性低的饲料和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饲料会增加粪氮的排出量。

已消化而未被利用的氨基酸氮则以尿素/尿酸形式排出,随尿排出的还有尿囊素、马尿酸和肌酐。

排出的粪尿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环境之污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粪尿中的含氮物质大量降解,约有60%-70%氮转化为氨。

除氨外,粪尿中还发现80多种含氮物质,其中有10种为产生恶臭的主要成分(表2)。

减少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基质——粪氮,可降低有害气体化合物的产生,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食入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氮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低蛋白日粮能降低粪尿氮,特别是尿氮含量。

据称(Kerr,1995),日粮蛋白水平每降低1%,尿素和氨气的排放量可降低1 0%左右。

表2动物排泄物中产生恶臭的主要成分注:引自Tamminga等(1992)的资料。

1.2低蛋白日粮与饲料成本在低蛋白日粮中,价格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减少,价格低廉的能量饲料增加。

假设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相当减少豆粕用量 23kg/t(=10kg/t÷0.43),按常规价格计,直接成本降低50.6元/t。

以单体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为原料,补充降低1%粗蛋白质带来的上述3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按常规价格计需要28.9元/t。

结果: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饲料原料成本可降低21.7元/t(=50.6-28.9)。

降低配合饲料成本的几个途径

降低配合饲料成本的几个途径

表2-3 日粮能量浓度 环境温度 对轻型产蛋鸡 生产性能的影响
ME,Mcal/kg,日粮 总产蛋数(个) 采食量(g/只,日) 试验全程(336天) 2.33(68) 2.64(77) 2.97(88) 3.19(94) 3.41(100) 216 215 223 218 197 137(159) 114(133) 101(117) 94(109) 86(100) 321(106) 300(102) 301(103) 300(102) 293(100) 平均值:303(100) 平均舍温 13℃(112天) 2.33 2.64 2.97 3.19 3.41 81 84 84 83 77 161 134 116 109 100 377(106) 354 346 350 345(100) 平均值:355(117) 平均舍温30℃(112天) 2.33 2.64 2.97 3.19 3.41 64 61 64 63 55 111 90 81 76 69 260(110) 238 243 242 237(100) 平均值:244(81) ME摄入量(Kcal/只,日)
降低配合饲料成本的几个途径
霍启光 肖传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1.根据动物采食量确定日粮营养水平 2、调动动物自身的采食量调节机制 配制低能量浓度日粮 3、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配制日粮(调整日粮类型) 4、实行阶段饲养方式 5、配制低蛋白日粮 6、精确确定日粮非植酸磷水平 7、根据原料的实验室实测值及估测值精确配制日粮(降 低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保险系数) 8、科学利用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9、采用恰当的饲料加工技术
1 — 2.5 2 — 2.70 3 — 2.89 4 — 3.10 5 — 3.25 6 — 3.35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及育肥猪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及育肥猪的影响

个 处 理 4个 重 复 , 每重 复 2 2头 , 行 2 -0 g的 用 S ( 0 1 软件 的统计 程序 进 行统计 分 析 进 05k AS 2 0 ) 11 育 肥 猪 试 验 选 用 5 k 右 的 三 元 杂 .. 2 0 g左 试 验猪 采食 量 、 日增 重和 料 肉 比变 化 如表 3 、
kerr等将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9万方数据湖南钼斜2009年第2期表3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组p值头数pigsn8888初重initialbwkg末重finalbwkg2507186276912006640782174465259047日增重adgg6285267422042日采食量adfikg132003137008079料肉比fg219005195003029增重成本cost元kg60251l表4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瘦肉率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p值头数pigsn484848初重initialbwkg49291865242225729254012末重finalbwkg678921771592897574331017日i曾重adgg744627675473865045日采食量adfikg214003218004206004089料肉比fg288005285003279003092增重成本cost元kg6




9 %赖 氨酸 L s e 8 yi n


合计 T tl o a 配 方成本 C s ot元 / 吨
10 0 2 4 77
l0 0 22 60
营 养水平 N tetlvl ur n ee % i s
净 能 N cl g E k a k / 粗蛋白 C P 2 5 22 l. 91 25 37 1. 46

不同阶段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骨骼肌内游离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合成途径的调控

不同阶段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骨骼肌内游离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合成途径的调控

不同阶段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骨骼肌内游离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合成途径的调控本试验旨在探究保证生长猪肌蛋白沉积量水的情况下日粮粗蛋白不变平可降低的程度及其相关机制,以及试验猪对日粮蛋白受限所产生的反应是否受到空中加油后期饲养环节的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选取36头试验猪(初始重为9.57±0.64kg)分为两组置于独立的限位栏饲养10天或者是25天。

每组猪只再分为3个小组,各有不同小组日粮小组的粗蛋白水平分别为20%、17%和14%。

其中粗蛋白水平为17%和14%的日粮均补充Lys、Met、Thr和Trp,使日粮中以上四种氨基酸浓度与20%粗蛋白发展水平日粮相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与饲喂20%和17%粗蛋白水平日粮的猪只相比,饲喂14%粗蛋白日粮10天和25天后猪只的生长状况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

饲喂20%粗蛋白水平日粮25天后猪只血浆中尿素氮含量比饲喂17%和14%粗蛋白水平日粮的猪只要非常高。

另外,饲喂低蛋白水平日粮25天后猪只骨骼肌中游离氨基酸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值得注意的是,14%粗蛋白日粮与20%粗蛋白日粮相比可显著提高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浓度。

同时,日粮中粗蛋白水平的降低某些影响了试验结束之时骨骼肌内也氨基酸转运载体的mRNA水平,尤其是14%和20%两种粗蛋白水平日粮组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给猪只饲喂14%粗蛋白日粮后其骨骼肌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通路相关基因得到全面的激活(P<0.05)。

饲喂17%粗蛋白日粮的家畜与饲喂20%粗蛋白日粮的猪只相比公猪只有部分基因受到抑制。

然而,给猪只饲喂低蛋白水平日粮十天后我们发现血浆指标、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和肌肉腿部中mTORC1通路的变化极小。

总的来说,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4%粗蛋白日粮受体中补充限制性脂肪酸并不能有效恢复猪只蛋白合成和肌肉生长,然而17%粗蛋白日粮可能会维系猪只发展水平的肌肉水平,氨基酸而肌肉水平在部分程度上受到氨基酸转运表现形式表达量、游离蛋白质水平和mTORC1信号通路激活程度的调节。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及育肥猪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及育肥猪的影响

如果 使 饲料 蛋 白质 的利 用效 率 最 大 . 需 氨 必
基 酸 和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在 日粮 中的 数 量 必 须 足 以
满 足动 物 的代 谢需 要 。依据 氨 基 酸平 衡 理论 . 通 过 添加 限 制性 氨基 酸 .保证 日粮 氨基 酸平 衡 . 可 以使 日粮 蛋 白质 水 平有一 定 程度 的下 降 由于 低 蛋 白质 日粮 具 有 节省 成本 . 降低 氮 污染 等 经 济 的 和保 护环 境 的优势 . 以 国内外 已有不 少 关 于 低 所

质 日粮 的应用 提 供理论 依 据
注 : 混 抖 为 每 千 克 日粮提 供 : 预 VA, 1 U ; 5 5 2 I VD322 0 I ; , 0 U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试 验动 物 与饲养 管理 .
伍 树 松 : 南 农 业 大 学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湖 易 学武 : 中国农 业 大 学 国 家饲 料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杨 强 : 国农 业 大 学 国家 饲料 工程 技 术研 究 中心 。 中 罗晓 春 : 南岳 阳建 新 农 场 畜 牧 总 公 司 。 湖 罗先 成 : 南岳 阳建 新 农 场 畜 牧 总 公 司。 湖
关 键 词 : 蛋 白 日粮 ; 长猪 ; 肥 猪 ; 长 性 能 低 生 育 生
11 育 肥 猪试 验选 用 5 k .2 . 0 g左右 的 三元 ( X 长 大X
杜 ) 交 猪 14头 . 机 分 为 3个 日粮 处 理 , 个 杂 4 随 每 处 理 4个 重 复 . 重 复 1 每 2头 , 进行 5 ~ 0 g的 饲 08k
蛋 白质 日粮 对 生 长 育 肥 猪 生 产 性 能 影 响 的研 究

低蛋白质日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低蛋白质日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 1 试 验 日粮 组成 和 营 养 成 分 %
取, 不并栏 )进 行 6 ~ 0 k , 0 10 g阶段 的饲 养试 验 。对 照组 E粮 以猪场 现 有 日粮 配方 为标 准 日粮 配方 . t
试 验 组 日粮 在 N C推荐 的 日粮 粗 蛋 白质 水平 上 R
降低 4个百分 点 , 日粮 配方 和营养 水平见 表 1 。
1 材料 与方 法
11 试 验 设 计 .
三 元 健康 中猪 7 头 。 机分 为对 照 组 和 试 验组 照 组 t 6 随 对 3
粮 按 照 N C(9 8 营 养 需 要 量 推 荐 配 制 , 验 组 在 N C R 19 ) 试 R
推 荐 的 日粮 粗 蛋 白质水 平 上 降低 4 百分 点 。 验 结 果 表 个 试
此, 依据 氨 基 酸 平 衡 理 论 . 过 添 加 限制 性 氨 基 通 酸. 保证 日粮 氨 基 酸 平 衡 . 以使 日粮 蛋 白质 水 可 平有 一定 程度 的下 降 由于低 蛋 白质 日粮 具有 节 省成 本 、 降低 氮 污 染 等经 济 和 环 境 上 的 优 势 。 年 来 . 用猪 的理 近 使
术研 究 中心前 期 的试 验成 果 . 以育肥 猪 为研 究对
伍树 松 :湖 南农 业 大 学动 物 科技 学 院 。 杨 强: 中国 农业 大 学 国 家饲 料 工 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
注 :预 混 料 为 每 千克 日粮 提 供 : A, 1I V , 0I V 552U; D322 0U; VE,4U ; 322 ; B22 .1 ; 核 黄 素 ,. ; 6 I VK ,.mg V 1 76, , J g 55 D一 泛 酸 , mg 1 . ; 酸 ,03 ; 化 胆 碱 ,5 mg  ̄ 4rg ̄ 1 0 ; , 38 mg 烟 3 .mg 氯 51 ;  ̄,0 ;¥,0mg  ̄ a

畜禽低蛋白日粮

畜禽低蛋白日粮

畜禽低蛋白日粮长期以来,饲料配制及各种饲养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均是为了使畜禽的生产性能达到最高水平,以生产出更多的肉、禽蛋、鱼等畜禽产品来满足我们还在不断增长的、众多的人口的食用需求,其中,尤以在饲料中使用超量营养物质为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大众健康及环保意识的加强,饲养中超量使用营养物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高营养给饲养动物带来的疾病以及采用高营养策略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等等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全球性饲料蛋白资源的匮乏,在饲养中使用高蛋白日粮的传统技术方法也开始被动物营养界及饲养界进行重新审视。

从重视环保、控制疾病、节约饲料蛋白资源且又能保证动物正常生产性能的角度出发,畜禽低蛋白日粮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

1 日粮富营养的危害1.1 高蛋白与环境压力姚军虎(2000)研究认为,猪只能利用日粮中30%~55%的氮,而60%~80%的氮随粪便排出;而猪禽摄入的磷中,也只能吸收利用约30%左右,有70%随粪便排出体外。

目前我国光猪禽两项养殖,1年的产粪量就高达5~8亿t、粪水60亿t,据估计,在目前的饲养水平下,国内1个万头猪场(以中猪计)每年至少向周围排污3万t,粪约1.26万t 、尿约1.74万t,其中约含有107 t氮和31 t的磷。

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将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一旦富积过量将使土地失去价值;直接或渗透进入河流湖泊,将引起水体加富,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水质和水产养殖业。

进入环境的含氮物质还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量降解,产生大量挥发性的脂肪酸和氨,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中氮的含量,严重时可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

畜禽粪便和污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许多畜牧发达国家已立法对畜牧养殖的粪污中氮、磷的排放加以限制,我国也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

造成畜禽对氮转换吸收利用率低、粪便氮残留高的原因除了原料因素制约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我们长期沿用的营养模式和饲料配制思路,既为追求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刻意加大饲料蛋白的用量,以保证畜禽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而很少或根本不考虑由于过量使用营养物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用低粗蛋白日粮让商品猪获得更好生长速度和胴体性能的有效手段

用低粗蛋白日粮让商品猪获得更好生长速度和胴体性能的有效手段

用低粗蛋白日粮让商品猪获得更好生长速度和胴体性能的有效手段孟 霞 译自International Pig Topics ,Vol.34(2020),№2:7,9潘雪男 校 罗静如 制图表中图分类号:S816.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9-0019-05摘 要:畜牧生产面临减少氮排放量的挑战,降低日粮中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浓度是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晶体氨基酸在降低日粮中CP 浓度的同时使商品猪获得更好的生长速度和更理想的胴体性能。

关键词:氮排放量;粗蛋白;晶体氨基酸目前,不同国家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机构正对集约化畜牧生产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以减少由此产生的氮(N)污染。

例如,德国相关部门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饲养条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2018年发布了日粮中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的最高添加水平标准。

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降低日粮中CP 的含量,同时用晶体氨基酸(Amino Acids,AA)对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进行平衡。

当前,市场上赖氨酸(Lys)、甲硫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等晶体氨基酸的供应量提高,再加上价格下调,动物营养师在配制能进一步降低日粮中CP 添加浓度又能满足猪的氨基酸需求的日粮。

大量的研究表明,给猪饲喂CP 含量较低的日粮可以减少养猪生产的氮排放量,同时可以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1 提供所需的日粮日粮必须含有数量充足的高质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才可确保猪正常合成所需的维持蛋白质。

事实上,早期的研究证明,给断奶仔猪饲喂利用一系列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玉米淀粉(能量来源)配制的精制日粮,能使它们获得更佳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这种不添加谷物和豆粕(Soybean Meal,SBM)的日粮并不是猪场现今常用的日粮,但它支持以下营养概念:只要日粮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与来源无关),并且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猪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速度。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浆氨基酸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浆氨基酸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浆氨基酸的影响段佳琪,丁鹏,吴士博,肖健,麻龙腾,王丽芬,陈宇光,宋泽和,贺喜*(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家禽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CP)水平并平衡4种必需氨基酸的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肉品质和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试验选用体重为7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育肥猪30头,随机分3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

试验分为育肥前期(1~24 d)和育肥后期(25~52 d)2个阶段,对照组2个阶段CP水平均为16%,在育肥前期2个试验组CP水平分别为14.0 %和12.0 %,育肥后期2个试验组CP 水平分别为12.0 %和10.0 %。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育肥前期低蛋白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CP水平为12%增重成本最低(6.62元/kg);在育肥后期,CP水平为10%、12%猪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耗料增重比显著升高,CP水平为10%增重成本最低(7.52元/kg);饲喂低蛋白日粮对猪胴体肉品质无显著影响;CP水平为12%育肥猪血浆游离氨基酸中组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和12%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血浆氨基酸中图分类号:S828.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107-04低蛋白日粮指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按照NRC (2012)推荐标准降低2~4个百分点,并通过添加合适种类和添加量的合成氨基酸来满足动物体内限制性氨基酸营养需要量的情况下,降低蛋白原料的用量所配制的日粮[1]。

研究表明,在满足动物体内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营养需要量的情况下,日粮中蛋白质水平按照NRC(1998)所推荐的标准降低不超过4个百分点时,不会影响生长猪的生长性能[2],但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会对猪的胴体性状产生影响[3]。

低蛋白日粮成败分析

低蛋白日粮成败分析

氨基酸的平衡最直观的表述是理想蛋白。 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不依赖于体重、基 因型和品种而变化(Hess,1999)。根据这个发现,对于理想蛋白的比例,中国土种猪和三元 杂交猪的差别不大。它们对必需氨基酸需求的不同很可能是由赖氨酸需求的不同而造成的 。
配制稳妥的低蛋白猪日粮需要以理想蛋白为基础。反过来,低蛋白日粮的研究是对猪 的理想蛋白模型的严格检验。猪的低蛋白日粮的成功,显示了猪理想蛋白模型的日渐成熟 , 已 经 达 到 了 可 实 际 应 用 的 程 度 。 表 二 报 道 了 Henry(1993) , Wang 和 Fulller(1989) 以 及 Chung和Baker(1992)发表的理想蛋白数据。
从理论上来讲,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可以通过纯化日粮(purified diets)来提供。在 这种情况下,动物不需要通过日粮中的蛋白质提供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日粮的蛋白质水平 可以是零。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动物对日粮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日 粮配方更需要设定的是氨基酸而不是粗蛋白水平。这是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配制低蛋白 日粮的营养学基础。
必需氨基酸过量的程度大大减少。因此,日粮的粗蛋白水平较现有的推荐标准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日粮粗蛋白水平能够降低多少,这取决于能够利用的工业氨基酸的种类。
配制低蛋白日粮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低蛋白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 粮一致,而且,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才能保证动物的 生产性能不受负面的影响。凡是降低粗蛋白的同时降低了日粮赖氨酸水平的试验,无一例 外都损害了动物的生长。
下面通过实例考察猪和肉鸡低蛋白日粮开发取得的成果,探讨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如何 安全、有效地利用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低蛋白日粮≠低氨基酸日粮 低蛋白日粮的基础是理想蛋白比例。严格地说,所谓低蛋白日粮,就是在配制日粮时

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动物保健2021.02健康养殖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的蛋白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36头“杜长大”生长育肥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个不同蛋白水平(18.54%、17.12%、15.58%)的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4头猪,试验周期60d 。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18.54%组相比,试验2组(15.58%)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提高了5.51%。

试验2组的料重比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降低了6.29%。

试验2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降低了49.46%。

综上所述,日粮蛋白水平为15.58%时,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并降低腹泻率。

白水平;生长性能;育肥猪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曾凡琼(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人民政府重庆402293)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缺乏,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蛋白饲料,同时,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对蛋白的利用率较低,其中被动物摄入的蛋白质中的60%左右的氮以粪、尿形式排出,严重影响着养殖环境,造成环境的污染[1]。

随着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合理配比氨基酸的种类及剂量,能够在不影响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利用[2]。

生长育肥猪日粮蛋白水平降到15.53%时,合理补充氨基酸,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都得到显著的改善。

因此,本试验以“杜长大”生长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低蛋白日粮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数据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试验选用36头体重约为17kg 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3个不同蛋白水平的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含有4头猪。

1.2试验设计根据NRC 推荐的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标准,本试验设计了3组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其中对照组的蛋白水平为18.54%,试验1组蛋白水平为17.12%,试验2组蛋白水平为15.58%。

回归分析在猪鸡饲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上的应用

回归分析在猪鸡饲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上的应用

回归分析在猪鸡饲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上的应用
沈银书;霍启光
【期刊名称】《国外畜牧科技》
【年(卷),期】1995(022)002
【摘要】氨基酸(AA)含量和AA消化率(或利用率)是评定饲料蛋白质与AA营养价值的两个重要指标。

对于这两个指标,其直接测定法具有测值精确可靠的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仅要求较高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而且测试费用昂贵,时间较长,因而实用性较差。

所以,寻求一种切实可行。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沈银书;霍启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5
【相关文献】
1.蒸煮酶解羽毛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肉鸭上的能量和氨基酸利用率评定 [J], 赖安强;董国忠;苏宁;宋代军;陶礼;刘宏伟;付雪梅;陈洁
2.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生长肥育猪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J], 赵叶;陈代文;余冰;曾秋凤;吴秀群
3.标准回肠消化率在肉鸡饲料原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中的应用 [J], 邓雪娟;蔡辉益;刘国华;李宗付
4.应用回归分析估测猪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或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J], 沈银书
5.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J], 庞家满;韩丹丹;谈苏贞;杨富裕;赵应堂;张帅;刘岭;臧建军;王军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霍启光
【期刊名称】《饲料广角》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 1研究与推广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rn1.1低蛋白质日粮与环境保护rn在中国,猪禽年产粪5~8亿t,粪水60亿t.每头成年猪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人的13倍.
【总页数】5页(P42-45,50)
【作者】霍启光
【作者单位】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猪低蛋白日粮体系研究(三)——猪低蛋白日粮体系应用研究 [J], 杨强;易学武;鲁宁;谯仕彦
2.鸡用低蛋白日粮的研究简况 [J], 豆彩虹
3.猪与鸡低蛋白日粮的优点及其配制方法 [J], 赵广山
4.《猪鸡低蛋白日粮配套新技术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J], 邝声耀
5.《猪鸡低蛋白日粮配套技术》项目荣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蛋白质日粮饲喂保育猪、肥育猪使用效果

低蛋白质日粮饲喂保育猪、肥育猪使用效果

低蛋白质日粮饲喂保育猪、肥育猪使用效果
陈石桥;胡寿乐;马惠伦;严树勤;杨伟建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
【年(卷),期】2011(020)001
【摘要】@@ 低蛋白质日粮即按NRC(美国饲养标准)推荐标准配制的日粮蛋白质基础上降低2%~4%粗蛋白.主要应用"理想蛋白"原理,通过添加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可以使日粮蛋白质的利用大大提高,从而降低蛋白原料(鱼粉、豆粕、棉菜粕)用量.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陈石桥;胡寿乐;马惠伦;严树勤;杨伟建
【作者单位】广州桑马动物保健饲料有限公司,广州;广州桑马动物保健饲料有限公司,广州;广东恩平食品进出口公司猪场,恩平;华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8
【相关文献】
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高温环境下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J], 刘景;方桂友;缪伏荣;叶鼎承;董志岩
2.制定保育猪日粮饲喂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J], 袁森泉
3.2种酶制剂用于生长肥育猪双低菜粕型日粮及小麦型日粮中的效果 [J], 唐铁军;刘振利;方正锋;詹志春;彭健
4.发酵大豆型日粮作为植物蛋白饲喂保育猪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J],
5.饲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低植酸盐的大麦、大豆对生长肥育猪的氮、磷排泄的影响[J], J.K.Htoo;刘晓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给产蛋鸡每天喂6小时低蛋白质日粮

给产蛋鸡每天喂6小时低蛋白质日粮

给产蛋鸡每天喂6小时低蛋白质日粮
沈晓晖
【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试验证明,产蛋鸡喂以低蛋白饲料可保持最大产蛋量但不能保持最大蛋重,不能保持最大蛋重的原因是蛋白的量减少了。

为此,在一天中上午8时至下午2时的时间内喂以低蛋白(13%)饲料而在下午2时至次日早8时蛋白大量合成的时间内喂以高蛋白(16%)饲科,则可保持最大蛋重而饲科成本则大大低于全部喂16%蛋白质的饲料。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沈晓晖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5
【相关文献】
1.产蛋鸡日粮内低芥酸,低硫甙菜籽粕营养价值的研究 [J], 高玉鹏
2.产蛋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合理设计的试验 [J], 梁颖
3.湿基态发酵植物蛋白质饲料在仔猪低铜低锌日粮中的应用 [J], 朱元招;姚宝强;徐梅;葛金山
4.低粗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J], 崔家军;张鹤亮;张兆琴;李亚奎;李广东;赵秀成
5.一种有效提高蛋鸡经济效益的饲喂方法——给产蛋鸡每天喂5小时低蛋白日粮[J], 陆庆国;逯一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彭闯【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3【摘要】选用平均体重为41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交猪54头,按公母各半、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试验猪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按照美国NRC(1998)的标准配制,对照组蛋白为18.0%,试验组和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粗蛋白浓度分别减少至16.5%和15.5%,试验组相应补充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虽然试验组和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下降了0.97%和1.73%,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料肉比分别降低了11.32%和11.72%,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猪只的血清尿素氮浓度分别降低6.14%和25.24%,差异显著(P<0.05).由此结果说明,蛋白含量15.5%的低蛋白日粮组更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氮源,保证猪只的正常生长性能的发挥.【总页数】4页(P18-21)【作者】彭闯【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辽宁法库11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5【相关文献】1.不同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董志岩;刘景;叶鼎承;邱华玲;缪伏荣;李忠荣;方桂友;冯玉兰2.低蛋白日粮添加酶解蛋白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J], 崔家军;张鹤亮;张维金;张迪;李秀花3.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效果评价 [J], 李嘉宾;李美琪;廖冰4.高温环境下降低蛋白质及补饲氨基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易琼;马政发;郭子義;吴文旋;赵鹏;吴佳海5.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饲料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王宣力;马敏;黄小乘;田怡豪;李成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粮胆碱水平及其存在形式对肉仔鸡的影响

日粮胆碱水平及其存在形式对肉仔鸡的影响

日粮胆碱水平及其存在形式对肉仔鸡的影响
沈红;霍启光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杂志》
【年(卷),期】1999(35)6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肉仔鸡;仔鸡;日粮;胆碱
【作者】沈红;霍启光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5
【相关文献】
1.肉种鸡日粮能量水平对子代肉仔鸡脂肪沉积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J], 徐良梅;张慧;路磊;牛树鹏;吕荣创;田博
2.里氏木霉与黑曲霉共同培养固态发酵生产饲用酶的研究/壳聚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血清胆醇含量的影响/日粮组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率的影响/氢氧化钙尿素食盐复合调制稻草的效果研究/骨营养不良乳牛血清钙及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幼龄绵羊血清T4含量的季节和昼夜周期变化 [J],
3.皮下肌肉注射P.G.600对初情前青年母猪发情和排卵的影响/热应激条件下酸化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高免蛋预防仔猪大肠肝菌感染效果好/喂玉米-豆粕日粮肉用仔鸡(1~21日龄)的Na+和C1-需要量/恶劣气候条件下空气速度会改变肉用仔鸡的生产性能/布芬母鸡的钙需要量 [J],
4.日粮中不同甜菜碱和胆碱水平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J], 郭玉琴;丁角立;何菁
5.日粮中添加叶酸和甜菜碱节约蛋氨酸和胆碱的效应对肉仔鸡生理生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J], 鲁建伟;蔡辉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霍启光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1、研究与推广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1.1低蛋白质日粮与环境保护中国,猪禽年产粪5-8亿吨,粪水60亿吨。

每头成年猪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人的13倍。

如此大量需氧腐败有机物不经处理进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水中氧含量下降,硝酸根离子增加,并随畜禽粪便排出大量金属元素、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甲醇等)。

表1猪氮、磷的摄入量、排出量和存留量*仔猪(9~25kg)生长猪(25~106kg) 种母猪(年产19.6头仔猪)氮摄入(kg)0.94 6.32 27.78 排出(kg)0.56 4.24 22.42存留(%)40 33 19磷摄入(kg)0.21 1.22 6.55 排出(kg)0.13 0.82 5.42存留(%)39 33 17*Jongbloed等(1993)。

猪摄入氮和磷的60%-80%由粪尿中排出(表1)。

粪氮主要来源为未消化氮、微生物氮和内源氮(脱落上皮,消化道分泌物),饲用消化性低的饲料和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饲料会增加粪氮的排出量。

已消化而未被利用的氨基酸氮则以尿素/尿酸形式排出,随尿排出的还有尿囊素、马尿酸和肌酐。

排出的粪尿,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环境之污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粪尿中的含氮物质大量降解,约有60%-70%氮转化为氨。

除氨外,粪尿中还发现80多种含氮物质,其中有10种为产生恶臭的主要物质(表2)。

表2动物排泄物中产生恶臭的主要成分成 份形 态气 味靶 器 官乙酸无色液体辛辣的、腐蚀性的呼吸系统丙酸无色油状液体辛辣的皮肤,眼丁酸无色油状液体恶臭的呼吸系统,眼酚无色至粉色结晶有气味的呼吸系统,眼对-甲苯酚无色至粉色结晶酚味的呼吸系统,眼,皮肤,肝,肾氨 无色气体刺激性的呼吸系统,眼二氧化氮棕红色气体毒性的呼吸系统,肺,眼,皮肤乙硫醇无色液体蒜味的呼吸系统,眼,粘膜甲硫醇无色气体令人恶心的所有器官硫化氢无色气体臭味的呼吸系统,眼注:引自Tamminga等(1992)的资料。

减少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基质-粪氮,可降低有害气体化合物的产生,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食入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氮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低蛋白日粮能降低粪尿氮,特别是尿氮含量。

据称(Kerr,1995),日粮蛋白水平每降低1%,尿素和氨气的排放量可降低10%左右。

1.2 低蛋白日粮与饲料成本在低蛋白日粮中,价格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减少,价格便宜的能量饲料增加。

假设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相当减少豆粕用量23kg/吨(=10 kg/吨÷0.43),按常规价格计,直接成本降低50.6元/吨。

以单体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为原料,补充降低1%粗蛋白质带来的上述三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按常规价格计需要28.9元/吨。

结果: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饲料原料成本可降低21.7元/吨(=50.6-28.9)。

豆粕之空位充以能量饲料以后,从整体上提高了日粮的能量浓度,提高日粮能量浓度的生产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1.3 低蛋白日粮与仔猪腹泻仔猪对高蛋白日粮的酸化能力较低。

较高的PH值和残余的营养分使细菌在肠道后部大量增殖,引发严重腹泻(表3)。

控制粗蛋白质水平可减少到达消化道下部的蛋白质残留,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糜PH 值。

表3 仔猪饲料蛋白水平对腹泻率的影响项目粗蛋白腹泻率资料来源25.4 17.0 Eggum等,1985试验1 22.5 16.019.2 11.026.6 14.0 Eggum等,1987试验2 23.1 3.019.5 4.020.2 3.2 Bolduan等,1993试验 3 18.4 2.416.3 0.822.4 18.1 Le Bellego and Noblet,2002试验4 20.4 18.018.4 4.61.4、低蛋白日粮提高了猪日粮的净能值Noblet等(1987)发现(表4),在日粮代谢能不变的前提下,低蛋白日粮组(蛋白15.3%,添加赖氨酸)与普通粗蛋白日粮组(蛋白17.8%)相比,前者多沉积5.1%~11.2%的能量。

显然,这与尿能,体热散失减少有关,客观上,低蛋白日粮提高了日粮的净能浓度,对于提高低能量日粮的能量浓度具重要的意义。

表4 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对能量利用产生的影响*项目处理组效果一二三粗蛋白(%) 17.8 15.3 15.3+L-赖氨酸P<0.01赖氨酸摄入量(g/d) 12.9a10.8b12.8 -代谢能摄入量(MJ/d) 22 22 22 P<0.01脂肪沉积(g/d) 118a132c124b P<0.01肌肉沉积(g/d) 338a294b337a P<0.01增重(g/d) 700a649b699a P<0.01*,Nobllet等(1987)。

2.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2.1必需氨基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猪+ + + + + + + +鸡+ + + + + + + +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猪+ + + + --鸡+ + + + + +2.2 半必需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部分代替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总含硫氨基酸的一半),苯丙氨酸→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的一半),甘氨酸→丝氨酸。

2.3 非必需氨基酸常用饲料富含或动物可自体合成数量足够、无须由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亦为动物需要。

2.4 限制性氨基酸与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相比,某种饲料或日粮所含必需氨基酸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一或这些氨基酸的不足,会限制动物对其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其中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不同日粮,不同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品种和顺次不完全相同。

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确定必需氨基酸品种和顺次,比以总氨基酸为指标,更准确,更适用。

通常,对于禽,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对于猪,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受制于日粮类型和特定动物类型。

3.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基本原则3.1 低蛋白质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粮的赖氨酸水平一致。

据Kerr等(1995):小猪日粮,蛋白降低4%(19%→15%),赖氨酸1.04%→0.75%,日增重420g→370g,饲料转化率0.55→0.48;中猪,蛋白降低4%(16%→14%),赖氨酸0.82%→0.53%,日增重770g→650g,饲料转化率0.40→0.36;大猪,蛋白降低4%(14%→11%),赖氨酸0.82%→0.53%,日增重870g→780g,饲料转化率0.32→0.27。

倘降低蛋白水平而赖氨酸水平不变,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高蛋白日粮相比,都没有差异(表5)。

表5 低蛋白日粮添加工业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原料小猪中猪大猪HP LP+AA LP HP LP+AA LP HP LP+AA LP玉米68.25 77.72 78.31 76.40 85.88 86.48 82.12 89.18 89.63 脱壳豆粕28.78 18.56 18.56 21.04 10.81 10.81 15.74 8.11 8.11 磷酸氢钙 1.29 1.5 1.5 1.17 1.38 1.38 0.73 0.89 0.89 石粉0.98 0.93 0.93 0.84 0.78 0.78 0.86 0.82 0.82 药物预混料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维生素预混料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微量元素预混料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L-赖氨酸盐酸盐-0.37 --0.37 --0.28 -DL-色氨酸-0.06 --0.06 --0.04 -L-苏氨酸-0.16 --0.16 --0.13 -成分,%(计算值)粗蛋白质19 15 15 16 12 12 14 11 11 赖氨酸 1.04 1.04 0.75 0.82 0.82 0.53 0.67 0.67 0.45 色氨酸0.21 0.21 0.15 0.16 0.16 0.11 0.14 0.14 0.10 苏氨酸0.77 0.77 0.61 0.65 0.65 0.49 0.57 0.57 0.45 生产性能指标日增重,g/只420b420b370c780b770b650c850b870b780c 日耗料量,g/只720 750 770 1860bc1960b1820c2740 2770 2820 增重/饲料消耗0.58b0.55b0.48c0.42b0.40b0.36c0.31b0.32b0.27c *B.J.Kerr等(1995)3.2 其它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

所谓理想蛋白质,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或称最佳配比。

3.3 单体氨基酸的供给是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物资基础。

低蛋白日粮与高蛋白日粮相比,前者的限制氨基酸种类和限制程度较大。

日粮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程度制约低蛋白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的程度。

低蛋白质日粮的配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体氨基酸的供给和价格的可接受性。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要以后,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很可能受工业氨基酸供给或成本限制而无法满足动物对这种氨基酸的需要,此时,应以这种氨基酸的水平为基准,确定其它必需氨基酸在日粮中的水平。

3.4杂粕型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应以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猪)或氨基酸真消化率(鸡)进行校正。

现有的猪、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理想蛋白质推荐值多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总氨基酸为指标测得的。

而仅有的、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的需要量推荐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敲。

为此,以总氨基酸为指标配制日粮时,建议,对豆粕以外的杂饼(粕)的氨基酸含量,以其氨基酸真消化率进行豆粕当量值校正,其校正方法如下(表6):表6 棉粕氨基酸含量的豆粕当量值校正CP Lys Met Cys Thr Trp Val Ile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豆粕 44 91 92 82 88 91 88 92棉粕 43 65 74 77 74 73 77 73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0.71 0.80 0.94 0.84 0.80 0.88 0.79棉粕的氨基酸含量(%)未校正 1.97 0.58 0.68 1.25 0.51 1.91 1.29 经校正,** 1.41 0.47 0.64 1.05 0.41 1.67 1.02 *,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棉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豆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