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蓬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夏日的海滩》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夏日的海滩》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夏日的海滩》一课是一首极具童趣的现代诗歌,为我们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副夏日海滩童戏图。
将夏天的美,孩子的快乐用短诗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录象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夏日海滩的录象或图片)看完后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看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海滩,学习这首诗歌,看看在这里,海滩是什么样子的?二、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生字: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设计:蓬蓬的故事(3)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设计:蓬蓬的故事(3)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蓬蓬的故事;2.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描述故事情节;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启发他们对于故事中人物、情节以及背景的思考和发言;4.促进孩子们的交流合作,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准备1.《蓬蓬》故事书;2.课件:故事图片以及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3.教具:板书、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1:复习故事情节(5分钟)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解蓬蓬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熟悉情节以及人物角色。
接下来,老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故事图片,鼓励学生跟着读一遍故事情节,并在熟知情节之后,让学生尝试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步骤2:词汇复习(10分钟)针对本节故事中的词汇,老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课堂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
比如,老师展现卡片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画的是哪个角色,或者出示某个物品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个物品在故事中的作用。
步骤3:情节演绎(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代表来讲述本节课的情节。
通过情节演绎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步骤4:角色扮演(20分钟)老师根据故事情节指定学生角色,让孩子们扮演其中一个人物角色进行表演。
或者是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角色,并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创作表演。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活用语言技能,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步骤5:反思总结(5分钟)让学生口述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巩固拓展1.给学生布置一道蓬蓬的小作业,让孩子们动手创作一个小故事。
2.学生可以在家中阅读故事并借助图片进行讲述,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实现了对于故事的理解;2.学生能够表达出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提高了表达语言的能力;3.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积极,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夏季蝉鸣教学通用PPT模板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良 好成效,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论述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 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 知道您所转达的信息。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良 好成效,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论述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 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 知道您所转达的信息。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华,否则容易造成观 者的浏览压力,适得其反。
教学通用PPT
01
02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 示发布的良好成效,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论述观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 示发布的良好成效,请尽量
教学通用PPT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示发 布的良好成效,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论述观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示发 布的良好成效,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论述观点
教学通用PPT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 良好成效,请尽量言简意赅的论述 观点
论述观点
THANK YOU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良好成效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论述观点
教学通用PPT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良好 成效,请尽量言简意赅的
论述观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终究演示发布的良好 成效,请尽量言简意赅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蓬蓬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蓬蓬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故事《蓬蓬的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容。
2.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蓬蓬的故事》。
2.教具:幻灯片、画板、彩色毛笔、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故事主题,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
例如,询问幼儿是否喜欢听故事,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等。
2. 阅读故事(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故事书《蓬蓬的故事》,并简要介绍故事的情节。
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倾听故事。
教师朗读故事,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及适当的停顿和语速。
3. 讨论故事(1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
例如,询问幼儿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的主要角色是谁,他们喜欢故事的哪个部分等。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探究故事(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提问,进一步探究故事。
例如,询问幼儿蓬蓬为什么会获得独特的能力,他是如何利用能力解决问题的等。
还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测和假设。
5. 创作活动(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卡片和彩色毛笔,并告诉幼儿他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故事,可以是关于蓬蓬的续集,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教师可适时巡视指导,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前一人一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分享一些优秀的作品。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彼此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课堂延伸为了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可以设计以下课堂延伸活动:1.小组合作剧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创作,编写一小段剧本,然后表演给同学们观看。
2.继续写续集:要求幼儿继续为故事《蓬蓬的故事》写下一个续集,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延续和发展。
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一等奖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一等奖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
(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1.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
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江苏省泗阳中学杨晋闯知识目标: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1.朗读体会文章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意旨的体现与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谈对“夏”的感受。
2.老师由学生的'交流而进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填空下列横线。
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2.讨论明确夏的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三.朗读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明确这三个特点在文章中的章节分布。
2.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准备读2、3两节,一组准备读4节。
3.朗读比赛,看谁能读出夏的特点。
四.品析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全班分为两大组,上一个环节读2、3两节的大组以小组为单位品析4节,另一大组品析2、3两节。
要求: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字、词、句,或结构特色,或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等。
2.交流讨论。
五.归纳总结全文主旨。
1.齐读末段。
2.讨论:作者大声的赞美夏,真的是因为夏的景美,真的是因为夏的天气热吗?3.明确: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
六.归纳小结。
1.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学习本文的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并作业:找出一两首写夏的诗文,和本文比较一下,写出夏的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作者邮箱: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叶紫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7课《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7课《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2.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2.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课题《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印象中的夏天。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把握课文中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4.感悟作者情感4.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5.学习修辞手法5.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7.课后作业7.1学生仿写一篇关于夏天的短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7.2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分享,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注重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夏天的主题活动,如摄影、绘画、写作等。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感受夏天的美好。
3.开展夏季节日文化研究,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夏季节日习俗。
六、教学资源1.课文《夏》2.教学课件3.夏天相关图片、视频4.学生作品展示七、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课堂参与度3.学生对夏天的感悟与表达4.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文中对夏天的描述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他的情感?”学生:“我觉得‘热烈’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情。
孟强公开课夏感课件.
孟强公开课夏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夏季感观探索》教材第三章“夏天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涉及夏天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生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包括:夏日气温变化、雷雨成因、夏眠动物、夏日植物生长、夏日饮食与防晒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天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
2. 学习夏天的动植物生态变化,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学会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雷雨成因的理解、夏日饮食与防晒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夏天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生态变化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气象图表、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天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1)夏天的气候特征:讲解夏日气温变化、雷雨成因,展示气象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夏季气候特点。
(2)夏天的动植物生态变化:介绍夏眠动物、夏日植物生长,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
(3)夏日生活:讲解夏日饮食与防晒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晒措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验,观察夏日气温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夏天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夏天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夏季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雷雨成因2. 夏季动植物生态变化夏眠动物植物生长3. 夏季生活饮食防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夏天的主要气候特征。
(2)举例说明夏天的动植物生态变化。
(3)夏日饮食与防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 答案:(1)夏天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湿度大、雷雨频繁。
(2)夏天的动植物生态变化有:夏眠动物如蛇、青蛙等进入夏眠;植物生长旺盛,如水稻、玉米等。
(3)夏日饮食注意清热解暑、防晒需做好防晒霜涂抹、遮阳等措施。
孟强公开课夏感课件.
孟强公开课夏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夏季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夏季气候特点、夏季物候现象、夏季人体感应及调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夏季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夏季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了解夏季人体感应及调节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夏季生活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夏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及调节方法。
教学重点:夏季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夏季植物、昆虫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夏季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夏季气候特点、物候现象,让学生了解夏季的自然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夏季的植物、昆虫等物候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夏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调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讨论夏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关注夏季生活中的健康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季气候特点2. 夏季物候现象3. 夏季人体感应与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夏季气候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夏季保持身体健康。
答案:学生需围绕夏季气候特点、物候现象、人体感应与调节等方面进行回答。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夏季植物、昆虫等,记录其生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夏季气候特点、物候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的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了解夏季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夏季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夏》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夏》教案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老师想做一个调查,了解同学们对于四季的喜欢程度。
请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请喜欢夏天的同学举手;请喜欢秋天的同学举手;请喜欢冬天的同学举手。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比较喜欢暖日融融的春天及硕果累累的秋天,极少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天。
(请学生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可是有一位作家却惟独喜欢这炎热的夏季。
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如出现喜欢夏天的人比较多,则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喜欢夏天的理由。
然后告诉同学们有一位作家也非常喜欢夏天。
他喜欢夏天的原因和我们一样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好的写景散文犹如经历一场情感的旅程。
下面请听录音朗读,同学们在听课文的同时思考:作者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赞美之情把文章大声地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思考:作者笔下的夏天具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语句回答)3、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热烈?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紧张、急促?三、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
1、默读2、3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夏的热烈?2、齐读第4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一类人来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特点?(辛勤劳作的农民)3、你从劳动者的哪些表现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紧张、急促?草——厚发林带——长墙蝉——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夏热烈麦子——刚割过收获之已有景美(2、3)棉苗——挑着七八片绿叶热烈高粱玉米——朝天举着喇叭筒而希望还未尽紧张瓜秧——在地上匍匐前进喜爱赞美急促在夏天辛勤白天——想着快割、快打紧张、急促劳作的农民夜里——担心天气变化人更美(4)(人勤)整个夏天——忙夏收,忙管理秋收作物四、三读课文,感悟语言美:文中赞美了夏的景美、人勤,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
夏 教学设计(公开课)
《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语言,感悟夏美人勤。
3、感悟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语言,感悟夏美人勤。
2、难点:感悟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生:夏天太热,人就像活在铁笼子里一样,透不过气,所以我们不喜欢夏天。
生:夏天蚊子太多,夜晚我们都无法睡觉。
生:夏天的雨太多,天说变就变,很多时候都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师:难道在同学生的心中,都是这么讨厌夏天吗?夏天就上点乐趣都没有吗?生:我认为夏天也有快乐的时候,比如:我们在夏天可以去钓鱼.生:在夏天,我们可以去游泳啊!生:夏天虽然很热,但是我们现在完全有办法驱除炎热.师:是啊,我们对待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夏天既有它的烦恼,也有它的快乐。
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教师板书:梁衡)二、作者简介梁衡,当代作家。
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展示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语言,感悟夏美人勤。
3、感悟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四、检查预习黛色芊芊细草磅礴贮满秋波澹澹匍匐绷紧闲情逸致苦涩迸发细滋慢长主宰五、理读(1)朗读课文1、3、4、5自然段,概括段意:明确:1、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急促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5、夏天是值得我们赞美的(文章总共5段,我们刚才已经概括了1、3、4、5段的段意。
还剩下第二段,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并思考问题)(2)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思考:用“夏天的是的”句式说话,概括这段的段意。
2024年七上第13《夏感》教学课件.
2024年七上第13《夏感》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第13课《夏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涉及对夏季气候特点的描述、夏天给人们的感受以及夏季中的生活片段描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夏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夏季的独特情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夏季的独特感受,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掌握夏季气候特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抓住关键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季图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夏季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夏季的气候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课文分析:a. 分析第一自然段,了解夏季气候特点。
b. 分析第二自然段,探讨夏天给人们的感受。
c. 分析第三自然段,观察夏季生活中的细节。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抓住关键信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季气候特点2. 夏天的感受3. 夏季生活中的细节4. 文章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以“我眼中的夏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季气候特点,能否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夏季生活中的点滴,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夏季的文章,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七上《夏》
《第17课夏》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重点难点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突破策略1、朗读2、拓展课前准备PPT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设计集体交流意见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
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
”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
(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夏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夏感》教案安徽省萧县黄口二中王佩学习目标: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文中形象的刻画,体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育酷爱劳动的情感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形象的刻画,体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日风光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日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文中形象的刻画,体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育酷爱劳动的情感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年诞生,山西霍县人。
要紧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诵。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说明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试探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夏天景色的?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2.讨论交流。
3.初步明白得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念书中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在念书中感受到了夏日景色的烈火、奔放和农人们的辛劳,夏日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窗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第六单元《夏日泛舟》精品公开课教案-省优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第六单元夏日泛舟(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仲夏夜之梦》、《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夏天的美丽多姿,体验不同乐器对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
2、用竖笛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奏《夏日泛舟海上》2、难点:体验音乐作品中力度、速度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竖笛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学生演唱再次感受三拍子节奏。
二、学吹竖笛1、教师用竖笛范奏此曲。
2、学生视谱,打拍唱谱。
3、学生自由用竖笛练习。
4、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讲授。
顿音、连音;呼气、吸气;三拍子强弱;三连音的吹奏。
5、学生对难点反复练习。
6.、学生完整吹奏,教师钢琴伴奏。
三、欣赏体验1、播放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并听歌曲《太阳岛上》。
2、提出问题:作品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是如何表达作品情绪的?3、分组讨论作品特点4、.《仲夏夜之梦》,了解门德尔松和他的作品;分析作品。
学生欣赏,讨论乐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所用的乐器;每部分速度、力度的变化。
5、《雷鸣电闪波尔卡》A了解波尔卡的特点。
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感受两拍子舞曲风格,及历史背景。
C乐曲中的自然现象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讲讲乐曲中雷、雨、电、风所用的乐器。
6、.用拍手、拍桌子等打拍子的形式替《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
学生自由律动。
四、小组合作激励评价1、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演唱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定律.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学习指导1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3、7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任何物体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不能认为有的物体能反射光线(比如玻璃),有的物体不能反射光线(比如课桌).只不过反射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小组讨论
1.在一个暗室里的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手拿一激光灯向平
面镜照射,发现射到平面镜上光线被.
2.在一个暗室里的桌面上放一盘水,手拿一激光灯向水面照射,发现射到水面上光线被.
3.在一个暗室中,手拿一激光灯向饭勺照射,发现射到饭勺上光线被.
教师点拔
任何物体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不能认为有的物体能反射光线(比如玻璃),有的物体不能反射光线(比如课桌).只不过反射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跟踪训练
人眼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
A.物体一定是光源
B.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
C.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眼睛
D.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学习指导二
反射定律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3、74页,完成下列填空:
1.在反射现象中,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组讨论
做教材第73页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1.改变入射角,反射角(填“改变”或“不改变”),反射角始终(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2.若将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说明什么结论?
解:不能;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让光线沿着第一次的反射光的方向入射时,发现后来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
(填“重合”或“不重合”).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填“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教师点拔
1.学习点光的反射定律,要运用“模型法”进行研究.建立光的反射光路图,知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含义,进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2.在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要多做几次实验,多改变几次入射角,避免结果的偶然性;在描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时,应明白反射角是由入射角决定的,所以应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垂直入射界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0°而不是90°.
跟踪训练
1.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0°.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
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误将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当反射角.
实验
次数
入射
角
反射
角
115°75°
230°60°
345°45°
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学习指导三
反射类型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平行光线照射在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是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平行光线照射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是向着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小组讨论
做如下活动:在晚上,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纸上放一小平面镜,用手电筒垂直照向镜面,分别从正上方和侧面观察纸片和小镜面的亮度,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解:从侧面看去:镜面暗,纸片亮;从正上方看去:镜面亮,纸片暗.从侧面看去:平面镜的反射光线没有进入人眼,纸片由于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镜暗纸亮;从正上方看去:平面镜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而纸片由于漫反射仍然只有少量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镜亮纸暗.
教师点拔
1.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反射光不一定比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反射光多.如果人眼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路径上,则有较多的光进入人眼,如果人眼没有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路径上,则没有光进入人眼.而发生漫反射时,不管人眼处在什么位置,总有少量的光进入人眼.
跟踪训练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课堂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