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液与吸附剂 混合 Step1
吸附质被吸 附 Step2
料液流 出 Step3
吸附质解吸 附 Step4
2、吸附法的特点:
①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 离出来,由于受固体吸附剂 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 在蛋白质分离中特别重要;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 的产物,成为发酵与分离的 耦合过程,从而可消除某些 产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 用及吸附平衡关系通常是非 线性关系,故设计比较复杂 ,实验的工作量较大。
偶极分子之间其诱导力为:
U诱导
2 2 μ 2 μ α 1 α = γ
1 + 2 6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极性分子产生的电场作用会诱导非极性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因 此两者之间互相吸引,产生吸附作用。
范德华力-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属于色散力。
当分子由于外围电子运动及原子核在零点附近震动,正负电荷中心出现
从上式可以看出: 分子极性越大,μ增大,作用力也越大;分子的支 链会导致r增大,不利于吸附。 偶极矩与分子对称性、取代基位置等结构因素有关。 吸附作用力还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
范德华力-诱导力
设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为μ1,非极性分子的极化度为α2。则它们 间诱导力的能量为:
U诱导
=
2 μ 1 α
6 γ 2
· · · · · N C·
•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范德华力增大,但当分 子间距离非常接近时, 就明显地表现出斥力。 • 当距离大于OB时,吸引 力未表示出来。 • 当吸附表面和分子间的 距离减小时,其吸引力 的能量逐渐增加, • 当距离减至分子半径OA 时,达到最大值。 • 当距离再减小时,推斥 力急剧增加。
• 吸附速率可用单位质量的吸附剂在单位时间内所
吸附的吸附质的量来表示。
• 在吸wenku.baidu.com过程中,若内扩散的传质速度很快,则传
质阻力主要集中于外扩散,吸附过程为外扩散控 制。 • 反之,若外扩散的传质速度很快,则传质阻力主 要集中于内扩散,吸附过程为内扩散控制。
3、吸附力的本质
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 A 定向力 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静电力 • B 诱导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 吸引力 • C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瞬间 偶极)
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而 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发生化学吸附时,被吸 附的分子与吸附剂的表面分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原子重排或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与物理吸附不同 的是,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只有当吸附剂与吸附 质的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才会发生化学吸附。
物理、化学吸附的比较
吸附性能
物理吸附
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没有选择性
化学吸附
化学键
有选择性
作用力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热 吸附速度 温度 可逆性
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层
较小,⋖41.9kj/mol 快,几乎不要活化能 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 可逆,较易解析
只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较大,相当于化学反应热,83.7418.7kj/mol 较慢,需要活化能 温度升高,吸附速度增加 化学键大时,吸附不可逆
2、吸附机理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的 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 面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 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 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 所受的作用力较小,因而当 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 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 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 表面上。
界面
吸附质在吸附剂多孔表面上被吸附的过程分 为下列三步:
1/ n
式中 n--大于1的常数
Freundlich等温线 单分子层
Langmuir 等温线 单分子层
Henry等温线 稀浓度
等温线 多分子层
Lgqe = 0.148Lgce + 1.3369
由图可求得k=6.76 , n=21.72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 (1)吸附剂的特性(比表面积、粒度、极性大小、活化条 件) • (2)吸附物的性质(极性大小、分子量) • (3)吸附的条件 pH(对蛋白等两性物质在PI附近吸附量最大) 温度(对蛋白分子,一般认为T↑吸附量↑,考虑到稳定 性,通常在0℃or室温操作) 盐浓度(影响复杂,阻止or促进吸附) • (4)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吸附物浓度↑,吸附量↑, 吸附法纯化蛋白时,要求浓度<1%,以增强选择性,吸附剂用 量↑,吸附物总量↑,但过量吸附剂导致成本↑,选择性↓)
槽式吸附操作适用于外扩散控制的吸附传质过 程。 使用搅拌使溶液呈湍流状态,颗粒外表面的膜 阻力较少。
用于液体的精制,如脱水、脱色和脱臭等。 吸附剂用量S确定: 物料平衡 吸附相平衡
L(c0 c) Sq
四、吸附分离操作
1、槽式搅拌吸附 2、固定床吸附
根据待分离物系中各组分的性质和过程的分离 要求(如纯度、回收率、能耗等),在选择适当的 吸附剂和解吸剂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工艺过程和 设备。
常用的吸附分离设备有: 吸附搅拌釜 固定床吸附器 移动床 流化床
工业吸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 ①、将流体与吸附剂接触,吸附质被吸 附剂吸附后与其他流体分开,此过程为吸附 操作; ②、吸附质从吸附剂上解吸出来,使吸 附剂得到再生。若吸附剂不需再生,则此步 骤改为吸附剂的更新。
优点:

② ③
有机溶剂掺入少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pH变化小,适于稳定性差的物 从稀溶液分离溶质 吸附剂对溶质的作用小(蛋白质)
缺点:选择性差
收率低 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碳粉等吸附剂有粉尘污染

3、常用的吸附剂
•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 表面积大、颗粒均匀、 – 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 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 机械强度高 – 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 价格低廉。
3I 6 4
2
上述各力的数值大小,对于各种物质是不一样的,取
决于吸附物的性质。分子极性越大,定向力越大。
在通常距离上(十分之几个纳米),上述分子间相互作 用力的能量约为几千J mol—1。要比化学价力的能量小得多。
• 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总能量中,各种力所占的相对比例 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分子的两个性质,即它的极性和 极化度。极性越大,定向力作用越大;极化度越大,色 散力的作用越大。诱导力是次级效应 • 范德华力中的色散力是普遍的一种力
复使用和流体阻力较小等优点)
二、吸附法的分类及原理
1、吸附法的分类 2、吸附机理 3、吸附力的本质
1、吸附法的分类
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当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 力即范德华力而发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又称为 范德华吸附。 因为分子间引力普遍存在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 间,故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吸附质,不具有选 择性。但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种类不同,分子间引力 大小各异,因此吸附量可能相差悬殊。
吸附分离技术
何佳 2015.4
主 要 内 容: 吸附法概述 吸附法的分类及原理 吸附等温线 吸附分离操作
一、吸附法的概述
1、吸附法定义 2、吸附法的特点 3、常用的吸附剂 4、吸附法的发展
1、吸附法定义
定义: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
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 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 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 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 化的过程。
分类
• 1 Langmuir 等温线 (单分子层) • 2 Freundlich等温线(抗生素/类固醇/甾类激素) • 3 离子交换等温线 单价:在缓冲液中, Langmuir 模拟 多价:Freundlich 模拟 • 4 亲和吸附等温线:类似于Langmuir 表达
吸附平衡常用Langmuir方程(单分子层吸附 等温线方程式)来描述:
瞬时相对位移时,就产生快速变化的瞬时偶极矩。这种瞬时偶极矩还能使外围 非极性分子极化,反过来,被极化的分子又影响瞬时偶极矩的变化,这样产生
的引力叫色散力。
U色散 =
3 4
α hv
2
6 γ
0
式中 h为普朗克常数;v0为电子的震动频率
因为hv0约等于原子的电离能I(焦耳),所以上式可写成:
α U色散 = γ
吸附 剂 吸附 质
应用:广泛应用于原料脱色、
脱臭,目标产物提取、浓缩 和粗分离
脱附:吸附的逆过程
•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和、 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 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 吸附剂——能够吸附其他物质的多孔性固体。 • 吸附质——在吸附过程中,被吸附的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 分离物质在液相和固相中的 浓度关系可用下列吸附方程式来表示:
A B A B k
b
Ka
A表示吸附剂;B表示游离在液相中的溶质 A- B表示吸 附剂与溶质的结合方式Ka、Kb分别为吸附与洗脱常数
吸附质分压
p
ka kb
若以CB表示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即B的浓 度), C(A-B)表示溶质在固相中的浓度( 即A B的浓度), 则上述过程的平衡关系可表达为 函数C(A-B)=f(cB)
1、槽式搅拌吸附
吸附过程一般在带有搅拌器的吸附槽中进行。 1. 首先将原料液加入吸附槽,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 入吸附剂。 2. 在搅拌器的作用下,槽内液体呈强烈湍动状态, 而吸附质则悬浮于溶液中。 3. 当吸附过程接近吸附平衡时,通过过滤装置将吸 附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 接触过滤式吸附过程属间歇操作过程,常用于溶 质的吸附能力很强,且溶液的浓度很低的吸附过 程,以回收其中少量的溶解物质或除去某些杂质 等。
吸引力
吸 引 力
合力
0
距离
B
A
推斥 力
推斥力
吸引力和推斥力
三、吸附等温线
吸附平衡
定义:一定条件下,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吸附剂接触, 流体中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经足够长时间后,吸附质 在两相中的含量不再改变,即吸附质在流体和吸附剂上的 分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 如果不考虑溶剂的吸附,当固体吸附剂与溶液中 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m应与溶液中溶质 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 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只和浓度有关,Q=f(c), 这个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 吸附等温线表示平衡吸附量
分子引力/范德华力的总能量:
U范德华 = U定向 + U诱导 + U色散
范德华力-定向力
U定向 = 3 kT γ
2 μμ 6
2 1 2 2
式中:μ1为吸附剂功能基偶极矩;μ2为吸附质分子偶极矩; r为两偶 极子中心之间的距离;κ为波尔兹曼常数;Τ为热力学温度。
极性分子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偶极距:分子的电荷重心与正负电荷中心距离的乘积
Q kp Q 1 kp
Q ——吸附量(mol/kg吸附剂) Q∞——溶质的最大吸附量(mol/kg吸附剂) k ——吸附平衡常数 p ——吸附质分压
二个假设: • 吸附活性中心间各 自独立 • 每一个吸附活性中 心只吸附一个分子
实际应用中, 用的最多的是Freundlich方程 式:
Q kp
1)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分子与对流扩散穿过薄膜或 边界层传递到吸附剂的外表面,称之为外扩散过程。 2)吸附质通过孔扩散从吸附剂的外表面传递到微孔结 构的内表面,称为内扩散过程。 3)吸附质沿孔的表面进行扩散,被吸附在孔表面上。
• 整个吸附传质过程的速率由上述三个串联过程的 速率共同决定。 • 一般情况下,表面吸附速度很快,该过程几乎可 在瞬间完成,因此整个吸附传质过程的速率主要 由外扩散或内扩散来控制。
• 常用的吸附剂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两种。 羟基磷灰石、硅胶、氧化铝等属前者,活性炭属后者。 人工合成的如大网格吸附剂、分子筛等两种都有。但大 多属非极性的。
4、吸附法的发展
吸附法在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
• 如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活性炭吸附 • 后来使用的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层析、 分子筛等 • 大网格树脂吸附(选择性好,解吸容易、机械强度好、可反
氢键力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 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力、色散力都有大 两种原子电负性越大,半径 越小,H键就越能形成,作用 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氢键
不同元素原子所形成的氢键力大小次序如下:
F-H· · · · · · F > O-H· · · · · · N > N-H· · · · · · O > N-H· · · · · · N>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