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3.“教学做合一”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⑵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环保小知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故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故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

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

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在‎一些小故事‎中学习体会‎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

陶行知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生活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手段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态度,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要深入理解和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让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幼儿教学中的生活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生活教育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将生活融入教育过程中,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潜力。

生活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在幼儿教学中,生活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生活实践和体验让幼儿理解并接受新知识。

生活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活动来实施。

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种植小花草,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生活教育,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会感恩、珍惜和尊重他人。

生活教育也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幼儿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到的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可以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努力。

生活教育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 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培养幼儿实践能力是幼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通过实践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4.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
5.终生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
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教育”“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试,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
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关注情感和品德素养的培养,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重视实践和体验的教育方式。

这些理念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教育需要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生活教育的理念来改善当代教育质量。

通过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当代教育,重要性,独立性,创造力,情感,品德素养,轻松,谐和,学习环境,实践,体验,个体差异,发展需求,教育质量,启示。

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许多与当代教育理念相契合的观点和方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

陶行知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体验和探索。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成为真正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生活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改善当代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当代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当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故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故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

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

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在一些小故事中学习体会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9-01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其对生活与教育的阐释,对今天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有生活就有教育。

生活包含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2.是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的内容和教育的内容一致,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学校时就提出学生主要过六种生活,就要受六方面的教育,包括:健康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劳动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教育。

3.是为生活向前向上所需的真教育。

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围绕生活来进行,要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

陶行知主张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情,顺民意。

针对儿童的生活教育,提出只有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把儿童从成人的残酷里解放出来。

4.幼儿教育内容生活化。

凡是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想知道和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幼儿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

生活经验作为教育内容一方面便于孩子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同时还可以使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得以丰富、发展和提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倡导以生活为本、以实践为主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

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个人才能,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栋梁之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1.2 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当代教育中,陶行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倡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与当今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性成长的理念是一致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人文素养,这与当代教育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活为课堂,以实践为主导,这种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当代教育所接受和采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在于推动了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的转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1. 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品格为重点。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其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培
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认为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 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
务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陶行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认为这是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需 的。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鼓励其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共 事务。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民主与科学 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推动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04
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乡村教育改革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改造中国农村的重要手段。他主张通过乡村教 育改革,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下乡”的理念,倡导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 ,通过创办乡村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动乡村教育的普及
05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重视生活实践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认为生活实践是教育的核心,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生活实践的教 育价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做三者相互 关联,不可分割。这启示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03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教育与生活相融合
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他主张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真正 的知识和技能。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相互影响,通过生活实践来丰富教育内容,同时让 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

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兴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是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

试想,如果“过的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展望未来生活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发展趋势
未来生活教育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 面发展,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 培养。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教育 将更加注重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提高 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前景
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重新认识,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未来生活 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构 建更为开放和多元的教育环境。同时,随 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 教育理念和经验也将更加交流和分享。
适应社会。
对学生发展的促进
促进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当代教育应 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当代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总结词
城市中学的生活教育探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城市环境中的具体实践,通过将城市生活中的问题 和挑战引入到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详细描述
在城市中学的实践中,陶行知强调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入到教育中。例如,他引导学生关注城市 交通问题,并通过学习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与影响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其教育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前强调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的素质教育相吻合。因此,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与 生活的结合以及全面推进21世纪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

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兴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是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让教育在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他认为,教育不是为生活而准备,而是生活本身。

2.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提出,社会是教育的广阔天地,学校应该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轨。

他认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3. 教育即创造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他认为,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生活实践性,将生活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社会与学校的有机结合(1)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

(2)社区教育: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社区中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

(3)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形成教育合力。

3. 创造性教育的实施(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营造创新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失败。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的启示1. 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使教育贴近生活。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一)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3)教育具有终身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

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是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

试想,如果“过的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

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的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与教育的紧密联系,提倡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以期为当前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一理论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社会性,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打破应试藩篱,注重生活实践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生活即教育”,要求教育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全面培养,关注个性发展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5.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探索新知。

例如,通过开展创新性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分析现行教育制度问题当前小学教育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强调应试、缺乏个性化教育、忽视实践环节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视角,我们应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2009-06-25 14:05:24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2)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

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2]“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这个理论包括: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影响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影响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影响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主张以生活为课程,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他人和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实践与体验。

他提倡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自然、学习社会工作等方式,获得知识,实践技能,培养价值观念。

这与当今教育强调的实践性教育和体验式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的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实践和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个性化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教育。

这与当代教育提倡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学校也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陶行知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启示,即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

陶行知提出“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情感”的观点,他主张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这与当今教育强调的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当今社会,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品格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品质。

陶行知的理论提醒我们,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优秀品格和情感素质的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他主张学校应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 目的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的论陶行知:生活教育图册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

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亦即柳斌副主任所说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

”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录取率、得奖数......的做法和思想,既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

[1]生活教育- 内容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

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教育理论与科学课程】一、关于生活教育理论与科学课程的认识。

1、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2、关于科学课程的认识。

科学教育要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

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

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结合新课标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科学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启示:1、科学教育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

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

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

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1)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解决问题的情景。

让学生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阅读课本、查阅工具书等),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得出结论,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

抓住问题争论点、认知关键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研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突破点。

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启发,甚至形成争辩,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来,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例如:教学《沉和浮》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适时质疑问难适度点拔,让学生从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科学教育要求“有教先学”。

“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

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

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贯彻落实好新课标。

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文所能道尽。

本文,根据笔者对生活教育理论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作一番阐述,以求对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些有益的探索。

生活教育- 方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

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

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

”柳斌同志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

”提倡的是个性。

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称为“裹头巾”,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

”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生活教育- 区别联系1、教育与生活的区别“生活世界”概念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狭义的生活世界概念,即日常生活世界;第二种是特殊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人们各自的实践活动领域所构成的特殊世界;第三种是广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与人有关的一切世界。

总体来看,“生活世界”只有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实用性等特点。

而教育是师生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行为表现出的,并从感情、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筹划的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具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学术性等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这也决定了教育不能完全回归于“生活世界”。

否则,既有生活,为何还要教育?“独特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学世界应该借鉴和联系生活世界,但决不可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只是一种理念倡导,倡导的是以一种“过生活”的方式进行教育,倡导的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状态的关照,但它决不是简单地将教育等同于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

所以,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合理张力,相反,它是以承认教育与生活有一定的区别为前提的。

2、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受教育。

教育来源于人与其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联。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本然的。

现代社会提倡构建“学习社会”,倡导“终身学习”,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生活对教育的迫切呼唤。

杜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都向我们阐明了生活与教育是互相融通的。

缺乏教育的生活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生活;缺乏生活的教育,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

所以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这不仅表现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更表现为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生活的手段。

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发生,但生活世界不是教育的背景,而是教育的场域。

然而,如前所述,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是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它有可能因过于制度化和规范化而远离真正的生活。

所以,在教育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与人文关怀,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展现。

只有恰当运用“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来关照教育,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