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doc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作者:王以雷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年第03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着重强调文化育人,而“以文化人”的实质就是文化育人,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把文化融入学校思政工作,以民族历史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来感染学生,运用文化理念、文化内容和文化方法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基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内涵、特征、实践路径与工作反思展开论述,分析具体应用,提出几点意见与建议,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实践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康品格的重要路径,优秀文化的融入往往能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排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内涵与特征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本质与实际应用的表现形式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特征随着社会背景与人文环境而不断变化,所以“以文化人”的内涵是文化的本质与实际应用的表现形式,更注重的是感悟和心得,文化的表现形式既明确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也为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是文化内容与形式的教育模式“以文化人”强调思政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如何选取相应的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构建何种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些都是实现学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育人的关键环节。
(3)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是文化育人功能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以文化人”注重的并不是教育内容,而是重视思想影响和价值引领。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分析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和培育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重点工作。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1. 引言1.1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思政课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政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的认同和信仰。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差异高校“思政课程”是指在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和行为规范。
这些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课程思政”则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在各种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校“思政课程”是专门设置的课程,重点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实践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综合运用两者,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系统地渗透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成风化人 润物无声 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实效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实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发挥着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作用,有效提升育人实效。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思政并非简单地在课程中添加思政元素,而是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其意义在于:首先,课程思政有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统一。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政课程往往被孤立看待,而专业课程则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课程思政则强调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
其次,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在于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课程思政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它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一)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各类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从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家的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现象、法律法规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以数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讲述数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故事,如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执着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实施路径
2020年11月DANGDAIJIAOYANLUNCONG思臓.疗087“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实施路径杨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 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政治信仰迷茫,比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这些问題证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理念将高校思政教 育工作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要实现知识教育,还要实现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
文章就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分析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M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〇95-6517(2〇2〇)11-〇〇87-〇2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YA N G Ying(Shanghai Lixin Institut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Shanghai201620, 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 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whether in content or form,is constandy innovative,the 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lso deepe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However,with the spread of various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college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and their values stiD have certain deviation,political beliefs are confused,such as blind pursuit of material enjoyment. These problems prove that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concept of**three integrityM education infilt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all aspects of talent cultivation.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realize knowledge education,but also to realize value shap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Keywords】“Three complete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blem analysis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所谓“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谓“三全”。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旨在深度探讨与剖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协同育人作用及其实施路径,旨在揭示二者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策略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创新发展。
文章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内涵进行明确界定。
前者指在各类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精神、科学素养等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后者则特指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专门课程,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
厘清两者概念,有助于理解其在育人功能上的异同及互补性。
本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理论上,我们将立足于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论等多学科视角,阐述其遵循的教育规律、德育原理以及课程整合理念现实中,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以及国际竞争环境下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迫切需要,论述两者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将系统梳理国内外高校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提炼成功模式与有效策略,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后续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想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机制。
本文将基于上述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提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强调制度保障、资源优化、技术赋能、文化营造等多元支撑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我国高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深度挖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推进思政工作创新,提升育人实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路径探究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路径探究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专业课所发挥的思政功能相对薄弱、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不能有机融合、重显性而轻隐性的评价机制等问题。
由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共性问题聚焦在育人的同频共振、价值核心要素的提炼、评价机制的隐性成效等方面。
基于此,可以通过搭建专题的方式提炼价值核心要素,依据学情分析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功能,探索隐性信息检验育人实效等路径来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共性问题路径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提出既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宽度,也要深化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深度。
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旨在变革传统课堂只教书不育人的局面,即寓价值于知识和能力之中。
那么,目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状况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共性问题?又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实现知识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呢?这是需要我们分析与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
由此,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必须遵循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之间的建设意识和逻辑理念,才能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
目前,既有研究已从思政内涵、教育目标、理念方法等角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应课程思政尚处初建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专业课的思政功能尚未发挥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承载的育人功能是思政教育的有力补充。
但目前专业课多以知识传授为主、思政内容为辅,教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思政学理上的认识偏差,对其基本要义的理解也不够明晰。
加上部分专业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诠释意识形态的价值上缺乏深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内涵,部分学生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非品德的塑造。
由此,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被边缘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尚未融而为一。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一、引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综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目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应当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内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患意识。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法治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成为守法公民。
4. 健康成长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方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方法:1. 班会讨论:通过班级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学习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
五、结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通过明确的目标、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与,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价值彰显1.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作为党的事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二者协同育人,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1.2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3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探索2.1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保证。
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
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结语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职院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3·高职院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顾美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48)摘 要:习总书记提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当前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状,对目前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育人氛围、育人主渠道、育人途径、育人效果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 内涵; 现状调查; 路径研究;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21)02-0023-05DOI:10.3969/j.issn.1672-1047.2021.02.05收稿日期:2021-03-01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2019JSJYDJ02116)。
作者简介:顾美娟,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影响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思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1-3]。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5]。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统称为“三全育人”,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育人原则,它的内涵很丰富,没有统一的界定,课题组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三全育人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全员育人,传统意义上的育人主要是指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政教师,通过思政课堂给学生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现在习总书记提出的全员育人指的是包含专任教师、思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辅导员以及学生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员共同构建的育人体系;而全过程育人则可以理解为大学期间三年时间,从大一新生阶段、大二关键阶段、大三就业阶段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层面,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方案;全方位育人则跳出以往只有教学育人狭义的理解,包含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网络、体育等十大方面的育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
高校将进一步拓展文化育人领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增强国际文化交流
高校将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优 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培养具有国际视 野的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
汇报人: 2023-11-26
• 引言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内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实施路
径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效果评 估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挑战与 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传授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 世界观。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与实施
文化活动
设计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 比赛、展览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VS
实践育人
开展以文化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社会 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 文化的魅力。
0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效果 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01
思想政治素质指标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 面的评估指标。
课程设置
增加以文化人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拓宽学生文化视 野。
教材选用
选用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发展。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一、本文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教育质量,高校需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同时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育人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首先对“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其内涵、特点、意义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和成效。
对高校在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提升。
而“三全育人”理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和具体化,它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这些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成长。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和实践新的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大思政视野出发,深入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和背景分析,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和总结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育人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社会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并分析其育人机理和实施效果。
文章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理论上,实践育人模式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践上,实践育人模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文章将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在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创新的育人方式。
该模式强调以实践为导向,以育人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内涵方面,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点上,该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实践性强。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
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文|马丽华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
搞好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剖析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树立科学的文化育人理念中职语文具有其他课程没有的特点与优势,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但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职业教育一直存在“重技轻文”的思想,对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重视不足;另一方面,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研究力不足,在教学中缺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传统,注重传授课文的基础知识,没有碰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忽视了提升学生素养等教育需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脱节。
探索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新的教学模式和育人路径首先要以科学的理念做指导。
首先,基于整合教育和全人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协同育人”的文化育人理念,明确“品行优、情怀深、思想正、技艺强”的培养目标。
其次,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立德树人“树什么”,解决育人目标窄化、内涵不清、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脱节”的问题;厘清以文化人“做什么”,解决育人内容单一、路径不明、知识传授中思政教育“贴标签”的问题;明晰协同育人“怎么做”,解决育人形式单一、机制不全、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二、厘定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五文”课程内容体系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加以明确,并从语文教材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关于思政的元素[2],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及所学专业,梳理语文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合经典国学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大国匠心文化、沂蒙红色文化、鲁南地域文化等五大主题文化(以下简称“五文”),开发校本读物,拓展延伸思政教学内容。
“大思政”视角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
“大思政”视角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摘要:本文从“大思政”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通过分析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引出了辅导员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提出了以“大思政”为核心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包括专业知识与素养的提升、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个人发展与成长的重视等方面。
最后,强调高校应为辅导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以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思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教育创新一、大思政与辅导员的角色当前社会正面临着多元化和快速变革的挑战,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这一领域也面临诸多挑战。
知识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学生对于价值观和思想信仰形成的路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变得更为复杂。
同时,学生个体差异显著,他们的思想倾向和需求差异巨大,如何精准施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推动者,其角色也变得尤为重要。
辅导员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引路人、倾听者和引导者。
他们可以借助个人关怀与引导,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特长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辅导员可以在日常接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全面成长。
二、以“大思政”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2.1 “大思政”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大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的“大”是对德育、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强调,强调立德树人要贯穿教育全过程,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更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之中[1]。
这种“大”旨在构建全员育人的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环节、不同时期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两个结合”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因此,“两 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两个结合”融入新时代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1、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 同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通 过将“两个结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 力,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认同感。
3、加强实践环节建设
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场 所。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施。 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 实践环境和机会。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 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高校 应该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劳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次, 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此外, 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反馈,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水平
将“两个结合”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水平。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 化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具体实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 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是对人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进行培养和引导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创造力,使个体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社会的进步和稳定需要有具备正确思想和政治觉悟的公民,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履行公民义务并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人生观是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确立,价值观是对道德、美、真、善等方面价值的追求和坚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人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正确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独立、客观与科学的认识。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公民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
政治立场是个体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所持的态度和见解,政治觉悟是个体对社会政治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使人们能够根据基本国情,客观冷静地面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民主和法制建设。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培养公民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动态的关注和了解,增强公民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演讲等形式来传递知识和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观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宽学生的 horizons,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校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
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
任何社会都强调“德”的重要性。
“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这三不朽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1]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中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够、挖掘思政元素深度不够、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构建“地方党委、政府—高校—教师”三级课程思政实施体制机制、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提升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等“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提供范式。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64-03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课程思政”在全国教育系统高校的推广和落实提供政策依据。
“课程思政”是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而提出的育人模式的改革,有利于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的推进,突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分析(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课程思政”的表述不难看出,“课程思政”本质内涵就是通过课程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就是指以育人为导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为目标,对学校所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管理、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通过课程的实施,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维度思政课程是专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涉及社会体系、心理规律、价值观、社会热点等内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且极端重要的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
素养,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风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方向,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不
同群体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比如,在城市和农村、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要注重培养人才,重视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因此,我们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要注重创新,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方式方法。
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准方向,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
-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传承力,然后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育人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内涵;路径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优化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现阶段,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
1.1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潮下,“以人为本”是核心内容,无论是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还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承方面,都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思想上去认同,去积极的投入,才能够有所提升和创新。
在接受这种文
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认同,如此才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接受这种文化。
而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下,所以需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在传承文化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才进行理性的开发以及对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教育之本。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才进行特殊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其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在思想境界方面的提升,对其潜力进行无限的开发,并且在理想追求上超越世俗的牵绊,不在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是从人本的角度是考虑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导向以及科学的视野去评判世间的各种现象。
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开阔,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
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其中的分支包罗万象,但是其终极目的还是对人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化育人就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在遵循正确的价值引导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3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并且这种资源是可以转化的,其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彰显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育人的功能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活
动,是确定社会能够持久运行并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
文化育人能够对人的心理以及信仰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对人们所追寻的意义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关注人的主体性为核心要素,这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路径
2.1注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文化整合、文化创新与文化熔铸的特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在的文化力。
这种文化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积淀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种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文化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和“力”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才更加能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功能和价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和利用,便能释放出更多的、对人的精神层面的“规范价值力”和“意义内驱力”。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2.2.1注重信仰与价值体系的建设
多元取向的时代,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要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
康的方向发展。
2.2.2注重传道
道是道路、方向与目标,道也是灵魂、信心与责任。
当代社会,多元化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功利主义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似乎变得过时,为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价值追求似乎变得陌生。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水平,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始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2.3不仅要强调“文”,更要强调“化”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基础工作是普及文化知识,但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文精神,最终把文化知识转变为支撑人们自觉行动的动力。
文化育人的形式是“文”,本质在“化”。
要想真正实现由“文”入“化”,发挥文化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就要率先践行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德行为标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周围的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直的人格去影响教育的对象,这种身先示范的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被教育者起到心灵上的理解,从而更加适应和接受文化育人的氛围。
3、结束语
人类主宰社会的万物生长,掌控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在对人的思想以及行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低级向高级的逐渐转变,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充满智慧的人才来进行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对人才进行特殊的价值培养,从文化育人的立场出发,在思想境界上
更加纯洁,在思维上更加灵活,始终能够坚持以人文本的路线方针,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