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美术教案《蓝白之美》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蓝白之美》教案课题:6、蓝白之美主备人:刘红版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年级:八年级课型:设计·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蓝白之美》是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教学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既要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要掌握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所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民间艺术的淳朴之美。
【教学目标】1.了解蓝印花布的历史、传说,领会图案纹样的变化和特点。
2.尝试模仿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3.体验蓝印花布淳朴素雅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寓意。
【教学重点】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寻找简便的方法替代复杂的传统工艺。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设计、制作蓝印花布作品没【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启示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分组合作法;自评法;互评法;展示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蓝印花布实用物品、靛蓝染料、替代方法的相关材料。
学生:白色油画棒、颜料、毛笔、铅画纸。
【学情分析】以蓝印花布为题材的乡土美术教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本案的教学活动中,强调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心灵去感悟,拓宽学生的视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老师进入蓝白的世界吧!(出示课题)二:新授阶段(13分钟左右)1.出示图片:2.欣赏感悟蓝印花布中纹饰的造型特征:提问: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教师归纳总结:色彩: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简洁明快,质朴中带着雅致。
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寓意:画面中的内容与形式巧妙的结合: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龙凤呈祥,这些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透析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透析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面容的描绘与艺术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面容的描绘技巧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用线条描绘面部特征、用色彩表现面部神情和形态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示范和练习,逐渐掌握面容的描绘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第二单元:人物身体的描绘与艺术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物身体的描绘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构图、比例、姿态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第三单元:静物画的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静物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对静物的观察、构图、绘制等内容。
静物画是绘画的基本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静物画的绘制技巧。
第四单元:素描的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素描的绘制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条的应用、明暗的处理、构图等内容。
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之一,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
第五单元:水彩画的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水彩画的绘制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运用、技法处理等内容。
水彩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性的绘画形式,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水彩画技法。
第六单元:色彩的表现与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色彩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搭配、色彩的表现力等内容。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现技巧。
第七单元:手绘动画的制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手绘动画的制作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手绘动画的原理、动画的制作流程等内容。
手绘动画是一种特别有趣的绘画形式,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手绘动画的制作流程。
第八单元:立体造型的创作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立体造型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包括造型的基本知识、构造方法、面塑、胶泥雕塑等内容。
立体造型是一种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伸。
从对人物肖像画历史的了解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意。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边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
教材启示为什么要画身边的人,因为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熟悉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
画家们更是将邻居、家人、朋友像为描绘的对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某种爱意。
教材启示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可以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材料去表现身边的人物。
同时启示如何关注人物的动态、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各种使用工具的处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比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材还启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让画笔传达情意。
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切入口,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去反映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
在表现他们外部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
其次再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教材中选用的一些图片,体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
2.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3,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4.课时建议:2课时一、组织教学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课小组作业。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
苏教版美术初二教案
苏教版美术初二教案标题:苏教版美术初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苏教版美术初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2. 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表现方式a. 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c. 创作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作品。
2. 第二单元:线条的表现方式a. 学习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掌握线条的表现技巧;c. 创作一幅以线条为主题的作品。
3. 第三单元:形状的表现方式a. 学习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掌握形状的表现技巧;c. 创作一幅以形状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有趣线条和独特形状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内容,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向学生介绍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技巧演示:以教材中的示例作品为基础,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表现主题,并解释其中的技巧和方法。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升作品质量。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进步。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苏教版美术初二教材;2. 艺术作品图片;3. 艺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2. 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参与和建设性反馈。
3.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能力。
苏教版八上美术第八课《放飞希望》教案设计
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各类风筝的图片,实物风筝,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70克A4复印纸、画笔等。
教学的内容要点 1. 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古时称为“鹞”或“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木鸢),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翟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2. 传统风筝典型的基本造型。
在传统的风筝造型中大多数都是以飞行动物为基本原形,如北京的沙燕风筝,山东维坊的龙形风筝,还有蝴蝶风筝,蜻蜓风筝、老鹰风筝等;在江苏的南通有由八卦风筝发展而来的“板鹞”风筝;另外还有宫灯风筝和以神话传说为造型主题的人物风筝等。
3. 南北风筝的艺术特点。
在造型、绘画的内容上以及制作材料、工艺等方面南北风筝都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欣赏、对比图片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层层深入地了解各地风筝的变化。
4. 风筝背后的民俗文化。
风筝通常都是在清明前后放飞,于是这其中就有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演绎,如高鼎的《村居》,还有了曹雪芹的《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里将沙燕的图绘寓意一一道来,有的吉祥,有的励志。
5. 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风筝的基本制作一般是基于“扎”——骨架,“糊”——裱纸,“绘”——装饰,三个部分必须是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
课程展现的几种简单的风筝制作,可以充分说明风筝制作的全貌。
教学过程与方法1、探索与查阅学生课前可以分学习小组查阅、探究各种与风筝有关的资料。
【知识学习】江苏版艺术教材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江苏版艺术教材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江苏版艺术教材)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计划课时2课时备课人:马海波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江苏版艺术教材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
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初中美术教案)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苏教版)
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案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计划课时2课时备课人:马海波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
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学科:八年级美术课题:在绘画中永生设计者:领导签字:1.教学目标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
2.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3,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4.课时建议:2课时一、组织教学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课小组作业。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
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人物的五官,以及体会了通过五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些彩色的范图。
看了这些范图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乱涂乱画,怎么把人的脸画成彩色的,怎么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像鼻子呢?好像这些画都是小孩子画的。
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画是出自小朋友之手,我请个同学来区分一下。
(请同学区分,并说出区分原因)而另外这些可都是出自世界鼎鼎有名的大画家之手,这个画家就是谁呢?(毕加索)有没有人对毕加索有一点了解的?(先让同学回答)(教师介绍):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和最着名的画家之一。
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在毕加索很小的时候就教他画画。
我们上节课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许多画家就开始尝试不同的画法,从写实的画法转向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法,来表现画家的精神情趣和个性风格。
他们还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和美好,一切充满了新鲜和活力,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所以他们开始学着像孩子那样去看世界。
创造思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而创造的产物是人类最高成就之一。
他在绘画事业上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绘画,不断地尝试各种画法。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毕加索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某张画,而在于他的创造精神,因为他终身都在创造。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根底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觉察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拟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拟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表达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初中美术教案)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苏教版)
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案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计划课时2课时备课人:马海波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
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笔墨、色彩运用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3. 运用所学技法创作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PPT、教案、画笔、宣纸、颜料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中国画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中国画吗?”2. 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线条的运用、笔墨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勾线、写意、渲染等。
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分发宣纸和画笔,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勾线和写意的基本技法。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所学技法创作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供创作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对中国画有什么新的认识?”2.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和创作更复杂的作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画家进行研究,并写一篇关于该画家的简介。
2.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的提升。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学生使用画笔时要注意不要弄脏衣物和桌面;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尝试,不要过分追求完美;3.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苏教版初中美术书教案
苏教版初中美术书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2.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广告、标志、服装设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术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实例,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公园、商场、学校等,要求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出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进行描绘。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建筑风格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实例,了解如何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要求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进行表达。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态度和行为。
苏教版初中美术八上教案
苏教版初中美术八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通过实践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色彩的调配和运用。
2. 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优秀作品欣赏。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水彩、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特点。
二、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色彩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2. 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并讲解调配色彩的方法。
三、学生实践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选择合适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 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色彩的运用,尝试创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学生实践创作环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在评价环节,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后,学生可以继续探索色彩的运用,结合其他美术课程,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苏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四、
实践探索
各种绘画形式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绘画形式展现不同的绘画语言,代表作画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感情。实践:a.请学生观察一下老师(美术教师本人)的外表特征,并加以评述。b.再对老师的性格特征加以描述,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c.用画笔写生老师或凭记忆描画老师的形象。
1、完成练习
五、
课后延伸
六、
评价方式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人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在充满“爱”的情感的歌声中结束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领导
意见
课时计划第章第课时
课题
关注你、我、他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3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3,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教学方法
情境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引导阶段欣赏和分析
a.生活中你比较欣赏(或尊重、崇拜、喜欢)的朋友、长辈、英雄、明星有哪些?他们哪些地方吸引你,值得你对他们产生上述感觉?b.展示教师收集的明星写生绘画作品和教师自画作品,请学生来讨论交流上述人物肖像作品,主要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刻画和表现。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关注身边的人物。
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
3. 通过研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 介绍艺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 研究绘画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 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绘画技法与实践- 研究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
- 掌握色彩搭配和调色技巧。
- 研究素描、水彩等绘画技法。
3. 名画欣赏与解读- 介绍著名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
- 研究欣赏名画,并讲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 分析名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学以致用。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美术展览,扩展视野。
4.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进行素材收集和创作实践。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外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考察学生对名画的理解和评论能力。
3. 定期组织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美术馆、画廊等外部教学资源。
六、教学安排以上为初步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七、教学参考资料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2. 名画集:名画欣赏与解读3. 艺术基础知识参考书籍4. 绘画技法与实践教程以上为《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的初步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如有需要,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
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
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
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
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
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
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
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
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
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
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
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
山顶上密集着小树。
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
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
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
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
山丘下方是一条路。
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
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
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
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
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
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
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
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
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
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
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
《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
《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
就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
《富春山居图》1650年被烧断,2011年(庚寅),三个庚寅年。
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
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
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
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
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富春山居图》这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
他从79岁到82岁,在富春江一带,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
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时快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
因为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86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画。
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
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回顾,“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流露出来的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
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
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
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
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
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
《清凉环翠图》清代,龚贤(1618~1689),纸本水墨,30.2 厘米×144.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的是清凉山一带的风光。
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画面湿润厚重。
独创“积墨”画法,墨色浓重苍润,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
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通过此时此景图片的观察对比,感受画家记录的山水变迁。
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
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
“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淮扬洁秋图》清代,石涛(1641~约1719),纸本,89.3厘米×57.1厘米。
描绘了古变幻莫测的风貌。
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芦苇柔韧挺秀。
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
石涛绘画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在于章法,在他的作品中,布局变化多端,新疑奇妙,能给人一种强烈、新鲜的视觉冲击感。
且石涛作画无固定章法,纯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皴法方面,石涛也是不拘一格的,此外,他还喜用各种夹叶、圆圈、三角形等来疏通画面,使画面蓬勃灵动,生机盎然,以增加变化。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
画中的房屋用粗笔,芦苇用细笔,形成生动的对比。
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万山红遍》现代,可染(1907~1989),纸本,84厘米×131厘米。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
幽燕生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
”画家一反平时常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名贵的上等朱砂,集中突出“红色”。
整幅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
《万山红遍》是可染以诗词《沁园春?》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
赏析此作品重在理解画家通过画作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
《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合作,纸本。
傅抱石、关山月根据《沁园春?雪》所创作,东升,江山壮丽,表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为了表现中华的辽阔,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体会到祖国江山的秀美。
四、讨论与交流1.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