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看舌知病!中医舌诊大全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74beea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中医舌诊知识
![中医舌诊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12822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f.png)
中医舌诊知识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舌诊知识:
1、舌质:舌质是舌的主体,包括舌的前2/3。
正常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富有生气的。
如果舌质变为红色或紫色,可能是肝火过盛或气血瘀滞的表现。
如果舌质变得苍白或淡白,可能是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2、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由口腔中的细菌和各种唾液酶共同作用产生的。
舌苔的厚度和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
如果舌苔厚重,可能是脾胃湿热或痰湿过重的表现。
如果舌苔变薄或消失,可能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衰弱的表现。
3、舌形:舌形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舌头胖大可能表示脾胃湿热或痰湿过重;舌头瘦小可能表示脾胃虚寒或气血不足。
4、舌苔的颜色:舌苔的颜色也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
例如,黄舌苔可能表示脾胃湿热;白舌苔可能表示脾胃虚弱;黑舌苔可能表示肝肾阴虚或寒湿过重。
以上就是一些基本的舌诊知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386f0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f.png)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展开全文无为中医李春盈2021-03-09 16:47:47舌诊图谱关注导读:舌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治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面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大家介绍舌诊的具体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图片可能引起您的不适,请做好心里准备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722b65663186bceb18e8bb9a.png)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 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 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
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
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中医舌诊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舌诊图片较全
![舌诊图片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947b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1.png)
舌形质 动态 舌下络脉
第18页/共88页
一、舌色
淡红、淡白、红、绛、青、 紫舌。
第19页/共88页
(一)淡红舌
• 舌象特征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 临床意义 :
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病中多属病轻或疾病转愈佳兆。 • 形成 :外感病、内伤杂病 心气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色赤, 胃气,上荣于舌→色质颜色为淡红。
绛舌
•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
• 机理分析:红舌进一步发展。 热入营血,气血上涌, 耗伤营阴,血液浓缩瘀滞, 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 临床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第25页/共88页
绛舌
•舌绛有苔
——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 炽盛。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阴虚火旺,或热病后阴液耗
第48页/共88页
(四)颤动舌
•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邪热伤津,燔灼肝筋,筋脉拘急┛
• 临床意义:舌颤动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之一。
第49页/共88页
• 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生风; • 新病,舌绛紫+颤动——热极生风; • 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 酒毒内蕴——舌体颤动。
常与舌萎软并见。
•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 短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
缩 色淡白无华━━气血虚衰。
色红绛+干燥━━ 热盛伤津。
舌胖大+苔滑腻━━脾虚痰浊阻络。
第52页/共88页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269d0a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7.png)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健康,人手一份!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5322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4.png)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af1843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3.png)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3瘦红舌——缺乏营养舌色偏红代表体内有热,或有炎症发生,热久伤津,体内营养被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4瘦淡舌——气血两虚瘦淡舌上如有明显的苔垢,大多伴有轻度感冒或者是消化大良,提醒患者体质虚弱。
主要反映气血两虚,机体营养不良的病理状态。
5老舌——正邪对峙舌苔颜色黄白、灰黑,病多主实证、热证。
老舌常见于正邪双方相持阶段,即病邪的气势很凶,但是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也很强。
6嫩舌——代谢功能低下多主虚证、寒证、湿证。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doc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8fb9ee804d2b160a4ec05d.png)
珍中医舌解大全!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了望舌舌,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
望舌体主要察舌神、舌色、舌形、舌以及舌下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活、,运灵敏自如。
【床意】荣舌是有神,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 辨舌之神气》曰:“凡舌有光有体,不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神气荣者,病皆吉。
” ( 二 ) 无神 ( 枯舌 )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失灵。
【床意】枯舌是无神,属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乏,气血大,精神衰。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若舌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色。
一般分淡、淡白、、、青、紫六种。
(一)淡舌【舌象特征】舌体色淡,白中透。
【床意】淡舌气血和的征象,常于正常人。
疾病之多属病。
【机理分析】淡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血之色,明光胃气之,正如《舌胎志》:“舌色淡平人之候,⋯⋯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
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331e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8.png)
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中医舌诊 模板
![中医舌诊 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5db9b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c.png)
中医舌诊模板
中医舌诊模板:
1. 色泽:
- 舌质:
- 淡红色(正常):表明气血充足、正常状态
- 淡白色: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红色或绛红色: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红绛色或暗红色:可能表示瘀血或淤血,可能存在淤积或血液循环不畅
- 舌苔:
- 薄白或薄黄色(正常):表示正常健康状态
- 厚重苔(白色或黄色):可能表示痰湿积聚、消化不良或湿热之象
- 舌苔薄白或无苔:可能表示阳气亏损或气血虚弱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2. 形态:
- 舌体胖瘦:
- 舌体肥大:可能表示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或水肿
- 舌体瘦小: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舌体形状:
- 长舌:可能表示寒湿积聚或内寒外湿之象
- 厚舌:可能表示湿热内蕴或热毒之象
- 瘦舌:可能表示气虚血虚、阴虚火旺之象
3. 湿症表现:
- 舌苔厚重:可能表示湿痰、湿热之象
- 舌体胖大、湿滑:可能表示湿邪较重、湿痰重
- 舌体淡白、舌苔薄白:可能表示湿邪不重,体内湿气较轻 - 其他湿症表现:如体重过重、疲劳感、纳差等
4. 火症表现:
- 舌质红绛: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尖红或齿痕明显:可能表示心火旺盛或肝火旺盛
- 其他火症表现:如口干、咽干、口舌生疮等
以上仅为常见中医舌诊模板,具体舌诊还需结合其他体质及症状表现综合判断。
若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中医师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图谱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ccab0728ea81c759f5781f.png)
舌诊图谱珍藏版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医学健康)望诊之舌诊详解(文字详细版)
![(医学健康)望诊之舌诊详解(文字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147b6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0.png)
(医学健康)望诊之舌诊详解(文字详细版)首先呢,我们讲的是望舌,具体望舌的原理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
舌与脏腑的关系呢,是非常密切的,舌尖它反映的是上交心肺的病变。
舌的中间呢,反映的是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的根部呢,反映的是下焦肾的病变。
舌的两边呢?反映的是肝胆的病变。
我们望舌呢,第一我们先望的是舌质。
我们若是发现这个淡白舌的时候。
这个淡白舌主要表现的是气血两虚症。
或者是阳虚症。
淡白舌,舌体偏瘦薄呢。
属于气血两虚。
如果淡白舌出现了,舌体胖嫩。
舌边有齿痕。
这个属于阳虚水汀症。
第二种是红色。
红色的舌头呢?主热症。
舌苔烧红。
或者呢,见到舌边。
尖。
热红。
这个属于外感表热症初期。
红舌兼有芒刺和黄苔这属于实热症。
舌尖红。
为心火上炎。
舌两边红。
为肝经有热。
舌红而少苔,舌体小,还有裂纹者。
属虚热症。
第三种呢,是酱色,也就是颜色是酱色的。
这个主要是里热亢盛。
阴虚火旺症。
有痰呢,属温热病。
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盛。
酱色越深。
提示热邪和病情越重。
这个舌酱少苔,无苔,还有裂纹的。
为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意耗损严重。
第四种呢,青紫色呢?是气血瘀滞,全舌青紫。
疾病多是在全身性的气血瘀滞。
舌上局部有青紫斑点。
起病多是淤血阻滞于某个部位。
或某部位血络损伤所致。
舌苔青紫,湿润。
属于阴寒内盛。
阳气虚弱。
血脉瘀滞而成。
这个属于阳虚阴盛证。
这个舌红酱泛着青紫色呢。
舌苔少而干。
这个为热毒制胜耗伤了营血。
是一个气血瘀滞的症候,这个属热症。
舌色紫暗。
舌上有瘀斑瘀点,这个呢?属于血瘀症。
以上说等到是舌的颜色.下面呢,我们讲一讲舌的形态,也叫舌形。
第一种呢是老嫩舌。
这个老舌呢?是实邪亢盛。
正气卫衰。
正邪交锋。
邪气呢,拥滞于舌上,这个属于实症。
这个嫩舌呢。
是因为气血不足,舌体失充。
或者是阳虚水汀啊,浸洇了我们的舌体所致,这是个虚症。
第二个呢,就是胖瘦舌,也是胖舌和瘦舌的鉴别。
胖舌是舌胖大。
这个是因为津液输布障碍。
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而形成的。
属于水湿痰饮者。
干货来了:全面的舌诊彩图!(图表结合)
![干货来了:全面的舌诊彩图!(图表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00f9c2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e.png)
干货来了:全面的舌诊彩图!(图表结合)舌诊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做为辨証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証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証指标。
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望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
”指出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
《灵枢·经脉》曰:“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等。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金匮要略》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为有瘀血。
”以舌青作为有瘀血的依据。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记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进行病机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
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对辨舌尤为重视,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而成为我们诊病的重要依据。
舌的形态结构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故《灵枢·经脉》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
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伴和食物,协助吞咽。
《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声音之机也。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
”《中藏经·论小肠》说:“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
”舌肌是骨骼肌,呈纵行、横行和垂直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缩、卷曲,柔软而无偏斜,保证了舌的功能活动。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医称为舌面,下面叫舌底。
舌背又分为舌体和舌根二部分,舌体和舌根之间有一条人字界沟。
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故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体。
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体两侧称为舌边。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f9d9a4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根-肾
望舌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自然光线 2.自然伸舌,不可用力太过 用力或时间过长-充血 3.辨别染苔 ➢ 牛奶、乳汁-白 ➢ 花生、瓜子、杏仁、黄豆-腐腻苔 ➢ 咖啡、色酒果汁、杨梅-黑褐色 ➢ 蛋黄、V、柿子、桔子、有色糖果-黄色 ➢ 药物等
3)瘦薄:多见于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4)裂纹:多见于热盛、气血不足(先天裂 纹舌除外)
5)齿痕:多见于脾虚 6)芒刺:多见于邪热内盛
(3)望舌态
1)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
2)痿软:多见于气血虚极、阴亏至极、热灼 津液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黄
黄腻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2022年学习资料
![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ac71a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6.png)
齿痕舌-淡白舌黄腻苔
齿痕舌1-齿痕舌2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红舌-淡红舌1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黄苔-淡青紫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舌-淡紫舌1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舌1-淡舌2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瘦舌-淡紫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淡紫舌滑-苔短缩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灰黄苔-积粉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绛红舌-绛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老舌-老舌1图片详尽)
裂纹舌-裂纹舌1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霉腐苔-嫩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嫩舌1-腻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腐苔-光剥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红点舌-红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红舌1-红舌2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红舌苍老-红瘦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厚白苔-厚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厚腻苔-厚腻苔1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花剥苔-花剥苔1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舌诊积别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舌与脏腑-舌根-臀-:;-舌中-脾(胃)-边-肝胆-舌尖-心(肺)-1
暗红舌-白厚腻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白腻苔-白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白苔1-白苔2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白星舌-薄白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薄白苔1-薄黄苔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胖大舌-胖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青紫舌-荣舌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润苔-舌边尖红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舌光少苔-舌尖红临床各种舌相大全(图片详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干货~看舌知病!中医舌诊大全光明远2017-08-18 10:58导读舌诊不但医生能用,我们也可用于自查病。
掌握好舌诊。
能够为我们自己的健康摄取一道有力的屏障。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学点舌诊,于自己、于家庭、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其实每个人都能学会,放松心情,端正心态,不急不躁,多看几遍,对舌诊有所知。
舌诊观察方法1.光线:充足柔和的室内自然光线,伸舌时可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舌面,避开有色的墙壁、窗帘等物体反光干扰。
2.姿势:患者坐位,重病卧位亦可,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舌体,不可过度用力伸舌,伸舌时间不应过长,可令患者稍事休息,重复观察。
3.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两边。
(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舌质,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
)4.辨染苔:某些食物、药物可影响舌苔颜色,造成辨色假苔,应注意问诊鉴别。
舌象类型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裂纹舌主病: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胖大舌主病: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
齿痕舌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2)阳虚型:主怔: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薄白苔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
干润适中。
薄白苔主病: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
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
薄白干苔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薄白苔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
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
厚白腻苔厚白腻苔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
白苔燥裂舌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白苔燥裂主病:热伤津。
治宜生津泻热。
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黄腻苔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
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
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
主病。
热痰互结.中焦湿热。
胃肠宿食。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
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
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
清热化池。
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
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黄燥苔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黄燥苔主病: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
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
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
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
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
黄苔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黄苔主病:若薄白带淡黄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黄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混下化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
(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
(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薄黄苔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
主病及相关研究:——若薄黄而润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不严重),津液未伤。
治当清热透表(把病邪从表浅的卫分通过发汗驱逐出去)。
——若薄黄而干苔,则当辨(分辨)病人不恶不怕)寒反恶热(反而怕热),为伤寒外邪初入(刚刚进入)阳明(胃)之里,或温热之邪欲入(要进入)气分,为胃家热而未实(胃中有热但并不太重)),热邪伤津之证。
宜甘寒轻剂以濡养津液。
——若薄白而带浅黄苔,为风热在表或风寒化热,当辛凉解表。
上述薄黄苔有伴有:(1)发热头痛、咽干乏力、咳吐黄痰等可试用清热透表类药。
常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冲剂、银黄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2)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吐黄痰等可试用甘寒轻剂类药。
常用的中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莲清热冲剂、银翘解毒冲剂等。
(3)上述症状较重者除可适用上述药外,还可试用清肺抑火丸、竹沥化痰丸等药。
灰苔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
灰苔主病:灰苔干燥,主阳明腑实,阴液已伤,若腑实证在,治直苦寒攻下。
若无腑实证候,脉细数,治宜苦寒救液。
若灰苔粘腻,主痰湿内阻,温病兼挟痰湿之证,或伴其他险恶证候,还当细辨。
治宜温中燥湿,芳香清化。
灰苔滑润,兼吐利脉细,主阳虚有寒之阴证,治宜温阳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热、淡湿之不同,临床还需结合舌质、舌面润燥及其它证候审察辨证。
焦黄苔舌象为苔色老黄而焦,或厚而色深黄,黄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
焦黄苔主病:阳明腑实证,脏腑三焦实热,或温热病后期,胃肾阴亏,及多种发热症及感染性疾病。
又绛舌,焦黄苔,舌质红绛,两侧绛而发紫,舌根部焦黄色苔,燥而少津,为外感邪气,化火入里,灼伤营血,津液耗损,胃肠实热,肾阴亏损,从而使阴津不足。
淡白少津舌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没有津液。
淡白少津舌主病:阳气虚损,津液不足。
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
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上述舌象如伴有: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者可试用健脾燥湿类药。
脾胃虚寒。
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软弱者可试用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类药。
淡白夹瘀舌舌苔薄白,舌质淡白,有瘀斑。
淡白夹瘀舌主病:气虚血瘀。
血虚血瘀。
临床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类重度贫血病人的舌象。
淡白光莹舌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脱光,颗粒全无,平滑如镜,舌质似新剥皮之鸡肉。
淡白光莹舌主病:白苔厚积之象,为阳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气血双亏。
淡白透明舌,不论老幼,见此症者即是虚寒,淡白湿润舌淡白湿润舌:舌色淡白,舌上润,或湿润多津。
淡白湿润舌主病:淡白舌为气血两虚,其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气虚则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又气虚,最终气血两虚。
不能上荣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过多所致。
湿润舌为脾虚寒湿淡白舌,其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多因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之,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则舌淡白无华,脾虚无以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则舌体湿润胖嫩。
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
鲜红裂纹舌舌色鲜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等状。
鲜红裂纹舌主病:阴虚发热,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
鲜红舌白点舌色鲜红,舌面有散在白色小点,鼓起于舌面,为热毒炽盛,舌将糜烂之兆。
或散在白点,凹陷而低于舌面。
鲜红舌白点主病:热鼓炽盛,脾胃气虚而热毒攻冲。
临床多见于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肿等病人的舌象。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即为苍老舌。
老舌主病:老黄色苔,为胃中阳气旺盛之候。
黄如炒枳壳色为胃阳盛极,阳亢阴虚之候,黄黑相间,如锅焦黄色,抚之棘手,看之不泽,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
亦有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舌青苍老,是肝胆邪盛,宜泻火精肝饮治之。
黄而苍老,为啤胃两经邪盛。
赤而苍老,为心与小肠邪盛。
白而苍老,为肺与大肠邪盛。
黑而苍老,为肾与膀胱邪盛。
鲜红干燥舌鲜红干燥舌:舌色鲜红或深红,舌面干而少津。
鲜红干燥舌主病:主热邪入里,营热津伤。
治宜清营养阴。
主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
主心火独旺,治宜泻心火导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