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93259d5aaea998fcd220ee0.png)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首选阿昔洛韦,10-20mg/kg静滴,8小时一次,疗程7-10天;早期可使用α-干扰素。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卡马西平、曲马多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安定对后遗神经痛有效。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如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菌药物: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c5ee1ff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d.png)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标准化诊疗全网发布:2021-07-02 21:17 发表者:3226人已访问一、带状疱疹的标准化诊疗一、带状疱疹的概念带状疱疹是由暗藏在人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散布的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二、带状疱疹发生的主要部位及比例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肋间神经〕:50%以上;颈部〔颈神经〕:10-20%;头颅部〔三叉神经〕:10-20%;腰骶部〔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8%;其它:<2%。
3、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相关研究均说明,50 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超过了14.2‰。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HIV 患者、癌症患者及经受免疫抑制医治的患者),每一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抵达14.5‰~53.6‰。
(2)疾病复发率: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暗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抵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康复后可取得较持久的免疫,复发率极低,一般不会再复发。
(3)年龄、性别:年龄因素是影响带状疱疹发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美国、英国、法国等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女性更易患带状疱疹,机制尚不明确。
(4) 压力:压力会对人体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干扰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造成人体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性增高。
(5) 家族聚集性:美国带状疱疹的家族聚集性发病趋势明显高于其他皮肤病,但少数学者那么持反对态度,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4、带状疱疹出疹前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前即前驱期临床表现包括:(1) 轻度乏力、低热、无畏寒,食欲下降;(2)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
五、带状疱疹出疹期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散布而不融合。
康复科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常规
![康复科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6c2b80a6294dd88d0d26bf7.png)
康复科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常规1、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分型:本病多因风热外感,湿热内蕴,郁于皮肝;或火毒炽盛蕴结肌肤面发病。
(1)、风湿热证:多发于春夏季,红斑呈鲜红色,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酸痛,便秘,溲赤,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2)、火毒证:常发病突然,畏寒发热,头痛,无力,咽干喉痛,关节疼痛,口渴身烦,或胸痛咳嗽,或呕吐腹泻,红斑为深红色,紫红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1)、损害为在炎性红斑上发生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疱,间有出现丘疹,大疱或血疱。
(2)、皮疹常沿外周神经作带状分布,单侧性多见,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其次为上肢臂丛神经和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
(3)、有瘙痒、刺痛或灼热痛,严重者有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
2、治疗方案:(1)、穴位注射:药物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强的松龙混合液,穴位取疱疹区基底部区,根据疱疹情况,一般注射1-3次,直至疱疹变黑、结痂,无新出疱疹为止。
(2)、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疱疹区周围阿是穴,药物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病毒唑针、柴胡针等作导入,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
(3)、外搽:用安宫牛黄丸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外搽疱疹区,每天多次。
(4)、中药:风湿热证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茵陈蒿汤合消风散加减;火毒证者,宜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难点:后遗神经痛。
4、解决措施:1、梅花针+拔罐:用梅花针在原疱疹及神经分布区阿是穴叩刺至皮潮红或微微出血,然后在局部拔火罐10-15分钟后出罐。
2、火针:局部阿是穴,每次3-7针,每天或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有效则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5、疗效标准:1、治愈:皮疹和症状全部消失。
2、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症状减轻。
3、未愈:皮损和症状均无好转。
《带状疱疹规范》课件
![《带状疱疹规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6b61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b.png)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降低患病 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的发
病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营养神经药物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等,可促进神经修复。可促进水 疱干涸和结痂,缓解疼痛 。
激光治疗
如氦氖激光照射,可减轻 炎症和疼痛,促进神经修 复。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缓 解疼痛和促进神经修复。
04 带状疱疹的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接种注意事项
目前市面上有带状疱疹疫苗和重组带 状疱疹疫苗两种,均可有效降低带状 疱疹的发病风险。
详细描述
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病毒分离是直接从水疱液中检测病毒,抗体检 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间接证明感染,抗原检测则是直接检测病毒的蛋白质成分。
影像学诊断
总结词
影像学诊断是通过X线、超声、MRI等影像学手段来辅助诊断带状疱疹的方法。
详细描述
影像学诊断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肿瘤、炎症等。在带状疱疹的病程中,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神经根 的炎症或神经节段的肿胀。然而,影像学诊断并不是带状疱疹的常规诊断方法,而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流行病学特点
A
传染源
带状疱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飞 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 血症,进而感染皮肤和神经组织。
带状疱疹的诊治-肖红
![带状疱疹的诊治-肖红](https://img.taocdn.com/s3/m/0a9d4b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a.png)
带状疱疹发病的最 常见原因
老年人 有些恶性疾病 恶性疾病的化疗和放疗 HIV感染 器官移植后 某些疾病应用激素治疗
0
添加标题
1
前驱期
0
添加标题
4
后遗症状期
0
添加标题
7
疱疹消退、结痂并脱 落,残留色素沉着
0
添加标题
2
疱疹期
0
添加标题
5
全身和局部感觉异常 症状
0
添加标题
8
疱疹消退后仍长期遗 留疼痛
镇痛 阿片类 ±NSAIDs
局部治 N S疗A I D s
辅助治 神 经疗阻 滞
2016
2017
2018
2020
2021
早期神经阻滞 治疗
01
缓解HZ急性 期的剧痛
04
预防PHN发生:
降低PHN发生率
缩短持续时间
减轻异常痛程度
02
缩短疼痛 周期
03
改善全身 症状
神经阻滞治疗 的作用机制
减轻受累神经节及外周神经的炎症和损伤 阻断传入神经传导、降低中枢神经的高度兴奋。 直接阻断外周的疼痛向中枢的传导。 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性。
HZ 年发病率约为 125/10万
80岁以上老年人 HZ发病率为5‰10‰
HZ患者约有10% 并发PHN,60岁 以上患者有5075%并发PHN
发生PHN的 危险因素
高龄 急性带状疱疹期间剧
烈疼痛
严重疱疹和皮肤损伤 疱疹出现前受累皮肤
前驱性剧烈疼痛
PHN的疼 痛特征
01 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
0
添加标题
3
恢复期
0
添加标题
带状疱疹后遗痛的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后遗痛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25e81abb68a98271fefaef.png)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介入诊疗规范
一、术前诊断
询问病史:出疱疹时间,目前疼痛的范围、性质,疼痛的时间、强度。
是否用止痛药及其药物名称和剂量,并于体表划出疼痛范围,既往病史情况。
V AS 评分情况。
二、介入治疗前准备
1、详见介入治疗前准备(同颈椎介入治疗前准备。
)
2、与家属讲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难治性疼痛,治疗效果与患者病程长短、个体差异有关。
个别患者可能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巩固性治疗。
该操作属于神经损毁性操作,起效时间时间与阿霉素作用特点有关,需要1周-4周之间才能发挥出最佳疗效。
三、介入治疗操作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根据疼痛部位确定神经损毁的节段,常规开放上肢静脉,心电监护,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后,取相应棘突最高点旁开2-2.5 cm局麻下,以带有皮肤标记的7号穿刺针朝向内侧进针,抵及椎板外缘骨质后,将皮肤标记置于距离皮肤1cm处,退针至皮下,重新垂直进针,如遇到骨质可超偏外侧进针划过骨缘后,到达椎间孔附近,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并在C 型臂下确定针尖位于椎间孔内,接管,从每管注入1ml1%的利多卡因,观察5-8分钟后,患者无全脊麻现象出现,然后注入0.33-0.5%阿霉素10mg, 甲强龙40mg 拔针,针眼部位贴创可帖,嘱针眼部位两天内不要沾水,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其保持此体位6-8小时。
四、介入治疗后
1.继续使用洛美沙星0.2 bid,预防感染两天,予神经妥乐平或恩再适营养神经,
神经脱水7天。
2.观察病情变化,每日测V AS评分,并查看疼痛范围是否有变化。
3.每日应用直线偏光行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药物吸收。
4.介入治疗后一周可在门诊巩固治疗一次。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ba3288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1.png)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疾病——带状疱疹。
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疱疹”,其实它并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挺可怕的,对吧?我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分享一些关于带状疱疹的诊疗指南和共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水痘病毒。
水痘病毒是一种非常顽皮的病毒,它可以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等待时机发作。
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让我们患上水痘。
而带状疱疹就是水痘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后再次发作的结果。
预防水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带状疱疹呢?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片红色的小疙瘩,而且还有点痒痒的时候,不要抓挠,因为这可能是带状疱疹的早期症状。
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做个检查。
如果确诊为带状疱疹,那么你就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了。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有带状疱疹,那么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开具合适的药物。
一般来说,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有抗病毒药、止痛药、消炎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预防带状疱疹的复发。
有一句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
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情。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带状疱疹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阿强的年轻人,他长得英俊潇洒,聪明能干。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得了带状疱疹,整个人疼得无法入睡。
阿强非常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治疗。
他坚持按时吃药、注意休息,还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阿强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他也重新恢复了健康。
带状疱疹治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带状疱疹治疗规范指南规范.doc](https://img.taocdn.com/s3/m/7aa09a55c1c708a1294a444c.png)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
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
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
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
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
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
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
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
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带状疱疹的传播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
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
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
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
遮盖皮损后,VZV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61076a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3.png)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1. 诊断标准。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https://img.taocdn.com/s3/m/874449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6.png)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蛇串疮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
该病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腹部,常沿着神经分布。
患者在发疹前可能会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也可能会出现灼热感或神经痛。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通常首先出现潮红斑,随后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呈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然后迅速变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为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中医诊断要点包括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西医诊断要点包括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包括中药口服剂或中成药、清创、中药湿敷、中药散剂、中药油剂或软膏以及针灸治疗。
清创可针对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中药湿敷可用于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
中药散剂可直接外涂于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也可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
干燥皮损可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带状疱疹规范》课件
![《带状疱疹规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3cd7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0.png)
目录
• 带状疱疹概述 • 带状疱疹的治疗 • 带状疱疹的预防 • 带状疱疹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 带状疱疹的护理与康复
01
带状疱疹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
特征
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 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 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
睡眠调节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 ,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 等,避免病毒传播。
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 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病毒入侵。
定期复查
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复查,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特殊人群治疗
老年人
孕妇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期 较长,需特别关注其疼痛和神经痛的 治疗。
孕妇带状疱疹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明确 ,治疗需谨慎,尽量选用对胎儿无影 响的药物。
儿童
儿童带状疱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 及时治疗,注意药物的选用和剂量调 整。
03
带状疱疹的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有针对带状疱疹的疫 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基因重组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次激活。
发病机制
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传播至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疹、水疱、神经痛等。
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检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皮疹和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实用总结)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实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b23ff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c.png)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一:定义: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原发感染为水痘疹,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的疾病。
机体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下行至皮肤某一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带状疱疹发病危险因素: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常见诱因。
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在童年,经飞沫和(或)接触引起原发感染,病毒经血液扩散进入表皮细胞引起水痘疹,后进入皮肤粘膜感觉神经,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永久潜伏在神经元中,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复活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带状疱疹,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一般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者可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复发数多次,一般发生于老年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带状疱疹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婴儿、免疫缺陷患者)。
三:临床表现:1:常见临床表现:发生部位常见肋间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皮区【三叉神经(包括眼支上颌支下颌支)/面神经/听神经】、腰骶段神经受累少。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可在发疹前(数天到数周)、发疹时及皮损痊愈后出现,为刺痛、烧灼痛、微小刺激引发疼痛(痛觉敏感)多为阵发,也可持续性,之后出现红斑或斑丘疹,逐渐出现成蔟小水疱,最后皮肤结痂,过程通常为2-3周(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持续数月反复出现小水疱)。
有时仅有红斑或丘疹而无水疱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极少数仅有皮区痛无皮疹称“无疹型带状疱疹”。
2:特殊临床类型:①眼带状疱疹:多见老年人,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引起溃疡性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上睑下垂眼外肌瘫痪、三叉神经鼻睫支引起鼻尖鼻翼出水疱、继发青光眼、白内障、视力丧失等需眼科专科治疗。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a3642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6.png)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 后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 引起皮肤炎症和疼痛,随后出现水泡 和皮肤坏死。
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疗流程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和体征确诊带状疱疹,并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局部 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泡、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等。
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接触过敏原引起,表现为 皮疹和瘙痒。
丹毒
一种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红肿和 疼痛。
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预后判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预测疾病的预 后和可能的后遗症。
03
CATALOGUE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高、传 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等。预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锻 炼和接种疫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如果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及早 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 以防继发感染和留下疤痕。
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低下或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以防出现严重并发
症。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合并症包括眼、耳、内脏和神经并发症等,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bb397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4.png)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诊疗规范
由疱疹病毒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性,初次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当宿主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活跃而引起发病。
【诊断】
1.常见损害为在红斑上出现成群丘疹及水疱。
损害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
可有发热、患部附近淋巴结肿大。
2.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失后可遗留神经痛。
3.病程约2~4周。
愈后一般不复发。
4.三叉神经受累时可合并角膜炎、结膜炎,甚至全眼炎。
5.老年体弱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较长,皮损可出现血疱、大疱甚至坏死,并可泛发。
皮疹消退后常遗留神经痛。
6.病损累及膝状神经节可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可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治疗】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全身治疗
(1)抗病毒剂:一般用阿昔洛韦口服或静点,也可选用万乃洛韦、泛昔洛韦等。
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时须注意点滴速度不得过快,每次点滴应维持1~2小时。
对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用量。
(2)服止痛药,神经营养剂等,可用维生素B1、B12等。
(3)免疫调节剂:病情较重或体弱者可试用干扰素或丙种球蛋白等。
2.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贲昔洛韦软膏,酞丁胺搽剂或软膏,继发细菌感染时外用抗生素软膏。
3.物理治疗氦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及频谱电疗等均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4.针刺:针刺某些穴位可用于止痛。
临床带状疱疹治疗原则、局部治疗、联合用药、疗程及注意事项
![临床带状疱疹治疗原则、局部治疗、联合用药、疗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7365f1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1.png)
临床带状疱疹治疗原则、局部治疗、联合用药、疗程及注意事项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目的: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预防细菌感染、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他并发症。
治疗方法:全身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对症止痛)、局部治疗(外用抗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紫外线、半导体激光等)。
局部治疗皮损外用药有哪些?患带状疱疹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或及早治疗继发的细菌性感染。
外用药物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
疱疹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使用 3% 硼酸溶液或莫匹罗星软膏等。
皮损局部发生细菌感染时,要注意感染皮区的清创、消毒处理,局部使用含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如感染严重,必要时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疗法可行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是否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争议。
循证医学资料并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并不能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很容易发生病毒扩散,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并发症。
但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在抗病毒药物和镇痛药都无法减轻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糖皮质激素。
尤其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
抗病毒药物及疗程一般建议在皮损出现 72 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疗程通常为 7~10 天。
对于重度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①阿昔洛韦: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 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17e4f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3.png)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腰缠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为特点,尤其是面部带状疱疹,损伤眼神经、耳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造成面瘫、耳鸣、耳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盲、致残。
二、治疗方法
1.艾灸疗法
【操作】在皮损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处,同时点燃2支艾条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每次约3分钟,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1次/天,7次为1疗程。
2.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选单侧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胆、肺及相应病变部位所应对的耳穴。
【操作】用O.5CnlXo∙5cm大小胶布粘王不留行1粒,用75%乙醇消毒耳廓皮肤,贴在所选的耳穴上,4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1分钟,使耳廓有热、胀、痛感,手法不可过重,以防压迫皮肤。
3.推拿疗法
【操作】例疼痛部位位于头面及上肢的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用一指禅法推颈椎两侧的膀胱经穴,从风池到大椎左右各3遍,并在阿是穴或有结节处重复施治。
然后再用拿法,从风池到大椎3遍。
用颈部斜扳法拿施于颈部各一次,再拔伸牵引颈部,或配合颈椎牵引器牵引颈部。
嘱患者少低头,严禁高枕或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4.刮痣疗法
【操作】取刮疼油少许蘸于病灶部位,用刮疹板在病灶部位反复刮拭,至出现微红的疹点,或形成斑块,甚至有紫黑色的包块,触之有隆突感。
1周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临床症状】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诊断要点】
1.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2. 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米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
3. 发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
常见于肋神
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
4. 疼痛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放射。
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
病程约1-2周,愈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5. 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的有:
①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疱。
②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
③出血型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
④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痂不易剥离,愈后留疤痕。
⑤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鉴别诊断】
1. 接触性皮炎:本病有接触过敏物病史;常见于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皮损以红斑、水疱或大疱为主,边界清楚。
2. 单纯疱疹:多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损为一群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疱,一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入院标准】
1. 面部:带状疱疹有可能留下疤痕,故一定要及早治疗。
若三叉神经的眼支干,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导致视力受损。
2. 年老者:超过六十岁,带状疱疹会造成严重且持续数月的神经痛。
神经痛是因神经纤维本身发炎而引起间歇性的刺痛。
3. 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带状疱疹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脑炎。
【治疗】
1.一般治疗
(1)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肥皂等刺激物洗涂患处。
(2)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咖啡、酒类等。
(3)保持局部皮损清洁,对血疱、坏死结痂要清除,注意休息。
2.全身疗法
(1)给予止痛剂及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消炎痛、双氯芬酸纳等。
(2)皮质类固醇激素,多用于老年早期患者,口服强的松,30mg/次,1次/天,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对受累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形成,但应慎用,以免病毒扩散。
(3)抗病毒药物,首先阿昔洛韦,口服200mg,每四小时一次;或者静滴,一次5~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共7~10日。
肾功能不全者可用更昔洛韦或乏昔洛韦。
(4)继发感染者,配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克林霉素100ml,静脉滴注,1次/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3.局部外治,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或甘草大黄霜;疱疹已破者,酌情以生理盐水湿敷等。
4.理疗,神灯照射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难点分析】
1、初期症状隐蔽,易误诊:因病毒侵犯神经节而导致炎症反应,病变主要集中
在皮肤上,初期症状较为隐蔽,不易察觉。
发疹前可出现低热发烧、乏力等症状而被误诊为其他疾患,从而延误病情。
2、遗留严重神经痛:发疹前,发病期间会伴随剧烈神经痛症状,表现为皮肤区
域自发性刀割样、闪电样疼痛。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在皮疹消退后仍可出现后遗神经痛症状,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
3、诊治周期长,对患者身心影响大:传统单一诊治带状疱疹一般需2-4周,过程中难以避免其他因素诱发病情加重,或因带状疱疹诱发其他疾患。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
好转皮疹大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
无效经治疗1周以上,皮疹及自觉症状均不见好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