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高层设计7大指标调整方法

高层设计7大指标调整方法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 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 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 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 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 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PKPM中那七个比的详细出处及调整

一、轴压比1、定义: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作用: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限制柱(墙)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墙)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墙)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墙)的破坏呈脆性。
3、规范限值:1)柱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4.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6.3.6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4.2条2)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7.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6.4.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2.13条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调整方案:增大柱(墙)的截面尺寸或提高该楼层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二、剪重比1、定义: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剪力标准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2、作用:为了控制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结构的安全。
3、规范限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5.2.5条《高层建筑混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4.3.12条注:1、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应允许线性插入取值;2、7、8度时括号内的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3、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不满足《高规》第3.5.2、3.5.3、3.5.4条),剪重比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4、“扭转效应明显”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楼层平均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1.2倍。
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的调整方案: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条调整各层地震内力”后,程序按抗震规范5.2.5条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的要求。
PKPM中七个比地控制和调整及整体性能控制总论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2007-10-2017:54:59)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PKPM★知识点汇总-3(控制调整篇)

控制参数调整一、结构整体合理性参数体现01.结构延性:轴压比;02.扭转效应:周期比、位移比;03.竖向不规则:层间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剪重比;04.结构整体稳定:刚重比;05.各构件配筋合理,做到刚度适中、配筋率在经济配筋率范围之内。
二、各控制参数调整01.轴压比说明:用于控制结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抗规》6.3.6条和6.4.2条;《高规》6.4.2条和7.2.13条。
调整:根据轴压比计算公式μ=N/(fcAc)可以知道轴压比过大时可以选择增大柱、墙截面或者提高混凝土等级。
02.周期比说明:用于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
周期比是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
《高规》3.4.5条。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过小,结构扭转效应大。
周期比反应的是一种相对关系,也就是扭转和侧移的相对大小关系。
而不是扭转效应的绝对值。
所以说周期比不满足往往是结构构件布臵不均匀导致整个结构刚度不均匀而使抗扭刚度过小。
限值: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A级B级《高规》3.3.1)调整:①人工进行调整。
从公式Tt/T1可以看出有两种方法解决。
一种是减小平面刚度,去除平面中部的部分剪力墙,使T1增大;一种是在平面周边增加剪力墙(根据材料力学扭转一章可以知道周边抗扭越好),提高抗扭刚度,降低Tt(根据周期公式可以知晓)。
②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周期及以后;程序中振型是根据周期的长短排序的,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一或第二位臵时说明扭转周期过大→抗扭刚度过小。
如果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一振型也就是出现在第一位臵,说明扭转周期过大,两个主轴方向的周期过小→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沿两个主轴方向适当加强结构外围刚度。
当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二振型时,说明扭转周期相对于第三振型的平动周期过大,也就是说第三振型振动方向的刚度太大(第三振型方向刚度大所以周期小),所以适当削弱第三振型振动方向上结构内部的刚度,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第一振型振动方向)的刚度。
调模型需要注意的“七大参数”

调模型需要注意的“七大参数”高层结构需要控制的几个比值:轴压比、周期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层间位移角(自己加的)1.轴压比轴压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延性,具体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过大则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此时应加大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轴压比过小,则结构的经济性不好,此时应减小截面面积。
PKPM中的查看方法:2.周期比周期比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置合理,具体要求见高规4.3.5。
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意思是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沿两个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个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PKPM中的查看方法:3.位移比位移比是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端部最大位移(层间位移)与两端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
见抗规3.4.3,高规4.3.5。
位移比不满足时只能经过人工调整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
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如今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留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结构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pkpm-setwe调数据

satwe处理后最主要控制以下几个参数就可以了,对于新手来说反复看,慢慢消化。
贵州建筑结构设计群(143562456)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PKPM如何调整参数和选用分析

PKPM如何调整参数和选用分析PKPM(一种常用于结构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参数调整和选用是设计和计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参数调整和选用能够确保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合理。
本文将从PKPM参数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调整方法和选用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PKPM参数的基本概念PKPM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力学性能等。
2.计算参数:包括设计活载、设计雪荷载、设计地震加速度等。
3.结构参数:包括截面尺寸、受力构件的长度、连接方式等。
二、PKPM参数的应用范围PKPM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计算和设计,包括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塔架结构等。
参数选用和调整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构。
三、PKPM参数的调整方法1.材料参数的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是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材料参数。
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可以通过查表或进行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计算参数的调整:设计活载、雪荷载和地震加速度等是结构计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可以选取合适的设计活载、雪荷载和地震加速度等值,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结构参数的调整:结构参数包括截面尺寸、受力构件的长度、连接方式等。
在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各个受力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和构件长度,同时对连接方式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PKPM参数的选用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进行PKPM参数选用和调整时,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
必须确保结构能够满足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要求,以避免结构的破坏和倒塌。
2.经济性原则:结构设计和计算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
即在满足结构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结构的材料和成本,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pkpm调整

高层结构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对一些目标参数的控制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
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但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三、刚重比: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PKPM中那七个比的详细出处及调整课件.doc

PKPM中那七个比的详细出处及调整一、轴压比1、定义: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作用: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限制柱(墙)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墙)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墙)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墙)的破坏呈脆性。
3、规范限值:1)柱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4.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 6.3.6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4.2条2)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7.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 6.4.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2.13条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调整方案:增大柱(墙)的截面尺寸或提高该楼层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二、剪重比1、定义: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剪力标准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2、作用:为了控制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结构的安全。
3、规范限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 5.2.5条《高层建筑混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4.3.12条注:1、周期介于 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应允许线性插入取值;2、7、8度时括号内的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3、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不满足《高规》第 3.5.2、3.5.3、3.5.4条),剪重比尚应乘以 1.15的增大系数;4、“扭转效应明显”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楼层平均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 1.2倍。
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的调整方案: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 5.2.5条调整各层地震内力”后,程序按抗震规范 5.2.5条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用以调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的要求。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多层)

1、轴压比(抗规2010第62页表6.3.6)
2、弹性层间位移角(框架1/550,详抗规2010第44页表5.5.1,高规2010第18页3.7.3)
3、位移比(不大于1.5,见抗规2010条文说明3.4.3条P270页)
4、刚重比
5、剪重比
6、刚度比
轴压比不要相差过大,超配筋信息中梁、柱等构件无超筋信息。
计算振型数: NMODE= 按照《抗规2010》5.2.3条2款,5.2.3条2款;《高规》5.1.13条2款;参见《手册》;[耦联]取3的倍数,且≤3倍层数,[非耦联]取≤层数,最终只要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应≥90%就满足要求了。
高层框架位移角限值:1/550,位移比不超过1.5,当位移角值远小于1/550,如1/10000时,该处构件位移比值可适当放宽
多层框架结构不需要考虑结构的周期比和位移比
异形柱结构位移比不应大于1.45,见《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3.2.5条。
多层混凝土结构可不控制周期比,但前三个周期应具有较为明显的平动扭转分量,第一周期的振型要调至平动。
pkpm设计应该控制的参数

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结合本人的理解,做一些总结。
一、楼板刚度随着结构体系的多样化,楼板受力复杂化,楼板刚度的合理假定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分析效率和精度。
SATWE对各种楼板形式分成刚性楼板,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3,弹性膜等四种计算模型,其假定及应用详下表:楼板类型平面内刚度平面外刚度适用范围备注(1)刚性楼板无限大0 一般楼板每层楼板有三个自由度;结构总刚偏小,用梁刚度放大系数的方法考虑楼板平面外刚度(2)弹性楼板6 真实计算真实计算板柱,板柱—抗震墙结构部分楼板面荷载可通过楼板平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变小;布置暗梁协肋有限单元格的划分(3)弹性楼板3 无限大真实计算厚板转换层的转换厚板布置暗梁协肋有限单元格的划分;板厚均分给相邻层层高(4)弹性膜真实计算0 空旷厂房,体育馆,楼板局部开大洞等存在平面内的变形,即平面内任意两点的水平距离可以变化尽管从理论上讲,弹性楼板6假定是最符合楼板的实际情况,但是这样做会使梁端弯矩减小,结构计算机时也将大大增加,所以应跟据实际情况,合理假定楼板的刚度。
二、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满足高规第4.3.3条平面尺寸的要求和抗规3.4.2条的规定,需要强调的是结构的规则性:应满足:周期比: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g(扭转因子大于50%)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位移比:在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的平均值的1.4倍。
(按刚性楼板假定计算)三、结构竖向布置的规则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竖向薄弱层的确定:层刚比: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承载力比:A级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PKPM是工程结构设计软件,其七大控制指标是指结构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七个主要要素,包括构件强度、位移控制、设计可靠性、现场施工、效果评估、结构体系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控制指标及其调整方法。
一、构件强度控制构件强度是指构件在设计荷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为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构件的强度进行控制。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其抗弯和抗剪的承载力;2.合理设置加劲筋,增加构件的抗弯刚度和强度;3.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构件的抗弯和抗压强度;4.增加钢筋配筋率,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二、位移控制位移控制是指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变形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位移过大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刚度,减小其变形;2.采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3.增加支撑系统,限制结构的变形;4.优化结构参数,减小结构的变形。
三、设计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荷载和极限状态下,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率。
提高设计可靠性可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考虑荷载和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2.对结构进行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结构缺陷;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4.增加荷载组合中荷载的安全系数,提高结构的抗荷能力。
四、现场施工控制现场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结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施工。
调整方法有:1.正确设置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2.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序,如配筋、板模安装等;4.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效果评估控制效果评估是指对已建成的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和验收,以确保结构的设计目标得到实现。
调整方法有:1.设置监测系统,定期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2.进行结构的静力和动力试验,获得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3.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和修复;4.加强结构的维护和管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PKPM参数设置和文本详解讲解

PKPM参数设置和文本分析详解(一)前处理注意事项1、按构件原型输入:按柱、异形柱、梁、墙(含开洞)构件原型输入,没有楼板的房间要开洞,不要把TAT薄壁柱理论对结的简化带入。
2、轴网输入:删除各层无用的网点,利用偏心布置构件功能,消除短梁、短墙、柱内多节点。
PMCAD的数据检查要通过。
SATWE数据报告提示的问题要消除。
3、柱、梁截面形式及材料:附录A中的15种截面类型,程序可计算自重。
范例外的自重需用户输入。
4、板―柱结构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5、厚板转换层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层高以板厚的1/2划分。
6、错层结构输入:A、框架错层:在PM中调整梁端高,含斜梁。
B、剪力墙错层:由于PM以楼板划分层,可在错层中局部布板。
C、多塔层高不同:把形成的塔虚层中楼板去掉。
关于整理SATWE设计参数便览的说明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至关重要,以便览的方式整理其目的是在SATWE的操作中,可据本便览比较快的定下来。
SATWE的设计参数,用户手册有一些说明,但分散在多处且过于简单,很不好用。
论坛里也有许多帖子,但总觉得系统性、实用性有些不足。
SATWE前处理----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共13项,重点是1、2两项。
SATWE参数便览之总信息1、水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采用隐含值0,经计算后,当大于15度时,填入计算值重算。
2、混凝土容重:隐含值25。
构件自重计算梁板、梁柱重叠部分都未扣除,框架结构可行,剪力墙、板柱结构偏小。
3、钢材容重:隐含值78。
可行。
4、裙房层数:指地上的周边都有的群房。
当主体一面或多面无裙房时,风荷载需个案处理。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自然层号填输,含地下室的层数。
6、地下室层数:按地下层数填输,当一面或多面临空时,填土侧压力需个案处理。
7、墙元细分控制最大控制长度:墙元长度太大则计算精度无法保证,可采用隐含值。
8、对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位移计算时,不论是否开大洞或不规则,必须是刚性板假定。
pkpm高层建模精髓

高层结构设计的控制参数及调整方法该帖被浏览了5102次 | 回复了79次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
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柠梅瘦身怎么样但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三、刚重比: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PKPM控制调整篇

三、补充:平面扭转不规则............................................................................................ 5
Helchan
控制参数调整
一、结构整体合理性参数体现 01. 结构延性:轴压比; 02. 扭转效应:周期比、位移比; 03. 竖向不规则:层间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剪重比; 04. 结构整体稳定:刚重比; 05. 各构件配筋合理,做到刚度适中、配筋率在经济配筋率范围之内。
Helchan 重比过大,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太差,宜适当减小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 面积。 《高规》5.4.1、5.4.4。结构抗倾覆验算和整体稳定验算在“结构设计信息” 里查看。 调整:不满足时,只能通过人为调整改变结构布置,调整结构高宽比,加强 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注意:刚重比对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刚重比过小时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程序提示) ,在 SATWE 参数设置中要考虑。 08. 经济配筋率 梁:跨中 1%~1.7%较经济,支座 1.5%~2%较经济;梁端支座纵向受拉钢筋 配筋率不大于 2.5%,当大于 2%时需加大箍筋。 板的经济配筋率 0.2%~0.4%较经济。 柱的经济配筋率 1%~3%较经济。 三、补充:平面扭转不规则 [多层] 1.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2→平面扭转不规则。 2.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 扭转位移比大于 1.3 且不大于 1.5→特别 不规则。 3.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5 时→严重不规则 (平面特别不规则→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高层] 1. 考虑偶然偏心的高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2→平面扭转不规则。 2. 考虑偶然偏心的普通高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4 不大于 1.5→特别不规则。 3. 考虑偶然偏心的混合结构高层、 《高规》 指定的复杂高层: 扭转位移比大于 1.3 不大于 1.4→特别不规则。 (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必须同时计算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二者对构件设计的影响不同,所以对不同构件取最不利情况设计) (一般情况: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多层结构位移比大于 1.3、考虑偶然偏心的高层 结构位移比大于 1.4 时都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SATWE 程序: 程序有同时计算两种情况并比较得出最不利进行结构构件设计的 功能→同时勾选即可)
PKPM结果分析限值规范要求和调整方法

注意问题
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大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重新调 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来处理
层钢筋混 墙(弹塑
/h) 用刚性板假
制,达到限 小侧向刚度
构应具备的
力与侧向位
于0.8;对 层高的1.5
或梁的刚
不用考虑这
%,不应小 载力的75% 力之和)
件的抗剪承
选项中指定
)
阶效应不致
构件的刚 竖向构件的
控制目的 主要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侧重控制侧向刚度与扭结果 结构刚度(扭转刚度和侧移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结构第一、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振型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 以后 1、从整体上调整结构的布置,把抗侧力构件布置到更合理的位置上,使结构在两个主轴上抗震性能接近 2、增大T1,减少平面刚度,减少平面中部的部分剪力墙;减小Tt,提高扭转刚度,平面周边布置剪力墙
1、SATWE计算时需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宜勾选“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注意问题 2、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 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结构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1、SATWE计算时需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宜勾选“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注意问题 2、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 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结构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由“有效质量系数”控制,与“振型数”相关,当有效质量系 刚重比小,应改变结构的布置,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 数小于90%时,调整振型数满足要求;大于90%时,则考虑剪重 度;刚重比过分大,结构经济指标差,可适当减少竖向构件的 调整方法 比的合理性,若不合理按《抗规》5.2.5条文说明,程序会自 截面尺寸 动对其上部所有楼层进行调整,且同时调整位移和倾覆力矩
PKPM 应用流程及参数调整

PKPM 应用流程及参数调整PKPM 软件使用流程:一,建模二,第一次计算后,判断模型正确性:看挠度曲线、各工况下内力简图、振动简图、竖向导荷是否异常三,然后再判断方案合理性:七大参数: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四,内力计算五,正式画图前,必须再次判断模型正确性六,绘图及自动生成图形的再处理Pkpm 计算中经常发现计算文件错误的问题,原因大概有两种:1,是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手太快误点。
2,是软件自身问题:软件功能不够强大,例如对CAD 的圆弧轴线转换的不太好,经常造成圆弧于直线不相交等,最终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房间现浇板导荷方式错误,导致轴力计算错误等……所以文件输入是否正确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所以在看计算结果的时候必须首先判断下输入的计算文件的正确性。
判断方法和程序:在保证所有荷载和计算参数合理正确的前提下开始计算,算完后先不看方案合理性,主要室看挠度曲线和各工况下内力简图(主要是恒载,活载,地震,风载),根据结构力学知识判断正确性(是否挠度异常,出现反向挠度或者无挠度;内力简图出现悬挑内力等)。
下来看振动简图(是否出现无振动或局部振动现象),还有竖向导荷的结果是否异常(完全一样的户型轴力是否相差过大),都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看结构的方案合理性的七大参数。
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1,如果是圆弧的问题最好在pkpm 里自己输圆弧。
2,看是否节点错误和房间不封闭。
3,如果找不到原因,就用别人的机子或者换版本算一遍即可解决。
4,房间现浇板导荷方式错误的改过来就行了。
希望以后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工作多忙,自己不要急,不比速度比的是合理性和正确性。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 6.3.7 和6.4.6,高规6.4.2 和7.2.14 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PKPM七大指标

PKPM七大指标PKPM(简称:Prime Keat Pro Meter)是一种适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软件,主要用于计算和评估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PKPM的设计指标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PKPM的七大指标。
一、承载力指标承载力指标是PKPM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它用于评估结构材料和构件的承载能力。
承载力指标主要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
在PKPM中,承载力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结构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等强度参数来确定。
二、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指标用于评估结构体系在承受外部荷载或者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的稳定性能。
稳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构造稳定三个方面。
PKPM通过计算结构组件的刚度、弯曲承载力以及各个部位的变形极限等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三、振动指标振动指标主要用于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等参数。
PKPM通过计算结构材料的质量、刚度以及结构的支座刚度等来确定结构的振动特性。
四、疲劳指标疲劳指标用于评估结构在反复荷载下的疲劳性能,包括结构的疲劳寿命和安全系数等。
PKPM通过计算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载荷作用频率以及结构的应力分布等来进行疲劳分析。
五、耐久指标耐久指标主要用于评估结构材料和构件在长期使用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能,包括结构的耐久寿命和耐久性等参数。
PKPM通过计算结构材料的抗裂性、抗腐蚀性以及结构的使用年限等来进行耐久性分析。
六、安全指标安全指标用于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包括结构的静态安全系数、动态安全系数、可修复性等参数。
PKPM通过计算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荷载组合等来进行安全性分析。
七、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用于评估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和成本效益。
PKPM通过计算结构材料和构件的成本、施工周期以及施工难度等来进行经济性分析,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找到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案。
综上所述,PKPM的七大指标包括承载力指标、稳定性指标、振动指标、疲劳指标、耐久指标、安全指标和经济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二、剪重比:含义:规范中称剪力系数,为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着的比值。
剪重比是规范考虑长周期结构(基本周期大于3.5秒)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因地震影响系数取值可能偏低,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地震作用也偏低,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规定了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得最小值。
若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小于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水平地震剪力的取值应进行调整。
作用:主要是位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有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二、刚度比:含义:刚度比是指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作用: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3.5.2、3.5.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3.5.8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需要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者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
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规范规定: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3.5.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
四、位移比含义:在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位移平均值得比值。
作用:主要是位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度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的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时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构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以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规范规定:新高规(2010)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五:周期比含义:周期比是新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当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不足不合理。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的刚度,当结构的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以后。
见抗规3.5.2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选(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抗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增加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其中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外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
6)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规范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六:刚重比:含义: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
框架结构的刚重比=Di*Hi/∑Gi(i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之和)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Hi-第i楼层层高Gi-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作用:主要是控制在风荷载或者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产生的二阶效应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见高规5.4.1和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刚重比不满足时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在SATWE的"设计信息"中勾选"考虑P-Δ效应",程序自动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规范规定:规范给定的刚重比的上限值对于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是2.7,对于框架结构是20,当小于这个值时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当大于这个值时没有必要考虑重力的二阶效应。
七: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含义: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应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层间受剪承载力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指定薄弱层个数”中填入该楼层层号,将该楼层强制定义为薄弱层,SATWE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提高本层构件强度(如增大柱箍筋和墙水平分布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增大截面)以提高本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如果结构竖向较规则,第一次试算时可只建一个结构标准层,待结构的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刚度比等满足之后再添加其他标准层,这样可以减少建模过程中的重复修改,加快建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