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37张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37张

08
c.小说情节——情节作用
对环境的作用 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内容
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精神/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对人物的作用
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突出/升华……主题
对读者感受的 吸引注意,引起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作用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
表现 手法
篇章 结构
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 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动作、神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白描、细描
表达技巧
修辞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语、双关、通感、 手法 顶针、互文、对偶、反问、设问、用典……
表达 表达 技巧 方式
表现 手法
篇章 结构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 情、咏物寓情……
表达技巧
修辞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语、双关、通感、 手法 顶针、互文、对偶、反问、设问、用典……
表达 技巧
表达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方式
表现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衬托、 手法 铺垫、对比、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忘恩 负义、胆小怕事、是非不分 、 目光短浅、尖酸刻薄、爱慕 虚荣、卑鄙无耻、冷漠无情 、 优柔寡断、凶狠狡诈、封建 保守、道貌岸然、冷酷无情
a.小说人物——概括形象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 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 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 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

感伤 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
令人 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
欢喜 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
出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 空白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 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 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 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 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 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 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 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 讫。”
tip: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的。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 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题型一:线索题
TIXINGYI:XIANSUOTI
三、多线型结构
多线型结构是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盘根错节构成的一种结构。其 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并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 力,但又不可或缺。如《水浒传》中的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有的人物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出现的,而省略了部分章节。这种 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不过,虽然几条线索看似无缘,但 最终都会因围绕主题思想的要求而走到一起,或是集中于矛盾冲突的爆发, 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联系在一起。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
【命题形式】 1、文章第 XXX 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文章第 XXX 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文章开篇用较多笔墨写了 XXX 景物,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解题技巧】 1、自然环境的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2)渲染……的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感情);烘托人物……的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主题;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 ”,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 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 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 ’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 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 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 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 氛围(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2)贯穿全文的起线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 具有象征意义(以物件物象为题) 3)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照应细节;强化主旨(以形象特征为题) 4)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 冲动的作用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专题训练(301-4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专题训练(301-4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训练(301-4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败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概述、人物形象、线索+课件28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概述、人物形象、线索+课件28张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

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
3、环境
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
小说线索的作用
(1)使结构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 中、紧凑等; (2)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当然,这就像是挂在墙上的葫芦,照着葫芦画瓢当然可以做到形似, 但不能完全画出精髓。如此总结,并不意味着该类题必然有且只有这样的 思路,具体的阅读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文本的特征,答出特色来。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真题演练
《白痴的生活》 1、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 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5分)
【答案】:安排的作用: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 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1、答题模式一:分点简析式(分总/总分)
……表现了XX……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对该人物作出 一个定性分析,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即:观点(性格特征是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2、答题模式二: 概括式
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或短语)什么样的什 么样的什么样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一般用判断句。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第一部分题目主题类【高考预测】2023年语文高考,关于小说的题目和主题的试题依然可以在客观的选择题和主观的简答题里出现,直接考查题目或者主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客观题读懂选项,主观题读懂题干,在复习的过程中将小说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语言、形象、结构、环境、表达技巧和文本特征要有一套整体的体系。

确定答题的思路,结合文本作相应的阐释。

【应试技巧】(一)小说主题意蕴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挖掘小说主题意蕴,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三)小说主题意蕴阅读突破点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②注意标题和体裁。

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

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

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④注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⑤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

(四)常见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题。

(或)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3.结合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读了全文,小说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5.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考情分析(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

看到一篇文章,要“灵魂三问”:
• 1、文体风格是否熟悉?
• 2、想到课内类似的风格的文章吗? 方向1
• 3、题目到底是考什么的?
方向2
真题示例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诗化小说
教考结合《香雪》《百合花》《荷花淀》 《边城》
一看历史小说
•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 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 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 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 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9.【官方答案】(6分) 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 的博大; 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 构成对比; ③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 ④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改写的文学效果,实际上还是在考查普通渔人 这一人物的作用,作用效果类型题,主要从四个角度来分析, 一 是对人物的作用,二是对情节的作用,三是对主旨的作用,四是 文学效果上的作用。回到本题,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太富传奇色 彩,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无意施恩的普通渔人,会使故事更加真实, 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情节上,伍子胥作为主人公,生 平曲折,生活在逃亡与复仇之中,情绪波动也非常大,这与平和 的渔夫散淡处世的生活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主题上,渔夫作为 一个次要人物,起到推动作用,淡化原故事中渔夫的英雄形象, 使文章能够集中力量表现主要人物伍子胥的心理变化,使中心更 为集中。此外,改写后的版本也减少了一些戏剧冲突与传奇,集 中于伍子胥的心理变化,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
12、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 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 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 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 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专题+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专题+课件31张

【典型示例】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 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 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 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边练边悟
【典型示例】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 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 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 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 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2)外国小说模式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
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朱阿五次准备开枪打德国兵都没有 成功,作者一次又一次推迟小说的高潮和结局,这种情节设置,作为小说的一种结构特点,叫作“延迟”。
【考情分析】
“突转”式(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
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
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横截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物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 、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 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 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 长的历史背景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 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形象考查点:
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3、人物形象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 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 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形象=性格+身份﹚
命题角度一: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 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 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高考小说阅读
学习目标: 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 探究解题规律。
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学 会品读小说。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 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 (一道单选、两道主观题,约14分)。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离婚》是老舍先生定义在清末民初交替时期的产物,讲 述科员们了北平财政所里的故事,也讲述了财政所里各个 科员与自己老婆关系的变化情况。“老李”是财政所里科 员中的一员,他是有文化却也无能的,总在一个位置上徘 徊的职员;他做事严谨小心,只为在小小的财政所立足; 他好面子,不愿自己的科友看见自己的乡下老婆,不愿被 嘲笑;他知恩图报,觉得张大哥是个好人,在张大哥有麻 烦大家都不帮忙的情况下,他全不后悔地将自己交给了小 赵,只为帮忙;他向命运妥协,他无法改变自己身处的境 遇,看着自己被命运玩弄于手掌之中却也无可奈何,他无 法摆脱自己的责任与束缚,无法与东屋里的弃少奶奶私奔, 最终辞了职,带着妻子、儿女、丁二回到了乡下、享受乡 下风光,脱离城市。
(二 ) 小 说 2、情节 三 要 素
3、环境
如何读懂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 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 说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情节。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阅读 小说要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 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 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 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 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 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 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 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命 题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 分 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 析 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 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 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 考。集中于探究题。
3、注意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 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 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 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 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3)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 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4)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 题。
小说读什么?
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 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例题:
以阿城小说《洁癖》为例,把握小说赏析的要 素。 “洁癖”,暗示病态社 人物: 老白 环境: 时代社会背景:
会不能容忍知识分子 “出污泥而不染”的操 守。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后ຫໍສະໝຸດ 前:老白有洁癖,对不干净零容忍; 情节: 后:老白的洁癖被治好了 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洁净情操不为时代所容、 主题: 被视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实,暗含对病态 社会的批判。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老李、李太太及其子女 人物: 张先生 吴太极、孙先生、邱先生、小赵
环境: 华泰酒店(小)
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大)
情节: 老李不得已请同事吃饭,饭桌上其他人都
“想方设法”让李太太出洋相,只有张大 哥帮忙打圆场。
主题: 饭桌上小人物的众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