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表象与视觉记忆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认知心理学第七章 表象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认知心理学认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 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 考察二者的共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Pavio(1969)进行成对联想学习实验中发现,表 象在一些字词识记中起着中介作用,是有利于学 习和记忆的.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把借助于表象而实现的有思维活动称为 形象思维,以区别于逻辑思维.Shepard等的心 理旋转实验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人在完成某种作 业或解决某些问题,主要领带于视觉表象过程.
2,表象的生成过程
(1)图示过程 (2)发现过程 (3)放置过 程 (4)表象过程 图示过程(Picture Process)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 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Find Process)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 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Put Process)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 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Image Process)负责协调上述3个过程 的活动.
四,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 着同构的关系. 2,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 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 各同构为"二级同构". 3,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尤如锁与钥匙的关系,虽 然实体不同,但在机能上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 能上等价. 5,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的实 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概念、问题解决、推理和言语等。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看其主要内容。
1、知觉: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相对而言,感觉信息是具体的、特殊的,知觉信息是较抽象的、一般的。
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A、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具有间接性质。
然而,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
但是心理学早就确定了许多事实,如斑点图的知觉,言语对知觉的影响,定势效应等。
B、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体现为上下文的作用。
当前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总的看来,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图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
人在知觉时,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的假设,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
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
Bruner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
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做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照这个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短短而形成各种假设。
知觉因而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弱的照明下看东西,有时是可以体验到这种假设考验的。
假设考验说赋予知觉老实巴交主动性和智慧性的色彩,是目前在认知心理中有相当影响的知觉理论。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
《认知心理学记忆》课件
记忆训练方法和技巧
分块记忆法
学习如何将大量的信息分成小块来记忆,提高记 忆的处理效率。
空间记忆技巧
掌握空间记忆技巧,例如方法定位系统,以提高 记忆的空间布局和组织。
联想记忆法
了解如何利用联想和想象来帮助记忆,提升记忆 的效果和持久性。
复习和回顾策略
学会有效的复习和回顾策略,使记忆持续有效和 稳定。
记忆的容量和保持
1
记忆容量限制
我们将探索人类记忆的容量限制,了解记忆容量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2
记忆的保持时间
我们将讨论记忆的保持时间,以及长期记忆对信息保存的重要性。
3
记忆保持的技巧与方法
我们将分享一些提高记忆保持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记忆。
பைடு நூலகம்
记忆的遗忘和失忆症
我们将探索关于记忆遗忘和失忆症的现象和原因,以及与认知功能和大脑疾 病相关的记忆问题。
记忆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展望
我们将介绍当前记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探索未来记忆研究发展的 可能方向和应用前景。
《认知心理学记忆》PPT 课件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认知心理学记忆的世界,详细探讨记忆的 类型、过程、特征以及记忆训练和研究的热点话题。
认知心理学记忆:概述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研究是关于人类记忆系统的认知过程和运作机制。了解记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于个人发展 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记忆的类型和过程
1 视觉记忆
我们如何通过感觉信息形成视觉记忆,如何提高视觉记忆的准确性。
2 听觉记忆
我们是如何通过听觉信息来存储和回忆记忆内容的,影响听觉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3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我们对于意义和知识的存储和回忆,探索语义记忆的组织结构和影响因素。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特齐全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2. 认知心理学:目前所说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5. 信息加工途径:1.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2.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3.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陈述性记忆: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适合于存储经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任何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
7.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8.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9.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10. 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诸如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13. ER :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
15. 人工智能:1.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认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是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课,是在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人类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表征方式,并学会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弄清楚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 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基本课程知识的同时,还将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学科其它课程相结合,为学生的心理学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增强整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传统经典研究与当前较新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挥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潜能,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去分析、解决新问题,掌握认知心理学基本研究范式,能够进行基本的实验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信息加工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心理观。
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学生必须要有生物学、心理学实验设计、心理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认知心理学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结合实验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应该积极结合实践思考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的理解,可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相关认知神经科学的视频了解不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及脑机制,还可以结合实验让学生亲手尝试各种实验范式,在实践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系统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就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得一种分支.它主要研究人得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得认知心理学得主流观点就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就是已给对输入得信息进行某些操作得过程单元,而反应则就是由这个阶段得操作产生得.认知心理得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瞧作类似计算机得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得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得行为与当前得认知活动有决定性得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得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与“计算机模拟与类比”。
我认为核心得五个概念分别就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又因视觉与听觉得不同分为图像记忆与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得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就是刻意得,可以使您控制加工,也可以就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得激活长时储存得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与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得工作记忆理论:我们得即时记忆就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得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她认知任务得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与操纵相关得信息,Craik与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得原因得分析与她们得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得持久性就是加工水平得直接函数.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得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得加工.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得神奇数字“7”,Atkinson与Shiffrin得模型,.记忆多模型系统得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得时候更加清晰得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得使用记忆方法,而不就是笨拙得“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得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得以有趣得方式理解外语单词得含义,加深她们对外语学习得印象。
认知心理学--表象
• 表象扫描所需时间随扫描距离 的增加而增加。
50
补充:比较实验
• 1)过程:与上述实验基本相同,但:不提表象扫描,被试听到 第二个地点后,只需快速判断该地点是否存在。
• 2)结果:被试的反应时不随两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 3)结论:心理扫描存在。 • 4)批评:Pylyshyn(1981)认为,被试在上述Kosslyn的心理扫
• 颜色信息是在较低水平的加工,模式信息是在高级水平加工的。
同一信息通道干扰
—早在上世纪初,心理学家Perky(1910)就发现在同一感觉通道内存在知觉表 象与想象表象存在干扰现象。
—实验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想象在屏幕上有一个西红柿,与此同时,主试 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较模糊的西红柿的图像,结果被试认为屏幕上西红柿图 像是自己想象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表象
第七章 表象
一、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 心理旋转 三、 心理扫描 四、表象缩放 五、表象的功能
2
•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 象表象。是不能即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对事物(如物体、事 件、场景)的心理表征。
•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 表征。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 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
演示
• 结果被报告,垂直条纹为绿色, 水平条纹为红色。
• 被试->红色滤光镜->垂直条纹 ->绿色垂直
• 被试->绿色滤光镜->水平条纹 ->红色水平
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
• Finke(1980)实验设计与结果: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 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McCollough效 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要求它们想象红色 与绿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氏效应。
认知心理学心理表征举例
认知心理学心理表征举例
心理表征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进行感知、记忆和思考时所形成的心理内部表示。
它们可以是图像、声音、文字或其他形式的表征。
以下是关于心理表征的十个具体例子:
1. 图像表征:当我们想起某个人的脸孔时,大脑会产生一个图像表征,这个图像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记忆这个人。
2. 声音表征:当我们听到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大脑会产生一个声音表征,这个声音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这个人的声音。
3. 文字表征: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或文章时,大脑会产生一个文字表征,这个文字表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
4. 视觉空间表征:当我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房间或一个城市的布局时,大脑会产生一个视觉空间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在脑海中对空间进行推演和操作。
5. 时间表征:当我们回忆过去或想象未来时,大脑会产生一个时间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对时间进行感知和理解。
6. 概念表征:当我们想到某个概念时,大脑会产生一个概念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类事物。
7. 情绪表征:当我们经历某种情绪时,大脑会产生一个情绪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表达情绪。
8. 身体表征:当我们感受到疼痛、温度或触觉时,大脑会产生一个身体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身体的状态。
9. 运动表征:当我们执行某个动作时,大脑会产生一个运动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协调和控制运动。
10. 社会关系表征: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大脑会产生一个社会关系表征,这个表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以上是关于心理表征的十个具体例子。
这些表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感知、理解和记忆世界。
第七章_认知心理学_表象
四、表象缩放
Kosslyn 实验
Kosslyn(1975)在实验中通过训练使被 试形成四种颜色正方形,它们之间各相差 6倍。 实验时主试首先说出一种颜色和一个动
物,要求被试把该动物想象成与颜色框一 样大。然后就动物身上是否具备某一特征 请被试进行真伪判定,记录反应时。
Kosslyn研究了当问及特定动物是否具有 各种身体特征时(如“猫有爪子 吗?”“猫有头吗?”),一年级、四年 级和大学生的反应。
McCollough视觉反效现象的实验设计如 下: 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镜去观 察一张由黑白垂直条纹和黑白水平条纹组 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几分钟,使被试 对图形产生适应。此为诱导实验。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 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 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
演示
第七章 表象
一、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 心理旋转 三、 心理扫描 四、表象缩放
五、表象的功能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 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是不能即 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对事物(如物体、 事件、场景)的心理表征。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
两种条件下,一年级学生总在涉及较大的 特征时反应更快。
五、表象的功能
1、对知觉的促进 Hayes(1973)的实验 实验材料:8个大写字母 实验过程:首先要求被试形成某个正的大写字
母的表象(两种情况),然后被试自己按键, 速示器随即呈现一个相应的“大的”或“小的” 大写字母。 被试任务:判定所呈现的字母与表象的字母是 否相同,不管其大小如何。
实验结果
2、表象与表征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
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
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
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控制性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表象)
二、心理旋转
2.字符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1973)
二、心理旋转
2.字符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1973)
有以下5种条件: 无前行信息 有字符前行信息 有方位前行信息 字符、方位分开呈现 字符、方位结合呈现
二、心理旋转
R字符实验结果
0°到360°,RT较少 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地 旋转后,RT增长, 180°时,RT最长。 以180°为界,两侧对 称 同样60°的旋转, 120°到180°RT的增 加,要大于0°到 60°RT的增加。 有提示的情况下,被试 的判断不受图形旋转程 度的影响(心理准备)
二、心理旋转
2.心理旋转的验证 Cooper和Shepard(1984)
反应时随方 位变化基本 没有变化。 事先心理旋 转时间随偏 离度数增加 而增加,且 呈线性关系。
二、心理旋转
2.心理旋转的验证 Cooper和Shepard(1984)
结果:即使 是有前行信 息的实验, 被试也是要 作心理旋转 的,其所需 的时间依赖 样本偏离正 位的角度。
三、心理扫描
2.大小效应 Kosslyn注意到一个极平常的事 实,即小的客体总不如大的客体容 易看清楚。如果说表象类似知觉, 那么表象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呢?
三、心理扫描
2.大小效应 Kosslyn(1974,1975)
发现苍蝇旁 兔子的细节, 比发现大象 旁兔子的细 节快210ms (在大的表 象中“看出 事物的特征 比较容易, 与客观事物 一样。
三、心理扫描
4.表象的计算理论
表象有两种主要因素: (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 类似图画的表征。 (2)深层表征:这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 • 本义表征: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 么样子 • 命题表征:解释客体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 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认知心理学_第09章_表象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距离效应❝Kosslyn等人(1978)•实验材料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4)•实验程序:–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旁边–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小的动物(如苍蝇)旁边–然后实验者说出目标动物兔子的一个特征(如耳朵),让被试利用他的已构成的表象来确认兔子是否有耳朵。
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5)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实验 Shepard(1970)•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B为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C为镜象对。
正确反应为“不同”•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但是表象并不是直接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Hayes(1973)•表明如果当前要知觉的字母的大小与事先表象出的该字母的大小一致时,识别所需要的时间要少于大小不一致的字母。
让被试想象屏幕上有一个红的西红柿;同时实际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比较模糊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表明:同一感觉道的表象和知觉是相似的,两者竞相争夺同一心理过程或资源:–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某些情况下,表象也有利于知觉。
成对联想实验Paivio(1969)结果表明:表象是一种强有力的编码,在学习和记忆中起中介作用,能促进学习和第三节表象的作用和功能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等思维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中早就指出,视觉表象对诸如绘画、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安装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听觉表象对于音乐家有重要意义,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十分钟 注视此画面
Finke(1980)对McCollough实验进行了 改变。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两种颜色, 而要求他们相应地想象横竖线条,应用通 常的测试可以得到McCollough效应。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横竖线条 ,但需表象出两种颜色,那么就不会出现 McCollough效应。
实验条件:
1. 知觉-记忆组 2. 带栅格的表象组
3. 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结果:
3个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并 且发现3个实验组表现出一些 共同的反应时模式。
1. 测试点落在字母之内的反应时小于 落在字母之外的;
2. 落在字母之内的测试点的反应时, 当测试点位于横竖线交叉处时更小 ;
3. 落在字母之外的测试的反应时,当 测试点越远离字母越小。
第七章 表象与视觉记忆
第一节 表征 第二节 表象 第三节 视觉记忆
表象表征和命题表 不同征表征形式被称为编码
第二节 表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选择性干扰实验
Segal和Fusella 要求被试形成某个视觉表 象或某个听觉表象,接着对他们进行视觉 信号的觉察实验。
结果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 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
表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旋转 心理扫描
心理旋转概述
最初的代表性实验shepard & Metzler(1971 )
McCollough效应实验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色背景的纵方向的黑白相间的 条纹,然后再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间 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生适应后,再呈现 一个一半横向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让 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结果:被试报告图片上所有白色竖条是紫红色而白 色横条是绿色
结论:由适应产生的颜色互补效应,受测验图形的 方向线索决定,脑内对待不同空间线索的视觉细 胞是特异的。
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 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
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支持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实验
定位实验; 锐敏度实验; McCollough效应实验; 选择性干扰实验。
定位实验
实验逻辑:在知觉条 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 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 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以发现是否有共同 的或相似的情况。
表象的实质和功能
1. 以Kosslyn等人为代表,认为表象是一种 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在人的心理活动 中有自己的作用。
2. 以Pylyshyn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表象没 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用来解释心 理想象,信息是以命题表征的。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Neisser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 的对知觉的期待;
应用了3种成对图形:
a) 平面对 b) 立体对 c) 镜像对称
实验结果:
字母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反字母、 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被试的任 务是判定字符的正反。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在没有前行信息的实验中,被试要将所呈现的字 符与该字符在长时记忆中的正位样本进行比较。 当呈现的样本偏离垂直的正位时,被试要将该样 本的表象转回到正位上来,然后再与长时记忆中 的正位的表征比较。
实验结果
心理旋转理论概括
心理旋转是一种类比过程。所谓类比过程 是说心理旋转也要经历一些中间阶段,与 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类似的。
表现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表现与外部 客体有着同构关系(“二级同构”)
命题表征对心理旋转的解释:命题之间的 联系会发生系统的变化,命题可一步步地 转换为每个中间状态,直到刺激样本的正 位。
结果支持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锐敏度实验
Finke和Kosslyn( 1980)测试了具有 不同表象鲜明性的 被试的边缘视觉锐 敏度和相应的表象 锐敏度。
应用视觉表象鲜明 性问卷,区分鲜明 组和非鲜明组。
沿水平中心
沿垂直中心
实验结果
表象鲜明组的被试在知 觉和表象两种条件下的 锐敏度几乎没有差别, 而且都岁两点的实际距 离增大而提高;非鲜明 组的被试在表象条件下 的锐敏度低于知觉条件有这件 东西
Kosslyn和Reiser(1978)有关小岛地图的心理扫描 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Kosslyn等人认为,视觉 表现也包含空间信息,表象的各部分描述所 表征的客体的对应部分,所表象的客体部分 的空间联系保留在表象的相应部分的空间联 系之中。
表象旋转既可沿 顺时针方向,也可沿逆时针方向 。
有字符和方位两种前行信息时,被试可以形成该 字符的表象并将它旋转到正位,当测试刺激呈现 时可以立即将它与已形成的表象进行比较。(也 有旋转,只是事先进行了旋转)
Cooper 和 Shepard 同样的实验程序,以多边形为 材料,进行一个有前行信息的实验,记录了事先作 心理旋转的时间。实验中在呈现某个多边形的正位 样本及其方位后(分开呈现),要求被试将该图形 的表现旋转到规定的方位上来,半数要求顺时针旋 转,半数要求逆时针旋转。
心理扫描
Kosslyn及其同事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 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同样有大小 、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也是可以被扫 描的。
心理扫描实验
距离效应 大小效应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 的实验
两种情况:让被
试“注视”表 象出的客体某 一部分,另一 种情况是让被 试注意整个表 象。
第二节 表象
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在人脑 中的反映,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依据产生表象的感官通道,可以分为视觉表 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视觉表现是最常见的形式,是通过视觉获得 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浮现。
1. 表象的实质与功能问题 2. 表象的研究方法 3. 表象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