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居特点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地民居的特点。

2. 利用网络资源或书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增强学生对民居建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资料、网络资源、书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3. 图片观察:展示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地民居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居建筑的保护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民居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二、习题A. 福建土楼B. 山西平遥古城C. 四川羌族民居D. 云南丽江古城2.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哪个省份?A. 福建B. 江西C. 浙江D. 广东3. 四川羌族民居的建筑特点是什么?A. 土木结构B. 木结构C. 砖石结构D. 混凝土结构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5. 民居建筑的保护意义是什么?A.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B. 维护城市形象C. 促进旅游业发展D.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三、答案1. B2. A3. A4. A5. A四、拓展阅读1. 《中国民居建筑》2. 《中国传统民居》3. 《中国民居文化》4. 《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五、课后作业1. 搜集更多民居建筑资料,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正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发展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粗犷朴实东北的气候寒冷且长,这也造就了东北人坚韧、朴实、淳朴的性格,体现在民居室内设计上就是简约、朴素、粗犷。

家具和装饰品通常都是实用、结实、耐用的,色调比较偏向深色。

2.家家有院东北农村的房屋多数都是由院落、居所和附属建筑(如牛棚、鸡舍、树林等)组成。

院落通常都是开阔而平整的,家家有院的建筑形式,使得民居的室内设计更强调亲情、友谊和邻里间的交往。

3.实用性强民居室内设计以实用性为主,家具的造型比较朴素简单,而且以实用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东北地区的农民生活崇尚勤俭节约,因此家具和生活用品的摆放和装饰都强调实用、方便。

二、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演变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东北乡村民居的室内设计也在不断地演变。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阶段传统阶段的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主,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和花哨的家具。

家庭装饰以墙壁涂料和简单的窗帘为主,地面铺设简单的木板或水泥地面,家具多以木制为主。

2.西化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东北乡村的室内设计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具形式多样化,装饰品也开始增加。

西方的时尚元素开始逐渐融入到东北乡村的室内装饰中,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民族西式家庭的形态。

3.现代化阶段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大量的建筑材料进入农村,室内设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也得到了提升,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反映在了家居装饰的品质上。

三、发展趋势未来,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会带着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走向未来。

以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现代时尚化现代时尚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东北农村也会受到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创新、文化融合,强调个性和时尚元素。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形成及特点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形成及特点

收稿日期:2020-02-09作者简介:姜 楠(1981-),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形成及特点姜 楠1,徐莉莉1,张殿勇2(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生存方式的迅速变化,特别是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在提升人们总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摧毁着很多有益的传统文化,包括某些因地制宜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本文通过研究东北地区的自然状况、研究东北民居的形成及东北民居的特点,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内在的生命活力,明确认同感和持续感,造福更多百姓。

关键词:传统民居;东北地区;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402(2020)09-0032-03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差异,各民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不同,各地民居早已打上了本土烙印,折射出人与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如内蒙流动民居,逐水而居。

会根据四季的变化,游牧的需要,搭建易于拆卸、迁徒的毡房为住所,成为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山西大院民居,内涵丰富。

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山水、花木、宝物置于一处,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户,堪称晋商民居文化的艺术博物馆。

如福建土楼民居,御外凝内。

以其宏大的规模,夯实的基础,合理的布局,完备的功能,奇葩的造型,构筑着山村民居的神话。

如江南水乡民居,精美别致。

依山而筑,重院叠户。

傍水而建,街桥相连。

粉墙黛瓦,绿影婆娑。

鸟儿在屋顶栖息,流水在庭院畅漾,宛如山水画卷。

而东北地区民居,则更讲究实用美观。

无论是丹楹刻桷、雕梁画栋的皇室建筑,还是山林旁、江河边、平原上风格迥异的普通民宅,都呈现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第一节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3. 教学难点:分析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4.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5.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幅我国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如北方四合院、南方园林、西北窑洞等。

(3)实例分析: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民居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二、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A. 四合院B. 砖瓦结构C. 园林景观D. 暖气设备)答案:C. 园林景观答案:B. 土楼2. 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

答案: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主要有四合院、砖瓦结构、注重保暖等。

(2)请谈谈你对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答案: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体现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论述题:请结合实例,分析民居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民居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

例如,南方园林民居注重布局的合理性、景观的优美性,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民居建筑艺术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4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原卷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4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原卷版)

专题04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概括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或平原居中)。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结合下图记忆三个平原的成因“白山黑水”: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门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地。

长白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

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界河。

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

松花江连接了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拓展】湿地1.作用:湿地具有涵养水、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平原中地势最低的一个,因而沼泽众多,湿地面积广阔。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2.保护措施:①设立三江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②停止大规模开荒;③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等。

3.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多的原因是什么?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多冻土,不易下渗④地势低,排水不畅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P29活动1 (1)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范围:(读图)1月平均气温在-8°C~-28°C.特点: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偏低,且南北温差大。

2024年北师大版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2024年北师大版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4.总结与反思
4.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4.2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民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选择一个地区的民居,深入了解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居,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2.学习课文
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3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描述的民居特点,教师总结。
3.拓展活动
3.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民居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等。
3.2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主题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选择一个特定的民居或民居群,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展示板。
3.学习交流: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十六、教学评估与反馈
1.定期评估: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测验、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北师大版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如福建土楼、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居,激发学生对民居文化的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感受我国民居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1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东北地区,仍有不少传统的民居仍然保存完好。

这些传统的民居不仅代表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更是东北人民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的研究,探讨其在地域、文化和历史方面的内涵和特色。

一、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东北地区民居建筑历史悠久,与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冬寒夏热,降雨量充足,因此民居建筑材料多以木材、砖瓦、土坯为主。

同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居住空间相对而言更为宽敞,因此民居建筑的主体采用立柱式结构,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敞明亮。

此外,东北民居的建筑设计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居住习惯和信仰与文化,例如门楼的造型、牌匾的雕刻等均反映出东北地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神秘信仰的追求。

二、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在文化意义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也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东北地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民居的装饰和摆设均反映出这种文化的特点,例如墙上挂画、佛像、屏风等装饰,以及家具和器物的种类和形状等。

此外,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信仰也深刻地体现在民居建筑中。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结构,尽管存在一些区别,但总的而言,以蓬草、木材等为主要构成材料,结构上采用大梁、大柱、大斗拱等传统的中国式结构,同时还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加入了独特的装饰和设计。

三、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东北地区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中包括了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北地区民居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水平。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然环境的关系2021届⾼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然环境的关系⼀、民居特点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们在适应改造⼤⾃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总结⼀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①黄⼟⾼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温,降⽔较少,黄⼟直⽴。

②北⽅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墙较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较少。

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

反映的环境特点:⽓候⼲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阔,居民以游牧⽣活为主。

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较多,便于排⽔),门窗多且⼤,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

⑥云南傣族⽵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

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动物、⾍类多。

⑦青藏⾼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寒、光照强。

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多⽊桩⽀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⑨因纽特⼈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跟踪训练蒙古包能满⾜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

下图⽰意蒙古包景观(左图)及蒙古包搭建过程(右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决定蒙古包呈圆形的因素是A.⾼温B.暴雪C.酷寒D.⼤风2.关于蒙古包各组件的说法合理的是①所有部件组装均⽤铁钉固定,以保持蒙古包稳固②门⼝较⼩且离开地⾯,可预防雪的堆积并抵御严寒③门⼝朝东南,可减少冬季风影响并获取更多光照④最⾼点的天窗能够改善采光和通风,促进空⽓流通⑤门的中上部开窗户镶嵌玻璃,⽬的是改善采光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3.蒙古包搭建地随着迁徙季节⽽调整,最合理的是A.春阳B.夏岗C.秋洼D.冬平【答案】1.D 2.C 3.B【解析】1.内蒙古⾼原多⼤风天⽓,同样的风⼒,圆形的蒙古包受⼒较⼩,结构更加稳定,D正确;内蒙古⾼原夏季⽓温相对凉爽,冬季寒冷,A错;蒙古包外形呈圆形与暴雪和酷寒等因素关系不⼤,BC错。

川东北民居特色及其运用浅述

川东北民居特色及其运用浅述

川东北民居特色及其运用浅述四川东北地区,东、南邻重庆,北接陕西、甘肃两省。

境内有涪江、嘉陵江等重要河流,其中,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区。

区域内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元、广安、巴中六市,地缘相邻,文脉相承,地貌相似,多属丘陵。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到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这里的民居建筑兼有北方建筑和南方建筑的特征,风味独特,自成体系。

一、四川东北地区民居的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平面形态多因地制宜,有“一”字型,“L”字型和“凹”字型以及四合院形态。

“一”字型是最为简易的样式,常见三开间,少见五开间,中间为堂屋,东为卧室,西为厨房。

农村常见在房屋山墙外修建单坡“偏厦”,用于圈养牲畜或储存杂物。

这种形制多用于普通的民居建筑。

“L”字型,即房屋的平面形态呈类似于“L”的拐角状,是由“一”字型衍生而来一种平面形态。

垂直于“一”字建筑主体,在一端加盖数间房屋,可作为卧室、厨房,堂屋仍然位于“一”字建筑的中间一间。

“L”型的建筑前亦形成了一个半围合式的院子,可用作晒场和户外活动场地。

这种形制的用房在当地十分常见,不论在山地、河谷还是平坝地形区都有分布。

“凹”字型,即三合院的平面形态,由“L”字型平面形态衍生而来,在垂直于“一”字建筑主体的另一端,再加盖数间房屋。

左右两侧房屋间数和体量视地形条件可以灵活布置,无需完全对称和相同。

堂屋仍多位于“一”字建筑的中间一间。

房屋三面围合形成的空地,配以篱笆栅栏等具有更好的私密性。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民居常见布局形式,在四川东北地区比较少,但亦有集中存在,如巴中市恩阳古镇的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

外观与色彩特征四川东北地区的民居多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结构外露,从外部可以直接看到突出墙体的深棕色的木梁和木柱,墙身多为白色的竹篾土夹墙,与棕色的木构架形成强烈的对比。

临街的铺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

广元等地有些民居受到陕西民居的影响,又具有北方民居围墙厚实等特点。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 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 层。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 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 既雄伟又壮观。
吊脚楼,也叫“吊楼”,和竹 楼类似,下层架空,依河依地 势而建。为苗族、壮族、布依 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
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 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练习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 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 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 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一)从北方到南方
北方干燥,屋顶多采用平面或者坡度小;(排水) 北方冬天严寒,夏天较短,房子很注意防寒、保暖,有取暖设备:暖炕、 暖墙、地炉; 北方要挡风避寒,墙厚重朴实,墙壁窗户保温功能好。
1.东北地区的民居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 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 屋内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 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 檐较为低矮。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 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 为砖木结构。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 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 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 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 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 【练习5】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然州西南部, 人口约5万,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云南丽江 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沿着沱江搭建的吊脚楼(如图)独具 特色,别有风味。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题正确答案为D。 建筑物密闭、门窗小,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 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
1. 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 夏季洪水多发 B: 夏季高温潮湿 C: 冬季降雪量大 D: 冬季光照时间短 2. 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 B: 光照 C: 地形 D: 台风
【练习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 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 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 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练习8】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 主要作用是 A. 遮挡风沙 B. 遮阳挡雨 C. 防外人跌入 D. 美化建筑 ( 2) 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 塌 C.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 水 ( 3)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B防止人们跌入院内; C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阻挡风沙、雨雪
1.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 节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C.降雨强度大
B.高温多雨的气候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 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3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3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3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梳理【重点图】P14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要求记住主要地形区、山脉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有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山地中间分布着东北平原。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传统民居有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5.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6.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资条件:矿产资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3)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4)分布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

(5)本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东北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A.冬季低温,病虫害少B.夏季白昼长C.黑土养分丰富D.机械化水平高2.有关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以旱地为主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C.耕地面积广,水充足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3.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的社会条件有()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地广人稀,粮食的商品率高C.纬度高气温低D.雨热同期,灌溉水充足4.《金史•世纪》中记载:“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
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
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
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三、.东北民居单体建筑布局
1. 满族口袋房
东北满族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单体建筑布局形式,叫做“口袋房”
口袋房的布局是中间是堂屋,堂屋北侧为暖阁,而卧室(即西屋和东屋)则设于堂屋两侧。

这样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为了应对冬季严寒。

东北冬季主要为西北季风,北侧的暖阁就缓和了冷风带来的寒冷,而卧室位于两侧,是为了防止开关门时冬季冷风直接灌入卧室内。

口袋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万字炕。

室内的生活就以这万字炕作为主要生活空间。

环室三面筑火炕,南北炕通过西炕想通,平面则呈“匚”字布局。

其中西炕宽度很窄,多在500~600mm,而满族以西为贵,所以西炕是不能坐人的,或者只允许男人和贵宾坐。

而南北两炕宽度都在1.8m左右,是东北民居中休息睡觉的场所。

2.朝鲜民居
朝鲜民居的平面布局中有极具特色的咸镜道型。

这类朝鲜民居最大的特点是满铺炕,主要的活动区域(主屋、卧室)和厨房连为一体,主活动区域内都设有炕铺,而厨房又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室内热量,有效的解决了东北寒冷地带的保温要求,也具有一定的节能效应。

满铺炕上一般都用高丽纸和油纸裱糊,冬天有保暖作用,夏季有吸湿作用。

咸镜道型民居另一个特点就是田字形划分空间,空间灵活,也产生了非常多的隔断门。

在冬季时,可以关闭各个房间的隔断门,使热量集中在主要活动区域;夏季时则打开隔断门,有利于通风、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