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袄裙裁剪分析完整版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在制作汉服的过程中,裁剪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汉服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服裁剪工艺的步骤和技巧。
一、测量尺寸在开始裁剪之前,首先要对身体进行详细的测量。
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臂长、衣长等各个部位的尺寸。
测量时一定要保持准确,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曲线、肌肉线条等特征,以确保裁剪出的汉服能够很好地贴合身体,展现出优美的线条美。
二、绘制图纸根据测量尺寸,绘制出汉服的图纸。
图纸要包括前、后片、领子、袖子等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参考已有的汉服样式和图纸,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绘制图纸时要准确、细致,保证每个部位的尺寸和曲线的平滑度。
三、裁剪面料选择合适的面料进行裁剪。
在选择面料时,要根据汉服的款式和季节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夏季适宜使用柔软、透气的丝绸面料,而冬季则可以选择厚实、保暖的棉质面料。
在裁剪面料时,要根据图纸尺寸进行合理的布料规划,避免浪费。
四、裁剪片根据图纸上的尺寸,将面料裁剪成相应的片。
在裁剪之前,可以先将图纸固定在面料上,再用裁剪刀对面料进行裁剪。
裁剪时要注意保持刀口的垂直,尽可能保持平整和一致的线条。
五、缝制将裁剪好的片进行缝制。
在缝制之前,可以将各个部位的片进行试穿,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
缝制时可以选择手工缝或机器缝,根据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注意保持缝线的平直和均匀,使得缝线和面料相协调。
六、细节处理在缝制好主体部位后,还需要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
比如衣领、袖口、下摆等部位的修整,可以使用绣花或织花进行装饰。
在进行细节处理时要注意保持统一和协调,以展现出汉服的精美和独特之处。
七、整理熨烫在完成全部缝制和细节处理后,对汉服进行整理和熨烫,以保持汉服的整洁和光滑。
在整理时要注意保持烫台的干净和平整,熨烫时要适度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对面料造成损伤。
唐装衣服简单裁剪方法

唐装衣服简单裁剪方法前言唐装是中国传统的服饰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在现代,唐装常被用于婚礼、舞蹈表演和特殊场合。
如果你想制作一个唐装,但又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那么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简单的唐装衣服裁剪方法。
所需材料在开始裁剪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唐装面料:您可以选择丝绸、棉布等适合唐装的面料。
2. 一把裁缝剪:用于剪裁面料。
3. 一把裁缝针:用于固定面料。
4. 一根缝纫线:用于缝合面料。
5. 量身定制的唐装版型:根据您的身材尺寸定制。
步骤1. 测量和剪裁使用量身定制的唐装版型,按照您的身材尺寸测量并剪裁面料。
确保您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在剪裁时保持边缘平整。
2. 缝合将袖口、领口和裙摆边缘折叠并缝合。
使用您选择的缝纫线,运用针线平稳且均匀地缝合。
确保使用适当的线迹,以提高衣服的美观度和耐用性。
3. 添加细节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您可以在唐装上添加一些细节。
您可以使用花边、钮扣或其他装饰物来提升整体效果。
确保选取的细节和衣服的整体款式相匹配。
4. 调整和改进完成基本的裁剪和缝合后,穿着唐装并进行调整。
检查衣服的合身度和舒适度,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
您可以对衣服的长度、袖子的宽度等进行微调。
5. 最后的润色最后,检查您的唐装是否有剪线、错位的点或其他不完美之处。
修复这些问题,确保衣服的完美度,使其看起来更加精致和专业。
结语以上是一种简单的唐装衣服裁剪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当然,如果您想要制作更加复杂和精致的唐装,您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裁剪技巧。
唐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制作一件自己的唐装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专注力,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祝您裁剪出一件漂亮的唐装!。
襦裙制作——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上襦的裁剪尺寸
齐胸襦裙由上襦和下裙组成。
我们先看看上襦。
因为束在裙内,所以上襦一般不做很长,免得面料堆积起来慵肿。
再看一下,下裙。
这裏下裙是由前后两个裙片组成,在腋下开衩,留下15到20CM左右长度的衩位。
下裙的裙前片。
这裏细说一下,假设用布幅60CM宽的,用四片拼成一片240CM宽的裙片,然后收折收至腰头55CM宽。
这样的摆度是非常大的了。
如果想出纺缍形的效果,只要裙长能拖地,并且面料够软够垂,当然,你的胸部够大能够撑起来的话,纺缍状的效果就出来了。
裙的后片
注意一下裙后片的做法与前片差不多。
只是腰头的大小不同。
因为人体是有曲线的。
前片的胸部把布料顶起,会占去一部分长度,所以后片相应的减少一点尺寸,这样穿起来前后片的下摆就能够持平。
完成后的效果
对了,前后片的差别还在於腰带和系带的长短。
后片的系带系於胸前,所以尽量细点。
前片的腰带绕过身后,再与胸前头交缠,所以长度尽量长一点,我一般做到一米五到两米左右。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描述:襦裙-
图片:00016.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1.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2.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3.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d44adcdc5d7edfde77c63845.jpg。
现代汉服裁剪参照图集(下)无水印版

第七章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短外衣,大致可分为交领和对襟两种,与长袖上衣相比,其不同之处是袖长及肘即可。
在唐朝时,半臂就已经成为一种男女都可穿的流行服饰,在漫长的岁月里其穿法也基本限为套在其他长袖衣服之外,因为在正式场合,古代人是绝对不会单穿半臂而露出胳膊的。
但笔者以现代审美来看,今天的交领半臂完全可以在夏天单穿,这有些类似现代人所穿的短袖T恤,女子也可以直接把交领半臂当做半袖的袄裙来穿,又因其袖长较短,搭配现代裙其实也无妨,男子也可穿半臂,而下身配时尚裤装。
对襟半臂依靠胸前的系带来固定两襟,因领口宽大,两襟开口,所以必须套在其它衣服外(这一点与褙子相同),另外两侧需要开衩,下身可搭配褶裙或裤。
对襟半臂还可分为直对襟半臂和斜直对襟半臂两种,外形上是非常相似的,区别仅仅在于领子的形式。
交领半臂直对襟半臂斜对襟半臂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0055022092015865 160/84A66094057022597016265 165/88A680980590235103016870 170/92A7001020610240108017470 175/96A7201060630250113018075 180/100A7401100650255118018675 185/104A7601140670265123019475直对襟半臂尺码表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2052022092015665 160/84A66096054022597016270 165/88A6801000560235103016670 170/92A7001040580240108017275 175/96A7201080600250113017675斜对襟半臂尺码表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2052022092016060 160/84A66096054022597016665 165/88A6801000560235103017065 170/92A7001040580240108017670 175/96A7201080600250113018070155/80A交领半臂外观图155/80A交领半臂透视图155/80A交领半臂展开图155/80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交领半臂外观图160/84A交领半臂透视图160/84A交领半臂展开图160/84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交领半臂外观图165/88A交领半臂透视图165/88A交领半臂展开图165/88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交领半臂外观图170/92A交领半臂透视图170/92A交领半臂展开图170/92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交领半臂外观图175/96A交领半臂透视图175/96A交领半臂展开图175/96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80/100A交领半臂外观图180/100A交领半臂透视图180/100A交领半臂展开图180/100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85/104A交领半臂外观图185/104A交领半臂透视图185/104A交领半臂展开图185/104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二.直对襟半臂155/80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55/80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55/80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55/80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60/84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60/84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60/84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65/88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65/88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65/88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70/92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70/92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70/92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75/96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75/96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75/96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三.斜对襟半臂155/80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55/80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55/80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55/80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60/84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60/84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60/84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65/88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65/88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65/88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70/92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70/92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70/92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75/96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75/96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75/96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第八章裋褐裋褐也称“短打”,其原意是用粗麻或兽毛编织的粗布上衣,是我国古代平民日常所穿的一种简单的交领上衣,一般下身搭配较为宽松的裤子,多作平时便服或劳作服之用。
冬季棉袄裁剪的公式表

冬季棉袄裁剪的公式表在冬季,人们会选择穿上厚实、保暖的棉袄来抵御寒冷。
而裁剪一件合身的冬季棉袄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下面是关于冬季棉袄裁剪的公式表,其中包括各尺寸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1. 身长(Length)身长是从领口的顶部到裤腰部分开始测量的。
在测量身长时,需要将带子贴近身体的曲线,并保持直立的姿势。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身长的尺寸。
2. 胸宽(Chest width)胸宽是棉袄胸部最宽的地方的宽度。
测量时,需要将带子贴近身体的曲线,并绕过袖口,然后将两端对齐。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胸宽的尺寸。
3. 腰围(Waist girth)腰围是在最窄处绕过人体腰部的一圈。
测量时,带子要紧贴身体,但不能过紧。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腰围的尺寸。
4. 肩宽(Shoulder width)肩宽是指从肩骨突起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距离。
测量时,需要将带子从一侧肩骨突起的地方绕过颈部,直接到达另一侧肩骨突起的位置。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肩宽的尺寸。
5. 袖长(Sleeve length)袖长是从肩膀到手腕的距离。
测量时,需要将带子紧贴肩部曲线,绕过肘部,直到手腕。
注意不要将带子拉得太紧或太松。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袖长的尺寸。
6. 袖口宽度(Sleeve cuff width)袖口宽度是袖子末端的宽度。
测量时,将袖子滚上,然后将袖口宽度测量带子贴近袖口外缘的一圈。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袖口宽度的尺寸。
7. 衣长(Garment length)衣长是从领口的顶部到袖子的末端的全长。
测量时,需要将带子沿着前襟的中心线贴近不收拢的前襟,直到达到袖子末端。
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衣长的尺寸。
根据上述测量的尺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冬季棉袄的裁剪尺寸:1. 背宽(Back width):背宽 = 胸宽 + 2cm2. 下摆宽度(Hem width):下摆宽度 = 胸宽 + 8-10cm3. 袖肥(Sleeve width):袖肥 = 上臂围 / 24. 袖头宽度(Sleeve head width):袖头宽度 = 袖肥 + 2cm5. 袖头高度(Sleeve cap height):袖头高度 = 袖长 - 前袖长6. 前袖长(Front sleeve length):前袖长 = 袖长 * 0.357. 后袖长(Back sleeve length):后袖长 = 袖长 * 0.658. 领围(Neck circumference):领围 = 脖子围 + 2cm以上公式提供了一般冬季棉袄裁剪的基本尺寸计算方法。
超全面图文详解不同朝代、形制、样式的汉服

• 衰落与复兴: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政治运动和西方服饰的冲 击,汉服一度被边缘化。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对传统文 化的重新认识,汉服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并在许多场合得到展示 和推广。
明代男子主要服饰之一,上下连 裳,衣身紧身窄袖,下摆呈马面
形状。
飞鱼服
一种赐服,由上衣、下裳和披风组 成,衣襟左右掩合,下摆开衩。
袄裙
明代女子主要服饰之一,上衣为短 袄,下裳为长裙,裙腰高系,显得 身材修长。
PART 03
不同形制的汉服
REPORTING
深衣制汉服
定义
深衣制汉服是指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的一种汉服形制。其特点是 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PART 04
不同样式的汉服
REPORTING
曲裾汉服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 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
曲裾的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 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 为流行。
上衣下裳制汉服是指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分别穿着的一种汉服形制。
上衣为交领右衽,下裳为围合式的裙子。
02
流行年代
上衣下裳制汉服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后逐渐演变为其他形制。
03
服饰结构
上衣下裳制汉服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衣、下裳、蔽膝、佩绶等。其中,上
衣多为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下裳为裙子,由多幅布帛拼合而成,腰间
流行年代
深衣制汉服流行于先秦至汉代,是士人阶层的常见服饰。
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

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中国民族服饰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服装裁剪方法发展亦历经千年传承。
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典雅细致,稳重沉稳,经典而不失现代感,深受老百姓青睐。
下面我来谈一谈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
一、历史发展从新石器时期的衣節,到夏朝的裳衣、襦裙,再到周朝的八制,中国的服饰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民族服装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服装裁剪方法在历史发展中亦逐渐成熟。
二、裁剪技术中国传统服饰的裁剪技术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对面料的选择、曲线和直线的组合、合理使用剪刀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三大件”:上衣、褶子、下摆,同时还有一些小细节:如缝髮的宽度和密度、衣袖的宽度、领子的高度和圆弧、裙的长度等等。
不论是衣服的剪裁还是线条的处理,都极为考究。
1.面料的选择面料的选择对于服饰的质量至关重要。
古代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场合和用途选择面料。
冬季要选厚实、保暖的面料,夏季则以轻便、透气性好的为主。
在衣料用料上,中国传统服饰以用料考究著称,所选面料皆为天然素材,并且手法精湛。
2.曲线与直线在传统服饰的裁剪技术中,曲线和直线被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服饰线条的完美处理。
曲线和直线的切换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和谐、美妙的感觉。
3.合理使用剪刀剪刀在服装的裁剪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裁剪都是在预定好的面料上进行的,一般用剪刀、刀具和针来完成。
剪刀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裁剪效果产生巨大影响,是关键的环节。
配合上面料的选择、曲线的处理以及其他小细节,裁剪出的衣物自然舒展,线条流畅。
三、传承与时尚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不断传承和发展,如今依然能够发扬光大。
长裙、菱形领、对襟等传统元素得到不断地运用和创新,成为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
同时,时尚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现代时尚设计除了注重服装的个性化,还需要注重服装的质量与制作工艺。
因此,继承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方法的传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时尚设计的趋势。
完整版史上最全的各种汉服款式剪裁图大全

男子汉服
仪服类:衣裳端服
朝服、祭服、玄端
周制玄端
明制玄端祭服 网友笑非绘制
『解说』端服
? 特徵是上衣和下裳分開,上衣至少長過臍下七寸,一般到膝蓋,最長不能到腳面。 《禮記》的《玉藻》篇,《儀禮》的《喪大記》有制度記載,《周禮》有服用記 載,漢先師鄭玄、唐先賢孔穎達、賈公彥註疏甚詳。文物上講,成都三星堆大立 人、故宮博物院藏西周玉人、湖南曾侯乙墓編鐘鍾業上的銅人算是比較典型的。 在禮服上,衣裳制出了戰亂或被佔領時期的短暫缺席,從商代一直延續到明朝, 由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加上爵弁及後來的梁冠,構成了持 續兩千餘年的肌膚體系。而大朝會的朝服也基本採用衣裳制。對衣裳制禮服的研 究載于歷朝禮志,是幾乎所有大儒顯宦都探討過的服制。尤其在周朝燕居使用的 玄端,除了畫作上表現的歷代文人(比如所有的孔子像)外,到了明朝嘉靖年間, 由世宗主持,閣臣張璁定制,正式成爲官員燕居服,稍后又普及爲學者專用的儒 服……在利馬竇的中國札記裏,我們就可以找到對他的準確描述。大家如果感興 趣,也可以參看王普、戴震、任大椿等人的考據文字。
? 特徵是上衣下裳分開裁減,然後縫合(縫合綫在腰部上下)。《禮記》的《深衣》、《玉 藻》兩篇分別記載了對深衣的標準形制,《儀禮》中提到的袀玄、稅衣(彖衣、緣衣)、 綃衣,以及《周禮》所記載的翟衣體系,都是深衣的具體例證。這些文獻的成書時代雖有 爭議,但其反映著相當的周朝制度是無可否認的。到戰國秦漢,則朝服,乃至東漢明帝之 前的祭服都都是深衣制。文物上講,商代玉雕中可能已經出現(這個難以確認),而戰國 秦漢的文物,卻已經使我們看到了深衣的方方面面。此後歷代使用的中單,絳紗袍,婦女 (按照等級)所用的褘衣、翟衣、揄翟、闕翟、鞠衣、展衣、彖衣,婦女所著喪服等等, 都是深衣制。即便我們考慮到由於禮記影響,深衣幾乎成爲了儒生(當然,在古典中國, 所有讀書人都自稱業儒)的專用服裝。那麽純粹復原《深衣》體制的,仍然代不乏人。如 宋朝的司馬溫公、朱子、王普、车垓,明朝的吳草廬、朱白云、王浚川、黃南山、岳正、 杨廉、夏時正、鄭温卿、程時登、夏言、黃梨洲,乃至元代入主,尚有左赞、許泮古、陳 櫟等人,清代易服之後,尚有江永、戴震、任大椿、鄒文蘇 ……一直到清末的郭嵩燾,都 曾對深衣進行過考證。尤其宋明諸儒,多有自製深衣以成定制者。當年朱子彌留之際,唯 以著作、深衣托付高弟。近代民囯鼎革伊始,夏震武先生即深衣、束髮。
襦裙的基本型裁法

襦裙的基本型裁法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
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
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
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
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
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
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
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
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 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
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 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
【精品】汉服制作图纸图解-

【精品】汉服制作图纸图解-汉服制作图纸图解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
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韩国、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曲裾是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
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
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
“衽”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
开始男女均可穿着。
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
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
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
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
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襦裙是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但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介绍两种曲裾汉服图纸的设计方法以及裁剪注意。
第一种方法是比较符合古制的裁剪方式,就是上衣与绕曲分开裁剪的分体裁剪方式。
此种裁剪方式要求面料幅宽够宽。
倘若受幅宽限制,并且不在乎多缝合几道缝的话,可以采用拼接式裁剪。
汉服制作---唐制四破七破八破裙

汉服制作---唐制四破七破八破裙一、不打褶的七破n破裙的做法布料:纯色雪纺(单层透,所以里面穿了衬裙)用布米数:不足2.5米(布宽145厘米)拼接片数:7每片直角梯形数据:上15,下36成品数据:裙腰105厘米。
裙摆252厘米,裙高116厘米(含6厘米裙头)单独裁剪梯形估计有点费力,可以先裁一个长方形,然后破开就变成了2个梯形,7片需要3个半长方形。
当然也可以不横着剪长方形,竖着也可以。
拼接方式:将直角梯形的斜边对着另一个的直边进行缝合。
缝完之后会发现腰部是有弧度的,可能不利于上裙头,拉直再缝就好了~下摆因为会有多余的边边,需要手动切除再进行处理。
每一个的三角形都要剪。
成品效果:我的裙子下摆没有处理好,所以凑和看吧,毕竟当初第一次做还没有什么经验....穿着位置:高腰建议搭配:直领对襟衫上身效果:对比褶裙效果:不得不说,这个裙子简直就是显高显瘦的神器啊,没有更爱,只有最爱。
这两个图片都是我,(而且拍米白色的时候还比之前胖了3.4斤)但是看腰完全是两个人好不好,明明是同一个腰......并且,这个裙子走起路来非常有灵动美,有点点飘逸的感觉~~~~把这个做长就是齐胸裙了二、打死褶的八破裙的做法布料:印团花雪纺(单层不透,建议用单层不透的,不用也行)用布米数: 2.5米(布宽145厘米)拼接片数: 8每片直角梯形数据:上15,打死褶扣除2厘米。
下50。
成品数据:裙腰115厘米。
裙摆400厘米,裙高126(含裙头)打死褶(其实就是用线缝死的褶子,省)的方式:每个褶子收掉了2厘米的布料,本来上面的高是15,收掉之后是13。
每次死褶的长度可以不一样,不必一样长。
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做的时候不要超过裙子长度的二分之一。
这样缝完之后腰部会参差不齐,这个时候只需要把它们都缝进去就好了~刚开始的时候收2厘米,慢慢的缩小这个数值,直到这个褶子完全消失。
因为是深夜手缝,所以在拼的时候难免会有问题,就不要在意这些褶皱了,对手残党宽容一些吧。
唐装裁剪方法

唐装裁剪方法唐装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古代是贵族和官员的服饰,如今也成为了一种具有时尚魅力的民族服饰。
唐装的特点是款式简洁大方,线条流畅,非常适合展现东方女性的柔美和典雅。
在制作唐装时,裁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服装的整体效果和舒适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唐装的裁剪方法。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裁剪唐装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常见的唐装材料有丝绸、棉布、麻布等,而裁剪所需的工具包括裁剪剪刀、裁剪尺、裁剪笔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对于裁剪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接着,我们需要测量身体尺寸。
裁剪唐装首先要根据穿着者的身体尺寸来确定裁剪的尺寸,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衣长等。
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确保裁剪出来的唐装合身舒适。
然后,根据测量的尺寸画出裁剪图纸。
在裁剪图纸上根据测量的尺寸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尺寸,包括衣身、袖子、领口等部位的尺寸。
同时,根据设计的款式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裁剪时要注意保持图案的对称和整体的平衡。
在裁剪布料时,要根据裁剪图纸将布料摊开,然后根据图纸的标注进行裁剪。
在裁剪的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稳定,刀口平整,避免出现破损和不规则的边缘。
裁剪完成后,要进行试穿和调整。
将裁剪好的唐装进行拼接缝合,然后进行试穿。
根据试穿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衣长、袖长、腰围等部位的调整,以确保唐装的合身和舒适度。
最后,进行唐装的装饰和修饰。
唐装的装饰包括领口、袖口、下摆等部位的装饰,可以使用刺绣、绣花、扣子等进行装饰,增加唐装的美观度和艺术感。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修饰,如收边、衬里等,使唐装更加精致。
总的来说,裁剪是制作唐装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唐装的整体效果和舒适度。
通过合理的裁剪方法和技巧,可以制作出合身舒适、美观大方的唐装,展现出东方女性的柔美和典雅。
希望本文介绍的唐装裁剪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汉服旋裙的裁剪方法

汉服旋裙的裁剪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汉服旋裙裁剪方法的内容:
1. 咱先来说说旋裙的长度咋定,这可太重要了!就好比你给自己选双合适的鞋子一样,得刚刚好。
你想想,要是太长或太短了,那多别扭呀!好比一个人穿着大两号的鞋走路,能舒服吗?所以呀,量好自己需要的长度,可别马虎咯!
例子:我上次就没好好量,结果做出来的旋裙长了一大截,悔得我呀!
2. 然后呢,就是裙幅宽窄啦。
这就像你炒菜放盐一样,多了太咸,少了没味。
裙幅宽窄可得把握好,窄了没型,宽了又累赘。
你说是不是?
例子:我朋友做的旋裙裙幅太窄了,穿起来那叫一个怪呀!
3. 裁剪旋裙的布料选择可不能小瞧啊!这不就跟选食材一样嘛,好的布料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漂亮的旋裙呀!差的布料那能行?
例子:我有次贪便宜选了差的布料,做出来的旋裙那质感,哎呀,别
提了!
4. 腰头的处理呀,就像是给房子打个牢固的地基。
没处理好腰头,这旋裙就不稳固啦!你说重要不重要?
例子:我见过一条旋裙,腰头做得松松垮垮的,一穿就往下掉,这不
是白费功夫嘛!
5. 还有那裁片的形状,可别小瞧这个,这就如同一个人的五官搭配。
搭配好了才好看呀,裁片形状不对,旋裙能好看吗?
例子:有个新手裁出的裁片奇奇怪怪的,做出来的旋裙简直没法看!
6. 剪的时候可别手抖呀!这就跟写字一样,一笔一划都得认真,马虎不得。
要是手抖剪歪了,那不就悲剧啦?
例子:我有次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哎呀,那个心疼呀!
7. 缝合的时候也得细心呀,这就像给人缝伤口似的,得认真对待。
缝得不好,旋裙就容易开线呀!
例子:我缝的时候就因为不注意,结果后面总是开线,烦死啦。
汉服制作过程以及步骤

汉服制作过程以及步骤导语:汉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近年来逐渐复兴。
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体验和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汉服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的步骤。
第一部分:选材与裁剪制作一套汉服的第一步骤是选材。
传统的汉服通常使用丝织品或者高品质的棉麻面料。
这些面料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选择时需要考虑面料的柔软度、光泽度和透气性。
一旦选定了面料,接下来就是裁剪。
汉服通常都含有许多独特的剪裁与设计,因此这一步骤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测量身体的尺寸,并根据尺寸画出设计图纸。
然后,根据图纸将面料裁剪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部分:缝制与细节缝制是制作汉服的核心环节。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面料的不同部分进行缝合。
在进行缝制之前,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缝纫工具,如剪刀、针线、缝纫机等。
根据设计图纸,将裁剪好的面料进行组装与缝合。
首先,根据设计将衣袖与上衣、裙摆相连。
然后,将各个部分的线迹进行整齐紧凑的缝制,在缝制时要注意缝线的牢固性和美观度。
除了基本的缝制过程,制作汉服还需要关注细节。
比如,制作传统的褶裥(一个十分重要的汉服特色)可以使用独特的技术将布料折叠成褶裥的形状。
此外,制作汉服还包括加入各种装饰。
比如,可以在领口、袖口和底摆处缝上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彩色边绦,以增加服饰的艺术性和装饰效果。
第三部分:配饰与配件一套完整的汉服不仅包括衣物本身,还包括一系列的配饰和配件。
这些配饰和配件可以进一步增添服饰的美感和传统气息。
汉服的配饰与配件包括带子、腰带、头饰和鞋子等。
这些配饰通常是由织物或者皮革制作而成。
制作这些配饰的过程与普通的衣物类似,但需要关注细节和特殊的设计。
同时,制作配饰也需要特别注意与衣物的搭配和谐度。
配饰应该与汉服整体造型相协调,起到衬托和增强服装的效果。
第四部分:校对与完成制作汉服的最后一步是校对和完成。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汉服的质量和外观。
在校对过程中,需要检查衣物的线迹是否整齐、牢固,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汉服整理

便装
便装通常衣袍较为窄小,舒适且便于运动,一般由裙、袴、襦、衫构成。 便装的搭配更为灵活多变,以便利为主,便装通常采用舒适且较为朴素的面 料制作,适用于居家、出行、传统武术演练等领域。
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具 体的服装吧!
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 直领(对襟) 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 为:齐腰、高腰、齐胸 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 长襦、短襦、单襦(衫)、 复襦(袄)
深衣
•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衫连在一起包住身子, 分开裁但是上下身缝合,因为“被体深邃”而得名,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为古代诸侯 ﹑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男 女均可穿着,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
• 特点:裙衣一体,可搭腰带、系带 • 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
• 现代汉服当中的短装,基本不再会采用粗纺面料制作,所以用“裋褐” 称呼是不合适的,根据具体情况,将现代汉服中的短装命名为“短襦” 或是“短衫”要更为合理。
内衣(亵衣)、中衣
内穿衣
内衣
• 一:内衣的范畴 首先明确一下:这里的内衣是指广义上的穿在外衣之内 的衣服。 以明朝的内衣穿着为例(因为每个朝代对于某些内衣的 称谓有所不同): 汉服的内衣包括:上半身穿着:最里面穿着主腰(相当 于清代的肚兜),外面套中衣。 下半身穿着:最里面穿着裈(有裆,一会底下我会细 讲),外面套袴。 当然 也有种说法:有些人直接穿着裈或者直接穿着袴的。
腰带、披帛、霞帔
外搭
领子 系 带
腰带
披帛
霞帔
褙子图示
女褙子(襦裙+褙子)
男褙子(上衣+下裳+褙子)
教大家制作最简单的汉服裙子(裁剪图+制作教程)

教⼤家制作最简单的汉服裙⼦(裁剪图+制作教程)曾经有⼀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件⽻⾐
——名叫霓裳! ——华夏汉服之美
她有秦之古朴,汉之肃穆,唐之飘逸,宋之娟丽,明之端庄。
瑜瑾在握,为何要凭他们去宣扬?!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
裁剪后
剪裁:96cm*50cm 布⽚四块
尽量⽤剪的,撕布料是个坏⽑病(会被线割到⼿,缝合的时候布料经纬紧密度变松,缝起来⽐较难操作)
缝制教程
第⼀步:剪好后四⽚缝合在⼀起,边边和下⾯裙摆顺便包边缝好。
第⼆步:打褶⼦:我从来不会计算每个褶⼦的⼤⼩,随意弄⼤⼩差不多就⾏了……要保持打好褶⼦后,【腰围/胸围的长度=1.5个腰围/胸围】。
第三步:⽤长衔针固定
每两个褶⼦之间的缝隙最好能有⼀针跨着,有⽤处。
第四步:全部固定好后上裙头:
裙头宽⼀般不要超过10cm⽐较好。
这个做了9cm
⽩⾊的是布衬
预先固定会省下很多⿇烦
⼀定要对齐固定
第五步:缝制裙头把针距调⼩⼀点
第六步:缝制裙头
第七步:装上裙带(在裙头两边),完⼯……
完⼯,整体效果图。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 都在这了(收藏吧)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导读:罩衫、冠服、玄端、曲裾、襕衫道袍、袄裙、文官一品公服、蟒袍、一品公服、团龙袍、史上最全汉服裁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来源|人人网用户ID:汉服妹纸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汉服裁剪图的理解,切身的感受到汉服的文化意味!上图为明代立领,下图为明代罩衫,作为番外篇,未编入《图集》,仅作示意;相册前面的韩服示意和汉服人物绘画也未编入正式图集。
将玄端和曲裾的修改如下,修改玄端上衣下摆的形状,以及两件礼服的束腰。
将明制婚礼冠服的修改如下,增加男装补子,增长女装大衫的长度。
▼马面裙▼对襟襦和褙子▼袄裙▼团龙袍▼ 一品公服将蟒袍的袍料方案改为如图,这样更合理,可留出布料接口。
另外可以解释类似的十字形图案的服饰为什么非常费布料。
▲ 蟒袍展开▲ 蟒袍明代汉服(上图)与近代韩服(下图)之间的区别。
▲文官一品公服▲明:道袍、袄裙▲宋:襕衫、褙子▲唐:圆领衫、齐胸襦裙▲ 汉:玄端,曲裾▲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制服。
▲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办公制服,相当于银行、保险公司、公务员等穿的制服,请忽略我设计后的违和感。
▲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通用学士服,直接套用去掉外摆的盘领袍,简单大气实用。
▲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校服,圆领右衽设计▲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校服▲明制婚礼冠服▲中衣中裤▲ 交领袄裙▲ 袄裙透视▲ 袄裙展开▲ 袄裙细化分解▲ 交领襦裙▲ 对襟襦裙▲ 盘领袄▲ 半臂▲ 两种对襟半臂▲ 斜对襟褙子▲ 直对襟褙子▲ 齐胸襦裙▲ 裋褐▲深衣▲ 道袍(暗摆)▲ 直裰(分衩)▲ 直身(明摆)▲ 便服、常服、礼服袖长示意▲ Word里的排版截图▲ 曳撒▲ 圆领袄▲《图集》里的配图示例之马面裙,非裁剪图,只做形制说明▲ 大袄配马面▲ 女式盘领▲曲裾▲ 盘领官袍▲ 襕衫。
汉代曲裾袍服的结构特征及剪裁技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张玲,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
48
二零一六年 四月 / 第五卷 第二期
的贵族女性服饰为研究范例,通过对出土数量
汉袍亦于造型结构中蕴含文化的深意,由
最多、造型独具特色的曲裾袍服的款型风格、 “信期绣”褐罗绮绵袍所见:雍容典雅的垂胡大
雍容典雅的垂胡大袖曲直有度的衣领铅正笔直的背缝平直稳定的下摆与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一一映射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3中正无私公平正直的人格诉求通过服装结构语言这一无声的文化符号在社会范围内得以传播
47 服饰与艺术:古代设计艺术
汉代曲裾袍服的结构特征及剪裁技巧
米不等,显然该绵袍所用的褐色罗绮的幅宽 损量,该取值趋近 67 厘米。上衣裁片所取长度
38.8 厘米是符合这一宽度规律的。根据挖掘报 分别为单位图案长度的 10 倍、7 倍和 6 倍。
告所提供的织物纹样的特征,“信期绣”褐罗绮
结构特征、剪裁技巧等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 袖、曲直有度的衣领、铅正笔直的背缝、平直稳
究和考证,试图挖掘出其单纯的二维平面结构 定的下摆,与“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一一
中所蕴含的独特构想与创意思维。
映射, “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
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挖掘报告记述, 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故规、矩取其无
50
二零一六年 四月 / 第五卷 第二期
罗绮绵袍的结构分片(包括主体和缘边)大小 “正裁”,此为以织物经纱方向作为裁片长度方
共计 27 片之多(里料除外)。据挖掘报告记述, 向的常规剪裁方式。汉代织物幅宽最大不超过
礼服外套的立体裁剪

剪去前片刀背缝与袋盖之间多余之布(留1CM做缝)。 将前侧片水平挂于人台之上。
前侧片与前中片在腰线处合起,沿着前中片刀背缝 拼合(此时胸部不能有太多余量)。
④
前侧片以人台侧缝为基础向外放1.5CM松量,并帖 出前侧片侧缝线(与前中片下端侧缝线顺势接上)。
自人台袖笼弧线低端向下0.5CM为腋下点,于前侧 片侧缝处标注。 ⑥ 于前片及前侧片上标注出完整袖笼弧线。
⑤
4)制作后片 后片腰线对齐人台腰线,后片中心线于腰线处向左 移1CM,肩胛处留0.5CM松量,固定于人台之上。
①
面料垂直向上固定于肩,后领口打剪口,剪去小肩 多余之布(留1CM做缝),用盖别法与前肩合上(后小 肩保留一定的吃势)。
② ③
剪去前领内里多余之布,将其转向后面盖住后领, 再次整理领部造型。
⑦
贴袖笼弧线。找准刀背缝位置并标注,而后收腰省 (省端不可露出袋盖前端)。
⑧
于腰省处,自腰线下4CM——5CM开始向侧缝标注袋 口(注意袋口倾斜度)。
⑨
前片下端水平围向侧缝处(加放少许松量),于侧 缝处向外水平放2CM臀围松量并于臀围线处标注,自 标注点向下沿人台侧缝贴出前片下端侧缝线。 3)制作前侧片
二、款式重点与难点:
1)放松量及面料丝缕的把握。 2)连门禁式领子造型。 3)省道不通过胸高点。
三、断布要求:
四、款式制作步骤:
1)准备工作
① ②
固定肩棉(注意肩宽尺寸)。
于小肩线上,自颈肩点向外0.5CM——1CM做一标 注(领省位点)。 2)制作前中片
① ② ③
前片中心线向左移0.5CM挂于人台上。 BP点余0.25CM松量固定,腰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袄裙裁剪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袄裙制作有多难为什麽那麽多人在讨论这家的版型如何那家的版型如何如何
我是个粗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仔细对比一些参考文物,做出如下几个裁剪的猜想,如果做得不对,请多指教
早期汉服交领上衣多称“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则逐渐代替“襦”一字。
“袄裙”为“襦裙”的不同时期的称呼,她们都是指上衣下裙的打扮,并不特指明代襦裙。
很多还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
(百度百科)
首先是袄.有衬里的中式上衣。
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
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
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
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
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
从20世纪初开始,男袄渐以对襟式为主;女袄则采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对襟、左大襟和背开襟,其领、袖、衣摆也多变化。
再来分析一下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裙类名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
(百度百科)
展开裙子看
裙片的裁剪阴影处为收褶部位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是我国传统裙装中很重要的一种。
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
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
和清代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这里先不表示裙襕了,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加或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