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障碍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 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 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 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 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 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颂、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 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音B,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 “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 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 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研究历程
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 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 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 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PPT课件
❖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应激性
溃疡
❖ 儿童在情绪紧张时可出现胃部明显不适
❖ 心理性应激
溃疡性结肠炎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第二期:阻抗阶段
• 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变小 • 淋巴腺恢复正常 • 激素水平恒定 • (应尽量缩短,去除应激原)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第三期:衰竭阶段
• 表现为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 免疫等系统产生影响
• 机体出现各种疾病 • 可出现应激相关疾病,导致休克\死亡等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低于149分 150~299分 300分以上
分数解释
风险程度:一般 大约有3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 风险程度:中等 大约有5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 风险程度:较高 大约有80%的机会罹患身心疾病。
• 许多中介因素调节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体 对事件的评价、处理和应对事件、造成的心理应 激的能力,社会支持的质与量、个体素质、潜在 的疾病、遗传倾向与性格特点等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与应激相关的CNS部位:边缘系统的皮层、杏仁核、
海马、下丘脑、蓝斑 神经传导、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蓝斑区:神经元激活,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升高,机 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升高,过度焦虑、害怕、 愤怒。 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 良好情绪;过度兴奋或不足可出现抑郁、厌食、 自杀倾向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Stress and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1936年,加拿大学者塞 里(Selye. H)首次提 出应激学说,认为心理 应激是“在任一时刻由 生活所造成的身体损耗 和破坏率”。
2013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第六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2
8、CCMD-3:分离漫游症是符合癔症诊断标准;在觉醒状态,作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及简单交往,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开始和结束都有突然的。
9、急性应激障碍是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10、大量发生在创伤性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情绪障碍。
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11、CCMD-3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描述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的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2、治疗:1、药物治疗 2、暴露。
暴露治疗是一个消退或习惯化的过程。
暴露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3、公开(揭露)。
13、像应激障碍一样,适应障碍也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
但两者之间的差别表现在:1、应激源不同 2、症状不同:适应障碍是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
14、适应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
男女患者相等。
15、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
2019/6/24
12
• 三)应激的双重作用 • Seley将应激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痛苦)应激 • 1良性应激:有利于维持个体的心身平衡,给人
振奋,增强动力。
• A、应激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 如果渴有关的应激没有,我们将脱水而死
• B、在睡眠时,应激仍然是体内各器官协调工作 以维持内稳态所必须的。
• 如果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之下,机体就会
转入第二阶段,抵抗期(适应期)
2019/6/24
10
• 第二期 适应期(抵抗期)
• 是适应的最佳时期
• 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高 于正常水平。
2019/6/24
11
• 第三期 衰竭期
• 如果刺激源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就 进入衰竭期。
• 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且成为不 可逆的
• 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 • 1反应性意识朦胧状态 • 定向障碍,感知不真切 • 注意狭窄,语言缺乏条理 • 动作紊乱无目的,偶见冲动行为 • 人格与现实解体 • 事后部分遗忘
2019/6/24
21
应激相关障碍
• 2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 • 激越,喊叫,话多 • 情感爆发,过度乱动 • 惊慌,紧张恐惧 • 可见冲动行为 • 片段幻觉、妄想
素并伴随-内啡肽的分泌
2019/6/24
3
神经冲动的传递
2019/6/24
4
• 2情绪的
• 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 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和动机 调整。帮助个体维持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 准确地评估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 的 判断与决定,从而使自己相当应选择对付应 激源的策略,有效同环境交互作用,如威胁 敌人的愤怒、寻求妥协的笑脸等。
变态心理学(精辟)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患者。
——感觉倒错: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2、知觉障碍——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正常人在特殊情境下也可以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是偶然出现的,一般通过验证,能很快被纠正和消除(后者也被称为“生理性错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或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或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觉和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应激及应激相关心理障碍
医学心理学
• 恐惧:面临危险、企图摆脱已 经明确的特定危险的逃避情绪 ,通常伴回避行为。 • 抑郁:一组消极悲观的情绪状 态 • 与内在或外在的丧失有关 • 起因:灾难性事件、不良认知 方式
12
医学心理学
• 愤怒:挫折情境下产生,可 伴有攻击行为 • 激情:短暂、猛烈、爆发力 强的情绪状态。
4
应激原
医学心理学
• Stressor: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 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 • 分类 1. 来源: a. 外部物质环境 b. 个体的内环境 c. 心理社会环境
2.
对个体影响:挫折、冲突、强制(压力)
6
医学心理学
强度评估 生活事件、LCU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1967年,霍尔姆斯(T.H.Holmes)和雷赫( R.H. Rahe)在美国对5000余人进行了关于生活 事件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 一年内:LCU〈150;150〈 〈300; 〉300 • 生活事件:良性、期待事件,不期望的事件 • • • •
7
应激原的强度评估
医学心理学
• • • • • • • • • • • • •
生活事件(43项) 配偶去世 离婚 分居 亲密家人去世 入狱 自己受伤或生病 结婚 被老板解雇 婚姻调和 退休 家人健康的转变 怀孕
生活改变值 100 73 65 63 63 53 53 50 47 45 45 44
8
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
第四章
应激及应激相关心理障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1
• 掌握:
1、应激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 3、如何应对应激
医学心理学
• 熟悉:
最新5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变动的混合性临床表现。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不超过4周,否则应该考 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
障碍,及抑郁症。
Page 11
(五)治疗
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及社会支持,重新调整和建立更有效的社会支持 系统。
Page 21
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
产生的、短期的、轻度的情感障碍,伴适应不良 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
起病通常在生活发生改变后1个月内,症状持续 一般短于6个月。
患者的病前人格特征在发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应激相关障碍: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 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影响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 ※社会文化因素 ※个体易感性: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
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
与神经症区别:
疾病的产生是否完全有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
难,全力自救和帮助别人,精神和体力处在消耗之中,完全筋疲力尽, 士气低落或孤注一掷、破罐破摔。
第三期(蜜月期):受害者感到幸运和欢心,庆幸自己幸存。 第四期(幻想破灭期):表现为不满和挫折,自己觉悟到损失是
何等重大,有关机构帮助不够。
第五期(重新调整期):此时心理重建过程开始,情绪有所恢复,
个体表现出切合实际的认识,愿意接受客观事实,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努力去解决问题,安排计划未来。
准如下。 多数患者症状表现为“茫然”状态或“麻木”,伴一定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 盾和冲突,降低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提供社会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 询、就业援助等,以帮助患者康复和融入 社会。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激相关障 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促进 患者的社会融入。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威指 南,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明确。
诊断流程
建立由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确诊三个阶段组成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评估工具与方法
评估工具
开发和应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临床访谈等,以收集患者症状和 体征信息。
的症状之一。
行为症状
逃避行为、易怒、攻击 行为等行为改变也是应
激相关障碍的表现。
病因与诱因
病因
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 遗传、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
诱因
长期或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是导致应 激相关障碍的主要诱因,如战争、自 然灾害、暴力事件等。
02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与评 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全 面评估。
诊断与评估的注意事项
跨文化考虑
鉴别诊断
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可能 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和表现产生影 响,诊断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文化因 素。
应激相关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 鉴别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变态心理学6应激相关障碍student
对应激源的认知和评价(Cognition and
appraisal of stressors)
初级评价:是否有麻烦了? -挑战 -威胁 -损失性评价 次级评价:能做什么?
-自我效能和控制
对应激源的评估 Assessment of stressors
Life event scale(生活事件量表) Modified life event scale Stress questionnaire
Problem-solving Decision-making
II.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denotes an intense, prolonged, and sometimes delayed reaction to an intensely stressful event. The essential features
临床特征 Clinical pictures
The core symptoms a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ther symptoms include feelings of being numb(麻木、 意识模糊) or dazed(头昏) insomnia, restlessness, poor concentration physical symptoms of autonomic arousal especially sweating, palpitations, and tremor
刺激与反应 Stimulus and reaction
变态心理学 第6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癔症
分离性遗忘症与器质性遗忘症的区别
分离性遗忘症
患病之前通常有婚姻、经济、职业等压力并 因此倍感焦虑 不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导致 患者不能记起过去的事,包括最近的或很久 以前的 分离性遗忘症患者丧失了对个人身份的意识, 但其所储存的一般性知识仍是完好的。 没有表现出顺行性遗忘 常常突然反转,这种遗忘常常在几小时或几 天之内结束
21
第一节 癔症
转换障碍的类型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 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 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5
第一节 癔症
一、概述——起病原因
社会心理因素
性格特征:具有癔症个性的个体,在相同性质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较其他类 性格特征 型性格的个体易于发病。这些性格特点为患者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 体验肤浅,且极不稳;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具有丰富的幻想,常以想象丰 富、生动的幻想代替现实。 精神因素:以心理创伤居多,约占40.3%。心理创伤所引起的较强烈的情绪 精神因素 反应常为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
19
第一节 癔症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
治疗目的
让个体形成功能整合感.
治疗途径:
唤醒被压抑的记忆; 对这些记忆去创伤化,确保回忆不会导致变体转换; 将变体与原始人格整合起来。
治疗方法
心理动力疗法和催眠等技术:用于帮助个体恢复过去的记忆。 暴露疗法和放松技术:使其去创伤化。 药物:尽管药物也会偶尔伴随使用,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少 量临床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在某些个案中有一定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2、PTSD的主要症状表现
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反复回想 重新体验 暴露性痛苦
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
回避 情感麻木
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源自CMD-3诊断标准[症状标准] 1 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 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并至少有下列1项: • ①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 ②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 ③ 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流行病学特征
• PTSD的患病率根据创伤事件的不同患病 率不同。二战空袭;经历危险的妇女 • 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女性更容易受到暴 力或性侵害 • 通常出现在战争、强奸、车祸、灾难等 事件后
• 愈后:一般而言,大约有50%的患者在三个月 之内复原(APA, 1994),另有文献指出,约有 30%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复,40%患者持续有轻 微症状,20%患者有较严重的症状,10%症状 持续不会改善甚至更恶化(Kaplan & Sodock, 1994)。 • 类型: 急性型(病程小于3个月)、慢性型 (病程3个月以上)、迟发型(创伤性事件6个 月之后才发病)。案例
典型病例
某女,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不愿与人 交往、烦躁、情堵低落2月余求诊。 患者自幼在生活上受到父母的宠爱,想吃什 么父母就买什么,但在学习和行为上严格要 求。到了中学,父母更是不让她做任何家务 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看书学习 1996年考入某大学,9月由父母陪同入学, 安顿后,父母欲回家,病人不让,经父母再 三安慰劝说后方同意父母回家。
认知、焦虑管理 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认知治疗 焦虑管理 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暴露、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管理、暴露 认知、心理教育
注意力集中困难
焦虑管理
认知、心理教育
三 适应障碍
• 1概述: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 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 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不出现 精神病性症状。 案例
• 与应激障碍障碍的差别 a应激源不同b症状不同
2、 临床表现
• 情绪症状明显:焦虑为主,主要表现为紧张、 担心、烦恼,心神不安等 • 抑郁症状: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 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 和体重减轻 • 行为改变: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逃学、斗殴、 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 工作、学习差劲,社会退缩 • 躯体功能障碍 :头疼、腹部不适、便秘、腹泻
1998年.内地.一名23岁男子和一匹骡子被 洪水冲到700米深的矿井坑道中33天13小时. 被营救时重度营养不良,精神迟钝,梦惊. 住院诊断: PTSD
典型病例
某男,41岁,机械厂工人。退伍军人,1979年参 加自卫反击战,当时作为先遣部队深入敌占区。 途中,有彝隹战友田踩地雷被炸死,其中有两位 是他的好朋友。亲眼目睹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 其中一战友的一条血淋淋的大腿就落在他的眼前, 惨不忍睹,他自己也负轻伤。其后,敌军反击, 经过浴血奋战,我方部队死亡过半。后退守到一 掩蔽区,
•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治疗
家族治疗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易激惹 罪恶/羞耻 警觉性增高 睡眠问题
推荐技术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参考技术
认知、焦虑管理、心理教育、戏剧治疗 (儿童) 焦虑管理、认知、心理教育
暴露疗、认知、 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眼望四周,到处都是阵亡战士的尸体,血 肉模糊,有掉眼睛的、有胃肠外流的、有 断胳膊少腿的。更令人害怕的是,我方战 士已弹尽粮绝,饥饿和死亡随时威胁着他 们。如此竖持近4天。后被我方大部队救回 而幸免予难。战争结束后,病人退役到长 沙某厂当工人,同事发现这位英雄常常沉 默少语,不太喜欢与人交往。家人反映, 病人似乎性格都有改变,对亲友冷淡,无 故发脾气。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5.12汶川地震
非典
8· 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
应激障碍!
• 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 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 碍和适应障碍。◆
3、产生原因
• 应激源是引起适应障碍的主要原因。 • 应激源多为生活事件,典型的生活事件 有: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 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
• 与个性和易感素质有关。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CCMD-3诊断标准
•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 人有不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 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 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 功能受损。 • 病程较长,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 内起病,应激因素消除后,精神障碍随 之缓解。
2 临床描述
A 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B 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 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 C 有很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 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盲目性; • 2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 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 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 在1月内缓解。
3 治疗与干预
心理方面 • 尽快摆脱创伤环境 • 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 建立自我的、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 • 帮助患者减少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 药物方面 • 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
二 创伤后应激障碍
。
1 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 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出现 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 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 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 月。
3、PTSD的原因
(1)创伤性事件:自然 灾难、疾病、强暴、其 他人为灾难 经历了长时间精神痛苦
(2)障碍的易感性:个体发展成PTSD 的原因包 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
4 治疗
•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 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主要采取个 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 • 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 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 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放 弃心理治疗。
第五节 特定文化相关障碍
• • • • • Ataque de nevios Pibloktoq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恐缩症
食欲差,食量明显减少,病人自诉没有胃 口,不想吃。平素性格内向、胆小、顺从。 家族史无特殊。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接触合作,衣着 整洁,年貌相符,定向准确,未引出幻觉、 妄想。 诊断:适应障碍
开始病人表现尚正常,只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临 近考试,病人忙于学习,经常吃不到饭,衣服也 不洗,有时不梳头就去上课,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 病人渐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常独自 一人在宿舍里唉声叹气、哭泣,觉得自己没有能 力,甚至对父母说不想读书,想退学。并出现失 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常辗转床笫久不能入睡, 次日感头昏脑胀,心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气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 • 通常做法是维持一定体位、姿势,或做某些动作, 使注意集中于某处,沉思、默念、松弛,及调节 呼吸等,可出现某些自我感觉和体验。 •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系指由于气功操练不当(如每日 练习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的现 象,表现为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并失去自 我控制能力,俗称“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