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六中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师用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范文文档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范文文档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范文文档粤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但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不错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不错的学习氛围。

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电流与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状态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能够分析电路的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状态的能力。

3. 通过对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方法。

难点:电路状态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

2. 电流的概念: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 电流的测量: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流表的接线方法,能够正确读取电流值。

4. 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5. 电路的状态:分析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让学生能够判断电路的状态。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电路图,让学生判断电路的状态,并解释原因。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判断电路的状态。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判断电路的状态。

2. 复习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电流表的偏转,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通过讲解电流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测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电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复杂的电路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一、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九江六中初中物理导学案》(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江六中初中物理导学案》(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江六中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师用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5.1从永磁体谈起【导学思路】1、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建议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介绍磁体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介绍磁场的相关知识。

2、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学习电磁联系的基础,通过本节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磁体的基本性质,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去磁的方法,磁场的基本性质,各种磁体磁感线的分布,地磁场,磁偏角的概念等,为学习磁和电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及磁体的指向性。

②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了解磁化、去磁的方法。

④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

⑤知道各种磁体磁场磁感线的分布。

⑥了解地磁场和磁偏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通过铁屑显示磁场分布的实验了解磁感线的画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α—磁谱仪”中永磁体的制造和沈括发现“磁偏角”的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①知道磁性和磁体的指向性。

②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知道磁场的分布,会画磁感线。

难点:知道磁场的分布,画磁感线。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动:把普通的象棋棋子放在竖直放置的象棋棋盘上,松手后,棋子会掉下来,把特殊的象棋棋子放在竖直放置的象棋棋盘上,棋子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可以自由移动。

【讨论交流】这种特殊的象棋棋子和棋盘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磁铁(吸铁石)和铁制成的(二)自主学习:(根据小学科学课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加阅读教材,了解下列重点知识)1.磁性、磁极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磁化和去磁4.磁场和磁感线5.地磁场(三)课堂学习研讨:一、磁体的基本性质1.磁性、磁体、磁体形状概念的建立实验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体(吸铁石),用磁体去靠近或接触铁钉(或钢钉)、铜导线、、铝钥匙、镍币、纸屑、塑料片等物体。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6份)粤教沪科版(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6份)粤教沪科版(教案)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怎样才叫做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看法。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看法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功的看法,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可否做功。

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一、创立情境,导入新课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整理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怎样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授课( 一) 怎样才叫“做功”.经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以下列图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搬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表示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搬动了一段距离。

学生实验: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搬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表示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向上搬动了一段距离。

.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看法。

仔细观察两表示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这两个实验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物体为什么会搬动一段距离?() 搬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共同点:物体碰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搬动一段距离。

.功的看法: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 简称“做了功” ) 。

( 二 ) 怎样判断力可否对物体做功.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使物体通过力的作用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即W = F × s。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功可以分为摩擦功、弹性功、重力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特别是位移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运动员举重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在举重过程中,肌肉需要做多少功?2. 概念讲解:介绍功的定义,强调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解释力、位移和功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延伸: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功的概念?如何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怎样才叫做功:1. 功的定义:使物体通过力的作用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的功。

2. 功的计算:W = F × s3. 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3m,求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24J2. 题目: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2m,求重力做的功。

答案:2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11.1节怎样才叫做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内涵。

2. 功的计算:教授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熟悉功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功的单位。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

2. 知识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巩固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讲解功的单位,让学生熟悉功的计量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功的单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提水B. 推车C. 放下物体2. 已知力的大小为10N,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做的功是多少?答案:1. C2. 5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功的单位的讲解时间略显不足,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功以外,还有哪些物理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物理。

沪粤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认识内能

沪粤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认识内能

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

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
能改变钢球内
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课堂探究案】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
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是:

说明: 。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
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
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
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如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

改变的内能。
2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小
【自主预习案】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 装 着 开 水 的 暖 水 瓶 有 时 会 把 瓶 盖 弹 起 来 , 推 动 瓶 盖 的 能 量 来
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的物体具有 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
,像所有 ,称为分子动
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
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
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
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

由此可知影响内能的因素是,物体的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5.2认识电功率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5.2认识电功率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5.2 认识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认识电功率”。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电功率,W表示电流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电阻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让学生观察用电器在工作时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引发学生对电功率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示例:一个灯泡在电压为220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求灯泡的电功率。

解: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 I,代入已知数值,得到灯泡的电功率为110W。

3.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灯泡的电功率,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功率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计算公式:P = W/t物理意义: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电功率的概念。

2. 请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 一个灯泡在电压为220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求灯泡的电功率。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公式:I = U/R2. 欧姆定律的应用:a.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b.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c. 设计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公式;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电源电压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发生什么变化?2. 实验探究:3. 公式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U/R,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应用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设计电路的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电路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欧姆定律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1.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2.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3. 设计电路。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通过一个电阻值为2Ω的电阻,求电流大小。

答案:I = U/R = 6V / 2Ω = 3A2. 题目:一个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而成,第一个电阻值为4Ω,第二个电阻值为6Ω,求整个电路的电阻值。

答案:R = R1 + R2 = 4Ω + 6Ω = 10Ω3.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通过一个电阻值为3Ω的电阻和一个电阻值为6Ω的电阻并联,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九年级物理上册14.2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4.2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4.2 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上册14.2 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上册14.2 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14。

2 探究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

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2。

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对公式进行理解4.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会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学习难点: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课堂探究】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跟导体的电阻成 。

2.欧姆定律的公式:说明:(1)I 、U 、R 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 、V 、Ω(2)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3.R U 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RU 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4.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2)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3)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当堂训练】1.关于R=U/I 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 .导体的电阻越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压和电流无关。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电能与电功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电能与电功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电能与电功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电能与电功”。

本节主要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2. 电功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3. 电能与电功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电能与电功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能和电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能与电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思考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是哪种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单位,展示电能和电功的计算方法。

3. 例子解析:分析电能和电功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电能与电功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能和电功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能和电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所消耗的电能(假设电压为220V,电流为1A):(1)电冰箱运行1小时;(2)电风扇运行30分钟;(3)电视机关闭状态(待机)24小时。

2. 答案:(1)电冰箱运行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为:220V × 1A × 1小时= 220Wh;(2)电风扇运行30分钟所消耗的电能为:220V × 1A × 0.5小时 = 110Wh;(3)电视机关闭状态(待机)24小时所消耗的电能为:220V × 1A × 24小时 = 5280Wh。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 怎样才叫“做功”1.阐述功的含义,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叙述功的原理.3.重点:概述功的计算公式W=F·s,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质.一、怎样才叫“做功”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二、力对物体做了功吗2.观察课本活动2中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B)三、怎样测算功4.在力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5.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W=Fs .6.“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 N的力的作用下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1 m.7.一质量为2000 kg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了400 m,做了3×105J的功,求拉力的大小和重力所做的功.解:W=FsF===750 N因为物体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功为零.四、机械功原理8.研究表明:人们使用机械工作时,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能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在历史上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1.讨论交流下列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你把书包举高的过程中是否对书包做功?(2)把书包举在高处停留不动是否做功?(3)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做功了吗?(4)李强同学在练习篮球投篮,篮球在空中飞行的那段距离,手对篮球做功了吗?(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该力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通过以上几个实例可知有三种情况不做功:a.有力无距离不做功(s=0),即劳而无功;b.没有力不做功(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F=0),即不劳无功;c.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s=0),即劳而无功.2.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题目.(1)一个重1000 N的车,在1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50 m.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 m.求:推力做的功.解:W=Fs=100 N×50 m=5000 J.(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重为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D)A.750 JB.300 JC.450 JD.0 J写出你的判断理由:当球在滚动过程中,脚不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不再做功.归纳总结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②要搞清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③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 N的石头提到2 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 N的瓦片提到 6 m 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甲(选填“甲”或“乙”)和尚的贡献大,判断的依据是甲做功更多.4.图示为一园林工人用割草机进行割草的示意图,园林工人用 50 N的推力推动重为100 N 的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匀速割草40 m,割完草后,他将割草机提起水平走了10 m,随后又提着割草机上了8 m高的三楼放下,则他对割草机做了多少功?解:园林工人推动割草机水平匀速割草40 m所做的功:W1=Fs=50 N×40 m=2000 J.园林工人提着割草机水平走了10 m,此过程不做功,W2=0.园林工人提着割草机上8 m高的三楼时所做的功:W3=Fh=Gh=100 N×8 m=800 J,故园林工人对割草机共做功W=W1+W2+W3=2000 J+0+800 J=2800 J.5.你是如何理解功的原理的?答案在理想情况下,使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机械间的摩擦及机械本身的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大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复述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2.通过功率定义的学习,掌握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3.重点:复述功率的定义、单位,叙述功率的物理意义,应用功率公式P=进行简单计算.4.通过对功率公式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比较做功的快慢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越多的物体,做功越快.二、认识功率2.填一填:(1)功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公式:P= .(4)功率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瓦特(W).1 W的意义是 1 s内所做的功为1 J.②常用单位:1 kW=103W.3.四个同学在石峰公园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胜出者一定是(D)A.体重最大的一个B.时间最短的一个C.速度最大的一个D.做功最快的一个4.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 W,它的物理意义是这台机器每秒做功5000焦耳;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20000 W,它的物理意义是这台机器每秒做功20000焦耳;这两台机器中乙机器做功更快.5.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柴油机的功率为8.82kW;汽车起重机的功率可达320kW.6.用速度的知识迁移出功率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这种方法叫迁移法.像这种定义速度和功率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7.举重运动员在3 s内把1000 N的杠铃举高了1.8 m,他对杠铃做了1800J的功,他的功率是600W.8.根据例题的解题过程,尝试解答以下问题.叉车将质量为200 kg的货物在10 s时间内匀速提高2 m(g取10 N/kg).求:(1)货物的重力;(2)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解:(1)G=mg=200 kg×10 N/kg=2000 N(2)W=Gh=2000 N×2 m=4000 JP===400 W.1.推导功率的另外一个公式:P===Fv .交流与讨论:一辆小轿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6000 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5 s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解:(1)P=Fv=6000 N×10 m/s=6×104 W(2)W=Pt=6×104 W×5 s=3×105 J.2.设计估测人的功率的实验.现代生活中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爬楼梯就是一种即方便又环保的健身方式,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爬楼时的功率.(1)实验器材:电子秤、刻度尺、秒表.(2)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测出小明的质量m;②用刻度尺测出一级楼梯的高度h0,数出楼梯的级数n,计算出爬楼梯的高度h=nh0;③用秒表测出爬楼梯所需的时间t .(3)写出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爬楼功率的表达式P=.(4)小明先用较慢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1,然后用较快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2,则P1< (选填“>”、“<”或“=”)P2.(5)生活中哪些体育运动还能用类似的方法测量出人的功率?答案爬杆、跳绳、攀岩、引体向上等.3.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D)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的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4.一列质量为1×103 t的火车,以18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 N.则:(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2)火车行驶1 min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多大? 解:(1)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f=9×103 N(2)在重力的方向上火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v=180 km/h=50 m/sW=Fs=9×103 N×50 m/s×60 s=2.7×107 JP===4.5×105 W.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1课时1.复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概述额外功的存在,明白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3.重点:结合实例辨认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利用机械效率公式η=W 有W 总×100%进行相关计算.4.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意识和习惯.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1.观察课本活动1中的a 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利用滑轮组把重物向上提的过程中,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答案 对重物、动滑轮(细线)做了功,还有克服了摩擦力做功. (2)有目的且有需要的功是对什么做功? 答案 重物.(3)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什么? 答案 对动滑轮、细线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 有用功 ;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即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叫做 总功 .3.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是 额外 功,对水做的是 有用 功;如果不慎把桶掉到井里了,从井中把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是 有用 功,对水做的是 额外 功.4.W 总= W 有用+W 额外 ,由于W 额外 > 0,因此总功必定 大于 有用功.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5.(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而我们希望所做的额外功越 少 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 大 越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机械效率 .(2)分析可知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即η= W 有用 W 总×100% (字母表达式),变形公式W 有用= ηW 总 ,其中η表示 机械效率 . 6.你认为机械效率有单位吗?为什么?答案 没有;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它只是一个百分数. 7.有没有效率等于100%的机械?为什么?答案 没有;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有用功不可能等于总功,且由于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8.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 N 的货物提高4 m .如果所做的额外功是9600 J,则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W 有=Gh=3600 N ×4 m =14400 JW 总=W 有+W 额=14400 J +9600 J =24000 Jη=W 有用 W 总×100%=14400J24000J ×100%=60%.1.填写下表中各种机械做额外功的原因.(不计绳重)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600 N 的重物,动滑轮重20 N,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要使重物上升2 m,绳子自由端需拉过几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解:F=600N+20N2=310 Ns=2h=2×2 m =4 m W=Fs=310 N ×4 m =1240 J W=Gh=600 N ×2 m =1200 J W 额=G 动h=20 N ×2 m =40 J .上题中进一步分析:有用功是 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额外功是 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是 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 .3.现在地震时有发生,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加固维修房屋,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假如该工人通过滑轮把50 kg 的水泥缓缓提升4 m 到房顶,所用拉力约300 N .该机械的效率约为 83.3% .4.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不见的特大旱灾,某村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打井抗旱救灾.他们准备用抽水机在一口打好的井中,将井下10 m 深的水抽到地面.若抽水机每小时抽水7.2×105kg,机械效率为50%.则:(g=10 N/kg) (1)抽水机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抽水机所做的总功是多少?解:W 有用=Gh=mgh=7.2×105kg ×10 N/kg ×10 m =7.2×107JW总=W 有η=7.2×107 J50%=1.44×108J . 5.根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以及机械效率,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这三种功的计算方法.解:有用功:(1)W 有=Gh ;(2)W 有=W 总-W 额;(3)W 有=ηW 总额外功:(1)W 额=G'h (G'为机械动滑轮重力或额外阻力);W 额=W 总-W 有;W 额=W 总(1-η) 总功:(1)W 总=Fs ;(2)W 总=W 有+W 额;(3)W 总=W 有用η.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1.熟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2.归纳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3.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4.激发探究科学的热情.一、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阅读课本活动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要什么器材?答案 两个滑轮、细线、重物、弹簧测力计. (2)该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案 重物的重力G ,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下降的高度l.(3)计算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公式是什么? 答案 W 有=Gh ;W 总=Fl ;η=W 有W 总×100%=GℎFl ×100%.2.资料表明,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40%~50%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50%~70% ,抽水机的机械效率是 60%~80% . 二、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联系实际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办法有哪些?(1)减小 额外功 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办法.如: 减小机械的重力及机械间的摩擦 .(2)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增大 有用功 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如 增加物重 .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 机械结构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另外在使用中要经常保养,定时 润滑 ,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5.王奶奶家住六楼,她腿脚不好,上下楼不方便,社区的“助老爱心”小组帮她想了一个好办法:用一根轻质长绳(绳重不计)、一个滑轮和一个篮筐上下吊物品.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王奶奶提高机械效率?答案用塑料袋或布兜代替篮筐,用轻质滑轮,在滑轮轴间加润滑油,在体力、装置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更重的物体.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写出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怎样拉动弹簧测力计?(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4)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与其他哪些因素有关?(列举一例)答案(2)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弹簧测力计.(3)物体的重力.(4)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2.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在10 s内将重为100 N的重物(包括桶)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提升了5 m.若该动滑轮重10 N,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做了500 J的功B.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做了550 J的功C.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做的功率是50 WD.该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是100%3.如图所示,斜面长5 m,高1 m,工人沿斜面方向用400 N的力把重1600 N的木箱匀速推到车上,则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2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4.工人要把桶装货物搬上汽车,采取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绳子绕过圆桶利用斜面把货物拉上车厢.若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在2 min内分别把4个重1500 N的圆桶沿3 m长的斜面拉上1.5 m高的车厢.则:(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在圆桶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人用的拉力是多大?(3)你认为把“绳子绕过圆桶向上拉”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4)如果还想省力,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5)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解:(1)W有=Gh=4×1500 N×1.5 m=9000 J(2)W总=W 有η=9000J80%=11250 J 所以, F=W 总=11250J=468.75 N(3)圆桶本身相当于一个动滑轮,可以省力.(4)增大斜面的长度或减小摩擦等.(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5)盘山公路、楼梯等.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1.说出什么是能量,记住能量的单位.2.能说出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其影响的因素.3.重点:说出什么是动能,通过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现象,指出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及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4.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一、什么是能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几个有关“能”的词吗?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比如:电流能做功,说明具有电能.因此,我们认为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2.能的单位就是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二、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湍急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这些物体都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是由于运动才具有的.水由于运动、子弹由于运动、空气由于运动而具有能.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4.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A.静坐的人;B.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C.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D.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E.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的是BDE;理由是这些物体正在运动.5.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三、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6.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从而将木桩打入地里.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地压在木桩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锤只有在被举高的情况下才能做功,即重锤被举高时才具有做功的本领——能.一池静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这一池静止的水如果处在高山上,水落下时就可以做功,把水车冲得转起来.我们把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7.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被举相同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8.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量有关,弹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四、机械能的转化9.如图所示,比较小球在A、B、C处的势能和动能情况(A、B分别在左右最高点,C在中间最低点),可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0.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机械能跟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它一定做功吗?不一定.小结:能与功的关系是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它一定具有能量,但物体具有能量,不一定正在对外做功.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如图甲所示,让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h A>h B)滚到水平面上,小球推动纸盒运动,会发现 A (选填“A”或“B”)球把纸盒推开的距离远,说明A球具有的能量大(选填“大”或“小”).(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m C>m D)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滚到水平面上,并推动纸盒做功,会发现 C 球将纸盒推开得更远,说明 C 球具有的能量大.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小球的质量相同时,小球的位置越高,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也越大,纸盒被推开的距离越远;高度相同时,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相同,小球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纸盒被推开的距离越远.这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3.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让物体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方桌的桌腿是四根钉子,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钉子进入沙面的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比较图中A和B是通过控制质量来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3)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图中的C和D进行对比实验.(4)实验结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4.小组内交流讨论,在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两个实验中,运用了哪两种科学探究方法.答案转换法、控制变量法.5.自制单摆进行实验,讨论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用一根细线和一块橡皮,自制一个单摆,进行实验.用作图的方法画出摆球的运动轨迹.(2)描述上述实验中橡皮在不同位置(主要是最高点、最低点)重力势能及动能的变化情况.答案橡皮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橡皮在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中橡皮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即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过程中橡皮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即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3)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你能举例说明么?答案可以,例如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撞击弹簧时,将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归纳总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 认识内能1.说出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说出影响内能的因素.2.重点:列举做功和热传递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3.通过感受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一、什么是内能1.(1)在水平面上高速运动的小汽车,它具有动能;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臭豆腐分子同样具有动能,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2)如图所示,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在无规则地运动着,所以分子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由于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引力,所以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内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势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3)动能和势能的单位都是J,内能的单位也是J.(4)如图所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少.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2.许多事例表明,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3.同学们用力搓手,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手感到热;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4.把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手心的内能如何变化?答案手心感到凉,说明手心的温度降低,内能和温度有关,手心的内能减少.5.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6.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的温度不同;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热量,它的单位是J.一杯热咖啡冷却一段时间后,咖啡的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咖啡的内能.1.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实验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热运动越剧烈.结论: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会增加;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会减小.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为什么要放入蘸了乙醚的棉花?答案空气温度升高无法直接观察到,这是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3)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棉花着火燃烧.(4)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案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认识电功率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认识电功率

相关资料15.2认识电功率第 1 课时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与电功率的关系,说出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单位.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进行简单的计算.3.重点:记住电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一、从认识电器铭牌开始1.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铭牌,灯泡铭牌上的7 W,电熨斗铭牌上的1200 W,是表示它们的电功率.二、电功率2.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P 表示.3.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更大的单位是kW ,它跟瓦的关系是 1 kW=1000 W .4.某用电器的功率是150 W,表示该用电器每秒消耗150 J 的电能.5.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6.电功率的公式P= .其中,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分别是:W ——消耗的电能——焦耳( J );t——时间——秒(s);P——电功率——瓦特( W ).7.你家微波炉消耗的电能一定比台灯多吗?答:不一定.你认为时间相同时, 微波炉消耗的电能一定比台灯多.根据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消耗电能快),哪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大可知:微波炉的电功率大于台灯的电功率.8.小明同学有两个用电器,当他将甲用电器接入电路中时,测出4 s 的时间内消耗电能为16 J;当他将乙用电器接入电路中时,测出10 s 的时间内消耗电能为30 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甲用电器的功率大,甲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B.甲用电器的功率大,乙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C.乙用电器的功率大,乙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D.乙用电器的功率大,甲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9.给下列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填上合适的单位:微波炉1000 W ;电冰箱0.1kW .1.小组讨论,千瓦和千瓦时是不是同一意思?有什么区别?答案不是,千瓦(kW)是功率P 的单位,千瓦时(kW·h)是电功W 的单位.2.一度电可以供“220 V 20 W”的电灯正常工作(A)A.50 hB.100 hC.30 hD.220 h3.某学校共40 个教室,每个教室里装着6 盏40 W 的日光灯,由于注意节约用电,平均每盏每天少开半小时,那么一个月(按30 天计算)可节约电的度数是(A)A.144B.145C.146D.14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B.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C.用电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D.电功表示用电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此题可知,电功率同时取决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 判断电功率大小时,应既考虑到电功也要考虑到时间,不能片面地只考虑一个量. 5.小明家有一个理发用的电吹风机,由于说明书遗失,只知道它的额定电压是220 V,没有其他数据.小明想利用他家的电能表和一只秒表,测出该电吹风机的额定功率.他观察了一下他家电能表的铭牌有如下字样:220 V,5 A,50 Hz,2500 r/kW·h.请你帮他设计一种简便方法,测出这个电吹风机的功率.要求:写明实验步骤,用字母代表所涉及的物理量,导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讨论如何测量.思路: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秒表可以测量用电器工作的时间,根据公式P= 可以计算出用电器的电功率.测量步骤:(1)将电能表所接其他用电器关闭,只接电吹风机;(2)利用秒表测量电吹风机工作时电能表的圆盘转过N 转所用的时间t(秒) ;(3)导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W=×3.6×106 J;P==×3.6×106 W=1440W .第 2 课时1.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经历实验验证和分析论证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过程,体验物理公式分析方法和控制变量方法的具体应用.3.重点:阐述电功率的概念.4.感悟知识的由来离不开观察实验和理性思考两个过程.一、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与假设:灯泡的电功率可能跟电压和电流有关.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请你设计出一个探究灯泡电功率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答案如图所示.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请你为上述电路图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答案I1=I2.电压U/V灯泡亮度(明或暗)灯泡L1U1=灯泡L2U2=4.分析与论证:灯泡的亮暗程度决定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在电压相等时,电流越大,电功率就越大,在电流相等时,电压越大,电功率就越大.精确实验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U 跟电流I 的乘积,即P=UI .二、有关电功率P=UI 的计算5.试写出公式P=UI 的两种变形公式:I= 、U= .尝试用这两公式解答以下两个问题:(1)有一种用于220 V 电路中的节能灯,额定功率为5 W,求通过它的电流?答案I===0.0227 A.(2)一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烙铁,功率是100 W,电流是2.78 A.这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多大?答案U===36 V.6.一台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 C )A.5×10-2 AB.0.5 AC.5 AD.50 A1.电功与电功率两个概念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电功表示电流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多少,单位是焦耳或千瓦时.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流做了多少功或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瓦或千瓦.2.你能从电功率的表达式中导出电功的表达式吗?试试看.答案电功率的表达式为P==UI,那么,该式两边同乘t,便得到W=UIt,也可以这样推导:因为P=,所以W=Pt,将电功率公式P=UI 代入,即可得W=Pt=UIt.3.一盏“220 V 100 W”的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有多大?如果把它接在110 V 的电路中(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通过电灯的电流为多少?实际功率多大?思路引导与解答:(1)此灯泡接入220 V 电路中工作时的电流如何求?解:I== = A=0.45 A.(2)灯泡电阻如何求?解:R===484 Ω.(3)设电阻不变,灯泡接入110 V 电路中工作时的电流如何求?解:I 实=== A=0.227 A.(4)灯泡接入110 V 电路中工作时的实际功率如何求?解:P 实=U 实I 实=110 V× A=25 W.4.结合欧姆定律,请你导出电功率的两个推导公式,并讨论它们在比较电功率大小时有何优点? 答案P=UI=IR×I=I2R;P=UI=U×=.在比较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时,常用公式P=I2R,只需比较两个用电器的电阻即可.在比较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时,常用公式P=,仍然只需比较两个用电器的电阻即可.5.在标有“PZ220-40”和“PZ220-100”的两只灯泡L1、L2并联在电路中时,两灯均发光,实际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B)A.P1>P2B.P1<P2C.P1=P2D.无法确定。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2013新打印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2013新打印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2.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第三章:运动和力运动与静止力的概念与作用4. 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种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能够解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力的作用。

4. 学生能够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够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概念,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小球、绳子、滑轮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逐章讲解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示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可以使用图示、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给出实例。

解释运动和力的概念,给出实例。

分析一个能量转化和守恒现象,给出实例。

2. 答案: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关。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位置、状态等发生变化,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模板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用公式w=fscosα进行关于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关于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的概念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就图1明确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六中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师用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5.1从永磁体谈起【导学思路】1、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建议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介绍磁体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介绍磁场的相关知识。

2、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学习电磁联系的基础,通过本节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磁体的基本性质,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去磁的方法,磁场的基本性质,各种磁体磁感线的分布,地磁场,磁偏角的概念等,为学习磁和电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及磁体的指向性。

②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了解磁化、去磁的方法。

④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

⑤知道各种磁体磁场磁感线的分布。

⑥了解地磁场和磁偏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通过铁屑显示磁场分布的实验了解磁感线的画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α—磁谱仪”中永磁体的制造和沈括发现“磁偏角”的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①知道磁性和磁体的指向性。

②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知道磁场的分布,会画磁感线。

难点:知道磁场的分布,画磁感线。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动:把普通的象棋棋子放在竖直放置的象棋棋盘上,松手后,棋子会掉下来,把特殊的象棋棋子放在竖直放置的象棋棋盘上,棋子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可以自由移动。

【讨论交流】这种特殊的象棋棋子和棋盘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磁铁(吸铁石)和铁制成的(二)自主学习:(根据小学科学课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加阅读教材,了解下列重点知识)1.磁性、磁极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磁化和去磁4.磁场和磁感线5.地磁场(三)课堂学习研讨:一、磁体的基本性质1.磁性、磁体、磁体形状概念的建立实验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体(吸铁石),用磁体去靠近或接触铁钉(或钢钉)、铜导线、、铝钥匙、镍币、纸屑、塑料片等物体。

【讨论交流】能被磁体吸引的是哪些物体?铁钉、镍币等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常见的磁体有磁棒(条形磁体)、磁针(针形磁体)、蹄形磁体等。

2.磁极概念的建立实验2:将铁屑均匀撒磁体上,提起磁体,观察磁体哪部分吸引的铁屑最多,哪部分吸引的铁屑最少?【讨论交流】实验结论:磁体的两端是磁性最强部分,中间磁性最弱;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3.磁体的指向性实验3:将一个条形磁体悬挂起来(或将磁针顶起来),让它在水平面内自由旋转,静止时,指向南方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做S极,指向北方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做N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4:将一个已知磁极的条形磁体悬挂起来,拿另一个磁体的N极(或S 极)靠近这个悬挂的条形磁体的N极(或S极),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及磁化的两种方法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磁化的两种方式:(a)将磁铁的一极靠近或接触钢针(b)将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重复摩擦几次6.去磁及去磁的两种方法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做去磁。

去磁的两种方法:(a)不断敲击已磁化的钢针(b)将已磁化的钢针放在火焰上加热二、磁场及磁场的描述1.磁场的概念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叫做磁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体周围的磁场发生的。

2.怎样描述磁场实验5:在水平放置的磁体上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面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板,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铁屑呈现有规则的排列这是因为铁屑在磁场作用下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它们就在磁场中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了。

3.磁感线仿照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画出一条条带有箭头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它的分布情况,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疏密表示磁场强弱。

磁体外面的磁感线是从它的北极出来,回到它的南极,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的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三、地磁场1.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因而水平放置的磁针的指向跟地理子午线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磁偏角,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本课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主要学习了磁性、磁极、磁化、去磁、磁场等相关概念,掌握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了解了磁化和去磁的方法,理解了指南针能指示南北的原理。

【拓展延伸】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a和b。

如果按图15-1-1甲那样,用手拿a,则b 不会掉下;若按图15-1-1乙那样,用手拿b,则不能吸住a,这说明( A )A.a有磁性,b没有磁性 B.a没有磁性,b有磁性C.a、b都没有磁性 D.a、b都有磁性解析:磁体的两端是磁性最强的部分,磁体的中间磁性最弱,几乎没有磁性,当a钢棒的一端靠近b钢棒的中间时,如果a钢棒没有磁性,即使b钢棒有磁性,它们也不会相互吸引,因为b钢棒中间磁性最弱,几乎没有磁性;如果a钢棒有磁性,b钢棒无论是否有磁性,它们都会相互吸引。

故选A选项。

(五)课内训练——双基巩固1、物体能够吸引___铁___、___钴___、___镍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具有__磁性___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___磁性最强___的部分叫磁极。

2、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__南__极,又叫做__S__极,指北的磁极叫做__北__极,又叫做__N__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__相互排斥__,异名磁极__相互吸引__。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__获得磁性__的过程叫做磁化,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__失去磁性__的过程叫做去磁。

5、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__磁场__,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是通过__磁场___发生的。

6、磁感线是用来形象地表示___磁场____分布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N___极出来,回到它的___S___极。

7、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___地球周围的磁场___叫做地磁场。

地磁的__北__极在地理的__南__极附近,地磁的__南__极在地理的__北__极附近8、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因而水平放置的磁针的指向跟地理子午线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__磁偏角__,是我国宋代学者__沈括__发现的。

9、如图15-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图15-1-3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D )10、小惠同学手拿一段钢锯条,将钢锯条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他发现小磁针向钢锯条靠近,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他做出了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钢锯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是N极B.钢锯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是S极C.钢锯条原来不一定有磁性D.钢锯条原来一定没有磁性11、如图15-1-4所示,一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甲、乙、丙、丁四根小磁针(涂黑的部分为小磁针的N极),静止时,画错的是( A )A.甲 B.乙C.丙 D.丁12、如图15-1-5是U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根据磁感线方向,下列对磁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甲是N极,乙是S极B.甲是S极,乙是N极C.甲、乙都是S极D.甲、乙都是N极13.(多选)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B.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C.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在磁体外部是从N极到S极D.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到S极【课后反馈】14、小明同学用磁棒去接触钢锯条、铜导线、、铝钥匙、镍币、纸屑、塑料片时,发现能被磁棒吸引的物质是钢锯条和___镍币___,去接触铁屑时,发现在磁棒的两端吸引的铁屑最多,而中间几乎不吸引铁屑,这说明___磁体的两端是磁性最强的部分___,实验过程中,小明由于不小心,将磁棒掉在地上,摔为几段,你认为断开后的每一段有___二___个磁极.15、如图15-1-6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同名磁极相互__排斥___,磁极间作用力的大小随磁极间距离的增大而__减小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6、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在《扬子江》一诗中著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这里磁针石的南极指向地理位置的___南____方,是因为它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17、两条形磁体之间的磁感线方向如图15-1-7所示,则右边条形磁体2的A 端为___S___极。

小磁针静止时,B端为___S___极。

18、鸽子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它能从2000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这是因为鸽子靠___地磁场_____来导航的;银行现在使用的存款折不能与手机放在一起,原因是存款折上的磁条容易被___消磁______。

19、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D )A.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B.用一块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中间C.将放在粗糙桌面上的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D.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20、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曾经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