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为止,其特点是完全依靠卵黄和油球维持生命
活动,属内源性营养阶段。当仔鱼卵黄即将耗尽 时,管状的消化道已形成,口、肛门向外开通, 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无论在 生理上还是营养上都处于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仔
鱼培育中的关键时刻,如管理不当,极易死亡,
为仔鱼的第一个“危险期”。一些双壳类(牡蛎、 贻贝等)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等是此期的理 想活饵料,也可使用微粒配合饲料。
长、摄食、活动、病害侵袭等情况是育苗过程
中不可忽视的工作。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育
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 关,应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2.土池育苗
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将鱼苗培育与饵 料生物培养集于一体,省去了繁重的饵料生物
培养工作。
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单位水体的生产效
率较低。
2.土池育苗
(1)进水、肥水。池塘彻底清整后,用筛 绢滤水入池50-60厘米,要防止有害生物和其
他污染物入侵。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施有机
肥料或无机肥料培养饵料生物(尤其轮虫和桡
足类),如果水中饵料生物数量不多,应进行
人工接种。
2.土池育苗
(2)鱼苗下塘。鱼苗下塘时间应根据当时 水温和池内饵料生物繁殖情况而定,要在饵料
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被鳞这一阶段。
这时形态和生理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卤虫幼体、桡足类、藤壶幼体及枝角类等为理 想的活饵料,也可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随着 稚鱼食量和活动量的增大,代谢产物也随之增
多,水体中耗氧量增大。再者,在鳞被形成过
程中部分裸露的体表易受细菌感染和寄生物的 侵袭,容易出现第二次“危险期”。因此在管 理上要特别注意水质更新和防止寄生物的混入。
质退化,隔几年仍需从原产地或自然海区补充
部分野生亲鱼;全人工亲鱼要从苗种开始,全
程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育,达繁殖年龄时,要
进行促熟和光、温调控研究,以期按需获得优 质受精卵。
四、采卵、孵化
实施人工授精,大量采集受精卵,这是 早期海水鱼类人工繁殖鱼苗的通用方法。目
前,虽然已经大力开发了人工亲鱼的自然产
沉淀、过滤,必要时还要进行消毒处理,
要求达到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敌
害生物侵入,水中含泥量不得超过50×10-6
浓度,水温、盐度、照度按各种鱼类特定 要求提供。
1.工厂化育苗
(2)饵料系列。育苗初期投喂双壳类幼体、
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育苗中
期投喂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或藤壶幼 体;育苗后期可继续投喂中期饵料,并逐步添 加鱼、虾、贝类肉糜。注意每次更换新饵料品 种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的交叉重合,使之
第一节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
内容目录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 和现状
二、育苗设施
三、亲鱼培育 四、采卵、孵化 五、苗种培育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50年代,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所限,偏重于形 态和生态的研究,自6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人 工繁殖与育苗研究突飞猛进。 60-70年代,人工繁殖研究工作相对集中于 鲻科鱼类中的梭鱼,在海水、半咸水、淡水梭 鱼诱导产卵试验均获成功。
培苗等各项试验,均获得较好效果。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8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水鱼类人工繁殖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在已达全人工养成的亲鱼有:真鲷、黑
鲷、黄鳍鲷、牙鲆、花鲈、梭鱼、大黄鱼以及
引进的英国大菱鲆、眼斑拟石首鱼等。其中真
鲷、黑鲷、牙鲆等种不但养成全人工亲鱼,而
且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需注射激素即可自
合,达到集约化生产鱼苗的一种先进方法。
三、亲鱼培育
综观每一个养殖鱼种的开发使之变成一种
新的养殖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先行者们都会
通过调查后详细分析每种鱼的资源量、繁殖特
点、生理和生态条件等因素,分别采取如下步
骤而达到目的:
三、亲鱼培育
野生鱼苗→养成→出售(如鳗、石斑鱼、鰤等);
野生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如河鲀等);
1.仔鱼期
仔鱼后期指仔鱼卵黄囊以及油球的消失 和各种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这一阶段。
在营养方式上由混合营养阶段转入全部依
靠外源营养阶段,亦可以视为“断奶期”。
这时的仔鱼眼球和晶体逐步变黑,对光渐渐
增强反应,运动器官开始以胸鳍和尾鳍为主, 随着其他各鳍的形成,活动能力逐步增强。
2.稚鱼期
指各运动器官日臻完善,鳍褶完全消失,
判定该种鱼的产卵期、产卵水温、产卵场位置、 雌雄鱼的差异、性腺成熟状况、最小成熟年龄、 体长、体重、成熟期亲鱼的副性征(婚姻色)等 形态、生理、生态学资料。此外,对该种鱼或相
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病能力、
养殖的可行性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考查。
三、亲鱼培育
野生亲鱼可以通过人工驯化提供使用,如 真鲷、牙鲆等;有养殖基础的品种应从养殖成 鱼中选留品质优良者作为亲鱼使用,为避免种
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
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
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海水鱼人工授
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
四、采卵、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的特性不一, 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
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
微充气或流水孵化;沉性卵和粘性卵宜用锥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70年代末以后,人工繁殖的研究重点由 植物性食性鱼类转向动物性食性鱼类。以鲷 类(真鲷、黑鲷等)、鲆鲽类(牙鲆、黄盖
鲽等)、鲀类(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
等)、石首鱼类(黄姑鱼、大黄鱼等)、石 斑鱼类(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鲈类 (花鲈、尖吻鲈等)为主,进行了人工培育 亲鱼、药物诱导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采卵、
3.幼鱼期
这时鱼苗已是全身被鳞,侧线明显,变态完 成,外部形态、体色、斑纹与成鱼相似。通常认 为鱼苗到此程度育苗工作已告完成,可以作为商 品提供给养殖户或作放流增殖之用。幼鱼有明显 的集群行为,并转入底层活动。不同食性鱼类由 此开始食性分化,肉食性鱼类(如真鲷、黑鲷等) 开始转换成鱼、虾、贝肉糜饵料;植物食性或杂 食性鱼类(鲻、梭鱼等)开始转向食麸皮、豆饼 等植物性饵料。但这时很容易出现个体分化而发 生互残现象,故必须及时分选培育。
逐渐过度。80年代以来,育苗过程中开始使用
配合饲料,90年代已达普及程度,除前期投喂 轮虫外,中后期饵料可基本被配合饲料取代, 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育苗效率。
1.工厂化育苗
(3)育苗管理。仔鱼前期可静水培育,辅 以部分换水、加水、微充气;仔鱼后期可换水 或适当流水;从稚鱼期到幼鱼期,流量逐步加
大。换水、清底、计数、投饵和观察鱼苗的生
形容器(包括锥形网)反向较强流水孵化。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调整 下述孵化条件:
四、采卵、孵化
水质处理,宜用沉淀过滤海水,最好使用 消毒海水,操作要严防带入泥沙杂质以及污物 和其他生物;温度是鱼卵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之 一,每种鱼都有本种特定的适温范围,在孵化 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越快,可在适温范 围内按需调整至恒定温度;大洋性鱼类孵化对 盐度要求较严格,往往不能忍受盐度的大幅度 变化,而生活在半咸水域的鱼类孵化则可忍受 较大幅度的盐度波动,所以要因鱼而异调节盐 度;胚胎发育期的耗氧量较高,为了提高孵化 率要尽可能采取充气或流水措施。
然产卵受精而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水平。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90年代初以来,对这几种鱼亦可以采取 调整光、温周期的方法,按需改变亲鱼的产卵 季节,如真鲷、黑鲷可由原先的5-6月提前至34月产卵;牙鲆可由原先的4-5月推迟至9-12月 产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累计进行过40余种海
产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
五、苗种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二)鱼苗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1.仔鱼期
2.稚鱼期
3.幼鱼期
1.仔鱼期
指初孵仔鱼到各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备
这一阶段,此期主要特征是鱼苗身体具有鳍
褶。
又可按营养转换特点,将其分为仔鱼前
期和仔鱼后期。
1.仔鱼期
仔鱼前期指从初孵仔鱼开始到卵黄和油球消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鱼苗培育
1.工厂化育苗
2.土池育苗
1.工厂化育苗
在室内或室外水泥池中进行,投喂人工
培养的活饵料和人工饲料。
优点是育苗条件不受天气影响,便于人
为控制,容易发现疾病、敌害,鱼苗密度大,
可规模化生产,生产稳定,一套设备可以全 年使用,多茬育苗。 缺点是成本高,管理复杂。
1.工厂化育苗
(1)育苗用水。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
二、育苗设施
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 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 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
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
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备
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
生物达高峰期、水温适宜、天气晴好时放苗入
池。
2.土池育苗
(3)饲养管理。鱼苗下塘后,前期和中期 每天泼洒豆浆和蛋黄,后期对植食和杂食性的
鱼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肉食性鱼类可投
喂鱼虾贝肉糜或人工配合饲料。每5-7天施肥
和加水各一次,水质较差时可适当换水。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再养成亲鱼→再繁
殖鱼苗(如真鲷、牙鲆等)。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
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
能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最终目标。
三、亲鱼培育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
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
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