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散文有感3篇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b5aae1ec3a87c24128c418.png)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散文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篇1去图书大厦是奔着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去的。
可惜没找到,却意外发现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这让我更加惊喜。
一直特别喜欢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网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饭花集》,我有,牛吧,买的时候1.4元。
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风格,不买书分析什么呢?他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连起来就有味道。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喜欢的地方就在此:简单、流畅,不娇柔,一气呵成。
汪曾祺作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已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他执笔的《沙家浜》家喻户晓。
而我从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是“大淖纪事”,说不出的散淡、精致,就连青石板的苔藓都滑爽地让人想念。
《人间草木》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我第一次读到。
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写景是汪曾祺的长项,不枯燥、不艰涩,伴随着时代的印迹,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
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其声音、颜色、气味都已归于平静,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看到从手心里滑过的岁月,想得起来都是温暖,怀旧的调子不可阻挡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
汪曾祺写景怀旧的*节奏缓慢,情景交融,叙事方法有点像旧小说。
由于他熟读古文,文中比喻、怀旧、信手拈来,时不时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风格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写人的*却情绪活跃、调子轻快,是一种极简的水墨摹写人物传统模式。
一个个至亲人物出场,链接了他背诗、临贴、品茶、作画、写文的成长足迹,并理解其淳厚文学功底的源泉。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10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0be2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10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篇一在书友群里看到赵老师发的共读公告,被《生活家》的书名吸引,古今中外、各个领域能称“家”者甚多,而面对“生活”这个永恒的课题能自称“家”或被称“家”的好像不多。
我理解的“生活家”是有丰富的阅历,对人生有独到的解读,能够以率真的性情,从容面面对所有人生问题的人。
读《苏东坡传》,感觉林语堂先生笔下那个人格近乎完美的苏东坡堪称生活的大家。
对汪曾祺先生早有耳闻,但从未精读过其作品,今有机缘,很是期待和欢喜。
读本的主体是12篇游记和12篇美食类散文,篇幅大都不长,小巧精致,是我喜欢的,喜欢他真挚内敛的情感表达,喜欢他任何情境下冲淡平和的心态,喜欢他简洁干净、朴素隽永的文字。
从选集中我读到四个字“真诚从容”。
情感表达的真挚,作品中无论是回忆家乡、思念昆明,还是游滇湘、食野味的感受都至真至诚,毫无矫饰之感,读之动人。
《我的家乡》描写家乡风物写到江浙一带的人赞扬高邮“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时,先生写到“我的家乡不只出咸鸭蛋。
我们还出过秦少游,出过散曲作家王磐,出过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这很像孩童为自己心爱之物辩解,洋溢着先生对故乡的热爱和骄傲之情。
《觅我游踪十五年》写在昆明读书,房东家一副对联中有“故乡无此好湖山”的诗句,文中写自己的感受是“少年羁旅,想走也走不开,并不是真的留恋湖山”,先生十九岁远赴昆明求学,战乱之中一呆七年,什么样的“好湖山”能抵消对家人对故乡的思念。
这里不仅写出了自己乱世之中羁旅求学漂泊异乡感受,更写出了西南联大所有师生共同的感受,甚至把我们带到那一段历史之中,情感表达得含蓄蕴藉。
生活态度的淡定从容,游记和美食是真实的生活呈现,但是经作者提炼过的,是作者要表达出来的生活。
先生曾说:“我的作品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多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欢乐。
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欢乐。
” 所以我们在他的文字中很少读到苦难和伤痛,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或以轻松温馨的笔触呈现。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五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dc1d85a98271fe900ef9c1.png)
If I succeeded today, I must have put all my hard work together yesterda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五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一):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
汪曾祺的作品是能够读出生活的。
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
他所写的都是自我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
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我过去生活的影子,所以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
下头我将从他的散文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
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明白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
云从树叶中间过去。
壁虎在葡萄上爬。
杏子熟了。
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
蜘蛛网上一只苍蝇。
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
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午时我们去捞金鱼虫。
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犹豫,别的是花飘下,香橼花时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
《花园》《花园》这篇散文读起来颇趣味味,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
对景物的刻画很好,文字虽是印在纸上,纸虽是平面的,但眼前看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
感觉手是能够触摸到它们的,《花园》中所塑造的景物那样真实地出此刻我眼前,唤起了心灵最柔软的那部分,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汪曾祺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在于他的语言平实、生活,它所描述的东西也是如此,平凡渺小,但却凝聚着巨大的能够打动人心灵的力量。
汪曾祺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欢乐和温馨,贴近的观察生活。
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
它居闹市很近,大哥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似有很远。
那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四篇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0c16f6240c844769eaee8a.png)
我愿执笔轻描,从细节看生活。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3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这是汪曾祺晚年时说过的一句话。人的气质,在出生的那一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已经是决定了的。这句话,我相信。有些人天生是合群的,热闹的,有些人却偏好独处,安静。有些人是豪迈的,有些人却是婉约的。天生的气质改变起来会很难,也会很痛苦。
《林肯的鼻子》一文中写到,林肯的墓前有林肯铜人雕塑,游客们为了借染好运,都要摸一摸林肯的大鼻子,日复一日,林肯的鼻子部位铜漆凋落,格外显眼。作者似乎不太认同这样旅游习俗,而回顾我们周围,不是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吗?我倒觉得摸摸也无妨,游客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总得亲手碰触一下历史,这样才不留遗憾吧。
我是喜欢吃葡萄的,正应了一句广告“酸酸甜甜真好吃”。而看完《葡萄月令》,才让我对葡萄艰难神奇的生命有了切实了解。从来不知道葡萄的根在冬天是要下埋的,积雪覆盖。来年开春再挖出来,搭架、上棚。从不知道,葡萄的枝叶是一脉水管,将根部的水分尽情吸饮,这是多了多么神奇的植物啊。
《汪曾祺散文》值得翻阅,倘若喜欢,细致咀嚼,不合君意,那就大致浏览。开卷有益,更何况是大家名作呢?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2
“把感情放在一粒尘埃上。”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合上书的心情,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洁白的封面略是一点粗糙,点点红粉染缀其中一角,几根粗细不一的黑色水墨枝条穿插其间,轻轻抚摸,仿佛梅香已然。
兵荒马乱,前方抗战,云南联大的学子们却是清净活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泡茶馆》中的茶馆林林总总、规模各异、名目繁多,为学生们提供了休闲读书的好去处。有同学从早到晚泡在茶馆,甚至牙刷都寄存在茶馆,深夜才回宿舍。绍兴的老板惜才爱士,会资助学生奢侈的去南屏电影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大全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35884fbba1aa8114531d980.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大全篇一: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把感情放在一粒尘埃上。
”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合上书的心情,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
洁白的封面略是一点粗糙,点点红粉染缀其中一角,几根粗细不一的黑色水墨枝条穿插其间,轻轻抚摸,仿佛梅香已然。
我们说,散文,有松散的形式。
那我想,汪先生的散文可谓是真的“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文字质朴平淡,仿佛只是在娓娓道来,道家常,讲故事。
从书画到文学,从文学再到戏曲,更有从美食到花木果蔬,还有家乡与那所南菁中学。
生活的一切,其实不过为这些微小细腻的事物而构造的。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
”就像张爱玲的一篇《私语》一般——你听我说,我把我的故事,一一道来。
在《葡萄月令》里,有一句话特别迷人:“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
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我未曾见过梨花,也不曾看过苹果花的风采,但读了这一句,我却犹如嗅到花香,看到了花,她们或许开在低矮的枝头,展开洁白的花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的这句诗早被我们吟诵了千百遍,而将梨花的瓣子比作是月亮,一点点弯细玲珑,固然妙意只增不减。
那种美感在不经意间就悄悄坠入我目帘,而汪先生又并未写下太多艳丽的辞藻都大说一通,这种微妙的感觉实在是让我困惑。
花,是一滴墨,当你蘸上清淡的水,当淡墨悄然融合,情感溅落宣纸上,才能慢慢渲染弥漫开来。
而在《夏天》中,又好似是花园中百花起舞,各种花朵都不过轻写一个短句:“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
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
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
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好像在文字中,花儿们都换上裙装化为豆蔻女子,各自有自己的性格与宿命,却又各不相争,演绎自然和谐之乐。
每一朵花儿,每一颗露珠都被赋予了生命,在平白轻述的文字跳跃。
是那样的细微,却又那样的缠人。
不是豪放,也不是艳丽而是情感的缱绻将美丽压成一张张纸。
抚摸书页,仿佛仍有余香。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精选3篇)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abb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1.png)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精选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1汪曾祺书,用文学少女话说,给人感觉就像是女儿节茶巾寿司,上等多汁蘑菇,香喷喷白芝麻,栗子。
加入这么多配料醋饭,用稍带甜味薄薄蛋饼仔细包裹着。
虽然不是最近作品,却非常亲切、可爱、紧紧揪住胸口,可是读著读著,醋味道也不断变浓,直到最后变成深切无常观充塞胸中。
我觉得汪曾祺书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民俗特色很浓。
尤其是饮食文化,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散文,倒像是金庸武侠小说了。
不能不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烧菜给洪七公吃那一段。
包括他语言,都是半掺着文言,读起来反而让人有一种顺化流畅感觉。
羽毛般又轻又薄甜甜煎蛋慢慢四散在口中,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著期待包在里头松软康吉鳗、碎栗子出现。
就像是这样感觉!古往今来,上至九龙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向往着羽化登仙生活,若是做不到,便梅妻鹤子,隐逸孤山做个隐士。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尘世带给人快乐生活。
舒婷在她《神女峰》中写道:“金光菊和女贞子洪流正煽动新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长生不老,淡泊名利固然值得欣喜或钦佩,然而对酒当歌,寻山问水,觥筹交错却有着那些所谓神仙隐士们体会不到一番乐趣与风情。
汪曾祺书,告诉我们就是这一个道理。
他写那些人都是些市井中最最常见小人物,他写食也是路边小摊上并不怎么高级地方小吃,他写事也是一些常见鸡毛蒜皮。
可人们可从他那看似平淡无味语言中品出人与人之间美丽情感。
命运在最大不公平中有时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慰藉余温,让人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随便出现,全看你心智够不够来领悟天意。
儿子与父亲间深切交流等等,每一样都值得品味。
用力咬下椎茸瞬间流出美妙汤汁!融化在嘴里康吉鳗!成块醋饭和栗子甜味成了绝妙搭配!就连缠著蛋皮葫芦乾也是充满弹性非常好吃呐!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美妙之处。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4f266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a.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汪曾祺散文》是我20某某年时偶在市集中买到的,记得还是盗版书。
当时对汪先生所知甚少(应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著名作家。
闲暇之余,开始是以一种慵懒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
哪知,一读之下竟不能放下。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老人在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而在倾听之中,这种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种无形中的人文和历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风采,我们读到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文化的评判,我们如同读一位历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读到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国学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思想与学术的孜孜追求......汪老以一种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调,向我们讲述着曾经的往事,向我们传来种种可供学习的精神与思想。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读历史,更如同在向众多先贤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学习为人处世!读了汪老的书,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实中国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们只是缺乏学习和认知的机会。
读了此书再说中国无散文大家,也许会是一种笑话!汪曾祺之书,不读后悔,读了不遗憾!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风趣的笔法戏谑的语言记叙了当年西南联大里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跑警报。
文章背景是抗战时期的昆明,由于华北地区的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在昆明继续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但日本的军事力量已经深入到西南重镇——昆明,经常派出飞机对昆明进行轰炸,所以空袭警报在昆明城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声音。
为了躲避轰炸,每当拉响警报的时候,昆明全城的人就往城外转移,学生们也不例外,大家把这称作“跑警报”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叙了不少在“跑警报”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能感知警报的侯姓同学,提着手提箱跑警报的金先生,也有不跑警报留在学校洗头和煮莲子的同学。
作者还记叙了不少在“跑警报”中出现的有意思的事,跑警报时变成热闹集市的古驿道,如若下雨侯姓同学必会拿伞在校门口等候,将伞借给她们,以及跑警报时留下的经典的对联……在作者的笔下,原本紧张的躲避空袭成了一件很平常甚至还带有一些乐趣的事情——跑警报。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四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a0fd9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d.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四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总结报告、企划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党团资料、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business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四篇《汪曾祺散文》大家都读过吗?通过慢慢品读,大家都有不少的感想,那么来写一写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2eae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2.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五大本,共20xx多页的电子书《汪曾祺全集》,我零零散散地读完,共花了大概3个月左右。
汪曾祺的作品以散文及小小说居多,主要描述的都是他生活中的经历以及所遇到的人,当然,还有很大篇幅是描写“天下美食”的,由此观之,汪曾祺必是吃货一枚。
汪曾祺的文字平实易懂,几乎与“华丽”二字没有交集,但却有一种让人能静心读下去的吸引力,有点“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味道。
文章要达到这种水平,作者心态和写作功底都必须达到“双馨”才可。
我喜欢书中关于他自身人物的一些小小说及他谈到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
虽说我现在脑中一片空白,并不能讲出书中他具体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理,但我知道我是有收获的,最起码心态是变得平和了些。
要说到具体得到了什么,一时还真是无法言说。
很遗憾,汪曾祺并未发表过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写过)。
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字太过随意,不习惯做去精巧的设计吧。
总而言之,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是值得一读。
这是我读完之后目前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
对于没有的东西,我就不强拉硬扯了,这一点也是受汪曾祺的影响吧——平实真诚,不刻意卖巧。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风趣的笔法戏谑的语言记叙了当年西南联大里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跑警报。
文章背景是抗战时期的昆明,由于华北地区的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在昆明继续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但日本的军事力量已经深入到西南重镇——昆明,经常派出飞机对昆明进行轰炸,所以空袭警报在昆明城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声音。
为了躲避轰炸,每当拉响警报的时候,昆明全城的人就往城外转移,学生们也不例外,大家把这称作“跑警报”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叙了不少在“跑警报”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能感知警报的侯姓同学,提着手提箱跑警报的金先生,也有不跑警报留在学校洗头和煮莲子的同学。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六篇)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a459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3.png)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碰触汪老先生的文字。
之所以用“碰触”是因为我无法在匮乏的词库里找出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久违的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细珠润语。
汪老是经过那场革命考验过的人,却在字里行间有着不同于老舍的超俗;不同于冰心的细润;不同于秋沅的诙谐。
这点在于我是难能可贵的。
品着品着,伴着午后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拍打在我的身上。
我恍惚间有种若即若离,童真,无奈,幽默,心酸之矛盾感;恍惚间有种赤足漫步于沙滩边,捡拾水花清润的触感,那种幸福的温度,是无法言喻的。
试想着,有个足够明亮的花园,生长着巴根草,芝麻,虎耳草,紫苏;栖息着土蜂,蝉,天牛,螳螂,斑鸠如此种种生灵的乐土,我的童年可以畅快淋漓,无畏的度过,那必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试想着,有个足够多水的地方,那里有河堤,墙垛子,竹蒿,大船,也有贴水飞的野鸭子,撑蒿人,船老板的家眷,和四面扑打的鱼鹰,我必可以在那里——水乡高邮。
肆意的赤足奔跑,任凭将那冷冷的笑声与烦恼都改写成那午后的每一抹暖入心扉的阳光。
嗬,心都醉了。
我于是便摸索着,这苍劲的笔锋必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风吹过,雨淋过,宛如幽谷里一朵安心的幽兰;霜欺过,雪压过。
宛如月光里默默沉思的绿荷。
另一方面,我始终无法理解这乐观幽默的语言为何书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就像在冬日黝黑却坚韧的树枝,在寒冬映衬下宛若水墨画的树枝,突兀的生长着一朵极艳丽饱满的花。
那花是毫不忌讳的长着,如此骇俗又如此平实。
使人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又无疑对它的遭遇感到惋惜;在惋惜之余又为它产生敬佩和畏意了。
再准备从窗前的躺椅上起身时,却再也离不了那种纯净,真实朴实的语言。
它虽没有如我最爱的秋沅的文字那般如散发暖暖光芒的珍珠,打磨着我柔软的心,却也有闪烁着正义和尊严,友谊和爱,继而成为引领我走向成功智慧的那一方净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二)暑假,我买了一本《汪曾祺的散文》。
本想在闲暇之余读这本书消磨时光,那知道却对其手不释卷。
《汪曾祺散文》描绘了各个地区风情,人物特色,民风习俗,以及地方特产,这一切,都使人耳目一新人物传记,上到文学家,下至普通平民,一切都是汪曾祺先生所接触的人。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9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2a503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5.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优秀9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篇一文章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
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
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
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
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
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我并不赞同网络上大部分人所说,这是对人性最原始的复苏的赞美。
更有甚者,说这是对人类原始的爱的赞扬。
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慒懂的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
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
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
复苏的人性让他把幸福紧紧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
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
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五篇范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26ece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五篇范文第一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仲夏时节,手捧汪曾祺散文集《人间草木》(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从他清浅勾勒的笔墨里,却分明看到了春的蓬勃和世间的祥和。
这些荟萃汪曾祺恬淡智慧的经典之作,集中代表了先生四十多年文学创作的思想精华,从容淡泊的叙述里,一幅宁静安详的和谐图徐徐在眼前展开。
书中所辑录的篇目,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大部分是汪曾祺写于后半生的作品。
写作风格也由最初的华丽蜕变到后期的朴实,写作技巧也是逐渐臻于至境。
全书共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
既聚焦各色花草景致,又书写故乡和各地美食,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着汪洋的文化气息。
此外,还有游走性的笔记,真实记录着徜徉山水间的心情,流露出探访各地人文风情时的点滴欣喜。
对于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家,西南联大的那段求学生涯,一直是汪曾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此番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用写实的手法,述说着寒窗苦读的艰辛,深情讲述着与恩师间的坦诚交往。
或许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触动了汪曾祺的心弦,让他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书中,他完全抛弃了游山玩水时的闲适和散淡,专门在“平淡人生”这辑中,用大量深情并茂的文字,写下了对父母的回想和怀念,彰显出汪曾祺重情重义的孝子情怀。
毋庸赘言,作为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汪曾祺对于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心得体会也悉数收录在本书中,他既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道,也与读者分享多年从文的经验之谈,字里行间尽显汪曾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自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往往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人间风情万种,在空灵幽静的意境里常让人浮想联翩。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186ca5f111f18582d05a36.png)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汪曾祺的散文和季羡林的散文相差无多,都是没有什么华丽旖旎的语言,诗化的文笔,也没有刻意的描述深层次的情感,都是很平常的描述周围百姓的小生活情趣。
那么关于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该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范文一在尘嚣中安静下来汪曾琪的文字,有一种十分强烈的生活气息,故此在封面上的小标题是“人间草木”。
这四个字实实在在让人有一种亲近感,人间与草木,短短四个字,但让我们感受到汪老的文字,是这样的接近我们身边的一切。
《汪曾琪散文》分为六辑,谈吃,谈景,谈草木昆虫,谈读书文化,谈乡情,谈文人间的故事。
要按理来说,散文这种文体算得上是比较好写的,可是散文写得好看不好看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了。
显然,汪老的文字属于好看耐看型的。
能够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一下,那就是“有味,有料,有情。
”之前刚刚读过他的另一本散文集,对他其中一篇关于父亲的文字就感觉异常喜欢。
这篇文章也收录在这本书中,题目就叫《我的父亲》。
正如这朴实的题目一样,资料也是一些关于父亲的记忆。
这些记忆绝没有半点煽情,可是看到最终一段时,你忍不住要落泪:我很想念我的父亲,此刻还常常做梦梦见他。
我的那些梦本和他不相干,我梦里的那些事,他不可能在场,不明白怎样会掺和进来了。
好的散文,是带着情感与温度的。
汪老的散文字字平实,你仿佛在读一些家常话,可是你的情感被带了进来,现代人常常用“最什么最什么”来形容一件事物,我想他的散文就是属于十分高的境界的那种了。
因为他是带着深情去创作的。
关于他的母亲,也有一篇文字作为记录。
生母在他三岁时离世,记忆不多,但也有些许记忆。
之后的两位后母,他都是带着感恩的心去记述的。
或者是他比较幸运的缘故,总是遇上善良之人,所以读汪老的所有文字,我们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感恩之心,读他的文字让人心静,仿佛这世间从来没有悲苦。
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他的文字化解了那些苦难。
汪曾祺散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汪曾祺散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4cc36402d276a201292e61.png)
汪曾祺散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下面是关于汪曾祺散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汪曾祺散文心得体会(一)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夏天》如此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仅有汪曾祺能做到了。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趣味味。
如《葡萄月令》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的,得四五个人一齐来。
起!起!哎,它起来了。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头呆着。
读到那里,我不由得笑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爷般呆在架子上。
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带来的感觉享受。
读汪曾祺的散文处处可见这样的文笔,行文中透着淡泊宁静,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写出不一样的韵味。
如自1938年9月,日军飞机濒临昆明进行空袭,狂轰乱炸,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亦有被炸毁的,造成人员伤亡。
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学习,当时师从沈从文,之后写得小说受其影响,并构成了自我独特的风格。
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如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颇有研究的陈寅恪,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卓有贡献的冯友兰,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专长的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柳无忌、叶公超、吴晗、钱穆、钱端升、张奚若、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闻家驷等。
在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中,这段时间是惨淡动荡的。
然而在汪曾祺关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散文中,却透着生活的情趣。
如《跑警报》: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5篇最新范文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5篇最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92433e76a20029bd642dfa.png)
Always have hope for life, and face difficulties and tribulations with a smil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读《汪曾祺散文》有感5篇最新范文读《汪曾祺散文》有感范文一一向很喜欢汪曾祺的*,最早源于读大专时文学教师对我作文的评价:有汪曾祺的味道!从此,我就有意识地去看他的*,套句厚脸皮的话,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
暑假,找了些他写的散文,写了一些不入流的感想。
古往今来,关于描述吃的*很多,但汪曾祺先生写吃的,别具一格。
我也爱好美食,对其文字中描绘的吃,更觉得我们的吃是尝味,而他笔下的吃充满了对这世界的赞美与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
例如在《故乡的食物》里,作者重点写了一样平常可是的食品—炒米。
*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此句一出,顿时让人觉得很亲切!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温暖着彼此的身体与心灵!在*的结尾,作者描述了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很多人家住在一齐,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在如此乱境中,还能坚持这样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气!而这智慧和勇气有来自何处文中自有交待:“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没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怎样会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又例如《豆汁儿》描述的则是北京城底层人民鲜活的生活画面:“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
《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077bd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6.png)
《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汪曾祺散文全集》读后感1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两本书《打渔杀家》和《孤蒲深处》。
汪是沈丛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响。
《打渔杀家》主要是他的文论,书评,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谈写作的一些内容。
《孤蒲深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岁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说确切地说更像是散文,是有一点儿故事性的散文。
这也很像沈丛文的风格。
此外他的书并不是特别流行的那种。
读起来呢,很有生活滋味,让你觉得不陌生,反而很亲切。
此外,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处世之淡泊态度,很有才华但是缺非常地内敛谦恭自省。
他是江苏高邮人,秦少游的同乡,我也可以攀上老乡的江南之地。
水乡之地的人文历史故事,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却很耐人寻味。
其实,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汪后来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也写了许多的京派文学作品,但是他影响深远的还是他对于故乡的那些描写和回忆。
所以有人也称他的文章为乡土文学,但是他却并不认同。
我以为汪最看重的文学品质是平淡自然,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我常常会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却长在北方,这样的历史对我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对于我的父母来说,他们是读大学的时候才从南方到了北方,后来就再没有能回去,他们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吗?人类命运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根的人,这样才可以四处漂泊,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们不能忍心离开的多。
现代许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观念,是因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故乡的观念必须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3 篇 汪曾祺 ,1920 年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 艺术的熏陶, 中学时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 表现出强烈的爱好文 学 的倾向。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 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一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放翁的诗,与他广为人知的表达报国雪耻之志的诗歌 不同, 这一首诗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 闲适的心情有一 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脱俗,就如同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爱这首诗的, 不如说是他喜爱这种心情, 这种心情是具有生活气息 的,他想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他的带着心情的生活。
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大:嘴里叼着的 微甜的草根、 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 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 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说是 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 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 手指 在键盘上飞舞、神经几近被络绎不绝的电话摧毁的作家不一样。
他的文章、他的 书像是被他本人抚摩过千万遍的, 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木头铅笔的味道, 而不是 机器的硬冷, 我能看到一个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铅笔, 面带淡定从 容的微笑, 他细腻动情的笔触时不时地给自己和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 小小的感 动, 为了一小盘带着雨珠的洁白的缅桂花, 抑或是为了一条从湖心突然一跃而起
的大鱼, 还是堂倌颇具京腔的一声“收茶钱——”, 它们以滋润人心的方式诠释 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种生活状态、 一种境界、一种认识,大多数人为了摆脱平庸而奋斗,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经历 了暴风雨也见过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骛远,而是理解平淡、用这种平淡的心 境热爱着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实从他的文章里得以体现的闲适之美正是他经历了人事浮沉后所潜心追 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给我们看到的是那种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美, 美在身边, 美在本分。
可惜现在人们大多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关注这些看似琐碎的 美,他们大多脚步匆匆,厚重的镜片竟把人们的心与社会、与自然隔离,太多的 金属制品竟把人们的心层层包裹, 作者在极力让我们感受美的同时, 我分明听到 一个慈祥的声音在对忙着赶路的世人们说:“孩子们,慢点走,你们看这朵海棠 的颜色,像是哪个大家闺秀的胭脂水不小心从指尖滑落,浸进了花瓣里。
真美。
真美。
”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二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
这说明了,吃东西和喜欢 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
因此,吃,也就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古往今来, 关于描写吃的文章多矣, 然吾独喜汪曾祺先生的风格。
究其根本, 在于其文字中充满了对这世界的赞美与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
在《故乡的食物》里,作者重点写了一样平常不过的食品—炒米。
文章一开 头,作者引用了《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 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此句一出,顿 时让人觉得很亲切!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温暖着彼此的身体与 心灵! 在文章的结尾, 作者描写了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小插曲, 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 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战乱中与 炒米相伴的夜晚:“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队在 我们县境内开了仗, 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 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 带了去。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 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在如此乱境中,还能保持这样的一份 淡定,一份安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气!而这 智慧和勇气有来自何处?文中自有交待: “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 义的夜晚。
”没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如何会有如此的 胸襟与气魄呢? 《豆汁儿》描写的则是北京城底层人民鲜活的生活画面:“豆汁儿是制造绿 豆粉丝的下脚料。
很便宜。
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
这是 贫民食物。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
最有趣的一段在结尾处:有保定老 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 5 分钱。
“咸菜呢?”“咸菜不要钱。
”“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寥寥数语,充满了人间 烟火的气息, 顿时让人感到这世界是如此的真实, 如此的可爱, 如此的让人留恋!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三 汪曾祺的书,用文学少女的话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女儿节的茶巾寿司,上 等多汁的蘑菇,香喷喷的白芝麻,栗子。
加入这么多配料的醋饭,用稍带甜味的 薄薄蛋饼仔细的包裹着。
虽然不是最近的作品,却非常亲切、可爱、紧紧揪住胸 口, 可是读著读著, 醋的味道也不断变浓, 直到最后变成深切的无常观充塞胸中。
我觉得汪曾祺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民俗特色很浓。
尤其是饮食文化, 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散文,倒像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了。
不能不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烧菜给洪七公吃的那一段。
包括 他的语言,都是半掺着文言的,读起来反而让人有一种顺化流畅的感觉。
羽毛般 又轻又薄的甜甜煎蛋慢慢四散在口中, 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著期待包在里头的松软 康吉鳗、碎栗子的出现。
就像是这样的感觉! 古往今来,上至九龙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向往着羽化登仙的生活,若 是做不到,便梅妻鹤子,隐逸孤山做个隐士。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尘世带给人的 快乐生活。
舒婷在她的《神女峰》当中写道:“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 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长生不老, 淡泊名利 固然值得欣喜或钦佩,然而对酒当歌,寻山问水,觥筹交错却有着那些所谓的神 仙隐士们体会不到的一番乐趣与风情。
汪曾祺的书, 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个道理。
他写那些人都是些市井中最最常 见的小人物, 他写的食也是路边小摊上的并不怎么高级的地方小吃, 他写的事也 是一些常见的鸡毛蒜皮。
可人们可从他那看似平淡无味的语言中品出人与人之间 的美丽情感。
命运在最大的不公平中有时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慰藉的余温, 让人 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随便出现的, 全看你心智够不够来领悟天意。
儿子与父亲间深切的交流等等,每一样都值得品味。
用力咬下椎茸瞬间流出的美妙汤汁! 融化在嘴里的康吉鳗! 成块的醋饭和栗子的甜味成了绝妙的搭配! 就连缠著蛋皮的葫芦乾也是充满弹性非常好吃呐!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美妙之处。
想到书当中人事那些美丽的误会与牵绊, 哪 怕再是僵硬的嘴角,也终会露出一抹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