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第三章d1PPT课件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简单的建筑平面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事实上,由于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可能都设计成方形或者圆形。《高层规程》对地震区高层建 筑的平面形状作了明确规定,如下图,并提出对这些平面的凹角处, 应采取加强措施。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规范规定: • ①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 途径。 • 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传力路线不间断、抗震分析与实 际表现相符合。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②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 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1 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的原则:
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该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 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 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1. 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 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段裂 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扭转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楼板局部不连续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2.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层数都取0.05。
三、变形验算
1. 多遇地震下,层间变形应不超过层高的1/300;
2. 罕遇地震下,层间变形不应超过层高的1/50。
工程结构的隔震与减震 第一节 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抗震理论的发展阶段
1.静力理论,即抗侧力系数法 刚性结构体系,无法真正实现 2.弹性地震反应谱分析方法 设计思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延性结构体系,应用日益受到限制
楼梯间墙体空间刚度差
6.楼盖与屋盖的破坏
墙体倒塌,支撑长度过小
7.附属构件的破坏 与主体建筑连接差
第二节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1.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
(1)建筑物平面布置 宜规整、对称 (2)建筑物体型和立面
体型宜规则、对称,各部分重量和刚度均匀
立面宜避免高低错落、局部突出等
(3)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方案,其次采用纵横墙混合承 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不利抗震
2. 对于大于9度的地区,应进行专门研究;
3. 基本烈度为6度的地区,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 采用简易设防,或不进行抗震验算。
(三)抗震设防目标 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公路工程在发生与之相当的基本 烈度地震影响时 1. 位于一般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经一般整修即 可正常使用; 2. 位于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及位于软弱粘性土层或液化土层 上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
b. 试确定上题改为框-剪、剪力墙结构时的抗震等级。
3.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满足生 产工艺、使用情况下力求经济合理
(2)结构平面布置
宜简单、规则、对称 (3)结构竖向布置 体型力求规则均匀,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4.抗震缝布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下)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0.85的物理意 义。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竖向 地震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 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 度时可达到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 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
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
M D&& CD& K D M D&&g (t)
1
M
cos
D
1n1
1
D&&g (t)
d&&g (t)
M
sin
D
1n1Leabharlann 0M0n1
d&&g (t) ---地面运动加速度 D ---地面运动方向与x轴夹角
3n
设 D(t) X i qi (t) Aq(t) i 1 D&(t) Aq&(t)
Ftji j tj ri2 jiGi
Fx ji
Ftji x
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
Fy ji
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思考题
1、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1)底部总剪力计算 2)高阶振型影响如何考虑? 3)屋顶突出屋面附属建筑鞭梢效应的考虑及计算
抗震课件3
一、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在地震作用下极少整体倒塌,但常发生局部破坏;如梁、柱的局部失稳与整体失稳,交叉支撑的破坏,结点的破坏等。
图3-4-1 圆钢支撑的破坏图3-4-2 支撑杆失稳图3-4-3 角钢支撑连接破坏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1、高层钢结构体系:(1)纯框架体系:平面布置及窗户开设等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抗侧力能力依靠梁柱构件及其节点承载力与延性,故节点必须做成刚接,⇒节点制作的复杂化。
(2)框架一支撑体系:为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经济的办法是在框架的一部分开间中设置支撑,它与梁、柱组成一竖向的支撑桁架体系,它们通过楼板体系可以与无支撑框架共同抵抗侧力,以减小侧向位移。
支撑布置的位置:端框架中、电梯井周围等处;支撑的形式:图3-4-8及图3-4-9常采用。
图3-4-8 支撑架腹杆形式图3-4-9常用支撑布置形式支撑桁架腹杆的形式:交叉式和K式(图3-4-8)华伦式(图3-4-9b)偏心支撑(图3-4-10):e段是梁上的薄弱部位,可以避免支撑的屈曲,具有较大的延性图3-4-10 偏心支撑(3) 框架一剪力墙板体系在钢框架中嵌入剪力墙板(可用钢板或钢砼板)。
墙板对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以及在吸能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普通整块钢砼墙板初期刚度过高,地震时它们将发生脆性破坏因此提出延性剪力墙⇒板,如带竖缝的剪力墙板(图3-4-12)。
图3-4-12 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4) 筒体体系超高层建筑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形式,它既能满足结构刚度的要求又能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
图3-4-13 筒体体系2、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两阶段设计:①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验算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②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验算结构的层间侧移和层间侧移延性比。
在初步设计时,基本周期可按下列经验公式n T 1.01=(3-74)式中:n 为建筑物层数(不包括地下部分及屋顶塔屋)2)设计反应谱:高层钢结构在弹性阶段的为0.02,小于一般结构的为0.05,其地震比时提高约34%,故抗震设计时应为规范表中的1.34倍。
抗震PPT幻灯片课件
不利于抗震的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 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 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 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15
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有利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 场地土。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时,应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或应建在具 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上,以减少输入建筑物的地震 能量,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
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b 0.5B
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
19
20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 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不宜采用有较长翼缘的L形、T形、U形、H形、Y形等平面形状。 高层规程的规定:
设防烈度 L / B
6、7度 ≤6.0
l / Bmax
Ki3
Ki2 Ki1 Ki
Ki 0.7Ki1
Ki
0.8( Ki1
Ki2 3
Ki3 )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25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规则类型
抗震第3章-4-PPT精选文档
G6 G5 G4 G3 G2 G1
2.70 2.70 2.70 2.70
2.70
2.95
由于多层砌体房屋中纵向或横向承重墙体的数量较多, 房屋的侧移刚度很大,因而其纵向和横向基本周期较短,一 般均不超过0.25s。所以规范规定,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确 定水平地震作用时采用 。并且不考虑顶部附加 1 m ax 水平地震作用。
T T 5 T g 1 g T g ( ) m a x 1 2 T 0 .139
场地类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Ⅰ 0.25 0.30 0.35
Ⅱ 0.35 0.40 0.45
Ⅲ 0.45 0.55 0.65
Ⅳ 0.65 0.75 0.90
(3)计算结构总的水 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G EK 1 eq
m 180 t 3
K3 98 MN/m
m t K 2 270 MN/m 2 195
m t K 245 MN/m 1 270 1
5997 . 6 kN 解: (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0 .16 Tg 0.4s m ax
(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 0 (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166 .7 F 333 . 5 F 333 .5 1 2 3
F 833 . 7 kN EK 671 .6
845 .8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
(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
V F F F 833 . 7 kN 1 1 2 3
2 max
0.45 max
( g ) 2max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共81页)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 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变形之比)高; • “强度/重力”比值大(轻质高强); • 匀质性好; • 正交各向同性; • 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
图 断层和断裂带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断裂及其工程影响
地质调查结果: •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 带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 至北川长200km; • 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 的地表破裂从都江堰至 汉旺镇长40km 。
(图源:张培震, 2008)
汶川地震的 启示和教训
位于地震 断层的建筑, 由于地震断错 和地面强大振 动,带来房屋 毁灭性坍塌。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 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平面、立面外形尺寸,抗 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 素的综合要求。
• “规则”的具体界限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异,需要建筑 师和结构师相互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①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
建筑抗震课件(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筑 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但 为了应用方便,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抗 这就是等效地震荷载。
震
3.1 概述
第 3.1.2 质点体系及其自由度
三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 算地震作用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来,
三 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为地震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
章 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 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 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建 筑 抗 震 各种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
章 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
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单质点弹性体系
建 筑 多质点弹性体系 抗 震
3.1 概述
第 单质点弹性体系 三 章
常常将水箱及其支 架的一部分质量集 中在顶部,以质点 m来表示
建
筑
抗
震
水塔
支承水箱的支架 则简化为无质量 而有弹性的杆件, 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
3.1 概述
建 去的微量,故:
筑
m[x(t) xg (t)] kx(t)
抗
震
3.3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
三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
章 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虽然惯性力并不是
真实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但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有图(1)--2.
设两个质点作同频率、同相位的简谐振动,则上列微 ( X 1 sin (t ) 分方程组的解为: x 1 t)
x( X 2 sin (t ) 2 t)
式中 X1和X2——分别为质点1和质点2的位移振幅; ω——振动频率; φ——初相位。 (k11 m1 2)X 1 k12 X 2 0 经整理后得下列振幅方程 :
k21 X 1 (k22 m2 2)X 2 0
2018/1/28
结构抗震设计
9
1)、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
上式为 Xl和 X2 的线性齐次方程组;体系在自由振动时, X1和X2不能同时为零,否则体系就不可能产生振动。 为使上式有非零解,其系数行列式必须等于零,即:
k11 m1 2 k 21
2018/1/28
结构抗震设计
5
二、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左图为一两自由度弹性体系在 水平地震作用下,在时刻t的变 形情况。Xg(t)为地震时地面运 动的水平位移,质点1和质点2 沿地面运动方向产生的相对于 地面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1(t)和 ( x2(t),而相对速度则为 x 1 t) ( 1 t) x ( 和 x ,相对加速度为 2 t) x ( x ( 2 t),绝对加速度分别为 和 g t) 1 t) x ( x ( + 和 + 。 x ( 2 t) g t)
2018/1/28 结构抗震设计 4
一、多质点和多自由度体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 除了少数质量比较集中的结构 可以简化为单质点体系外,大 量的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 筑、多跨不等高单层工业厂房 等,质量比较分散,则应简化 为多质点体系来分析,这样才 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一般,对多质点体系,若 只考虑其作单向振动时,则体 系的自由度与质点个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2
6. 能量法算例
[例] 某三层框架结构图,
假定横梁的刚度为无 限大。各参数如图示。 用矩阵迭代法求结构 的频率和振型。
m3 k3
m2 k2
m1
k1
13 13
已知质量为 • 层间刚度为
m1 256t1 m2 254t5 m3 559t
k15.4 3150 kN m k29.0 3150 kN m k38.2 3150kN m
21 21
• 各层位移为
X 1 18.7 87 1 2 1 4 0
X 2 X 1 2 ( 8 . 7 3 8 . 0 7 ) 1 3 2 1 5 4 1 0 . 8 2 1 2 1 2 4 1 0
X 3 X 2 3 ( 1 . 8 2 6 . 7 2 ) 1 1 2 9 1 4 2 1 0 . 6 2 1 2 1 1 4 8 0
• 式中Xi——质点i的振型位移幅值
• 结构的基本振型可以近似取 为当重力荷载水平作用于质 点上时的结构弹性曲线。
故体系的最大变形位能为:
Umax
1 2
n i1
migXi
Gn
mn
Xn
Gi
mi
Xi
G1
m1
X1
8 8
• 由式Tmax =Umax得:
1
2
n
2 1
miXi2
i1
12i n1migXi
20 20
• 由惯性力引起的层间相对位移
1 ( 5 5 5 2 .4 9 4 1 3 1 5 2 0 8 )5 1 2 3 8 6 .7 81 7 2 1 4 0 2 ( 59.5 0 2 9 3 14 5 )01 2 25 3.0 35 1 2 1 4 0
38.5 2 5 311 29506.79 1 22 10 4
• 则速度为:
x i( t) X i co t s ),( i 1 ,2 , ,n
• 动力学中动能公式为
T 1 m v2 2
• 任意时刻体系的动能为
T
1 2
n i1
mi
xi2
(t)
T1 22co2( st)i n1miXi2
7 7
• 则体系的最大动能为
1
Tmax2
n
2 mi Xi2
i1
X 3 X 2 3 ( 1 . 7 3 6 . 7 ) g 8 9 1 4 m 2 0 1 . 4 g 4 1 9 4 m 5 0
17 17
• 结构基本频率
1
n
g m i X i
i1
n
m
i
X
2 i
i1
g (25 16 .3 0 1 2 3 45 14 .7 3 5 5 8 5 1.9 4 4 )g 9 5 1 40
• 则得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n
m i gX i
2 1
i1 n
m
i
X
2 i
i1
n
g m i X i
或
1
i1 n
m
i
X
2 i
i1
9 9
3. 基本周期
• 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T1
2 1
2
n
mi
X
2 i
i 1
ng mi X i来自i 1nGiX
2 i
2
i 1 n
Gi X i
i 1
10 10
4. 讨论
• 当体系在振动中位移达到最大时,变形位能最大Umax, 而动能为零;
• 在经过静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Tmax,而变形位能为零。 • 故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
Tm axUm ax
6 6
2. 能量法公式推导
• 设在自由振动时,质点的位移为:
x i( t) X isitn )( ,i 1 ,2 , ,n
(25 16 .3 0 2 1 3 4 25 14 .7 3 2 5 5 8 5 1.9 4 42 )9 5 g ( 1 4 ) 0 2
8.89rads
18 18
• 相应的基本振型
X X11211130..847303g104
0.717 0.953
X13 14.549
1.000
19 19
• 为了提高精度,进行修正。
14 14
[解]
• 结构在重力荷 载Gi水平作用 下的弹性曲线 如图。
G3
X3
G2
X2
G1
X1
3
2
1
15 15
• 层间相对位移
1
G1
G2 k1
G3
(m1 m2 m3)g k1
(5 5 29 5 2 45 )g 5 6 11 .3 0g 3 4 1 4 0 m 5 .4 1 350
2
G2G3 (m2m3)g
k2
k2
(29 .0 5 2 3 4 15 5 5 0 )g6 31 .3 4g 7 1 4 0 m
3
G3 k3
m3g k3
8.2 2 5 31g6 50 16.79g 210 4m
16 16
• 各层水平位移
X 1 1 1.0 3g 4 3 1 4 0 m
X 2 X 1 2 ( 1 . 3 0 3 . 3 3 ) g 4 4 1 7 4 m 0 1 . 7 g 3 1 0 4 m 8 0
§3.6 求自振频率及自振周期 的近似方法
1 1
能量法(Rayleigh法) 折算质量法 顶点位移法 矩阵迭代法(stodola法)
2 2
求自振频率及自振周期的基本方法
单自由度体系
自振频率: k
m
自振周期 T: 2
3 3
多自由度体系
频率方 [K ] 程 2[m ]: 0或
2[][m][I] 0
• 根据已求得的频率计算各质点的惯性力
I11 2 m 1 X 1 125 0 .7 61 1 1 2 1 78 1 236
I21 2 m 2 X 1 225 0 .9 45 1 5 2 2 34 1 225
I31 2 m 3 X 1 35 5 1 .0 90 1 2 5 05 1 2 9
振型向 ([K ]量 2 j[m ] 方 )X j 程 0或 :
(2 j[][m ] [I])X j 0
j1,2, ,n
4 4
能量法(Rayleigh法)
• 若要求的是基本频率,则采可用能量法 (或称Reyleigh法)。
5 5
1. 能量守恒原理
•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无阻尼弹性体系自由振动时,任一时刻的动能与变形 位能之和保持不变。
• 因采用了近似的振型曲线,故基本频率也是近似的。 若要提高计算的精度,应提高振型的精度。可采用迭
代法进行修正。方法如下。
11 11
5. 计算修正
• 按已求得的频率12 ,计算出各质点相应的惯性力 mi12Xi 。
按此惯性力计算结构的位移曲线(即为新的振型 Xi )
再以新振型 Xi去计算新的频率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