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 )总学时:(64)学分:(3.5)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2、开课学期:23、适用专业:园艺学4、课程修读条件:植物学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常握植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握植物生理的基本实验方法,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技巧、实验设计、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并能运用理论和实验技能说明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结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40学时)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第一节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第二节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教学目的]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和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屮的作用;植物细胞及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发生部位以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情况以及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水势的概念;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传导和散失的过程及影响这个过程的环境因素;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蒸腾作用的意义和部位、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情况。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三.水的理化性质四.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屮的作用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二、水势的概念及其组分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四、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原五、细胞之间的水分移动六、吸胀作用七、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第三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的部位;根毛的寿命和作用二、根系吸水的动力(主动吸水,吐水与伤流,根压及其产生原因;被动吸水蒸腾拉力及其变化。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 2)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 3、C 4和CAM 的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3)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4)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课程编码: 06025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 园林本科学时学分: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 写 人: 审 定 人:编写时间: 2012 年7 月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51102英文名称:Plant Physiology一、课程说明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等本科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1. 课程性质本实验属于课程内实验。

2. 适应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园艺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要求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学时:本实验共设22学时。

5. 主要仪器设备紫外分光光度计(8台)、电子天平(8台)、离心机(1台)、水浴锅(4台)、培养箱(1台)。

6. 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回答问题、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二、课程学时分配修订人:冯乃杰郑桂萍贝丽霞梁喜龙鞠世杰审核人:贝丽霞2009年9月5日。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理学课程教学⼤纲《植物⽣理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名称:植物⽣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30024学分: 4.5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向专业:园艺(专升本)先修课程:植物学执笔⼈:⽥伟审定⼈:宋伊真第⼀部分:理论教学部分⼀、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理学是研究植物⽣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命科学主要学科之⼀,也是植物⽣产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等绿⾊植物是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命活动是它研究的核⼼问题和主要内容,在了解植物⽣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后对植物的⽣长发育进⾏有效地控制以满⾜⼈类的需求。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植物⽣理学主要介绍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分代谢、矿质与氮素营养、光合作⽤、呼吸作⽤、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信号转导、植物⽣长物质、光形态建成与运动、⽣长⽣理、成花⽣理、⽣殖和衰⽼及抗逆⽣理等⽅⾯的基本概念、原理、调控及应⽤。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基本理论与⽣产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运⽤多种教学⼿段,注重学⽣实践创新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章绪论(2学时)1.植物⽣理学的定义、任务和内容2.植物⽣理学的产⽣和发展3.植物⽣理学的展望教学重点: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植物⽣理学今后研究的主要⽅向。

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了解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植物⽣理学的发展概况及今后研究的主要⽅向。

第⼆章植物的细胞⽣理(2学时)1.植物细胞概述2.细胞壁3.⽣物膜4.植物亚显微结构教学重点:原⽣质的性质教学难点:原⽣质的性质与抗逆性的关系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原⽣质的特点与植物新陈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第三章植物的⽔分⽣理(7学时)1.植物对⽔分的需要2.植物细胞对⽔分的吸收3.植物根系吸⽔和⽔分向上运输4.蒸腾作⽤5.合理灌溉的⽣理基础教学重点:⽔势、渗透势的概念,⽔存在的⽅式;植物细胞与根系吸⽔的⽅式、⽓孔运动的机理教学难点:⽔势的概念及其组成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1.植物组织⽔势包括哪⼏部分组成?2.从植物⽣理学的⾓度,分析农谚“有收⽆收在于⽔”的道理。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课堂教学学时】2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授课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字)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生物科学和农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植物体内主要新陈代谢活动机理,掌控植物与环境展开物质和能量互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投入使用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介绍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介绍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展开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探讨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黑体,四号字)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自学,掌控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介绍植物生理学的自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2学时)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任务;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方向与农业现代化。

4.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基本建议: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明确植物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单位,又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原生质的性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4学时)1.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概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原生质的性质一、物理特性:张力、粘性和弹性、流动性;胶体性质:不断扩大界面、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凝胶促进作用与溶胶促进作用。

;液晶性质。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4212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总课时数:54 学分: 3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2.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植物生理学中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说明和解决生产实际和野外实际中有关植物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通过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任务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通过认识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本质,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光、温、水、气、土资源,发展农、林业生产,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教学内容纲要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教学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4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和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掌握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3)掌握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动力和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4)了解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气孔蒸腾的机理,影响蒸腾的外、内条件。

(5)认识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速度和动力。

(6)如何做到合理灌溉.教学重点:气孔运动的机理、水分运输的途径和动力以及合理灌溉。

教学难点:气孔运动的机理。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6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2)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3)理解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和机理(4)了解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5)理解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过程。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说明植物生理学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内容主要是讲授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代谢机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分析自然界中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现象,明确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掌握本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学时分配表讲授内容: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简史三、植物生理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弄清水势的概念以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之间的关系;掌握植物水分代谢的基本过程和有关机理,明确植物体内保持水分动态平衡与农业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二、水分在体内存在的状态:束缚水、自由水、原生质胶体性质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二)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三)是进行各种代谢的介质(四)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五)使植物体保持固有姿态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细胞渗透性吸水:自由能与水势,扩散与渗透作用,细胞与其外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细胞水势的组分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吸胀吸水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二)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1.土壤水分状况2.土壤温度3.土壤通气条件4.土壤溶液浓度第三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动力2.矿质吸收和运输的条件3.降低叶温二、蒸腾作用指标(一)蒸腾速率(二)蒸腾系数(三)蒸腾效率三、蒸腾的部位与方式四、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及其机理(一)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二)淀粉──糖理论(三)钾离了泵设想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一)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大小、以及叶片的其它特征等(二)外界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与速度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临界期二、合理灌溉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了解植物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方式、过程和原理,明确农业上合理施肥增产的道理。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探讨了植物如何生长、发育、适应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框架,以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 掌握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本原理;4.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平衡和营养吸收等方面的知识;5.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5学时)-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植物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0学时)-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胚胎发育;- 植物的幼苗生长和器官发育;- 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种子散布。

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15学时)- 植物对光的反应和光合作用;- 植物对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机制;- 植物对盐分和营养的吸收机制。

4. 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10学时) - 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 植物代谢和能量转化;-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学时)-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 植物的生态适应和生态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生理学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4. 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前预习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艺、植保、资源环境以及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应在完成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等课程后进行。

植物生理学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以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本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从而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材教参教材:《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教参:《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4年;《植物生理学》,曹仪植、宋占午,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Plant Physiology》, Frank B. Salisbury, 1992年。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实验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践36学时。

课堂讲授部分的基本情况安排具体如下:绪论(1学时,其中讲授1学时)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1.植物的水分生理(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基本内容:水分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重点: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水势,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机理,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060255 课程编码: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园林本科 3学分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时学分:编写单位:人:写编人:审定月编写时间:2012 年7一、课程说明、课程简介 1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植物细胞生理 (1)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的( 2)代谢生理 CAM和C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4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代谢途径)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生理(3)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环境生理4(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 1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水势;气孔蒸腾原理;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3、本章难点 水势;气孔蒸腾原理及气孔开闭机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4、本章思考题及实训题目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 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 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2)设计一个证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5、讲授内容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 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三、灌溉的方法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元素
1、教学目标 本章学习植物体内必需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植物对氮
4
素的同化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了解: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状;影 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理解: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和吸收。掌握:植物必需 矿质元素的种类;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研究方法,施肥的生理学基础。 2、本章重点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和吸收;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状 3、本章难点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研究方法,施肥的生理学基础 4、本章思考题及实训题目 (1)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2)自然界或栽种作物过程中,叶子出现红色,为什么? 5、讲授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 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 的意义。 ( 2) 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 C3、C4 和 CAM的 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 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3) 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 4)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 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
2
[4] 曹仪植,宋占午主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5] 张继澍主编 , 植物生理学 , 世界用书出版公司, 1999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根据学院规定,每一学期,考试课程按 18 周,考查课程按 17 周安排课程教学。
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绪论
讲授课 学时数
第一节 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第二节 类萜
一、萜类的种类 二、萜类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酚类 一、酚类的种类 二、酚类的生物合成 三、简单酚类 四、木质素 五、类黄酮类 六、鞣质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一、生物碱 二、含氰苷
第五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一、花卉育种 二、农作物性状改良 三、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扩散 二、集流 三、渗透作用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 二、的机理。 被动吸水:蒸腾拉力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土壤温度、土壤通气条件、土壤溶液浓度。
5、考核方式 考试课 6、选用教材 潘瑞炽 主编,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版; 2012 年 7、教学参考书 [1] 李合生等编, 现代植物生理学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第二版; [2] 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3] 庞士铨 , 植物逆境生理学基础,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0
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
学。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
基础课和主干课。
2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
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 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 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 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
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二、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三、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1、教学目标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7
本章学习脂类及一些次生物质的代谢及有机物代谢间的联系。 2、本章重点 萜类;酚类 3、本章难点 生物碱;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 4、本章思考题及实训题目 生物体内存在哪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 5、讲授内容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与特色,理解物质运输的机制。 2、本章重点 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 3、本章难点 同化产物的再分配 4、本章思考题及实训题目 有机物的运输机制与水分是否相同? 5、讲授内容
温度、土壤通气、土壤溶液浓度、土壤 pH 值、微生物的活动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一、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率
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一、氮的同化
二、硫的同化 三、磷酸盐的同化
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学基础
一、作物施肥的规律 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施肥;按作物不同生育期施肥;施肥中的养分配化。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饱和点、二氧化碳补 偿点;温度;水分;矿质元素。
第六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一、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二、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四章 呼吸作用
1、教学目标 本章学习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它的生理意义;呼吸作用量的指标;有氧呼吸的过程;影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含水充足的状况下才能
进行。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 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懂得“有 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了解: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 分配状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细胞和根系对水分吸收的机理及 其影响因素,作物的需用水规律。掌握:水势和根压的概念,气孔蒸腾原理及气孔开闭 机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2、本章重点
5
2、本章重点 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3、本章难点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4、本章思考题及实训题目 (1)如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 O2 来源于水? (3)如何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并接力进行? 5、讲授内容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光合作用量的指标:光合强度(光合速率) 、光合生产率。
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 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 途径; 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 有效措施; 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 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 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 可在人们的干预下, 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
二、合理追肥的指标
三、发挥肥效的措施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1、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光合作用机理、光呼吸、影响光合速率
的外界条件以及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了解:光合作用概念和意义,参与光合作 用的色素,影响光合速度的外界条件。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特性,光合作用的化学过 程。掌握: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体内的必需矿质元素
三、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一、生物膜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二、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
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二、根部对被土粒附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0.5
讨论 ( 习题 ) 课 学时数
第一章
水分代谢
4
第二章
矿质代谢
4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6
第四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5
第五章
呼吸作用
4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4
第七章
光形态建成
1
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3
第九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3
第十章
成熟和衰老
2
第十一章
抗逆生理
3
总计
36
二、教学内容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二、气孔蒸腾:
气孔的结构、大小、数目及分布、气孔运动、气孔蒸腾过程与小孔定律, 气孔开闭的机理。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光强等。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 三、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第二节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及成分;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性质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四、叶绿素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