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正极的研究进展 精选文档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研究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研究张子昂【摘要】电子工业与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对高能电源的迫切需求.锂硫电池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高能化学电源之一,其高理论能量密度使其能够实现对传统锂离子电池五倍的能量密度,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构成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硫具有离子和电子导电性差的缺点,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使得电池容量衰减较快.这些固有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发展与工业化应用.结合既有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硫-碳、硫-导电聚合物、硫-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三个方面对硫正极材料改性方法进行介绍.最后,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复合材料;改性【作者】张子昂【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基于嵌锂化合物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已接近其理论值,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与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要求,因此急需发展新型高容量锂电池。
锂硫电池作为新型电池之一,其高理论比容量和高理论比能量能够实现对传统锂离子电池五倍的能量密度。
但是,作为锂硫材料正极材料的硫存在电导率低、多硫化物溶解迁移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实用化进程。
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增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能力与实用性能,进而调控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已成为现阶段材料与能源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掺杂导电性良好的其它材料,如碳、金属与导电聚合物等,对硫正极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锂硫电池正极的导电性,同时抑制电化学反应中多硫化锂的迁移问题,从而改善硫正极材料的固有缺陷,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效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前言由于提高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能力是目前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负极材料尤其是碳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但是,只有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相互匹配,才能使电池容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对于正极材料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和锂锰氧化物。
此外,纳米电极材料,共混电极及其他一些新材料电极也值得关注。
锂钴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锂钴氧化物具有电压高,放电平稳,适合大电流放电,比能量高,循环性好的优点。
其二维层状结构属于α-NaFeO2型,适合锂离子嵌入和脱出。
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约为140mAh/g。
由于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电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所以率先占领市场。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合成法和低温固相合成法。
高温固相合成法以Li2CO3和CoCO3为原料,按Li/Co的摩尔比为1∶1配制,在700℃~900℃下,空气氛围中灼烧而成。
也有采用复合成型反应生成LiCoO2前体[1],在350℃~450℃下进行预热处理,再在空气中于700℃~850℃下加热。
在合成之前的预处理工艺[2]能使晶体的生长更为完美,从而获得具有高结晶度层状结构的LiCoO2,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其实际容量可达150mAh/g。
低温固相合成法是将混合好的Li2CO3和CoCO3在空气中匀速升温至400℃,保温数日,以生成单相产物。
此法合成的LiCoO2具有较为理想的层状中间体和尖晶石型中间体结构。
锂硫电池正负极界面问题研究进展与机理分析
锂硫电池正负极界面问题研究进展与机理分析锂硫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环境影响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正负极界面问题的挑战,包括锂枝晶生长、极化效应和界面不稳定等现象。
本文通过对锂硫电池正负极界面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机理分析,以期提供有关解决这些问题的参考意见。
锂硫电池的正负极界面问题主要包括锂枝晶生长、活性物质的极化效应和界面不稳定等问题。
首先,锂枝晶生长是一种常见的界面问题,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和安全隐患。
锂枝晶的生长与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效应有关,主要是由于锂在放电过程中析出和在充电过程中沉积导致的。
其次,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会导致界面不稳定,从而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
针对锂枝晶生长问题,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通过改变电解液成分、添加添加剂或采用新的电解液体系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电极结构和表面处理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例如,使用多孔碳材料作为电极基底可以增加锂的扩散路径,从而减少锂枝晶的生长。
此外,界面工程技术也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重要手段。
例如,将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韧性的聚合物涂层应用于电极材料表面可以有效地阻止锂枝晶的扩展。
活性物质的极化效应是正负极界面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极化会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和循环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例如,优化电极设计和制备工艺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接触性能和电荷传输速率。
此外,添加导电剂和填充剂也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充放电效率。
界面不稳定是锂硫电池正负极界面问题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界面的漏电和材料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
例如,通过表面涂层和界面调控可以改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稳定性。
此外,使用纳米材料和多孔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也可以提高电极的界面稳定性和充放电性能。
《2024年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电池需求日益增长。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候选者。
锂硫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二、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1. 制备方法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硫、导电剂和粘结剂等。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液法等。
熔融法是将硫与导电剂在高温下混合,制备成硫复合材料。
溶液法则是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硫与导电剂结合。
2. 性能研究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构、组成和导电性等。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研究表明,采用纳米化、多孔结构和掺杂等方法可以改善硫的利用率和电导率,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三、锂硫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1. 制备方法锂硫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碳基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等。
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混合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物理混合法是将碳基材料与粘结剂混合,制备成负极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在基底上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碳基材料。
2. 性能研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
通过优化碳基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研究表明,采用纳米结构、多孔结构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四、电化学性能测试及分析为了评估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电化学测试。
包括循环性能测试、倍率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电子传导速率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优化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提高硫的利用率和电导率,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锂硫电池原理及正极的设计与构建
锂硫电池原理及正极的设计与构建锂硫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的电池技术,其具有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
在锂硫电池中,锂金属或锂离子作为负极,硫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一系列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和储存。
锂硫电池的原理主要包括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硫和锂离子之间的反应以及形成固态锂硫化物等。
首先,锂离子从锂金属或锂离子源(如锂盐溶液)通过正极电解液中的锂盐传输到正极,并与硫化物反应生成Li2S。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S+2Li++2e-→Li2S锂离子和电子同时在正负极之间进行迁移,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传导和电解液中的电子导体(如碳纳米管或导电聚合物)进行。
其次,锂和硫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所以在充放电过程中,这个反应可以在正负极之间来回发生。
在充电时,正极的Li2S可以转化为较高电位的多硫化物(如Li2S8),同时释放出锂离子和电子。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Li2S + yLi+ + ye- ↔ Li2Sy在放电时,则是相反的过程,多硫化物转化为单硫化物或硫化物阶段。
这个过程也可以表示为:Li2Sy ↔ Li2S + yLi+ + ye-最后,锂硫电池的正极构建主要涉及到正确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材料。
理想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应具有高电活性、良好的电导率、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稳定性。
当前常用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有硫/碳复合材料、硫/多孔碳材料、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例如,硫/碳复合材料是最常用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其制备方法一般涉及硫与不同种类的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硅灵笼、多壁碳纳米管等)混合,并进行球磨或高温炭化处理,使硫颗粒均匀分布在碳基体中,并增强材料的电导性。
此外,还可以将硫与具有良好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的材料(如导电聚合物)复合,以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减小碳负载量,并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
总的来说,锂硫电池通过锂离子的迁移和硫和锂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转化和储存。
锂硫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研究进展
摘 要 :锂硫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密度高,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最有潜力应用于电动汽车与电子设备的 能量储存介质之一。然而由于锂硫电池的硫正极绝缘性,多硫化物的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和锂负极枝晶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 池的商业化应用。介绍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改进与锂负极材料的保护,包括使用不同类型的碳材料与导电金属氧化物用 于正极的导电框架,以及使用电解液添加剂,人工保护层等方式对锂负极进行保护。最后,对锂硫电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Keywords :lithium sulfur battery ;cathode ;carbon materials ;protection of lithium anode
1 概述 由于全球的石油等化石类能源被日渐消耗,以及石油汽
油等燃烧向空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人们迫 切需要寻找下一类可持续的,价格低廉并且环境友好的能源 存储系统 [1]。在所有的电化学存储系统中,锂离子电池在二 次充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锂离子电池最大 能量密度为 240Wh/kg,且锂离子价格贵,并有过充的安全问 题。这些都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上的应用 [2]。锂硫电池因 为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而在近些年被广泛研 究。锂硫电池的理论比容量为 1 675mAh /g,理论能量密度为 2 600Wh kg-1,远高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是由锂负极和硫 正极组成,通过 S-S 键的断裂 - 重组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 互转变 [3]。
锂硫电池中柔性正极的研究进展
有 的高理论 能量 密度 等优势 ,在 高性 能电子设 备等 器件 中具有 广 阔应用 前景 。而高性 能柔性 锂硫 电池的开发 更 能满足 未来的柔性 电子设 备对 柔性 电源的性能需求 。在柔性 电池 中,具有机 械 柔性的 电极是核 心组件 之一 ,需 同时实现提 供 电子导电骨架 、 离子扩散通 道及活性 材料载体 等功能 。随着纳米碳 、 高分 子、金属 泡沫等材料 的 引入 ,锂硫 电池 柔性正极材料领 域 已取得 众多研 究进展 。本 文介绍 了锂 硫 电池及 其柔性正板 的特 性 ,评述 了锂
硫 电池 柔性 正极材料 方面的研 究进展 ,并展 望 了其 未来研 究方 向和发展 空间。
关 键 词 :锂 硫 电池 ; 柔性 正 极 ; 集 流体 ; 能 量 密度
d o i : 1 0 . 1 2 0 2 8 / j . i s s n . 2 0 9 5 - 4 2 3 9 . 2 0 1 7 . 0 0 1 3
Abs t r a c t :W i t h t he d e v e l o p me nt of e me r g i n g le f xi bl e e l e c t r o ni c d e vi c e s ,h i g h p e r f or ma nc e le f x i bl e
p o we r s o u r c e s h a v e a t t r a c t e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 . Li t h i u m s u l f u r b a t t e r y wi t h me r i t s i n h i g h e n e r g y d e n s i t y a n d l o w c o s t h o l d s p r o mi s e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le f x i b l e e n e r g y b a t t e r y s y s t e m. F l e x i b l e e l e c t r o d e s a r e k e y c o mp o n e n t s i n l f e x i b l e b a t t e r i e s , wh i c h s e r v e a s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n d u c t i v e s k e l e t o n , i o n c o n d u c t i o n s k e l e t o n ,a n d a c t i v e ma t e r i a l h o s t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1 i t h i u m. s u l ur f b a t t e r y a n d i t s le f x i b l e c a t h o d e a r e b ie r l f y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l f e x i b l e c a t h o d e ma t e r i a l f o r l i t h i u m— s u l ur f b a t t e r y i s r e v i e we d .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p a c e o f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它由锂和硫元素组成。
相比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化学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其中,化学合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所需的材料。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溶胶转变为凝胶,再将凝胶转变为无机固体,最终得到锂硫电池无机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的性能取决于其结构和化学组成。
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优化的结构,例如奈米结构、多孔结构、核壳结构等。
通过这些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例如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总的来说,锂硫电池无机正极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电池材料,其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1 -。
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研究进展
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研究进展姚真东魏巍王久林*杨军努丽燕娜(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40)摘要:综述了锂硫电池中硫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简述了单质硫正极材料,重点探讨了有机硫化物、碳/硫复合材料、聚合物/硫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反应机理以及充放电特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硫化锂正极材料.最后对硫基正极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硫基复合材料;循环性能中图分类号:O646Review of Sulfur-Based Catho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Rechargeable BatteriesYAO Zhen-DongWEI WeiWANG Jiu-Lin *YANG JunNULI Yan-N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P .R.China )Abstract:The prepar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sulfur-based cathode material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elemental sulfur cathode material is briefly introduced.The structural designs,preparation processes,reaction mechanisms,and charge/discharg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ulfide,sulfur-porous carbon and sulfur-polymer composites as cathode materials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se materials are also analyzed.In addition,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ithium sulfides as cathode materials are also outlined.Finally,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ulfur-based cathode materials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re discussed.Key Words:Lithium-sulfur rechargeable battery;Cathode;Sulfur-based composite material;Cycle performance[Review]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Chim.Sin .2011,27(5),1005-1016May Received:November 5,2010;Revised:December 7,2010;Published on Web:February 28,2011.*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wangjiulin@;Tel:+86-21-54745887.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902095),Shanghai Rising-Star Program,China (07QA14034)and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2007CB209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2095),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7QA1403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2007CB209700)资助项目Ⓒ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1引言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绿色环保和低成本的二次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2作为动力电池可广泛地应用于电动工具、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等;作为储能电池可应用于3G 通信、风能和太阳能储能、智能电网等.目前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广泛应用的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其负极大多采用石墨电极,正极材料主要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 2)、钴镍锰三元体系(LiCo x Ni y Mn z O 2,其中x +y +z =1)和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 2O 4).LiCoO 2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易于合成,其实际比容量为150mAh ·g -1左右,但比容量提高的空间不大,且钴金属价格较贵,成本较高.LiMn 2O 4的理论比容量为148mAh ·g -1,可逆比容量能够达到140mAh ·g -1,成本相对LiCoO 2低,但该材料放电过程中结构不稳定,1005Vol.27 Acta Phys.-Chim.Sin.2011受温度影响大,易导致电池性能恶化.3,4目前由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所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约为120-150Wh·kg-1,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阻碍其在动力电池中的广泛应用.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一种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安全性高,并且循环寿命长、倍率放电性能好、成本低.但LiFePO4存在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系数小,以及高低温性能差等缺点.5-7锂硫二次电池是以金属锂作为负极,单质硫或硫基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的二次电池,其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Wh·kg-1,实际能量密度目前能达到300 Wh·kg-1,未来几年内极有可能提高到600Wh·kg-1左右,被认为是当前最具研究吸引力的二次电池体系之一.8-10硫基正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同时无论硫电极材料本身,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极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是一种“绿色电池”.在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中,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处于过充电状态时,会有氧析出,不仅会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安全问题;而硫正极材料不含氧,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德国Siemens公司曾预测工作电压在2V左右的锂硫电池更加适合未来先进芯片,新一代的半导体器件启动电压仅为1.5-1.8 V,并消耗极低的能量,这类低能耗的器件将是未来芯片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1,12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和微小器件的发展,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2V左右的电池将成为未来先进化学电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见,锂硫二次电池能较好地满足未来动力电池要求中的四个方面,即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安全性(改善金属锂枝晶后)、绿色环保和低成本;不足之处在于金属锂负极和硫基正极材料均存在循环性能差,制约了锂硫二次电池的发展,这也是目前锂硫二次电池研究的重点.对于硫基正极,存在的关键问题如下:(1)单质硫在室温下为电子和离子绝缘体,制作电极时需添加大量的导电剂(如乙炔黑),致使电极体系的能量密度降低;(2)单质硫在放电过程中会被还原成易溶的多硫化物,造成活性物质流失,并且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后,会增大电解液浓度,恶化其离子导电性;(3)溶于电解液的多硫化物直接接触金属锂负极,发生自放电反应;(4)充放电过程中硫电极会发生相应的收缩和膨胀,一定程度上破坏电极的物理结构.这些问题均制约了硫基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导致硫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化学可逆性差以及容量衰减快等.13-19因此,锂硫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于提高硫基正极的电化学活性、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了近年来人们在硫基正极方面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从单质硫正极、有机硫化物、硫基复合材料,以及Li2S 正极材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各种硫基正极的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反应机理以及充放电特性,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予以展望.2单质硫单质硫主要以游离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的形态存在.应用于电池时,假设放电过程中每个硫原子的电子转移数为2,则S8的理论比容量为1672 mAh·g-1,理论放电电压为2.287V,则理论能量密度为3823.9Wh·kg-1,是目前已知的除氧气以外能量密度最高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硫电极一般由单质硫、导电剂和粘合剂三部分组成.粘合剂对单质硫正极的电池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传统粘合剂的作用在于将电极活性物质与导电碳粘合在集流体上,防止电极活性物质脱落;而在锂硫二次电池中,良好的粘合剂除了粘合作用外,还需能对于硫基活性物质和其放电产物多硫化锂起到包覆的作用,从而防止多硫化锂溶解,提高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所报道的粘合剂种类比较多,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酰亚胺(PEI),聚氧化乙烯(PEO)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20-22Kim等23对比了多种粘合剂对于单质硫电极性能的影响,发现由聚四氟乙烯(PTFE)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组成的混合粘合剂有利于提高单质硫的电化学利用率,PTFE与CMC均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有利于抑制单质硫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Sun等24用单质硫作正极材料,比较了PEO和明胶作为粘合剂对硫基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明胶为粘合剂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2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依然有408mAh·g-1;而以聚氧乙烯为粘合剂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6mAh·g-1,5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仅为300mAh·g-1左右.如图1所示,50次循环之后,以明胶为粘合剂的正极材料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明胶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对单质硫颗粒具有较好的包络效果,作为1006No.5姚真东等: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研究进展粘合剂可使硫基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但明胶在电解液中长时间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Sun 研究小组25进一步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硫电极,显著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冷冻条件下明胶溶液会形成冰晶,随后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冰晶消失,留下微孔(见图2).冷冻干燥法(FD)得到的硫材料循环性能较普通升温干燥法(ETD)制备的材料好,5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仍然保持在626mAh ·g -1(见图3).通过明胶溶液冷冻干燥造孔可以有效地增大电极的比表面积,提高固液界面接触,从而改善了电极中单质硫的电化学活性;大量的孔洞也有利于缓冲电极的体积变化,起到稳定循环性能的作用.Zhang 等26研究了明胶溶液的pH 值对硫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当明胶溶液的pH 值为10.0时,硫正极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解质体系对于单质硫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和可逆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锂离子电池常用的EC-DMC-LiPF 6电解质对于单质硫电极钝化现象严重,以二氧五环(DOL)为主的有机溶剂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单质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27,28而采用PEO 聚合物电解质、29-31凝胶电解质、32,33离子液体34,35以及纯固体电解质36均对抑制放电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改善单质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但这些电解质体系室温导电率低,限制了锂硫二次电池的功率特性.3有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通过S ―S 键的断裂与键合进行能量释放与储存,即在电池中进行放电和充电.有机硫化物可能存在单体、二聚体、多聚体等多种形式,具体存在形式决定于电极电位.有机硫化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如果采用分子中含有多个硫原子的聚硫化合物,能量密度将会更高.假设平均放电电压为2.5V ,5-甲基-1,3,4-噻二唑-2-巯醇(MTT)二聚体的理论能量密度在1500-3500Wh ·kg -1之间.Li/DMcT(2,5-二巯基-1,3,4-噻二唑)-二硫化合物、Li/DMcT-三硫化合物和Li/DMcT-四硫化合物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分别为385、590和700Wh ·kg -1.此外,有机硫化物还具有价格低、毒性小、活性物质分子结构易于设计等优点.37-42图1明胶粘结剂硫复合电极初始电极片(a-1)及50次循环后(a-2)的SEM 图24Fig.1SEM images of the gelatin binder-sulfur composite cathode as prepared (a-1)and after 50cycles (a-2)24图2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复合正极的SEM 图25Fig.2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 cathodes by freezedrying method 25图3ETD 和FD 正极的循环性能25Fig.3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ETD and FD cathodes 25current density:200mA ·g -11007Vol.27Acta Phys.-Chim.Sin.2011Skotheim等43-45设计并合成了聚碳硫化物材料(CS x)n(其中,2<x<50,n>2).这些有机硫化物的可逆容量都比较低,虽然材料中硫含量较高,但C―S键作用力太强,导致电化学活性差.将硫嫁接到芳香烃环上形成多硫化合物,46该材料由于含硫相对较高,初始放电容量达1000mAh·g-1.但芳香环并不能起到导电的作用,将限制充放电电流,影响电池的功率特性.以DMcT为代表的具有线型结构的有机硫化物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有机硫化物正极材料之一.47,48Oyama49-52和Yu53,54等研究发现聚苯胺(PAn)可以大大地催化DMcT的氧化还原速率,尤其是电化学方法制备的PAn效果更好.PAn本身也具有电化学活性,并且掺杂后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在复合电极中,起到分子集流体的作用,克服了有机硫化物导电性差这一缺点.将DMcT和PAn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可使二者达到分子水平上的接触.小电流充电时,正极比容量为185mAh·g-1,平均放电电压在3.4V,重量比能量为600Wh·kg-1.当抽提掉残余的NMP后,比能量可达900Wh·kg-1.如此高能量密度的复合正极材料十分适合于对重量要求严格的场合,如卫星、航天飞行器用电源等.Park等55将聚苯胺(PAn)和纳米Ag粒子引入到DMcT中,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反应速率.获得的薄膜正极材料的稳定放电比容量可达216mAh·g-1,高于不含Ag粒子的DMcT-PAn材料.原因在于聚苯胺(PAn)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电性,而纳米Ag粒子同时兼具导电和催化作用,二者可以加速有机硫-导电聚合物(DMcT-PAn)的氧化还原速率,提高其电化学活性.Xue等56用蒽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硫化物聚六硫蒽(ABTH),通过氧化偶联聚合反应得到聚蒽(PABTH).元素分析表明PABTH中的硫含量达到60%(w),进一步表征发现ABTH和PABTH含有C=S和C―S键.采用含1mol·L-1LiClO4的EC/ DMC电解液组装成扣式电池,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为300mAh·g-1,5次循环后容量在250mAh·g-1左右.Li等57进一步探索了PABTH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性.采用1mol·L-1LiTFSI的二氧戊环(DXL)/乙二醇二甲醚(DME)(体积比2:1)电解液,虽然首次放电容量降低到290mAh·g-1,但是在其后的循环中容量比较稳定,多次循环后依然维持在250 mAh·g-1,容量衰减较小.表明PABTH的电化学性能与采用的电解液有着密切关系,这点与单质硫电极类似,EC/DMC系列的电解质易在硫基正极表面形成较厚的钝化膜,而DOL为主的电解质体系对于放电产物具有较好的界面相容性,有利于减小界面电阻,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和循环稳定性.27,28 Han等58研究了二萘嵌苯四羧酸双酐(PTCDA)及其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质,PTCDA的碳氧双键可以发生醇化反应,提供了Li离子嵌入和脱嵌的位点,如图4所示,在放电即还原过程中,每个羧基可以接受一个电子,并同时接受一个Li离子形成锂烯醇,充电即氧化过程与此相反.将PTCDA和硫高温复合形成PTCDA的硫化物,可以得到电化学性能更好的正极材料——硫化二萘嵌苯四羧酸双酐(PTC-DA/S).在450和500°C下分别制备的PTCDA硫化物,其形貌与PTCDA相似,电化学性能见图5和图6, PTCDA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20-130mAh·g-1,之后容量逐步衰减,90次降到初始容量的50%以下.而与硫复合后,在初始的30次循环中,两种温度下得到的材料容量衰减均较快,随后循环容量得到恢复,对于500°C处理的材料,后期循环容量甚至超过了初始容量.可见,PTCDA经过硫化处理后,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从分子结构上看,PTCDA中的电子只能通过层间π-π键传导,而PTCDA/S材料,电子除了可通过层间π-π键传导外,还可通过硫醚键进行传导,导电性明显得到改善;同时硫醚键可将放电产物束缚在PTCDA分子上,有效地抑制反应物的溶解,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这一研究结果为设计开发具有新型结构的有机硫化物正极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有关材料循环过程中出现的先衰减后增加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分析.4硫基复合材料图4锂离子在PTCDA中可逆的嵌入和脱嵌反应示意图58 Fig.4Schematic diagram for the proposed reversible Li-ion insertion/deinsertion in PTCDA581008No.5姚真东等: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研究进展4.1多孔碳/硫复合材料在锂硫二次电池体系中,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体积变化导致结构发生崩塌,形成电化学可逆性差的Li 2S,放电产物多硫化物易于溶解到电解质中等这些问题均导致了单质硫正极组成的电池容量衰减明显.59我们在2002年提出了采用吸附性强、导电性好的活性碳材料与单质硫复合,将单质硫以纳米级尺寸牢牢地吸附在活性碳的孔隙或孔道中,一方面通过纳米化提高单质硫的电化学活性,并增强硫基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另一方面保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试图抑制电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60,61介孔碳和碳纳米管均可作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电子导电基体,单质硫吸附或镶嵌入孔道中形成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碳基硫复合材料.62-65Zheng 等66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单质硫混合后在氩气气氛下加热至150°C 并恒温10h,使硫在高温下融化并扩散入碳纳米管的小孔中,随后升温至350°C 并保持4h,使覆盖在碳纳米管表面的硫蒸发掉,最终制得碳纳米管/硫复合正极材料.图7表明升华硫很好地嵌入到了碳纳米管的纳米孔和微孔中.电池性能表明,60次循环后碳纳米管/硫复合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依然可达500mAh ·g -1,平均衰减率低于3.1%,性能明显优于不加碳纳米管的传统单质硫正极材料,可见,CNTs 能有效地提高单质硫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并能保持电极结构稳定.乙炔黑是一种常用的电池材料导电剂,除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外,还有吸液性强、弹性高等特点,与电池材料复合能提高硫基正极的电化学性能.Zhang 等67将乙炔黑和硫混合后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热处理,得到硫含量为36%(w )的复合材料.SEM 结果显示纳米级的硫嵌入到空间呈链状排列的乙炔黑颗粒中(见图8).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934.9mAh ·g -1,第二次放电容量衰减为636.2mAh ·g -1,之后衰减变缓(衰减率小于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依然保持有500mAh ·g -1.乙炔黑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多硫化物在有机电解质中的溶解,并能缓解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的影响,稳定电极的结构.与传统的碳材料相比,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碳材料,并与硫复合,通常可以达到更加显著的效果.Lai 等68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孔碳,将PAN 和碳酸钠混合后溶于N ,N -二甲基酰胺溶剂中,待溶剂图5PTCDA 及其硫化物的首次充放电的电压曲线58Fig.5Voltage profiles of the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processes for PTCDA and the sulfide polymers 58current density:100mA ·g -1;P450,P500:sulfide polymer obtained at450,500°C图6PTCDA 及其硫化物的循环曲线58Fig.6Discharge capacity versus cycle number forPTCDA and the sulfide polymers 58current density:100mA ·g -1图7电极材料的SEM 图谱66Fig.7SEM images of cathode material 66(a)MWCNTs;(b)MSN cathode.MWCNTs:mutil-walled carbon nanotubes;MSN:sulfurnanocomposite1009Vol.27Acta Phys.-Chim.Sin.2011蒸发后,在氩气气氛下热处理得到多孔碳材料(HPC),碳酸钠的作用在于造孔.将得到的碳材料洗涤并干燥后,与单质硫混合,在氩气气氛下加热到150°C 并保持6h,这样单质硫可以扩散到多孔碳材料的孔中,然后再加热到300°C 保持3h,以蒸发掉复合材料表面多余的硫,最后制得硫含量57%(w )的复合硫正极材料,其形貌见图9.在40mA ·g -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031mAh ·g -1,84次循环后,比容量依然保持在745mAh ·g -1,此时将电池放置三天后继续检测,发现放电比容量可恢复到824mAh ·g -1,且11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依然可维持在770mAh ·g -1.分析认为材料形成的多硫化锂可以较稳定地存在于多孔碳亚微米和纳米孔中,从而减少电池的容量衰减.最近在锂硫二次电池中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的当属加拿大的Nazar 研究小组,69他们采用SBA-15模板制备了介孔碳CMK-3,其中碳棒的直径约为6.5nm,间隙宽度约为3nm,并且孔间隙中还贯穿有碳纳米纤维,保持CMK-3结构的稳定.随后将CMK-3和硫按照质量比3:7混合,并在155°C 下进行热处理.通过毛细作用使熔融态的硫渗入到CMK-3的孔道中,最终得到硫含量为70%(w )的有序排列的CMK-3/硫复合材料,具体过程见图10.此时材料中的硫并未完全充满CMK-3的孔道,留有的空间用以适应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电池性能结果表明,硫基正极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000mAh ·g -1,20次循环后容量维持在800mAh ·g -1.为了进一步减少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的溶解,在S-CMK-3复合物的表面包覆了聚乙二醇(PEG)后,首次放电容量提高到1320mAh ·g -1,10次循环后其容量维持在1100mAh ·g -1(图11).使用高分辨率扫图8乙炔黑/硫复合材料的TEM 图谱67Fig.8TEM image of sulfur-acetylene black compositematerial 67图10填充了单质硫的介孔碳(CMK-3)(a)和单质硫融入介孔碳中结晶致密化、充放电示意图(b)69Fig.10Schematic diagrams of the sulfur (yellow)confined in the interconnected pore structure of mesoporous carbon,CMK-3(a)and composite synthesis by impregnation of molten sulfur,followed by discharging-charging process (b)69图9HPC(a)和含硫量57%(w )的S/HPC(b)的SEM 图68Fig.9SEM images of HPC (a)and sulfur/HPC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57%(w )sulfur (b)68(a)(b)1010No.5姚真东等: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研究进展描电镜观察充放电过程对电极形貌的影响发现,未包覆的S-CMK-3材料15次循环后,颗粒明显收缩,且表面沉积有部分难溶物质,而包覆PEG 层的材料循环前后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将单质硫镶嵌入纳米孔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硫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和充放电可逆性,并利用特殊的孔道结构缓解电极体积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包覆技术抑制放电产物的溶解,三方面的技术协同作用能显著地提高硫基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但从前20次循环来看,硫基正极的容量衰减还比较明显,这方面可能与热处理过程中表面残余的吸附硫有关,可望通过优化表面包覆材料得到改善.另外,介孔碳不仅在单质硫复合电极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且在抑制硅基负极体积变化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70Liang 等71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均匀分布的、孔径大小约为7.3nm 的中孔碳,之后用KOH 对材料作进一步处理,中孔之间又形成孔径小于2nm 的微孔,最终合成一种具有分级孔道结构的碳材料.其中,材料中直径为7.3nm 的中孔可以作为锂离子的通道,并吸附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多硫化物,提高电化学和循环性能;而微孔则可作为单质硫的微反应器,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显著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反应活性,最终使复合材料兼具两种孔结构的优点.将此种特殊结构的碳材料反复放入含硫10%(w )的CS 2溶液中并浸润、干燥,最终得到不同硫含量的介孔碳/硫复合材料(图12).当含硫量为11.7%(w )(即图13中的S-C01)时,电池初始放电容量(以单质硫计算)达1585mAh ·g -1,3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维持在805mAh ·g -1.4.2聚合物/硫正极材料将高分子聚合物引入硫基材料中通常可有效地克服单质硫电子和离子绝缘这一缺点,同时以聚合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可以达到提高活性硫利用率,稳固电极结构和改善循环稳定性的目的.Zhu 等72采用两种方法制备出硫-聚氧乙烯(S-PEO)复合物,一种方法是将S 和PEO 球磨混合得SPM 复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将S 和PEO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SPT 复合物.采用PEO 全固态电解质组装成锂硫二次电池,Li/SPM 聚合物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经10次循环后从2.1V 下降到1.9V ,对应放电容量从609mAh ·g -1衰减至280mAh ·g -1,50次循环后已无明显的电压平台,而充电电压平台则逐渐升高.相对应,Li/SPT 聚合物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平台一直比较稳定,50次循环之后依然比较明显,且容量衰减较为缓慢.球磨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单质硫分散性较差,在循环过程中单质硫和多硫化锂易聚集成图11CMK-3/S-PEG 材料与CMK-3/S 材料循环性能对比69Fig.11Cycling stability comparison of CMK-3/S-PEG (upper points)versus CMK-3/S (lower points)at roomtemperature 69current density:168mA ·g -1图12用分级孔道结构的双孔碳做支撑物的S/C 复合材料制备示意图71Fig.12Illustration of the S/C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using a bimodal porous carbon as the support71图13S/C 复合材料循环性能71Fig.13Cycle performances of S/C composites711011Vol.27Acta Phys.-Chim.Sin.2011团,导致内阻变大,极化程度增加,容量衰减较快;而采用加热处理后,单质硫的分散性明显提高,充放电循环中硫和多硫化锂的聚集程度也得以有效缓解.综合分析不难得出,设法将单质硫和多硫化锂固定在聚合物基底材料上,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我们将聚丙烯腈(PAN)与硫混合,在280-300°C 氮气气氛下加热6-8h,制得一种新型的PAN/S 复合材料.73-79加热过程中反应机理为:在单质硫的催化作用下,聚丙烯腈发生脱氢形成类似聚乙炔结构的主链,并且侧链氰基发生环化,同时熔融态的单质硫嵌入聚合物基体中(图14).当热处理温度低于350°C 时,采用拉曼(Raman)、固相核磁共振(NMR)等测试技术未能检测到PAN/S 复合材料中存在C ―S 化学键;当处理温度高于400°C 时,PAN 与S 形成了明显的C ―S 化学键.80-82对于350°C 以下获得的PAN/S 复合材料,猜测PAN 与S 之间形成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力的络合,其作用力大小介于范德华力键与化学键之间,从而实现PAN/S 材料中二者分子水平上的复合.以金属锂为负极,l mol ·L -1LiPF 6的EC/DMC 作为电解质组装电池,PAN/S 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0mAh ·g -1(以PAN/S 复合材料作为计算依据,而非单质硫),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600mAh ·g -1以上,如果仅以复合材料中硫的质量计算容量,比容量高达1550mAh ·g -1,硫的电化学利用率达到92%左右,并且除第一放电外,充放电效率接近100%,这点对于实际应用十分重要.Yurity 等公司83报道锂硫二次电池具有良好的内循环性能,可防止过充电,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所谓的内循环是指充电过程中多硫化物迁移到负极,与金属锂自放电,然后再迁移到正极,这一过程使得电池充放电效率低,对于实际应用不利.清华大学何向明等84-87进一步研究聚丙烯腈/硫基复合材料的充放电特性,以及聚丙烯腈前驱体形貌的影响.对于单质硫复合材料,由于大量放电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电池容量衰减明显,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分散、包覆等效果并不佳.不同于单质硫复合材料,PAN/S 复合材料自放电率低,活性硫和多硫化物在复合材料中的状态稳定,采用环糊精作为硫基正极粘合剂,获得了循环性能十分稳定的锂硫二次电池,其自放电率甚至低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88,89但PAN/S 复合材料存在电子导电性差,振实密度偏低等缺陷.最近,我们通过合成PAN 均聚物和共聚物,调控聚合物的形貌,并将碳纳米管引入到PAN/S 复合材料中,大大提高了锂硫二次电池的倍率特性,可在7C 下较好地放电.90-92聚吡咯(PPy)是一种典型的导电高聚物,作为电化学辅助材料,PPy 除保证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外,还对其中的活性物质起到一定的分散和吸附作用,从多方面改进材料的性能.93Sun 等94首先采用表面活性剂诱导法制备出具有网状结构的PPy,将其与单质硫按质量比1:2混合,在氩气环境下加热至150°C 并保持2h 获得S-PPy 复合材料,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222mAh ·g -1,第20次循环的容量为570mAh ·g -1,高于作为对比的单质硫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PPy 和硫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单质硫熔融扩散到PPy 的纳米孔和微孔后,其导电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PPy 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放电过程产生的多硫化物,减少其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从而降低电池比容量的衰减.Wu 等95用化学氧化法制得较纯的聚噻吩/硫复合材料(S-PTh).SEM 照片显示S-PTh 复合材料表面呈多孔状结构,其中PTh 可通过减少颗粒间的接触电阻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增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强电极的反应活性.复合材料中PTh 能较好地包覆单质硫,表现良好的循环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1168mAh ·g -1,50次循环后容量仍维持有819mAh ·g -1.同样可以得出,PTh 的多孔结构既有利于电解液在电极中的扩散,还可以吸附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5硫化锂正极材料锂硫电池体系中,由于硫基正极不含锂,需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来提供锂源.然而在循环过程中,金属锂负极易在表面生成锂枝晶和粉化,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耗尽电解液导致锂硫二次电池提前失效,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应用.研究者采用Li 2S 代替硫基正极,或将硫基正极预先锂化后,采用碳负极,96或具有较高容量的硅、锡作为负极材料,目的在于消除金属锂负极的影响.硫化锂正极的理论容量较高,为1166mAh ·g -1,但它和硫电极一样也是绝缘性材料,需要加入导电添加剂,并进行特殊的包覆处理提高图14PAN 和硫反应机理73Fig.14Reaction mechanism of PAN and sulfur731012。
锂硫电池硫_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_俞栋
本文针对硫基正极材料的不足,着 重 介 绍 分 析 利 用 导 电 聚合物的性质对其进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 对 其 可 能 的 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 甘 肃 省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1107RJZA147) 俞栋:男,1981年生,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 E-mail:xyudng@sohu.com 周 小 中:通 讯 作 者,男,1982 年 生,博 士,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为 新 能 源 材 料 E-mail:zxz20004@163.com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lfur/conductive polymer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is summarized.The structural designs,preparation processes,and of conductive polymers in sulfur composites perfor- mance improvement as cathode materials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se materials are also analyzed.Finally,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ulfur/conductive polymers cathode mate- rials are discussed.
锂硫电池综述
锂硫电池综述摘要:本文主要综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硫碳复合材料、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新结构体系的正极材料。
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硫碳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绿色环保和低成本的二次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传统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显著优点,因而迅速占据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小型电动车等领域的大部分市场.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已扩展至电动汽车、智能电网、3G通信、航空航天、国防等多个领域,成为了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储能器件之一。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体系中,正极材料一直是制约电池发展的瓶颈.传统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等正极材料如LiCoO2, LiNiO2和LiFePO4等,由于其理论储锂容量的限制已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寻找和开发新型高比能量、安全、廉价的正极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单质硫为正极的锂-硫二次电池[1],其中硫正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 / g)和能量密度(2600Wh / kg),且单质硫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下一代高能密度锂二次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一、锂-硫电池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利用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最早是由Herbet和Ulam在1962年提出.通用汽车公司曾提出以硫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热电池[2],并将该电池用于他们早期的电动车计划。
1976年Whitingham等人以层状TiS2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成功开发出了Li-TiS2二次电池,并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但由于锂“枝晶”等安全性问题而最终未能实现商品化.随后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有研究人员尝试开发有机体系的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硫正极也存在诸多缺点:(1)硫及还原产物常温下具有电子绝缘性;(2)硫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易溶于电解液的多硫化物并产生穿梭效应;(3)硫电极在充放电循环中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
这些因素造成锂硫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倍率性能不理想,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不同碳材料对于碳硫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液相原位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官/硫(CNT/S)、碳纤维/硫(CNF/S)、活性碳/硫(AC/S)和导电炭黑/硫(SP/S)复合材料,结果比较表明:多孔碳材料较无孔或少孔碳材料更能改善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和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CNT/S和AC/S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CNT能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但复合均匀度欠佳,实际入孔的有效载硫量有限;AC能有效吸附活性物质硫,但导电性差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锂硫电池新型碳硫复合正极材料;采用喷雾热分解法,以Si02为模板制备了介孔碳球(SPC),并以此作为负载硫的导电基体,制备了介孔碳球/硫复合材料(SPC/S)。
碳球的三维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此外,碳球内部的介孔有利于硫的纳米化,能起到限域捕捉活性物质和缩短离子扩散路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
研究了多功能碳纸用于硫正极集流体的电化学性能;碳纸作集流体能显著改善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在正极构造中,碳纸既能作为集流体,又能作为负载活性物质硫的基体,限域和捕捉溶解的多硫化物,具备多重功能。
这种显著的改善归因于碳纸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多孔网络骨架结构。
采用磁控溅射和电化学沉积导电膜的方法对硫正极进行了极片修饰;研究表明,磁控溅射镀碳能有效增强电极导电性,减少碳硫复合材料中活性物质的不可逆损失;电化学沉积PANI能形成导电纳米网状结构,有效束缚活性物质硫,减小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
设计并制在正极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并制备了两种在正极和隔膜之间含隔层的锂硫电池:采用简单的滤纸碳化工艺获得了性能优良的导电碳纸;采用简单的商业镍网压制工艺获得了结构稳定的导电镍网,分别引入到传统锂硫电池中作为隔层使用,备了新型锂硫电池正极结构和导电隔层,通常采用石墨碳(如中间相碳微球,MCMB)作负极,金属锂氧化物(LiM02,如LiCoCh)作正极,锂盐(如LiPFe)溶于有机混合溶剂(如碳酸乙稀-碳酸二甲醋,EC-DMC)为电解质,与隔膜一起组装而成。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0903 董为200922088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为硫,价格低廉且低毒。
但是硫导电性差,需加入导电剂及粘结剂才能构成电极材料。
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物多硫化锂不可逆地溶于电解液中,分散的硫颗粒会发生团聚。
此外,点击的导电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改变,以上这些因素均造成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性能下降和比容量减小【1】。
通过加入一些改性物质,与硫形成复合材料,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
加入到硫电极的碳材料具有中空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及吸附性。
Zheng等人【2】将硫与多壁纳米碳管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制备硫/碳复合材料,60次循环后比容量达到464mAh/g并保持电压平台稳定。
Yuan等人【3】通过硫与多壁碳纳米管的毛细作用制备出了碳/碳复合材料,60次循环后质量比容量依然达到了670 mAh/g。
Choi等人【4】通过加入5%wt的纳米碳纤维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加入CNF后的电池60次循环后比容量维持在500mAh/g,而未加CNF的电池为300 mAh/g。
Lai 等【5】通过将硫和多孔碳(HPC)共热制备了硫/碳复合材料,循环测试结果表明,电池以40mAh/g的电流密度充放电,84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745 mAh/g。
Wu等【6】自制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和多微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加热的方法制备得到非晶态的硫/碳复合材料,4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800 mAh/g。
Zhang等【7】将硫与乙炔黑共热后制备了复合材料,硫均匀分散在乙炔黑中,以该复合材料为电极的电池在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500 mAh/g。
这些方法制备得到电极的比容量都要高于通过加热法制备出的锂/硫复合材料为电极的比容量。
纳米金属氧化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吸附性能,能阻碍生成的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中。
采用的纳米金属氧化物有纳米Mg0.6Ni0.4O、Al2O3、La2O3等。
Song 等人【8】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Mg0.6Ni0.4O,它对Li与S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循环50次后,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185 mAh/g。
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二次电池技术中,锂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保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储能设备的有力候选者。
然而,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差等问题。
因此,对锂硫电池正极进行改性、结构设计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对于推动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硫电池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后,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正极材料的种类、改性方法以及改性效果的评价等。
本文还探讨了正极结构设计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如纳米结构设计、多孔结构设计以及复合结构设计等。
文章还分析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评价指标,如比容量、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等。
本文展望了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研究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被视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的有力候选者。
然而,其商业化进程受到了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多硫化物穿梭、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等问题的限制。
因此,对锂硫电池正极的改性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从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和表面改性等角度出发,对锂硫电池的正极进行了深入的改性研究。
在材料设计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高导电性、强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结构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硫正极的导电性,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效率。
在结构设计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构建纳米结构、多孔结构或复合结构等方式,改善硫正极的结构稳定性。
例如,通过将硫嵌入到介孔碳或微孔碳中,可以有效地限制硫的体积膨胀,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硫电池具有高达2600 Wh▪kg-1的理论比能量以及1672 mAh▪g-1的理论比容量,远大于现阶段使用的商业化二次电池,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从结构调控型碳/硫复合正极材料、非金属元素表面修饰碳/硫复合正极材料、非碳添加剂/硫复合正极材料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以此来突破锂硫电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锂硫电池由单质硫正极、电解液、隔膜和金属锂负极构成。
反应机理为电化学机理,以硫为正极反应物质,以锂为负极。
在构成锂硫电池的四个部分中,正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量的研究者都希望通过对正极材料的设计来攻克锂硫电池目前主要存在的单质硫导电性差、充放电产物绝缘、中间产物具有穿梭效应与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等本征问题,从而实现锂硫电池的商业化生产。
依照不同的设计角度,正极材料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调控型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碳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
碳材料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并有效缓冲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避免了充放电过程中正极电极结构的粉化与脱落。
(1)多孔碳多孔碳是以碳质材料为结构基元组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功能材料。
根据碳材料孔径分布,可以将其分为微孔(孔径小于2 nm)、介孔(孔径在2~50 nm 之间)、大孔(孔径大于50 nm)、和分级孔(具有多种孔道结构)碳材料。
其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硫的储存和均匀分布,并且多孔结构对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具有抑制作用,有效减缓了“穿梭效应”,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1]。
(2)分级多孔碳微孔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确保单质硫在导电骨架中的分散和接触,同时其强物理吸附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穿梭效应”。
但是微孔难以负载大量的活性物质,限制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介孔碳较微孔碳具有更高的硫负载量,并能有效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硫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Vol.18 2005年9月功 能 高 分 子 学 报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No.3Sep.2005综述硫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3何向明33, 蒲薇华, 王久林, 姜长印, 万春荣(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材料化学实验室,北京102201)摘 要: 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硫化,可以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
这些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可获得较高的比容量。
综述了聚二乙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乙炔、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聚合物通过单质硫在200~360℃下硫化所制得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关键词: 聚合物;单质硫;硫化;正极活性材料;锂离子电池中图分类号: TM912.9 O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9357(2005)0320517205含硫正极材料具有理论比能量高、工作温度低、原材料价廉低毒、可生物降解、结构可设计,安全性好等优点[122]。
其中有机二硫及多硫化物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
聚合物硫化是制备导电高分子和锂离子电池多硫化物有效且简便的方法。
1 前言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尖晶石锰酸锂、锂镍钴锰单元或多元层状氧化物、橄榄石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等金属化合物[3-4]。
有机正极活性材料的研究内容几乎涉及现有的所有导电聚合物[526],其中聚苯胺正极材料还用于商品化的锂离子钮扣电池[7]。
但是由于这类材料的比容量较低,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单质硫正极材料虽具有较大的比容量,但循环性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8],一般需要把单质硫与电子和锂离子导体复合才能得到较好的循环性能,但这样使得活性物质硫在电极中的含量降低,影响电池容量的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著名的锂硫电池公司Moltech和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聚合物和单质硫在200~300℃下加热进行硫化,发现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低成本材料[9],并随后进行了系列研究[10]。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智能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飞速发展,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成为了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重点研究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以期提高电池性能。
二、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一)正极材料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主要采用硫或者硫化物,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硫的负载和导电剂的混合。
首先,将硫粉与导电碳黑、粘结剂等混合,形成均匀的浆料。
然后,将浆料涂布在铝集流体上,经过干燥、热处理等工艺,得到正极材料。
(二)负极材料制备锂硫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锂金属或锂合金。
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锂金属或锂合金粉碎成粉末,然后与导电剂、粘结剂等混合,形成均匀的负极浆料。
接着,将浆料涂布在铜集流体上,经过干燥、压实等工艺,得到负极材料。
三、电化学性能研究(一)循环性能研究循环性能是锂硫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测试,观察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正负极材料配比、电解液组成以及电池结构对提高循环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充放电性能研究充放电性能是衡量锂硫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充放电速率下的容量、电压平台等数据,分析正负极材料的充放电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正负极材料的结构、提高硫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性等措施,能有效提高锂硫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三)倍率性能研究倍率性能反映了锂硫电池在不同充放电速率下的响应能力。
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和容量,评估正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的导电性、结构以及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合理的正负极材料配比、电解液组成以及电池结构对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充放电性能和倍率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 前言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电池具有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等性能,更要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比能量、环境友好、材料丰富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但同时,锂硫电池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极耗钱的制造过程及对于环境的潜在威胁等。
正负极是锂硫电池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制备对整个锂硫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以期为锂硫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2. 锂硫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锂硫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制备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等。
2.1 正极材料的制备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锂离子储能材料和硫化物。
在事实上,以锂离子储能材料为正极的锂硫电池界面稳定性较高,而硫化物则具有高比容量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对于锂离子储能材料,一般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制备。
例如,NiCo2O4/Li4Ti5O12正极材料的制备是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Co2O4和Li4Ti5O12前驱体,然后通过混合两种前驱体、离子交换、干燥和退火等步骤制得NiCo2O4/Li4Ti5O12正极材料。
对于硫化物材料,一些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则有电化学沉积法、气固反应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电化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可以在锰氧化物晶体表面制备锂硫质子交换反应的过渡态MnSx/Li2S材料。
2.2 负极材料的制备负极是锂硫电池中的一部分。
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但其容量低,并且其在硫化物富含电池中的性能很差。
因此,一些新型材料如硅、锂钛酸盐等被提出来作为锂硫电池的负极材料。
对于硅材料,一般采用高温燃烧法、轧制法、淀粉凝胶法等制备。
例如,采用淀粉凝胶法,先制备出硅粉和淀粉的混合物,然后干燥、退火得到纯硅材料。
对于锂钛酸盐材料,一般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固相法等进行制备。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等优点。
其主要成分为硫化镁、硫化钙和氧化钙等无机化合物,可以替代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如锂钴酸锂、锂铁磷酸等。
锂硫电池无机正极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同,其电极反应为硫化物的还原和氧化,同时产生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这种反应机理使得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容易产生极化和机械失稳等。
未来,锂硫电池无机正极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推进,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促进其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材料的SEM图
对MWCNT进行表面处理改善S 与MWCNT的接触,进而提高 复合材料中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和提高导电性。
Chen et al, Electrochimica Acta 55 (2019) 8062 –8066
S/MWCNT复合正极材料
Nano S + AC
1150mAh g -1 1270mAh g -1
MWCNT 担载硫复合材料为正极的电池初始性能和循环性能均优于纳米 S和活性 碳混合,而且显 结构, HNO 3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为硫提供更多吸附位,降低了多硫离子的溶解。
高孔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TEM of HPC
PAN与碳酸钠750℃高温 下得到高孔率碳HPC
Seminar II
锂硫电池正极的研究
报告内容
? 研究背景
? 高比能量电池的需求 ? 锂硫电池基本原理 ? 锂硫电池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锂硫电池正极的研究进展
? 硫/碳材料复合电极 ? 硫/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 ? 新结构体系中的正极材料
? 锂硫电池及其正极的展望
高能电池的需求
CO2排放
零排放
污染物排 放
? Discharge and charge: 0.1C (0.4mA/cm2) Cutoff voltage: 1.7V, 2.5V
Ultilization of S: 1st cycle: 50% (710 mAh/g) 50th cycle :16% (230 mAh/g) S loss was seen clearly
无明显变化
HPC+57 wt% S
HPC
24.4 m 2/g
TEM of HPC
1473.2 m 2/g
多孔碳出现碎片
HPC+75 wt% S
Lai et al, J. Phys. Chem. C 2009, 113, 4712 –4716
高孔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 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静置 3天后容 量反而略有上升,自放电比较小。 ? 硫元素被包覆在高孔率碳的微孔内,大比表面 积提供了足够的吸附位,限制了多硫离子的溶解 和流失,循环性能优异
? 新结构体系的正极材料
S/MWCNT复合正极材料
S
Nano S
MWCNT
S/MWCNT
? MWCNT采用浓HNO3处理 增加表面官能团,提高硫与 MWCNT的接触 ? 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纳米硫 和MWCNT担载纳米硫 ? 纳米硫的粒径50-100 nm
? S/MWCNT中硫的粒径40 nm 左右
硫担量为 18.7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元素分布图 硫担量小于 37.1 wt. % 时,绝大部分的 S吸附 在微孔中,介孔的孔容变化不大
EV
续航能力有限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受正极材料的限制,电池的 能量密度很难有大的突破,而锂硫电池以 S为 正极,理论能量密度可达2600 Wh/kg 。
另外,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对高能电池的需求也 日益增长,开发高比能量电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电池 容量
能量 密度
进一步 提高
锂硫电池的基本原理
e
-
e +
900 mAh g -1
S/MWCNT
1330mAh g -1 1380mAh g -1
1210 mAh g -1
Nano S + AC S/MWCNT
电池首循环放电曲线 a 100 mA g -1, b 200 mA g -1, c 300 mA g -1
电池循环性能曲线 a 100 mA g -1, b 200 mA g -1, c 300 mA g -1
Li + S Li 2Sx
Charge
ii
iii
i
Discharge
Li anode
S cathode
Anode: 16 Li ? ?Di ? /?Chs?ch 16 Li ? ? 16e? Step i: S8 ? 4Li? ? 4e? ? 2Li2S4
Step ii: 4Li2S2 ? 8Li? ? 8e? ? 8L 2S
50th cycle
J. Electrochem. Soc., 151 (12) A2067-A2073 (2019)
1st cycle
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
? 硫碳复合材料
? 硫-碳纳米管复合正极材料 ? 硫-介孔碳复合正极材料
? 高孔率碳材料 ? 分级介孔碳材料
? 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
? S/导电聚合物材料 ? 含S-C化学键的导电材料
分级介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软模板法制备介孔碳
KOH活化得到分级介孔碳 +S
S/C复合材料
中孔孔径: 7.3 nm
微孔孔径: < 2 nm
通过 KOH 活化, 在中孔骨架结构 保持完整的情况 下引入微孔,得 到一种双峰孔分 布的分级孔结构
大量的微孔使 S可以很好的吸附在碳载体上,提高其循环性能,优良的介孔骨架 结构为离子和电子传导提供很好的通道,有利于提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功率密度
锂硫电池的优势和挑战
2600 Wh kg -1
高比能量
成本低
正极采用硫
环境友好
锂硫电池
电解液的稳定性
元素硫的导电性差
循环容量衰减 Sx2-的穿梭
自放电严重 活性物质利用率低
锂负极的枝晶问题
Li-S 电池容量衰减
? Cathode composition S:C:binder = 84:12:4 theory capacity :1404
Cathode: S8 ? 16Li? ? 16e? ? ?Disc?h/?Ch? 8Li2S Step iii: 2Li2S4 ? 4Li? ? 4e? ? 4L 2S2
Yamin etal, J. Power Sources, 9 (1983) 281-287 Ji et al, J. Mater. Chem., 2019, 20, 9821-9826
Chengdu Liang et al, Chem. Mater. 21 (2009) 4724-4730
分级介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 S-C01 到S-C07 ,硫的担量分别为 11.7, 18.7, 24.8, 30.7, 37.1, 45.8, 51.5 wt % ? WVA-1500 为活化的高比表面积微孔碳 ? 硫担量为 11.7 wt. % 时,放电电流可以高达 2.5 A g-1 ,非常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