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 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 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 步得到拓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 上,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贵族地 主竞相圈地养羊。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牧场, 形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 业的繁荣,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 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以及欧洲 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 展。 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 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 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 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 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 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大西洋中心的位臵, 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英国抢劫西班牙从美洲 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1588年,“无 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西班牙失去了海上 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 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 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为殖民争夺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荷 兰战败。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争夺。18世纪中 期,英国打败法国。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经济史

世界史专题--美国经济史1、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
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3、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美国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1810——1860)4、1860——1865年美国风战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又一障碍。
5、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6、1914——1918年间,美国利用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战后以战胜国的名誉分享战利品(华盛顿会议)7、1924年——1927年,美国经济一直向前发展。
8、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破坏严重,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
9、二战前中立和交战国出售军火大发战财,二战后成为胜利国促进经济发展。
10、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其成为科技大国。
11、1973——1975年爆发经济危机经济霸主地位受威胁。
12、90年代初现知识经济。
问题:1、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
”请结合史实评论此观点。
2、材料一: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材料二:1861——1865年美国内战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材料四: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成为科技强国(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2分)答: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联合的政府,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使它们之间矛盾激化引起美国内战爆发。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2分)答:由于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即黑人奴隶制,再加上美国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使其成为头号的经济强国。
(3)据材料三说明当时经济发展较快的另一个国家,原因。
(3分)答: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4)据上述材料及我们学过的知识说明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什么?答: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史专题--英国经济史1.从15世纪后半期,通过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世界经济史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世界经济史-- -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我国古代农业进步的进程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汉朝(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驱动为人力)-唐朝(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详细进程:(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时期,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铁犁牛耕,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保守性。
是封建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
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进程官营手工业:西周-明中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艰难发展,一直到明中期才超过官营手工业。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历程1、萌芽阶段(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2、形成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1),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也由地中海转移到西岸。
(2)早期的殖民掠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 、、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发展阶段——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1)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再球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2)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4、繁荣阶段——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5、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1929——1933年)(1)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概况: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破坏性大(4)反危机措施:美国实行;德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A、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适时调整经济政策B、概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繁荣;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受限;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和。
(2)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的援助,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并加强联系。
20世纪60年代,西欧6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1993年,成立了,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欧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
(3)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A原因:的援助;制定适当的,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政策,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8专题八世界经济史【精品】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专题八世界经济史一、知识点梳理2、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3、机器大工业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4、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严重破坏,_____(国家)2、从_______年春天开始,列强同俄国国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联合进攻。
面对险恶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宣布全国为统一的______,采取____________等果断措施,将整个国家生活转上战争的轨道,这些非常措施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921年3月,列宁为首的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断然废止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___________。
首先用___________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可以____________支配剩余的农产品。
在工业领域,允许____________经营中小企业。
在商业方面,废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
在分配制度方面,废止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贯彻________________,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
1929年,苏联向城乡资本主义4、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化(一体化):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情况下,世界经济格局向全球化发展(四)国际经济组织:1、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成立目的:与“情报局”一起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与以_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振营相抗衡。
(2)成立过程:1949年1月由________东欧六国在莫斯科成立。
1991年6月解散。
(3)宗旨: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以对抗“________________”。
世界经济史

第一讲古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一节希腊城邦奴隶制一、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源古代所有制:以共同体作为第一个前提,把城市作为自己的基础。
突出特点:所有制表现为国家所有同私人所有相并列的双重形式”。
二、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城邦的兴起希腊城邦概况:“小国寡民”:30多个。
治理:执政官+贵族会议+公民会议城邦的基本居民由两部分组成:自由民和奴隶。
斯巴达: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工商业城邦,有自由民16.8万人,奴隶20万人。
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三、希腊大殖民运动及希腊化世界1.三次大规模殖民活动: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的南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大殖民”运动;亚历山大(前336~前323)东征。
2.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希腊化国家: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希腊、马其顿;公元前30年:希腊化国家为罗马帝国所灭。
“大殖民”运动地区:黑海和地中海地区。
原因:人口过剩。
工商业奴隶主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矛盾。
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
原料的多样化给希腊经济繁荣带来了新的因素。
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
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四、城邦奴隶制经济希腊城邦是典型的奴隶制城邦。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
从法律的观点看,奴隶不能被当做人,不能组成家庭,男奴隶和女奴隶的结合不算婚姻关系。
奴隶的普遍使用主要是在家庭中,各个等级的公民家庭中都使用奴隶。
许多生产部门也已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第二节希腊和希腊化世界经济的兴衰一、经济的兴旺(一)农业与手工业1. 农业种植物:谷物、果实和蔬菜。
世界经济史汇总

2015届高考历史之世界经济史专题专题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英荷等殖民扩张(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5-16世纪)1、条件(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需要黄金和扩大海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引发商业危机。
④高额利润: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3、影响:初步形成世界市场(1)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开采金银矿和和奴隶制种植园)(3)非洲:出现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经济(4)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世界:在欧、亚、非、美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广阔的市场。
(6)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1、荷兰:凭借天然的地理条件优越以及素有经商传统,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控制,赢得了国家独立;16C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夺取广阔殖民地;17世纪,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2、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力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取殖民地;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中英、印英之间的贸易;15C晚期通过圈地运动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17世纪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和北美殖民地;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取得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世界经济史知识点汇总高一

世界经济史知识点汇总高一世界经济史知识点汇总随着世界的日益全球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了解世界经济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储备。
在高中阶段,对于学习经济史的理解和掌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面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一些世界经济史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现代经济体制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变革,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行业如纺织、矿业、铁路等经历了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此外,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社会结构、劳动关系、城市化等方面的变革。
2.亚洲的经济历史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洲,其发展过程也有着独特的经济历史。
古代亚洲,如中国、印度、阿拉伯等文明的繁荣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世纪后,亚洲的经济逐渐衰退,受到殖民主义的长期侵略和资源掠夺。
随着亚洲各国的独立和发展,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奇迹的崛起,亚洲开始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3.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29年爆发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严重后果。
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金融市场泡沫、财政政策不当等多重因素,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4.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贸易、人员流动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经济不平衡、资源竞争和社会冲突等问题。
5.经济体制的演变经济体制的演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从封建制度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经济史

1、简述1000—1820年经济的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处于最低点。
其水平显著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时的水平,也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
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
它以缓慢步伐前进,但到了1820年,它的实际收入已经三倍于其起点水平。
经济领先的地区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1000-1500年,威尼斯开拓了沿商之路至黑海港口之间的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运动的发展。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贸易通道。
在14世纪时,西欧在人均收入方面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
英国从1500到1700人均收入几乎翻了一倍,而同期的法国和德国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三分之一,意大利几乎没有增长。
1700-1820年英国上升为霸权国,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西欧对北美自然资源的掠夺,欧洲人口以及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引进,给18世纪以来西方经济的上升拓展了新的巨大空间。
到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
日本是亚洲正常状态的一个例外。
在17、18和19世纪的前半叶,它的人均收入赶上并超过了中国。
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了大量旨在追赶西方的制度变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收入方面它已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在生产率方面它仍然落后于西方。
拉丁美洲的殖民占领与北美洲有些相似但伊比利亚的制度比起北美的制度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比之下,拉丁美洲有更多的土著人囗他们被作为下层阶级对待,无权得到土地和享有教育。
独立之后的社会秩序也没有多大改变。
从长期来看,它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慢于北美,但超过了亚洲或非洲。
非洲在1820年时的人均收入要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的水平。
从那以后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慢到1998年,它的收入水平仅比西欧1820年时的水平略高—些。
它目前的人口增长比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其速度是西欧的8倍。
在公元9—13世纪之间,中国出现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在8世纪时3/4的人口居住在中国北部,其主要的农作物为为小麦和谷子。
世界经济史摘抄笔记大一(3篇)

第1篇一、引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门研究全球经济发展历史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全球化的各个阶段。
通过学习世界经济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笔记将从几个重要时期和事件出发,对世界经济史进行简要的摘抄和总结。
二、史前时代与古代经济1. 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主。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
在这个阶段,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相对封闭,交流较少。
2. 古代经济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
以下是几个古代经济的重要时期:(1)古希腊经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经济繁荣。
(2)罗马帝国经济:罗马帝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罗马帝国对外的扩张使得贸易活动频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3)拜占庭帝国经济:拜占庭帝国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较为缓慢。
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世纪与近代经济1. 中世纪经济中世纪是欧洲经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
以下是几个中世纪经济的重要时期:(1)封建经济:封建制度下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
封建领主通过土地制度控制农民,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城市经济:随着城市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
城市经济以市场为中心,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2. 近代经济近代经济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下是几个近代经济的重要时期:(1)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自由主义经济: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等理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经济史整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1.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2.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
3.井田制:是封建领主制度下的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所有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
公田是领主的自营地,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耕作;“私田”是农奴的份地,农奴通过为领主无偿耕种“公田”而取得耕种“私田”的权利。
4.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弃劳役地租,行实物地租,实质上并未改变了土地制度5. 日尔曼所有制(日尔曼氏族公社公有制):日尔曼制度起源于日尔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一是领主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有者;二是大量公地的存在,归公社,即后来的公国所有,从而也就归大公所有。
6. 抑商政策:措施: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原因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
如行会:见于隋唐,起源于肆。
行:主观上“入行”,客观上“投行”明清时期增加“海禁”7. 庄园经济:8.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9.工业革命:广义上所指的是由生产技术创新所引发,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及市场、贸易及其规模以及这些方面的扩散等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经济结构轻工业化。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新航路开辟及影响原因:(1)社会根源:黄金的渴求。
《马克·波罗行记》。
天主教传播的热衷。
(2)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条件:知识的进步--指南针--王室支持--中央集权经过:(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2)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3)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
(4)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等人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圆学说。
影响:对欧洲:商业革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扩大。
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商贸中心转移。
人类眼界开阔。
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对世界:早期殖民扩张改变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使亚洲、非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快荷、英、法等国资本原始积累;总之,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殖民扩张背景: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③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过程: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
(2)英国的殖民扩张:原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政治制度先进武力后盾:最强大海军。
意识形态:文艺复兴--清教徒进取精神过程: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纽约18世纪中期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殖民扩张影响:殖民国家:提供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殖民地:打断历史发展进程;灾难;长期落后世界:改变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联系紧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史 -

要点概述
1 马歇尔计划 重农抑商 工业革命 重农抑商
2
3
重商主义 洋务运动 城市病
4 5
罗斯福新政
马歇尔计划
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的美国凭借雄厚实 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 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 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 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 国国务卿乔治· 马歇尔提出而得名,马歇尔计划促 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美国加强了对 西欧的控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阻碍作用:(1) 城市化的费用挤占了发展生产的支出:食 物、建筑设备、组织协调等 ,阻碍了相 对有限的资源流入生产部门。(2)人口 过度集中于城市,意味 着不充分就 业和 经济总体生产率的低下(3)造成明显的 城乡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 建设费用同时上升。由于人口迁入城市的 速度和规模快于经济发展 ,进入城市的 劳动力不能完全被工业吸收,没有实现就 业结构的根本变化,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 问题。
促进因素: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第三,商 业技巧的创新(复式簿记、银行业和信贷 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第四,专 制政府的支持。最后,中国古代的几项重 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 对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简述商业革命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贸易范围 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其中包括地中海贸易区, 北欧贸易区,东亚贸易区,东南亚贸易区以 及南亚贸易区等。(2)竞争制度的安排,如 城市法 、商法、海商法等(3)商业技巧的 创新,如钱币业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 “记账与划账”的结算制度逐义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世界经济史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
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日耳曼所有制:公社财产只表现为每个个人所占土地的公共附属物,公社只是在这些个人土地所有者本身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
封建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
依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
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
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抑商政策: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封建社会:两种含义:一是分封制的国家结构,这是和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分封制: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
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是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的重复着。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路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第一章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松动;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二、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1、城市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水城威尼斯中介贸易;手工业;先进的威尼斯商业组织。
图片: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的一些岛屿上,在12c-15c一直是西欧的商业之都和西欧最强大的海上霸主。
至今仍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和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市区建筑在118个岛上,有400座挤相连,以舟代车,有“水城”之称。
一:中介贸易中介贸易通常是从阿拉伯、波斯、锡兰、印度、苏门答腊、马来亚和摩鹿加群岛和中国得到胡椒、肉桂、生姜、、肉豆蔻、丁香,甘庶糖、宝石以及棉纺织品、丝绒、丝绸、锦缎、绸缎,克什米尔羊毛披肩、香水、神香、玻璃、瓷器和其它珍贵的、便于运输的商品。
二:威尼斯的手工业很发达,它有发达的造船业和丝织工业,还大量生产亚麻布、呢绒、武器、玻璃、蜡烛、镜子及棉织品,以供出口交换。
三:先进的威尼斯商业组织威尼斯商业组织本身在当时说来是先进的,因为在威尼斯最先出现交易所,并且最先制定了银行业和商业核算的技术。
威尼斯是现代薄记学和国债制度的诞生地。
(薄记是会计的初级形式,主要内部记帐。
) 佛罗伦萨,意大利的雅典商业主要在欧洲经商,无缘近东贸易。
手工业呢织和丝织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呢绒业较早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钱庄商业高利贷钱庄具有全欧的规模。
2、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英国建土地关系在商业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劳役地租—个人依附关系实物地租(代役租) —契约关系货币地租—契约关系封建末期的货币地租是农民分化的萌芽,增加了农民积累的可能。
一、促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旧商路被切断,急需寻找新商路。
人们对黄金的渴求。
封建统治者内外交困,寻找缓和矛盾的方法。
专制主义王权有能力组织耗资巨大的远洋探险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上的必要条件。
(整理)历史笔记之世界经济史2.

14、15世纪——1917)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917年至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经济: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政治:资产阶级: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代议制确立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思想: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经济: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新经济、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向多极化发展文化:科技成就、文学艺术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一)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萌要求扩大市场(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原因)思想根源:14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冒险进取)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政治需求:葡、西统治者掠夺财富以巩固统治客观条件:A.西欧生产力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B.天文、地理知识进步及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使远洋航海成为现实。
(地圆学说、罗盘针应用等)A.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积极支持;B.欧洲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一个中心:欧洲两个方向:西、东两条航线:西欧—美洲—亚洲—西欧西欧—非洲—印度四个人物: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地理大发现指15中后-17末,欧洲人通过大规模远航探险(新航路开辟),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大片陆地和水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航路和通道,把地球上的各大洲(南极外)、洋、地区直接而紧密地联系起来,真实认知地球基本概貌。
世界经济史知识点汇总总结

一、古代经济古代经济是世界经济史的起点,它涵盖了古代文明的经济发展历程。
古代文明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而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市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达的城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的罗马城在古代文明中享有盛誉。
此外,古代中国和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它们的城市经济也是相当发达的。
在古代的农业经济中,还要说到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它们是古代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区,而且它们的农业经济也做出了重大的发展贡献。
因此,古代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二、封建社会经济封建社会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而城镇也是封建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都比较发达,而且它又将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也是十分发达的,而且它们也影响着整个世界。
因此,封建社会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工业为主的,而且它又将工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而且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以私有经济和市场经济为主的,而且它还促进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的,而且它又将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而且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以国有制和国家控制为主的,而且它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发展。
世界经济史资料

P21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内容: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
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意义: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它不仅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产物的依赖,而且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P41 梭伦改革第一个内容是解负令,即废除农民欠土地贵族的债务负担,废除债务奴役,禁止将雅典人卖给他人作奴隶。
债务奴役的取消和欠债的废除,结束了梭伦以前所盛行的与土地有关的高利贷活动,以及土地占有过度集中的状况。
第二个内容是实行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
这项改革破坏了氏族所有制,削弱了贵族权威的基础。
土地的转让和分割鼓励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动旺盛。
评价: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遍奴隶制东方国家都存在过不发达的奴隶制,没有出现过发达的奴隶制形式,即所谓的“普遍奴隶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广大农民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生活在奴隶状态下的农民,即普遍奴隶。
他们依附于土地、村社、国家,不依附于奴隶主。
他们的生产活动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他们的行动和日常生活受到严格控制,劳动者终生固着于公社。
2.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首次提出。
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最早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公社成员之占有一块特定的土地,不存在个人所有,公社是真正的实际所有者。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
公社成员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需要。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农村公社完全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在自身中包含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切条件。
3.庄园庄园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
其来源于罗马的住宅和古代的农村公社。
典型的庄园应与村子一致,即一村一庄。
但实际上,有的村庄不止一个庄园。
庄园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封建主对农民具有行政、司法上的权力。
4.拓殖运动为了改变地广人稀的局面和满足消费与贸易的需要,广大封建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开始开垦荒地,导致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主要推动者为教会和寺院、国王、城市自治团体和富裕的市民,农民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扩展了大片土地。
5.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16C,大量金银的涌入,造成欧洲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采用租佃制的地主从中获益,而封建主受到严重损失,雇佣工人和农民生活更加困苦。
价格革命还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晚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出超。
7.南海泡沫事件18世纪初,由于近代金融制度的不稳定和不完善,导致了近代首次金融危机的出现。
南海泡沫事件始于法国。
1719,法国财政状况严峻,为重振经济,统一债务,政府允许用国债券购买印度公司的股票,导致了抢购股票的狂潮。
英国也采用同样的办法,用年金换南海公司的股票。
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引起了股票行情普遍看涨。
1720,巴黎股票市场崩溃,股东破产。
股票市场的崩溃沉重打击了刚建立的金融制度。
8.英国世界工厂英国借助在工业革命中的优势,确立了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英国在工业、技术、对外贸易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镑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这些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先进的技术,欧洲大陆国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9.日本模范工厂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范性,日本政府在国内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范”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范工厂”。
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
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范工厂失败。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大危机原因的观点其认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自由放任的原则受到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尊奉。
利用传统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会陷入“凯恩斯陷阱”,而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代替货币政策,可以摆脱经济危机。
论述1.评价日耳曼制度与罗马制度的融合。
日耳曼民族在想罗马帝国渗透过程中,基本上处在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转变中,没有封建经济的经验。
他们是在与罗马接触过程中,学习罗马的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社会结构发展期封建制度的。
他们两者间的融合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尽管在帝国兴盛时期,通过与罗马人的交往日耳曼人就不断学习罗马文化,但真正的融合是在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征服过程中发生,但征服者的人数较少,广大土地为被分配,一部分归全体人民所有,一部分归各个部落和氏族所有。
在征服和统治过程中,日耳曼的古老氏族制度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被征服者的统治与氏族制度不相容,其氏族中的血缘关系很快丧失自己的意义,并且罗马的大片土地不适用氏族制度统治,于是日耳曼人做了罗马各行省的主人。
事实上,日耳曼人将罗马的隶农制与氏族制结合,所以西欧封建制保留大量氏族制残余。
罗马贡献了财产的关系,日耳曼人贡献了人身的关系,他们的结合形成了封建制的主要性质。
2.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变革的临界点?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字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发展以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它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世界形成了几大贸易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洲贸易区的发展;第二,竞争制度的安排。
13世纪,庄园外的发展中城市遍布欧洲大陆,城市的佼佼者一般采取自治的方式。
城市贵族深刻认识到贸易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于是总是制定鼓励商业的政策。
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
与此同时西欧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机构。
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展,法律得到认可,竞争制度的供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第三,商业技巧的创新。
钱币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成为日后金融业的先驱。
“记账与划账”制度逐渐形成。
出现了汇票。
对于13—14世纪欧洲得自商业增长的收益有多大,定量计算十分困难,但商业组织和金融市场都获得较大发展,提高市场效率所需知识已被人了解,扩大贸易规模留待发展。
3.思考价格革命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所起作用。
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在新大陆被发现和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曾陷入窘境。
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
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s经历了通货膨胀,被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在农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为地租上涨最快而获利最大;相反按照传统方式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受到损失。
租地经营的农场主和一部分农民经济实力增强。
到16s末,英国已形成了一个富有的大租佃农场主阶级,手工工场主及商人成了新兴的经济贵族。
雇佣工人和被夺去剩余产品的贫苦农民在价格上涨中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这样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从而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
4.为什么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表现为公经济增长率、技术的革命、管理革命、经济周期不明显、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增长等方面。
(1)高增长率:20c50s初,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通过不同方式完成经济恢复,整个世界迎来了高度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黄金时代”。
(2) 政府干预: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鼓舞下,各国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及福利政策等手段,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采用膨胀性政策,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采用紧缩政策,防止需求膨胀。
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
(3)技术革命:二战后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的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过去发生的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它的特点是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4)二战前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已经历了一系列的进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各种专业管理人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
管理科学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发生重大变化:A.改善管理体制,日益把集权和分权、系统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B.实行生产专业化,并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把大中小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C.从一般质量管理过渡到全面质量管理。
简答1.农业革命与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和交换。
而这二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产权的演变过程包括不准外来者享用资源和制定规则限制内部人员开发资源的程度。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没有所有权概念,但却自然地存在着个人占有,最早成为私有者的是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
此外,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获利的个体生产专业户,对氏族中某些有功成员的物质奖励,以及具有较好土地而拒绝重新分配的家庭,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
但在农业社会,土地成为了主要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重点转向不动产。
非农业经济促进了动产的发展,动产的出现和发展,表明以个体形式投入经济的作用增大,个体的地位上升,最终导致个体所有权的出现。
2.说明中国和印度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不同之处①中国古代社会是沿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确定的轨迹发展,从而衍生出各种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发展形态,包括普遍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和封建地主制。
②印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自形成以后,由于社会发展的停滞而没有发展成为类似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形态,从而保持了原始的特征。
③由于中国专制制度高度发达,深入社会基础,村社作为基层组织,其作用和地位大大减小,并没有像印度突出。
3.为什么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新的含义?①长期经济增长通常被分为2个阶段,马尔萨斯式增长和索洛式增长。
工业革命的定义是指经济摆脱马尔萨斯式增长,实现索洛式增长。
②工革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将人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③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变。
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4.分析美国奴隶制存在的经济原因①19世纪50、60年代,奴隶是奴隶主的大部分的财富。
对奴隶的所有权是一种普遍的资产形式。
②只要有货币购买力,就可以在奴隶身上投资,从而许多奴隶主通过他们占有的奴隶自然增长获得资本收益。
如,奴隶市场的价格波动为奴隶买卖提供了盈利的机会。
③奴隶是很多蓄奴州预期收入的主要来源。
通过努力劳动所产生的各种收入,将来都会资本化,成为奴隶的价格。
奴隶是南部奴隶主的主要投资项目。
这表明,奴隶作为一种资产不仅满足奴隶主的控制欲,而且有其经济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