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门诊患者降脂

合集下载

ACS急性期个体化降脂策略、抑制剂应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不耐受、出院管理、生活方式等降脂治疗

ACS急性期个体化降脂策略、抑制剂应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不耐受、出院管理、生活方式等降脂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个体化降脂策略、PCSK9抑制剂应用、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不耐受患者管理、出院后管理、生活方式治疗等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早期阶段患者会再次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因果关系,LDL-C水平越低,心血管风险也越低。

ACS急性期个体化降脂策略急性ACS入院后,非空腹应进行血脂检查,如患者之前未进行过Lp(a)水平检测,本次应检查Lp(a)水平以用于总体风险评估。

所有患者应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且最好在冠脉造影前和脂质检查结果出来前降脂治疗。

对于已经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继续进行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升级为高强度他汀治疗至关重要。

在ACS后早期,他汀治疗后LDL-C水平在高强度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是合理的。

在ACS早期加用依折麦布耐受性较好且具有临床获益,可以用LDL-C降低水平来解释。

LDL-C水平与不良心血管结局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且安全性较高。

基线LDL-C水平>100 mg/dl,高强度他汀不足以将其LDL-C降至<55 mg/dl的患者或可在早期双重降脂治疗中获益最大。

ACS急性期患者PCSK9抑制剂应用额外缺血危险因素是PCSK9抑制剂潜在应用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2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在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时,LDL-C目标值应<40 mg/dl。

患者风险极高,单常规降脂治疗LDL-C 达标率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可升级应用PCSK9抑制剂。

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CS患者尤其是LDL-C升高、早发急性心梗以及有早发急性心梗家族史均应在住院期间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确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应进行家族级联筛查,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性高且LDL-C≥190mg/dl患者,早期给予高强度他汀、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三联降脂治疗。

管理他汀不耐受为确保在关键时期能进行有效的降脂治疗进行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联合应用,起用他汀治疗合理。

ACS血脂管理新征程

ACS血脂管理新征程

The course of PCSK9 inhibitors from discover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 • • • • Ldl-c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Cholesterol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without cholesterol there is no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the resulting ASCV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Too much synthesis of endogenous LDL and too much intake of exogenous cholesterol can lead to elevated LDL levels PCSK9 can bind to LDL-LDLR complex, which will be degraded together in lysozyme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recirculated LDLR, reduce the clearance of LDL-C, and increase the plasma LDL-C level Cholesterol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and therapeutic drug exploration Statins are first-line lipid-lowering drugs, but the "6 principles" cannot be overridden. Strengthening statins brings multipl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increased myotoxicity, hepatotoxicity and diabetes risk.Chinese people are less tolerant to high - intensity statins. Ezetimibe combined with statins can further reduce LDL-C levels, but the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remain controversial PCSK9 inhibitors alone combined with statins further reduced LDL-C levels, and for the first time non-statins were shown to reduce all-cause mortality

临床经验谈:ACS降脂治疗争鸣——强化降脂vs.强化他汀

临床经验谈:ACS降脂治疗争鸣——强化降脂vs.强化他汀

策略一:强化他汀(高强度他汀)临床试验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强化他汀与中等强度他汀比较,前者更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PROVE IT-TIMI 22研究旨在评估与中等剂量他汀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大剂量他汀是否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

该试验将全部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与40 mg普伐他汀。

随访2年后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需再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普伐他汀组减少16%(P=0.005);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减少19%(P=0.009)。

该研究表明,在发生ACS后,与普伐他汀40 mg相比,阿托伐他汀80 mg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降低首次及后继发生的主要终点事件。

2010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CTT五项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与常规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治疗可更显著降低/极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卒中发生率,获益更多(图1)。

图1. 五项试验汇总分析策略二:非强化他汀(中等强度他汀)+依折麦布既往研究中,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贝特类药物和CETP抑制剂均未能带来临床获益,唯有IMPROVE-IT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功。

IMPROVE-IT研究旨在探索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将LDL-C降至70 mg/dl以下是否会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共入选18144例病情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10mg/40mg)治疗,另一组只应用辛伐他汀(40mg)治疗。

主要疗效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主要冠脉事件(非致命性心梗、因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随机分组后至少 30 天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非致命性卒中。

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他汀+依折麦布可协同作用,在他汀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24%(P <0.001),与单纯辛伐他汀相比,终点事件下降6%(图2、图3)。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在ACS患者中应用的利与弊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在ACS患者中应用的利与弊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在ACS患者中应用的利与弊作者:医心网更新时间:2007-12-13 10:15:09随着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关系的日益明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LDL-C是否降得越低越好、越低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是否要降到LDL-C<70mg/dl甚至更低,以及是否要选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以实现LDL-C的目标值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支持数:233利大于弊∙支持数:173弊大于利∙支持数:0正方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的循证之路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程姝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形成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从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等多种临床情况,患者死亡危险明显增高。

从最早的Framingham研究揭示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了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

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LDL-C疗效最强的药物,无疑承担起了调脂治疗的重任。

2001年发表的ATPIII提出了根据患者危险分层进行调脂治疗的概念,而2004年ATPIII补充报告中,进一步建议将高危患者的LDL-C降低至2.6mmol/L以下,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极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至1.8mmol/L以下,从而明确提出了冠心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

强化降脂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之声时有耳闻。

然而,回顾强化降脂的循证之路,我们会深刻地理解ACS患者强化降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强化降脂的循证学序幕2002年发表的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 HPS)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血脂研究。

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紧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证据(全文)

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紧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证据(全文)

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紧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证据(全文)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的患者,尤其是在出院后的第一年内,发生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高[1-3]。

大量证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风险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⑷,ASCVD风险的降低与LDL-C的绝对降低成正比[5-7]。

无论初始LDL-C值如何,所有ACS患者均应开始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LDL-C<55 mg/dL ( <1.4 mmol/L ),且比基线至少降低50%。

但是观察数据表明,大部分ACS患者出院后很少使用降脂药物,也很少进行剂量调整[8-9],大多数患者没有达到目标[9-10]。

原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处方惯性、系统障碍以及出院后随访的延迟或损失。

观察数据显示,在经历心肌梗死(MI)后的前100天内,第二次MI、中风或心血管死亡的累积发生率为10%,这对应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之后的最脆弱阶段。

结合随机对照试验(RCT)现在明确支持的LDL-C降低的'越低越好〃原则,以及最近的数据表明,在ACS后易患人群中,随着LDL-C的急性和强烈降低,斑块大小和组成有所改善口1-12]。

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及早和强烈〃的方法是合理的。

本文回顾了ACS 后紧急降低LDL-C水平的临床证据。

1 ACS后LDL-C显著降低及预后ACS后LDL-C显著降低与改善预后相关的最有力证据来自于阿托伐他汀每日80mg与安慰剂的对比试验,该试验在住院后1 ~4天开始,持续4个月[38]。

阿托伐他汀治疗与更显著的LDL-C降低相关[13] , PROVE-IT试验将阿托伐他丁80mg与普伐他汀40mg进行了比较,前者在ACS后10天开始,随机化4个月后,临床益处已经变得明显[14]。

A-to-Z试验的Z期比较了早期使用强化他汀(辛伐他汀40mg , 1个月随后每天服用辛伐他汀80mg )的方案和延迟使用低强度他汀治疗(安慰剂4个月,然后每天服用辛他汀20mg )的方案,并对患者进行了2年的随访。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病人PCI术后血脂、肝肾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病人PCI术后血脂、肝肾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病人PCI术后血脂、肝肾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廖晓现;余宏斌;朱洪斌;李文强;李珂玥【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脂、肝肾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ACS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B2(T×B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DL-C水平较术前1d呈升高趋势,术后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AST、ALT、BUN、Cr水平组内以及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术后hs-CRP、TXB2、Hcy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PCI术后经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且不影响肝肾功能.【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22【总页数】4页(P3309-3312)【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血脂;炎症水平【作者】廖晓现;余宏斌;朱洪斌;李文强;李珂玥【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5400;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5400;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5400;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5400;重庆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R256.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加之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患病率逐年提高[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策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策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策略(一)药物疗法1.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是ACS患者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指南建议早期开始降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2.6mmol/L(最好1.8mmol/L)以下。

LDL-C水平的升高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证实,他汀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风险。

他汀的作用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聚集,从而限制斑块的进展。

强化降脂是指将高危患者LDL-C水平降至正常水平。

IMPROVE IT-TIMI的研究证明,将LDL-C强化降至1.7mmol/L时,患者仍有获益。

近期两项采用血管内超声作为检测手段的研究显示,ACS患者进行积极的他汀治疗,尤其是将LDL-C降至1.8mmol/ L以下可以逆转冠状动脉疾病。

目前,关于ACS患者采取更强化降脂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IMPROVE IT 试验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旨在将LDL-C降低至1.3~1.4mmol/L。

与强化降脂研究积极开展及强化降脂理念不断升温不相匹配的是,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容乐观。

来自欧洲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正在接受他汀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LDL-C的达标率也仅为50%。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对不稳定斑块患者,阿司匹林发挥抗炎与抗血小板的双重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正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拟行手术时,应权衡停用阿司匹林风险与减少手术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利弊。

3.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脏负荷来降低心肌氧需,通过延长舒张期,改善心内膜下灌注而增加心肌氧供,进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对具心脏事件高风险患者,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产生保护效应。

(二)冠状动脉重建部分拟行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可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其手术适应证为:①存在严重左主干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存在三支病变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③存在两支病变包括左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且EF小于0.5或无创检查确诊存在缺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④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或NSTEMI患者;⑤STEMI患者。

浅谈ACS的强化降脂

浅谈ACS的强化降脂

ACS患者降脂治疗的目标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LDL-C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质,降脂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高HDL-C水平可以进一步降低ACS的风险。
控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其水平有助于降低ACS的 发生风险。
药物副作用影响
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部 分患者可能不愿意接受强 化降脂治疗。
患者认知不足
部分患者对降脂治疗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治疗 依从性差。
不同患者群体的差异性
年龄与性别差异
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生理特点 对降脂治疗的需求和反应存在差
异。
合并症影响
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时,降脂治疗需考虑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基因检测与治疗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精准医疗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 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预防与生活方式的重视
预防为主
加强公众对ACS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降低患病风险。
多因素影响。
种族与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和遗传背景的患者对降 脂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需个体
化治疗。
04 ACS强化降脂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进展
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 更多针对ACS强化降脂的创新药物问 世,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联合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降低副作用。

PCSK9抑制剂——高危ACS患者降脂降事件必选药物

PCSK9抑制剂——高危ACS患者降脂降事件必选药物

PCSK9抑制剂——高危ACS患者降脂降事件必选药物前言近日发布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充分肯定了PCSK9抑制剂在ACS患者降脂治疗中的作用。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8月28日解读《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时表示,今年的工作方案将创新药截止时间进一步放宽,目的是希望在给予更多新上市创新药更多机会,同时也能够让百姓能够尽早用上有更好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查看9月18日国家医保局公示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可以发现,降血脂类创新药PCSK9抑制剂列入其中。

这进一步说明,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临床专家,都希望能够将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创新型降脂药物尽快应用于患者。

PCSK9抑制剂成为高危ACS患者降脂治疗新选择近年来,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攀升,ACS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ACS患者长期随访研究显示,ACS患者出院后1年总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高达12.5%,2年内死亡率为5.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大患者长期对血脂管理认知不足,是导致其血脂达标率低、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我国目前对血脂异常管理的重视程度仍不够,可以说,血脂管理目前仍是我国公共卫生的最大“短板”。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认为,无论是预防还是出院后的长期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在ACS患者的长期管理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前的循证证据表明,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良好控制可以改善ACS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分析指出,虽然他汀是目前临床降脂治疗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尤其是对于LDL-C难以达标的高危患者来说,亟需更有效的降脂药物,而PCSK9抑制剂的出现则为这些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降脂达标助力ACS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相关数据显示,在合并高风险因素的患者群体中,80%患者通过现有治疗手段无法充分控制其LDL-C水平,这意味着这类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ACS患者的治疗

药物治疗ACS患者的治疗

CHAPTER 06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胆固 醇的合成。
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增加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促进低密 度脂蛋白的代谢,进一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助于预防 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ACS患者的药物治疗
ACS的定义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ACS定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 心血管疾病,指由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引起的心脏缺血或心肌梗死 。
药物治疗重要性
药物治疗对于ACS患者的治疗至 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风险 、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CS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 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治疗
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控 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心肌保护
使用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减轻 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如心绞痛、心肌 梗死等,给予硝酸酯类、钙通
CHAPTER 0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血小板激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表 面的受体,阻止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花生四烯酸是血小板激活的关键物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花生四 烯酸的代谢,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的触发因素。

ACS的调脂治疗

ACS的调脂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再发心脏缺血事件危险非常高,加强包括调脂治疗在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ACS患者的调脂治疗须关注以下问题。

何时检测血脂?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下简称《指南》),ACS住院患者应在入院即刻或24 h内检测血脂,并以此作为参考值。

ACS发病后血脂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10%~20%,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20%~30%,且上述改变在发病24 h内即可出现并持续数月。

故ACS患者应尽早测定血脂。

怎样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对ACS患者进行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他汀)。

2006年《第二次中国血脂临床控制状况调查》显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是目前国内ACS患者最常用的他汀。

《指南》推荐,ACS患者(属极高危人群)LDL-C应降至<80 mg/dl(2.07 mmol/L)或较基线水平降低40%。

为实现强效降脂,他汀使用剂量往往大于常规剂量。

在增加药物剂量的同时须密切监测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肝脏转氨酶升高,肌炎、肌痛甚至横纹肌溶解等,尤其须关注《指南》中提及的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出于对安全性的顾虑,在我国临床实践中,联合治疗的比率非常低。

新型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可用于单纯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达标、不能耐受或只能耐受小剂量他汀的患者,其与他汀联用时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实现ACS患者LDL-C 达标的一种药物选择。

是否应根据LDL-C水平启动他汀治疗?一系列研究(MIRACL、PROVE IT-TIMI 22和A-to-Z等)提示,将LDL-C水平降至62~72 mg/dl 可进一步改善ACS患者预后,但许多ACS患者基线LDL-C水平并不高,此类患者甚至不使用药物也可使血脂达标(<80 mg/dl)。

ACS_患者他汀治疗

ACS_患者他汀治疗

0
1
2
3
4
5
1.8 (0.72-4.6)
2.1 (0.53-8.2)
3.2 (1.2-8.8)
2.4 (1.1-5.4)
0.52 (0.20-0.82) * P=0.041
Presented in ACC 2009
0
1
2
3
4
5
2.2 (0.37-13.0)
2.7 (0.59-12.7)
1.8 (0.48-7.0)
18% RRR
4
5
随机分组后时间(年)
ACS患者应坚持长期强化他汀治疗
“如果不一定需要使用最大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 80mg/日),我认为阿托伐他汀40mg/日已经是强化 的他汀治疗”
“由于炎症和不稳定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ACS事件发 生后这种他汀强化治疗应坚持2年” ---- Schwartz教授,MIRACL主要研究者
Presented in ACC 2009
NAPLES II:
PCI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减少围手术期心梗的发生
15.8 16 14 12 10 8 6 4 2 0
p = 0.014 (OR = 0.56; 95% CI = 0.35-0.89)
9.5
%
CKMB > 3UNL患者的百分比
阿托伐他汀组 (n= 338) 对照组 (n = 330)
NCEP Report. Circulation. 2004:110;227-39
2, PCI术前负荷量他汀,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NAPLES II ARMYDA-ACS ARMYDA-RECAPTURE
NAPLES II:
PCI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围手期心肌梗死的影响

从他汀对斑块的作用看ACS患者的积极降脂-精选文档

从他汀对斑块的作用看ACS患者的积极降脂-精选文档

早期研究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降 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针对特定的高危患者群,使他汀应用范围 更广泛 – ACS,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 • 不仅仅与安慰剂对照 – 与常规治疗或活性药物对照 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证 实了更积极的他汀治疗能进一步获益 证实了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0 4040
68%
8080
0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2019;92:657-671.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 ACS 患者常有多个“易损”斑块,炎症广泛存在 • “易损”斑块通常不会发生在“严重”的狭窄部分
• 除了血管重建术,还需要全身/系统治疗(他汀)以
稳定其他“易损”斑块,预防MI,卒中,减少再次
6 Circulation Feb14, 2019; e85-e148
ACS患者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
Stablle Angina
Acute MI
死 亡 率 %
6 4 2 0 0.5
Months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1
3
6
12
Outcome of 21,761 patients grouped by ischemic heart disease diagnosis on admission.
Braunwald et al. 1994 AHCPR/NHLBI Unstable Angina Guidelines. AHCPR Publication 94-0602
IVUS测量显示,严重狭窄不一定是活动病变
A B
B A A
粥样斑块 管腔
B
破裂区域
脂质核心 Images supplied by Steven E. Nissen, MD, Cleveland Clinic.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对ACS患者降脂疗效的影响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对ACS患者降脂疗效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6 MAR.2021•1191 •d o i: 10.13241/j x n k i.p m b.2021.06.043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对A CS患者降脂疗效的影响*伏开全w李群星1尹德录1A王怡练2邵泽波1宋洁1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20;2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61;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患者降脂治疗的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180例A C 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共3组各6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A 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Sanger法测序判断A poE基因表型(E2、E3、E4表型),A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d),B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mg/d),C组予以瑞舒伐他汀(10mg/d)+依折麦布(10mg/d)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评价3组各基因表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 G)、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情况、LDL-C达标率,记录药物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3组A poE基因E2、E3、E4表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MJ.05)。

治疗后,各组不同A p oE基因表型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E2型>E3型>E4型;其中,3组E2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E3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 组、C组各指标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组E4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现为C组>B组>八组。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观察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观察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剂量为80mg,对照组为20mg,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治疗安全性。

结果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均呈降低趋势,HDL-C 呈升高趋势,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差异均显著(P<0.05)。

研究组治疗中出现2例(6.67%)患者头晕、恶心,经停药2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服药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对照组出现1(3.33%)例轻度腹泻患者,停药2天后缓解。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肾毒性等毒副作用。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可以有效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脂水平,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强化降脂;瑞舒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基本病理生理特点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1]。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是其表现类型。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

近年来,临床出现了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的研究,本次研究将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排除条件:近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调节剂的;已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肿瘤;6个月内有重大外伤或进行手术患者。

ACS患者调脂治疗要点(全文)

ACS患者调脂治疗要点(全文)

ACS患者调脂治疗要点(全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

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极少数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

ACS包括急性心肌梗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24h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均有明显下降,而甘油三酯(TG)却增加;4~5d 后变化最为明显,2~3个月后可回到基线状态。

此外,LDL和HDL颗粒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认为,ACS是动脉粥样硬化自然史的关键事件之一,首次罹患CAD时常表现为ACS,同时ACS也是二级预防策略的重点关注事件。

ACS 后,至少在未来的6-12个月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复发风险仍然大幅升高。

因而,在此高危时期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管理,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机会。

因此,国际权威血脂指南一致强调尽早、长期应用他汀治疗。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大利罗马发布了《2016 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40 岁以上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依据且无症状人群使用SCORE 系统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总风险(I,C),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血脂分析推荐推荐总胆固醇用于评估总心血管风险(I,C),推荐LDL-c 作为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血脂分析指标,HDL-c 作为强独立危险因素推荐用于HeartScore 评分系统(I,C)。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用药咨询及长期用药管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用药咨询及长期用药管理
Amsterdam EA, et al. Circulation. 2014 Sep 23.
P2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存在的问题
局限性
• 前体药物,需代谢激活,起效慢 • P2Y12受体不可逆性结合,血小板功能恢复依赖于新生的血小板 • 治疗反应存在变异性,与CYP450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尤其是
氯吡格雷中国说明书
其他联合治疗:由于氯吡格雷部分地由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物, 使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将导致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的降低并 降低临床有效性。不推荐与抑制CYP2C19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联用
FDA Plavix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 2013.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国说明书 2012.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CS发病率高,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全球每年新发ACS患者数超过400万
美国
出院诊断ACS的 患者约为140万
欧洲
ACS患者每17秒就 有1例死亡
中国
• 每年有83-170万新发ACS 患者
• EPICOR-Asia显示,ACS 患者出院后1年: ✓ 血栓栓塞事件率为8.4% ✓ 冠脉事件率高达12.5% ✓ 死亡率约为3.4%
活性物质 中间代谢产物 前体药物
氯吡格雷
CYP依赖性氧化作用 CYP1A2 CYP2B6 CYP2C19
不可逆结合 血小板
CYP依赖性氧化作用 CYP2C19 CYP3A4/5 CYP2B6
P2Y12
• 硫酸氯吡格雷为无活性前体药物,在体内经小肠吸收后85%被酯酶水解为无活性羧酸 衍生物1
• 经代谢清除后剩余药物,在肝脏细胞色素酶(CYP)的作用下经两步氧化,生物转化为 活性成分(硫醇类代谢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冠脉综合征
LDL-C在动脉壁上不断沉积,形成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 管腔变窄——动脉粥样硬化
Am J cardiol. 1998; 82(suppl 10A): 23S-27S. AHA. /HEARTORG/Conditions/Cholesterol/AboutCholesterol/Good-vs-Bad-Cholesterol_UCM_305561_Article.jsp
1=21%
Lancet. 2010; 376: 1670–81.
<70 mg/dL(1.8 mmol/L)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 633-6.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Eur Heart J. 2011; 32: 1769-818
BMJ. 2003; 326: 1423-7.
下降 11%
1年
下降 24%
下降 33%
下降 36%
2年
3-5年
6年及以后
• 随意减量/停药,会失去他汀类降脂 药物的保护
• 随意换药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 病危险或不良反应
LDL-C 达标
心脑血管 健康
《血管保卫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6月第一版. P110. Circulation. 2005; 111: 3051-7.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堵得差不多了, 心肌快“饿死”了
血管全堵了, 心肌彻底“饿死”了
严重的心脏缺血 (不稳定心绞痛)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 e1-e157.
ACS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心肌梗死
• 胸痛:程度重、时间长、次数多,硝酸甘油效果不好
也可以同时有:
恶心、呕吐 大汗淋漓、无力 呼吸困难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 e1-e15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675-87.
我得心梗和血脂 异常有关系吗?
入院后及时进行了介入治疗,开 通了堵塞的血管,老李的病情稳 定了。
治疗前
治疗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薄 皮大馅的饺子,容易破
Am J Cardiovasc Drugs. 2009; 9: 109-15.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把饺 子变成小馅厚皮的,不破 就无急性冠脉综合征
• 他汀类降脂药物每降低LDL-C 1mmol/L,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心肌 梗死、缺血性卒中等)或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就降低21%
2. 促进血液中LDL-C的 清除
显著降低LDL-C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90-409.
LDL-C达标了?
《血管保卫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6月第一版. P110.
注意! 化验单上的参考值是针对整体人群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达到的目标不
仅仅依靠控制饮食来降低胆固醇是不够的
30% 食物
人体中的胆固 醇主要由肝脏 生产
70%
Klin Wochenschr. 1984; 62: 338-45. 《国人健康手机号》人民卫生出版社/chapter-641187.html
1. 减少肝脏自己生产 的LDL-C
食用油20g 盐<6g
奶类(低/脱脂)250g 豆类30-50g
肉类75g 蛋类3-4个/周
减轻体重
新鲜蔬菜 400-500g
新鲜水果 200g
谷类 250-400g
在医生指导下 活动
每日摄取量(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 151-8.)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90-409.
同!
《血管保卫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6月第一版. P110.
3.3>1.8,未达标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 防治专家建议
他汀类降脂药物每降低LDL-C 1mmol/L,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随使用时间延长而逐年下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90% 80% 70% 60% 50% 40%
看来我要长期吃他汀类降脂药物 了,可我好像听说伤肝呀,长期吃 不会出问题吧?
• 不用过于担心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否对肝脏有害的问题
仅个别人在服用他汀类 降脂药物后肝酶会比较
唉,我要是早听大夫 的话就好了。
现在也不晚!
• 正确的方法可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再发
控制危险因素:
长期服用药物:
• 他汀类降脂药物
他汀类降脂药物不仅治• A疗CE血I/A脂RB异
常,而且预防心脑• 血β受管体病阻滞剂
戒烟
控制血压
• 抗血小板药物等
控制血糖 控制血脂异常
Eur Heart J. 2011; 32: 2999-305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675-8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要管好血脂
老李,55岁,3年前体检发现血脂异常
吃药?!开什么玩 笑,我身体很好
您要改善生活方式, 并服用降脂药物了啊
《血管保卫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6月第一版. P66.
一天晚上搓麻将时突然出现
左胸部疼痛、大汗淋漓
急诊到医院
《血管保卫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6月第一版. P66.
甘油三酯
我是血浆中所含胆 固醇的总和,高低 主要由LDL-C决定
总胆固醇
AHA. /HEARTORG/Conditions/Cholesterol/AboutCholesterol/Good-vs-Bad-Cholesterol_UCM_305561_Article.jsp
ACC. https:///Healthwise/tx23/00/tx2300
我是“好”胆固 醇,我要阻止血 管阻塞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我是“坏”胆固醇, 我要促进血管阻塞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我与心脑血管疾病 有一定关系,我常 和LDL-C一起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