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

合集下载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1.2 课程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森林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素材:森林景观、野生动物、自然音乐教材:森林生态系统、自然音乐相关书籍乐器: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培养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2 教学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2.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景观、野生动物小组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游戏:模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第三章:森林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和行动3.2 教学内容森林对人类的益处:提供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对地球的贡献: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碳汇作用等3.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小组讨论:个人对森林的依赖和感受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保护森林的行动计划第四章: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教学内容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开发、非法伐木、城市化等森林保护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植树造林、可持续经营等4.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破坏和保护的案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伐木工等)讨论森林保护的策略第五章:自然音乐欣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的概念:以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为素材的音乐作品自然音乐的作用:放松心情、提高专注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3 教学活动播放自然音乐作品:森林鸟鸣、流水声等学生自由发挥:用乐器模拟自然声音创作音乐作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然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讨论第六章:森林中的动植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中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6.2 教学内容森林中的主要植物:树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等森林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6.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中的动植物实例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森林中的动植物,记录其特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观察到的动植物,交流彼此的认识和感受第七章:森林与气候变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调节气候等森林与碳循环: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减缓气候变化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植树造林、减少森林破坏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7.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个人行动行动计划:学生制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第八章:森林与人类文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与人类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森林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森林与民族习俗: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传统工艺等森林与当代社会:城市绿化、休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8.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与人类文化的实例小组讨论: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创意表达: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森林的情感和认识第九章:森林保护实践活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森林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行动能力,积极参与森林保护9.2 教学内容校园绿化行动: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环保宣传:开展森林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9.3 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绿化行动: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提高环保意识小组讨论:分享参与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意义第十章:森林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森林保护10.2 教学内容森林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与未来地球生态: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青少年与森林保护:承担责任,为森林保护作出贡献10.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如何参与森林保护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个人参与森林保护的行动计划第十一章: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自然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11.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创作:运用乐器或声音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创作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表演技巧: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如演奏、合唱、即兴表演等环保主题:以森林为主题,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呼吁保护森林的音乐作品11.3 教学活动音乐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然音乐作品,可用乐器、声音等素材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评价与交流: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创作与表演的体验和感受第十二章:森林狂想曲音乐会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森林狂想曲音乐会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12.2 教学内容音乐会策划:学习音乐会策划知识,如选曲、排练、场地布置等音乐会演出: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包括演奏、合唱等音乐会组织:学习音乐会组织与管理,如宣传、邀请、现场协调等12.3 教学活动音乐会策划:学生分组策划一场森林狂想曲音乐会,包括选曲、排练等音乐会演出:学生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音乐会组织:学生负责音乐会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十三章:森林摄影与绘画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摄影与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森林生态,提升环保意识13.2 教学内容摄影技巧: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光线、拍摄角度等绘画技巧: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线条、表现手法等森林主题:以森林为主题,进行摄影与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13.3 教学活动摄影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森林摄影实践,学习摄影技巧绘画创作:学生进行森林主题绘画创作,学习绘画技巧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与绘画作品,分享创作体验第十四章:森林与心理健康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提升生活品质14.2 教学内容森林与心理健康:了解森林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如减压、放松、提高心情等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森林疗愈:了解森林疗愈的概念与方法,如森林散步、冥想等14.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讲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森林疗愈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森林疗愈活动,如森林散步、冥想等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森林疗愈的体验和感受,互相交流心得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15.2 教学内容课程回顾: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森林保护的认识和感悟课程反思: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收获等,提出改进措施未来计划: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15.3 教学活动反思交流:学生进行课程反思,互相交流心得和改进措施未来规划:学生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共同为森林保护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的重要性、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欣赏、森林中的动植物、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与人类文化、森林保护实践活动、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森林狂想曲音乐会、森林摄影与绘画、森林与心理健康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内容。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森林生态的特点,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森林的奥秘(1)导入:教师出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森林的特点。

(2)主题活动:幼儿分组讨论森林中的动植物,教师总结。

(3)游戏环节:森林捉迷藏,让幼儿体验森林的乐趣。

2. 第二课时:森林里的动物(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主题活动:幼儿扮演森林里的动物,进行角色表演。

(3)游戏环节:动物王国大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出示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森林生态。

2. 情境体验法:创设森林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森林的美丽。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森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课程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森林、动植物等。

2. 实物:森林里的动植物模型、道具等。

3. 音乐:森林主题的音乐素材。

4. 游戏道具:森林捉迷藏、动物王国大赛等。

六、教学准备:1.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森林场景,贴上森林图片,放置动植物模型等。

2. 材料准备:图片、实物、音乐、游戏道具等。

3.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一些森林知识,如森林的特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等。

七、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布置的森林场景,引导幼儿说出森林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第二环节: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动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幼儿分组讨论森林中的动植物,教师总结。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目:《森林狂想曲》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小兔等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卡片(森林中的动植物)3. 彩色笔、画纸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森林狂想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拍手、跺脚,以增强节奏感。

4.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跟上节奏、是否能正确唱出歌曲等。

2.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否能用彩色笔进行绘画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如是否能遵守纪律、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森林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知道音乐可以表现自然界的声音。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森林中的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将生活中的声音融入音乐。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CD、钢琴、动物头饰、森林背景图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音乐的经验,对森林中的动物有一定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等,引发幼儿对森林动物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音乐中出现的动物声音,如鸟鸣、大象脚步声等。

c.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声音和动作,如模仿鸟飞、猴子捞月等。

d. 创意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创作自己的森林故事,并用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

3. 总结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幼儿自评: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森林动物的认识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动物声音、创作家庭森林故事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的音乐角,放置相关动物声音的玩具和图片,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和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适合小班音乐教学的歌曲,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的方式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森林狂想曲》的小班音乐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通过音乐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3.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响设备、《森林狂想曲》音乐CD、干净的地板;2.学生准备: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CD,让幼儿安静地坐下来,倾听音乐。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2.学习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跳舞,并配合音乐的节奏,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摇摆、抬手、转身等。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

3.模仿动物(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动作,如鸟儿展翅、小兔子蹦跳等。

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并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演示。

4.自由舞蹈(15分钟):教师放慢音乐的节奏,让幼儿自由地跳舞,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随意选择动作和舞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扮演观众的角色,将所有的幼儿表现欢迎鼓励。

5.合作创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负责编排一段简短的舞蹈,要求舞蹈中包含所有幼儿的动作表演,并且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

教师在完成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鼓励幼儿继续对音乐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和兴趣。

四、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花园、公园或森林,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森林狂想曲优秀教案优秀13篇

森林狂想曲优秀教案优秀13篇

森林狂想曲优秀教案优秀1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1活动目标:1. 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活动过程:一、感受音乐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听第一遍)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听第二遍)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二、分段理解表现音乐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abab)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

(c)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

(ababc)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

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的1.认识乐谱符号,感受音乐的旋律。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欣赏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用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

2. 【学习】认识乐器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解吉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特点和用途。

2.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辅助幼儿认识乐器。

3. 【学习】认识乐谱符号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乐谱符号,如音符、休止符、引用符等。

2.通过练习,让幼儿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乐谱符号。

4. 【表演】合作演奏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演奏指定的乐器。

2.老师指挥,让各小组按照指定的乐谱一起演奏一段小乐曲。

3.幼儿在演奏中要注意合奏效果,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5. 【反思】师生互动讨论1.教师让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1.听力-口语-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2.小组合作演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尽量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

3.要注重团队合作与竞争的平衡,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乐趣,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特长。

五、反思这节课,幼儿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认识乐器和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比较积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各种乐器和乐谱符号。

在合作演奏环节中,幼儿能够很好地配合,和谐了强弱、快慢、高低等演奏技巧。

在反思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的欠缺。

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

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要让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通过趣味性强的训练课程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篇一:森林狂想曲教案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奇妙,深刻体会爱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些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

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

教学准备:钢琴、视频、课件、卡片、音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师:(课件播放热带雨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解释)师:这是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用词语表示)生:(美丽、神秘、向往)师: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美感,在大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而神奇的奇妙大森林的,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它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

(板书课题)师:灵魂短短的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一次心灵的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亲近大森林,听一听这恬静动听的优美自然之声!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课件展示沼泽地之旅第一站“听森林”。

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见了什么声音?(生听音乐)生:许多动物的叫声师:都有哪些节肢动物的叫声?生: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可信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曾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震撼人心作用就是给人这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简单模仿一下,短果学生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2、师:一首好听的乐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了,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好听,也很容易哼唱,下面同学们听着乐曲伴奏,用LA 哼唱旋律(课件描绘出森林之旅第二站“唱森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音来模唱?(可以用中会森林中小动物的叫声)分组: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咕咕的叫声,师:真棒!就像一场场演唱会动听的森林音乐会。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以及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创造性地表现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图片、动物玩偶、音乐instruments。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跳跃等,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进入音乐氛围。

2.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动物,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森林狂想曲》,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4. 实践环节(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该动物的叫声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幼儿向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其他幼儿欣赏并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评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创作和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第一章:认识森林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森林的基本概念,知道森林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森林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森林的定义:森林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由树木、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组成。

2. 森林的特点:森林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3. 森林的作用:森林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栖息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森林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森林的美丽和多样性。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森林的魅力。

3. 互动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森林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图片、故事素材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森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幼儿介绍森林的基本概念,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解,让幼儿了解森林的特点和作用。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森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森林中的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森林中的常见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森林中的树木:介绍不同种类的树木,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2. 森林中的动物:介绍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 森林中的植物:介绍森林中的常见植物,如花草、藤本植物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森林动植物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森林动植物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生活习性。

3. 互动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森林动植物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动植物图片、故事素材等教学资源。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举例: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气息的运用来表现森林的神秘、安详等情感。
(2)音乐剧创作:学生需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创作简短音乐剧,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应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创作难点。
举例:如何将所学音乐元素融入音乐剧,如何分配角色,以及如何进行舞台布局和表演。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分组讨论和音乐创作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比较被动。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森林狂想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因为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在讨论环节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主题,深入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森林景象的音乐作品,通过不同的乐器和旋律表现出森林的神秘与生机。它是音乐与自然结合的典范,展现了音乐在表达自然美方面的独特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森林狂想曲》这首具体的音乐作品。这个作品展示了如何通过音乐来描绘森林中的各种声音和景象,以及它如何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和分析《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描绘的森林景象。
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创作简短音乐剧,发挥想象力,整合所学音乐元素,展现森林主题。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节奏和音色特点,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整体认识。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3.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和旋律。

4. 对比分析《森林狂想曲》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相关乐谱,以便于讲解和对比分析。

3. 准备投影仪,以便于展示乐谱和相关图片。

教学反思:1. 学生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4. 部分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对于某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旋律。

3. 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学习并能够表演歌曲中的各种乐器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自然音响。
-识别并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风格及其在《新世界交响曲》中的运用。
举例说明: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需强调歌曲中特定的音程跳跃和连续的音阶运动,如三度跳跃、连续的下行音阶等,这些都是歌曲的核心旋律特点。
-通过图像、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描绘的森林场景,让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歌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唱歌曲《森林狂想曲》,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需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歌曲中的自然声音,如用口技模仿鸟鸣,用拍手模仿雨滴声,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理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特色,如独特的和声和旋律线条。
2.教学难点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变化,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不同音色和声音的区分,如区分各种鸟鸣声、水流声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觉敏感度。
-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声部的和谐配合。
举例说明:
-针对节奏难点,教师可以使用身体打击乐或节奏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实际的自然声音,让学生对比和分辨不同的音色,提高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年级:大班学科:音乐、美术、科学、语文课时:共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学习《森林狂想曲》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

4. 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1.1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森林知识。

1.3 教师讲解森林中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 第二课时:学习《森林狂想曲》2.1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3. 第三课时: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3.1 教师展示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2 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森林作品,培养美术审美。

3.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4. 第四课时: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森林主题进行角色扮演。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森林主题的理解。

4.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5.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

5.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教学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中动植物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演唱水平。

3. 学生创作的森林主题美术作品的质量。

4.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森林图片及视频资料2. 《森林狂想曲》音频文件3. 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4. 角色扮演道具七、教学环境1. 音乐教室2. 美术教室3. 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森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2.能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能够模仿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及情感,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4.整体把握音乐,能够准确按照节奏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掌握创意舞蹈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

2.感受音乐•播放音乐,并让学生静心感受音乐表现所表达出的森林情境。

•请学生绘画、写字、模仿动物的姿势等方式,表达感受并展示出来。

3.创意舞蹈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形象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利用学生模拟的动物形象,设计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创作出独特的舞蹈。

•并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创作的舞蹈。

4.手动演奏打击乐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教师示范如何演奏。

•指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用手演奏打击乐器。

•整个班级集体演奏。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音乐、舞蹈和打击乐的演奏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整堂课上,学生们表现比较积极,针对部分学生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理解和操作困难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加强了相关的练习,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在创意舞蹈创作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创作能力,展示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
教材分析:
《森林的歌声》是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
中的欣赏内容。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
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
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
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
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器乐音色听辨能力和演奏能
力,本课在这些基础上加入了曲式结构简要分析与音乐片
段的记忆,学生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有进
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能从《森林的歌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鸟的鸣叫声
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
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并能区分旋律主奏
乐器音色。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学生记忆力,培养
学生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乐曲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中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为乐曲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口琴、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
地方,你们猜猜是哪?学生大胆想象猜猜。

1、师:让我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吧!(学生闭上小眼睛,仔细
聆听音乐引子部分)
2、师: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一说(蛐蛐、蛙、鸟叫声等叫声)
4、师:原来,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迫不及待的来参加,就连我们平时很少见的一些动物朋友也来凑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
5、教师播放动物图片(腹斑蛙、中国树蟾、山羌等) 及他它们的叫声。

6、学生聆听它们的叫声,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三位乐器朋友也参与了这场音乐会的演奏,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森林的歌声》。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景,引入歌曲引子部分学习。

激发学生进一步欣赏全曲的兴趣】
二、初听歌曲,感受音乐
1、学生完整的听全曲。

设问:这首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哪三位乐器朋友参与了音乐会呢?
2、师:幻灯出示乐器图片及其由它们演奏的乐曲片段,学生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并听辨其音色特点。

3、师:同学们真棒!认识了这三样乐器,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听听下面这三段主题音乐,看看是哪个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介绍乐器并听辨其音色,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完整感受乐曲,对乐曲留下整体印象。


三、分段欣赏,体验乐曲
(一)、欣赏主题旋律一
1、初听。

说说演奏乐器。

2、复听。

模仿笛子演奏。

3、再听。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4、这段音乐让你感觉如何?我们一起用du来哼唱。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该哪个乐器出场了?
(二)、欣赏主题音乐二
1、初听。

说说演奏乐器。

2、复听。

模仿小提琴演奏。

3、再听。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师:还有一个乐器也参与到主题二的演奏中,我们听听是谁?
4、学生模仿吉他演奏,再次熟悉主题旋律2。

5、我们一起用beng来哼唱主题2旋律。

师:还有第三段主题音乐,会发生变化吗?是一个乐器演奏还是合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欣赏主题旋律三
1、初听。

分析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情绪的变化。

2、复听。

模仿自己喜欢的乐器。

3、再听。

用la来哼唱主题旋律三。

【设计意图: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

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以不同形式和动作表现音乐,让学生充分的聆听音乐,帮助学生记忆主题曲调,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四、完整聆听全曲,记忆各段主题曲调出现的顺序。

1、师:听完了刚才三段主题旋律,同学们对它们都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如果你是小作曲家,你会怎样组合这三段主题旋律,使它成为一段美妙的乐曲呢?
2、让我们一起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排列组合这三段主题乐曲的?
3、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主题1,主题2.、主题3.当自己音乐主题出现的时候,用动作表现出来。

4、完整聆听、记忆主题曲调出现的顺序《森林的歌声》除了有三段主题旋律外,乐曲的引子、间奏和尾声,首先展现的是乐曲的引子。

主题出现顺序:
引子—A—B—A—B—C—A—间奏—A—B—A—B—C—A—尾声
5、提问:听完了整首乐曲,聪明的同学会发现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小结:重复是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6、同学们喜欢这首曲子吗?让我们感谢曲作者。

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7、让我们再次感受这首音乐中的精品。

聆听全曲。

【设计意图:将学生分组来帮助他们记忆各段主题旋律并简单讲解曲式结构,解决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拓展教学。

1、老师用竖笛吹奏主题一。

激发学生兴趣。

2、同学们吹奏主题二。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加入乐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在审美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乐器在其乐曲中丰富的表现力】
六、小结
师:森林的歌声如此动听,来源于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起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愿森林的歌声永远美好。

板书设计:森林的歌声
主题一笛子欢快
主题二提琴吉他欢快
主题三合奏热闹
主题乐曲演奏的顺序:引子1—2—1—2—3—1
间奏1—2—1—2—3—1 尾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