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变更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变更: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范围等要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行为。

2. 变更管理:是指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委员会:是指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机构。

4. 变更请求:是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提出的书面或口头请求。

5. 变更评估: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6. 变更审核: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和决策,判断是否应予以批准。

7. 变更实施:是指变更请求经过审批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8. 变更记录:是指对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的文档。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四条变更请求的提出1. 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变更请求。

2. 变更请求需明确说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附件和支持材料。

第五条变更评估1. 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风险。

2. 变更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变更请求者。

第六条变更审核1. 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

2. 变更审核结果应明确指出变更是否批准,并告知变更请求者。

第七条变更实施1. 变更请求获得批准后,由变更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变更实施。

2. 变更实施人员应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变更实施情况。

第八条变更记录1.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所有相关文档。

2. 变更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流程进行存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为了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业务的发展需求,我司决定制定变更管理制度。

二、目的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控制公司内部各类变更,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减少变更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变更、技术变更、组织变更等。

四、原则和要求1. 决策透明:变更决策需透明、公平、公正,决策者需充分考虑变更的影响、风险和收益,确保变更符合公司整体利益;2. 变更申请:变更申请需明确变更内容、原因、目标和实施计划,申请者需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分析,确保变更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变更评估:变更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将对变更提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对于有较大风险和影响的变更,必须进行专门的专家评估和论证,确保变更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4. 变更控制:在变更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变更控制机制,确保变更的按计划、有序和可控进行,包括变更的发布、测试、验证、回退等环节;5. 变更记录:变更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审批和实施细节需详细记录,建立完整的变更日志和变更台账,以备后续的追溯和评估;6. 变更沟通:变更涉及到的各相关方需及时沟通和协商,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变更信息的共享和理解;7. 变更评估和回顾:实施变更后,需及时评估变更的效果和影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调整,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

五、责任与权限1. 变更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变更的审批、决策和监督;2. 各部门和岗位需要明确变更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变更流程的顺利进行;3. 变更执行人员需按照变更计划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变更的及时、准确和可控执行。

六、违反规定的处理对于违反变更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严重者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相关部门进行宣贯和培训,确保全员理解和遵守。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三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三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变更管理过程规范、透明、高效,提高变更管理的成功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项目和业务的变更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2.1 变更: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修改或改变的行为。

2.2 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计划、跟踪、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2.3 变更请求: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变更的申请。

2.4 变更评估:指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变更。

2.5 变更批准:指对已评估通过的变更请求进行批准。

2.6 变更实施:指对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进行实施。

2.7 变更记录:指对所有变更请求、评估、批准和实施过程进行记录的文件。

三、变更管理流程3.1 变更请求3.1.1 任何人员都可提出变更请求,包括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员工等。

3.1.2 变更请求应包含变更目的、内容、影响分析、时间计划等必要信息。

3.1.3 变更请求应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CMC)负责人。

3.1.4 CMC负责人应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变更请求。

3.2 变更评估3.2.1 CMC负责人将变更请求分配给相关评估人员进行评估。

3.2.2 评估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提交给CMC负责人。

3.2.3 评估结果包括对变更请求的可行性、风险评估等情况的评估。

3.3 变更批准3.3.1 CMC负责人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拒绝。

3.3.2 变更批准后,CMC负责人将批准结果通知相关人员。

3.4 变更实施3.4.1 变更实施由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负责组织和执行。

3.4.2 变更实施期间,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变更按计划进行。

3.4.3 变更实施完成后,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应编制变更记录,记录实施过程和变更结果。

3.5 变更评估和控制3.5.1 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5.2 如发现变更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或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变更管理制度(精选)

变更管理制度(精选)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目的本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变更过程,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运作的负面影响。

1.2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业务单元和部门,涵盖所有可能影响到信息技术、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的变更。

第二部分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提出2.1.1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预期影响。

2.1.2变更提出者要与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沟通,确保变更请求充分了解和详细描述。

2.2变更评估2.2.1由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提出的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需求、风险评估等。

2.2.2评估结果应在变更委员会会议前提交,以便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2.3变更委员会会议2.3.1变更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业务代表组成。

2.3.2会议周期为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紧急召开。

2.3.3会议议程应包括变更提案的审查、评估结果汇报、风险讨论和最终决策。

2.4变更批准2.4.1变更委员会会对每个变更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多数通过即可获得批准。

2.4.2批准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编制变更计划,明确变更的实施步骤、时间表和相关责任人。

第三部分变更实施3.1变更计划3.1.1变更计划应在变更实施前至少两周提前发布,以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3.1.2变更计划应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时间、风险评估和变更回滚计划。

3.2变更验证3.2.1在实施变更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监测潜在的问题。

3.2.2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3.3变更文档3.3.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撰写变更文档,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和学习经验。

3.3.2变更文档要在变更实施后一周内提交变更委员会审查,并存档备查。

第四部分变更回顾4.1变更回顾会议4.1.1在变更实施后的两周内,变更管理团队组织回顾会议,总结变更的成功点和改进点。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中,变更管理制度(Chang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

它用于跟踪、评审和控制项目或组织内的变更请求,以确保变更的合理性、透明性和顺利实施。

本文将介绍变更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2. 定义变更管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规范和程序,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

变更可以是任何研发、生产、运营或组织结构上的改动,例如软件开发中的功能增加、流程改进、组织架构调整等。

变更管理制度的关键目标是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可控性和透明性。

3. 目的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变更流程和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并提供明确的变更记录和审计轨迹。

综合考虑变更对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变更管理制度旨在平衡组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并提高变更的成功率和效率。

4. 重要性变更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项目成功率通过遵循变更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中的需求变更和范围变更,减少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4.2 降低变更风险通过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变更引起的错误和故障,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保护系统和业务的稳定性。

4.3 强化组织控制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统一的变更管理标准和流程,增强对变更的控制和监督,提高组织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4.4 提升团队协作变更管理制度促进了不同团队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了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的效率,增强了团队的协同能力。

5. 实施方法要实施一个有效的变更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5.1 设计变更管理流程根据组织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变更管理流程。

该流程应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评审、批准、实施和验证等各个阶段,确保变更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

5.2 制定变更管理政策根据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业务需求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制定一套完善的变更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变更管理制度完整版

变更管理制度完整版

变更管理制度一、变更定义变更是指在产品、服务、流程、系统等方面进行的任何改变,包括改进、优化、升级、迁移等。

二、变更分类1. 按变更类型分为:产品变更、服务变更、流程变更、系统变更等。

2. 按变更影响程度分为:重大变更、一般变更和小变更。

三、变更流程1. 变更申请:变更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说明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影响、变更时间等信息。

2. 变更评估:变更申请人提交《变更申请表》后,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变更的影响范围、变更的风险等。

3. 变更审批:评估通过后,变更申请人将《变更申请表》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

对于重大变更,需要经过更高级别的审批。

4. 变更实施:审批通过后,变更申请人按照变更计划实施变更。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变更记录,以便追溯和查询。

5. 变更测试:变更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变更测试,确保变更后的产品、服务、流程、系统等能够正常运行。

6. 变更上线:测试通过后,变更可以正式上线。

在上线过程中,需要做好备份和应急准备,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7. 变更后评估:变更上线后,需要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变更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变更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等。

四、变更管理要求1. 变更必须经过审批,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变更。

2. 变更实施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测试,确保变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变更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和备份,以便追溯和查询。

4. 变更后必须进行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改进。

五、变更管理制度监督与执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和执行。

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部门,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尊敬的读者:下面是关于变更管理制度的文章,请您阅读。

变更管理制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需求变动、项目变更等情况。

为了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建立一套合理的变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变更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制度概述变更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内外部需求变化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流程和组织机制。

该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合规性以及对业务和项目运营的最小影响。

企业内部变更管理制度常常涉及到产品、流程、团队、设备等方面的变更。

二、制度内容1. 变更申请变更申请是变更管理的起点。

任何想要对现有流程或项目进行变更的人员,都必须通过书面申请来表达变更需求。

申请应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影响评估、实施计划等必要信息,并由相应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审批。

2. 变更评估变更评估是对变更申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步骤应该由专业团队进行,以确保变更方案的可行性、风险评估以及对现有业务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是否批准变更请求。

3. 变更批准变更批准环节是对变更请求的最终审批过程。

根据变更评估的结果,变更委员会或相关负责人将决定是否批准变更。

如果变更申请得到批准,将进入下一步的实施阶段。

4. 变更实施变更实施是指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对相关流程或项目进行实际的变更操作。

这一阶段需要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要对变更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记录。

5. 变更审核变更审核是对变更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通过对变更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审查,可以判断变更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

6. 变更记录变更记录是对所有变更操作和结果的详细记录。

这些记录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对变更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制度实施变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专门团队变更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跨职能团队的协作。

建立一支专门的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可以提高变更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4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4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尊敬的员工:根据公司不断发展、变革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我们决定对变更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够得到有效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变更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遵守:1. 变更管理的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有对现有系统、流程、策略或其他业务相关方面进行的任何变更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小化对业务运作的影响。

2. 变更管理流程(1)变更需求的识别和分类:任何变更需求均需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提交,由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紧急变更、计划变更和非计划变更。

(2)变更影响评估和优先级排定:对于每个变更需求,变更管理小组需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变更的范围、风险和影响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变更的优先级和排期。

(3)变更执行计划的制定:根据变更需求的优先级和排期,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地点、执行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4)变更的执行和监控:在执行变更过程中,需要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及时解决。

变更管理小组需对变更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变更后的验证和审批:在变更执行完成后,需进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变更产生的效果与预期一致,审批的目的是确认变更的成功和完成。

(6)变更的文档和沟通: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包括变更需求、执行计划、执行过程和变更结果等。

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反馈。

3. 变更管理的责任和角色(1)变更管理小组:负责整个变更管理流程的运行和控制,包括变更需求的评估、变更计划的制定、变更执行的监控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等。

(2)变更申请者:向变更管理小组提交变更需求,配合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3)变更执行人员:根据变更计划执行变更任务,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解决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变更管理制度5篇

变更管理制度5篇

变更管理制度5篇1、变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操纵与管理。

以避免由于变更造成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写出变更申请报告,明确说明变更的内容、方法与范围。

3、对变更内容务必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评估),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纵防范措施。

4、变更申请报告应逐级上报并得到批准,形成受控文件。

5、变更实施过程应由实施部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要严格操纵,严禁超越审批的范围。

6、变更实施后申请变更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考查验收,确保达到变更计划的要求。

2、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1、严禁在厂生产区域内吸烟及携带火种(火柴、打火机、bp机、手机)。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区域内违章动火。

3、严禁穿带铁钉鞋进入生产区域。

4、严禁未经批准而未戴防火罩的机动车进入生产区域。

5、严禁就地排放轻质油品、废液、气等化学危险品。

6、严禁在各个生产区域内用铁质金属工具敲打物质(设备)及地面。

7、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者损坏消防器具及设备。

8、严禁损坏生产区域内的防火防爆气体检测设施。

9、严禁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10、严格防雷、静电接地系统的管理措施;11、规范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与管理;12、做好电力设施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巡查。

3、防尘防毒管理制度1、目的为改善本厂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门防尘、防毒工作的安全管理。

3、引用标准及有关文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部门安全标准化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基本要求(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务必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务必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使用。

变更管理制度最新

变更管理制度最新

变更管理制度最新一、变更管理制度的意义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组织高效地处理各种变更,保持项目的稳定进行。

变更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不合理的变更导致项目的失败或者业务的中断。

另外,变更管理制度也能够提高组织对变更的适应能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

二、变更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变更管控: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包括变更提出、评审、批准、实施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变更影响评估:变更应该进行全面的影响评估,包括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的评估,确保变更对项目或者业务的影响可以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变更传达:变更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传达,确保变更实施的顺利进行,减少变更引发的沟通问题。

4. 变更文档化:对于每一次变更,都应该进行充分的文档记录,包括变更提出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和影响评估等信息。

5. 变更回溯:对于每一次变更,都需要进行回溯分析,分析变更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如果出现了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三、变更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1. 变更提出:任何人员都可以提出变更,但是变更提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定,包括变更提出的原因、目的、影响评估等信息。

2. 变更评审:对于每一次变更,都需要进行评审,由相关人员对变更提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3. 变更批准:对于已经评审通过的变更,需要由项目负责人或者领导进行批准,确认变更的实施。

4. 变更实施:对于已经批准的变更,需要由相关人员进行实施,并及时向相关人员传达变更的内容和影响。

5.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分析变更的实施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出现了新的问题。

6. 变更总结:对于每一次变更,都需要进行总结,总结变更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为以后类似变更提供参考。

四、变更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变更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于每一次变更,都需要进行回溯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它能够确保组织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效地应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和突发事件。

一个完备的变更管理制度可以避免错误、避免延误、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

本文将对变更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变更管理制度的定义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旨在规范和协调组织内部的变更活动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了一系列针对各种变更类型的规定和程序,以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够被记录、跟踪和审核。

变更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组织在变化时保持稳定,并有条不紊地实现变化。

二、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1.使变更管理变得规范变更管理制度确保各种变更都被正式记录和跟踪,避免决策基于无效信息或意外结果。

2.减少人为错误和技术故障当变更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遵守时,可以最小化人为错误和技术故障。

3.提高生产率和业务运行当变更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遵守时,它可以确保组织始终处于优化状态,以达到最高的生产力和业务运行标准。

三、创建变更管理制度的步骤1.创建变更小组小组的成员应该由包括业务部门、IT、项目管理、测试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组成。

这样可以确保变更管理活动拥有最全面的视角。

2.识别变更类型特定类型的变更需要特定的程序。

例如,网络变更需要顺序操作的记录,而应用程序的变更需要执行完整的测试周期。

因此,在创建变更管理制度时,要必须分类确定变更,并为每种类型都建立统一的流程。

3.建立变更工作流工作流将确保各个责任人都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任务,并能够轻松地检测到错误或延迟。

4.变更确认和签署确定变更的适当性,同时将变更提交给业务方或其他相关方进行确认或签署。

5.变更审核进行变更审核是确保变更正确应用于系统的必要步骤之一。

审核过程需要涉及所有相关方,以确保变更是按照规定流程中的规定实施的。

6.变更实施变更实施涉及执行每个变更步骤的技术团队,并可跟踪所有变更的执行情况。

实施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认变更是否成功,并验证系统是否按照预期变化。

7.变更关闭在变更执行完毕后,应陈述变更执行完整的故障排除,和系统的评估和测试。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一):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清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建立,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风险辨识和控制。

一、职责1 技术员负责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变更实施管理。

2 办公室负责对管理制度等文件变更实施管理。

3 其它各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变更的管理。

二、程序1 变更管理要求明确变更资料;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将变更的资料,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 变更类型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善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工艺参数的变更;公用工程的水、电、汽、气的变更等。

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变更;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暂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的变更;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职责的变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 变更程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变更按、执行。

其它变更按以下变更程序执行 :变更申请。

在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变更审批。

应逐级签署意见,并经主管领导审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及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后,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应将变更状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应满足、和等规章制度的要求。

变更完成后,实施变更部门将复印一份交安全处备案。

三、引用标准文件控制程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获取及贴合性评价管理程序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安全废弃和处置管理制度(二):1 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规范本站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站经营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4.职责4.1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4.2站长的变更审核。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工作程序5.1变更分类5.1.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2)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3)操作规程的变更;4)工艺参数的变更;5)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5.1.2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2)安全设施的变更;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7)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5.1.3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2)人员的变更;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4)管理职责的变更;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5.2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站长签字认可。

5.3变更实施前,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5.4安全管理员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6变更的程序6.1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变更的程序,6.1.1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站长提交变更申请。

6.1.3站长收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事项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分析变更的可行性性、可靠性与潜在的风险,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修改,对于技术上可行、风险上可接受的变更,经站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6.1.4对于不予采纳的变更,各车间主任站长要及时把不予采纳的理由反馈给变更申请人。

6.2管理变更的程序,管理变更的相关程序按本站的有关规定执行。

6.3设计变更的程序6.3.1、设计单位出于对施工图自我完善和补充,在不改变原使用功能和不提高原造价的前提下,由设计单位自行出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站长签字确认、批准后下发。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7篇变更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更管理制度篇一1.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有效通过再生资源,达到节能降耗,提升工厂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

3.工作程序3.1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置、报废必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3.1.1属于国家发改委颁布淘汰落后的机电产品。

3.1.2经质量技术监督局鉴定为不合格、报废的机电产品。

3.1.3属于生产技术改造,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机电产品。

3.1.4属于生产工艺转变,长久闲置未用的机电产品。

3.2申请制度和规定3.2.1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机电产品由使用部门和保管部门填写《固定资产闲置、报废申请表》.3.2.2由设备科现场确认后签署看法报主管厂长和公司领导审批后由财务部统一办理报废。

3.2.3特种设备报废后还应在平安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该设备的注销记下。

3.2.4生产设施建设中设计转变而变更设备。

3.2.5该设备不能满足现阶段生产要求和工艺技术。

3.2.6该设备自身缺陷,未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3.2.7要求设施设备变更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生产设施设备变更申请表》,交设备科核实,报主管厂长审批。

3.2.8变更设备的'购买严格按化工厂物质方案,购买制度执行。

3.3平安拆除的管理制度和规定3.3.1生产设施设备的拆除由使用单位按规定填写申请表。

报平安生产科、设备科、设备科审核后报主管厂长审批。

3.3.2拆除施工前,拆除单位应会同使用单位、平安生产科举行现场平安风险系数评估,制定拆除计划和平安预防措施,并由平安生产科制定专人现场负责监督执行,并做好记录。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内部的变更管理流程,提高变更管理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变更的顺利进行,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

第三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变更能够有效而且无缝地融入组织的运营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安全可控、审慎决策。

第五条组织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变更管理的统筹规划,根据需要成立变更管理小组。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一节变更请求评估和录入第六条当变更请求提出时,请求人应当填写变更请求表,并提供详细的变更需求和理由。

第七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表中的信息,对变更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变更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资源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八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分类,并将评估结果录入变更管理系统。

第二节变更请求审批和授权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分类,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审批会议,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批和授权。

第十条变更审批会议的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变更管理委员会成员、相关业务负责人、技术专家等。

第十一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对变更请求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

第十二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形成变更请求的审批决定,并将审批决定写入变更授权书。

第十三条变更审批决定应当由变更管理委员会主任签署,并通知变更请求者、变更执行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节变更执行和监控第十四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内容和变更授权书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并进行变更实施。

第十五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执行情况,及时将变更实施情况反馈给变更管理委员会。

第十六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第十七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在变更执行完毕后,对变更结果进行评估,并书写变更执行报告。

变更的管理制度

变更的管理制度

变更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组织内的变更,保障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变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类型的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流程、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变更。

第三条变更指对现有的状态、过程、要素或计划等进行调整和调整的行为,包括新增、修改、取消等。

第四条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计划、审批、实施、控制和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提高变更的成功率和客户满意度。

第六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透明、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坚持风险控制和效果评估,注重团队协作和客户参与。

第七条变更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第八条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组织内的管理人员和变更管理委员会。

第九条变更管理的相关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并配合变更管理委员会的工作。

第二章变更管理的原则第十条变更管理应遵循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确保变更符合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第十一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原则,避免和降低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条变更管理应遵循科学决策和效果评估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变更方案和措施。

第十三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透明公开和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变更的公开透明和审批程序的公正合理。

第十四条变更管理应遵循协作参与和团队沟通的原则,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增强报备人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第十五条变更管理应遵循持续改进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方法。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流程第十六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提出、变更评估、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评估等环节。

第十七条变更提出环节是指组织内相关人员提出变更的需求和建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影响、变更风险等。

第十八条变更评估环节是指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提出的需求和建议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审批。

第十九条变更审批环节是指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进行变更方案的审批和批准。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变更的管理,提高变更管理效率,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具有变更管理需求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变更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各种变更进行有效规划、控制和实施的一套管理活动,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一系列流程。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变更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并不断改进组织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五条变更管理应遵循“最小化变更、最大化利益”的原则,对变更进行合理评估和控制,提高变更成功率和整体效益。

第六条变更管理应落实到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和实施变更管理工作的责任,并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七条变更管理应当建立完整的变更管理流程,明确变更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八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环节,各环节应相互协调、衔接,确保变更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变更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一)变更申请:当发现需要变更某项服务、系统、流程等内容时,相关部门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影响等相关信息。

(二)变更评审:组织专门成立变更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变更批准或拒绝的决定。

(三)变更实施:经批准的变更需由专门的变更团队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变更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四)变更测试:在变更实施前,应对变更内容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变更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变更记录:变更管理工作应保留详细的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意见、实施情况、测试结果等信息。

(六)变更监控:变更管理工作还包括对变更后的影响进行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变更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变更成功率。

第十条各部门在进行变更管理工作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手册,明确变更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变更管理制度(经典版)

变更管理制度(经典版)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与依据1.1.1为规范和有效地进行变更管理,确保变更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制定的依据为国家相关法规、公司章程,以及变更管理最佳实践。

1.2适用范围1.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团队和员工,对涉及公司业务、流程和系统的任何变更实施全面管理。

1.2.2变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结构、流程、系统、政策、程序、人员等。

1.3术语定义1.3.1变更(Change):指对现有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组织元素的有意的、计划的修改。

1.3.2变更管理(ChangeManagement):指对变更的规范、计划、实施、验证和评估的过程。

1.3.3变更请求(ChangeRequest):指通过正式途径提出的对组织元素进行修改的请求。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请求提出2.1.1任何员工或团队发现需要变更的情况,应当通过变更请求单提出变更请求。

2.1.2变更请求单应包括变更的描述、目的、影响分析、预期效果等信息,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2.2变更评估与审批2.2.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合理性、风险分析等。

2.2.2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符合要求的变更请求,确保变更的实施与公司战略和目标一致。

2.3变更计划制定2.3.1变更管理团队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2.3.2变更计划应当提前通知相关部门,确保变更的实施不会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2.4变更实施与监控2.4.1按照变更计划,对变更进行实施,并由变更管理团队进行实时监控。

2.4.2实施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记录变更实施的关键数据。

2.5变更验证与评估2.5.1变更实施完成后,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

2.5.2变更管理团队进行评估,总结变更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变更提供参考。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与义务3.1变更管理团队3.1.1变更管理团队由公司高层领导任命,负责制定变更管理策略、审批变更请求、监控变更实施等职责。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组织变革和项目变更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机制和流程,旨在确保变更的正确、有效地实施。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动,组织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变更,而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变更的利益。

一、变更管理制度的意义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其次,变更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变更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最后,变更管理制度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合作,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

二、变更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透明公正原则:变更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应当透明公正,任何变更都需要经过合理的评估和决策,确保变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统筹协调原则:变更管理应当统筹协调各个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和利益,确保变更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一致,避免冲突和矛盾。

3. 风险管理原则:变更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持续改进原则:变更管理制度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变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变更管理制度的基本流程1. 变更识别:在变更管理开始之前,需要对变更进行识别和确认。

变更识别阶段需要对变更的目的、范围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变更评估:在变更识别之后,需要对变更进行详细的评估。

变更评估阶段需要对变更的成本、风险、资源需求等进行分析,评估变更对组织和项目的影响。

3. 变更决策:在变更评估之后,需要对变更做出决策。

变更决策阶段需要由相关的决策者对变更进行综合评估和权衡,决定是否批准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计划。

4. 变更执行:在变更决策之后,需要按照变更计划开始变更执行。

变更执行阶段需要对变更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5. 变更验证:在变更执行之后,需要对变更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更管理制度篇一:变更管理规程第 1 页共 7 页第 2 页共 7 页23第 3 页共 7 页第 4 页共 7 页45第 5 页共 7 页篇二:变更控制管理规程-目的:规范变更控制管理,制定本规程。

范围:适用于变更的申请、实施及审批过程的管理。

职责:变更申请部门及人员、变更审核部门及人员、变更批准人员。

制定依据:、。

文件内容:1. 变更的定义:是指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和生产工艺等的改变。

2. 变更程序:变更申请的审批。

变更的审批。

3. 变更的分类:较小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所用试剂、起始原料来源,而不变其质量。

提高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增加质控项目、提高原有质控项目的限度要求;改用专属性、灵敏度更高的分析方法等。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制剂生产过程中增加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或者制定更严格的质控限度,以更好的控制药品生产和保证药品质量。

片剂、胶囊剂表面增加、删除或修改印字、标记等。

制剂处方(辅料组成及用量)和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没有改变,仅是外形(形状、尺寸)发生改变,如圆形片改为异形片等。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片剂、胶囊剂药品包装中单剂量药品装量改变,此类改变应有助于临床用药的方便(药品适应症,临床用法用量等未发生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发生变化)。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材料的类型和质量标准未发生改变或更严格):变更非无菌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及生产厂家。

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

变更非无菌固体制剂/原料药包装容器的大小或/及形状。

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

其他变更原料药工艺助剂。

原料药车间、制剂车间采用相同设计及操作原理的设备替代另一种设备。

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设施模具等的变更。

中等变更: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减少质控项目、放宽限度,或者采用新分析方法替代现有方法,但新方法在专属性、灵敏度等方面未得到改进和提高的。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辅料种类、功能和特性没有改变,而变更辅料的来源(植物源性、动物源性)、型号或者级别的。

辅料用量的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药物含量按标示量的100%计算),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处方中辅料变更幅度总和一般在10%以内:崩解剂用量的变更,一般淀粉允许变更幅度为±6%(w/w),其他±2%(w/w)。

包衣液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2%(w/w),但包衣液组成不能变化。

润滑剂用量变更,一般硬脂酸镁允许变更幅度为±%(w/w),其他±2%(w/w)。

助流剂用量变更,一般滑石粉允许变更幅度为±2%(w/w),其他±%(w/w)。

片剂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10%(w/w),对于治疗窗窄、低溶解度及低通透性药物,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幅度为±5%(w/w)。

制粒溶液体积发生变更,但固体物质总量没有改变,只调整溶剂量,或者制粒溶液组成不变,用量允许变更幅度±10%(w/w)。

删除着色剂或降低着色剂用量,删除或减少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份。

辅料种类的变更:变更包括增加或删除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但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在处方中含量不多于2%(w/w)或(w/v)。

固体制剂增加水溶性薄膜包衣材料或增加制剂外观抛光材料等。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非无菌制剂生产中采用设计及操作原理不同的设备替代另一种设备的变更。

变更制剂生产过程,如口服固体制剂在不引起生产工艺根本性改变、不引起产品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性质和指标改变的前提下,变更物料混合过程的混合时间及混合速度等。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变更规格应为目前国内已有的规格):片剂或胶囊剂在辅料组成及制备工艺一致、主药/辅料比例一致的情况下,处方成比例放大或缩小等的变更。

颗粒剂单一包装药品重量或体积改变。

片剂或胶囊剂在辅料组成及制备工艺一致、主药/辅料比例不一致的情况下原料药活性较高,主药规格变更,其单剂量理论重量的改变在原规格的±5%(w/w)的变更。

辅料比例变化幅度以变更规格后药品单剂量理论量计算,在允许范围内的变更。

变更药品注册标准:原料药或者制剂自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为了对原料药或制剂描述更加科学和准确而进行的性状变更。

在原标准规定范围内缩小限度,即更加严格控制限度。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检验项目并规定其限度。

随国外药典版本的更新或增补而引起的标准变更。

变更鉴别方法,由专属性较差的方法变更为专属性较好的方法等。

变更药品有效期和/或贮藏条件:在药品生产工艺及生产质控方法、处方、质量标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贮藏条件等方面没有发生变化,且稳定性试验是按照药品上市注册时批准的稳定性试验方案进行的前提下,延长药品有效期的变更。

缩短药品有效期和/或严格药品贮藏条件,以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不包括因生产中的意外事故或稳定性试验中出现问题而要求缩短药品有效期和/或严格药品贮藏条件)。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非无菌制剂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不应降低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且不改变原包装系统的特性(如防儿童打开的作用)。

变更固体制剂包装系统中的干燥剂和惰性填充物:在包装瓶中增加干燥剂,但不是由于原药品包装系统中产品稳定性存在问题所致。

包装容器中增加或去除药棉等惰性填充物。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产地(原料药的关键理化性质(如晶型等)需保持一致;制剂不得发生变化;不应出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制剂稳定性不得较原制剂降低):变更原料药的生产地点。

增加原料药的生产地点。

其他变更:清洁方法变更。

检验方法变更。

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变更。

包括工艺参数、工艺步骤改变;产品批量同比例扩大或缩小;药监部门批准后有关工艺的变更等。

辅料供应商变更。

重大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对原料药和药品质量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如反应条件、变更某一步或几步反应,甚至整个合成路线等,将原合成路线中的某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的工艺变更。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普通片剂处方中辅料种类、用量发生重大变化时。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药品制剂生产生产过程或者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变更,如口服固体制剂由湿法制粒改为干法制粒,或者相反的变更;生产过程干燥方法从烘箱干燥改为流化床干燥,或者相反的变更。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变更规格应为目前国内已有的规格):普通制剂新规格中处方的辅料比例变化幅度超出范围的变更。

新规格中处方辅料种类发生变化。

在目前已有的药品规格之外的规格变更(即国内没有的新增规格)。

变更药品注册标准:放宽原料药或制剂控制限度。

删除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标准中的任何内容。

变更原料药或制剂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释放度、含量测定等检验方法等的变更。

变更药品有效期和/或贮藏条件:放宽药品贮藏条件。

在生产工艺变更、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同时修改有效期等。

根据药品使用区域的变更或相应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要求缩短有效期等。

变更显著影响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口服制剂由瓶装改为泡罩包装的变更。

去除具有遮光、防潮等作用的功能性外包装的变更。

变更后包装材料在已上市的同剂型、同给药途径产品中未曾使用,如新批准的包装材料的变更。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产地:变更原料药生产地点,其原料药关键理化性质(如晶型等)与变更前不同;药品制剂质量发生变化;药品制剂出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

生产环境(或场所)的变更。

篇三:变更管理制度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对公司的安全管理,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能持续的开展,确保公司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有关内容及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

3 内容及要求人员变更管理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

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

机构变更管理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按照管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作业过程变更管理制定详细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环境变更的管理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值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机构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工会、员工代表的监督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保驾护航。

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a) 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b) 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c)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d)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