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原理的书籍,让我对经济这个看似复杂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涵盖了诸多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通过阅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全新思维世界的大门。
首先,书中强调了供求关系的重要性。
供求关系就像是经济运行的基石,它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因为生产者为了出售商品不得不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反之,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升,消费者愿意为稀缺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一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的价格通常会比较低,而在冬季,某些反季节水果的价格就会偏高。
其次,书中还谈到了边际效益这个概念。
边际效益简单来说,就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益会逐渐递减。
比如,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觉得非常满足,但是当吃到第五个、第六个面包时,带来的满足感就会大大降低。
这个概念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需要考虑在什么程度上增加生产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弹性也是一个关键的经济学概念。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价格的小幅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例如,药品对于患者来说通常是缺乏弹性的,即使价格上涨,患者也很难减少购买量;而对于一些非必需品,如高档服装,价格的变动可能会对购买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做决策时,我们往往需要考虑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他所付出的不仅是学费和时间,还包括如果他选择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能够帮助我们更明智地做出选择,权衡各种可能性。
在生产和成本方面,书中介绍了不同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经济增长》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读书笔记罗伯特·巴罗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世界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
哈维尔·萨拉伊马丁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现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而《经济增长》一书正是由这两位在经济增长理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经济学家共同创造的,本书作为一本教科书,首次系统梳理和阐述了迄今为止所有重要的增长模型,包括8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的诸多重大拓展。
哈佛大学的著名宏观经济学家、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人物格雷戈里·曼丘曾说过:“由巴罗和萨拉伊马丁撰写《经济增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此书是关于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是,此举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进程的一部分。
今日,经济增长已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一样重要,甚至可能比之更为重要。
在上学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对经济增长有了初步的理解,即用产出衡量的经济长期的变化趋势与过程,并学习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由此我对经济增长有了极大的兴趣,便抱着求知与探索的心情阅读了《经济增长》一书。
此书第1-3章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从50年代的索洛-斯旺到60年代的凯斯-库普斯曼,再到最新的拓展。
第4和第5章涵盖了依赖于对可复制要素的不变报酬形式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各个版本。
第6-8章则探讨了技术变迁与研究和开发的最新模型,包括在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以及知识的扩散上的拓展。
第9章允许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的内生决定,包括了迁移、出生率和劳动/闲暇选择的模型。
第10章详述了可应用数据的性质和可利用性,而第11章和第12章则讨论了一些经验发展。
再仔细看来,第1章介绍了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与上学期所学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联系较为紧密,其认为储蓄率为外生且不变的。
第2章则代之以假设消费者和储蓄率的路径被互动于竞争性市场中的最优家庭和企业决定,详述了有消费者最优化的增长模型,暨拉姆齐模型。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经济学,一门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阅读相关的经济学著作后,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和需求。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从微观的个体经济决策,到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无一不展现着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决策。
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众多商品选择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比如,在购买水果时,我们会比较不同水果的价格、品质和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购买苹果还是香蕉。
而生产者则会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个工厂在决定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时,需要考虑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诸多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而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减少;反之,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的供给减少,消费者的需求增加。
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例如,在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会增加生猪的养殖数量,而消费者可能会减少猪肉的购买,转而选择其他肉类。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我们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货膨胀则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高失业率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经济压力,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政策,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货膨胀。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1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
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未来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景与挑战》读书笔记模板
第七章拨开潜在增 速的迷雾
第六章通货紧缩究 竟离我们有多远
第八章疫情影响下 的世界经济
G20峰会的前世今生 中国G20新思维 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对华政策调试动向? 金融危机20年后的东亚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备忘录——争论的缘起、前景与启示 WTO改革新进展 从“所有制中性”到“竞争中性”——WTO改革国企规则制定议题背景与选 择 中美贸易摩擦与世贸组织改革
读书笔记
前四章晦涩难懂,后几章还可以看看,不过都是侃侃而谈,没有数据支撑。 组织了一些材料,罗列了一些数据,但也仅此而已。
目录分析
0 1
自序衰退式 追赶及其前 景
0 2
第一章世界 与中国
0 3
第二章 WTO改革的 影响
0 4
第三章中美 经贸竞合关 系
0 6
第五章从部 门经济看全 局
0 5
第四章直面 产业政策
特朗普就任的经济背景 评美对华301调查结果 中美经贸关系变局 中美经贸关系出路
无须回避产业政策改革 产业政策的历史特点与改革逻辑 反思产业政策,力推国内改革
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肉价飙升的经济学观察:问题出在供给侧 “南猪北养”利弊探讨 非洲猪瘟的经济后果 钢铁业未来10~20年有望全面崛起 全球钢铁贸易再平衡与中国调整 我国钢铁业的困境与结构性改革
未来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景与挑 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济
发展
我国
观察
经济学问题Biblioteka 前景前景经济
中国 经济
问题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关于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1《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先生在1912年发表的,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先生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
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
熊彼特先生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
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先生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熊彼特先生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
熊彼特先生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
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先生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在经济社会,商业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经济现象.如果我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东西,那么如何利用他们呢?因此,必须通过学习经济和商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去逐步构建我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思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济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经济学读后感1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 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_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 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经济学读后感2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还是想继续就昨天提出的那个荒谬的比喻来絮絮叨叨,因为尽管我嘴上说着那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想法,但在我的内心里,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纠缠.辩驳,就能收获些什么.我看到过的每一本经济学相关教材在讲到供给需求的时候总会提到房价这个例子,殊途同归也好还,异曲同工也罢,这本书也没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没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其实挺想知道,那些写书的经济学家或者大经济学家们,他们真的完全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比如说,有没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现如今北京的房价将何去何从,亦或再直白些,什么时候买个房子最合适?读后感·当然,不会有人来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么大经济学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个师长听到后,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有可能.我并不同意〝需求是刻画人性的〞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复杂得多.这个提法,恕我直言,看着很有道理,但实际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说服自己的方式,一种自我疏导的方式——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说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需求第三定律,〝好东西运到远方〞.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结合〝愿望和结果没啥关系〞来看,才算完整.〝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应付变化的问题〞——价格是个有用的工具:1)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2)指导生产;3)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这提醒我,工具变量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具体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去做,我还没有想明白.经济学读后感3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总而言之,但就我所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来看,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济学成了我们学习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只有学习好经济学知识,包括今天我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懂得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学学生,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基石,一个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远的铺垫.经济学读后感4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经济学读后感5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 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书,通过这次活动,我离经济又近了一步,希望类似的活动可以多多开展.作者郭凯,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子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研究,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篇二这本《经济学300年》,可谓经济学里的百科全书,前后共87章,讲诉了近百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还在附录里收录了这300年以来所有经济危机的案例分析,以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1____标题:经济学导论____从宏观的角度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层面如何利用和分配资源的科学。
从微观的角度看,它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
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充满吸引力的学科,涵盖了诸如市场、政府、企业和国际贸易等众多主题。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竞争与垄断、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石,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如何运作,企业和消费者如何决策,以及政府如何影响这些过程。
2.宏观经济学:包括GDP、就业、通货膨胀和财政政策等。
这些主题揭示了经济体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这些指标。
3.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收入和分配等。
这些主题让我们理解了市场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以及经济如何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4.全球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全球化等。
这些主题让我们理解了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各国经济,以及各国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决策。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启发是,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科,它也是一门关于决策、权衡和选择的学科。
通过理解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我们的决策如何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经济学视角,让我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有了深入的理解。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索这些主题,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2《经济学》读书笔记今天我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它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决策和行为的应用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配置、生产和消费,以及经济活动的运作方式。
这本书的内容清晰简洁,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各种经济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印象深刻。
经济增长理论史 从大卫休谟至今
阅读感受
然而,古典经济学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中的经济增长现象。例如,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理论在面临 人口增长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解释如何实现持续经济增长。而约翰·穆勒和马克思则从不 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为经济增长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0世纪后,经济增长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熊彼特、科林·克拉克、库兹涅茨和哈洛德 等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哈洛德的增 长模型至今仍然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 战。例如,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阅读感受
本书还指出了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五种经济领域的任务,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 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任务需要我们全面思考和积极应对。 《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增长 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和挑战, 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任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理论史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各个阶段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入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增长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经济学家需要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 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式,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 至今
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
人均产出的增长, 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行为, 并对人的行为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
刘易斯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节约的意愿、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还有政府。
本文主要从人们节约的意愿、增进知识与其应用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节约的意愿人们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和努力。
这种努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来表现 ,也可以通过进行一定投入以带来产出来表现。
假若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中没有致富的经济意愿 ,或者由于该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约束 ,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 ,限制了这种意愿 ,使人们无法作出这种努力 ,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
厉行节约是人们节约愿望的一种表现。
厉行节约, 即降低任何一种特定产品的成本, 或是设法在投入一定的力量或其他资源后, 提高产量。
这类节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许多方面: 从试验到冒风险;从职业性的流动到地理性的流动;以与专业化等。
刘易斯认为如果不作出节约的努力, 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
节约的意愿与禁欲主义、财富和社会地位以与人们的有限眼界有关。
刘易斯认为禁欲主义可能制止人们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但并不制止人们去享受在不触犯教规下所挣来的较高的生活水平。
财富和社会地位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刘易斯认为各类社会的根本差别在于它们的富人如何使用财富以与与声望有关的财富的来源。
富国和穷国的区别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习惯, 而不在于收入均等的差异, 也不在于给予富人尊重的差异。
真正重要的是财富表现为生产性投资的人们与财富来自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如何。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受到习惯和禁忌、愚昧无知的限制。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冒险精神有关。
增长的定义, 即每小时的劳动产出提高了。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8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1从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出发,根据杨教授《学校常规管理学》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下六大原则,紧紧地抓好常规管理学在实践创新主要方面的问题解决。
一、贯彻思想领先的原则,总览学校常规管理规划。
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学校管理工作应保证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育人场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使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合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管理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实现的。
三是要坚持思想领先。
学校管理要自始至终加强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学校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贯彻内外协调的原则,开展学校公关常规管理。
要把学校视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内外交互影响作用中不断提高。
注意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五种关系: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关系。
要正确贯彻有关政策法规。
二是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水平、工作状况的关系。
要采取措施,使之相互协调。
三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机关的关系。
学校要主动利用校外的条件,统一校内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
四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关系。
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协助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与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
三、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在完成育人任务中是一条基本途径,它占用的时间也最多。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通用5篇)关于对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这本书的目录结构 严谨,逻辑清晰。它既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又深入分析了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样的目录设计使得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全书的 主题和内容,同时也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因此,对于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这本书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中 国经济的脉搏,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中国经济: 适应与增长》是一本全面、深入、客观解析中国经济的书籍,对于学者、政策 制定者和普通读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摘录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以下是本书的一 些精彩摘录:
“中国经济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平静,时而汹涌,但始终向前流淌。”这句话 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波动和变化。尽管面临各种 挑战和困难,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适应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关键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 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实现了持续的高 速增长。这种适应性和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深度的结构调整。从以低成本制造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 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中国经济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 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不仅推动 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机遇。
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品6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品6篇)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学习经济学的课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中,经管类的知识是很少涉及到的。
也许是高中里经济学知识学得不好吧,也许是为了得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更多的是对股票、投资、金融危机的兴趣和经济学知识的渴望,不管怎样我还是选上了这门课。
快期末了,现在静下心来谈一下体会。
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了一定的时间来课堂发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经济学新闻以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单单从内容上讲,这些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一些课本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一位同学就用一个孤岛上的事例简单明了地向我们阐述了。
另一方面,课堂发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为平常我们这样上去讲的机会是不多的。
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就用英语完成了他的课堂发言,既把内容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又不乏新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上课的另一部分是讲他的留洋经历,把外国的一些情况都介绍给了我们。
每次讲到一个话题,老师就可以从此引出去,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地将一大堆与此有关的东西。
我觉得这样非常好,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老师在这方面教给我们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
比如说留洋,其实我自从高考以来一直觉得出国不怎么样的,所以我没去中科大,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出国是一种悲哀。
现在逐渐地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我是学机械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么样的。
关于经济学,以前觉得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问,比如某个地方发生金融危机,然后有几个专家跳出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事实证明他们分析错了。
于是我就想怎么连专家都会分析错呢,那我们这些学经济不是都在扯淡吗?以前一直认为经济学是很文科的一门学问,只要背一背记一记什么的。
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的认识又发生变化了,经济学是很精确的,至少应用微积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死记硬背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理解。
《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读书笔记800字
《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读后感800字: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国王是企业家。
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经济增长。
这是一本出版年代很早的书,1989年第一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第二版由三联出版社出版,2014年第三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虽然三版的内容基本没有更新,作者张维迎在第三版序中写道“它的内容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而且对当下的中国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针对性”,在第二版序中写着“18年前写下的东西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充满了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价值”,并在序中说再版没有充实一些内容,因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很难再写出当年的激扬文字”。
阅毕,一方面内心感慨一个时代过去了,曾经的激扬也成了过往,慨叹于“人生何如年少不轻狂”;另一方面,也正如作者再版的序所写,这本书依然闪烁着点点光芒,具有现实的价值。
阅读这本书,可能和自己的“西大情节”有关系,我的求学生涯中有五六年的光景是和这里关联着,所有校园都会流传一些人的传奇故事,比如曾经被称为经济学界“京城四少”之一的这本书的作者张维迎,还有其它的三位:魏杰、刘世锦、邹东涛,很有幸都见过他们本人。
当然每当有关于他们的故事传来的时候少不了有一点亲切,加一丝关注。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当然也看过张的其他书,掩卷反思,作者冷静地站在高处纵览,博古通今,有理有据地娓娓道来,又一气呵成,在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史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高度的归纳和分析能力,以清晰的思维脉络展开。
唏嘘作者的思想力和高超的把控能力,也由衷地叹服,这是一本好书,推荐。
“企业家的两个基本功能:发现不均衡、创造不均衡”“创新就是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市场”“企业家精神:冒险、创新、不满足、英雄主义”“有三类企业家:第一类企业家能够看到消费者自己都不明白的需求,这就是创造需求的企业家;第二类企业家满足现在市场上已经表现出来的需求;第三类企业家按订单生产,技术规格都是别人规定的,保质保量生产出来就行”文绪梅。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篇1《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增长的极限》是一本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R·阿罗和丹尼斯·L·唐斯合著的书,该书探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无限增长是否可能。
该书提出了两个主要的模型:哈伯斯格罗夫模型和里奇曼模型。
哈伯斯格罗夫模型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典型代表,该模型提出了“增长极限”的概念。
根据该模型,当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等因素达到极限时,经济增长将停止。
这表明,如果人类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长,我们可能会达到这些极限,从而阻止我们的经济增长。
里奇曼模型则提出了一种更复杂的增长模式,该模式认为,增长不是无限的,而是受资源限制的。
里奇曼模型将增长分解为人口、生产率、资源和环境四个因素,并假设这四个因素的增长率相同。
然而,该书也指出,这四个因素的增长率可能会不同,从而导致增长的不平等性。
总的来说,《增长的极限》提供了一种思考经济增长的方式,即我们不能无限地增长,而是需要考虑各种限制因素。
尽管该书提出的模型可能过于简单化,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的框架。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篇2标题:探索增长的极限——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解一、背景介绍《增长的极限》是由意大利经济学者瓦吉拉·维斯曼(Vebal?Susmian)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著名的生态经济学著作。
该书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揭示了世界经济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结局。
这本书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深入分析《增长的极限》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人口和资源利用。
书中使用“扩展的倒数”(inverseofextent)概念,展示了当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的限度时,将会出现资源枯竭的现象。
同时,书中提出的“极限方程”(equationoflimit)模型,揭示了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率对环境压力的影响。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具有深刻思考价值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读书笔记罗伯特·巴罗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世界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
哈维尔·萨拉伊马丁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现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而《经济增长》一书正是由这两位在经济增长理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经济学家共同创造的,本书作为一本教科书,首次系统梳理和阐述了迄今为止所有重要的增长模型,包括8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的诸多重大拓展。
哈佛大学的著名宏观经济学家、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人物格雷戈里·曼丘曾说过:“由巴罗和萨拉伊马丁撰写《经济增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此书是关于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是,此举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进程的一部分。
今日,经济增长已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一样重要,甚至可能比之更为重要。
在上学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对经济增长有了初步的理解,即用产出衡量的经济长期的变化趋势与过程,并学习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由此我对经济增长有了极大的兴趣,便抱着求知与探索的心情阅读了《经济增长》一书。
此书第1-3章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从50年代的索洛-斯旺到60年代的凯斯-库普斯曼,再到最新的拓展。
第4和第5章涵盖了依赖于对可复制要素的不变报酬形式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各个版本。
第6-8章则探讨了技术变迁与研究和开发的最新模型,包括在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以及知识的扩散上的拓展。
第9章允许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的内生决定,包括了迁移、出生率和劳动/闲暇选择的模型。
第10章详述了可应用数据的性质和可利用性,而第11章和第12章则讨论了一些经验发展。
再仔细看来,第1章介绍了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与上学期所学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联系较为紧密,其认为储蓄率为外生且不变的。
第2章则代之以假设消费者和储蓄率的路径被互动于竞争性市场中的最优家庭和企业决定,详述了有消费者最优化的增长模型,暨拉姆齐模型。
第3章打破了前两章的封闭经济约束,对其进行拓展以容许经济是开放的,然而这拓展导致了一些违反事实的结果:资本存量和产出的收敛速度是无限大的,而且除了最有耐心的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消费都趋于0,资本都变为负。
最有耐心的国家渐趋于拥有一切,且消费掉几乎全部的世界产出。
后来,作者考虑了拉姆齐模型的一些修正来消除这些荒谬的发现。
有了不完全的国际信贷市场后,资本和产出的无限收敛速度对于那些在其借款能力上收到有效约束的国家而言就不再适用了。
此外,在这些国家中资产保持为正而且消费也不再趋于0.。
但是所考虑的这个特殊,模型亦有其违反事实的含义:除了最有耐心的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最终都将收到信贷约束。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不能认为经济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完全令人满意的把拉姆齐模型应用于开放经济中的途径。
但是这章中的各种分析的结合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资本存量与产出的缓慢收敛,同时避免有关消费和资产行为的反事实含义。
第4章则证明如果资本报酬在长期中不会降到某个正基准值以下,内生增长就会发生变化。
此时长期增长率依赖于技术水平和储蓄意愿。
在一些模型中可以把来自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化到包括技术在生产者之间外溢的程度,规模效应以及公共服务和税收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的扩展版本把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行为与AK模型的长期增长性质结合到一起。
这些理论与有关收敛的经验证据吻合得更好。
第5章我们把AK模型从第4章扩展到容许有两个部门,一个生产消费品C和物质资本K,另一个创造人力资本H。
如果两部门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则主要的有关增长的新结论就来自于每类资本品上的总投资须为非负的约束。
这一约束产生了一种不平衡效应,产出增长率随着K/H比率与其稳态值之间距离的增长而上升。
如果人力资本相对丰裕,产出增长率趋于随着不平衡程度的加深而上升,但如果人力资本是相对稀缺的,产出增长率则会随着不平衡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这个结果意味着一个经济将很快地从一场主要摧毁了物质资本的战争中恢复过来,但一次主要摧毁了人力资本的瘟疫却令之元气大伤,复苏甚缓。
第6章讨论技术变迁:具有扩大的产品种类的模型,暨把技术进步模型化为生产者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种类扩大。
以既保留了长期增长性质,又引入了收敛因素的方式来对模型进行扩展并不困难。
譬如假设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但像前面的模型中的资本一样,我们容许中间投入是耐用品。
我们的猜测是,如果资本数量K相对于技术水平N来说很低,则报酬率和增长率将很高。
也就是说,收敛效应将表现为增长率与K/N比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如果技术——即N——被确定在世界水平上,但资本却不能完全流动,那么这一关系也能在各国间表现出来。
第7章则是技术变迁:具有产品质量改进的模型,质量改进代表了产品和技术的不断精进,而上一章所研究的种类的扩大描述的是基础创新。
我们研究过的这两类技术进步有着关于增长率决定的相似预测。
两种情形下如果储蓄意愿越大,技术水平越高,R&D成本越低,增长率就越高。
两类公式都预测了在模型中以诸如原始劳动或人力资本一类的固定要素数量表示的规模效应。
第8章简要介绍了技术扩散,展示了领导者——跟随者模型,相互发明和模仿问题,外国投资问题与蛙跳问题。
在前几章中,我们假定人口和劳动力都以外生速度n增长,我们现在从几个方面来修正这一假设。
首先,我们考虑了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和移出的可能性,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
其次,我们引入了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
最后,我们允许工作努力上的变化。
也就是说,我们使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这就产生了我们第9章所要探讨的劳动力供给与人口问题。
首先看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迁移,这里分别从索洛——斯旺模型中的迁移、拉姆齐模型中的迁移和迁移与增长的布劳恩模型来展开讨论,其次则是研究了生育选择中的模型以及劳动/闲暇选择。
关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利用了各国及其诸地区的大量数据,第10章经济增长和增长核算的数据则描述了已被利用的一些基本数据,在最后还讨论了增长核算的方法论及其主要结论。
这章中各国的纵列数据、GDP中的长期数据和美国各州、欧洲各区、加拿大各省、日本各县的数据集为我们日后的经济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数据,是值得借鉴的极佳内容,并可将增长核算应用到数据中来进行分析。
在滴11章中书里研究了1880年以来美国各州,1930年以来日本各县,1950年以来8个欧洲国家的各地区的变动情况。
结果表明,绝对的β收敛在这些区域经济中普遍存在。
即,这些国家的贫困地区在人均水平上比富有的地区增长的要快。
收敛是绝对的,因为这是在除了初始的人均产出以外,没有解释变量被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
一个惊人的结果是,β收敛速度在整个数据集上都很近似。
移民分析表明,一旦其他的解释变量保持不变,净移民率对人均产出或收入的初始水平产生正向反应,移民在收敛中的作用很小。
最后一章第12章则是对各国的横截面经验分析。
各国人均增长率上的差异巨大且与一系列可以量化的解释变量系统相关。
这组变量中的一个因素是净收敛项,即当真实人均GDP的初始水平相对于以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为形式的人力资本初始数量很低时正的增长效应。
亦有证据表明,一国的初始人力资本越多,向其稳态位置的收敛就越快。
此书让人感觉就是一部增长理论的发展史,其中的每个经典模型都值得反复去背诵。
不过,本书作为一本在国外提供给研一学生的教科书,对于我来说,里面的有些模型以及理论确实有些晦涩难懂,自然也遗留下了一些问题,准备开学时去向老师请教。
如此经典的一部书,必然会让我时常翻阅,将经济增长理论的知识彻底巩固加强。
与此同时,就要联系中国的实际来看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了。
中国走向21世纪的过程,就是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
今后中国还会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赶上,并在下世纪初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以下介绍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几种预测和估计。
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10.2%。
2000-2010年期间为8.0-8.7%;2010-2020年期间为7.0-7.8%。
按底线方案预测,1994年中国人均GDP为2100美元;1994-201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4。
按上限方案预测,1994年中国人均GDP为2510美元;1994-2015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8.1%,中国将于2010年左右GDP总量超过美国,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4。
1996年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
他们对中国人均GDP 美元值(按PPP方法计算)的初始值估计过高,既1994年为4200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水平的16.3%;他们对未来时期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估计又过低,在最好情况下仅为4.9%。
按上述假设条件,他们预测到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到2010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10%,到2015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27%,到200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2.1%,到2010年上升为25.6%,到2015年上升为28.9%。
1997年世界银行发表了《2020年的中国》的报告,假设今后十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从40%左右逐渐减少到35%,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略微下降到每年1.5%。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4%,而后GDP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将减缓,从目前的9-10%,幅度减到2020年的5%。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有三种力量会造成今后中国GDP 增长率有所下降:一是人口因素,即总人口增长率减慢,劳动年龄人口到2020年不再增长;二是随着资本积累,报酬收益递减的经济法则起作用;三是随着经济成熟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结构变革为增长所提供的动力日益减小,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配置收益越来越小。
该报告预测中国与其他国家缩小了技术差距,其技术进步的势头将趋于减慢。
中国的GDP在2020年大大超过美国。
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995年人均GDP的估计为290美元,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接近现葡萄牙的人均水平,相当于美国现在人均水平的一半。
此外该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和出口国;其居民购买力可能会超过整个欧洲;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作为资本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中国可以和大多数工业国家竞争。
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崛起的亚洲》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作了三种可能的估计:一是乐观方案,中国将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生产力和资本形成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6.6%;二是悲观方案,中国未进行必要的改革,行业瓶颈将制约整个经济增长,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4.4%;三是基本方案,假设中国仍保持1995年自然和政治条件不变,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6.05%,大大高于东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2.8%),略高于东南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