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因其突发性、致命性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死敌”,全世界都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劳力财力。

近年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强调的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即心搏骤停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心搏骤停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针对心肺复苏(CPR)本质规律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

如何贯彻心肺复苏生存环理念,在围心搏骤停期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开展心肺复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STD-CPR过程中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肺损伤、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 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如此种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应运而生。

1 适应证AACD-CPR适应证包括:开放性胸外伤或心脏贯通伤、胸部挤压伤伴CA且无开胸手术条件;胸部重度烧伤及严重剥脱性皮炎伴CA;大面积胸壁不稳定(连枷胸)、胸壁肿瘤、胸廓畸形伴CA;大量胸腔积液及严重胸膜病变伴CA;张力性及交通性气胸、严重肺大泡和重度肺实变伴CA;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换术者(胸外按压加压于置换瓣环可导致心脏创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继发CA;纵隔感染或纵隔肿瘤伴CA;食管破裂、气管破裂伴CA;胸椎、胸廓畸形,颈椎、胸椎损伤伴CA;11 STD-CPR过程中出现胸肋骨骨折者。

AACD-CPR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等。

2 操作方法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AACD-CPR临床操作方法,即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CA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AACD-CPR,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建议 (完整版)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建议 (完整版)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建议(完整版)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

高质量心肺复苏(CPR)对于SCA的救治至关重要。

CPR主要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成功的CPR需要一整套协调的措施,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即组成5环生存链:(1)立即识别SCA并启动急救系统;(2)强调胸外按压的早期CPR;(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SCA后管理。

基于目前对CPR的认识,建议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进行开放气道(A)和人工呼吸(B),即CPR的程序是C-A-B(新生儿除外)。

1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BLS是SCA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

基本内容包括识别SCA、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除颤。

1.1 立即识别和呼叫急救系统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倒地且意识丧失,在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施救者应立即拍打患者的双肩并呼叫患者,以判断患者的反应。

一旦发现患者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如叹气样呼吸)或无反应,施救者可假定患者发生SCA,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急救系统(即呼叫120等)后立即对该患者进行CPR。

1.2 脉搏检查非专业救援人员可以不检查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在10秒内无法明确感觉到脉搏,应开始胸外按压。

1.3 尽早开始CPR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推荐CPR时应先进行胸外按压,再进行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C-A-B),未经培训的普通施救者可实施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1.3.1 成人胸外按压技术胸外按压是指在胸骨下1/2中部进行有节奏的快速用力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产生血流。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在每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完全回弹。

当有两名或以上的施救者在场时,应每2分钟轮换一次以保证按压的质量。

尽可能减少中断胸外按压。

孕妇心肺复苏

孕妇心肺复苏

妊娠期重要的生理变化
孕妇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子宫的增大等,使得 其血液、心脏、肺和胃肠系统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些变化 可能会阻碍母胎的复苏成功。
心血管变 化
• 妊娠期内 源性血管 扩张剂 ( 如黄体 酮、雌激 素和一氧 化氮) 的 增加可导
生理变化
血容量变 血容量变


• 妊娠期血 • 妊娠 20
药物治疗
孕妇心脏骤停期间的药物治疗与非孕妇没有区别。
对于难治性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AHA 仍推荐首选胺碘酮 300 mg 快速输 注,如果未恢复正常心律,电击后再予 150 mg 快速推注。
2016 年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提到,一般建议胺碘酮每日总量不超过 2 g。尽管孕期药物的分布和清除有变化,但在当前建议中很少有数据能够指导 这种变化,因此,药物剂量不须因妊娠期的生理变化而改变。
容量于 6 周后,孕
周起开始 妇平卧时
增加,
Hale Waihona Puke 增大的子32 ~ 34 宫压迫腹
周达高峰, 主动脉使
心脏的每 心脏后负
搏输出量 荷增加,
孕产妇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
1. 出血、 2. 心力衰竭 3. 羊水栓塞和脓毒症
出血占心脏骤停和心力衰竭的 38%,急性心肌梗死占 15%。
孕妇心脏骤停的管理
救治孕期妇女心脏骤停的首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心肺复苏和减轻主动脉 下腔静脉压力。胸外按压时患者置于仰卧位,如果宫底高度超过肚脐水 平,持续徒手将子宫向左侧移位有助于在胸部按压时减轻主动脉和下腔 静脉压力。
按压步骤
救援者一只手掌根部放置胸骨下半段,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 胸外按压频率≥100 / min,深度≥5 cm,每次按压后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按压 间隔最小化,按压与通气比率为 30 ∶ 2。除高级气道建立和除颤等特殊情况外, 按压中断时间≤10 秒。 不建议对孕妇实施机械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1] Peberdy MA, Callaway CW, Neumar RW, et al.Part 9:post-cardiac arrest care: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10, 122(18 Suppl 3): s768-786. [2] Cummins RO, Chamberlain DA, Abramson NS, et al.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uniform reporting of data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 the Utstein Style.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e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the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and the Australian Resuscitation Council[J]. Ann Emerg Med, 1991,20(8):861-874.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师或患者家属提供 医疗决策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从临床征 象、神经电生理、神经生化和神经影像4个方面对心肺复苏后昏迷 评估进行了撰写。
•撰写步骤包括文献检索与复习(1988—2014年Medline和CNKI数据库)、证 据级别确认和推荐意见确认(2011版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标准)3个步骤[3].。对 证据暂不充分,经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后提高推荐级别(A级推荐)。对假 阳性率过高的I级证据,经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后降低推荐级别(B级推 荐)。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心肺复苏(CPR)使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的质量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

1 预警与识别1.1 预警建议建立心脏骤停的预警机制,预防相关事件的发生。

心脏骤停发生前应有效识别相关高危因素,如严重低氧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心脏骤停的发生。

1.2 识别对于无心电监护且突发意识丧失的患者,应即刻启动心脏骤停的识别流程。

对于已有多参数监护的患者,在多参数监护连接良好的情况下,当提示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高质量复苏2.1高质量胸外按压动作要点:◆部位:掌根部位于患者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交点或胸骨下半部◆姿势:双手交叠,肘关节伸直,双上肢与患者水平面垂直◆深度:5~6cm(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上)◆频率:100~120次/min◆回弹:避免倚靠患者胸廓,保证充分回弹2.1.2 按压质量控制高质量胸外按压时患者存活的必要条件,包括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足够的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

采用胸外按压比例(CCF)来评估按压的连续性。

CCF=胸部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

2.1.3 减少按压中断目前指南推荐CCF理想目标值为80%,至少达到60%。

2.1.3.1 人员更换2.1.3.2 建立高级人工气道2.1.3.3 电除颤前后2.1.3.4 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2.1.4 物理指标监测按压深度与频率复苏团队其他成员可对施救者的按压频率及深度进行监督,对按压频率的控制,还可通过节拍器辅助引导,或者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监测进行实时反馈。

2.1.5 生理指标监测生理指标有压力性指标、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

主要压力性生理指标包括冠脉灌注压(CPP)、动脉舒张压。

建议争取CPP>15~20mmHg,动脉舒张压>25mmHg,ETCO2>20mmHg或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汇报人:日期:•引言•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目录•心肺复苏技术与实践操作规范•孕产妇心搏骤停的识别与评估方法•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救治策略与措施•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预防策略与措施建议目录01引言尽管近年来有关孕产妇CA-P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关数据仍不充分,且救治效果参差不齐。

为提高对孕产妇CA-P的认识和救治水平,制定一部针对孕产妇CA-P防治救的专家共识十分必要。

孕产妇心搏骤停(CA-P)是导致围产期母体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严重挑战。

背景与目的该共识基于现有的相关研究和专家经验,对孕产妇CA-P的预防、识别和救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共识中涵盖了孕产妇CA-P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早期识别、救治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处理孕产妇CA-P时提供指导,提高母体和胎儿的生存率及预后。

指南概述02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孕产妇心搏骤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相对较高。

发病率较高病情危急预后不良一旦发生孕产妇心搏骤停,病情往往危急,需要及时救治。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预后通常不良,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心脏病史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心搏骤停。

心脏病史如贫血、感染、羊水过多等也可能增加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风险。

其他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加强孕期保健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监护及时就医预防策略建议01020304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

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一旦发现孕妇有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03心肺复苏技术与实践操作规范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

心肺复苏机总技术参数及三家品牌参数

心肺复苏机总技术参数及三家品牌参数

心肺复苏机总技术参数及三家品牌参数标注“▲”的条款为评标时重要评分指标,不满足者将会被严重扣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附件1电动电控设备清单:附:产品三家品牌参数“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的相关规范,符合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机械复苏装置”、按压技术:采用结合胸泵和心泵机制、模拟心脏搏动原理的智能心肺复苏技术,具有良好的复苏效果,文献的研究数据证明按压相胸)文献原文首页和摘录文献的文范围内,实际按压频实际按压两种按压模式切换时,无需暂停,在工作期间次通气停顿时间°,确保下楼梯、转运途额定,能持续稳定实施胸腔按压,,状态下,能持续稳定实施胸腔按压,实际实际按压深度与±范围内,以满足长距离转运期院外急救的使用需求。

电池运行时间:新电池充满电情况下,单块电池最“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的相关规范,符合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机械复苏装置”胸部无负荷、垂直按压、自动中心位置定位。

具有良好的复苏效果,文献的研究数据证明按压相胸)文献原文首页和摘录文献的文“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的相关规范,符合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机械复苏装置”、按压技术:立体按压,垂直按压胸腔的同时,通过绷带挤压胸腔,达到全胸腔覆盖,具有良好的复苏效文献的研究数据证明按压或动脉舒文献原文首页和文SCI范围内,实际按压频实际按压两种按压模式切换时,无需暂停,在工作期间次通气停顿时间°,确保下楼梯、转运途℃,额定工作温度环境下性能好:,能持续稳定实施胸腔按压,满足额定,状态下,能持续稳定实施胸腔按压,实际实际按压深度与±范围内,以满足长距离转运期院外急救的使用需求。

电池运行时间:新电池充满电情况下,单块电池最具有电量指示,低电量指示灯闪烁警示后,仍可连,在不中断按压的状态下,连接外附件3参加人员签到表:附件3参加人员意见签名表。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徒手心肺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中的重要一步。

主要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人工徒手的方法尽快实施CPR的抢救措施。

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恢复自主呼吸,从而确保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给。

【适应证】任何原因引起突发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

【禁忌证】无。

【目的】1.尽快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及自主呼吸。

2.确保重要脏器的血氧供给。

3.为高级生命支持及延续生命支持的基础阶段。

4.提高猝死患者的复苏成果率。

【制度与依据】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该标准由来自全国各家医院的百余位专家,参照指南及相关文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

旨在全方位、全过程、全立体地诠释了CPR的内涵与外延,对指导CPR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于2015年发布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该指南基于复苏国际联络委员会(ILCOR)制定的《201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CoSTR),由来自全球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依据GRADE分级共同参与完成。

其内容涵盖了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代替技术与辅助装置、成人高级生命支持等十五个部分。

【准备】1.用物准备:急救情况下即刻实施心肺复苏。

院内急救时可立即呼叫他人准备抢救物品如抢救车等。

2.环境准备:评估救护环境是否安全,如存在危险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意识轻拍患者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并大声呼叫:“喂,您醒醒!”如知道患者姓名可直接呼叫“喂,某某某!”患者无反应。

呼叫旁人启动急救救援系统2.判断:患者呼吸、心搏情况 1.立即检查有无呼吸及呼吸形态(看胸廓起伏、听呼吸音、感觉有无气体呼出)时间:5~10秒 2.检查颈动脉搏动(气管喉结旁开两指)时间:5~10秒 3.确认时间及环境安全3.安置体位去枕平卧,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置于坚实的平面上。

心肺复苏(2016新版指南)

心肺复苏(2016新版指南)

心肺复苏的根本程序
Defibrilation—电除颤 Compressions胸外按压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先电击还是先心肺复苏?
当立即可以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 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假设成人 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 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 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场心肺复苏,直到AED 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应能看到胸廓起伏
D---电除颤
院外目击SCD且现场有AED可用时,应尽 早使用AED除颤;
对于院内SCD患者,应立即进展CPR,一 旦AED 或除颤仪准备就绪,宜立即除颤;
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且持续时间>4~ 5min或无目击者的SCD患者,应立即给予 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 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 颤。
界处〔男性两乳 头连线中点的胸 骨上〕 按压手法:
掌根着力,双手 紧扣,重叠上翘
按压姿势:
双臂垂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 垂直向下
按压深度:成人>5cm,<6cm。按压频率: >100次/分,<120次/分。
按压与放松比1:1,按压间隙防止依靠在患 者胸上,使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与通气比:成人:单人、双人30:2,儿 童、婴儿:单人 30:2,双人15:2〔无需因 为人工呼吸而中断胸部按压〕。
心肺脑复苏〔CPCR〕
袁宽道
前言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 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 然停顿,患者对刺激无反响,无脉搏,无 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 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 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近年来,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突发事件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及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我国心肺复苏专家共同召开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会议,以制定最新的指南和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一、心肺复苏概述心肺复苏是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现场救护、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恢复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大脑,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二、新的CPR指导原则1.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疑似心脏骤停的患者时,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将患者的病情和位置准确报告给急救中心,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2. 快速胸外心脏按压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应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的频率应为100-120次/分钟,每分钟深度应达到5-6厘米。

避免频繁停止按压,以充分保持血液循环。

3. 组织灌注及药物治疗为了增加组织灌注,专家建议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配合使用肺复张和人工通气。

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早期使用肌肉松弛剂,以提高复苏效果。

4. 早期电除颤对于出现可恢复性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原因,并且没有明显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在进行5轮心肺复苏后尝试早期除颤。

5. 增强复苏团队合作心肺复苏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

专家共识强调了训练团队成员的重要性,提出应该进行定期的复苏培训和模拟训练,以提高团队的应对能力。

三、心肺复苏的前景与挑战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很多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心肺复苏时机,导致复苏无效。

此外,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公众对于心肺复苏的了解和参与度仍显不足。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心肺复苏的重视,专家们对于心肺复苏的前景充满信心。

2016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2016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CA 前期的预警
01 机体预警
OHCA:缺血性心 脏病的危险因素
基因学检测 左心室射血分数 IHCA:CA 前疾病 和主要生命体征
02 心理预警
过度情绪、精神因 素儿茶酚胺敏感性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 速、章鱼壶心肌病 又称心碎综合征或 心尖球形综合征、 QT 间期延长综合 征
03 仪器预警
心电图 ECT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成像
(5)张力性气胸
使用针刺减压法,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
(6)心包填塞
胸外按压无法有效实施也可以酌情考虑 其他有效的CPR 方法(如开胸直接心脏挤压)
特殊原因
(7)血栓
①肺栓塞:CPR 的同时考虑静脉溶栓治疗、CPR 的时间至少 60~90 min ②冠脉栓塞:CPR 成功后应尽快安全转运到能进行PCI 的医院 实施介入治疗、院内、院外无缝隙连接和配合,迅速将患者送 入导管室。
01 关键字 04 关键字关键字
延生
• 死亡者的生命将会借助别人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续,即器官捐 献与器官移植,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接力,可谓CA 后期“延生”的内 涵。
THANKS
结语
谢谢大家!
(3)高/ 低体温
①低体温:延长CPR时间、当核心体温< 30 ℃时不考虑起 搏和除颤及药物治疗、复温是对该类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 ② 高体温:CPR 时除遵循标准方法外,应进行持续降温
特殊原因
(4)低血容量
复苏时首要的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大量常温血制品或晶 体液快速输注)的同时,立即针对病因治疗及控制出血
2016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前言
近年来,我国 心搏骤停( cardiac arrest,CA) 的 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 目前每年约有54.4 万人发生CA,发病率已渐近发达 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CA 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 左右。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ECP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医学界开始研究使用机器替代心脏功能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CPR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ECPR已成为心脏骤停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 ECPR的适应症和禁忌症ECPR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中那些无法通过传统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心律的个案。

这些患者可能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病因,需要快速实施ECPR来提供循环和氧合支持。

然而,并非所有心脏骤停患者都适合接受ECPR。

禁忌症包括不可逆的病因、晚期终末期癌症、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在决定是否实施ECPR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等因素。

3 ECPR的实施过程ECPR的实施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急诊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麻醉师等。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手术室内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

接下来,通过引流管和回流管,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中进行氧合处理,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 ECPR的效果评估和后续管理ECPR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ROSC的恢复情况、出院生存率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

对于ROSC恢复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护和治疗,以保证其心脏和脑部功能的恢复。

此外,患者的家属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应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问题。

总之,ECPR作为一种新兴的心脏骤停治疗手段,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

1966年,学者们意识到对于心跳骤停(CA)患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恢复心脏血流,尤其对于心肺复苏时间延长而未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

随后,婴幼儿和成人CA患者开始应用ECPR技术。

1983年,Philips等研究发现,在5例成功实施ECPR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存活。

1989年,美国成立了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对全球范围内使用ECMO的病例进行登记。

《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护理专家共识》读书报告

《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护理专家共识》读书报告
鉴于现阶段心肺复苏机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愈发广泛,缺乏相关指南或共识供临 床实践参考,因此,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在全国选 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2名急危重症医疗和护理专家组成专家组,编写了《应用心肺复 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规范心肺 复苏机院内使用的相关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操作团队人员数量 及分工建议分为(
A\B\C\D\E角)
A:负责团队指挥兼气道管理。 B:持续心脏按压时,由C观察 病情并记录。 C:轮换B进行心脏按压时,B观 察病情并记录。当替换心肺复 苏机时,由C和E负责侧翻。 D:负责质检、用物准备、放置 复苏板,启用心肺复苏机以及 除颤。 E:负责静脉通路及给药
心肺复苏机上机时配合
心肺复苏机上机后监测及管理
病情监测:(1)监测患者的脑复苏(意识和瞳孔);(2)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1
动脉压、通气指标及尿量的变化;(3)监测心电监护中按压波形的变化。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痰液;妥善固定面罩,确保面罩与面
2
部皮肤紧密贴合,达到有效通气。
防治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将导致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后续临床恶化并最终死亡。密切观察心肺复
8
苏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胸骨或肋骨骨折、血胸或气胸、腹部器官损伤、胃胀气、呕吐误吸、肺疝 等),并及时处理[39-40](Ⅳ c,A)。长时间机械按压可导致脏器损伤,因此,在自主循环恢复后,
如有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无明显心脏衰竭,应尽早实施检查以排除心肺复苏造成的隐匿性创伤。
6
气量(6~7 ml/kg)、低频率(10次/min)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高压报警60 cmH2O(1cmH2O=0.098

2016心肺复苏指南资料

2016心肺复苏指南资料
估呼吸和脉搏
•3.先按还是先电?先1.5-3分钟的CPR——一旦除颤
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
•4.胸外按压频率100-120/分,深度5-6厘米 •5.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比例限定,减少中断。中断控制在10S之内。
即每次人工呼吸10S之内。胸外按压频率100-120/分,
脐带动脉搏动
六、在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辅助通气的频率应该是多 少?
每分钟 40 ~60 次
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
美国:迄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 术,每年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 7万人获救。
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技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全 国200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经现 场心肺复苏后获救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 救措施 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 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
,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二、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内分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3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ATP(三磷酸腺苷) 储存耗竭的时限!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
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 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 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ppt课件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ppt课件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 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概述 •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防治 • 孕产妇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救护措施 •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预后与随访
01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心理干预
对于经历心跳骤停的孕产妇,可能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以帮助她 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对于复苏成功的孕产妇,应该给予健康指导,包括合理饮食、适 当运动、定期检查等,以帮助她们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THANKS
支持治疗
对于已经复苏的孕产妇,应进行支持治疗,如维持血压、纠正心律失常等,以促进康复。
并发症处理
对于心搏骤停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水肿、肾功能不全等,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 减少对孕产妇和胎儿的损害。
04
孕产妇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பைடு நூலகம்
操作前准备
01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避免吹风、阳光直射和
诱发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心搏骤停的常见 诱因之一。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生心搏骤停。
母体并发症
其他因素
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肥胖等并发症可能 增加心搏骤停的风险。
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感染等也可能诱发 孕产妇心搏骤停。
03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防治
预防措施
定期产前检查
05
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救护措施
心肺复苏
早期实施
在孕产妇心搏骤停的急救中,心肺复苏是早期实施的关键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为何要稀释?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为何要稀释?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为何要稀释?一、肾上腺素简介: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收缩药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CPR(心肺复苏术)基本用药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本药兼有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激动α-肾上腺素受体可引起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激动β-肾上腺素受体可引起心肌兴奋、心率加快、冠状血管扩张及骨骼肌、支气管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本药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常用剂量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变或略降,大剂量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本药升高血压有三重机制:(1)直接刺激心肌,增强心室收缩能力(正性肌力作用)。

(2)增加心率(正性变时作用)。

(3)收缩末梢血管。

本药用于PCR主要利用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加心肌自律性和使VF(心室纤颤)易被电复律等。

肾上腺素仍被认为是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可用于电击无效的VF/无脉性VT、心脏静止或PEA(无脉性电活动)。

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必须稀释依据1.《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用于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用法: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1次。

每次从周围静脉给药后应该使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

因心内注射可增加发生冠脉损伤、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同时也会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的时间,因此,仅在开胸或其他给药方法失败或困难时才考虑应用。

2.《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首选股外侧肌肉注射;对特定患者可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输注。

(证据水平中,强推荐)专家一致建议,过敏性休克患者首选股外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3~0.5 mg,必要时5~15 min 重复一次。

对意识丧失、即将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0.2 mg,注意要将原液(1 :1 000)稀释10 倍使用;对反复低血压的患者,可以0.1 μg/(k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和除颤,患者存活的概率极低 [24]。因此,秉承王一镗教授“三 分提高、七分普及”的“三七”理念,在社区建立完整、有效 的预防体系是 OHCA 防治的关键 。 [25-27]
不同社区 CA 者的复苏效果有明显差异,这与患者的基 本健康状况、合并症严重程度和社区条件差异有关,后者关系 到院前急救生命链各个环节的细节差异,涉及到社区是否有 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急救员”及其数量和实施 CPR 的质量、社 区医疗转运人员和工具、社区有无除颤设备、呼叫系统、应急 预案、反应策略、经常性的急救演练和社区生命关爱文化氛围 等 [28]。理想的社区 CA 预防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 CA 综合防治体系 [12-15]。这一防治 体系贯穿 CA 前预防,CA 抢救的 CPR 全程直至 CA 复苏后处 理的完整过程。强调 CA 前要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 主动防控;突出抢救中以“化”字为主,使 CPR 科学技术与临 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 CA 患者和 CPR 技术共性标准和 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CA 后则以“生”字为重,尽 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 CPR 发展观,优化 CPR 后管理的全 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
(1)科普:全面、全员宣传动员,普及 OHCA 的科学和 知识,提高居民健康和急救意识,营造互助和谐、关爱生命的 文化氛围。科普教育应该利用全媒体(广播、电影、电视、报 纸、海报、宣传单张、手册、微信、微视频、流媒体等)进行广 泛、持续的宣传,内容应该科学、准确,形式多样,充分利用 社区医疗的一级预防和健康教育平台。
1 CA 前期的“三预”方针
CA 前期是指患者未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前的时段。狭 义的理解是指发生 CA 前极短暂的先兆症状时间,往往只有 数分钟至数小时。这里定义的 CA 前期应该涵盖患者真正出 现 CA 前的整个时间过程,这期间从个人到家庭、社区和医疗 卫生服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每个相关要素的构成都会成为 决定 CA 患者生存与否的关键。CA 往往猝然发生,抢救过程 中任何失误和延误均可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在 CA 发生之前 应强调“三预”方针:预防、预识和预警。 1.1 CA 前期的预防 CA 前期预防首要是应该建立相对全 面的综合预防体系,“预”强调的是意识,“防”侧重的是措 施。CA 前期预防体系是指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方案, 相关部门配备防治器材,普及培训志愿者,筛选 CA 前期高 危患者,评估其风险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建立的一套 有效运行的综合预防体系。该综合体系应该涵盖从个人到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 姆 立 克
CA 前期的社区预防
(1)科普:利用全媒 体进行广泛、持续的宣 传 (2)培训:开展形式多 样、群众喜闻乐见、讲 求实效的CPR 普及培训。 ( 3)人员:培训人 员的数量越大,第一 反应者CPR 的比例 就会越高
(4)装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 社区、机关单位、家庭配备AED 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装备。 (5)预案:各单位学习 等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 定针对CA 等紧急事件的 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 (6)文化:在CA 普 及教育、CPR 普及培 训中应该始终贯穿和 培养公众勇于施救、 互助互爱的急救文化。 (7)其他
多元化
膈下抬挤CPR
开腹经膈肌下向上向前抬挤心脏 的CPR 方法
体外膜肺CPR
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连接旁路泵建立体外 循环
机械复苏装置CPR
活塞式机械复苏装置、主动式胸部按压- 减压复 苏装置、压力分布带式复苏装置和微型机械复苏 装置
其他CPR 技术
主动式胸部按压- 减压装置、气背心 CPR 和机械CPR
(5)张力性气胸
使用针刺减压法,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
(6)心包填塞
胸外按压无法有效实施也可以酌情考虑 其他有效的CPR 方法(如开胸直接心脏挤压)
特殊原因
(7)血栓
①肺栓塞:CPR 的同时考虑静脉溶栓治疗、CPR 的时间至少 60~90 min ②冠脉栓塞:CPR 成功后应尽快安全转运到能进行PCI 的医院 实施介入治疗、院内、院外无缝隙连接和配合,迅速将患者送 入导管室。
03
超生
ECMO
对于部分难治性心搏骤停
(refactory cardiac arrest ,
RCA)患者,如传统CPR 无 效 可 考 虑 采 用 ECMO 和
01 关键字
ECPR。CA 患者主要使用静
脉 - 动脉( V-A )模式 ECMO 治疗,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 持CA 患者常规使用ECMO
(8) 中毒
当遇到原因不明的CA,特别是不止1 例患者时,应警惕 中毒可能,且应注意施救者个人安全
特殊环境
特殊人群
孕妇
腹式CPR
患者低龄、原发病为AMI、能够去除引发CA 的病因(如低体温、 肺栓塞)等特征预示患者预后良好,故因人而异或“超长CPR”也 可以抢救成功并康复。
3
CA 后期的“三生”方 复生 略 延生
超生
CA 后期是指 CA 患者经过初级或者高级生命支持 ROSC 或复苏终止后的时段,应遵循复生、超生及延生的“三生” 方略,以使CA 患者获得最佳生命之转归
复生
气道管理 (airway,A ) A B
循环支持 (circulation,C) C D
呼吸氧合 (breathing,B)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D)
CA 中期的“个体化” --特殊程序
救助对象的状况
成人由VF引起CA 先采用胸外按压 (C— A—B 流程) 儿童由窒息引起CA 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 吸(A—B—C 流程)
救助人员的能力
如果救助人员不会人 工呼吸或是因惧怕传 染不愿施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 则可不受 C—A—B 流程限制, 立即开始不间断的胸 外按压。高质量的徒 手胸外按压才是最重 要的。
超生
01 02
早期的急诊冠脉造影和开通血管治疗可显著降低 心源性CA 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如果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不能遵从声音指示活 动),应尽快使用多种体温控制方法将患者的核心 体温控制在32~36℃,并稳定维持至少24 h,复温时 应将升温速度控制在0.25~0.5℃ /h 评估方法:临床症状体征(瞳孔、昏迷程度、肌阵挛 等)、神经电生理检)及血液标志物[ 星形胶 质源性蛋白(SB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CA 前期的医院预防
• (1) 院前急救反应体系:院前急救(120 急救中心)、院 内急诊(医院急诊科)和ICU或EICU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 • (2) IHCA 预防体系:IHCA 预防体系包括建立早期预警系 统(EWSS)和快速反应系统(机制),组建院内快速反应 小组(RRT)或紧急医疗救护小组( MET)。 • (3)CPR 培训与质量控制:以团队形式实施的CPR ,使用 高仿真模型,在ACLS 课程中,应该融入对领导能力和团队 合作原则的强化培训
前言
近年来,我国 心搏骤停( cardiac arrest,CA) 的 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 目前每年约有54.4 万人发生CA,发病率已渐近发达 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CA 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 左右。
目录
Contents
CA 前期的 “三预”方 针
多元化
单纯胸外按压CPR
适用于非专业医务人员无能力或不愿意进行 人工呼吸时对OHCA 患者实施的CPR
腹部提压CPR
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通 过使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腹内压力,建立有效的循环
和呼吸支持
开胸直接心脏挤压CPR
该方法多在胸部外伤、心包填塞、心胸 外科手术等特殊的条件下才使用
CA 中期的 “三化”方 法
CA 后期的 “三生”方 略
02
1
前期的“三预”方 家庭预防 针 医院预防
社区预防
医院是CA 救治的关键主体,既是对OHCA 患者高级生命 和复苏的终点站,也是院内心搏骤停(inside 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整体防治的主战场
CA 前期的家庭预防
CA 前期的预警
01
机体预警
OHCA:缺血性心 脏病的危险因素
02
心理预警
过度情绪、精神因 素儿茶酚胺敏感性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 速、章鱼壶心肌病 又称心碎综合征或 心尖球形综合征、 QT 间期延长综合 征
03
仪器预警
心电图 ECT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成像
基因学检测 左心室射血分数 IHCA:CA 前疾病 和主要生命体征
2
CA 中期的“三化”方 法 标准化 个体化
多元化
自1960 年现代CPR 诞生之日起,胸外按压(产生并维持 人工循环,前向血流)、人工呼吸(保持人工通气)和电 除颤(尽快终止可除颤心律)就是 CPR 的基本核心技术, 也是CPR 技术不断优化和发展的目标。
CA 中期的标准化
高质量的 CPR核心
(2) 高/ 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异常
(3)高/ 低体温
①低体温:延长CPR时间、当核心体温< 30 ℃时不考虑起 搏和除颤及药物治疗、复温是对该类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 ② 高体温:CPR 时除遵循标准方法外,应进行持续降温
特殊原因
(4)低血容量
复苏时首要的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大量常温血制品或晶 体液快速输注)的同时,立即针对病因治疗及控制出血
救助环境的设施
如果能在倒下的 5 min 之内完成 除颤,复苏的成 功率非常高
特殊原因
(1)缺氧
窒息性CA 可由多种原因(气道梗阻、贫血、哮喘、淹溺、上 吊、肺炎、张力性气胸、创伤等)导致,且发现时初始心律多 为不可除颤心律(心搏停止或PEA)。CPR 的关键是保证高质 量胸外按压的同时优先补充氧气,有效通气 对肾功能衰竭(肾衰)、心衰、严重烧伤和糖尿病患者应警惕 电解质紊乱。CPR 时低血钾处理关键是快速补钾,同时也应补 镁
CA 前期的预识
动态性预识
即时性 预识
尽快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采取一定的自救措施 (休息、平卧、口服硝 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溯源性预识
气促、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等有生 理变化的早期表现
CHD 、先天性冠脉异常、马凡综合征、DCM、HCM、心肌炎、 心脏瓣膜损害、原发性心电生理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 病、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心震荡
04 关键字关键字
延生
• 死亡者的生命将会借助别人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续,即器官捐 献与器官移植,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接力,可谓CA 后期“延生”的内 涵。
目标
01
学会正确启动EMSS, 正确拨打120 急救电话, 学会启动、利用当地社 区或单位的辅助应急救 护资源。
目标
03
掌握正确的CPR 技术,学会AED 的使用
目标
02
掌握哈姆立克(Heimlich) 手法,能够为气道阻塞 (食物嵌顿或窒息)的家 庭成员进行现场急救。
目标
04
根据家庭成员的健 康和疾病状况掌握 特殊的健康监测和 急救知识
胸部按压5-6cm
压频率100~120 次/min, 按压深度成人不 少于5 cm,但不超过6 cm,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复 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 以后,按 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 次 /min
儿童、婴儿CPR
1 、不建议对儿童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策 略 2 、对年轻患者,包括儿童和婴儿,应该延长 CPR 的时间,不轻易终止CPR。 1、深度:5 cm 左右 2、按压/ 通气比例应该为15 ∶ 2 3 、为婴儿实施 CPR 时,判断患儿意识采用 拍打足底的方法,胸外按压时采用二指垂直 按压(单人)或双拇指环抱法(双人),按 压深度约为4 cm,按压/ 通气比与儿童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