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热力学分析
热学-第6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气体自 由膨胀
会自动发生
不会自动发生
气体自 动收缩
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对外没有做功,没有 吸收热量,是一个内能不变的过程。
外界不发生变化,气体收缩到原来状态是不 可能的。
•假设外界不发生变化,气体可以收缩到原来状态。
设计一个过程R ,使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图(b)。从热源 吸取热量Q,进行等温膨胀对外做功A’=Q。 通过R过程使气体复原,图(c) 。 图(a),(b),(c) 过程总的效果:自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全部 转变为对外做功而没有引起其他变化。
Q1 U(T) A u(T)S (T)S (u )S
表面系统经历微小卡诺循环对外做功:
所以
f (1,2 )
f (3,2 ) f (3,1)
3
因为
是任意温度,所以,
3
1
f (1,2 )
f (3,2 ) (2 ) f (3,1) (1)
Q2 Q1
2
即
((12))
Q2 Q1
( ) 是 的普适函数,形式与 的选择有关。
开尔文建议引入温标T,且
T ( )
T叫做热力学温标或开尔文温标。
Q2 Q1
1
f
(1,2 )
(1)
f (1,2 )是 的普适函数,与工作物质性
质及Q1 和Q2无关。
设另有一温度为 3 的热源
两部热机工作与
3
,
和
2
3 ,1之间
3 1 1
22
则
Q2 Q3
f
(3,2 )
Q1 Q3
f (3,1)
(2)
因为
Q2
Q2 Q3
最新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ppt课件
系统吸热 Q 状态Ⅰ,U1
系统对外作功 W
状态Ⅱ,U2
数学表达式:U2 = U1+QW
△U=U2-U1=Q-W
即 △U=Q-W
(注意Q、W符号的规定)
2024/7/3 10
例题1:某过程中系统从环境吸热100J,
对环境做体积功20J。求过程中系统热力 学能的改变量和环境热力学能的改变量。 解:△U系 =Q-W
△fHθm(H2O,l)=-285.83kJ·mol-1
2024/7/3 33
化学热力学中的标准状态:
是指在温度T和标准压力Pθ=100kPa下的该 物质的状态,简称标准态。
若计量方程写成: 1/2N2+3/2H2→NH3,则一单元反应是 指消耗了1/2molN2和3/2molH2 ,生成了 1molNH3 。
所以,在谈到反应进度时,必须指明相 应的计量方程式。
2024/7/3 23
(2)QV与QP的关系
反应物 T P1 V1 (始态)
等压
(1)
生成物 T P1 V2
若1mol C6H6(l)参加反应,QV=- 3.268×103kJ; 1mol O2参加反应,QV=-3.268×103/7.5kJ。 为了对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从数量上统一表达化学 反应进行的程度,引进反应进度ξ。
2024/7/3 20
(1)反应进度ξ(extent of reaction) 设有反应: νAA + νBB →νGG +νHH
= H2-H1
(enthalpy)
QP=△H(焓变)
[条件①等压过程②变化过程中系统只作体积功]
意义:等压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
全部用于改变体系的焓。
大学物理第6章热力学基础课件讲义
-------------------------------------------------------------------------------
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 dW, W
作功改变系统热力学状态的微观本质
碰撞 分子规则 运动的能量
分子无规则 运动的能量
功是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量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
表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系统 的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换与守 恒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的任何过程。
-------------------------------------------------------------------------------
要改变一个热力学系统的状态,也即改变 其内能,有两种方法。 1.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
摩擦升温(机械功)、电加热(电功) 功是过程量 2. 热量传递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 热量是过程量 使系统的状态改变,传热和作功是等效的.
作功和传递热量均可作为内能变化的量度
-------------------------------------------------------------------------------
第6章 热力学基础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 §6.2 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 §6.3 循环过程 §6.4 热力学第二定律 §6.5 熵 熵增加原理 §6.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玻尔兹曼熵
-------------------------------------------------------------------------------
-------------------------------------------------------------------------------
第6章:固体材料的热力学状态:自由能、相图、相和组织
④低温下:内能项为主→低温相多是低内能,原子排列 规整紧密的相; 高温下:熵项可超过内能项使→混乱度大的相稳定存在。
6.1.4 材料系统的化学势
材料系统多为多元体系,增加成分变数 → 要用化学 热力学与化学位。 由H = U+PV,dH = dU+PdV+VdP =
TdS - PdV+PdV+VdP=TdS+VdP
(2) 系统的功、能变化
容量性质(体积V、质量、熵S等)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温度T、压强P等)无加和性。
强度性质作用在容量性质上(使其变化),此过程 涉及功: 力F 压力P 而 T•dS 杆l 体积V dl(伸长) dV Fdl(变形功) PdV(机械功)
即强度性质×容量性质的变化 = 功 δQ(无序功)
合并Ⅰ、Ⅱ律:dU=δQ + δW, δQ≤TdS 得: dU-TdS ≤ δ W, 恒温: d(U-TS) ≤ δ W 定义: F≡U-TS, dF ≤ δ W , 若恒V:δ W = 0 故 : d(U-TS)T,V ≤ 0 或 dF ≤ 0 自发过程(<),平衡过程(=)
同理: d (H-TS)T,P ≤ 0,
热力学Ⅰ律: △U= Q+W 或 du=δQ+δw(以系统为主) P 、V 、T系统
①若恒容: δW= PdV =0 则 △U=Qv, du=δQv ②若恒压: δW = -PdV (系统对外做膨胀功) δQp = du-δW = du+d(PV) = d(U+PV), 令 H≡U+PV (Enthalpy) 则 δQP=dH △H=Qp ③若吸、放热(T变):
dSU· (dH)S· V≥0; (dU)S· V≤0; P≤0; (dG)T· (dF)T· P≤0 V≤0;
第6章热力学讲解
第六章 思考题6-3 (1)是错误的。
温度是状态量,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表示物体处在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效果比较剧烈的宏观状态,无热量可言。
热量一定与过程相联系.(2)对理想气体是正确的。
对一般热力学系统,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内能并非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6-7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一次经由过程A ,另一次经由过程B 。
试问在过程A 和过程B 中吸收的热量Q A 与Q B 何者较大?答: 因为1→A →2的内能改变等于1→B →2的内能改变,设它等于ΔE 12,另外1→A →2做的功W 大于1→B →2做的功W ',而ΔE 12=Q A -W =Q B -W ',所以Q A >Q B 。
6-8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从V 1膨涨到V 2,经历等压过程a →b 、等温过程a→c 、绝热过程a →d ,问:(1) 从p -V 图上看,哪个过程做功最多?哪个过程做功最少?(2) 哪个过程内能增加?哪个过程内能减少?(3) 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多?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少? 答:(1) 做功最多的是a →b 等压过程,最少的是绝热过程a →d 。
(2) a →b 过程内能增加,a →d 过程内能减少;(3) 吸热最多的是a →b 过程,吸热最少的a →d 过程。
6-9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是否可能?(1)恒温下绝热膨胀;(2)恒压下绝热膨胀;(3)绝热过程中体积不变温度上升;(4)吸热而温度不变;(5)对外做功同时放热;(6)吸热同时体积缩小i答:(1)不能;(2)不能;(3)不能;(4)能;(5)能;(6)能。
6-11 两条绝热线和一条等温线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循环?为什么?答:不能。
如本题图所示,若等温线Ⅲ与Ⅰ和Ⅱ两个绝热线相交,就构成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只有一个单一热源,它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功,即%100=η,并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化学原理6化学热力学初步
V = 0 ,W = -pV,故W = 0
U = Qv + W U = Qv
在恒容反应中,体系 的热效应全部用来改 变体系的内能。
弹式量热计 Qv = T (C水 + C量热计)
恒压热效应Qp
若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其热效应称 为恒压热效应Qp。
U = Qp + W W = -pV = -p(V2-V1) U = Qp + W = Qp- p(V2-V1) U2 - U1 = Qp- p(V2-V1)
QpQvnRT 4807.12(4)8.314298103 4817.03 kJ
反应进度 煤炭燃烧反应,C + O2 = CO2,放出的热
量显然和反应掉多少煤炭有关。
AA + BB GG + HH
t = 0时: n0(A) n0(B) n0(G) n0(H) t = t时: n(A) n(B) n(G) n(H)
3.2 盖斯定律
1840年前后,俄国科学家 Hess :一个化学 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能分成几步来完成, 其热效应是相同的。
rHm
H 2 (g ) 1 2O 2 (g ) H 2 O (l)
rHm1
rHm2
rHm4
2 H (g ) O (g ) H 2 O (g )
rHm3
rHm = rHm1 + rHm2 + rHm3 + rHm4
盖斯定律实际上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延伸。 实质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途径无关。
某反应的 rHm (1) 与其逆反应的rHm (2)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rHm (1) = - rHm (2)
例2:已知 C (石 墨 )O 2(g) C O 2(g)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PPT课件
力学中称为方向性问题。
.
2
3,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4,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 相互独立互相补充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1888),德国物理学家,对热力
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曾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熵
的概念,并得出孤立系统的熵增加原理。他还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
.
4
3,更简单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热源传向高温热源。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
① 功可变成热,热不能变成功。(若 对,举一例说明)
② 功可完全变成热,热不能完全变成功。(若不对,举一反例)
③ 功不能完全变成热,热能完全变成功。
④ 功可完全变成热,但要在外界作用下,热能完全变成功。
2,两种表述将的都是热和功的问题,功不仅限于机械功的广义 功,每一种功热转换过程也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若干典型热学事例的堆积仓库,物理定律也 不能停留在具体的表面描述,真正的热力学定律应当是对物理本 质的描述,不同的表述应当有共同的物理本质,热力学第二定律 应该有更好的叙述。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问题的引入:
1,焦耳理论与卡诺热机理论的矛盾:同属能量转换, 有用功变热可以全部实现,为什么反过来就不能全部 实现,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可没有这样的限制。
2,热机效率始终小于1并不全是技术原因
3,大量与热有关的自然过程仅靠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不 足以解释的:1)热传递是不可逆的;2)电影散场后, 观众自发离开影院走向各方,却不能自发地重新聚集在 原来的电影院; 3)空气自由膨胀不能自发收缩等。
小结:上述三个不可逆过程,在推理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使系统 复原的方法,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并且花费很多精力时间去寻 找系统复原的方法,很不经济。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其他方法。
化工热力学第6章 流动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应用
P160 三(1)求算在流动过程中温度为540℃,压力为5.0MPa的1 kmol 氮气所能给出的理想功是多少?环境温度为15 ℃,环境压力为0.1MPa。
将氮气当做理想气体
Cipg 30.811.255102T 2.575105T 2 1.133108T 3(J mol K 1)
S
δQ T
d Sg
(6-16)
S
Q
T
Sg
(6-17)
熵流
——若有热量流入或流出系统,则必定伴有相应的熵 变化,记为△Sf或dSf
dS f
δQrew T
(6-18)
熵流可为正、为负、为零
敞开体系熵平衡简图
物流流入
mi Si
i
图6-3
△Sf
物流流出
△Sg
mj Sj
j
Q
dS f T
敞开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式为:
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任何过程
对孤立系统δQ = 0
dS孤立≥0 或(△S)孤立≥0
△St =△S +△S0 ≧0
dS Q
T
(6-13)
(6-14) (6-15)
熵产生
——系统在不可逆过程中,有序的能量耗散为无序的热
能(如摩擦等),并为系统吸收而导致系统熵的增加,
这部分熵称为熵产生,记为△Sg。
dS
S
s 2
0 H T
334.7 273
1.226k J k g1 K 1
理想功的计算与环 境 有关
(a) Wid T0S H 298 (1.226 0.367) (334.72 104.88) 35.10kJ kg1
(b) Wid 268 (1.226 0.367 ) (334 .72 104 .88) 12.69kJ kg1
工程热力学第11讲-第6章热力循环
新型热力循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提 供更稳定的能源输出。
03
新型热力循环的挑战
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性
等问题。
高效热力循环的探索
高效热力循环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们正在探索各种高效热力循环。例如, 有研究正在探索利用高温高压的热力循环,以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
热力循环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热力循环通常包括四个主要过程,即吸 热过程、膨胀过程、放热过程和压缩过程。
热力循环的特性
热力循环具有可逆性和效率。在理想情况下,可逆 热力循环是效率最高的循环。
热力循环的分类
80%
根据工作物质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工作物质,热力循 环可以分为气体循环、液体循环 和固体循环。
100%
低温热源温度的降低可以减少循环总热量,从而 提高效率。
提高高温热源温度
高温热源温度的提高可以增加循环净功,从而提 高效率。
采用高效工质
选择具有高热容和低流动阻力的工质可以提高循 环效率。
05
热力循环的未来发展
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
01 02
新型热力循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例如,有研 究正在探索利用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热力循环,以替代传 统的化石燃料热力循环。
应用
燃气轮机循环广泛应用于 航空、船舶和工业领域。
制冷循环
定义
制冷循环是一种利用制冷剂的相 变过程实现热量转移的循环过程。
工作原理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蒸发, 然后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冷凝,通 过压缩机的压缩和膨胀机的膨胀实 现循环。
应用
工程热力学第6章实际气体性质及热力学
dv v
du ? dh ? ds ?
气体的u、h、s 等参数无法直接测量;
实际气体的u、h、s 也不能利用理想气体简单关系计算。
需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这些参数与可测参数的 微分关系求解。
28
一、全微分(total differential)条件和循环关系
1. 全微分判据
设 z zx, y
甲烷 191.1 4.64 氮 126.2 3.39 乙烷 305.5 4.88 丙烷 370 4.26 二氧化硫 430.7 7.88
0.088 3 0.093 0 0.254 7 0.217 9 0.099 3 0.089 9 0.148 0 0.199 8 0.121 7
0.302 0.294 0.274 0.273 0.290 0.291 0.284 0.277 0.268
本章学习目标:
1. 指出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性质偏离、描述代表性状态方程; 2. 说明压缩因子的物理意义; 3. 应用热力学一般关系和常用热系数求解熵等参数的变化量; 4. 熟练应用N-O图及通用余焓图和通用余熵图; 5. 列举克拉贝隆方程、蒸气压方程、平衡的熵判据和单元系
相平衡条件。
2
本章教学内容
b)因U,T,S均为状态参数,所以F也是状态参数
c)单位 J ( kJ);J/kg(kJ/kg)
d)物理意义 δq du δw 可逆 Tds du pdv
du Tds pdv
df du Tds sdT df sdT pdv
2
可逆定温过程 f f1 f2 1 p d v
可逆定温过程中自由能的减少量是过程膨胀功。
pv 1 RgT
压缩因子物理意义
压缩因子(compressibility factor) 实际气体
热力学第六章
s3 s 0.4763kJ/(kg.K)
4点对应的是未饱和水,
p4 p1 5MPa h4 h3 137.72 kJ kg
s4 s3 0.4763kJ/(kg.K)
3.增加了过热器,蒸汽在过热器 中的吸热过程(6→1)也是定压 过程,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 从而提高了乏气的干度x,提高 了循环效率,也改善了汽轮机 的工作条件。
p 4 5 6 3
1
2 v
郎肯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1. 锅炉中的定压吸热过程(4→5→6→1)吸入的热量:
q1 h1 h4
2. 定熵膨胀过程(1→2)中工质(或汽轮机)做功:
制热
动力
T2 环境温度
T0
制冷
T2
s
热力循环其它分类
气体动力循环:空气为主的燃气 1. 按工质 如燃气轮机等,按理想气体处理 蒸汽动力循环:以水蒸气为主 如蒸汽轮机等,按实际气体处理 2. 按燃料燃 烧方式分 内燃式:燃料在内部燃烧,燃气即工质,
如内燃机、燃气轮机等。
外燃式:燃料在外部燃烧,燃烧放出的热
为克服蒸汽卡诺 循环的缺陷,工 程实际中学常用 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朗肯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蒸汽过 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四个主要装置: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凝汽器 给水泵 凝汽器
给水泵
蒸汽电厂示意图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二、蒸汽动力循环系统的简化(理想化)
h2 h x h h 137 kJ kg
例1:朗肯循环,蒸汽进入汽轮机初压 p1=5MPa,初温 t1=500℃, 乏汽压力 p2=5kPa,不计水泵功耗。要求:将朗肯循环表示在Ts图上,并求循环净功、加热量、循环热效率及汽耗率。
第6章-热力学
Q Q1 Q2 Q3 761J 2
1
E Q W 312 J
V V1 V4 V3
6.3 绝热过程
理想气体旳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气体在物态变化 过程中系统和外界没有热 量旳互换。
dQ 0
绝热过程旳热力学第一定律:
0 dWQ dEQ
p p
V1
V2 V
绝热过程内能增量:
EQ
m M
i 2
R(T2
一 热力学旳等值过程
1. 等体过程 气体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
等体过程旳热力学第一定律: dQV dE
结论:
在等体过程中,系统吸收旳热量完 全用来增长本身旳内能
m
p
吸收热量: QV M CV ,m (T2 T1)
内能增量:
E m M
i 2
R(T2
T1 )
等体过程系统做功为0
Q
V0
V
2. 等压过程
O
( pA,VA,TA ) ( pC,VC,TC ) ( pB,VB,TB )
V
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波意耳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以及“查理定律”旳气体。
p1V1 p2V2 恒量
T1
T2
(质量不变)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 RT R 称为“摩尔
M mol
dW PSdl PdV
W V2 PdV V1
已知过程(p~V曲线或 p=p(V));A为p~V曲 线下旳面积。A与过程
有关
Am An
功与热量旳异同 (1)都是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2)等效性:变化系统热运动状态作用相同;
1 cal = 4.18 J , 1 J = 0.24 cal (3)功与热量旳物理本质不同 .
【学习】第六章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RT a p v b v2
范.德瓦尔斯方程
3、临界点C
T 一个交点
三个相等实根
整理课件
实际气体的p-v图
p
C
T Tc Tc
v
整理课件
拐点
p
v
TC
0
2p
v2
TC
0
范.德瓦尔斯方程的定临量界计点算参不数准确
pC
RTC vC b
a vC2
多数物质
ZC
0.23 ~ 0.29
pCpv2TC7ab2TvCCRTC b2782aRb 2vC a3 vC 0 3b Ca点压262v74缩p2 因TRCpT子CC 2v2ZCR CTbCbp3RCTv8RCC6vpTC a4CC 830R0.8337pT5ccvc
第六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 及热力学一般关
系式
整理课件
确 u,h,与s 可测参数(p,v,T,cp )之
间的关系,便于编制工质热力性质表。
确定 c p , c v 与 p,v,T 的关系,用以建立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确定 c p 与 c v 的关系,由易测的 c p 求得 c v 。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适用于任何工质,可用 其检验已有图表、状态方程的准确性。
1 8 0 K T 4 8 0 K 0 p 整 理课7 件0 M P a0 1 6 0 0 k g / m 3
§6-5 麦克斯伟关系式和热系数
简单可压缩系统,两个独立变量。
uf(p,v)
uf(T,v)
uf(s,v)
uf(s,p) •••
一些参数(u,h,s等)无法直接测量,必须根 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的热力学参 数间一般函数关系式加以确定。
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因此可逆绝热稳流过程为等熵过程。
5)柏努利方程
不可压缩的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若假设流体无粘性(无阻力,无摩 擦),并且管道保温良好,流动过程中流体环境无热、无轴功的交换。
p
1 2 g z u 0 2
(6-10)
例 6-1~例 6-5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定律的典型表述: ⑴、有关热流方向的表述 : 1850年克劳休斯: 热不可能自动的从低温物体传给 高温物体。 ⑵、有关循环过程的表述 : 1851年开尔文: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使之完全变成有 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WS ( R) QH QL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 (S sys
S sur ) 0
循环过程: 则:
S sys 0
Ssur S高温源 S低温源
S 低温源 QL TL
QH 可逆: S 高温源 TH
S sur
Q H QL 0 TH TL
T
Q 0
dSt 0
——熵增原理
若将系统和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则: 由 St (Ssys Ssur ) 0 可知:
即孤立体系永远不会发生熵减少的过程。
1、有热量传递不做功 两个热源之间热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
热源
T1
TH
高温源
Q1
循环 装置
T1 T2
QH
循环 装置
WS ( R ) 功
S f S g mi si m j s j i j in out
进入物流 流出物流
物流熵差
过程不可逆引起的熵变
敞开系统熵平衡式即为:
dSopsys dt
热力化学第六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Wid 耗功:a WS
T0 T0 Q低 Q 1 1 T L T I a T0 Q高 1 T H
T0 1 T L T0 1 T H
100%转化为理想功。 100%转化为理想功。
E XP
E XPh 部分转化为理想功。 E XC 部分转化为理想功。
稳流过程,流体具有的总有效能为:
EX EXK EXP EXPh EXC
6.3 过程热力学分析法
1)动能 和位能 100%转化为理想功。
E XK
2) 物理
6.2 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1. 流体流动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问题的提出: 由于流体流动有摩擦,包括流体的内摩擦及 流体与管道、设备的摩擦,使流体的一部分机械 能耗散为热能,导致功损耗,并有熵产生。 流体流动的推动力是压力差,为不可逆过程, 也有熵产生。 讨论流体流动过程的功损耗应首先找出熵产生 与压力降之间的关系:Δ Sg Δ p
6.2 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换热过程的热力学效率: 例题6-9
H L Wid WL Wid a H H Wid Wid 无温差的传热过程,若无散热损失: a 1,但实际 生产中均为不可逆的有温差传热:
H L Wid Wid
a 1
思考: (1)热量全部回收,仍有功耗,为什么?
T Q ) Q(1 0 ) T T
|QH|=|QL|=Q
T0 ) TH T L Wid Q (1 0 ) TL
H Wid Q (1
损耗功: WL W
H id
T0 (TH TL )Q W TH TL
L 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午12时57分
3
因过程绝热,Q=0。忽略动能、位能的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过程产生的轴 功为
Ws H mh 1680 (2677.6 3287.8)
1025136kJ h-1 284.8kW
对于产功过程,热力学效率可按下式计算,即
a
Ws Wid
【解】 从附表3分别查得70℃和90℃时饱和液体水的焓和熵为 70℃时:h2=292.98 ,s2=0k.9J54k9g-1 90℃时:h1=376.92 ,s2=1k.1J92k5g-1
故根据理想功的定义,过程的理想功为
kJ kg-1 K-1 kJ kg-1 K-1
Wid (h1 h2 ) T0 (s2 s1)
第6章 热力学分析
理想功:→热力学效率 Wid H T0 S m(h T0 s)
1
6-1 某水蒸气动力装置,进入水蒸气透平的水蒸气流量为1680 , 温度为430℃,压力k为g3.7h2-71MPa。水蒸气经透平绝热膨胀对外作 功。产功后的乏汽为0.1049MPa的饱和水蒸气。求水蒸气经透平 机的理想功和热力学效率。已知大气温度为25 ℃。
则蒸汽经透平的理想功为:
Wid H T0 S m(h T0 s)
m[(h2 h1) T0 (s2 s1)] 1680 [(2677.6 3287.8) 298.15 (7.3429 6.9101)] 1241922.1kJ h-1 345.0kW
Wid低 Wid高
Wid高 WL Wid高
对可逆的无温差的传热过程,若无散热损失,则η a=1;对不可逆有温差的传
热过程,η a<1
上午12时57分
11
6-7 设在用烟道气预热空气的预热器中,通过的烟道气和空气的压力均为常压,
其流量分别为45000kg/h和42000kg/h 。烟道气进入时的温度为315℃,出口温度
就是说,本来83.94kJ的热量通过卡诺机可提供13.1kJ的功,但因热损失而使13.1kJ
的功也消耗掉。
上午12时57分
7
6.2 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传热过程 流体流动过程 分离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
上午12时57分
8
1. 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耗功来自热的温差。
换热器高温流体给出QH,低温时得到QL , 且 QH QL Q 则传热过程的热损耗为
=(376.92-292.98)+298.15×(0.9549-1.1925)
=13.1
kJ kg-1
上午12时57分
6
忽略动能和位能的变化,有
h q ws
因无轴功交换,ws=0,故过程的热损失q为
q h h2 h1 292.98 376.92
=-83.94
kJ kg-1
为200℃。设在此温度范围内,
=1.090kJ/(kg·K) 。空气进口温度为38℃,
设在此温度范围内,
=1.005kJ/(kCg·Kpm) h。试C计p算ms此预热器的损耗功与热力学效
率。已知大气温度为25℃,预热器完全保温。
C pmh
C pms
上午12时57分
12
解:
H
mH
C pmh,H
过程的损耗功:
WL
T0 (Ssys
Ssur )
T0[(s2
s1)
q ]
T0
298.15[(0.9549 1.1925) 83.94 ]
298.15
13.1 kJ kg-1
在管道中每输送1kg热水,因保温不良,热损失为83.94kJ,损耗功为13.1kJ。这
会有损失功。这是由于高温热量变成了低温热量,做功能力下降,能量贬值。
⑵ 损失功正比于两流体的传热温差
⑶ 损失功与两流体的温度乘积成反比,即低温传热比高温传热损失功大。
上午12时57分
10
换热过程的热力学效率为(TH、TL均大于T0)
a
QL 1
T0 TL
QH
1
T0 TH
与环境交换的热
高乌-斯托多拉 公式
S sur
Qsur T0
Q T0
Q
T0Ssur
Wid Ws T0Ssys T0Ssur
WL T0Ssys T0Ssur T0St T0S g
上午12时57分
5
6-3 某厂有输送90℃热水的管道,由于保温不良,到使用单位时,水温已降至70℃。 试求水温降低过程的热损失和热耗功。大气温度为25℃。
WL
QH
1
T0 TH
QL
1
T0 TL
T0 TH TL
TH
TL Q
若TH、TL为变量,则用平均温度THm、TLm替代
WL
T0 THm TLm
THm TLm Q
Tm
T2 T1 ln T2 / T1
上午12时57分
9
注意: ⑴ 即使换热器无散热损失,即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冷流体吸收,仍然
上午12时57分
2
解:由附表3用插值法求得P2=0.1049MPa时饱和水蒸气的温度,T2=101.0℃。此 状态下的焓和熵也可以用插值法得到,即
h2=2677.6 , s2=7.3429
从附表3再用插值法查P1=3.727MPa,T1=430℃的过热蒸汽的焓和熵,得
h1=3287.8 ,
s1=6.9101
284.8 0.8255 82.55% 345.0
蒸汽经透平的理想功与热力学效率分别为345.0kW和82.55%。
上午12时57分
4
2、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L
WL Wid Ws 恒质量流体为计算基准
Wid T0 S sys hsys Ws Q hsys Wid Ws T0S sys Q
(T2,H
T1,H ) mLCpmh,L (T2,L
T1,L )
0
T2,L = 45000 1.090 (315 200+) 38=171.6℃=444.8K 42000 1.005
315 200
THm
ln 588.2
528.6K
,
473.2
TLm
171.6 38 ln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