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其诚信尤为重要,而政府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表现政府部门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力滥用、腐败、拖延执法等方面。
具体表现如下:1.权力滥用政府部门拥有很大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有时候可能被滥用。
比如一些政府官员,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可以为自己亲友提供便利,甚至直接损害公共利益。
2.腐败当政府官员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是为公众服务时,就会出现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会损害公共利益,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3.拖延执法政府部门执法的延迟处理也是一种诚信问题。
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公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保护。
二、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根源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根源是人心的扭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政府官员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不善、法制建设不完善也是导致诚信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着力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政府部门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对腐败进行零容忍。
加强审查制度,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建设廉政文化,使政府机构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工作,最大化地维护公共利益。
2.加强法制建设政府部门的诚信也有赖于法制的完善。
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强化权力的监察和制约,并保证政府官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
3.鼓励社会监督通过传媒、反腐倡廉教育、社会监督等手段,鼓励公众参与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和反馈,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4.建设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应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布局,避免出现滥用权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总之,政府部门诚信问题既影响了政府官员的形象,也影响了政府机构的效能。
政府部门应坚持诚实、公正、透明、负责任的原则,加强自我管理,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由上至下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维护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下降原因及对策(本科)-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下降原因及对策(本科)-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题目: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下降原因及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政府公信的判断标准二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三马航四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五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 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关键字:公信力;政府;责任一政府公信的判断标准(一)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
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
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
(二)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四)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
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
方面。
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二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一)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
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
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
浅析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原因及提升对策
党建与政策作者单位:张卓,天津师范大学。
浅析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原因及提升对策张 卓摘要:在公众对政府权力及其政策成就的信任和认可的基础上,政府公信力是良性互动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下滑趋势,失去公众信任的政府其合法性地位便难以稳固,政府权威更无从谈起。
本文通过从政府自身、作为政策受众的民众群体以及外界客观环境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原因,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流失;提升;依法行政;民主建设地方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良性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转变需加快推进,进而有效改善政府公信力流失的问题。
通过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促进政府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强化俯身服务质量,从而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一)政府公信力的内涵政府公信力从字面的释义可简单理解为政府从公众中获取信任的能力,即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而这一能力应当包含政府对公众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直接客观地体现了政府的行政能力水平。
因而可总结政府公信力即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政府公信力的构成基础是政府诚信,政府诚信来自于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自始至终地执行法律法规,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兑现向公众许下的承诺,坚决做到绝不失信于民。
“政府诚信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求政府必须履约践诺,肩负起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要求的责任和使命。
”政府在行政决策、执行等方面时刻做到取信于民,从而达到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满意结果,以获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这一信任便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石,而公众的信任在特定情况下将转化为实质的物质力量,以维系政府的存在、持续、稳定与发展。
(二)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政府公信力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方面做出概述。
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
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信任危机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府本身应该是令人信任的力量,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么,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政府自身的问题。
政府的不透明、腐败,官僚主义,以及垄断性等都是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主要因素。
政府的不透明是指政府在制定政策或者执行某个决策时,缺乏公开透明的过程。
这可能导致不公正行为的出现,从而因此形成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政府腐败是指政府部门或者政府官员在处理事务时,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与不透明相似,政府的腐败会让民众质疑政府的诚信性,从而加重政府信任危机。
此外,官僚主义,也是政府信任危机的重要因素。
政府机构繁琐的手续和拖延的处理会让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从而对其产生怀疑。
其次,是社会上的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民族冲突、犯罪率高等。
社会不稳定会让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认为政府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在解决政府信任危机上,社会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解决政府信任危机的措施政府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来解决政府信任危机。
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1.加强政府透明度。
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决策的过程应该更加透明。
政府应该全面公开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有关决策的基础事实,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方式,并加主动承担信息披露义务。
2.加大反腐打击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尽可能防止腐败的发生,并加强监督。
政府要公开财务信息,使主要预算的使用符合规定和一般原则,并简化审计程序。
3.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官僚主义问题是政府效率的重要瓶颈,因此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缩短审批时间,规范招录程序,降低繁琐的程序和费用等,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4.关注社会问题解决。
政府需要解决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和制定有助于人民生活的政策,以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对重大疫情的及时公布、在贫困人口等方面的优惠扶贫政策等。
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加强政府与公众 的互动和沟通, 提高政府信息公 开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信用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政府信用建设的有效推进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加强信用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和素质
强化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
推动政府信用建设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借鉴国际 先进经验
参与国际信用评 级体系,提高政 府信用评级
加强国际信用监 管合作,打击跨 境信用欺诈行为
推动国际信用标 准制定,促进全 球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不透明
建立稳定的政策体系
制定长期稳定的 政策,避免频繁 变动
加强政策执行的 监督和评估,确 保政策有效实施
建立政策反馈机 制,及时调整政 策以适应变化
加强政策宣传和 普及,提高公众 对政策的理解和 信任
加强行政监督与问责
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加强问责制度建设,对失信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信誉
政策调整缺乏透明度,公众难 以了解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利 益输送和权力寻租等问题,导 致政策执行不力
行政不作为
行政人员失职、 渎职行为
政策制定缺乏科 学性和民主性
行政监督机制不 健全
政府信息公开不 足
官员腐败
贪污受贿:部分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资源流失
权力寻租:官员与不法商人勾结,为个人谋取经济利益 决策失误:官员在制定政策时缺乏科学论证,导致政策不合理或难以 执行 道德败坏:部分官员缺乏道德底线,行为不端,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提升措施——以“钓鱼执法”事件为例
交 通 执 法 部 门 抓 获 并 处 罚 。孙 中 界 愤 然 斩 指 ,而 有 关
部 门 的初 次 调 查 简 单 草 率 , 与事 实 不 符 。 此 后 ,上 级
不 重 新 组 成 了调 查 组 进 行 复 查 。联 合 调 查 组 的调 查 结
果 是 :这 一 执 法 是 “ 鱼 执 法 ” 钓 。钓 鱼 执 法 本 身 是 一
收 稿 日期 : 0 0 0 — 6 2 1 — 3 1
作 者简介 : 孟卧杰 (9 2 ,男,湖北 红安人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 系讲师 ,研 究方向为行政 法学、宪法学、法治理论与 实践。 1 7 一)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提升措施
以 “ 钓鱼执法 ”事件 为例
口 孟 卧 杰
( 苏警官 学院 ,江 苏 南京 江
摘
203 ) 10 1
要 :“ 鱼执 法”事件 中,执法机 关采取诱骗 的方式使原本没有违 法意图的 当事人从事 了违法 活动 ,严 重损 害 了执 钓
法部 门的形 象,致使政 府公信 力大打折扣。 可见 ,在现代公共 生活 中,政府 行政权 力如何 有效运作 ,关 系到政府 良好形 象 的确 立及 其公信 力的增 强。 以 “ 钓鱼执法”事件 为例 ,剖析一 些地方政府公信 力缺失的原 因 ,探 寻政府公 信力有效提升 的
方 的 强 烈 质 疑 ,这 个 质 疑 的 直 接 结 果 是 有 关 单 位 不 得
道 歉 的过 程 中 ,政 府 的 公 信 力 已经 大 打 折 扣 了 。据 人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共服务质量不均等:不同地区、 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质量存在 差异,导致不公平现象
公共服务监管不力:政府对公共服 务的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规行 为和服务质量问题
PART FOUR
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 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 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政府公信力是民 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政府行为:政 府行为是否公 正、透明、高 效,直接影响
政府公信力
政策制定:政 策是否合理、 可行,直接关 系到政府公信
力
公共服务:政 府提供的公共 服务是否优质、 高效,也是影 响政府公信力
的关键因素
建立官员考核机 制,对不称职的 官员进行惩处
推进政务公开,增加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 作内容和成果
加强与公众的沟 通和互动,建立 良好的政府形象
优化服务流程:简 化办事程序,提高 服务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加 强人员培训,提高 服务意识和能力
创新服务方式: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 务
强化监督机制:建 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确保服务质量和 效率
PART FIVE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 建立问责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追责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 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作用,对政府行为进行及时曝光和监督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透明度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和惩处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超越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到本级政府上访也多表现为群体性上访。而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是由个案容易引发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从去年贵州的瓮安事件,到今年湖北石首事件,都是由一般个案而引发成了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其实在这两个事件之间,国内还发生了许多群体事件。这些群体事件发生,都是因偶然因素引起,突发性极 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在发泄过程中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信息、利用民众盲从的群体心理散布谣言,蛊惑更多民众参与,甚至做出对政府机关和其他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调控能力有限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地方政府对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有限,地方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微,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认为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没有进行作为。二是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盲目追求GDP,出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向社会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脱离实际,而这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幅度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群众对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三是地方政府甚至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充当了引导者和裁判员的角色,有的也作为运动员参与了市场竞争,追求经济利益,将企业与公众摆在了不平等的竞争位置上,导致民怨沸腾。
社会舆论质疑不断。在一项政府决策或信息发布之后,公众往往对其不认同,并进行分析、判断,发表个人看法,通过新兴的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社会舆论进行传播。如云南的“躲猫猫”事件、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均是网友提出质疑后,政府进行再调查,最终使真相大白的。最近社会上热议的河南彩民高中3.6亿元彩票巨奖事件,也受到社会质疑,认为这是内部操作所致,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二、现阶段包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分析
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10世纪桥B R I D G E O F C E N T U R Y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王庆怡(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公信力是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
如果政府不能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就会容易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失去信用,损害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其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信力;信任【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75-02【收稿日期】2017-06-15【作者简介】王庆怡(198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人事管理。
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一)职能定位模糊不清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三定”分别是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所以,现在职能是有的,但是并不是有了职能,各个部门就能完全履职,在实践过程中仍有空白之处。
某些地方政府对市场监管不严,使得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由于信用制度也尚未健全,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伪劣产品,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政策缺乏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政府取信于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少地方领导从自利性原则出发,政策执行准备不足,缺乏紧迫感,政策随意性比较强。
政策缺乏连续性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三句话:新官不理旧账;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追不上想法。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政策反复无常的一个最佳体现。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公众对政府推行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政府失信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权威及其形象,本文就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力求为政府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标签:政府公信力缺失一、什么是政府公信力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政府实施行政行为时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形成的心理反应。
一句话,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这是主流,应该充分肯定。
但是,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政府难免还存在着一些失信行为,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政府单方面有着“为百姓做主”的为官理念自秦朝的大一统时期以来,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型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在高度集权的宗法制与君权制结合体制下积淀了丰厚的官本位的文化传统。
传统的官僚体制的运行滋生了家长制这一恶习。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化时期,旧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已经落伍,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还未完善,一时间还不能真正形成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传统的“为百姓做主”的行政文化仍然对政府行政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思想的影响使政府在许多行政决策和执行环节方面缺少必要的民主讨论与监督,所以在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方面就会出现有违民意、政策不能落实和乱开空头支票等令人不能接受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更助长了官员的官僚作风和腐败行为。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维护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了现代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关于政府不公正、不透明、不负责任的负面新闻,这些现象无疑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导致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因此,如何维护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公正: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存在不公正的问题,如少数人享有特权,大多数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不透明:政府在决策时缺乏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有些政策起源于不透明、不公正的程序。
3.不负责任: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出现政府失职、疏忽等问题。
4.不诚信:政府承诺不兑现,或者在履行承诺时缺乏诚信,也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政府犯错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政府进行自我反省和整改改进。
维护政府公信力的措施1.加强公开透明政府应该把公开透明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向公众公开政策的制定、执行、调整等程序,使公众了解到政府在决策和执行政策时的考虑和行动。
2.加强公正性政府应该在执行政策时不断完善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不让少数人享有特权和利益,实现公正公平的执行政策。
3.加强对失职官员的惩处政府应该严格工作纪律,对于失职、玩忽职守的官员给予严厉的惩处。
同时加强监督和全面的考评机制,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声誉。
4.加强对诚信的重视政府应该提高诚信机制的完善程度,加强对政府承诺的兑现。
在执行政策和承诺时要认真负责,对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到言行一致,不言而信,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
结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主要是由于政府工作机制的不足和管理不当造成的。
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公开透明、公正性、对失职官员的惩处、对诚信的重视等。
想要实现真正的公正公平和透明,还需要政府的不断完善和改革。
地方政府学 政府公信力问题及策略
一、政府公信力(三)、政府公信力存在问题及原因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
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
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概述了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严重后果,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针对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阳光政府;培育公民社会。
标签:地方政府;政府信用;治理对策一、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后果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合理期待以及政府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Fukuyama,1995)。
[1]在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在地方的权力延伸,担负着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组织地方收入和安排地方支出的职责。
如果从委托——代理角度来看,作为代理方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应与地方公众缴纳税费相一致,并能够使得社会公众福利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着越位或缺位现象,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造成诸多负面问题:第一,增加行政运行成本。
政府的有效运作得益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是一个多次博弈的动态过程。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可以不守信用,但从长期来看,公众作为理性经济人,也会不断调整和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抵制和怀疑政府的各种政策,增大行政运行成本。
第二,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共同构成了整个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决策主体,在制定规则、界定产权和监督契约执行方面负有重大职责,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公平自由运转的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信用构成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
政府失信于民,必然毁坏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三,导致政治合法性危机。
霍布斯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避免一个人反对所有人的自然状态的出现。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与公众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政府必须有效履行相应的职责,并以此确立合法性的基础。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方,是中央权威在地方的延伸。
如果地方政府滥用公众信任,势必会损害政治合法性,不利于执政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及对策
3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及对策张孟涛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和地方政府对公众的信用。
本文以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为背景,首先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释,然后从行政理念、行政行为、行政系统、政策执行和绩效考评等五个方面系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及其原因,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地方政府 公信力 弱化 提升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述1.概念界定。
地方政府,全称“地方人民政府”,在中国指相对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而言的各级人民政府。
现代社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相比,具有有限的权力。
公信力是一个涉及主体对客体属性评价的概念,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表明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简言之,地方政府公信力就是公众及社会组织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2.理论基础。
2.1责任政府理论。
是指具有责任能力的政府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就自己的行为向人民负责,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政府公信力产生的根源是对政府是否负责的确认,因此,较强的公信力是责任政府的本质追求。
2.2委托-代理理论。
人是理性的,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也莫不如此。
所以,现实中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利益也时有发生冲突。
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地方政府自身信用的主动约束。
地方政府也由此得到了公信力,具备了合法性的要件。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行政理念落后。
1.1官本位思想严重。
就是只对自己或小团体负责。
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当官只为求升迁、做老爷、谋私利、享清闲,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
这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1.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其实质是在利益驱动下以权谋私,主要形式有:限定对象、设置壁垒、行业垄断。
浅析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提升对策
浅析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提升对策“宣传者”首先,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一些政策。
网络由于其具有开放性、直接性、匿名性的特点,因而公众可以以与政府平等的身份去对网络上公布的一些信息政策进行评论,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不用为自己的言语承担很大的负担,比如最近几年以来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发帖子、逛论坛、微博还有一些网站比如“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督导”“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1]一切权力行使的关键在于监督,因而,在政府公信力的建设过程中,网络由于其相对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代表社会公众以公共舆论的形式对政府施政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地提高政府施政质量,维护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例如2011年12月发生的“甘肃校车”惨案,广大网民在网上强烈呼唤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履行不到位,最终有了校车政策的出台。
还有2010年上海的“钓鱼事件”,网民对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使得上海市政府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政能力问题。
三、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政府自身因素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存在政府官员虽然是公共行政权力的行使者但同时也具有理性经济人的身份,因而在政府行政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权力寻租现象,钱权交易,大量贪污受贿。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的腐败行为在网上频频曝光,腐败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使得国家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使得政府的威信在公众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2.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存在暗箱操作现象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公民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政府却存在“暗箱操作”“缺位”、“越位”现象在政府的工作中一直存在着该管的没有管住、没有管好而不该管的又去管的现象。
首先,近年来由于政府行为缺位引起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例如“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有关司法不公的事件,例如“药家鑫事件”、“躲猫猫事件”;灾害安全事件如“山西襄汾坝溃事件”“7·23高铁追尾事故”;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事业服务,比如2011年的惊心动魄的“甘肃校车事故”等所有这些事件无一不是由于政府缺位引起的。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内容摘要: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包括因政府机关的负面特征而产生的公信力危机,政府机关不当行为而引发的公信力危机和因制度不公引发的公信力危机三类。
宏观上与社会时代因素、政府自身因素和地方政府的服务绩效与民众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等背景密切相关,微观上每个诚信危机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政府行为被质疑、信息传播、资源动员等环节、因素、机理助推不可分割。
探析和治理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设要求和十八大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时代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公信力缺失公信力建设正文: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信任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孙志刚案、SARS爆发初期政府公布疫情不实事件,到贵州瓮安事件、上海钓鱼执法,再到云南“躲猫猫”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等,各种形式的地方信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且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延展。
究其原因,固然有地方政府及当事人自身行为不当的因素,也与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有很大关系。
早在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
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这突出表明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以及中央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决心。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取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实质上显示的是国家政府与社会民众间的信任关系与合作结构,也反映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它包括诚信程度、依法行政程度和公开化、民主化程度等诸多方面。
一、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的失信行为产生强烈 的受骗 的感觉 。经过实地考
察 、 学 分析 后制 定 的政策 法规 , 科 如果 各级பைடு நூலகம்地 方政府
收 稿 日期 : 1 2 2—0 0 7—1 9
作者简介 : 欣宸( 9 7一) 男 , 谢 18 , 河南信 阳人 , 士生 , 硕 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 。
6 8
地 方 政 府 公 信 力 缺 失 的 现 状 及原 因 分析
谢
摘
欣
宸
( 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0 ) 郑 50 2
要: 府公 信 力是指 社会 组 织 和 民众 对 政府 信 誉 的 一种 主观 价值 判 断 , 政 它是政 府 行 政 行 为
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 中所形成的心理反应。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是 民众是否
第2 8卷第 l 0期 2 1 年 1 月 02 0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H N Q U N R LU I E ST O R A F S A G I O MA N V R IY
Vo . 8 No 1 12 .0 Oco r 2 2 tbe . 01
证行 为 的效度 。 目前 , 国地 方 政 府某 些 领 导 由于 我
保障市场 的正常秩序 , 预防重大的社会危机 , 政府的
职能 不断 扩 张 , 权威延 伸 到 日常生 活 的各个 方 面 , 其
覆盖 了本 应 由社会 和市 场力 量作 用 的领域 。与此 同
时 , 府 的行政 成 本 不 断增 加 , 败 滋生 , 致人 们 政 腐 导
对 国家 政策 的 曲解 导致 扭 曲执 行 ; 个别 地 方 政 府 和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目录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 (1)(一)腐败问题仍然较严重 (2)(二)矿难频发引发公众对政府不信任 (2)(三)网络热点事件频爆 (3)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3)(一)不当行政行为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二)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机制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4)(三)腐败现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5)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6)(一)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提高政府公信力 (6)(二)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7)(三)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7)参考文献 (9)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它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目前,政府公信力作为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指标,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政府要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
政府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适时而动,提高行政效率,就很容易脱离民众,失去民众的向心力。
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成为目前各国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缺失现状原因对策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2011年两会前夕(2月27日),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也表示,现在影响整个社会进步,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
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以及政权稳固的重要尺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据相关机构调查:2009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掺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而在2007年的调查中,这个比例是79.3%。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研究
案例——“钓鱼执法”
2009 年,上海相继发生两起“钓鱼执法”事 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9 月8 日,白领张晖 在驾驶车辆过程丨,因好心搭乘“胃疼”男子, 后被交通执法部门抓获,并以非法营运处罚。 10 月14 日,打工者孙丨界驾驶车辆同样被“职 业钓钩”搭乘,后被交通执法部门抓获并处罚, 孙丨界愤然斩指。此后,上级政府及时纠正错 误,承认存在“钓鱼执法”现象,并向当事人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研究 ——以“钓鱼执法”为例
小组成员: 张娜【资料收集】 陈岚【 ppt制作 】 蔡馨【总结汇报】
地方政府公信力含义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
履行自己的责仸和义务,信守对 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内心 上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 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不政府行为 相关的整丧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 仸。
• “钓鱼执法”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 互克斯勒说过,政府是一丧感染力极强的以身示教的 教师,丌论教好教坏,它总是在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教育整丧民族。 同时,“钓鱼执法”严重损害了社会道德观。
• “钓鱼执法”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钓鱼事 件”使人们对政府的信仸大打折扣,丌利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是有一定前提的,
所设的套本身丌能成为控告罪犯的证据。 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丌当将致人犯罪,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公共管理1班周帆(1150013)
文章摘要: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公信力缺失的原因的分析得出其中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信力现代政府监督
中国是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央政府统一的领导全国、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原则,设臵了金字塔式的逐级向下的地方各级政府【1】。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地方政府在管辖地方的繁多的事物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央政府只在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按理来说这些机构的设臵以及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各司其职,尽善尽美。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最近一两年来, 国内的群体性事件以及上访数量的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
然而,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出现凸显出的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不足, 加之地方政府才是真正应该解决地方人民问题的所在之地,现在上访的数量的增多,也表明了地方政府没有好好的做好这个带头作用,在人民的心中失去了应该有的公信力,迫使人民有冤情去越级伸冤,“告御状”。
地方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因而, 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以及公平公开的处理人民上访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
府正在面对的重要问题。
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如果每个人都不信任你了,那么说明做人也就失败了。
地方政府也一样,地方政府取得直接管理地方人民的权利,取得地方人民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地方人民都不再信任地方的政府,有冤情不能通过地方政府正规的渠道解决,而是以群体性事件或者上访的方式通过“告御状”来“解决”,那么那样的地方政府就是失败的,最后,人民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矛盾还是会恶性的循环下去。
一、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
我国政府中官本位思想传统浓厚、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的现象比较严重,领导人被过度的提升器地位,他的权威往往凌驾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之上。
可能是受到中国人传统思想的影响,行政人员的血缘关系往往也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流传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建的思想,等等一些非理性因素占据在地方政府官员的心目中。
地方政府的作用本来是实行公共管理的,政府决策的实质是政府对重大利益的一种权威性的分配,其行政决策是指导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指挥棒。
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就意味着与社会其他体立下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必须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并得到共同遵守。
但在实践当中,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一些高级官员根据自己的利益的角度出发,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脆弱多变。
有些地方政府管理的十分的不恰当,比如经济监管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带来经济信
任危机,给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地方政府联合地方的其他行政机构造成执法信任危机的现象。
第一点可能是执法主体的不规范,本来不该某些部门管理的,但是冒着政府这样一个“乌纱帽”,对其进行管理,第二点可能是执法方法的不规范,在执法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一种公平的原则来执法,欺弱怕强的现象甚至也出现在国家执法人员手中。
以及执法权限混乱、滥用职权、违法执法、以权压法、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政府中都屡见不鲜。
二、我们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
地方政府管理理念缺乏民本服务意识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下属管理地方人民的直接机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人民着想,为人民作主,这是共产党人的高度责任感。
但是,人民看到的似乎永远都是一些条条框框的制度,或者是一些嘶声揭底的口号。
为人民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党和政府政治宗旨的张扬, 而没有成为活生生的制度化现实。
究其原因,还是为官背后的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的权利完完全全的被掌握在重要的几个官员手里,一旦这几个官员的思想发生变化,他们在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利益了,或者说在想着去行动捞自己的利益了,那么无论下面的小喽啰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虽然我们在说领导人格被过度推崇是件坏事,但是如果一个真正在实际行动中为人民的领导的人格被推崇那也将是人民的福音。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缺乏完善的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们的地方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
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过错的具体表现、责任追究方式及程序等,但是因为约束政府管理行为的制度不完善,或者说这样的监管机构也是和相关的政府部门是同流合污的,加之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行为中的个人行为越来越凸显,导致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公务员不能根据法律和法规为人民服务,导致公务员的行为超越法制法规。
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随着小康社会的物资生活的不断满足,人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资单方面的发展,而开始追求政治生活、社会环境质量、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当政府不能及时的满足人民需求时,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就会下降。
三、解决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自古以来就是对政府,对官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这方面提到廉政建设也是情理之中。
人民希望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清廉的政府,一个个清廉的官员,真正为人民做事的官员。
严惩腐败能够一振耳目、大快人心,这是争取民众信任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二)加快完善现代政府【2】理念
完善现代政府应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利益政府向利益中立政府转变。
政府权力必须是有限的。
政府工作是透明的(除机密和隐私不能公开外,凡与社会公众权益相关的信息应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政府的责任是到位的。
政府是依法行政的。
(三)加强和完善对地方政府监督机制
我国现行的监督机制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尤其是现有的监督制约制度存在着它不能企及的特权领域。
很多监督制度一旦涉及到政府特别是高级公务员就形同虚设,对于高级公务员,在理论上有监督,实际上却处于无制约状态。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必须严格,除了应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和对现有的相关纪委进行整改之外。
有必要出台一个绝对的部门,所谓绝对,就是绝对的铁面无私,对政府已经现在的一些监督部门的监督。
所有的一切监督都是在其他部门的监督之下,没有本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真正的落实要每一个方面,真正的监督还是得到自我监督。
总之,地方政府在地方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公信力的政府也会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得心应手,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地方政府公信力对对现代政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光斌李月军著 172页,政府体制:地方政府
【2】教材《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朱光磊著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