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合集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7篇)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7篇)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一、背景____年,某国遭遇了一场大规模地震,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此次地震对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构成了严峻挑战,亟需通过实施有效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来强化救援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二、目标1. 旨在提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组织效率与实战救援能力;2. 确保救援人员熟悉并掌握应急救援的完整流程与具体操作;3. 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4. 深化医疗救援队伍内部以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三、组织结构1.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的总体规划、协调指挥与决策制定;2. 救援队伍:由医生、护士、救护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实施具体的救援行动;3. 协作部门:包括应急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警察部门等,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调。

四、演练内容与步骤1. 准备阶段制定详尽的演练计划与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具体内容与实施流程;组建演练队伍,明确各成员的任务与职责分工;准备演练所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相关材料;制定并落实演练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与紧急情况应对方案。

2. 演练阶段应急响应演练:模拟真实场景,组织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并出发,进行救援现场的勘察、评估与伤员分级分类处理;协调与配合演练:通过与协作部门的密切合作,提升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与资源共享效率;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重点开展伤员救治与危重病人转运的实战演练,强化急救技能与转运装备使用能力;演练总结与评估:演练结束后,全面总结评估演练过程,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后续跟进阶段根据总结评估结果,持续优化应急救援流程与方案;加强救援队伍的持续培训与能力提升,以应对更为复杂的突发事件;与协作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沟通与协作,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巩固并提升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响应水平。

五、演练要点与注意事项1. 确保演练的安全性与真实性,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演练方案;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演练的实效性;3. 强化演练人员的培训与准备工作,确保救援流程与操作的熟练度;4. 做好应急资源的储备与调度工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 加强演练过程的记录与总结工作,为未来的应急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2.1 指挥机构成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负责全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2 地方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3 专项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专项应急小组,负责具体救援工作。

2.4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作为紧急医学救援的主体,负责伤病员的救治和转运。

三、事件分级及响应3.1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紧急医学救援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特别重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二级(重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级(较大):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四级(一般):造成较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3.2 响应根据事件分级,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一级事件:启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全国范围内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二级事件:启动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省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三级事件:启动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市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四级事件:启动县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县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四、救援措施4.1 伤病员救治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确保伤病员生命安全。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医疗救护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医疗救护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医疗救护一、背景和目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对于医院而言,如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突然发生时,医院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参与救援和救护伤员。

本预案制定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亡。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患者救护和救援工作。

三、应急流程突发事件初期处置1.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医院应立即启用应急处置预案,同时紧急调度急诊医生、护士等人员前往现场,尽快进行伤员救护。

2.医院应及时通知120医疗急救中心,通过联合协作,共同展开救护和救援工作。

3.医院应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品进行合理移动和转移。

4.医院应尽可能最新、最准确的紧急事件信息,以便其他救援单位做出决策。

紧急处理及处置1.医院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和处置的方案,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救护工作。

2.医院应派遣急诊护士、急诊医生、外科专家、创伤处理专家等人员到现场协助救援,并依据现场情况调度或转送重伤患者。

3.医院应密切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他救援单位,共同协作、迅速处置突发事件。

事后处置和恢复工作1.突发事件救援和处置后,医院的应急处置小组应成立评估组,并成立随访小组,对受害者做心理辅导和随访工作。

2.针对事件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医院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修订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

3.医院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及时做好修复工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医疗服务。

四、人员和物资保障1.医院应设立应急处置小组,制定相应的应急流程并及时宣传。

2.医院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以便能更好地开展紧急的救援工作。

3.医院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保证现场救援和救护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充足。

五、应急演练1.医院应定期进行应急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加1. 生化恐怖袭击1.生化物品处理条款:详细说明生化物品的识别、处理和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2024

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2024

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20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机制与流程,规范、高效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工作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报告及时、快速处置、分级响应、平急结合〃的原则,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全面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医疗应急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办法或规定。

第二章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信息的发现和报告第五条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相关信息的发现途径包括:(-)各地、各有关单位报告的信息。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重视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作用。

相关医疗机构获悉事发地人员伤亡情况后,应第一时间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信息。

(二)新闻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信息、社会公众报告、其他部门通报和上级部门反馈等。

建立健全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共享突发事件信息。

要加强应急值守,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提高信息报告人员素质,提升信息时效和质量,力争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赢得宝贵时间。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及其隐患。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等为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信息责任报告单位,应依据各自职责和相关要求向地方人民政府和(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工作:1. 突发传染病疫情;2. 重特大自然灾害;3.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4. 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件;5. 其他需要紧急医疗救援的情况。

三、组织体系1. 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国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3. 地方紧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4. 地方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在地方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四、救援原则1. 快速反应原则:接到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2. 综合协调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

3. 科学救治原则:根据救援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

4. 安全保障原则:确保救援人员、伤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五、救援流程1. 信息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启动预案:接到报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3. 救援力量调度:根据救援现场实际情况,调度国家和地方紧急医疗救援力量,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4. 救援现场处置:组织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伤员救治、转运、防疫等工作。

5. 救援后续工作:组织救援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卫生防疫、健康教育等工作,防止疫情和疾病的发生。

六、救援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紧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技术支持和专家会诊 等服务,协助现场救援组解决救治过程中 遇到的技术难题。
后方医疗机构负责接收转运来的伤病员,并 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确 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后续治疗。
03
应急响应流程
接警与报告程序
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 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 序。
值班人员详细记录事件时间、 地点、性质、伤亡人数等信息 ,并迅速报告给应急领导小组 。
伤员转运
将经过初步处理的伤病员 安全、迅速地转运至医疗 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后方支援组职责
后方支援组组建
物资保障
设立后方支援组,为现场救援组提供必要 的物资、设备和技术支持。
负责采购、储备和调配医疗救援所需的药 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确保现 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支持
伤员接收与后续治疗
求。
加强医疗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培 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
力和水平。
建立医疗救援人员轮训和考核机 制,确保人员技能熟练、反应迅
速。
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建立
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援物资储备制度, 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确保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建立物资调用机制,实现不同地区、 不同部门之间的物资共享和调用,提 高物资使用效率。

后续治疗
医疗机构接收伤员后,立即组织 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全力救治伤员。同时,做好伤 员的护理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和
营养保障。
家属接待与安抚
设立家属接待中心,及时通报伤 员救治情况,为家属提供必要的 帮助和支持,减轻家属的焦虑情
绪。
05
资源保障与调度
人力资源配置和培训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新)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监测,做好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援设备和物资。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依法开展。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医疗救援工作。

(3)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制定详细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程序和措施。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救援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医疗救援工作。

2、设立医疗救援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医疗救援工作,包括制定救援计划、调配医疗资源、指导救援行动等。

3、设立专家咨询组,为医疗救援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设立信息与新闻发布组,负责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设立后勤保障组,负责医疗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生活保障。

6、建立各级医疗救援队伍,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7、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响应预案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响应预案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响应预案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事件给人民健康造成的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事件分级:Ⅰ级事件:医院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Ⅱ级事件:医院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较大损害,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Ⅲ级事件:对个体造成一定损害的,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一定较小的事件。

IV 级事件:对个体造成损害较轻,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影响较小的事件。

(二)应急医疗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成员: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主任。

职责:院长为医院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担任总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院内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党政办主任兼院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要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医院的指令性任务。

另设副主任一名,由医务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不在岗时,承担办公室工作。

职责(1)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工作;(2)为医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供进展情况报告;(3)发布各类应急指挥、记录;(4)急物品日常维护保养的检查;应急车辆的总调配;3. 医疗救护、防疫组职责:由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组织,疾病预防控制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院办公室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积极派员参加。

(1)疫情报告与处置①医务部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协调推进医疗救治工作。

②感控科负责疫情报告、实施病区消杀隔离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有效防止院内发生感染。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一、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能会发生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事件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威胁。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医疗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

2、事故灾难,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矿难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三、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一)应急指挥机构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_____担任总指挥,_____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_____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指挥部职责1、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区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2、制定医疗救援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

3、组织调配医疗救援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

4、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医疗救援工作情况,并根据上级指示做出相应决策。

(三)各成员单位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协调医疗机构做好伤病员的接收和救治工作;组织开展卫生防疫和疾病监测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维护医疗救援现场的治安秩序,保障医疗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运输。

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医疗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输畅通。

4、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协助处理遇难人员的善后事宜。

5、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医疗救援工作的经费。

6、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救援的相关工作。

四、医疗救援队伍组建(一)组建原则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医疗救援队伍。

(二)队伍构成医疗救援队伍由医疗救治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心理干预人员等组成。

(三)队伍培训定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水平。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02
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专业化队伍
建设具备专业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的队伍,包括医生、护士 、急救技术员等,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 地进行医学救援。
志愿者队伍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经过专业培训后,组成志愿者队伍,作为 紧急医学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提高救援的覆盖面和响应速 度。
卫生部门主导
卫生部门应负责组织和实施紧 急医学救援工作,提供医疗技 术支持,协调医疗资源的分配 。
应急管理部门配合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救援力 量,提供救援物资和装备,确 保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 支持
交通部门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通信部门保障通信联络的顺畅 ,电力部门保障现场电力供应 ,共同为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基 础支持。
发生。
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策略
疫情监测与报告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 公共卫生事件,为政府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阻断 疫情传播链。
防疫宣传与教育
开展防疫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 防疫意识,共同抗击疫情。
社会安全事件医学救援策略
现场紧急救治与疏散
在社会安全事件中,医学救援人员需迅速展开现场紧急救治,疏散 受伤群众,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救治。
国际研讨会与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国际紧急医学救援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促进各国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紧急医学救援事业的发展。
政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相关法 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 的法律保障。
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提高公 众自救互救能力,减轻紧急医学救援压力。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和效率,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定期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合法性。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救援流程,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高效运转的救援体系。

三、组织管理1、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

3、成立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4、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确保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建立应急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6、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修订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救援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医院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污水等得到规范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

(3)加强对病区、手术室、供应室等关键部门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通风,降低感染风险。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响应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2、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

5、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确保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形成合力。

6、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7、加强对应急队伍的管理,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素质。

8、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卫生监管。

(2)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和标准,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实施严格卫生审查和监督。

(3)定期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卫生条件达标。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第6页
四、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一)、突发事件现场伤员搜救: 包含搜索、营救 幸存者、伤员检伤分类和分级救治;
(二)、为灾区群众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三)、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包含消毒杀虫、灾后
传染病预防与处理; (四)、灾后心理障碍处理; (五)、灾后当地医院重建和医疗培训工作。
1、彻底去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异物、分泌物; 2、心脏按压时间应尽可能延长; 3.确认死亡时应综合判断,万不可草率臆断。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第23页
二、开通静脉通路
1、近心端; 2、大血管; 3.粗针头。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第24页
三、止血
出血是现场抢救最常见表现, 成年人血液 总量占体重8%, 大约4000-5000ml。
(二)、黄色标识: 也称“第二优先”,伤情严重, 应尽早得到抢救;
(三)、绿色标识: 病人神志清楚,受到外伤但不严 重,病情已经有所缓解,可容稍后处理,等候转 送,也称“第三优先”;
(四)、黑色标识: 确认已经死亡或无法救治创伤。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第12页
三、检伤分类方法
初级分类法:
(一)、命令全部能够行走病人站到一边,给予黄 色或绿色标识;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第16页
一、心肺复苏术
(一)、心脏骤停原因:
1、冠心病,约占80%左右;
2、心律失常;
3、高血压型心脏病;
4、肺心病;
5、先天性心脏病;
6.各种心肌病;
7、中毒;
8、外伤所致大出血;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
第17页
(二)、心脏骤停识别
1、突发意识丧失或抽搐,发生于心脏停搏后 15s内;

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降低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急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中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2.1 组织体系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工作。

2.2 职责2.2.1 指挥部(1)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应急预案;(2)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医疗救助工作;(3)发布医疗救助指令和信息;(4)组织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资源的调配;(5)监督、检查医疗救助工作的落实情况。

2.2.2 医疗救援小组(1)负责伤病员的现场救治和转运;(2)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设备和药品;(3)对伤病员进行分类、评估和救治;(4)与相关部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信息。

2.2.3 医疗救治单位(1)根据指挥部指令,开展伤病员的救治工作;(2)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做好伤病员信息登记和统计工作;(4)参与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三、应急响应3.1 预警3.1.1 预警信息来源(1)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2)相关部门、单位提供的预警信息;(3)社会公众提供的预警信息。

3.1.2 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3.3 应急响应程序3.3.1 接到预警信息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响应。

3.3.2 医疗救援小组迅速到达事发地点,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处理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处理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处理预案一、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疗救援是医院极为重要的应急工作之一、在人群聚集的场所,突然出现传染病或其他健康危险事件,医院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制定并执行一套完善的预案是必要的。

二、组织架构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疗救援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核心成员包括医院院长、行政处长、医务处长、护理部主任等2.事件发生现场指挥部-由医院院长带领-负责指挥、协调、决策和监督事件处理工作-核心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抢救室、感染科、急诊科主任等三、预案内容1.事件监测、报告和评估-监测方法包括定期检查、信息收集和检疫工作-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2.应急通信和信息发布-建立健全紧急通信机制,确保与各部门、卫生局等的联络畅通-及时发布事件通告、警报和应急指导3.资源准备和调配-配备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等-配备足够的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当需要增加卫生人力、医疗设备和药品时,及时调配4.紧急医疗救援处理-快速反应,确保医疗救援工作开始及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措施-对病人进行分类和排队,确保优先处理病情危急的患者5.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配备合适的防护装备,并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6.事件后续处理和总结-及时收集、整理和汇报事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事件的评估、总结和调整预案-对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四、预案实施1.定期组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应急响应的合作机制。

3.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预案与时俱进、科学有效。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4. 《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日常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开展救援工作。

3.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救治伤病员。

4.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领导下,按照预案要求,分级负责、分工协作。

五、组织体系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伤病员的救治、转运、隔离等工作。

4. 信息报告小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

六、应急响应1. 紧急启动:接到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2. 应急处置: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现场;b. 设置临时医疗救治点,开展伤病员救治;c. 组织专家会诊,提高救治水平;d. 协调相关部门,确保救援物资、设备、药品等供应;e. 加强卫生防疫,防止疫情蔓延。

3.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七、救治措施1. 现场救治:对伤病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突发事件频发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加。

在突如其来的灾害和事故面前,医疗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医疗救援的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背景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例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都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医疗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应急预案往往无法适应不同类型、规模的突发事件,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目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医疗资源、调度医疗人员、收治伤患,并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我们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修订:应急预案应由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制定,包括政府机构、医疗机构、救援队伍等。

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办事场所和突发事件类型进行修订和补充,以确保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2. 人员培训和演练:医疗救援人员要接受系统的培训,熟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救援程序和技术要求。

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医疗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3. 通信与信息平台的建立:应建立完善的通信和信息平台,确保医疗救援人员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各类信息。

可采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如无线电通讯、互联网等,提供及时的救援指导和信息交流。

4. 医疗资源和装备的储备和配置: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在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中所需的医疗资源和装备,并进行充分储备和配置。

确保应急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援人员有足够的救治设备和药物,以有效救治伤患。

5. 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支持: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灾区人民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社会支持机制,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受灾人员渡过难关。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是一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制定的应急措施和行动指南。

以下将针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进行详细论述,以确保应急预案的高效执行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背景与引言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风雨等)、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化学品泄漏等)以及恐怖袭击等。

这些事件都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建立一套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预案制定的目标1.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效率;3.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应急救援方案;2.快速性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展开救援行动;3.全面性原则:确保救援工作的全面性,包括现场救援、医疗救治、心理疏导等;4.协同性原则: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形成救援工作的一体化;5.灵活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灵活调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紧急响应。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1.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包括指挥部、协调小组、救援队伍等;2.信息收集与交流:确保救援指挥部能够及时获得突发事件的最新情况,并保障与各方的信息交流畅通;3.人员调配与救援行动: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调配人员和资源,并迅速展开救援行动;4.现场救援:组织力量对伤者进行现场抢救、疏散、转运等救援行动;5.医疗救治:统筹协调各级医疗机构,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工作;6.心理疏导:为受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减轻其心理压力;7.社会救助与恢复: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受灾人员的生活救助,并组织灾后重建工作;8.评估与总结: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与考核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进行紧急响应,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是快速检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
;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 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 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现场救援原则 按国际统一标准检伤分类 伤员分四类 危 重 较 重 —— 度 —— 轻 —— 标识四色 红 黄 蓝 处置四区
色 —— 紧急复苏区 色 —— 优先处置区 色 —— 缓后处置区

亡 ——

色 ——
死亡区
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 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
检伤分类标记
病伤严重 危及生命
严重,无危 及生命者
受伤较轻 濒死、死亡 可行走 伤病员
38
38
现场救援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 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
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必须 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分析、判 断。
影响区域广,涉及人员多, “多米诺骨牌”效应。
突发性
普遍性
非常规
超出一般社会卫生危机的发展 规律,呈现易变特性。

截至2015年8月12日31日下午3点,事故共发现遇难 者人数165人遇难(,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 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68.66亿元。
国家或地区形象 受损及政治影响 国家形象、医疗单位 严重的信任危机,国 家稳定。
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医疗救援特点
危机状态下的非常规医疗干预
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 救护区救治,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43
在进行初步的体检后,应根据医嘱对病人 进行急救处理。 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给病人以舒适 的体位,建立静脉通道和观察维护生命体 征的平稳等等

44
救护要点

体位: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
规范性
控制性 强制性 社会性 危机管理、 强力干预 控制生命、 对症处理
流程规范 有序
各界各部 门、各单 位、公众
医疗救援组织体系
医疗卫生救 援领导小组、 专家组
医疗卫生 救援机构 现场医疗 卫生救援 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
医疗救援 组织体系
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
指导和协调落实 医疗救治等措施
根据需要及时派 出专家和专业队 伍支援地方
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 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 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各级响应行动
较大 (Ⅲ级)
一般 (Ⅳ级)
一般事件 (Ⅳ级)蓝
较大事件 (Ⅲ级)黄
重大事件 (Ⅱ级)橙
特别重大事件 (Ⅰ级)红
一次事件伤 亡10-29人, 其中,死亡 和危重病例 超过1例的突 发公共事件。
一次事件伤亡 30-49人,其 中,死亡和危 重病例超过3 例的突发公共 事件。
一次事件伤 亡50-99人, 其中,死亡 和危重病例 超过5例的突 发公共事件。
警察系统职责
灾难现场的高级警务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官 在现场设立一个警察指挥站
与消防救援指挥官保持联络,负责全面统筹现场 所有单位的工作 看守灾难现场外围的外警卫区,指挥车辆停放, 维护交通秩序,其他人员进入必须获得警方批准
医疗系统职责
行政领导未到之前,灾难现场职务最高的医师被 指定为现场指挥官 医疗队到现场搭建现场指挥所、医疗站,对伤者 进行检伤、急救及分流 负责为伤者提供现场简单处置及安排转送目标医 院 医疗救治在超过一所医院所能应对的能力时,必 须协调启用其他医疗资源,保证伤员的救治
Ⅱ 级 响 应 行 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 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通报后,立 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 作
组织专家对伤病员 及救治情况进行综 合评估
组织开展医疗救治
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 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
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各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 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报告后
一次事件伤亡 100以上,且危 重人员多,或 者核事故和突 发放射事件、 化学品泄漏事 故导致大量人 员伤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心理伤害
. 人群健康和
生命严重受损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危害
强烈刺激,焦虑、 神经症、忧郁、 恐慌等
严重经济损失
治疗成本、防疫的直接 成本上升、经济活动量 下降;03年非典数千亿 元损失
提供感染防控指导
实施首发院外医疗救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0指挥调度中心接警
报告 启动预案 紧急医疗救援调度
医 疗 救 援 流 程
突发事件医疗 处置领导小组
指挥
设现场急救指挥部
报告
就近响应10分钟到达现场 临近响应15分钟到达现场 跨区响应20分钟到达现场
现场急救
转移伤员到安全地带
检伤 分类
危重—红卡 重度—黄卡 轻度—蓝卡 死亡—黑卡
员处于危险境地的应尽快脱离险地,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 治。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 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现场救援原则
先检伤后分类
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现 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 当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
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
原则。
如遇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包括不正常的喘息样
呼吸)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骨折、外伤,都要先进行心肺
复苏。若无救生设备,则尽量学习鲁宾逊就地取材,将伤
害减少到最小。
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在此分类并挂 上分类标签。并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 急救区:用以接受重伤病员(红色卡、 黄色卡),在此做进一步抢救工作,如 对休克、呼吸及心搏骤停者进行生命复 苏; 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 员;(蓝色卡) 太平区:停放死亡者。(黑色卡)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 山东省立医院保健办 苏崇一
1 2
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3 4
医疗救援原则
调度员怎样应对突发事件 和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突发事件的概念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
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
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2016/6/27 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 40
现场救援原则
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救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重伤病
员,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伤病员应注意维持呼吸 道通畅。
同一人先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及张力性气胸、
休克等再进行伤口包扎固定。 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Ⅲ 级 响 应 行 动
立即启动医疗卫生 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对伤病员及救治情 况进行综合评估
开展现场医疗 卫生救援工作
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 情况
各级响应行动 Ⅳ 级 响 应 行 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 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报告后 立即启动医疗卫生 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负责现场布置警戒线,保障现场安全及交通秩序; 由警察设立内警戒区及外警戒区; 对进入灾难现场的市民严格限制,确保紧急救援人 员能全力进行救助。 医疗急救人员负责初步的检伤分类与简单处置; 将伤者有计划、“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 兼顾家属意愿”的原则分流伤员。
公安机构
急救机构Βιβλιοθήκη 现场指挥官员组成消防机构
开展突发公共事 件的现场处理工作
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 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
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 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参与机构 现场救援机构 消防机构
消防人员负责现场救援工作,主要负责现 场安全、搜索及拯救使伤者脱离危险环境。
公安机构
救援指挥官
警方现场指挥官
急救机构
医疗指挥官
现场救援指挥员关系
消防救援指挥官
警方现场指挥官
医疗指挥官
警察人员
消防人员
急救人员
消防系统职责
现场高级消防人员担任救援指挥官
负责现场安全、搜寻及拯救工作 负责在内警戒区指挥所有救援工作及协调 设立一个消防现场指挥站,并与公安设于同一地 其他救援部门人员要进入灾难现场内警戒区时必 须先获得救援指挥官批准
Ⅱ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Ⅲ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现场救援原则
先救治后转送
绝大多数急性危重病人在院外,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 因此,院前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转送至关 重要,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能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受伤后12小时是最佳急救期,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 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