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精品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精品PPT课件

病因病机
剧烈瘙痒:虫蚀肌肤所致,故瘙痒 难忍。
具有传染性:如疥虫引起的皮肤病 能通过接触而传染。
伴有蕴温生热症状:如由肠寄生虫 引起的皮肤病,常伴有肠胃湿热,脘腹 疼痛,纳呆或便溏、便秘等症。由疥虫 引起的皮肤病,常伴有局部肌肤湿热蕴 阻现象,出现糜烂、流水等症状。
病因病机
八、毒 毒邪有两种含义:一是邪盛谓之毒如火毒、热
病因病机
风为百病之长,易挟风、湿、热邪 为皮肤病的常见病因。
风邪又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多为 阴阳不调,汗出当风,或体虚受风多为 、化燥生风, 多为慢性皮肤病之因。
病因病机
二、寒
寒邪分为外寒与内寒,外寒只由外 界寒邪侵袭人体,易伤阳气。阳气受损, 经络气血淤滞而致某些皮肤病,内寒多 是脾肾阳虚,寒从内生,可使肌肤阴阳 不足,还可以致使肌肤气血淤滞而发病。 寒邪引起的皮肤病具有如下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上可以从各种皮肤病的具体症状, 运用四诊八纲加以分析归纳,然后探求 它的病因,探测其疾病的转归,为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有风、湿、 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 足等方面。
病因病机
一、 风
风邪可以单独致病也可宜与其他邪合而 为病。当人体肌奏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阻 于皮肤,邪毒结聚,致气血运行失常,肌肤 失养,而致皮肤病。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有 如下临床特点:
病因病机
肢体青冷或苍白:寒邪侵袭,阳气 阻闭,不达四末,寒性收凝,故经络气 血淤滞,肤色青紫,气血运行障碍,不 达四末润泽肌肤,故肤色苍白,如冻疮, 雷诺氏症。
疼痛:寒邪收凝,筋脉拘挛故疼痛, 如结节性血管炎。
病因病机
三、暑
暑为夏令炎热之气,发病多在盛夏 暑热季节,多挟湿,因此在治疗时应注 意加用利湿、化湿之药, 暑邪发病特点: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
深入探索皮肤病与性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和 治疗方法。
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皮肤和性病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发现新的病原体和疾病传 播途径。
精准医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皮肤病与性病的精 准诊断和治疗。
新技术与方法在皮肤病与性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痤疮与玫瑰痤疮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表 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瘙痒的痘痘 。痤疮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和环境因 素有关。
VS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 肤潮红、肿胀、灼热和刺痛等症状。玫瑰 痤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有关。
银屑病与白癜风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银白色鳞屑。银屑病 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皮炎
皮炎是指皮肤炎症,通常与接触过敏原、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皮炎可以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
荨麻疹与药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 物或感染等有关。
药疹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药疹可能与药物种类、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
避免过度暴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 阳帽等保护皮肤。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舒适、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 避免合成材料和紧身衣物。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 少油炸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治疗原则和方法
确诊与分类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1 2
手术切除
对于较小的皮肤肿瘤或赘生物可手术切除。
皮肤移植
如皮瓣移植、植皮等,用于修复皮肤缺损。
3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需专业医生操作,术后需护理和康复。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如冷冻、电疗等。
化学疗法
使用化学药物局部涂抹,如鬼臼毒素等。
其他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需专业医生操作,注意治疗副作用和禁忌症。
05
CATALOGUE
提高公众的皮肤保健意识,定期进行 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皮 肤问题,有助于维护皮肤健康。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皮肤性病的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 和治疗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验证新型药物和技术的疗效和 安全性,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广泛 应用。
01
适度锻炼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02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03
定期检查身体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06
CATALOGUE
皮肤性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型药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皮肤性病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如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副作 用和相互作用,定期复查 。
光疗与激光治疗
UVB光疗
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
激光治疗
如脉冲染料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用于治 疗血管瘤、疣等。
PUVA光疗
用于治疗银屑病、蕈样肉芽肿等。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米松)。
医学PPT
28
3、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 (1)短程:适用于严重药疹、过敏反应急性期、严重 接触性皮炎等,多静滴开始,症状明显改善后可较快减量后 停用。 (2)中程:用于病期较长及病情反复者,如过敏性紫 癜、泛发性湿疹、非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等。多口服, 症状控制后2-3月递减至停药。
医学PPT
27
(二)糖皮质激素
有抑制免疫、抗炎、抗毒和抗肿瘤等作用。
1、适应症: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非感染性急性荨
麻疹、过敏性休克、严重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
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常用制剂: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
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曲安西龙)和高效(地塞米松、倍他
医学PPT
10
2、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 机械性损伤所引起。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细胞,由于角 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
医学PPT
11
(2)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Fra bibliotek医学PPT
12
(3)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 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医学PPT
2
(1)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 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d<2cm。d>2cm称斑片。分红 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及出血斑(d<2mm称瘀点;d> 2mm称瘀斑)
医学PPT
3
(2)丘疹:为限局、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d<1cm, 病变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此 外,还有斑丘疹、丘疱疹和丘脓疱疹。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料皮肤性病学课件: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料皮肤性病学课件:总论PPT课件

PART 04
常见皮肤性病的治疗与预 防
常见皮肤性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皮肤性病的类型和严 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 真菌药、抗炎药等。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光、热、 电等进行治疗,如紫外线 疗法、激光治疗、冷冻疗 法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皮肤性病, 如皮肤肿瘤等,可能需要 手术切除或整容修复。
亡率。
02
皮肤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深入研究皮肤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03
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
研究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的关系,探索维护皮肤健康的微生态疗法。
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前景
皮肤性病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皮肤性病学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共同发展。
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皮疹、瘙痒、 疼痛等,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初步诊断。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 、免疫学检查等,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确诊 。
病理学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观察皮肤组织的结 构和变化,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确诊。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皮肤组织的结 构和变化,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确诊。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层、 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组成,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 受外界刺激等功能。
真皮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组 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 维,对维持皮肤弹性和紧致度具有 重要作用。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 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具有 保温、缓冲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多性伴 侣者等,应定期进行性病检查。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避 免性生活,防止传染给他人。
05
皮肤护理与保养技巧
皮肤清洁与保湿方法
皮肤清洁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对于油性 皮肤,可以选择控油和清洁效果较强的洁面产品;对于干性 皮肤,可以选择保湿和滋润效果较好的洁面产品。
06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建议
均衡饮食
适量控制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高 热量食物。
增加蔬果摄入
避免过度饮酒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膳 食纤维和维生素。
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对皮肤和性器官造成 损害。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 色、大小、质地等,以及 是否有瘙痒、疼痛等不适 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皮肤刮片、真菌培养 、病理检查等,以确定病 因和病理变化。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抗真菌药、抗
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
采用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冷冻治疗等物理方法,对皮肤
影响生活质量
皮肤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压力
皮肤病可能对患者造成心 理压力,影响其情绪和心 理健康。
并发症
某些皮肤病可能引起其他 器官的病变,如银屑病可 能引起关节病变,湿疹可 能引起感染等。
02
皮肤病诊断与治疗

皮肤性病学课件: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课件:总论ppt课件

一、自觉症状:
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
主要有痒、痛、烧灼、麻木等感觉。 其它还有刺痛,异物感,对温度及接 触异物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等。另外, 皮肤病还可有寒战、发热 、乏力、 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精选ppt
45
二、他觉症状:
即皮肤损害,亦称皮疹或皮损,是 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 膜病变。
1、不适(discomfort)
2、外观影响 (disfigurement)
3、心理影响(depression)
4、能力丧失(disablement)
5、死亡(death)
精选ppt
3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位于人体表面,是
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方面的功
能。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其总重
皮肤的神经支配呈节段性,神经纤维 多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
精选ppt
41
第二节 皮肤的功能
一、保护作用 二、感觉作用 三、调节体温作用
精选ppt
42
四、分泌和排泄的作用 五、吸收作用 六、代谢及免疫作用
精选ppt
43
第二章 皮肤病、性病的 症状与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性病的 症状
精选ppt
44
精选ppt
53
精选ppt
54
4、水疱:
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 限局性、腔隙性损害。
精选ppt
55
精选ppt
56
5、脓疱:
是含有脓液的疱,大多由 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但少数 可由非感染因素引起。
精选ppt
57
精选ppt
58
6、结节: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构成: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毛发 毛囊 指(趾)甲 皮脂腺 小汗腺 大汗腺
表皮 Epidermis
来源: 复层鳞状上皮 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麦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remember!
真皮
组成
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 弹力纤维 细胞 基质
Dermis
分层
乳头层 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
毛发 毛囊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毛发生长周期
•生长期 3y •退行期 3w •休止期 3m •正常人每日可脱落100根头发
皮脂溢出部位 •面部“T”形区 •胸背上部
remember!
Intracellular Edema
Ballooning Degeneration
Such as herpes zoster
Reticular degeneration
Such as herpes simplex
棘层松解 Acantholysis 表皮细胞失去粘连,见于天疱疮
中性粒细胞集聚
角化不全 Parakeratosis 角质层中有细胞核残留,见于银屑病等
Spongiosis (Intercellular Edema): Widening of the
interspaces between keratinocytes due to edema fluid without detachment of cells from each other.
局限性皮肤粘膜颜色改变,不隆起、不凹陷, 直径小于1cm
色素缺失斑

皮肤性病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总论PPT课件
3
手足口病
4
5

6
7
银屑病
8
二期梅毒
梅毒疹
9
STD的流行概况
1990年2.5亿STD新病例;1995年3.3亿; 1999年年3.4亿
我国男性以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 湿疣、梅毒多见;女性以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淋病和梅毒多见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10
HIV
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疫情通 报制度 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在通知里明确指出“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 显。”
冲击,参与脂肪代谢。适量的皮下组织对于皮 肤的外观也非常重要
31
皮肤附属器
包括毛囊、毛发、皮脂腺、大汗腺、小汗 腺和甲
32
毛囊
除了掌趾、指腹 侧及其末节背侧、 唇红、乳头、阴 茎、龟头、包皮、 大小阴唇外
约500W个 头皮10W
33
毛发
类型:胎毛、毳毛、终毛 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 雄激素能促进胡须、腋毛、阴毛的生 长
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师资严重不足。
12
职业暴露
梅毒 HIV 病毒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
13
.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
14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面积:成年人1.5m2 新生儿0.21m2,约 占总体重的16%
厚度:约0.5~4mm,但随年龄、部位不 同而异
颜色:种族、年龄、性别、部位等不同而 不同
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6
MERKEL细胞
属于慢适应性I型机械感受器,与神经末梢 形成突触联系,构成迈克尔细胞-轴突复合 体
在成人的指尖最多,其次是唇、齿龈和甲 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物理检查
玻片压诊法 皮肤划痕试验 感觉检查 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
67
实验室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要求) 真菌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皮肤试验:斑贴试验;划痕试验
Kveim试验;麻风菌素试验 PPD 试验
其它:CT MRI
68
皮肤病治疗学
内用药(系统治疗) 外用药(局部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39
客观症状
皮肤病在皮肤上的表现统称为皮疹或 损害
原发损害 继发损害
40
原发损害
• 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 个结果
斑疹(斑片);丘疹斑块);水疱; 脓疱;风团;结节;囊肿;肿瘤
41
斑疹
42
丘疹
43
水疱
44
脓疱
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
46
囊肿
47
结节
48
肿瘤
49
继发损害
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 疗及机械性损害所引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皮肤的生理功能
屏障保护: 机械性保护;物理性保护; 化学性保护;生物性保护
体温调节 感觉作用 分泌排泄 渗透及吸收 代谢作用
37
皮肤病的症状
是诊治皮肤病的基本或主要内容
主观病症(症状) 客观症状(体征)
38
主观症状
全身:发热、不适、纳差、乏力 局部:痒、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73
抗组织胺药
作用机理和组织胺竞争受体 (H1+H2)
74
药物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氨烃醚类:苯海拉明、晕海宁 烃胺类:扑尔敏 哌嗪类:去氯羟嗪 乙二胺类:非那根
副作用:嗜睡、口干
75
•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阿斯咪唑(息斯敏) 特非那丁(敏迪) 西替利嗪(仙特敏、西可韦) 氯雷他丁(开瑞坦) 阿伐斯丁(新敏乐)
69
系统治疗同内科学一样,下面 仅介绍治疗皮肤病时最多的三
种治疗
抗过敏治疗 抗真菌治疗 维生素A酸
70
抗过敏治疗
重要性 分类:特异性抗过敏治疗
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 针对各种炎性介质, 改善血管通透性
71
激素
适应症:
绝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禁忌症 副作用
72
应用激素需解决的 三个问题
用或不用(适应症) 用多少(病情) 用多长(病种)
2. 疑难及危重病例的诊治 有待于高新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及基础理论的突破
5
中国皮肤病学研究展望
中国人口多,病人基数大, 在科技信息交流日趋便捷、 实验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
中国的皮肤病研究将会有 一个灿烂的明天
6
皮肤病学简史
麻风 性病 中医外科学
20世纪中国皮肤病学的发展
7
皮肤的组织解剖 和生理功能
特点:无嗜睡
76
其他抗炎性介质药
抗5-羟色胺药:氯丙嗪、阿托品 抗激肽药:抑胰肽酶 抗纤溶蛋白酶药:止血芳酸 抗乙酰胆碱酶药:阿托品、 达那唑 抗溶酶体药:氨苯枫 反应停 抗前列腺素
77
其他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 维生素、钙剂
78
抗真菌治疗
随着临床广谱抗菌素、免疫 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真菌 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抗真 菌治疗愈来愈重要。
鳞屑;皲裂;抓痕;苔藓化;糜烂;痂; 溃疡;瘢痕;萎缩;硬化 ;皮肤异色
50
鳞屑
51
皲裂
52
抓痕
53
苔藓化
54
糜烂
55

56
溃疡
57
瘢痕
58
萎缩
59
硬化
60
皮肤异色
61
皮肤病的诊断学
•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
62
病史
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 籍贯、种族、婚姻
79
1.大蒜制剂 2.碘化钾(钠):孢子丝菌病 3.磺胺类药:奴卡氏菌病 4.青霉素:放线菌病 5.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6.灰黄霉素:头癣 7.制霉菌素:肠道真菌病
80
8.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隐球菌性脑膜炎
9.特比奈芬
10.益康唑
11.咪康唑
12.酮康唑
13.伊曲康唑
14.氟康唑
81
8
皮肤的组织解剖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附属器
9
10
Epidermis=Keratinocytes+dendritic cells The epidermis is subdivided into five layers or strata(KC): the stratum germinativum (SG), the stratum spinosum(SS), the stratum granulosum(SGR), the stratum lucidum the stratum corneum(SC)
23
24
25
Hypodermis layer(subcutaneous fat tissue)
26
27
The skin contains a variety of appendages: 1.hair follicles(HF) 2.sweat glands 3.sebaceous glands (SG) 4.nail They are all embrylogically epidermal in origin.
现病史: 疾病发生的时间、部位 治疗及演变经过有无诱发 或加重因素。
过去史:(药疹、性病) 家族史:(遗传病、梅毒) 个人史:
63
体格检查
内科:视、触、叩、听 皮肤科:视、触
64
视诊
条件: 内容: 疹型、大小、数目、
颜色、分布、排列、 形状边界、表面、基底
65
触诊内容
• 质地 • 与周围组织关系 • 温度 • 淋巴结
维生素A酸
皮肤病与性病学总论
1
学习皮肤病学的重要性
临床上有皮肤病问题需要解决 生活中有皮肤病问题困扰着您
2
皮肤病学的定义
是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学科
3
皮肤科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1.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2.是一个具有自己研究内容及特点
的临床医学专科
4
21世纪皮肤病学展望
1. 临床基本功仍是解决 皮肤病的主要手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表皮更替时间
28天
21
Dendritic cells include:
1. Melanocytes 2. Langerhans cell 3. Merkel cell 4. Indeterminate cell
22
The dermis is subdivided into two zones, papillary dermis reticular layer The dermis contains collagen, elastin, ground substance and cel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