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肌理》
儿童绘画肌理课程教案模板

儿童绘画肌理课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肌理的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肌理。
2. 培养儿童对肌理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儿童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肌理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肌理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儿童用绘画表达肌理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解肌理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和范例。
2. 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准备相关绘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肌理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肌理,引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肌理,如粗糙、光滑、纹理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对不同肌理有直观的认识。
3. 范例展示(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肌理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对肌理的绘画表达有更深入的理解。
4. 绘画实践(30分钟)。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绘制其肌理,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进行绘画表达。
5. 作品展示与分享(1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肌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肌理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肌理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表达肌理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肌理知识,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肌理绘画的实践。
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很有意思,同时又很有挑战性的学科。
考虑到园林设计涉及到很多因素,肌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为园林带来一种自然的美感。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肌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肌理。
简单来说,肌理是表面或外观的质感或手感特征。
也可以说是对物体表面形态、亮度和颜色等方面的表现和描述。
肌理实际上是一种视觉或触觉感受,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光线、构造、色彩、应用场所等因素的影响。
肌理分为粗糙、光滑、柔和、硬朗、纹理和图案。
在园林设计中,奇妙的沟槽、凸起、颜色、形状和细节都可以创造出肌理的感觉。
丰富的肌理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魅力,让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肌理有许多用途。
首先,通过使用各种肌理,可以创建一种视觉上的层次感。
在园林设计中,肌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园林的厚度,从而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繁琐感。
例如,可以使用建筑碎石、沙子等材料创造出地面上的粗糙质感,使观众感受到地面的实在感。
同时,可以使用白色、灰色、黑色等颜色的石材在园林中形成肌理层次,从视觉上增加园林的厚度感。
这些肌理层次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区空间透性更强,增加空间的魅力。
其次,肌理可以增强景观的意境和文化氛围。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意境要求需要不同的肌理。
例如,在泉水景区中,可以选择灰色、深色等石材、粗糙质地的石材、水泥地等富有肌理的材料,凸显园林环境的自然氛围,使观众可以体验到以自然为主题的园林设计。
再例如,使用紫色、红色、金色等石材、刻有花鸟等图案和文字的石材,可以增强园林的文化氛围,让游客赏景之余,更能感受到这座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最后,肌理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具个性化。
在今天,园林景观设计仍然面临着很多相似的设计困难,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设计师缺乏创造性思维。
通过适当地运用肌理,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具有独特性和特殊感觉的园林,从而扩展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对油画肌理的认识

对油画肌理的认识◎岳沛沛摘要:对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来讲,它的美不仅是体现在“调色、构图和塑造”等画功上,也体现在油画肌理的充分表达上。
合理的选择材料制作独特的画面肌理不仅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创作者的艺术思想、技艺水平、真实情感与画面效果,也更能烘托出作品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因此,肌理是油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就从油画肌理的概念、产生因素、美感以及油画肌理具有的价值几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油画肌理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油画肌理;艺术语言;美感油画肌理是油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油画本体语言的范畴。
它作为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画家运用油画工具材料在画布上有意识或无意识间留下的作画痕迹,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形式美感。
一、油画肌理油画肌理是艺术家用油画颜料、画具、调和油与绘画技法在画布上作画,最终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笔触、块面、线条与色层相互交错的组织纹理结构纹理的形态。
油画肌理的不同形式在视觉与触觉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质感,作为油画语言的基本表现形式,它又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能力,艺术家常常运用不同的手法制造油画肌理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取向、艺术态度以及情感价值。
油画肌理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如平滑的、粗糙的、凹凸不平的、起伏跌宕的、参差错落的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在大千世界中出现的各种自然形态,都可以用油画肌理的制作来再次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油画肌理可以分为平滑型、粗糙型、浮雕型和特殊型等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
油画肌理的产生大致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一)画布的纹理油画选用的布料是由亚麻布制成的,亚麻布的纹理有不同程度的粗细之别,因此选用粗细不同纹理的亚麻布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画底,如较粗纹理的亚麻布表面相对粗糙,可以用肉眼看到清晰纹路组织,制作的画底也就比较粗糙;较细纹理的亚麻布表面则比较细腻光滑,再用砂纸打磨以后可以基本消除布面肌理,看不到画布痕迹,产生的画底肌理就相对比较平整光滑。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刘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经常会涉及到肌理。
肌理是事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勾勒了事物的表面。
肌理常被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中,提升了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不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少涉及到肌理元素,对其的运用也很少。
但肌理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能够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会为园林景观提供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空间。
关键词:肌理;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一、肌理概述对于肌理,人们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并没有给肌理一个统一确定的定义。
普遍上认为,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表现出高低、粗滑等纹理变化。
“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所以事物的肌理和人的外表一样,是事物外在的“皮肤”,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隆起,有的凹陷等。
对于不同的事物,其肌理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1)肌理的构成类型。
在自然界中,肌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文肌理和自然肌理。
其中自然肌理是自然存在的,没有经受过人为干扰的自然要素,如天然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自然肌理经受了人类的干扰,被改造或破坏后,就形成了人文肌理,如城市、农田、水库等。
这些人文肌理蕴含了人为的要素,在视觉上和自然肌理有着显著的区别。
(2)肌理的构成要素。
肌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如具象或抽象的点、线、面等,这些元素通过相互叠加,按照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颜色、维度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随处可见的,如房子粗糙的墙壁、镜子光滑的表面、大地起伏的山脉等。
在平面设计当中,一般将材料搭配上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表现出肌理的独特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利用装饰材料对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等进行装饰,就形成了室内的艺术肌理形式。
二、肌理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自然景观中的山水、草木等都是肌理,人为设立的景观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形象而设定,如园林、绿化带等,带有着一定的肌理特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肌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2. 肌理的表现方法:观察、描绘、创造。
3. 肌理的创作实践: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肌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沙子、盐、面粉、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肌理的含义、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肌理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肌理作品,让学生感受肌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感受肌理2. 内容:肌理的含义肌理的表现方法肌理的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具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肌理,拍摄照片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含义,掌握了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谈对绘画肌理表现的认识

谈对绘画肌理表现的认识作者:马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中国画作为一门传统绘画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传统绘画的工具本身在使用中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意趣,这种趣味性会吸引人们不断去做各种尝试与探索。
清代原济云:“笔墨当随时代”这说明中国画的笔墨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表现形式也需要同步发展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文化观念与绘画语言层出不穷,加之新材料的纷纷涌现,从绘画的大范围可见艺术门类的发展趋向于综合。
人们不断运用新的方式去探索新的表现手法,极大的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对肌理的探索即为其中之一。
关键词:绘画肌理;审美取向;艺术语言中图分类号:J204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41-01《辞海》中关于肌理的概念是:“皮肤的纹理。
”由此引申至绘画中,肌理是运用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依据自身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五代荆浩《笔法记》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六曰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
”表现出墨色的丰富层次,可见古人对墨色纹理有深刻的认识。
肌理在中国画中的使用由来已久,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范阳山人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余,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其丹青墨砚,先后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
经二日揭以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花木无不备也。
”由此可见在古代就有通过自然呈现肌理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的探索。
这种技法到了今天,出现了尝试中国画水墨传统结合西方绘画的光色变化,以纸拓、布拓、水拓等技术,翻印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或色块,加以笔墨与色彩渲染,从而呈现出毛笔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无笔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学美术⼈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笔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学美术⼈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笔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1教学⽬标1、观察、认识⾃然界中具有天然纹理的景物,欣赏这些纹理形态别具特⾊的美感。
培养学⽣从⽣活中认识美、发现美的能⼒,感受抽象纹理的形式美感。
2、学习对印的⽅法,利⽤⽔彩、⽔粉颜料加⽔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创作出⾊彩变幻、肌理美观的⽆笔画;培养学⽣探索实践能⼒和动⼿操作能⼒。
3、在对印制作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之前对⾊彩的对⽐、⾊彩的冷暖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彩有进⼀步的认识,本课让学⽣⼤胆的运⽤⾊彩,通过教师的师范,表现出⾃然的肌理。
学⽣尝试独特的造型表现⽅法,探索和实验对印制作的媒材特点和技巧要点,充分调动学⽣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艺术感知能⼒和造型表现能⼒。
3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对印的⽅法和步骤;创作出⾊彩变幻、肌理美观的⽆笔画。
难点:把握⾊彩加⽔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
4教学过程4.1第⼀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认识肌理1.观察具有纹理的图⽚,请同学们猜这是什么东西?让学⽣认识⼤⾃然中的纹理。
活动2【讲授】观察肌理1、观察⼤⾃然中的美丽纹理。
课件分别展⽰云纹、⽔纹、⽊纹、⽯纹图⽚,引导学⽣观察⾃然界中物体的纹理。
师问:看了这些图案,说说纹理的特点?引导学⽣体会纹理的⾃然、随意、偶然的等的特点。
师总结:艺术家们发现了这些纹理,很崇拜这些天然的图案。
并开始去绘制这些图案,天然的纹理图案出现在我们的⽣活中。
一年级美术肌理教案设计

一年级美术肌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肌理的特点,培养对肌理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观察和表现肌理时,能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培养对肌理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不同肌理的特点,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肌理。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肌理图片和实物,设计简单易懂的肌理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不同的肌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肌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肌理,如粗糙、光滑、凹凸等,并让学生观察实物,感受不同肌理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3. 创作实践(30分钟)。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肌理,如木头、石头、布料等,并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这些肌理。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肌理进行表现,可以在纸上用铅笔勾勒,再用颜料填充,也可以直接用颜料勾勒。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肌理的认识更加深入,观察和表现肌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表现肌理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表现肌理的同时,能够展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简述肌理的两大类。

简述肌理的两大类。
1.引言1.1 概述肌理是指物体表面所呈现出的纹理或纹理特征。
它是一种触觉和视觉的感知,通过这些感知我们能够辨认和区分不同的材质和物体。
肌理可以是天然的,如皮肤、树皮和石头的纹理,也可以是人工生成的,如织物、纸张和壁画的图案。
在描述肌理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呈现出的由微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纹理。
这些纹理通常是重复的,形成了一种有序的排列。
比如,瓷砖的表面可以形成规则的格子纹理,木材的纹路可以呈现出有规律的纹理条纹。
这种肌理给人一种整齐和有序的感觉,常常用于创造具有规律性和对称性的设计。
第二类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呈现出的由随机分布的元素组成的无规律纹理。
这些纹理通常是不规则的,没有重复的形式。
比如,云彩的形状、石头的纹理和树皮的皱褶都属于无规律纹理。
这种肌理给人一种自然、随机和丰富多样的感觉,常常用于表达自然界中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简单来说,第一类肌理呈现出有序和规律性,而第二类肌理呈现出无序和不规则性。
两种肌理在不同的场合和设计中都可以发挥独特的效果和作用。
通过对肌理的研究和运用,我们可以在视觉设计、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等领域中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肌理的两大类。
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我们将概述本文要探讨的主题,介绍肌理的定义,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其次是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肌理的两大类,并提供相关的例子和解释。
最后是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第一类肌理和第二类肌理进行总结,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2.1节),我们将给出肌理的定义,确立读者对该概念的基本了解。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2.2节),我们将介绍第一类肌理,包括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或实例来说明第一类肌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同样地,第二类肌理也将在第三部分(2.3节)中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关的案例或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第5课 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5课感觉肌理(教案)教案科目:美术年级:四年级学期:上册学年:2023-2024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觉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肌理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交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分类2. 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3. 肌理的创作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难点:1. 对肌理的观察和感觉2. 肌理作品的创作实践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素材、示范作品、评价表等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剪刀、胶水、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肌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肌理,让我们一起探索肌理的奥秘吧!”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肌理的定义和分类,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素材,让学生对肌理有直观的认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观察图片素材,了解肌理的特点和分类。
三、观察与感受(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肌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感受到这些作品中的肌理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四、技法与材料(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肌理的创作技法和材料运用,如拓印、刮擦、拼贴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不同技法和材料的特点,学习如何创作肌理作品。
五、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和材料,创作一幅肌理作品。
2. 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关注作品中的肌理效果。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2篇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2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小学美术《肌理》教案

-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肌理创作作品。
举例解释:
-对于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鼓励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突破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肌理相关的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肌理制作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尝试使用拓印、刮画、揉纸等方法创作肌理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肌理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创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和分析著名美术作品中的肌理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肌理对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拓印、刮画、揉纸等肌理制作技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基本技法要领。
-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肌理元素,培养观察力,提高对肌理美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灵活运用到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这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肌理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创作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你拓我印的游戏》教案

第4课《你拓我印的快乐》教案设计
教师准备: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
实物,如树叶、石头、布料等。
彩色印泥、颜料、画笔、纸张等
绘画工具和材料。
制作好的拓印示范作品。
多媒体课件,包含肌理图片、拓
印作品示例等。
滑......你在自然或生活中看到或触摸到哪些肌理?”
出示肌理局部图像和完成图像,通过连线游戏让铜须门选一选局部图像中的肌理来源于完整图像中的哪些事物?
教师鼓励学生用拓印、添画等方法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分析欣赏教材中学生作品《校园真可爱》,看一看他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并用怎样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最后鼓励大家可以尝试各种材料拓印出有趣的画。
肌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肌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肌理一词在英文中指的是“ form”和“ texture”两个单词的缩写,所以肌理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
关于肌理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它不仅包括美术上所使用的材料本身的质感,还包括色彩、构图、光线等造型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而且还会与观赏者的联想相互影响。
在绘画创作中,除了传统的水墨、油画、素描等之外,还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工艺性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丰富作品的内容,又可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材料、工具、方法、形式等来制作肌理,通过对这些肌理的运用和控制,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在平面设计领域里,肌理也被称为手工艺技巧,主要是指用一些特殊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做成的手工产品。
作为手工艺的一部分,肌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表现形式。
人类对于肌理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感性[gPARAGRAPH3]理性的统一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肌理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更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
- 1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学校:授课教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
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
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3、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
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浅谈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8年第4期现代园艺6.1植物配置手法6.1.1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6.1.2动势和均衡。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避免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6.1.3起伏和韵律。
韵律有2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6.1.4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6.2植物配置方式6.2.1不规则式配置。
(1)孤植。
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
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
(2)丛植。
由3~5株至8~9株同种或异种树木不等距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可用作主景或配景。
(3)群植。
1~2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效果。
(4)带植。
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
多应用于公路两旁。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6.2.2规则式配植。
(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里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叫作行植。
(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
(3)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富有肌理感的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肌理: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效果。
2. 创作肌理:教授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沙子等)和工具(如刷子、刮刀等)创作肌理作品。
3. 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学会评价作品中的肌理效果,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肌理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独特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画纸、画布、各种材料和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布、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各种材料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肌理的概念,示范如何运用材料和工具创作肌理作品。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肌理作品。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肌理的概念2. 材料与工具的使用3. 创作步骤与技巧4. 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肌理作品,可以是平面或立体的。
八、课后反思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关爱。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锻炼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创作和评价肌理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设计材料认识人工肌理教案

设计材料认识人工肌理教案教案标题:设计材料认识人工肌理教学目标:1. 了解人工肌理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设计材料中人工肌理的种类和特点。
3. 能够运用人工肌理设计材料,创造出具有视觉和触觉效果的作品。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设计材料的样本和实物展示。
3. 创作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人工肌理应用,如纹理砖、纹理布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人工肌理?你们觉得人工肌理有什么作用?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人工肌理的概念:人工肌理是通过人工手段在材料表面创造出具有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纹理或图案。
2. 展示不同种类的人工肌理样本,并解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如木纹、石纹、纺织品纹理等。
步骤三:观察和分析(15分钟)1. 分发设计材料的样本和实物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人工肌理的纹理和质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这些人工肌理是如何制作的?它们的纹理和质感有何特点?步骤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人工肌理,使用纸张和创作工具,尝试在纸上模拟出这种肌理的纹理和质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颜色来表现这种人工肌理的特点?3.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材料,可以是平面作品,也可以是立体作品。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选择的人工肌理和创作思路。
2. 同学们互相评价和讨论,分享对各种人工肌理的观察和感受。
步骤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工肌理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设计师或艺术家来校分享他们在设计中运用人工肌理的经验和创意。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城市中不同建筑和装饰材料的人工肌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理的形式
两大类: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 从触觉形式看:显形肌理 (表现强烈) 隐性肌理 (表现微弱)
· 从视觉形式看:点状肌理 线状肌理 面状肌理 彩色肌理 非彩色肌理
· 从形态形式看:自然形态肌理 人为形态肌理 · 从秩序形态看:规则形态肌理 不规则形态肌理
肌理的分类
第一种:自然肌理
天然肌理,顾名思义也就是纯天然
形成的一些肌理。
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我们身
边的自然肌理 举个例子。
第二中:人造肌理
人造肌理,顾名思义就是
通过人为加工后呈现出来 的肌理
格子衬衫
花布
我们要学会认识我们生活更多的例子吗? 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每组派 一个代表上来写出来。
9、压印:在物体表面涂满颜料,在纸上压印 出肌理痕迹。
10、抖落:将笔上的颜料,通过手的抖动,洒 落在纸上,四处散开,形成活泼的肌理形象。
作业:制作一份肌理作业
谈谈你的感受
刚刚看过图片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为什么老师要给你们看刚才的图片?
认识肌理
主讲:杨寿秋
认识肌理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生活里面的肌理,
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 。
能理解肌理的概念吗?
认识肌理
平时我们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生活当 中的肌理?你能说出几个? 粗糙 光滑 油腻 反光 光亮 舒服
4、拼贴:将各种纸材或平面材料通过组合, 编排,贴在有色或无色的纸上。
5、拓印:用颜料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 再用纸拓印下来。
6、浸染:在具有吸水性的纸材上,滴入液体 颜料,颜料自由渗入,可以形成斑渍状的肌理。 或在水中滴入颜料,再用纸将颜色吸取上来。
7、刮刻。
8、自流:在比较光滑的表面上让液体颜料自 然流淌。或用细管吹气,形成自然的线条肌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人造肌理的艺术手法
1、绘写:用各种笔和不同颜料,直接在纸上 画出肌理效果。 例如梵高的绘画作品,就是直接用颜料画在油 画布上表现出来绘写的肌理效果
2、喷洒:将颜料调和成适当浓度的液体,再 用喷笔或其他工具喷洒在纸上。
3、熏炙:用火焰在纸上烤成一种熏黑或燃烧 后的痕迹的肌理。